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物质系数表精选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物质系数表精选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物质系数表精选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4

火灾专题 (一)、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一) 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危险的工作。 从事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人员和消防救护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并定期进行防火演习,加强紧急事态时的应变能力。 一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1.灭火对策 (1)扑救初期火灾 ①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 ②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他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2)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①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②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③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 ④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3)火灾扑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 2.扑救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的基本对策。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编号:SY-AQ-02608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Selec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fire hazard area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可根据国标GBJ58-83《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选型,见表2-45。 表2-45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21区 22区 23区 电机 固定安装 防溅式(IPX 4型)① 封闭式(IP5X 型) 防滴式(IPX

1型)② 移动式和携带式 封闭式(IP5X 型) 封闭式(IP5X 型) 电器和仪表 固定安装 充油型、防水型(IPX 6型)、防尘型(IPX 6型)、保护型(IP4X 型)③ 开启型(IP2X 型) 移动式和携带式 防水型(IPX

6型) 防尘型(IP6X 型) 保护型(IP4X 型) 照明灯具 固定安装 保护型 防尘型⑤ 开启型 移动式和携带式④防尘型 保护型 配电装置 防尘型 保护型

接线盒 注:①21区内,IPX 4型电机正常运行时有时有火花的部件(如滑环),应装在全封闭的罩内。 ②23区内,不应采用正常运行时有火花的IPX 1型电机(如带滑环的电机),最低应选用IPX 4型。 ③21区内,固定的电器和仪表,在正常运行下有火花时,不宜选用IP4X 型。 ④照明灯具的玻璃罩,应有金属网保护。 ⑤22区火灾危险场所,介质为可燃纤维时,固定安装的照明灯具,可选用普通荧光灯。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火灾、爆炸、泄露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火灾、爆炸、泄露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火灾专题 (一)、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一) 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危险的工作。 从事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人员和消防救护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并定期进行防火演习,加强紧急事态时的应变能力。 一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1.灭火对策 (1)扑救初期火灾 ①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 ②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他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2)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①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②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③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 ④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3)火灾扑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 2.扑救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的基本对策。 压缩或液化气体总是被贮存在不同的容器内,或通过管道输送。其中贮存在较小钢瓶内的气体压力较高,受热或受火焰熏烤容易发生爆裂。气体泄漏后遇火源已形成稳定燃烧时,其发生爆炸或再次爆炸的危险性与可燃气体泄漏未燃时相比要小得多。遇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 (1)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2)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 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又称为道化 学公司方法,是美国道化学公司首创的化工生产危 险度定量评价方法。1964年公布第一版,1993年提出了第七版(又称《道七版》)o它以物质系数为基础,再考虑工艺过程中其他因素如操作方式、工艺条件、设备状况、物料处理、安全装置情况等的影响,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危险度数值,然后按数值大 小划分危险度级别。分析时对管理因素考虑较少,因此,它主要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的度量。

10. 1概述 10. 2 10. 3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 法的分析程序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 法的分析过程 111 10. 4基本预防和安全措施10.5安全措施检查表

火灾、爆炸风险分析是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实际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危险进行按步推算的客观评价。分析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的事故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一量和现行安全措施的状况。, F&EI系统的目的是:

①真实地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 预期损失; ②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装置; ③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虽然F&EI 系统主要用于评价储存、处理、生产易燃、可燃、活性物质的操作过程,但也可用于分析污水处理设施、公用工程系统、管路、整流器、变压器、锅炉、热氧化器以及发电厂一些单元的潜在损失。该系统还可用于潜在危险物质库存量较小的工艺过程的风险评价,特别是用于实验工厂的风险评价。该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是易燃或活性化学物质的最小处理量为454kg左右。

(1)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道七 版)的分析所需资料 A (2)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道七版)的分析程序 bl (3)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道七版)的相关计算表 10. 2 道化学 公司火灾爆 炸指数评价 法的分析程 序

(完整版)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火灾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可分为三级区域: 21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2区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3区存在固体状可燃物质,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物质的物态,可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根据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爆炸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的不同,可将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 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可能出现的场所。 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 1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上述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和停止、正常运行和维修;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卢机) 第四章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 第一节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和分组 爆炸性气体、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等统称为爆炸性物质。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迅速传播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 一、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三类: Ⅰ类:矿井甲烷; 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 Ⅲ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 二、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级和分组 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它的爆炸极限、传爆能力、引燃温度和最小点燃电流决定的。各种爆炸性混合物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分级,按引燃温度分组,主要是为了配置相应电气设备,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一)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

各类危险品火灾扑救方法

各类危险品火灾扑救方法 火灾种类根据着火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5类: 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现在市场上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和ABC干粉两大类,灭D类火灾的BCD干粉现在少有生产;市场上新出现的新品:超细干粉灭火剂其性能也应该纳入ABC的大类中,虽然超细干粉的灭火效率远远大于普通ABC干粉,但其灭火类别与普通ABC 干粉灭火剂相同,能灭ABC类火灾和带电设备火灾。 1、BC干粉灭火剂:BC类干粉可以扑灭BC类火灾。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期火灾,不适合固体类物质火灾。因此,在配电房、厨房、机房等类易发生可燃液体气体火灾和带电火灾的场所,可配备BC类干粉灭火剂。 1、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扑救 一般来说,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易燃和可燃液体,如苯、甲苯、汽油常规溶剂等的火灾,可用泡沫或干粉扑救;比水重而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萘、蒽等着火时,可用水扑救,但覆盖在液体表面的水层必须有一定厚度,方能压住火焰。能溶于水的液体,如甲醇、乙醇等醇类,丙酮、丁酮等酮类发生火灾时,应用雾状或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剂扑救。 2、易燃固体火灾扑救铝粉、镁粉、金属钠、钾及其氢化物等着火不能用水和泡沫灭火剂扑救。易燃固体发生火灾时,一般都能用砂土、干的黄沙、石棉毯铺盖,隔绝氧气;粉状固体着火时,不能同灭火剂直接强烈冲击以避免粉尘冲散,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发爆

居家常见的火灾情况盘点!这些处理方法需要掌握

居家常见的火灾情况盘点!这些处理方法需要掌握 一、认识火灾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危险,掌握扑救火灾的时机 第一阶段:为火灾初起阶段。此时火灾燃烧的面积不大,烟气流动速度较慢,燃 烧还在局部地区进行,火势还不稳定,火焰辐射出的能量还不多,室内温度也不高, 周围物品和物体结构开始受热温度上升不快,这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也是人员疏散 逃离的最有利时机。因此,应设法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初起阶段; 第二阶段:为火势发展阶段。此时燃烧面积逐渐扩大、燃烧速度持续加快,温度 逐渐上升; 第三阶段:为猛烈燃烧阶段。此时火势蔓延至整个房间,室内温度上升到大约1000度左右,燃烧强度大、热辐射最强。燃烧比较稳定,这时整个室内空间时刻处于轰然的边缘,有一触即发迅速进入全面爆炸性燃烧的状态; 第四阶段:为下降和熄灭阶段。此时可燃物已经基本烧光,火势处于逐渐减弱直 至熄灭。建筑火灾的大小取决于火灾危险性、火灾荷载、火灾蔓延速度、建筑构件以 及耐火极限并与建筑结构、气象条件等相关。 综上所述,扑救火灾的有利时机应该在第一阶段,大概十几分钟。同时,在这个 时段也是救助人员的有利时机。因此,在第二阶段即将结束的时段,扑救火灾、救助 人员和火场逃生都应该完成,否则火灾现场的余下工作只有等待消防队来完成,才是 正确的选择。 二、扑灭火灾的四种基本方法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当其中一个条件缺少, 都不能发生燃烧。由此归纳出以下四种灭火方法: (一)冷却灭火法。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极限称之为燃点。 冷却灭火法,就是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燃点以下,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用水进行冷却灭火的就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也是简单的方法。一般我们常见的火灾,如房屋、家具、木材等可以用水进行冷却灭火。 (二)窒息灭火法。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隔绝空气的方法,使燃烧区内的可燃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使燃烧停止,这也是常用的一种灭火方法,对于扑救初起火灾 作用很大,此种灭火法可适用于房间、容器等较封闭性的火灾。比如我们常见的炒菜 时油锅着火,可及时将锅盖盖上,使燃烧的油与锅外的空气隔绝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风险评价指数法RAC

风险评价指数(RAC)法 一、概述 众所周知,对风险量值的最基本表示方法就是意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后果的严重性的乘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无法得到某一意外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精确数值,因此也就不能直接用二者的乘积来定量计算该事件的风险值。为了避免这种完全定量化带来的实际应用的困难,在风险评价方法中,产生了一种广为应用的方法——风险评价指数(RAC)法,即用危险的可能性和严 重性来表征风险的特性,进而建立起相应的二维评价矩阵。 RAC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可用来根据评价后的风险等级对危险、风险来源或风险应对措施进行排序。它通常作为一种简便的筛查工具,以确定哪些风险需要更细致的分析,或是应首先处理哪些风险。当然也可以用来筛选出哪些风险此时无需进一步考虑。换句话说,根据评价结果所处的RAC法矩阵的位置或分值大小,可确定给定的风险是否被接受或不接受。 二、定性评价RAC法 由RAC法构成的矩阵有两个因素维,一个因素维是危险的可能性,即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个是危险的严重性,即某种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损失程度。 危险可能性可用单位时间的事件数、人数或项目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单位时间的活动中可能产生危险的次数来表示。危险严重性考虑的是由人失误、设计缺陷、规程缺陷、环境条件、或系统(子系统或部件)故障(失效)引起的最严重事故的定性度量。在确定定性评价矩阵时,必须将危险可能性与危险严重性分别划分出若干等级。

常用的RAC法将危险严重性划分为四级(见表1),危险可能性划分成五级(见表2)。 表1 危险严重性等级表 说明等级定义 灾害性Ⅰ死亡、系统报废、严重环境破坏 严重性Ⅱ 严重伤害、严重职业病、系统或环境的较严重破坏 轻度性Ⅲ 轻度伤害、轻度职业病、系统或环境的轻度破坏 可忽略性Ⅳ 轻于轻度伤害及轻度职业病、轻于系统或环境的轻度破坏 表2 危险可能性等级表 说明* 等 级 单个项目总体** 频繁(X>10-1) A 可能经常发生连续发生 很可能(10-1>X >10-2)B 在寿命期内出现若 干次 频繁发生 偶然(10-2>X>10-3)C 在寿命期内可能有 时发生 发生若干次 很少(10-3>X>10-6)D 在寿命期内不易发 生,但可能发生 不易发生,但有理由 可能预期发生 几无可能(10-6>X)E 不易发生,可认为不 会发生 极难发生,但还有可 能发生 * 说明词的定义可根据有关数值进行修改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试题

1.采用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过程中,可以计算出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__。 A.预期损失B.严重度C.发生频率D.毒性指数 2.DOW法中,若工艺单元是反应器,温度超过60℃,则__考虑物质系数的温度修正。 A.要B.反应物质的闪点大于60℃时,要 C.不必D.反应活性温度低于600℃时,要 3.DOW法中,__用来表示人体受害的程度,它可导致额外损失,但不能用于职业卫生和环境的评价。 A.毒性系数N H值B.毒性系数N F值 C.反应性等级N R值D.可燃性等级N H值 4.DOW法中,若混合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持续而快速,生成物为非燃烧性、稳定的产物,则其物质系数应根据反应过程中__来决定。 A.最危险的状态B.初始混合状态 C.生成物质的MF D.组分中最大的MF 5.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不可以提供__。 A.事故后果分级B.财产损失C.受灾范围D.毒性分级 6.采用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过程中,若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无危险,则火灾、爆炸指数应为__。 A.0.00B.0.01C.0.10D.1.00 7.采用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过程中,若评价单元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则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定为__。 A.0.00B.0.01C.0.10D.1.00 8.DOW法中,__是表述物质主要由于燃烧或发生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火灾、爆炸时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性的一个最基础的数值。 A.火灾、爆炸危险指数B.物质指数C.物质系数D.物量指数 9.DOW法中,工艺单元内混合物物质应按“__”原则来确定。 A.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含量最大的物质 B.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最危险物质 C.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反应热最大的物质 D.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反应速度最快的物质 10.采用DOW法进行分析评价时,如果工艺单元中存在易燃液体,工艺过程中的另一时段还存在可燃性粉尘,而且已确定了易燃液体的MF,则此时在计算F&EI的过程中,一般__。 A.按易燃液体的MF计算 B.按可燃性粉尘的MF计算 C.按易燃液体的MF与可燃性粉尘的MF中较大的计算 D.易燃液体的MF与可燃性粉尘的MF都要加以考虑 11.DOW法中,一般工艺危险是确定事故损害大小的主要因素,共有__项。 A.4B.6C.7D.12 12.DOW法中,氧化反应属于中等放热反应,危险系数为0.5。若所分析的工艺单元中使用硝酸这类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时,危险系数取为__。 A.0.5B.0.75C.1.00D.1.50 13.在DOW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若工艺单元为一封闭单元,并在封闭区域内、闪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一)概述 美国道(DOW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七 版)是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危险利用逐步推算的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过程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防灾措施的状况。该法通过计算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提出操作过程的危险度,考虑应采取的措施;然后通过补偿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计算,从而达到预防控制的目的。 该法的评价目的是:客观地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使工程师了解工艺部分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帮助其确定减少潜在事故的严重性和总损失的有效而又经济的途径。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评价单元; 2.求取单元内的物质系数; 3.按照单元的工艺条件,选用适当的危险系数,分别记入火 灾、爆炸危险指数表的“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 i”和“特殊工艺危 险系数F2”栏目内; 4.用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相乘,求取工艺单元危 险系数F3; 5.将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与物质系数相乘,求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根据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及危险等级表确定 单元的危险程度,完成单元危险度的初期评价;

6.根据单元内配备的安全设施,选取各项系数,求出安全补偿系数; 7.利用安全补偿系数,求取补偿火灾、爆炸危险指数 (F&E I ) 8.按照补偿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 I )',确定补偿后的单元危险程度,计算单元的暴露区域半径和暴露面积。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分析计算程序如图4-3-2 。

基于道化学指数的储罐风险分析

基于道化学法的储罐风险评价 1.概述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简称DOW法)是对设备设施及所储存化学物质的潜在危险逐步进行推算,根据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危险性以及当前的各种安全防护措施状况进行的定量安全评估。 道化学法具体评价方法包括如下几方面: 1)评价单元的确定; 2)评价单元内的物质系数的计算; 3)按照评价单元的工艺条件状况,选取切合实际的危险系数,分别在“一般工艺 危险系数”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栏目内记录; 4)评价工艺单元内的危险系数是用一般工艺危险系数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相乘出; 5)评价系统内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由工艺单元危险系数和物质系数相乘得出; 6)运用火灾、爆炸指数法计算出评价单元内的暴露区域半径,由此可以得出暴露 区域面积; 7)通过相关资料,找出评估单元内的全部设备的替换价值,继而确定其危害系数, 最后得出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MPPD); 8)最大损失工作日(MPDO)由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确定; 9)停产损失(BI)由停产损失工作日确定。 2.实例应用 选取南通某储运公司一储罐区作为研究对象,该储罐区有6个相同储罐,储罐直径11580mm,高为11847mm,存储介质为汽油。 运用道化学公司(DOW)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对储罐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 (1)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确定与计算 物质系数MF 是描述物质在燃烧或其余化学反应引发的火灾、爆炸时所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性。查阅道化学第七版化学物质系数表,如下表所示。 表1 汽油物质系数表 化学物名称物质系数 MF 燃烧热Hc (BUT/1b×103) 毒性系 数 N h 燃烧系 数 N f 化学不 稳定性 N r 闪点 ℉ 沸点 ℉ 汽油1618.8130-45100~400 汽油的物质系数MF=16,且温度不高于60℃,故物质系数不需要进行温度修正。(2)一般工艺危险系数 一般工艺危险是确定事故危害大小的主要因素,它包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物质的处理和输送、单元、通道、排放和泄漏控制六项内容,有关各项取值之和,即为单元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汽油在存储阶段无放热和吸热反应,故这两项危险系数取为0。其余四项如下: A.物料的处理和输送:可燃性物质的存放,对于燃烧系数为3的易燃液体系数取0.85; B.单元:储罐区是露天的,能够快速排出泄漏的气体,减少潜在的爆炸危险,所以不取危险系数; C.通道:紧急救援车辆的通道已经设置在生产装置周围,不取危险系数;

爆炸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原则(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爆炸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置原则(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670-74 爆炸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置 原则(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加强第一出动〕加强第一出动,迅速调集增援力量,保证火场灭火剂的供给,防止出现供水间断,贻误战机。 2.〔现场侦察与问询〕到场后迅速组织火情侦察,询问知情人,查明火场情况。查明着仓库着火的部位、存储爆炸品的品名、数量、燃烧范围、火势蔓延途径;查明火场是否发生爆炸,若发生爆炸,还需查明人员伤亡及被困情况,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有无再次爆炸的危险;查明仓库建筑结构、平面布局、毗邻爆炸品分区储存情况;查明毗邻仓库物品存储情况、受火势威胁程度。 3.〔设置警戒区域与阵地〕合理设置警戒范围,必要时要对附近居民区进行疏散,疏散半径视具体情

况而定。合理设计撤离路线,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及时撤离。合理布置阵地,利用现场地形、地物作掩体和采用低姿射水,消防设备、设施、和车辆不要距离爆炸品太近。 4.〔灭火剂选择〕灭火剂的选择,常用的灭火剂是水,也可用空气泡沫(高倍数泡沫较好)、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施救;禁止用砂土类的材料覆盖,不可用蒸汽和酸碱泡沫灭火剂灭火。 5.〔战术选择〕爆炸品仓库着火时,若有人员被困应迅速组织搜救工作。若现场无人员被困,要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间,全力制止爆炸的再次发生。在水枪的掩护下,迅速组织力量及时疏散着火区域周围的爆炸品,使着火区周围形成一个隔离带,且疏散出的爆炸品应放置在安全区域,并派专人看护。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二次爆炸。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以已往的事故统计资料及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为依据。 目的: (1)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 (2)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事故扩大的装置; (3)向在关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4)使有关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到各工艺部门可能造成的损失,以此确定减轻事故严重性和总损失的有效、经济的途径。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等级 步骤 1)选择工艺单元 2)确定物质系数MF 3)确定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F3= F1* F2 F1(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2(特殊工艺危险系数) 4)确定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F3*MF 5)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工艺补偿C1物质隔离补偿C2防火措施补偿C3 6)确定暴露面积:暴露半径R=F&EI*0.256 面积=π*R2 7)确定暴露区域内财产的更换价值:=原来成本*0.82*增长成本 8)确定危险系数:由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按图确定 9)确定最大可能财产损失(MPPD) 10)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MPPD)=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安全措施补偿系数 11)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MPDO) 12)确定停产损失(BI):=MPDO/30*VPM*0.7 VPM为每月产值;0.7代表固定成本和利润选择恰当工艺单元的6个参数及还应注意的问题: (1)潜在化学能(物质系数) (2)工艺单元中危险物质的数量 (3)资金密度(每平方米美元数) (4)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 (5)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历史资料 (6)对装置起关键作用的单元 还应注意的问题:1)所处理的量至少为454kg或0.454m3 2)设备串联布置且相互间未有效隔离,要仔细考虑如何划分 3)要仔细考虑操作状态及操作时间,对F&EI有影响的异常状况,判别选择个操作阶段还是几个阶段来确定重大危险 4)在决定哪些设备具有最大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时,可请教工程技术人员或专家物质系数的确定:由N F(燃烧性)、N R(化学性)决定。 当温度超过60℃,物质系数要修正。 对于可燃性粉尘,用粉尘危险分级值(S t)确定。 液体和气体的N F由闪点求得,粉尘或尘雾的S t值由粉尘爆炸试验确定。 物质、混合物或化合物的反应性等级N R根据其在环境温度条件下的不稳定性(或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按NFPA704确定。 N R=0:在燃烧条件下仍保持稳定的物质: ①不与水反应的物质。 ②在温度>300-500℃时用差热扫描量热计(DSC)测量显示温升的物质。

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基本方法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217 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基本方法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扑救爆炸物品火灾的基本方法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爆炸物品一般都有专门的储存仓库。这类物品由于内部结构含有爆炸性基团,受摩擦、撞击、震动、高温等外界因素诱发,极易发生爆炸,遇明火则更危险。发生爆炸物品火灾时,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方法: (一)迅速判断和查明再次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紧紧抓住爆炸后和再次发生爆炸之前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力制止再次爆炸的发生。 (二)不能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 (三)如果有疏散可能,人身安全上确有可靠保障,应迅即组织力量及时疏散着火区域周围的爆炸物品,使着火区周围形成一个隔离带。

(四)扑救爆炸物品堆垛时,水流应采用吊射,避免强力水流直接冲击堆垛,以免堆垛倒塌引起再次爆炸。 (五)灭火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尽量利用现场的地形、地物作为掩蔽体或尽量采用卧姿等低姿射水;消防车辆不要停靠离爆炸物品太近的水源。 (六)灭火人员发现有发生再次爆炸的危险时,应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指挥应迅即作出准确判断,确有发生再次爆炸征兆或危险时,应立即下达撤退命令。灭火人员看到或听到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至安全地带,来不及撤退时,应就地卧倒。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

中交三航局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工程施工指挥部 第二项目部 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 编制人:向勤祥 审核人:陈爱民 审批人:黄立新 中交三航局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工程施工指挥部 第二项目部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

中交三航局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工程施工指挥部第二项目部 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一、本办法所称爆炸物品,是指在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各类炸药、雷管、导火索、非电导爆系统、起爆药、爆破剂器材和公安机关认为需要的其他爆炸物品。 二、爆炸物品的使用成立由中交三航局青荣城际铁路工程施工指挥部第二项目部项目经理任组长的爆炸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施工现场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实行“从严管理、依法监督、方便生产、保障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经理对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总负责,物资管理部门负责购买、运输、储藏过程中的安全工作,爆破作业架子队负责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三、购买、运输、储存、使用爆炸物品,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制定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制,并确保制度严格执行。 四、项目部安质部对爆炸物品的管理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同时接受所在地公安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爆破器材的管理 一、使用爆炸物品必须建立验收、领发、检查、看守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爆炸物品不发生被盗、被抢、丢失、失火、滥发、误发等问题。 二、储存爆炸物品的仓库应制定安全管理、治安防范措施以及发生爆炸、火灾、水灾、被盗及以外形自然灾害事故等事件的处置预案。 三、爆炸物品的使用必须严格建立以下5种火工品库安全制度管理。

1.火工品入库须知; 2.火工品库管理制度; 3.火工品库保管员制度; 4.火工品看守员制度; 5.火工品发放规定; 四、保管、使用和押运爆炸物品的员工挑选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熟悉爆炸物品性能和操作规程,并经公安机关培训合格的员工担任。 1.仓库管理员的具体任务: (1)负责爆破器材的入库检验、保管、发放和统计工作; (2)按照领导审批的品名、数量发放爆炸物品; (3)建立爆炸物品管理台帐,做到日清月结,确保帐物相符; (4)负责库区安全防范工作,落实防盗、防火、防爆等措施; (5)负责库房内紧急事件的前期处理工作,并及时报告领导; (6)接受上级和公安机关的检查、指导,整改不安全隐患。 2.仓库看守员的具体任务是: (1)认真检查入库区的人员、车辆,防止闲杂人员进入库区,防止将火具、火种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带入库区; (2)定时对库房和周围的防护网、围墙、报警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3)对发生的火灾、雷击、漏雨等灾害事故积极抢救,减少损失,对发现的盗窃、破坏案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并保护好现场; (4)接受上级和公安机关的检查、指导、整改不安全隐患。 五、爆炸物品库的看守员应不少于2人,保证24小时值班,巡守。应为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1 目的 美国道化学公司自1964年开发“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一版)以来,历经29年,不断修改完善;在1993年推出了第七版,以已往的事故统计资料及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为依据,定量地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实际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危险性行分析评价,可以说更趋完善、更趋成熟。其目的是: (1)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 (2)确定可能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装置; (3)向有关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4)使有关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到各工艺部门可能造成的损失,以此确定减轻事故严重性和总损失的有效、经济的途径。 2 评价计算程序 评价计算程序如下: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风险分析计算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分析计算程序 3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及补偿系数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及补偿系数见表1、表2、表3及表4。

表1 火灾、爆炸指数(F&EI)表

4 DOW方法计算说明 4.1 选择工艺单元 确定评价单元:进行危险指数评价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价单元,单元是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与其他部分保持一定的距离,或用防火墙。 定义: 工艺单元——工艺装置的任一主要单元。 生产单元——包括化学工艺、机械加工、仓库、包装线等在内的整个生产设施。 恰当工艺单元——在计算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时,只评价从预防损失角度考虑对工艺有影响的工艺单元,简称工艺单元。 选择恰当工艺单元的重要参数有下列6个。一般,参数值越大,则该工艺单元就越需要评价。

(1)潜在化学能(物质系数); (2)工艺单元中危险物质的数量; (3)资金密度(每平方米美元数); (4)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 (5)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历史资料; (6)对装置起关键作用的单元。 选择恰当工艺单元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由于火灾、爆炸危险指数体系是假定工艺单元中所处理的易燃、可燃或化学活性物质的最低量为2268kg或2.27m3,因此,若单元内物料量较少,则评价结果就有可能被夸大。一般,所处理的易燃、可燃或化学活性物质的量至少为454kg或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物质系数表).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序号化学物名称 物质系 数 MF 燃烧热Hc (BUT/1b×103) 毒性系 数 N h 燃烧系 数 N f 化学不 稳定性 N r 闪点 ℉ 沸点 ℉ 1醋酸14 5.632l103244 2酸酐147.1321126282 3丙酮1612.3l30-4133 4丙酮合氰化氢2411.2422165203 5乙腈1612.633O42179 6乙酰氯24 2.533240124 7乙炔2920.7O43气-118 8乙酰基乙醇氨149.4l l1355304-308 9过氧化乙酰40 6.4124-[4] 10乙酰水杨酸[8]168.9l1O-- 11乙酰基柠檬酸三丁脂410.9O10400343[1] 12丙烯醛1911.8433-15127 13丙烯酰胺249.5322-257[1] 14丙烯酸247.6322124286 15丙烯腈2413.743232171 16烯丙醇1613.743172207 17烯丙胺1615.4431-4128 18烯丙基溴16 5.933128160 19烯丙基氯169.733l-20113 20烯丙醚241633220203 21氯化铝24[2]3O2-[3] 22氨48310气-28 23硝酸胺2912.4[7]003-410 24醋酸戊酯1614.613060300 25硝酸戊酯1011.5220118306~315 26苯胺1015.O320158364

27氯酸钡14[2]201--28硬脂酸钡48.90l0--29苯甲醛lO13.7220148354 30苯1617.323O12176 31苯甲酸1411231250482 32醋酸苄酯412.3110195417 33苄醇413.82l0200403 34苄基氯1412.6221162387 35过氧化苯甲酰4012134--36双酚A1414.1211175428 37溴l03O0-138 38溴苯108.122O124313 39邻-溴甲苯108.522O174359 401,3-丁二烯2419.2242-10524 41丁烷2119.714O-7631 421-丁醇1614.3l3084243 431-丁烯2119.514O气21 44醋酸丁酯1612.213072260 45丙烯酸丁酯2414.2222103300 46(正)丁胺1616.333010171 47溴代丁烷167.623O65215 48氯丁烷1611.423015170 492,3-环氧丁烷2414.32325149 50丁基醚1616.323192288 51特丁基过氧化氢4011.9144<80或更 高 [9] 52硝酸丁酯2911.113397277 53过氧化乙酸特丁酯4010.6234<80[4] 54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4012.2134>190[4] 55过氧化特丁酯2914.513364176

危险化学品企业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企业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危险的工作。 一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1.灭火对策 (1)扑救初期火灾 ①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 ②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移动式灭火器,或现场其他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2)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①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②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③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 ④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3)火灾扑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 2.扑救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的基本对策 压缩或液化气体总是被贮存在不同的容器内,或通过管道输送。其中贮存在较小钢瓶内的气体压力较高,受热或受火焰熏烤容易发生爆裂。气体泄漏后遇火源已形成稳定燃烧时,其发生爆炸或再次爆炸的危险性与可燃气体泄漏未燃时相比要小得多。遇压缩或液化气体火灾一般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 (1)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2)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3)如果火势中有压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的压力容器,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部署足够的水枪进行冷却保护。为防止容器爆裂伤人,进行冷却的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掩蔽体防护。对卧式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 (4)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的进出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5)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黏合剂、弯管工具等)。 (6)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用干粉、二氧化碳、卤代

安全评价的方法分类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熟悉) 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 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①概率风险评价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②.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③危险指数评价法 危险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2)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归纳推理评价法是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即从最基本危险、有害因素开始,逐渐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最终分析到可能的事故。 演绎推理评价法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即从事故开始,推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