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高二《解三角形应用举例1》 名师教案 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苏教版数学高二《解三角形应用举例1》  名师教案 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苏教版数学高二《解三角形应用举例1》  名师教案 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者在A 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是55m ,∠BAC=?51,∠ACB=?75。求A 、B 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

启发提问1:?ABC 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 启发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请学生回答。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的问题,题目条件告诉了边AB 的对角,AC 为已知边,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很容易根据两个已知角算出AC 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算出AB 边。 解:根据正弦定理,得

ACB AB ∠sin = ABC

AC ∠sin AB = ABC

ACB AC ∠∠sin sin = ABC

ACB ∠∠sin sin 55 = )

7551180sin(75sin 55?-?-??

= ?

?54sin 75sin 55 ≈ 65.7(m)

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65.7米

变式练习:两灯塔A 、B 与海洋观察站C 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 在观察站C 的北偏东30?,灯塔B 在观察站C 南偏东60?,则A 、B 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老师指导学生画图,建立数学模型。

解略:2a km

例2、如图,A 、B 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 、B 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分析:这是例1的变式题,研究的是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测量问题。首先需要构造三角形,所以需要确定C 、D 两点。根据正弦定理中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与一边既可求出另两边的方法,分别求出AC 和BC ,再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 的距离。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 、D ,测得CD=a ,并且在C 、D 两点分别测得∠BCA=α,

∠ ACD=β,∠CDB=γ,∠BDA

=δ,在?ADC 和?BDC 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AC =

)](180sin[)sin(δγβδγ++-?+a = )sin()sin(δγβδγ+++a BC = )](180sin[sin γβαγ++-?a = )

sin(sin γβαγ++a

计算出AC 和BC 后,再在?ABC 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 两点间的距离 AB = αcos 222BC AC BC AC ?-+

分组讨论:还没有其它的方法呢?师生一起对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变式训练:若在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 、D 两点,测得∠BCA=60?,∠ACD=30?,∠CDB=45?,∠BDA =60?

略解:将题中各已知量代入例2推出的公式,得AB=206

评注:可见,在研究三角形时,灵活根据两个定理可以寻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有些过程较繁复,如何找到最优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分析两个定理的特点,结合题目条件来选择最佳的计算方式。

学生阅读课本12页,了解测量中基线的概念,并找到生活中的相应例子。 Ⅲ.课堂练习

课本第14页练习第1、2题

Ⅳ.课时小结

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

(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

(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Ⅴ.课后作业

课本第19页第1、2、3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