职业危害试题(完整资料)

职业危害试题(完整资料)
职业危害试题(完整资料)

一、选择题

1、《职业病防治法》于(B)起正式施行。

A、2001年1月1日;

B、2002年5月1日;

C、2002年5月12日。

2、用人单位及其作业场所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C),方可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A、生产许可证;B安全生产许可证;C、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3、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B)和中文警示说明。

A、公告栏;

B、警示标识;

C、安全标语

4、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每天在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限值为(C)dBA

A、115;

B、75;

C、85。

5、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C)本人的健康档案。

A、有权索取

B、无权索取

C、有权要求复印

D、无权要求复印

6.可吸入性粉尘的粒径为(B)

A、1-5毫米

B、1-5微米

C、1-5纳米

D、1-5厘米

7.生产性噪声不包括(D)。

A、空气动力噪声

B、机械噪声、电磁噪声D、空气传播噪声

8、职业病指(B)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9、室温超过(A)相对湿度超过()的作业场所,称之为高温作业场所。

A.30℃,80%

B.35℃,80%

C.35℃,85%

D.30℃,85%

10、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B)

A棉纱口罩B防尘口罩C防毒面具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B )正式实施。

A. 2001年10月27日

B. 2002年5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D. 2002年7月1日

2. 职业病指( B )。

A.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 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3.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C )。

A. 职业病危害

B. 职业危害

C. 职业危害因素

D. 职业卫生危害

4.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C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 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 粉尘、物理、放射

C. 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D. 粉尘、物理、生物因素

5.( B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 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

B. 职业病病人

C. 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D. 接触矽尘工人

6.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 A )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7.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D )。

A. 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D.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8.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A )。

A.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 警示标识

C. 警示说明

D. 警示语言

9.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B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 必要时

B. 定期

C. 不定期

D. 间断

10.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A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 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 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 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 职业病病名

11、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 D )

A.呼吸道

B.皮肤

C消化道 D.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12、2009年媒体披露的( C )暴露出我国职业病防治领域中的一些问题,职业病防治工作再次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A.福建省仙游县外来农民工患职业病事件

B.河北省高碑店市农民工苯中毒事件

C.河南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

13、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C )明确了职业病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A.国家职业病防治纲要

B.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C.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14、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以及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工作由( B )负责。

A.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15、工作场所的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应( A )。

A.考虑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要求

B.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C.满足生产要求

16、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 B )。

A.棉纱口罩

B.防尘口罩

C.防毒面具

17、尘肺病的早期主要症状是( B )。

A.发热鼻塞、四肢酸疼、咳嗽咯痰等

B.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C.肋下隐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等

18、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到2015年,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和控制效果评价率分别达到( B )以上。

A.70%和80%

B.60%和65%

C.50%和75%

19、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

(C)。

A.安排下岗,并给予一次性补贴

B.解除劳动合同

C.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20、进行职业病诊断重要的前提条件是(C)。

A.症状和体征

B.实验室检查

C.职业史

21、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 B )和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

A.病人的职业史

B.病人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C.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既往病史

22、(C)是电焊作业人员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主要由电弧光照射、紫外线辐射引起。

A.白内障

B.红眼病

C.电光性眼炎

D.职业性听力损失

23、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 B )。

A.行政复议

B.再鉴定

C.行政诉讼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试题及答案教学总结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试 题及答案

第一章职业卫生基本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 1.《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化学物质 B.放射性物质 C.腐蚀性物质 D.剧毒物质 2.有毒作业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的作业。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C.职业接触限值 D.最高容许浓度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A.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 B.生产、劳动过程中 C.生产过程中、工艺过程中、作业环境中 D.生产过程中、作业环境中 4.下列属于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D)。 A.粉尘 B.γ射线 C.微波 D.病毒 5.《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将职业病分为( )。 A.9大类99种 B.10大类115种 C.10大类105种 D.10大类117种 6.依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这3类中不包括()。 A.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 C.矿物性粉尘 D.混合性粉尘 7.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病型,不包括下列的()。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带毒状态 8.生产性噪声不包括下列的()

A.流体性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空气传播噪声 9.下列作业中可能存在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的是()。 A.建筑,修路夏季施工作业 B.印染作业 C.印刷作业 D.炼钢,炼铁作业 10.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防护结合 D.健康第一、重在预防 二、判断题 1.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机因素四个方面。(√) 2.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够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3.粉尘溶解度大小对人的危害程度,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4.气溶胶尘是指除粉尘、烟和雾以外的其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 5.国家标准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的工作场所,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 (A)。(√) 6.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电磁辐射,其量子能量越大,当量子能量达12eV以上时,对物体和人体组织有电离作用,这种电磁波称电离辐射,如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7.人体长期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湿疹、毛囊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但不会引起皮肤癌。(×) 8.长期从事接触橡胶、树脂、油漆等的溶剂或稀释剂的工作,有可能导致白血病。(√)

职业卫生知识题库

一、选择题 1、[单选]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劳动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B)。 A.批评 B.教育 C.辞退 D.罚款 2、[单选]若皮肤沾上化学品,应(A) A.立即用清水缓缓冲洗患处 B.立即用布抹干 C.尽快完成工作后,就医治疗 3、[单选]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是(C) A.穿工作服 B.佩戴呼吸器具 C.使用无毒或低毒的代替品 4、[单选]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A)周岁? A.18 B.20 C.22 D.24 5、[单选]参加工伤保险的员工负伤致残所需的假肢、轮椅配置及更新费用由(A)支付。 A.社会保险机构 B.企业 C.员工自己 D.社会 6、[单选]我国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C)分贝? A.75 B.80 C.85 D.90 7、[单选]人如长时间暴露在(B)噪声环境中,将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A.100分贝 B.120分贝 C.140分贝 8、[单选]因事故导致严重的外部出血时,应(B)。 A.清洗伤口后加以包裹 B.用布料直接包裹,制止出血 C.用药棉将流出的血液吸去 9、[单选]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A)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A.15日 B.20日 C.30日 10、[单选]夜班劳动是指(B)。 A.当日二十一点至次日五点 B.当日二十二点至次日六点 C.当日二十点至次日四点 D.当日十九点至次日三点 11、[单选]噪声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是(C)。 A.心跳加快 B.血管痉挛 C.头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 12、[单选]工人如必须在1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作业,应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次作业不得超过(A)。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13、[单选]生活噪声一般在(A)dB以下,对人没有直接生理危害。 A.80 B.85 C.90 14、[单选]室温高于(A)摄氏度,相对湿度超过多少的作业场所,称为高温作业场所。 A.30℃,80% B.35℃,80% C.30℃,85% 15、[单选]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应当在受理鉴定之日起(B)日内组织鉴定。 A.30 B.60 C.90 16、[单选]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A)时候开始实施。 A.2016年9月1日 B.2015年9月1日 C.2017年9月1日 17、[单选]职业性健康体检应(A)机构承担。 A.省卫生厅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 B.医疗卫生机构 C.个体医院 18、[单选]职业病诊断应由(A)个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A.三名以上 B.二人 C.不限 19、[单选]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多少种?(C) A.99种 B.110种 C.115种 20、[单选]目前我国法定的尘肺有几种?(B) A.10种 B.12种 C.15种 21、[单选]我国的职业病诊断实行三级诊断、鉴定制,最高为哪一级?(B) A.设区的市级 B.省级 C.卫生部 22、[单选]是不是所有的医疗卫生单位都能做职业性健康体检?(B) A.可以 B.不可以 C.未规定

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016)

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职业卫生监测是以保护职业人群健康为目的卫生检测,其实施职业卫生标准是控制职业危害,防止过度接触,保证和促进职业人群健康的重要“前期预防”措施,本文结合《5GBZ1-2002职业卫生标准》和《5GBZ2-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颁布,回顾国际职业接触限值的历史及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发展历程,思考《标法衔接》的某些改革的动向,就检测方面,特别是尘、毒的监测。 国际职业接触限值的历史:职业卫生标准是以保护职业人群健康为目的的卫生标准,如职 业性有害因素,则规定其职业接触限值。在1883年,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一氧化碳的职业接触限值,1916年,南非提出了第一个关于矽尘的职业接触限值,进入20世纪30年代,德国、前苏联、美国更成为职业卫生标准的“领衔国家”,其中备受关注并广泛认同的是美国工业卫生学会每年颁布的职业接触限值[1]。在美国等先进国家已实施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 数十年,并建立与之配套的检测策略和检测方法。 中国职业卫生标准的发展: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化工作始于建国初期,1956年,国家建设委员会、卫生部颁布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附录了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53项,196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编,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颁布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了92项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979年由卫生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计划 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和劳动总局联合颁布了新的版本,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含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120项最高容许浓度,其中有毒物质111项,粉尘9 项[1]。1992年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劳动卫生分委会,于1992年第三届第一次劳动卫生标准审议会提示:我国在“八五”期间研制的劳动卫生标准要提出最高和/或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两个建议值,2002年6月正式推出《5GBZ1-2002职业卫生标准》和《5GBZ2-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其中提出了(TWA)测定,2003年5月出版了由中国预防医学院徐伯洪主编的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方法》为日常监测工作提供规范性准则。 1、毒物的监测 在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监测中,毒物的测定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空气检测中,空气样品的采集是首要和十分必要的,它决定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密度(重复性)依赖于采样和测定两方面,而在实际监测中,相对样品的采集来说,测定过程的质量保证已得到足够的重视,已有完整的质量保证措施, 而且比较容易得到实施,能够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而空气样品的采集过程受影响的因素较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 为了做好公司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设立环保卫生监测站,建立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并妥善保存;环保卫生监测站具体负责对公司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督检测由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规范要求,由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检测人员和被检测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高毒物质至少每季度检测三次。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三、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氨、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二甲苯、硫化氢等毒物和粉尘、噪声、热辐射、电离辐射等危害因素。 四、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环保卫生监测站和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监测报告》,并根据检测周期向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部报告,由职业健康安全部填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按月向受检测的各单位通报,并由受检测的单位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五、公司各单位接到《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结果告知书》后,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对跑、冒、滴、漏引起的现场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必须采取有力的防护措施,责成专人处理,及时消除,杜绝事故的发生。对暂时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达标的作业场所,所属单位应专题报告公司立项进行整改。 六、在公司生产装置检修期间的密闭空间、受限空间、粉尘、焊接等作业场所,环保卫生监测站要按照作业证的要求及时进行分析检测。如遇生产不正常,公司各单位确定有必要临时增加检测项目,可向职业健康安全部提出申请并说明原因,由职业健康安全部安排临时检测任务。

职业健康安全知识试卷答案

职业健康安全知识试卷 单位: 岗位: 姓名: 分数: 一、填空:(每题1分,计1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年 月 日起施 行。 2.用人单位不得安排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 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 色区域警示线,高毒作业场 所应当设置 色区域警示线。 4.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 保险。 5.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 和其他有 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6.职业病病人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获得赔偿权利,有权向 提出赔偿要求。 7.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 8.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 ”。 9.我国法定职业病有 大类 种。 10.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 害与无害作业 的原则。 11.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 业病危害时,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 报告。 1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 、职业病危害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13.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 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 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14.国家规定每年 月的最后一周是职业病防治宣传周。 15.尘肺病缺乏有效地治疗手段,关键在与预防。我国在多年的防尘工

作中总结出八字综合防尘措施 。 二、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计15分)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有权了解工作过程 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并要求在劳 动合同中写明。 ( ) 2.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并 要求用人单位在所提供复印件上签章。( ) 3.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 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 4.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 ) 5.劳动者可以在当地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 ) 6.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 ) 7.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 ( ) 8.劳动者有权利拒绝没有职业危害防护的作业。 ( ) 9.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是气体。( ) 10.露天矿钻孔作业主要采取湿式钻孔或干式捕尘的办法除尘。 ( ) 11.井下防尘的主要措施是以湿式作业,并加强通风。( ) 12.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接触噪声的声级最高限值不得超过115 dBA。 ( ) 13.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应小于85分贝。( ) 14.噪声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对全身其他功能也有不同的伤害。 ( ) 15.高温高湿作业指车间气温35摄氏度以上或相对湿度达90%以上。 ( ) 三.选择题(请从三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惟一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 分,计50分) 1.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 查由( )负责。 A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试题及答案

1.企业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毒物、物理因素,它们均来源于( ),产生于( )、扩散于( )、作用于接触人群。 A.生产过程、环境、设备 B.环境、生产过程、设备 C.设备、生产过程、环境 D.生产过程、设备、环境 2.下列控制措施中不属于从源头控制粉尘危害的措施是()。 A.佩戴防尘护具 B.湿式作业 C.密闭 D.改革工艺过程 3.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神经系统 4.电离辐射“外防护三原则”是不包括()。 A.吸收防护 B.距离防护 C.屏蔽防护 D.时间防护 5.用人单位应当要求从业人员对于劳动防护用品做到“三会”,下述不属于“三会”内容的是()。 A.会修理护品 B.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 C.会正确使用护品 D.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二、判断题 1.工厂防尘以湿式作业为主,也可在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等措施。() 2.为防止通风橱内机械设备的扰动、化学反应或热源的热压、室内横向气流的干扰等原因而引起的有害物逸出,必须对通风橱实行排气,使橱内形成正压状态。() 3.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是很高,且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少于18%的场所可以选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 4.紫外辐射防护的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因此,生产操作中应戴绿色防护镜,严禁裸眼直视强光源。() 5.防噪耳塞用金属或塑料做成外壳,在边缘上衬柔软的材料,增加密闭性,可减低噪声10~20dB。()

1.企业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毒物、物理因素,它们均来源于( ),产生于( )、扩散于( )、作用于接触人群。 A.生产过程、环境、设备 B.环境、生产过程、设备 C.设备、生产过程、环境 D.生产过程、设备、环境 2.下列控制措施中不属于从源头控制粉尘危害的措施是()。 A.佩戴防尘护具 B.湿式作业 C.密闭 D.改革工艺过程 3.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神经系统 4.电离辐射“外防护三原则”是不包括()。 A.吸收防护 B.距离防护 C.屏蔽防护 D.时间防护 5.用人单位应当要求从业人员对于劳动防护用品做到“三会”,下述不属于“三会”内容的是()。 A.会修理护品 B.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 C.会正确使用护品 D.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二、判断题 1.工厂防尘以湿式作业为主,也可在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等措施。(√) 2.为防止通风橱内机械设备的扰动、化学反应或热源的热压、室内横向气流的干扰等原因而引起的有害物逸出,必须对通风橱实行排气,使橱内形成正压状态。(×) 3.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是很高,且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少于18%的场所可以选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 4.紫外辐射防护的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因此,生产操作中应戴绿色防护镜,严禁裸眼直视强光源。(×) 5.防噪耳塞用金属或塑料做成外壳,在边缘上衬柔软的材料,增加密闭性,可减低噪声10~20dB。(×)

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防 治措施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措施。 一、职业危害种类 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六大类: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土石方开挖与装卸、易飞扬 材料搬运、混凝土和砂浆搅拌、石材加工、建筑物拆除,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尘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挖孔桩和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 对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有毒气体中毒。 3.有机溶剂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 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长期接触则会导致慢性中毒。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 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圆盘锯、

风镐、空压机、电锤、电钻、砼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 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7.焊接弧光伤害。电弧焊的弧光含有能量很强的紫外线,照射眼睛后,会发生 “急性电光性眼炎”,使眼睛受到伤害。身体皮肤如长期接受电弧焊照射 的话也会出现皮肤发红、退皮等情况,重者会发生红肿、起小水泡退皮等 “电光性(也叫日光性)皮炎”的症状。 一、防护措施 (一)管理措施 1.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有关人员和分包单位管理人员参加的职业危 害防治机构,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 组织机构图 2.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 病危害的认识,了解职业病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3.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4.项目部应结合日常的安全检查,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检查。 5.劳务公司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 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二)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通用版)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通 用版) By learning safety knowledge,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Saf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and life.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通用版) 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3、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执行日期:2001年10月27日 可在本位置填写公司名或地址 YOU CAN FILL IN THE COMPANY NAME OR ADDRESS IN THIS POSITION

职业健康试题(有答案)

职业健康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3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 、职业病防治法的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 5 、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6 、使用自动肺进行人工呼吸时,面罩必须(压紧伤员面部),防止因漏气而影响自动肺工作。 7 、使用自动肺进行人工呼吸时,呼吸道不畅通,会使自动肺动作过快,此时可将伤员的下颌骨托 起,以利呼吸道畅通,如仍无效时,应重新清除(呼吸道内)的堵塞物。 8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 和培训。 9 、帽衬顶端与帽壳内顶之间必须保持20-50mm 的空间。有了这个空间,才能形成一个能量吸收系统,使遭受的冲击力分布在头盖骨的整个面积上,减轻对头部的伤害 10 、安全带是高处作业工人预防坠落伤亡的防护用品。由带子、绳子和金属配件组成,总称安全带。 11 、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做到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 12 、用人单位应当在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13 、职业病防治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4 、职业病防治法的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 15 、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16 、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 职业病防治工作。 17 、国家规定每年(4) 月的最后一周是职业病防治宣传周。 18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时,建设单位在可 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报告。 19 、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离岗后随访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20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不得安排(孕期)、(哺乳) 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21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22 、使用安全帽时, 首先要选择与自己头型适合的安全帽. 23 、必须戴正安全帽,如果戴歪了,一旦头部受刭物体打击, 就不能減轻对头部的伤害。 24 、电焊工操作过程中有害因素有(弧光辐射),烟尘、有毒气体、射线、噪声、高频电磁场和(高温)等。 25 、不要在安全帽上(钻孔)、油漆或加固定装置。 二、选择题(全看) 1 、用人单位的(A) 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 、主要负责人 B 、安监部门C、卫生机构 D 、工会 2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 C)承担。 A 、卫生部门 B 、主要负责人C、用人单位 D 、检查者 3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D) ,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A 、岗位 B 、矿区内 C 、办公室D、醒目位置

职业危害知识试题题库

荆各庄矿业公司职业危害防治知识试题(样卷) 一、填空题 1.煤矿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 )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2. 每(季度)至少对井下接触粉尘员工进行一次粉尘职业危害防治培训;培训要有计划、(教案)、考试卷、成绩登统等记录。 3. 各基层单位应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安装)、(设置)有效的防护设施,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并建立健全危害防护设施的巡检、(维护)、检修制度。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危害防护设施。 4. 各基层单位编制(作业规程、措施)时,对(粉尘)、噪声、有毒有害等防护设施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出明确要求。 5. 各基层单位每班必须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措施)进行检查确认,对设施不完善和个人(个体防护)不达标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整改。 6. 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 7. 职工在生产过程中要按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8.对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的职工和下井人员,禁止发放、使用(化纤)材质的劳动防护用品。 9. 回采工作面采煤机落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时作业时,测尘点布置在回风侧(10~15)m处。 10.煤矿作业场所一氧化碳CO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4%)

二、判断题 1.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必要时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4.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5.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6.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可适当收取复印费用。(×) 7.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8.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可以先安排其上岗,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职业健康检查。(×)9.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10.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11.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劳动者个人承担。(×)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 高温

1 拼音 GBZ/T 229.3-2010 gōng zu?chǎng suǒzhíyèbìng wēi hài zu?yèfēn jídì3bùfēn :gāo wēn [返回] 2 英文参考 GBZ/T 229.3-2010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t workplaces Part 3: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eat stress ICS 13.100 C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t workplaces Part 3: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eat stres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GBZ/T 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 [返回] 3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第2部分:化学物; ——第3部分:高温; ——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3部分,是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高温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是在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4.4.3高温作业分级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 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编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样例) 委托单位: 检测与评价场所: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号: 检测评价机构名称(盖章) 年月日

封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说明 (一)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二)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三)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本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四)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五)本报告正文共页,报告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检测与评价单位: 技术档案存放处: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 联系人:

正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一、一般情况 受检单位:地址: 委托单位:联系人: 联系地址:电话: 邮编:检测项目: 采样时间:年月日样品数量: 检测时间:年月日检测仪器: 二、检测与评价依据: (一)采样依据: (二)评价依据: 三、现场情况: 四、测试条件与样品采集

五、检测结果与评价(详细检验结果见附录2) *C 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 MAX:最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 六、改进措施和建议: 七、附录 附录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 附录2. 检测检验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签名): 检测人(签名):校对人(签名):审核人(签名): 报告签发人:检测评价机构(盖章) 年月日

《职业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2017《职业病防治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B)。 A、根据本单位经济状况决定是否开展职业健康检查 B、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C、根据单位领导研究决定是否开展职业健康检查 2、对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应在(A)。 A、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进行 B、高温季节进行 C、高温季节过后进行 3.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B)承担。 A.劳动者 ? ? ? ? ? ? B.用人单位 ? ? ? ? ? ? C.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4.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C),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A.如实、无偿提供 ? ? ? ? B.收取费用 ? ? ? ? ? C.如实提供 5、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但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的接触,(B)。 A也不应视同职业性接触 ? ? ? ? ? ? ?B、应视同职业性接触 C、由用人单位决定是否视同职业性接触 6、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A)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不得 ? ? B、可以 ? ? C、经领导批准可以 7、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A)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 B、上岗前和在岗期间 C、在岗期间 8、(A)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A、用人单位 ? ? B、医疗卫生机构 ? ? C、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与答案)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与答案 部门: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D )正式实施。 A. 2011年1月1日 B. 2011年5月30日 C. 2011年7月1日 D. 2011年12月31日 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于( B )正式实施。 A. 2009年5月1日 B. 2009年9月1日 C. 2009年10月1日 D. 2009年12月1日 3、《沈阳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条例》于( A )正式实施。 A. 2014年1月1日 B. 2014年5月1日 C. 2014年10月1日 D. 2014年12月1日 4、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权向企业( A )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做出处理决定。 A. 协商,必须及时 B. 提议,必须迅速 C. 协商,应当及时 D. 建议,必须及时 5、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以及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工作由( A )负责。 A.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6、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 A )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 不得 B. 可以 C. 经领导批准可以 D. 必须 7.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 D ) A.呼吸道 B.皮肤 C 消化道 D.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8.职业病指( B )。 A.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 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9.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C )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 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 粉尘、物理、放射 C. 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D. 粉尘、物理、生物因素 10.( B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 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 B. 职业病病人 C. 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D. 接触矽尘工人 11.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 A )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工商管理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以上工商管理部门 12.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D )。 A. 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D.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A )。 A.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 警示标识 C. 警示说明 D. 警示语言 14.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B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 必要时 B. 定期 C. 不定期 D. 间断 15.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A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 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 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 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 职业病病名 16.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 A )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 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B. 上岗前和在岗期间 C. 在岗期间 D. 离岗时 17.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 B )承担。 A. 劳动者 B. 用人单位 C.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D. 工会组织 18. 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D )。 A. 并向劳动者说明情况 B. 并和劳动者接触合同 C. 并终止职业病病人依法享有的待遇 D.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19. 劳动者( C )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A. 可以 B. 无权 C. 有权 D. 特殊情况下有权 20.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 A ),并在

职业病危害培训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职业病危害培训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职业病防治法》于(B )起正式实施。 A、2001年11月1日 B、2002年5月1日 C、2002年5月12日 D、2000年10月1日 2、以下哪种属于职业病范围(B) A、食物中毒 B、尘肺 C、感冒发烧 D、A+B+C 3、未按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进行评审的,根据《“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一)项,给予警告,限期责令整改;逾期不改的,处于(B )万元以下的罚款。 A、1 B、3 C、5 D、8 4、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其它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C )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有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 A、50 B、80 C、100 D、150 5、对准备脱离所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在劳动者离岗前(B )内组织 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A、10 B、30 C、45 D、60 6、在高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在一般有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工作场所处距离不少于(C)处。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7、在职业病健康管理中,控制风险的最好措施是(D ) A、隔离 B、个体防户 C、工程控制 D、管理控制 8、根据GB/T28001-2001标准,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包含(D )承诺 A、组织对确保员工安全的承诺 B、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C、对建立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承诺 D、A+B+C 9、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D) A、皮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10、尘肺病的早期主要症状是(B) A、发热鼻塞、四肢酸痛、咳嗽咳痰等 B、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C、肋下隐痛、食欲隐退、肝脏肿大等 1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C);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及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A、夜班 B、高空作业 C、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12、用人单位的(B)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B、负责人 C、安全技术人员 13、(C)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A、卫生行政部 B、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C、用人单位 14、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组织的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A )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最新整理职业病危害考试试题.docx

最新整理职业病危害考试试题 一、单选(共10题,每题3分) 1、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 C 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A、50 B、80 C、100 D、200 2、未按规定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 B 万元以下的罚款。 A、5 B、10 C、15 D、20 3、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 C 日内进行申报。 A、10 B、15 C、30 D、45 4、未按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进行评审的,根据《“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一)项,给予警告,限期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 B 万元以下的罚款。 A、1 B、3 C、5 D、8 5、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 A 日,最长不得超过 C 日,国家有关部门另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A、30 B、60 C、180 D、一年 6、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并有效联动,且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B 。 A、6次/h B、12次/h C、18次/h D、24次/h 7、对准备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者岗位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离岗前 B 日内组织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A、10 B、30 C、45 D、60

8、在公布检查结论后,要听取用人单位对检查结论的意见和申辩,并形成陈述笔录,如有异议,用人单位应在 B 日(工作日)内申请行政复议。 A、30 B、60 C、180 D、一年 9、在高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在一般有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有毒工作场所外缘不少于 C 处。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10、建设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评审中弄虚假的,根据《“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责令改正,并处 C 罚款。 A、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 B、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 D、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二、多选(共5题,每题4分) 1、用人单位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时,除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还需提供下列 ABC 文件、资料。 A、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 C、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D、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备案文件。 2、建设单位应当会同设计单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完善,并对其 ABC 负责。 A、真实性 B、合法性 C、实用性 D、有效性 3、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 ABCD 措施。 A、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 B、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 C、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 D、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 ABCDE 。 A、作业人员的职业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