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公安专业--刑事执法基础知识点2

国考公安专业--刑事执法基础知识点2
国考公安专业--刑事执法基础知识点2

第四节刑事侦查措施

考点一讯问

一、讯问的主体和对象

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不得少于2人,应当个别进行。

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

二、讯问的地点

羁押的在看守所内进行讯问,未羁押的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

三、讯问的方法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

四、讯问的注意事项

犯罪嫌疑人要求书写亲笔供词的,应当准许;必要时,侦查人员也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亲笔书写供词。讯问笔录如实记录,写明时间,当场核对,逐一签名。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解析】

1.主体:由侦查人员进行,不得少于2人。大多数不得少于2人,但是鉴定等可以少于2人。

2.对象(注意前两项):

(1)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其它成年家属+学校+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注意顺序)。首先是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不在时其他成年家属,然后是学校相关人员、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注意顺序)。

(2)女未成年人(特别注意):应当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注意:单独的女性不需要,必须是未成年人。女性、未成年人、侦查人员不能少于2人的要注意总结。

(3)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

3.地点:看守所;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

(1)在看守所,看守所询问(比如羁押等)。

(2)如果没有到看守所,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顺序:先是指定地点,然后是住处(必须有足够证据证明自己确实出不来,而且需要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4.方法:

(1)讯问顺序(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喜欢考,不直接问犯罪了没有):问是否有犯罪行为-犯嫌陈述或辩解-提问。注意:诱骗侦查、诱惑侦查是错误的。无关问题犯嫌可以拒绝回答。

(2)犯罪嫌疑人的义务:如实回答(知道多少回答多少);无关问题,有权拒绝。

(3)侦查人员的义务: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保证吃喝睡、如实供述,不能打人等。

5.注意事项:

(1)犯罪嫌疑人要求书写亲笔供词的(不想说),应当准许。

(2)讯问笔录如实记录,写明时间,当场核对,逐一签名(读给对方,逐一签名,如果前后不一致、有改动的要按手印,以确定的地方为准;如果拒绝签名要在笔录上注明)。

(3)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注意:应当。

【真题演练】

1.(单选)对赵某依法进行讯问时,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讯问人员宋某:“赵某,你知道为什么抓你吧,把你杀害吴某的事情老实交待一下!我们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B.讯问人员朱某:“赵某,我们问的问题你要老老实实作答。你只有如实回答的义务,没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C.讯问结束后,经赵某核对讯问笔录内容无误,但其拒绝在讯问笔录上签名、捺手印,此时侦查人员可以强制其在讯问笔录上签名、捺手印

D.如果赵某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对赵某的讯问过程应当进行全程录音或录像

【解析】1.A项错误:“你杀害吴某”错误,不能确定已经杀害。B项错误:有权利拒绝回答。C项错误:可以不按指纹。D项正确。【选D】

2.(多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讯问地点

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其所在市、县的指定

地点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B.已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看守所或公安机关的工作场所进行讯问

C.对已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先从看守所提审回办案单位审讯,再送

看守所羁押

D.提讯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在看守所以外的场所进行

【解析】2.选非题。A项正确:拘留和逮捕一般在看守所讯问,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其所在市、县的指定地点进行讯问。B项错误:已经羁押的不可以,没有羁押的可以。C项错误:有专门的讯问室,不需要提审回办案单位。D项错误。回顾:看守所中的在看守所讯问(除非释放、审判进监狱等),没有进入看守所在派出所办案区域。传唤可以分为口头传唤和书面传唤,不来的话可以强制、拘传等,注意:羁押24小时内在派出所。【选BCD】

考点二询问

一、询问的主体和对象

询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不得少于2人,应当个别进行。

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通知未成年证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也可以通知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委会或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

表到场。询问聋、哑的犯罪

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二、询问的地点

询问证人、被害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被害人所在单位、

住处或者证人、被害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证人、被害

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解析】

1.无论是被害人还是犯罪嫌疑人,发现之后要到最基层的办案机关(派出所)办案区进行第一次询问,如果询问中发现有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此时可能对

其拘留,等决定拘留/宣布拘留时24小时内要弄到派出所(派出所尽量少待,危险非常大、尽量去看守所)。讯问是指犯罪嫌疑人,询问是指犯罪嫌疑人以外的人,比如:被害人、证人等。讯问强制性强,询问温柔很多。

2.主体:由侦查人员进行,不得少于2人。

3.对象:

(1)未成年:法定代理人+其他成年亲属+学校+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

(2)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

4.地点:现场+单位、住处+指出地点+公安机关。顺序:首先在现场,比如证人,问完后可以回家、上班等;为了方便证人可以在单位或者住所,不能在

宾馆;指定地点可以是医院等(受害人);最后为公安机关(如果愿意的话),方便被询问人。注意:讯问在看守所或者办案区。

【真题演练】

1.(单选)甲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小张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时,对双耳失聪的受害人李某进行询问。下列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小张带领一名警务辅助人员进行询问

B.小张通知李某的手语老师参加询问,进行翻译

C.询问时,小张向手语老师阐述了自己对案件的看法

D.询问结束时,小张让手语老师代替李某在《询问笔录》上签字

【解析】1.B项正确:“双耳失聪的受害人”需要手语,而且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这一条受害人不懂说的话,到诉讼程序时需要重新打回补充证据。A项错误:不得少于2人,辅警不可以。注意:今年执法细则对于警务人员、警服人员的权利义务要看,出台了很多对于

辅助人员的改革措施,辅警人员不能参与刑事案件的询问。C项错误:可以简单说案件,但是不能有自己的想法。D项错误:不能代替签字,受害人有手。【选B】

2.(单选)某甲(15岁)在和父亲逛街的路上,恰好目睹了一起盗窃案的发生。公安机关对某甲进行了询问,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应当在其父亲或母亲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B.不得在其父亲在场的情形下进行,但应当通知其母亲到场

C.不可以在公安机关进行

D.应当在看守所进行

【解析】2.甲和父亲都是证人,甲是未成年人,其父亲原则上可以陪同,但是其父亲也是证人,所以证人要个别(分别)询问(两个干警询问一个、然后两个干警询问另一个人)。

B项正确:其母亲可以,如果其母亲不在可以请其他成年家属、然后是学校老师、辅导老师等。【选B】

考点三勘验、检查

勘验、检查是指侦查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应当进行勘验或者检查,及时提取、采集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生物样本等侦查行为。

一、现场勘验

执行勘查的侦查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勘查现场,应当持有刑事犯罪现场勘查证。公安机关对案件现场进行勘查不得少于2人。勘查现场时,应当邀请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为见证人。

【解析】

1.刑事措施、侦查措施,不是现场勘验和检查(后面补充)。注意:与犯罪有关,场所、人身、尸体(尸检)。

2.现场进行勘查不得少于2人。

3.注意:勘查现场时,应当邀请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为见证人。见证人是

指可以证明侦查现场、勘察现场的证明。

4.所有的侦查措施中有见证人出现的:勘验检查(现场除了不得少于2人的侦查人员之外还要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为见证人);搜查(侦查人员、被搜查人或者被搜查人家属和见证人);扣押(类似搜查);侦查实验(见证人证明公安机关还原案件);辨认(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为见证人)和物品有关(东西)的都需要见证人,比如现场勘验(室内盗窃案件等,房间内有很多东西)需要见证人,证明不是偷东西。

二、人身检查

进行人身检查,应当由侦查人员进行。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

员或医师进行。犯罪嫌疑人如果拒绝检查、提取、采集的,侦查人员认为必要

的时候,经办案部门负责

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查、提取、采集。强制检查只适用于犯罪嫌疑人,不

适用于被害人。

三、尸体检查

为了确定死因,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解剖尸体,并且通

知死者家属到场,让其在解剖尸体通知书上签名。

【解析】

1.人身检查:

(1)看到奇怪的人要检查,可能是犯罪嫌疑人或者受害人,比如强奸案件需要检查其身体。人身检查应当由侦查人员进行;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

工作人员或医师(如果没有女工作人员时,医师不分男女)进行。

(2)犯罪嫌疑人如果拒绝检查、提取、采集的,侦查人员认为必要的时候,

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查、提取、采集。强制检查只适用于犯罪

嫌疑人,不适用于被害人。对于被害人不能强制,避免被害人再受损失。

2.尸体检查。注意:尸体检查可以强制,为了确定死因,经县级以上公安

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解剖尸体(强行解刨),注意:并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让其在解剖尸体通知书上签名。如果家属不同意签字,可以备注、写明原因,

很多时候为了案件的破案有强制的味道。

【真题演练】

(单选)林场看护人员王某在林场已废弃水井中发现一具尸体,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该县公安机关勘验后,发现尸体表面无明显伤口,死因不明,于是

决定解剖,但死者父亲孙某反对解剖。公安机关应该()。

A.报请上一级公安机关决定

B.尊重孙某的意见,不进行解剖

C.解剖尸体,并通知孙某到场

D.解剖尸体,不通知孙某到场

【解析】C项正确:解剖尸体,并通知孙某到场,来不来是他的事,通不通知是你的事。

【选C】

考点四搜查

搜查,是指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批准,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强制性搜索和检查的一种侦查活动。

搜查时,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搜查

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遇到紧急情况之一的,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①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的;②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③可能隐匿、毁弃、转移犯罪证据的;

④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⑤其他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

【解析】

1.搜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

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强制性搜索和检查的一种侦查活动。

2.搜查证:侵犯了别人住宅权,所以要有搜查证。

3.见证人,最低的在现场中需要有4人:2个侦查人,被搜查人/家属,邻居/其他见证人。

4.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进行。

5.没有搜查证:

(1)执行逮捕或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行)。

(2)紧急情形(5种):比如可能拘留并且携带凶器;在房间里发现爆炸物品的盒子,所以可以直接搜查。

①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的。

②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

③可能隐匿、毁弃、转移犯罪证据的。

④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⑤其他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

6.口诀:危险携带凶器、藏人不留证据。

考点五查封、扣押

查封、扣押是指侦查部门在侦查活动中,对于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依法进行封存、扣留的一项侦查措施。

考点六查询、冻结

查询、冻结是指侦查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依法向有关机构、部门调查或者控制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的一项侦

查措施。

【解析】

1.扣押:物品,冻结:钱。

2.扣押和查封:扣押主要针对能动的东西,;查封针对不动产(土地、房屋等)。土地房屋不动产,车船设备没法移。

考点七鉴定

鉴定,是指侦查机关为了解决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別、判定的一种侦査活动。

考点八侦查辨认

辨认是指为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组织被害人、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别和认定的一项侦查措施。

侦查辨认的对象: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5件;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

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

【解析】

1.鉴定: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或者其他专职人员负责进行。

2.辨认:人7物5照10。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5件;辨认犯罪嫌疑

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

【真题演练】

某日凌晨1时25分左右,某派出所“街面图像监控室”民警在视频监控时发现:一名

成年男子沿街一直尾随一名女子,两人相距700米左右。在行至某路距幸福苑居民小区200米处,该男子突然跟进上前将女子绊倒,并压在女子身上。

(多选)为收集证据,公安机关决定组织被害人进行辨认。以下组织辨认表述正确的是:

()

A.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B.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3人

C.辨认时应邀请嫌疑人居住地居委会干部作见证人

D.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

【解析】A项正确。B项错误:人7。C项错误:见证人,无关人员都可以,并不是“应当”。D项正确:可以不暴露。【选AD】

考点九技术侦查

技术侦查是指由公安机关技术侦查部门依法运用专门的科学技术方法,对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严重暴力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记录监控、行踪监控、通信监控、场所监控等秘密性侦查措施。

考点十通缉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布。

【解析】

1.注意: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需要技术侦查,四类:国、恐、黑、毒(特殊证人保护也是这四类)。

2.特殊证人保护、技术侦查都是国恐黑毒。

3.通缉(了解、基本不考):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现在有A级、B级通缉令。

【真题演练】

1.(单选)2018年7月,某县公安局侦查大队接到罗某、吴某报案,称被何某经营的惠农合作社以年利率24%的高息回报为名,分别骗取存款30万元、50万元,现惠农合作社关门,何某失踪,经侦大队安排民警老张和小李受理此案。民警

受案时,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将罗某、吴某两人一并带到办案区—询问室询问

B.老张对罗某、小李对吴某分别询问

C.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

D.将罗某和吴某带来的证据材料原件复印后退回

【解析】1.A项错误:不可以一并带到办案区。B项错误:两个人对一个。C 项正确。D项错误:证据收下,有原件不用复印件。【选C】

2.(单选)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询问证人的做法正确的是():

A.民警张某在办理一起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时,因需要询问的证人较多,为提高办案效率,遂将17名证人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一场调查取证座谈会

B.在一起抢夺犯罪案件中,证人请求自行书写证人证言,办案民警赵某以违反法律规定为由予以拒绝

C.民警孙某在办理一起涉黑犯罪案件时,因证人拒绝作证遂强制将其带到某宾馆接受调查询问

D.民警周某在询问证人时,郑重告知证人要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并提醒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

【解析】2.A项错误:17名证人一起,不可以。B项错误:可以自行书写,办案民警不能拒绝。C项错误:不可以到宾馆。D项正确:提醒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正确。【选D】

3.(多选)红星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小郭和老田(均为男性)对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钱某及其妻范某执行拘留时,搜查了他们的住处。搜查时,因情况紧急未用搜查

证,但钱某夫妇一直在场。由于没有女侦查员在场,老田对钱某、范某的身体进行了搜查。搜查结束时,钱某、范某拒绝在搜查笔录上签名。民警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有():

A.搜查时因情况紧急未用搜查证

B.搜查时钱某夫妇一直在场

C.男民警对范某的身体进行了搜查

D.民警要求被搜查人在搜查笔录上签名遭拒绝后,未在笔录上注明就结束了搜查活动

【解析】3.选非题。A项正确:有紧急情况可以不用搜查证。B项正确:还要求有见证人。C项错误:范某是妻子,不能搜查。D项错误:需要在笔录上注明。【选CD】

4.(多选)2016年的一天夜里11时许,张某(男,22岁)在公路上持刀拦截一辆货车,强行将驾驶员王某拖下车进行搜身,遭王某反抗,张某持刀将王某

捅伤,并劫走其身上现金

3000元。正在货车车厢里睡觉的李某听到动静后,下车与张某搏斗,110民警赵某和孙某接到群众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赵某拔枪击伤张某腿部后将其抓获。公安机关在办理本案时,可以采取哪些侦查手段和措施()。

A.讯问犯罪嫌疑人张某,扣押作案工具

B.询问王某和张某

C.勘验作案现场

D.对王某伤情进行鉴定

【解析】4.张某为犯罪嫌疑人,王某是受害人。A项正确:讯问张某可以。B 项错误:询问张某错误,张某是犯罪嫌疑人。C项正确。D项正确:伤情鉴定是

受害人去做,公安机关出具的,也算侦查手段和措施。【选ACD】

5.(多选)2018年5月5日晚上,空姐李某在执行完甲市—乙市的航班任务后,在乙市航空港区通过“滴滴”叫了一辆网约车赶往市内家中,途中遭犯罪行为

人杀害。经侦查发现“滴滴”司机刘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公安机关查获刘某的

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A.发布通缉令缉拿

B.组织“滴滴”网约车在甲乙两市搜捕

C.调取乙市航空港区监控录像查找

D.组织刑侦、技侦和网侦等部门成立专案组调查

【解析】5.A项正确:缉拿是可以的,类似郑州空姐案件。B项错误:会引起社会恐慌,搜捕不可以,可以防范。C项正确:调查录像可以。D项正确:刑侦、

技侦、网侦专案组调查。【选ACD】

第五节刑事强制措施

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加以临时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方法。

考点一拘传

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需要拘传的犯罪嫌疑人,或者经过传唤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拘传到其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进行讯问。

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解析】

1.主要考查拘留和逮捕。

2.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1)拘传:口头传唤(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都可以)、强制传唤(治安案件)。拘传为刑事案件,理论说法不同,实质都是叫过来讯问或者询问。

(2)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能取保候审就取保候审,提供保证人,不能提供保证人等要监视居住。

(3)拘留是为了逮捕。

3.拘传:

(1)适用主体: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国安、军队保卫部门,接受询问或讯问,谁决定谁执行。

(2)适用对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注意:不能对受害人使用拘传,所有的强制措施都不能对受害人。

(3)所需证件:拘传证。所有强制措施都需要证件,限制或者剥夺自由需要证件。

(4)持续时间:12-24小时(这段时间内要问清楚初步的问题,决定拘留还是逮捕)。羁押地点在派出所或者分局的侦查大队(12-24小时)。一般案件12小时,如果审不完经办案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到24小时。

(5)注意事项:

①拘传证填写到案时间和结束时间,在拘传证上写明,排除侵犯别人权益

的嫌疑,12-24小时内。

②责令犯罪嫌疑人签名、按指纹,如果不签注明即可。

【真题演练】

(单选)在一起盗窃案件办理过程中,民警上午9时对犯罪嫌疑人贾某执行拘传,贾某于上午10时到案受审,对贾某拘传的起止时间段正确的是:()

A.10时到22时

B.9时到21时

C.10时到次日10时

D.9时到次日21时

【解析】拘传时间:12-24小时。一般案件12小时,如果特殊、大的案件审不完经办案机关负责人批准才能到24小时,所以一般性案件只能是12小时。【选A】

考点二拘留

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紧

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一、拘留的程序

拘留犯罪嫌疑人,应当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批准,制作拘留证。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24小时以内,把拘

留的原因和

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对没有在24小时内通

知的,应当在拘

留通知书中注明。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

超过24小时。公

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发现不应当拘留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即释放。二、

拘留的羁押期限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

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三、先行拘留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①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②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③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④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⑤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⑥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⑦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解析】

1.主体:

(1)决定机关:公安机关、检察院。注意:法院可以拘留,此处为刑事拘留,法院为司法拘留。

(2)执行机关:公安机关(看守所,检察院的也在看守所执行)。

2.程序:

(1)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拘留证(重点)。逮捕不是公安机关批准,注意要有拘留证。

(2)24小时,送看守所。开始计算24小时的时间:宣读《拘留证》,知道自己被拘留开始算24小时时间。注意:只有一个24小时,不是三者累加。

(3)24小时,通知家属。

(4)24小时,开始第一次讯问。

3.羁押期限:3+1-4,30。一开始拘留3天,经过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

人批准延长

至1-4天,即7天。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

县级以上公安机

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如果拘留到时间,还没有审理

完毕的(比如跨省市作案,杀了69个人的案件),可以向检察院申请逮捕,批准逮捕需要7

天,要在看守所执行,(公安机关30天+检察院7天)共37天,37天后批准逮捕或者转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4.先行拘留(不开《拘留证》)。

(1)即时被发觉的:现场发现正在作案的(1-3为现场发现的)。

(2)被指认犯罪的:在现场被他人指证正在作案的。

(3)有犯罪证据的:现场发现有一堆犯罪证据,比如正拿着炸药桶炸人的,要马上拘留。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亡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想跑)。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4-7为想跑的,跑了再也找不到,所以可以先行拘留)。

5.注意:先行拘留后,拘留证需要补,写明情况、条件等。

6.口诀:抓现行、被指认、有证据、毁证据、玩消失、没真名、流窜犯、有团伙。

【真题演练】

(单选)犯罪嫌疑人黄某非法占用当地草原,在草原上排放废弃物,造成草原的生态环境严重污染,黄某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甲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命办案人对黄某和徐某执行拘留。下列做法违反办案程序规定的是:()

A.立即送办案场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B.立即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C.除法定情形外,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黄某家属

D.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讯问黄某

【解析】违反程序的。A项错误:到看守所羁押,不能超过24小时。其余选项正确。【选

A】

考点三逮捕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的进行,或继续犯罪,依法采取的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方法。

一、逮捕的程序

第一,公安机关需要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

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一、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执法的概念 行政执法是指行政主体执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具体地说,是指各级行政机关以及依法取得行政权的其他组织依照法律,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影响其权利义务,以及对行政相对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三个方面理解: 1、行政执法的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同时还包括一些非行政机关的组织。 2、行政执法不仅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也包括抽象行政行为。 3、行政执法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 (二)行政执法的特征 1.行政性和强制性 2.职权性和单方性 3.广泛性和多样性 4.程序性和效率性 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 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主体合法 权限合法 内容合法 程序合法 (二) 合理行政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 符合比例原则 (三)正当程序原则 (四)高效便民原则 (五)权责统一原则 (六)以人为本原则 (七)社会监督原则 三、行政执法责任 行政执法责任的概念 行政执法责任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因违法或不当,侵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表现: (1)超越、滥用法定职权 (2)行政不作为 (3)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4)适用法律错误 (5)行政裁量明显不当 (6)违反法定程序 承担行政执法责任的方式(对外) 1 金钱赔偿

2 返还财产 3 恢复原状 行政执法主体 一、行政执法主体的概念 (一)行政执法主体的含义和特征 行政执法主体是行政执法活动的承担者或实施者。具体地说,它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执法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组织。能否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能否独立承担行政执法产生的法律后果,是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属于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的重要条件。 基本特征: 1,行政执法主体是一个组织 2,行政执法主体依法享有行政执法权 3,行政执法主体必须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4 ,行政执法主体直接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概念的区别 行政执法主体与行政机关 行政执法主体与行政执法人员 行政执法依据 行政执法依据的种类和效力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规章 7,国际条约 二、行政执法依据的适用原则 (一)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原则 (二)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原则 (三)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是指同一机关就同一问题制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执法依据,如果有矛盾,就应该执行颁布时间在后的新的依据 (四)就高不就低原则 就高不就低原则是指当不同效力层次的执法依据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一致时,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应执行效力层次较高的执法依据,而不能按照效力层次较低的依据执行。 (五)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原则 一般规定是关于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法律规范,或者说是对相对人普遍适用的法律规范。特别规定是关于某类某种事项或行为的单行法律规范,或者说是对部分相对人适用的法律规范。 (六)不溯及既往原则 即适用该事项发生时的有效依据,而不适用后来修订的新的依据。 (七)呈请有权机关决定原则 效力层级相同的两个机关(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对同一问题作出不同规定

多省公务员联考公安基础知识考试真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或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共50题。请开始答题: 1.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面不属于“四个全面”内容表述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落实从严治党 年2月18日,某公司老板刘某和其朋友在酒吧就餐后表示:“别开车,酒驾已入刑,咱还是请代驾把车开回去吧。”刘某找代驾的行为体现法的哪项作用?( ) A.法的指引 B.法的评价 C.法的预测 D.法的强制 3.某公安派出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何强,参加辖区某公司的庆典活动,欣然收下了公司赠送的400元购物卡一张。其行为属于( )。 A.受贿行为 B.非法占有 C.侵占公共财物 D.违反党的纪律 4.下列选项中,体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根本宗旨的是( )。 A.尊重人民群众风俗 B.礼貌待人文明执勤 C.秉公执法办事公道 D.一切为了人民服务 5.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面对熟人说情,必须正确处理法与情的关系,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法与情相互矛盾时坚持把法律放在首位 B.在坚持法律至上的前提下适当考虑人性化执法 C.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实施执法行为 D.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考虑情和理 6.“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这句法律谚语体现了下列哪一价值观念?( ) A.坚持执法为民 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服务大局 D.坚持公平正义 7.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调整的,以主体间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特殊社会关系。下列行为中不能形成法律关系的是( )。 A.交通警察纠正周多多闯红灯行为并处以罚款 B.孙一楠通过大麦网成功订购演唱会门票 C.法院判决卞圆圆每月向父亲支付赡养费 D.苏冰冰承诺若刘晨通过公务员考试就嫁给他 8.你认为人民警察着警服外出的目的是( )。 A.履行职权 B.方便办事 C.自豪荣耀 D.威吓他人 9.人民警察对违法嫌疑人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管制刀具、武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应当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收缴 B.追缴 C.没收 D.扣押 10.某日深夜,甲携带凶器抢劫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后扭头便走。甲的行为性质是( )。 A.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刑事强制措施的是( )。 A.取保候审 B.传唤 C.拘传 D.刑事拘留 12.下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中,可以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的情形是( )。 A.甲酒后将饭馆的电视砸坏 B.甲醉酒后无故殴打饭馆服务员致轻微伤 C.甲被他人胁迫将饭店的计算器偷走 D.甲酒后偷走饭馆内两瓶茅台酒

2009年国考面试真题及解析

2009年国考面试真题及解析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题集:3月6日下午辽宁国税局 1、下列各项你认为那两项对人际交往更重要?为什么? (1)合作 (2)交流 (3)沟通 (4)营造合作环境 (5)确立自己的地位 2、你到了一个新单位急于表现自己,在你的要求下领导给了你一个重要工作,而你发现自己却没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你如何处理? 3、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喊苦喊累是因为社会竞争激烈的原因,你如何看?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题集:3月5日上午辽宁国税局 1、合作、沟通、交流、竟争、、营造环境,你认为在团队合作中哪项最重要?为什么? 2、你的想法领导觉得很好让你去实行,但是遇到了同事们的阻碍,你怎么办? 3、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影响社会和谐,你怎么看?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题集:3月4日上午辽宁国税局 1、一个人的德商、智商、情商、逆商,你觉得哪两个对工作的积极作用最大? 2、工作中同事之间相互埋怨什么的,你怎么处理? 3、现在存在工作一般化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一般化的领导一般化的认识一般化的措施一般化的结果针对这一问题你怎么看你怎么改善? 注:华图陈老师提示,人有10大商数。 1.德商(MQ):指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品质。德商的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容、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 2.智商(IQ):是一种表示人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也可以表现为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商(EQ):指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4.逆商(AQ):指面对逆境承受压力的能力,或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5.胆商(DQ):是一个人胆量、胆识、胆略的度量,体现了一种冒险精神。胆商高的人能够把握机会,凡是成功的商人、政客,都具有非凡胆略和魄力。 6.财商(FQ):指理财能力,特别是投资收益能力。财商是一个人最需要的能力,但往往会被人们忽略。 7.心商(MQ):就是维持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况和活力的能力。心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生过程的苦乐,主宰人生命运的成功。 8.志商(WQ):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水平,包括坚韧性、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方面。 9.灵商(SQ):就是对事物本质的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10.健商(HQ):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的反映。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题集:2月27日吉林国税局 1、某地区开启针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绿色通道”,你对此有设么看法? 2、领导委托开展一次“反对打击假发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你如何开展? 3、《*市公务接待规定》规定,单位陪客人用餐的人数不能超过来客的人数。外省一领导要来交流工作经验,你负责接待工作,安排陪餐的人员。这时,正局长对你说,我来陪吧。而主管这方面工作的副局长也对你说,这方面工作我负责,由我来陪吧。又一位局长又对你说,我跟他是老同学,交情深,我来陪吧。请问,你该如何解决? 4、演讲题:请以“道路与命运”为主题,做演讲。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题集:2月26日吉林国税局 1、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有人用摄像机拍摄到公务员迟到,并把录像在电视台播放了,这个你怎么看? 2、单位要提升你之前进行审核,有同事议论你利用职位之便帮助亲戚逃税,事实上你的亲戚根本就没有逃税,你怎么办? 3、区政府要调查教育乱收费现象,你是带队的,你怎么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2020人民警察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模拟单项选择题

2020人民警察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模拟单项选 择题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请将它的代码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35分) 41、决定警察必要性的直接因素是()。 A.国家性质 B.阶级矛盾 C.社会各阶级力量的对比 D.社会矛盾引起的犯罪、对抗冲突和社会秩序问题 42、人民警察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和丑恶现象,一些违法犯罪人员常常用金钱、物质、美女等各种手段实行腐蚀拉拢,在公安队伍中寻找他们的代理人或“保护伞”,这些行为对人民警察的腐蚀性极大,这体现了公安工作的()。 A.复杂性 B.艰苦性 C.危险性 D.易受腐蚀性 43、劳动教养的审批机关是()。 A.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劳动教养审批委员会

44、公安机关有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强大实力,坚持()才能保证其准确使用。 A.党的领导 B.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C.法制原则 D.民主原则 45、下列不属于执行刑罚工作的内容的是()。 A.管制 B.拘役 C.监视居住 D.假释 46、人民警察的义务,是指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一定行为的约束。 A.作出 B.不得作出 C.作为或不得作为 D.作出或不得作出 47、收容教育的期限是()。 A.3个月至1年 B.6个月至1年 C.1年至3年 D.6个月至2年

48、()的规范化是实现各项工作规范化的前提和保证。A.队伍管理 B.编制管理 C.人事管理 D.机构管理 49、对新录用的人民警察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A.6个月 B.10个月 C.1年 D.2年 50、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A.坚持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B.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 C.坚持严肃与谨慎相结合 D.坚持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51、公安机关必须置于党委()领导之下。 A.形式的、直接的 B.实际的、直接的 C.形式的、间接的 D.实际的、间接的

2019年国公安专业科目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国考公安专业科目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 A.城市管理部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创新地采用柔性执法手段 B.劳动监察部门依照《劳动法》的平等就业原则,对设定歧视性招聘条件的招聘单位进行法治教育,促使其改变歧视性做法 C.法院注重法理与情理相统一,要求法官坚决摒弃“合法但不合理”的司法判决 D.检察院要求其工作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能动履职的积极性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内容。A项,体现了依法治国的要求;B项,体现了执法为民的要求;C项,做法违背了公平正义的要求,片面地将合理置于合法之上,割裂了法理与情理的有机统一;D项,体现了服务大局的要求。2.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A.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 B.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 C.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是依法治国的最重要的保障 D.“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应有之义 【答案】C 【解析】C项,司法发挥着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建立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等重要作用。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是依法治国的保障,但是,这并不等于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是依法治国的最重要的保障。 3.关于“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B.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价值基础 C.公平正义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 D.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D 【解析】D项,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包括: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②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③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古代法官在执法时“为民请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执法为民”在最深层的本质上并无区别 B.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开始了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对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规律和执政党规律重新认识的标志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进程的一次重大创新 【答案】D 【解析】A项,古代法官在执法时“为民请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执法为民”存在本质上的区别;B项,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非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开始了;C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对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规律和执政党规律认识的重大转变的标志,但这不意味着它是重新认识的标志。

2019年公务员考试公安基础知识专业练习题包答案解析

2019年公务员考试公安基础知识专业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1.搜查妇女的身体应由( )进行。 A.侦查人员 B.女侦查人员 C. 医师 D.女医师 2.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的情形是( ) A.有其他见证人在场的 B.有他的家属在场的 C.有邻居在场的 D.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3.对决定扣押的物证、书证,要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 )份。 A.1 B.2 C.3 D.4 4.( )可以作为鉴定人。 A.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B.教授 c.有正常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的人D.科研单位 5.《鉴定书》由( )签名。 A.侦查人员 B.刑事技术部门的领导 C.鉴定人 D.公安局长 6.( )可以发布通缉令。 A.县级以上检察机关 B.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 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7.下列不属于刑事强制措施的是( ) A.取保候审 B.传唤 C.拘传 D.拘留 8.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是( )小时。 A.8 B.12 C.24 D.48 9.取保候审中的保证方式是( ) A.提出担保人 B.交纳保证金 C.提出担保人和交纳保证金 D.提出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 10.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 A.3 B.6 C.9 D.12 11.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的是( ) A.侦查 B.起诉 c.审判D.执行全部刑罚 12.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 )

A.决定逮捕 B.审查起诉 c.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D.给予行政处理 13.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必须以( )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 A.刑法 B.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C。口供D.犯罪行为 14.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要依法直接接受( )的法律监督。 A.人大常委会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D.本级人民政府 15.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 )收集证据。 A.应依照法定程序 B.可采取必要措施 C.真实的证据可使用必要的非法手段 D.可诱导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16,为了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各地区( )之间应当互相协作和配合。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人民法院D.公检法 17.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 )人。 A.1 B.2 C.3 D.4 18.传唤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9.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可通知( )到场。 A.法定代理人 B.教师C,居委会主任D.派出所所长 20.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 )进行。 A.侦查人员 B.医师 C.女侦查人员和医师 D.女侦查人员或医师 21.取保候审由( )执行。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审判机关 D.人民政府 22.监视居住的执行机关是( ) A. 人民政府 B.公安机关 C.检察机关 D.审判机关 23.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 )个月。 A.3 B.6 C.9 D. 12 24.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 )以内进行讯问。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公安专业知识》【完整版】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安专业知识》真题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 (共50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或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A.人民日益增长的富裕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发达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富裕生活需要和不发达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习近平总书记支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其根本是: A.国土安全 B.主权安全 C.政治安全 D.军事安全 3.某地一路口路况复杂,交通混乱,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新调来的交警吴某见状,认真研究路况,详细记录通行情况,积极摸索有效疏导方法。数月来,一直加班加点在高峰期疏导交通,逐渐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居民出行的难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马路天使”。交警吴某的事迹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上突出体现了: A.公正 B.为民 C.和谐 D.友善 4.从我国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出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精神。以下表述未体现的是: A.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B.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C.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D.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校中设立法律知识课程 5.张某与王某诉讼离婚,儿子张某某(8周岁)判归王某抚养。某日,张某去探望孩子,王某坚决不允,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王某报警。民警小刘达到现场,对双方进行劝解,其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孩子虽判由王某抚养,但张某享有监护权 B.双方对抚养权有争议,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C.王某拒绝张某探望儿子,张某可以拒绝支付抚养费 D.王某经常毒打孩子,张某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6.一位入境不就的民警在谈到从警感受时将到:“人民警察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石,是党的意志的执行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法律权威的捍卫者。新时代,新动力,职业的使命让我们在平凡中孕育伟大,在辛劳中铸就警魂。”以下最能概况这段话精神的是: A.忠诚可靠 B.秉公执法 C.严守纪律 D.爱岗敬业 7.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被公安机关招录为人民警察后,若做出下列违纪行为将会受到开除处分的是: A.违反规定使用公安信息网 B.在工作中吃拿卡要 C.向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 D.违反规定冻结、没收财物 8.2016年5月,公安部正式推出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发动群众及时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尽快破获拐卖案件,形成了警民携手防范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良性互动。截至2017年5月,该平台共发布1317名儿童失踪信息,找回儿童1274名,找回率为96.74%。这一做法体现公安机关自觉践行的理念是:A.执法为民 B.公平正义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

2020年人民警察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预测单项选择试题

2020年人民警察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预测单项 选择试题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请将它的代码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35分) 41、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我国公安工作的()。 A.组织优势 B.政治优势 C.体制优势 D.领导优势 42、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收集证据。 A.应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 B.可采取必要措施 C.真实的证据可使用必要的非法手段 D.可诱导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43、在依法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当事人因某些个人利益被触及,产生对立情绪,致使人民警察经常遭遇无理的指责、谩骂,甚至遭到攻击。特别是有些人依仗权势,非法干预、阻挠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有的还对人民警察实行打击报复,威胁人民警察的生命安全,这体现了公安工作的()。 A.复杂性 B.艰苦性 C.危险性

D.隐蔽性 44、()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警察 D.人民军队 45、公安机关要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 A.政法委员会 B.监察部门 C.宣传部门 D.组织部门 46、公安机关的任务是一个多形式、多层次的系统,其中,从时间上分,包括()。 A.局部任务和全局任务 B.当前任务和长远任务 C.中期任务和远期任务 D.局部任务和具体任务 47、为了更好地适合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健全公安队伍的内务制度,公安部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于()颁布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为公安队伍的内务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A.2000年5月1日

B.2001年5月1日 C.2000年6月1日 D.2001年6月1日 48、服务人民的要点是(),爱憎分明,除害安良。 A.听党指挥,不耍特权 B.热爱人民,甘当公仆 C.服从领导,甘当公仆 D.热爱人民,顾全大局 49、按照()的原则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选好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班子,以一流的班子带出一流的队伍。一流的队伍干出一流的工作,一流的工作创造一流的业绩,确保 人民的安居乐业,国家的长治久安。 A.德才兼备、任人唯贤 B.政治建警 C.科技强警 D.文化强警 50、对于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予以监督。 A.检察机关 B.公安机关 C.监狱机关 D.行政机关

2021年《公安基础知识》标准化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四套)

2021年《公安基础知识》标准化模拟试题库及 答案(共四套) 2021年《公安基础知识》标准化模拟试题库及 答案(一) 第一部分判断题 判断下列所给出的命题正确与否,正确的,在机读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下填涂A;错误的填涂B。1-30题各1.O分:共30题30分。 1、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规定,督察长、副督察长的任免必须征求上一级公安机关的意见。( ) 2、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从严治警、依法治警。( ) 3、公安机关处理内部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协调一致。( ) 4、评定授予警衔的人员必须是属于公安机关内人民警察建制的在编在职的人民警察。( ) 5、公安部于2003年1月22日发布的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五条禁令”规定: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 6、民警张某酗酒滋事,不听同事劝阻,在所长办公室无理

吵闹,严重影响办公秩序,可以对其采取禁闭的措施。( ) 7、政治领导,是指党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原则和方针、政策上的领导。( )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形式,是公安工作党委领导的根本原则和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 9、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但并不能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 1O、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11、世界各国警察,由丁受英、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形成两种不同的警政管理体制——以英国为代表的地方自治制:以法国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 ) 12、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是川以对付一切违法犯罪人员的。( ) 13、公安机关民主职能的实质,就是保障人民享有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 14、世界上除少数国家外,都拥有自己的警察力量。( ) 15、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也是国家许多部门的工作。( ) 16、对于高度分散的、隐蔽的、又不断衍生的犯罪分子,应该采用“大兵团作战”,强调集中性,以提高效率。( ) 17、如果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属不在场,公安机关则不能进行

2019年公安基础知识(精编版)

2019年公安基础知识题库 第一章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 第一节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 问题一:警察的起源 1、警察的含义 (1)警察,一般是指(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 (2)警察,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节性内容: (1)警察的最初含义是,(都市的统治方法)或(都市行政)。 (2)警察是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论其大小、贫富、强弱和社会制度如何,(有的国家甚至不设军队),但(都毫无例外地建有自己的警察机构)。 2、警察的起源 (1)警察,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第一,警察和警察机关(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第二,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2)警察的产生,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 第二,阶级条件——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第三,政治条件——国家机器的形成; 第四,社会条件&直接原因——维护统治秩序和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 细节性内容: (1)原始公社时期,社会结构是以(血缘亲族)为基础的。在经济上,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归全体成员所有,所以,人们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没有盗窃财物的犯罪行为,也就没有必要设置保护财物的警察;在政治上,氏族领袖实行的是选举制或禅让制,他们是在同自然斗争中享有威信的人们中形成的,所以没有必要设置保护统治关系的警察。 (2)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有了国家,同时也就有了警察。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警察是和国家一样古老的。 问题二:警察的发展

2006年河南省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06年河南省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 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 答题时请注意: 1.本试卷为全客观化试卷,所有试题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试卷上作答的一律无效。 2.第一大题为判断正误题(1-50题),第二大题为单项选择题(51—80题),第三大题为多项选择题(81—110题),请注意对准题号。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误,正确的请将机读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A]涂黑,错误的请将[B]涂黑,每小题0.5分,50题,共25分) 1.自有阶级以来,警察普遍存在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类型的国家。 2.所谓宗旨,就是从事某项工作主要的易旨、目的。 3.近代警察发端于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4 5.公安机关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着巩固***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6.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 7.警种是依据警察职位及工作特征对人民警察作出的类别划分。 8.对于违禁品,无论是否与案件有关,都应扣押。 9.治安管理处罚中,处罚是目的,教育是手段。 10.公安机关权力的单向性,是指公安机关各项权力都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反映的是国家意志。 11.公安执法监督,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活动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所实施的监督。 12.事后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终结之后进行的监督,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督察监督等。事后监督是对执法行为的后果进行的监督。 13.督察机构认为需要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给予行政处分或者降低警衔、取消警衔的,督察机构可以提出建议,移送有关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14.公安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法律,党委对重大问题的指示不能作为公安工作的依据。15.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镇压职能的基础。16.人民检察院还通过参与行政诉讼对公安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通过受理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人民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举报,追究违法、违纪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实施监督。 17.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18.人民警察都有权利讯问犯罪嫌疑人。 19.人民法院作出的对撤消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就是直接监督。 20.对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 21.执法为民是公安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方面,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 2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犯罪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23.间接监督,是指不直接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社会组织、公民的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都属于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的监督。 2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督察机构的督察长、副督察长在任免前,必须征求上一级公安机关的意见。

2019年公安基础知识考试200个考点汇总

公安基础知识考试200个考点 1,公安机关任务的分类: 从时间上分,目前任务和长远任务 p 从范围上分,局部任务和全局任务 从层次上分,基本任务和具体任务 2,公安机关权力的特点:法定性、强制性、特许性、单向性 3,公安机关职责的特点:法律性、政治性、行政性、有限性、责任性 4,治安行政处置手段包括:命令、禁止与取缔、许可(审核批准、决定、登记、颁发证照、指挥) 5,治安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方的许可证,可以附加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6,治安行政强制权的种类:强制传唤、强制带离现场和强制拘留、强制隔离、约束特定人、盘问检查(留置时间自带到公安机关之时不超过24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48小时。继续盘问的情形: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有现场作案嫌疑的、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携带物品肯是赃物的。) 7,公安机关紧急状态处置权包括:紧急优先权和紧急征用权、紧急排险权、管制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可在一定区域内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采取交通管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现场管制)、戒严执行权(戒严:一般是指因战时或平时面临重大紧急事件为维护政治稳定所采取的非常措施。戒严,涉及地区大小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作出决定。戒严期间可以再戒严地区采取交通管制、宵禁等管理措施) 8,公安工作的主要内容 (1)公安领导工作,是公安机关行政一长领导工作。主要有政治领导工作、行政领导工作、业务领导工作。 (2)公安秘书工作, 主要是指公安秘书行政工作和公安对策研究工作。组织实施领导决策、为各项任务的完成进行督促检查、为领导提供信息咨询、协调各项工作公安指挥工作,领导指令的具体下达、统一协调,调度具体指挥、接受110报警、突发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现场指挥处置与救助。 公安政治工作

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

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练习题一 1公安机关权力的单向性,是指公安机关各项权力都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反映的是国家意志。()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文化的、法律的等手段和措施。() 3防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 4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镇压职能的基础。() 5国家政治保卫局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6警察的职能是否集中于一个统一的警察机关是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区别之一。() 7地方自治警政管理体制以英国为代表。() 8公安执法监督,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活动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所实施的监督。()9事后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终结之后进行的监督,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督察监督等。事后监督是对执法行为的后果进行的监督。( 10督察机构认为需要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给予行政处分或者降低警衔、取消警衔的,督察机构可以提出建议,移送有关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11人民检察院还通过参与行政诉讼对公安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

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通过受理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人民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的控告、举报,追究违法、违纪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实施监督。() 12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 13近代警察发端于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14有没有专门的统一的制式服装是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区别之一。() 15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标准。() 16近代警察的管理体制的形成主要是英、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 17警察必须与国体一致,必须与政体一致。() 18公安机关是我国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19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公安工作的政治优势,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 20行使管制权的主体是乡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 21群众工作是公安专业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群众工作的情况如何,直接反映在公安专业工作的质量上,公安民警要善于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 22公安执法监督,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活动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所实施的监督。()

公安基础知识笔试公安专业知识思维导图公安基础知识高频题库考点

公安基础知识笔试公安专业知识思维导图公安基础知识高频题库考点 《公安专业》考察四个方向内容题型-题量四个方向具体包含单选-50道多选-20道情境题-30道(8个材料)合计-100道(满分100分) 职业素养 1. 政治素质 2. 职业道德和纪律要求专业知识1. 法律基础知识及执法依据 2. 公安基础知识业务能力1. 群众工作能力2. 办理刑事案件能力 3. 办理治安行政案件能力 4. 公安情报信息工作能力 5. 公安勤务能力 6. 应急处突能力警务技能1.技能:徒手防卫与控制、警械与武器使用 2. 战术:安全要素、战术运用

*与国省考招警的考试内容对比 国考和省考的考试大纲相同,警校统考招警大纲与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能力部分及警务技能部分。能力部分,警校统考招警多了对“办理刑事案件能力”的考查,警务技能部分,只有警校统考招警才涉及。具体差异,已在表格中以加粗字体表示: 统考招警《公安专业》考试内容与国省考招警大纲对比均主要测查报考者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包括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三个方面,而统考招警与国(省)考招警在业务能力方面的测查深度和具体业务略稍不同。另外,统考招警多一个测查项目:警务技能。而国(省)考招警不考核这个项目。具体:考核方向统考招警国(省)考招警一、职业素养考察内容都一样,均测查报考者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

纪律养成情况二、专业知识考察内容都一样,均测查报考者掌握公安机关执法勤务工作有关法律和公安基础知识,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本模块在国(省)考招警中统称基础知识。三、业务能力相同均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有关执法勤务活动中,正确观察、判断、分析案(事)件,严格守法、规范执法,有效沟通协调,妥善应对处置的能力。本模块在国(省)考招警中统称基本能力。 不同(1)办理刑事案件能力 *立案 *现场勘查 *结案 *侦查措施 *收集、审查判断证据 (2)办理治安行政案件能力 *受案 *调查取证 *行政处理决定 *执行 (3)公安勤务能力 *盘查与继续盘问 (4)应急处突能力 *先期处置 *秩序控制(1)行政管理能力 *调查研究 *纠纷化解 *风险识别 *风险防范 (2)实务工作能力 *安全检查 *安全保护 (3)应急处理能力 *信息上报 *善后恢复四、警务技能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警务技能战术,依法、合理、安全、有效地开展执法勤务活动的水平。 (1)技能:徒手防卫与控制、警械与武器使用 (2)战术:安全要素、战术运用----附录:主要法律、法规、规章

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题库

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题库 第一部分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1、依法行政基础理论 一、多项选题 1、坚持依法行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A、行政主体合法 B、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合法 C、行使行政权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D、行政机关公务员还要承担道义上的责任,遵守对公务员的纪律要求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主要是(ABCD) A、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 D、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3、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ABCD) A、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B、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C、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形成,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4、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有(ABCD) A、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B、必须把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C、必须把推进依法行政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拓创新与循序渐进的统一,既要体现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 D、必须把坚持依法行政与提高行政效率统一起来,做到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积极履行职责 5、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ABCDEF)

2017公务员考试《公安基础知识》个人整理版

2017年公务员公安基础知识,试题罗列 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 警察一在的含义一般是指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力量。 A行政 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具有()。 A社会性、群从性 1927年12月,在中共中央机关建立的中央特科的主要任务是() A保卫党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的安全 B 搜集情报、掌握敌情惩办特务、叛徒、内奸 1931年11月,以感觉的来的苏区中央局保卫处为基础组建了国家政治保卫局,这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它的名称是() A国家政治保卫局 公安机关的性质,是指公安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相区别的() A根本属性 我国公安机关具有() A鲜明的阶级性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一性质表明() A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在国家政权中占据重要地位 B 其是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 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力量。 A刑事司法 公安机关行使专政职能的对象是() A敌对势力 B 敌对分子 C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公安机关民主职能的实质是() A保障人民享有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 无论对公安机关的职能做怎样的划分和理解,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就是() A专政职能B民主职能 人民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装性质的(),是

关系国家安和社会治安的要害部门。公安机关一旦脱离党的领导,就可能被坏人所掌握,所利用、脱变成镇压人民的工具。 A治安行政力理和刑事司法力量 我国的公安机关是() A国家治安行政力量 B国家刑事司法力量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行为宗旨是() A正确履行职责 B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 C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D维护国家法制的尊严和统一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是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也是它的根本属性。公安机关的这一阶级属性表明() A公安机关的阶级本质,是公安机关性质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 B公安机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C公安机关在国家政权中占据重要地位 D公安机关是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 我国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 A专政职能 B民主职能 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 公安机关的()是指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A职责 不属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的是() B对被宣告假释的罪犯实行监督、考察 交通警察的职责包括() A依照国家有关交能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对道路、行人、车辆和驾驶人员进行管理 B防止和处理交通事故 C开展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 公安机关的治安行政管理权包括() A治安行政处置权

2017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人民警察的录用

2017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人民警察的录用 伴随着公考行业的发展,警察类的考试一直热度不减。而不管是对于省级公务员考试而言,还是专门招警类的考试,对于公安基础知识的考察都不可避免。中公招警考试网对人民警察的录用进行介绍。 (一)人民警察录用的条件 1.担任人民警察的条件。《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了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备的条件: (1)年满18岁的公民 年满18岁,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龄。达到了这个年龄,才具有完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政治信仰、心理意志、生理发育才逐渐成熟。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所有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全体公民的比较高行为准则。我国宪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一系列基本制度,既体现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又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利益和愿望。做一名人民警察,必须拥护宪法,捍卫宪法。 (3)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良好的政治素质,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英勇奋斗。良好的业务素质,就是熟悉人民警察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专门业务技能,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讲究工作方法,热爱和做好本职工作。良好的品行,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遵守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秉公执法,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因此,有错误的政治倾向,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公安常识,有流氓、盗窃等不良行为,道德品行不好的,不得吸收为人民警察。 (4)身体健康 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是适应人民警察繁重、艰苦的工作,掌握警务技能的基本条件。否则,难以完成任务,难以适应人民警察工作的特殊需要。在录用人民警察时,必须经过体检,合格者方能录用。 (5)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 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是做好人民警察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提高人民警察素质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法制观念普遍增强,社会治安日益复杂化,犯罪趋向智能化,这些都要求人民警察只有具有较强的协调、组织、判断、处置能力,才能胜任所担任的工作。高中毕业是对人民警察文化程度的比较低要求,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对国家公务员(含人民警察)文化程度要求则为大学专科以上。 (6)自愿从事人民警察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