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为官做人之道

孔子的为官做人之道
孔子的为官做人之道

浅析孔子的为官之道

“为官之道”从字面意思理解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做官的道义,行为规则。孔子当时再鲁国也是从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做起的。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仓库管理员,一年后升为管理牧场,牛羊马之类的乘田,然后又做县官,后来去了国家建设管理委员会任副手,再后来去了类似于今天公安部的部门,管理治安方面事务,最后做了摄行相事,国家代理总理。然而,好景不长,被迫辞职,周游列国,讲学巡礼。

孔子既然能成为圣人,其必有过人之处,他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作为当时的国家公务人员,五经六艺是必备技能,其中就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等,虽然当时他老人家未成学习什么心理学、管理学、逻辑学等,但是在当时他所了解的这些课程在当时已经很全面了,这是他所学到的,所理解的,正也是他希望其学生所能修习和继承的。

就拿我们做酒店的人来说,成为管理人员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知识与能力。抛开知识不讲,就拿能力来说,包括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运用现代办公设备及软件能力,抗压能力等。当我读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就想起一个人的抗压能力。论语中所表达的意思虽是“君子在穷苦之中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小人一旦遇到穷苦就无所不为了。”我这里仅仅是强调要坚持自己的原则,遇到工作,生活中的不顺心的事情要有耐心的去面对,不要遇见压力就妥协,把自己的目标或方向给否定乃至抛弃。那样无论之后去做任何事情结果还是会把自己给否定。人的生命价值就是在遇到考验时,能否坚持。不管是为官也好还是做管理也好,都少不了与人沟通。谈到沟通就涉及到上下级之间的礼仪问题。孔子能做到上下级之间彼此以礼相待。礼这个字是双向的,孔子说过“君使臣以礼”要求上级对下级做事分配任务要合理,遵守礼的规范。然而自己遵守礼,碰到不遵守的同事会惹来笑话所以孔子也说了这么一句话“事君尽礼,人以为诌也。”我们不讨论别人怎么看待孔子的做法,单就他自己能够坚持以礼要求自己,而且坚持的去做这就很难得。要跟上级来往就按规范来,其他的不在乎。“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其以道为原则和准绳对待君臣关系,认为一旦君违背了其道义就辞职不干。坚持自己争议的原则,不因为你是领导违背的道义我还会听你的,错了就是错了,绝不是君叫臣死臣不

得不死。我们当官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在酒店里领导或管理人员就是把员工服务好,因为一线员工才是利益创造者。如果没有了一线员工,即使有再好的的管理人员在优秀的营销团队想创造高收益也是空谈。

孔子为何能从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最后做到国家代理总理。这是我们作为管理者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换个角度来收就是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管理人员。孔子的秘诀就是第一:“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自我要求庄重严谨、认真,侍奉长官要恭敬,设法让百姓得到更多的恩惠。第二:“子欲善而民善矣”正人先正己。要想别人达到什么高度做领导的首先就应该做到,身体力行的号召力比整天的叫口号强几十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还应该具备宽容的胸怀,尊重自己的员工或下属。下属做错事的时候要单独批评,这样容易使下属感觉到你给他留了面子,他会很感激你。当有员工做出优秀的事件时就在人多的时候去表扬他,让他感觉到他很优秀,增加其做事的积极性。不要对下属或员工说太多贬义词,或者否定其工作成果的话,多用一些具有鼓励色彩的话。对于员工提出的不正确的,或执行起来很困难的建议或意见,也不要当场否定,一定要说我考虑考虑然后把结果通过谈话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一旦当场否定了别人提的建议,会让人感觉到自己不够重视,打击员工积极献计献策的积极性,不利于掌握一线的实际信息,和提高生产效率。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人力资源不是机会成本与不是沉默成本。好的员工的成长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人比一切先进的机器都重要。得民心者的天下,作为管理者应把人放在第一位。《论语》乡党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就孔子一生的经历来说起坐官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百姓,也就是说当官也好作为一名管理者也好,不仅仅要为自己考虑更要为百姓或下属多想想,不要只顾着晋升,发财违而背了自己的做人原则。想晋升有理想是件好事,因为理想是我们的方向标杆,有了它才不会让自己出现“内卷化”才能不断地让自己进步,体现生命的价值。

浅析孔子的贫富观

古书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人,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难免遇到“贫富”问题。

孔子的贫富观,内容丰富。首先,财富的命定性孔子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有些人是祖上积德也积财啊,生下来的时候口中含着金汤匙起点比别人高出一大截,可以说想要什么有声么。拿张国立之子张默来说,家庭条件没法说吧。父母都是国家级著名演员,广告费,片酬一年少说也有几千万吧。但是他却不争气自己偏偏爱上了吸毒。这就应验了那就老话,钱多未必是福,有时候起点高了往往摔下来会摔得很惨,脚踏实地的做依靠自己的来的才最实在。孔子生下来,非常的贫穷。他说:“吾少贱,故多能鄙事”。其实没有人喜欢贫困,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不,只好选择自己怎样的去改变贫困这个现实。

第二,财富合法性。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如果一个人一旦认定人生的目标是赚钱,他就会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择手段,就像孟子说为“为富者不仁,为仁者不富”。我们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大学》里面有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很多候我们会说等自己赚够了钱就去干什么什么事,但是财富在人的贪欲下永远也不会得到满足。一旦对自己放低要求,人性中唯利是图的本性控制了思想时候会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所谓的财富,最终因为财富去下地狱。所以说钱没有多少,对于智者来说,富贵是自己奋斗自然的结果,而绝不会当做自身富贵奋斗的目的。只要前期有好的付出,结果会自然的达到预期甚至超过预期。

第三个财富终结性。富贵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嘛。正如佛法说的人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几十年之后又赤裸裸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什么也没带走,留下的只是一个名字。人穷志不穷,一个有价值的人是一个在人生的长河中不断的追求知识,增加人的情感。让自己你的生命更具有主动性,不被外在物质捆绑。就想孔子说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贫与富之间要想交往须善字当头。一提到“善”人们往往会想到亲善、友善、和善、善良。善离开了恶就是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善恶是一对捆绑同存概念,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对比。与人交往首先内心的感受要真诚,“子曰:“巧言令色,

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不要自己做的是让人一看就不屑很鄙视。其次更别人来往要知道别人的期许。他要的是什么,他希望你怎么做。不要一意孤行,最后出力不讨好弄自己一身骚。第三,社会规范要遵守,这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最低要求,倘若人若遗弃了道德、礼、社会行为规范和禽兽有什么不同呢。

有些话明明知道这么说对,但是做起来很难。《论语》(宪问)说道:“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穷不抱怨比富贵不骄傲更困难。每思及此就不得不佩服孔子他老人家这句话说的太精辟了,试问人间几人能真正做到不去抱怨自己贫苦,命不好,这不好那不好,一切都不如意。其实抱怨现实的不满,就是对自己无能的肯定。一个心境好的人绝对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抱怨当中,他会去试着改变现状,从中寻找快乐,体验美好的人生。

孔子的资料50字

孔子的资料50字 孔子是个伟人,如何快速地记住他?下面由为大家带来孔子的短篇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简介50字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家世渊源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不

争于人。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嘉子木金父(名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世亲尽,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孙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木金父生夷父睪(名睪,字夷父又作祈父),睪生防叔(名失考,为防邑大夫,因号防叔),防叔生伯夏(其字,名失考),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梁纥随诸侯军讨伐伯阳。伯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当诸侯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之时,伯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诸侯军不知其诈而争入,军人方半, 伯阳人猛然放下高悬的城门,诸侯军有被拦腰截断、各个歼灭的危险。叔梁纥见势不妙,双手托住千斤城门,呼令诸侯军迅速撤出,避免了一场重大灾难。七年后,叔梁纥与大夫臧孙纪同守防邑,被齐军团团围困,众寡悬殊,动弹不得。一天夜里,叔梁纥侦察好敌情,挑选精壮三百,披坚执锐,乘间突围。将臧孙纪送出重围,然后重返防邑坚守。一往一来,如入无人之境(《左传;襄公十七年》)。由于他有谋有勇,遂以武功知名诸侯。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病足,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复娶颜徵在,时叔梁纥已六十六岁,而颜徵在还不到二十岁,遂生孔子。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

跟曹操学做事向孔子学做人

跟曹操学做事向孔子学做人 跟曹操学做事 一、能屈能伸,不逞一时之能 1. 只为王不称帝,不在乎一时之名 2. 能屈能伸,善于适应 3. 掌握好进退妥协的尺度 4. 低头,是一种智慧 二、胆大心细,敢想敢干才能成就事业 1. 不循规蹈矩,才能有大成 2. 善于表现自己,就是竞争力 3. 敢想敢干,积极行动 4. 做人就要有激情 三、苦练内功,方能厚积薄发 1. 睥睨天下的气度与自信 2. 路还要靠自己去走 3. 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4. 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四、借力使力,让别人为自己做嫁衣 1. 依靠团队支持,具备合作精神 2.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3. 有容乃大,市井小人中有大才 4. 跳出小圈子,结识圈外人 5. 筑巢引凤,善待部下 五、揣摩大势,精于算计 1.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2. 高瞻远瞩,选好接班人 3.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4. 兵不厌诈,巧用手段 六、权谋之术,领导是门大学问 1. 对影响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决不手软 2. 赏罚一定要分明 3. 灵活多样的管理风格

4. 用人也疑,疑人也用 七、成竹在胸,永不言败 1. 与狼共舞,要先变成狼 2. 做事彻底,不留后患 3. 敢于拒绝,勇于说不 4. 笑对逆境,永不言败向孔子学做人 一、圣人的做人法则 1. 诚信:言而必有信 2. 孝道:百善孝为先 3. 悔过:知错要悔改 4. 志向:匹夫不可夺志 5. 朋友:把握好交友的度 6. 宽容:是一种境界 二、圣人的处世之道

1. 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2. 善变通,不唯我独尊 3. 道不同,不相为谋 4. 和为贵:善用和正能量来处理各种关系 5. 执中致和:中庸的做人态度 三、圣人的言行之道 1. 流言止于智者 2. 尽量不说大话,说了就要做到 3. 欲速则不达,不要贪图小利 4. 行之以忠 5. 正人先正己 四、快乐做人,快乐生活 1. 像水一样多情,像山一样无忧 2. 黄连为哨,苦中寻乐 3.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4. 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 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为人处世名言

孔子为人处世名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孔子为人处世名言,希望能帮助到您! 孔子为人处世名言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常常让人感到累得慌。那么这些繁杂的知识中有没有最为主要和核心的东西呢?也就是说,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识,只要了解它们就足以立身处世?有!说来倒是简单,只有三个字:礼、命、言。 2、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3、善于提问是金钩,能钩出令你惊喜的答案。 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4、可以让人帮你买鞋,不可让人代你走路。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别人的脚步注定是别人的去处,自己的双脚走出的是自己的路。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5、良药苦口,喂药时别被对方喷到你脸上。 朋友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关键时能提个醒儿,走错了路时能帮着扳扳道

岔子。可要注意的是,当一再规劝仍然不被朋友接受,甚至还误会我们的用意时,我们明智的做法是“差不多就行了”。 6、变通,是人生的万向轮。 “兵地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各种事物时都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甚至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 7、慷时间之慨的人,命运会对他很吝啬。 慷时间之概的人,命运之神会对他很吝啬。只有惜时如金的人,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挤干时间这头奶牛最后一滴乳汁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阔佬。 8、不要做自己心灵的绑票者。 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源于欲望,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生烦恼不断。减少烦恼的秘诀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欲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绑架的心灵。 9、自己发达时,莫忘帮助他人发展。 先行登上崖顶的人,不要只顾自己极目四望看万壑风光,而应该向崖底扔下一根绳子。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些在下面苦苦攀爬的后进者向你仰望时,会像看一尊山神。 10、太极般的处事技巧:虚与周旋。 虚与周旋是一种表面顺随,实际上是敷衍应付的态度。对于有些人胡搅蛮缠,我们既跟他讲不清道理,也犯不着与他针锋相对,于是便采取这种虚与周旋的态度。虚与周旋是一种有用而又有效的处事技巧。 11、宽容是互赠的礼品,苛求是对刺的尖刀。 宽容是互赠的礼品----你能宽容别人,别人也不会难为你;苛求是对刺的尖刀-----你苛求别人,别人也不会饶了你。在宽大平和之中,认识这世

孔子宅经(一)

孔子宅经 《孔子宅经》又名《孔子阴阳经》,分上下两部。上部讲阳宅六要:门、床、灶、井、厕、道。下部讲阴宅八法:纵、横、收、放、偏、全、聚、散。 孔子一生做了四件大事: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著《春秋》。孔子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欲,不愈矩。孔子本人,48岁学《易经》,50岁彻底开悟。 《孔子宅经》是一部直观性强、通俗易懂的风水佳作。 一、如何用罗盘 首先要选好中心点,中心点又叫明堂、太极点。也就是家宅东西二分之一和南北二分之一两者的交界点。罗盘就放在此点上,从中间向四周看,向四面八方看,一圈360度,八卦中每个卦45度。我们看哪个卦多了,哪个卦少了,多了好在哪里?了不好在哪里? 二、八卦所代表的含义

例:001(如上图)。会有以下结论。 1.财气非常好,做事利润高(东南多出来) 2.莫名其妙开支大(洗手间为水,泄乾位) 3.夫妻易抬杠,意见不一致(西方电视为火克兑)例:002.如下图:

1.风水有利于女主人,女主人事业越做越大(西南多出一块) 2.不利于男主人事业和财运,不利夫妻感情(西北缺角) 例:003如下图: 1.鱼缸在正东方青龙落水。主辛苦劳累,有时还腰痛,难遇贵。 三、关于鱼缸位置 1.位置不能压青龙位 2.在白虎位能守财 3.在艮位,利于财源旺盛 4.在坎位,对腰、肾、泌尿系统不好 5.在巽位,不利于名声,易遭人妒忌 6.在坤位,对女主人不好,犯小人 7.鱼缸之鱼一般为6、7、9、11(每一品种) 8.鱼缸不能放置房子中间,压明堂,易有心脏问题。 9.鱼缸易方不易圆形。 10.调风水鱼易黑色、深色、金色、白色。 四、办公室风水 1.看老板桌的位置和方向 2.财神的位置 3.鱼缸的位置

做人学孔子,做事学曹操

做人学孔子,做事学曹操●做人学孔子 一、圣人的做人法则 1.诚信:言而必有信 2.孝道:百善孝为先 3.悔过:知错要悔改 4.志向:匹夫不可夺志也 5.朋友:把握好交友的度 6.宽容:是一种境界 二、圣人的处事之道 1.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2.善其变,不唯我独尊 3.道不同,不相为谋 4.和为贵:善用和字来处理各种关系 5.执中致和:中庸的做人态度 三、圣人的言行之道 1.流言止于智者 2.尽量不说大话,说了就得做到 3.欲速则不达,不要贪图小利 4.行之一忠 5.正人先正己 四、快乐做人、快乐生活

1.像水一样多情,像山一样无忧 2.黄连为哨,苦中寻乐 3.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4.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五、修身养性,夯实做人的根基 1.非礼勿动,给人留下好印象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要做所在领域内的专家 六、德才兼备,才能赢得人心 1.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2.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善于学习,等于选择了成功 5.活到老,学到老 七、宁静致远,立大志,低调做人 1.少说多做,低调做人 2.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 3.要懂得灵活通变 八、懂得内省感恩,才能无往不胜 1.吾日三省吾身

2.谦虚是一种美德 3.小不忍则乱大谋 4.不患无位,患无所立 5.学会感恩 ●跟曹操学做事 一、能屈能伸,不逞一时之能 1.只为王不称帝,不在乎一时之名 2.能屈能伸,善于适应 3.掌握进退妥协尺度 4.低头,是一种智慧 二、胆大心细,敢想敢做方可成就大业 1.不循规蹈矩,才能有大成 2.善于表现自己,就是竞争力 3.敢想敢做,积极行动 4.做人就要有激情 三、苦练内功,方可厚积薄发 1.睥睨天下的气度与自信 2.路还要靠自己去走 3.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4.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四、借力使力,让别人为自己做嫁衣 1.依靠团队的支持,具备合作精神

孔子的资料

孔子的资料 篇一:有关孔子的资料 有关孔子的资料: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 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 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 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 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 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

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 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有关立冬的民谚: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篇二:孔子的资料 孔子的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孔子》1

孔子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认识“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词语。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教师课前准备: 课件:孔子的画像、生平简介等。收集孔子的生平故事和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笫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质疑导向。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思想令人怀想。谁知道中国最有名的老师是谁?生答:孔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这个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代名人,你了解到了他生平的什么哪些呢?(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谈谈自己第一课时的收获。) 2.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默读第1——4个小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师问: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这些内容各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故事1: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事2:不喝“盗泉”水 故事3:谈“识人不易” 故事4:晚年读《周易》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个故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将心比心,自己所不愿的,也不要强加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自己这方面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第三个故事 分角色读:弟子的疑问语气及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都可在朗读中充分体现,指导学生要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君子”“小人”分别指什么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可结合生活实际谈。(“君子”指那些德行端正、品质高尚的人。“小人”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质恶劣的人。)(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可启发学生体会如下两点:①.孔子知错即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见其过而内自讼。”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品质,逐渐走向完美。②.认识、了解一个人,如果仅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作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只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推而广之,认识和了解一件事、一种物,也是这样的。) 在理解、品味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有关语句,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抓住文中描写孔子的言语行为、神态心理的语句,

读论语,学做人

读《论语》,学做人 第1-2讲:先圣孔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本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 2,知道儒家的基本知识。 3,孔子及儒家对当今社会的价值 教学内容: 一,孔子的标准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二,孔子的成就: 1,文化方面: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2,政治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为政以德,也叫“德治”或“礼治”。 3,经济思想: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4,教育思想:提倡“有教无类”,主张“学而优则仕”,

“因材施教”,重视道德的教育。 5,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 三,家世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父亲为(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é),母亲为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他人品出众,曾建立过两次战功。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 四,孔子名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学礼,无以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中的处世之道

论语中的处世之道作为中国一代儒学大师,孔子其渊博的学识,广博的见闻,仁慈的爱心,是五千年历史人海中难以寻觅的。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人,而记载他光辉思想的《论语》更被誉为“东方的圣经”。 时至今日,孔子的言行依旧是个传奇,圣人之名,绝非虚言。他的宝贵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两千多年,他的一言一行都为无数的后世学者奉为楷模,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恰恰就是孔子思想在其行为中的集中表现,简短而精粹,却为万世师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享受的那种欢乐,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源泉。仁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什么是“仁”?按孔子的说法,就是要“爱人”,要“泛爱众”,即要关爱他人、关爱众人。孔子把“仁”看作是君子的标志,“仁”是人的安身立命的基点。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真正的仁人君子时时刻刻不能违背“仁”,仓促匆忙的时候不能违背,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能违背。君子是仁者。 仁者乐,也就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乐观主义者。仁者为什么会快乐呢?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胸怀坦荡,就没有忧虑,不像有些人说起来比唱歌还好听,做的却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做见不

得人的事,就时时刻刻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祸从天降。“仁者不忧”。孔子是一个快乐的人。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开篇记的就是孔子说的几件快乐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是快乐的;会见远方的朋友是快乐的;人家不了解你,不赏识你,你也不要不快乐。 仁者寿,也就是说,君子比较长寿。古代人的寿命一般都比较短。但是,许多思想家寿命都比较长。排一张名单看看:孔子73岁,孟子、庄子84岁,墨子92岁,子思82岁,荀子75岁。究其原因,一是前面所说的乐观,快乐的人心理素质好;二是他们都注意修身养性。孔子不但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和不洁的食物,而且吃饭适度,“食不过饱”,更不会暴饮暴食。他虽然出门有车,但却经常走路,而且步速很快。孔子还爱好射箭、驾车、打猎、登山等体育运动。孔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比较符合现代科学所提倡的健康标准,这就是仁者之所以长寿的原因。 仁者和,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见解可以不同,但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小人追求各自的利益,拼个你死我活,却是餐桌上的酒肉朋友。《论语》中还有一句是“礼之用,和为贵”。胡锦涛同志说,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这些思想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阶级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现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继承了“和谐”这个中华文

孔子4孔子教学思想的启示

孔子教学思想的启示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发展了几千年的教育界的东西,有着不可否定的进步意义,本文现谨就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发谈几点认识。 启示一:教育培养怎样的人才 胡锦涛说过:教育就是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从政”是孔教的任务,即“学而优则仕”。因此在孔子教育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均以培养安邦 治国之人材为目的。用现代术语来说,专业是一致的,不存在专业对口的问题。孔子认为“政者,正也”。提倡的是“仁政”,故把“仁”看作从政的最高准则,“优”实际上是“仁”的高低之分。孔子对仁的看法,意义广泛、复杂,但究其根本是爱人,即从爱人的思想出发,谦虚谨慎、勤勤恳恳地为他人服务,这就是仁人所具有的品德。按照孔子“为仁”就是“为人”的标准,仁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孔子的观点就是教育首先要解决受教育者“做人”的问题,他十分强调“做人”即做“仁人”,把仁看作从政的最高准则,牵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治国的政治大事,把仁的范围推到更广阔的地步。孔子把仁和政治结合起来谈,说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一句名言,为后世儒家所广泛传述。“克己复礼为仁”便是孔子对如何才能达到“仁人”水准最有名的答复。“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事事都合乎行为规范,便是其具体要求。综合孔教思想,中国传统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以培养“仕”为目的,以“仁教”、“智教”为手段,以实现“克己复礼”,国泰民安的政治思想。这在当时应该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孔子反对学生学习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无关的知识,反对与成德无关的东西。《论语?子路》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教;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被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孔子培养上层社会的管理者,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教育目的,显然与当前的经济

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

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 孔子是我国圣贤的典范,以下是我整理的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含着很多关于做人的道理,影响深远,本文从君子之道、孝道、交友之道、修养之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论语》君子孝道交友修养 《论语》一书主要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及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它不仅是在讲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更是在讲做人之道。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的状况,孔子主张恢复天下有道的局面,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此,他提出要正名,恢复天下正常秩序,而正名的关键在正人,正人的关键又在正己,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因此《论语》思想的核心就是“正人”,教导人们如何做人。 一君子之道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在《论语》一书中出现多达107次,君子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身居高位的贤者,二是道德高尚的人。了解君子内涵,对于我们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仁”是君子的基本要求,是君子人格的核心所在,子曰:“仁者,爱人。”就是强调要爱护别人,对人有爱心,能先人后己,为别人着想。孔子把仁爱看作君子一生的追求,君子要处处体现出仁善之心,为此,孔子提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但同时强调孝顺父母、敬重兄长乃仁爱之基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不过,儒家所讲的爱不仅仅是爱家人,

儒家有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爱人”又要求“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也就是博爱。 “义”是君子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所谓“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在对待“利”时,不会因为物质的诱惑,而迷失自我。儒家并不一味地反对追求利欲,但更注重的是,在获取物质利益时,要“见利思义”,对物质的追求要符合道义,不按照道义而取得的利益对孔子而言是不屑一顾的。因此,孔子特别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正确的义利价值观,对于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礼”是君子衡量言行举止的重要标尺。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君子言行举止要特别符合礼仪规范,“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为人诚恳,尊重他人,懂得谦让,这样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立足社会。相反如果行为处事不遵礼制,就会带来危害。正如孔夫子所说的那样“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二孝道 孝道是社会伦理的核心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论语》一书中“孝”字出现了19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说明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重兄长、尊敬师长,百善孝为先,学习文化知识要从做人开始。 孝道主要体现在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孝顺上。《论语·为政》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此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养活爹娘,简单满足父母的衣食住行,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重之心,就跟养狗养马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孔子提出了以“敬”为核心内容的

关于孔子的资料

关于孔子的资料 孔子教会了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关于孔子你又知道多少?下面由为大家介绍孔子这个传奇人物,希望能帮到你。 人物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名孔丘,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人物生平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

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

向孔子学做人

向孔子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 向孔子学做人 一,圣人的做人法则 1. 诚信:言而必有信 2. 孝道:百善孝为先 3. 悔过:知错要悔改 4. 志向:匹夫不可夺志 5. 朋友:把握好交友的度 6. 宽容:是一种境界 二,圣人的处世之道 1. 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2. 善变通,不唯我独尊 3. 道不同,不相为谋 4. 和为贵:善用和字来处理各种关系 5. 执中致和:中庸的做人态度 三,圣人的言行之道 1. 流言止于智者 2. 尽量不说大话,说了就要做到 3. 欲速则不达,不要贪图小利 4. 行之以忠 5. 正人先正己 四,快乐做人,快乐生活 1. 像水一样多情,像山一样无忧 2. 黄连为哨,苦中寻乐 3.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4. 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 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五,修身养性,夯实做人的根基 1. 非礼勿动,给人留下好印象 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 要做所在领域内的专家 六,德才兼备,才能赢得人心 1.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2.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 善于学习,等于选择了成功 5. 活到老,学到老 七,宁静致远,立大志,低调做人 1. 少说多做,低调做人 2. 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 3. 要懂得灵活变通 八,懂得内省感恩,才能无往不胜1. 吾日三省吾身

2. 谦虚是一种美德 3. 小不忍则乱大谋 4. 不患无位,患无所立 5. 学会感恩 跟曹操学做事 一,能屈能伸,不逞一时之能 1. 只为王不称帝,不在乎一时之名 2. 能屈能伸,善于适应 3. 掌握好进退妥协的尺度 4. 低头,是一种智慧 二,胆大心细,敢想敢干才能成就事业 1. 不循规蹈矩,才能有大成 2. 善于表现自己,就是竞争力 3. 敢想敢干,积极行动 4. 做人就要有激情 三,苦练内功,方能厚积薄发 1. 睥睨天下的气度与自信 2. 路还要靠自己去走 3. 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4. 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四,借力使力,让别人为自己做嫁衣 1. 依靠团队支持,具备合作精神 2.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3. 有容乃大,市井小人中有大才 4. 跳出小圈子,结识圈外人 5. 筑巢引凤,善待部下 五,揣摩大势,精于算计 1. 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2. 高瞻远瞩,选好接班人 3.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4. 兵不厌诈,巧用手段 六,权谋之术,领导是门大学问 1. 对影响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决不手软 2. 赏罚一定要分明 3. 灵活多样的管理风格 4. 用人也疑,疑人也用 七,成竹在胸,永不言败 1. 与狼共舞,要先变成狼 2. 做事彻底,不留后患 3. 敢于拒绝,勇于说不 4. 笑对逆境,永不言败

为人处世之道_议论文

为人处世之道 现今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与人的关係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係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係? 《论语》中有很多处世的态度和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简单而富含哲理。《论语》不是一部板着面孔说教的书,它交给我们的为人处世方法有时候渗透着一点变通,它告诉我们做事的塬则和把握塬则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任何事情该做,甚么事不该做,什么人是好是坏。然而,有很多时候判断人和事情不单单是好坏之分,而是在于你用什么态度对待人或事情,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塬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容一切的人。 曾经有一个的学生问他:「以德报怨何如?」我们对以德报怨这个成语并不陌生,因为我们经常说生活裡头应该是要这样做的,所以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裡得到讚赏。没想到,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恩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以直抱怨,以德报德」意思是如果他人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和慈悲去真正报答那些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这个道理我们听起来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夫子哲学不一样,但孔夫子是有塬则的,孔子不是提倡

「以德抱怨」,他给的分寸就是「以直抱怨」,意即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这才是至善的道理。 其实孔夫子在这裡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啓示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去面对不道德的行为,那么这个世界只会将恶意不断循环,这是无休止的。然而以德抱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德和慈悲,用那种不值得的仁爱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悲剧。在两者之间,其实还有第叁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和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既不是德也不是怨,是「恕」。 孔子提倡的为人处世的核心应该是「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此可见孔子把「恕」贯穿在仁德的学说里。做人一定要懂得恕,要有容纳德和怨的胸襟,我们要本着「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的塬则,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就会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係。 我们除了要怀着一颗恕心对待别人,还要以礼待人。有子曰:「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不用礼法规矩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是不可行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人怎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当我们待人接物时,如果能多一点礼貌,多一点彳数笑,我相信这个世界的怨恨也会少一点。即使别人不理解我们,我们也不用怀疑自己的德行,因为孔子曾经说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做伙伴。 “谵兮其若海,飔兮若无止。”个人修养到淡泊名利的胸怀就象大海,飘逸自如到能包容一切。如果一个人能涵养一颗恕心,就能使我们减少与别人之间的不必要摩擦,人与人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而使我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价值观,

关于孔子的资料范文

关于孔子的资料范文 孔子 :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 春秋战国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家、政 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规范著高尚者的行为。“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

总和。儒学思想渗入中 __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孔子的思想简介(哲学、政治、教育、伦理) 哲学上,孔子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唯心主义。在他看来,“天”有人格、有意志,俨然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主宰。他讲“命”和“天命”,孔子主张天命观,“天”是万物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认为“天命”不可抗拒;但他所讲的“命”,与传统思想当作至上的人格神的意志的“命”,已经有所不同。他“不语怪、力、乱、神”,认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生,焉知死”,对鬼神的态度显然将信将疑,因而不免闪烁其辞,其中多少含有唯物论的因素。此外,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者”,在认识论上反映了他的唯心主义。 2.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又,这两方面的内容不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的,而是有着现实基础。在政治方面,孔子以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为追求目标,他怀念周公,欲从周礼,幻想“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所谓“礼”,指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内容,其根本点是尊卑贵贱有严格规定的等级制度。所谓“仁”,不仅指主观的道德修养,即“克己”、“爱人”,也指客观的伦理教

向孔子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

向孔子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 向孔子学做人 一,圣人的做人法则 1. 诚信:言而必有信 2. 孝道:百善孝为先 3. 悔过:知错要悔改 4. 志向:匹夫不可夺志 5. 朋友:把握好交友的度 6. 宽容:是一种境界 二,圣人的处世之道 1. 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2. 善变通,不唯我独尊 3. 道不同,不相为谋 4. 和为贵:善用和字来处理各种关系 5. 执中致和:中庸的做人态度 三,圣人的言行之道 1. 流言止于智者 2. 尽量不说大话,说了就要做到 3. 欲速则不达,不要贪图小利 4. 行之以忠 5. 正人先正己 四,快乐做人,快乐生活 1. 像水一样多情,像山一样无忧 2. 黄连为哨,苦中寻乐 3.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4. 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 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五,修身养性,夯实做人的根基 1. 非礼勿动,给人留下好印象 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 要做所在领域内的专家 六,德才兼备,才能赢得人心 1.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2.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 善于学习,等于选择了成功 5. 活到老,学到老

七,宁静致远,立大志,低调做人 1. 少说多做,低调做人 2. 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 3. 要懂得灵活变通 八,懂得内省感恩,才能无往不胜 1. 吾日三省吾身 2. 谦虚是一种美德 3. 小不忍则乱大谋 4. 不患无位,患无所立 5. 学会感恩 孔子做人51精要!【感悟哲理】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常常让人感到累得慌。那么这些繁杂的知识中有没有最为主要和核心的东西呢?也就是说,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识,只要了解它们就足以立身处世?有!说来倒是简单,只有三个字:礼、命、言。 2、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3、善于提问是金钩,能钩出令你惊喜的答案。 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4、可以让人帮你买鞋,不可让人代你走路。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别人的脚步注定是别人的去处,自己的双脚走出的是自己的路。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5、良药苦口,喂药时别被对方喷到你脸上。 朋友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关键时能提个醒儿,走错了路时能帮着扳扳道岔子。可要注意的是,当一再规劝仍然不被朋友接受,甚至还误会我

有关孔子作文素材整理

孔子与孟子的区别 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 首先,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对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他是老师,也是长者,所以,脾气暴躁的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并拜他为师。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如在陈国,被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都不生气。但在原则上则义正词严,毫不妥协。当他发现鲁国国君的臣子享受了不该他享受的音乐时,他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孔子的敦厚中是蕴藏着凛凛正气的。 孟子则不同,孟子更偏向愤世疾俗。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那个时期内诸侯们交相攻伐,仁义早被抛诸脑后,“兴灭继绝”的传统也烟消云散,然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孔子也愤世疾俗,只不过他最大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则不同,他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孔子的愤怒是出世,孟子的愤怒是入世,是一股豪迈之情,自信之气,他越愤怒越要入世,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从对后世文人的人格的影响来看,孟子的影响超过了孔子。 第二,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第三,从具体的施政来看,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原始,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的多。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端,他的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的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孔子也赞同发展经济,他很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不过,他不赞成滥施刑罚。孟子则不同,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虽多了点杀伐之气,却表现出其朗朗正气;他认为乐也当用来治理国家,“古之乐犹今之乐”,为君者当“与民同乐”,以此来教化百姓。孟子不赞同刑罚,只因战国时期各国刑罚太甚,他认为施刑是“网民”,他倒赞同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他最赞同的是发展经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十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的经济就是“教养”二大端,毕竟“仓廪实而后知礼节”。总的说来,孔子和孟子的不同大概就这三个方面,他们的不同主要是时代使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