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学

亚健康学
亚健康学

第一章健康与亚健康

第一节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健康在英语中被诠释为强壮(hale)、结实(sound)、完整(whole),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因此健康问题既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健康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不同时代对健康概念的诠释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对健康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着。

1984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制定的《保健大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 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se or infirmity)现在,WHO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亚健康除包括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亚健康外,还包括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二、健康概念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三、健康概念的动态性

1.健康概念的时间性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于不同的群体或个体,健康的概念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2.健康概念的动态性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机体维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健康”与“疾病”同处在一个轴线上,在健康与疾病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界限。

医学界有人把“健康”称为第一状态,人们生活的目的就是维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三者的和谐,即健康状态。

健康状态的维持也是最难的,任何一种不良因素的干扰,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而陷入不健康的状态,因此健康是动态变化的。

在人的一生当中,过去、现在或将来能够一直维持身体、精神和社会的绝对完好状态是不可能的,因此,完好健康状态是相对的,随时变化的。

3.健康概念的地域性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健康概念和标准,应根据国家地区的不同,理解其可能达到的良好状态,逐步建立理想的健康标准。

四、健康的评价

五、健康维度的划分

在健康测量的研究中,首先对健康维度进行了划分,根据WHO健康定义,分为生理、心理、社会和道德4个维度,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发展到目前的7个,而且对每个维度的内涵有了概括。

1.躯体维度(physical dimension)

指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个维度可能是最重要的。

2.情绪维度(emotional dimension)

包括应对应激的能力、灵活性、解决冲突的忍让以及基本的情绪特征。

个人的亲情、生活目标、抱负以及对日常生活情境的情感均与健康的情绪维度相关,它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不良的情绪体验可导致个人整体满意度与活力的降低。

3.理智维度(intellectual dimension)

个体对信息的作用和处理,对价值观及信念阐明以及决断能力的训练;还有应对技巧、灵活性、在恰当的时机讲适当话的技巧;以及运用信息及理解新观念的能力都归入此维度。

这方面的不足可能会耽误个体的生活经验对成长和发展所提供的帮助。

4.社会维度(social dimension)

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所生存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受他人的影响,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察觉到这个维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实际上这个维度就体现在人际交往的各方面。对个人来讲就是生活方式及社会支持。

5.心灵维度(spiritual dimension)

心灵(spirituality)一词也可译作“精神”。

“思想境界”包含了“四信”(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的概念。其中信仰、信念是精神支柱及人格倾向的最高表现(价值观与世界观);信心与信任是检验的尺度和具体表现。四者相通互动。形成完整的精神体系与思想境界;

6.职业维度(occupational dimension)

这一维度反映个体对受雇者的满意度,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通过对其他维度的作用而间接影响。

通常,个体在受雇用的情境下,如果职业在外部奖励(足够的工资与奖金)和(或)内在奖励(积极的社会相互作用及个人有创造性或成就感的机遇)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情感。

7.环境维度(environmental dimension)

环境是个大概念,包括宏观及微观两方面。

微观环境可以从分子到生物个体、种群到人文景观,大致上与社会维度相一致,除了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外,社会治安、社区条件都属此范畴。

宏观环境则涉及城市、国家、世界,甚至地球、宇宙。所以,也有人将这方面独立出来称为全球维度(global dimension)。这个维度通过国际争端、战争、饥荒、环境污染、臭氧层的破坏、自然灾害等影响人体健康。

第二章亚健康综合观

健康——亚健康——疾病

健康——第一状态

亚健康——第三状态、灰色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离)状态、病前状态、次健康等

疾病——第二状态

定义:

检查,未发现有疾病,而病人自己确实感觉到了躯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

(1)躯体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2)心理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

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亚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2002年4月8日“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学术成果研讨会”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我国目前约有70%约9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20岁以后随年龄呈增长趋势,40 岁以上的人群中亚健康的比例陡增。女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30~50岁是高发年龄。

65 岁以上的大多数人已处于生理性衰老状态,这也可以看作为亚健康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

肩负事业和家庭双重负荷的中年人千万不能对亚健康状态无动于衷,否则,这些人中有2/3以上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与肿瘤,1/5将死于吸烟引起的有关疾病,其余将死于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以及意外事故,只有1/10的人有望安享天年。

性格内向者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性格外向者,教员、学员、医务工作者、编辑、工程师、技术员等从事脑力劳动较多的人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

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问题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原因。

亚健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

(2)具有不被个人所意识、不被社会所承认、不为医学所确认隐匿性和潜伏性。

(3)具有既可向疾病发展,又可向健康逆转的双向性和可逆性的特点。

多数人已具有一种或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滑向疾病的步伐加快,在某种因素的促发下,可突发重症,甚至猝死。

第一节生物学取向的亚健康观

一、生物学取向的健康观与疾病观

(一)生物学取向的健康观

能性活动,而这种活动的“正常与否”可从两个方面来测量:一是定性测量,二是定量测量。

(二)生物学取向的疾病观

生物学取向的疾病观(也可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疾病观)认为,疾病是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

在这种情况下,人体的形态和(或)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或早或迟表现出可觉察的症状。这种状态的结局可以是康复(恢复正常),也可以是长期残存,甚至导致死亡。

二、生物学取向的亚健康观

亚健康是指介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也可将其称作躯体性亚健康。

其表现主要以主观感受为主,伴随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本能行为障碍,客观体征极少或没有,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以交替或合并出现。

具体地说,躯体性亚健康可能有以下几种状态:

(1)过度应激状态

即过度应激引起机体内环境的严重紊乱,使人处于对各种疾病的脆弱易感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其他致病因素的侵袭(如传染物、毒物和化学制品)或个体有不良遗传素质因素,就很可能发生新的疾病。同时,过度应激还会导致出现急性或慢性应激的临床综合征。

(2)潜临床状态

指已出现了与某些疾病相关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发展成为某一类病理损害的极大可能,或已启动了向某些病理改变发展的态势。这种状态是亚健康的主体。

(3)前临床状态

也称亚临床期。已出现了明确的病理改变,只不过临床症状尚未明朗化,如隐匿性糖尿病、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肿瘤、没有症状的高血压等。

其实,这些已不符合亚健康状态,而是已进入疾病状态了,只不过尚未引起临床觉察或未能做出明确诊断而已。

况且,有些人当主观上无不适时,常无客观求医检查的要求。

第二节心理学取向的亚健康观

一、心理学取向的健康观与疾病观

(一)心理学取向的健康观

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心,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在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括目标,切合实际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二)心理学取向的疾病观

侧重于疾病的心理方面,认为人类疾病不仅有身体疾病,而且还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

100多年来,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们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症状做了精细的观察和描述,包括意识、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智力等方面,并创造和运用了许多专门术语和名词。这些心理症状是诊断心理疾病的主要依据。

心理疾病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依心理过程来区分,分为认识过程障碍、情绪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这些心理

心理疾病和精神病区别: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

精神病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活动诸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障碍。主要表现:言语零乱、幻觉、妄想、兴奋不安、伤人毁物、动作古怪等。

二、心理学取向的亚健康观

是指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也可称之为心理性亚健康。

具体地说,心理性亚健康主要是指人们在承受压力的当时和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即应激和应激后效应。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与行为稍偏离常轨,但又没达到心理(精神)疾病的程度。

一般来说,处于心理性亚健康的人常会有如下一些表现:

(1)意识觉醒程度升高,特别警觉与敏感,外界突如其来的普通声响也引起惊跳。

(2)思维杂乱、茫然无序。

(3)轻率做出决定,不愿多加思索。

(4)易激惹争吵,易哭泣,任性,兴趣减低,焦虑,无名恐惧。

(5)坐立不安,小动作多,手抖,不愿与人接触。

(6)出现强迫行为。

与此同时,伴随出现头痛、失眠、心悸、呼吸困难、肌肉酸痛无力、易疲劳、腹泻、便秘、消瘦等躯体症状和体征。

第三节社会学取向的亚健康观

一、社会学取向的健康观与疾病观

(一)社会学取向的健康观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要去履行自己的特殊职责,假如这些职责不能完成,那么,相互依赖和交织在一起的工作的复杂网络(社会体系)就会解体。所以,健康是以个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基础的。

社会性健康可以解释为已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亦即将具有完满履行社会角色的能力。

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

但要注意:当一个人不能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活动时,必须区分其原因。

(二)社会学取向的疾病观

当个体患病时,为了社会体系的稳定和正常功能,该人必须设法尽可能快地恢复到他原来的健康状态。如果患病的个体既不能完成他的预期任务,也不可能扮演他的预期角色,则他就成为妨碍社会体系正常运转的“病人”

了。

是指介于具有完满履行社会角色能力和严重丧失履行社会角色能力之间的中间状态,也可以称之为社会性亚健康。

具体地说,就是一个人部分地丧失履行社会角色的能力,个人心理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有的社会角色规范,人际关系出现轻微失调,社会适应性逐渐降低。

第四节三维取向的亚健康观

第三章亚健康的生物学透视

人们长时间将自己暴露于日益变化的复杂环境中,加上遗传和个体素质的影响,一部分人就会形成亚健康状态。

形成亚健康状态的生物学基础是应激反应。它是人体面临各种应激源产生冲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生理、生化改变,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第一节亚健康状态的生物学原因

机体稳态的保持是健康,机体稳态的破坏是疾病。

亚健康状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机体大平衡系统中的个别或若干子平衡体的稳态调节发生或出现障碍,影响人体大平衡系统稳态的自我调节或相互调节的功能,进而降低其协调能力,使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降低。但在这个阶段,人体的大平衡稳态尚未被破坏,只是处于临界水平中,即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一、环境因素

1.恶劣的自然环境

2.复杂的社会环境

二、个体因素

1.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2.不良嗜好

3.不健康的运动方式

4.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遗传因素

第二节亚健康状态的生物学改变

一、亚健康的生理学改变

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但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从应激理论看,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基础是紧张的积累。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均是紧张源(也可称应激源或压力源)。

紧张源促使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及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促使机体合成应激蛋白。

可见,紧张是全身动员与紧张源作斗争的自我保护及修复损伤的反应

紧张具有两重性,当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称为“生理性紧张”;当不利的一面为主时,称为“病理性紧张”或“劣性紧张”。

人们对紧张的反应不仅取决于紧张源的强度,还取决于人体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后者决定了人们对紧张源的敏感性和耐受性。适当的紧张是有益的和必要的,但持续的紧张即紧张的积累却有害于身体健康并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1.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是应激反应的调控中心。

当机体受到躯体、精神等应激源刺激后,与应激最密切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部位,如边缘系统的皮质、杏仁体、海马、脑桥的蓝斑等处,可出现活跃的神经传导、神经递质以及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下丘脑是维持人体自身稳定的关键部位,下丘脑——垂体系统又是神经系统的核心。

当机体受应激源刺激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分泌增加;同时,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增高。2.周围神经系统反应

应激时还可通过自主神经支配内分泌器官来调节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全身。

(二)亚健康状态时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1)交感-肾上腺髓质轴。

个体处于应激时,血浆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迅速上升,主要参与调控机体对应激的急性反应,介导一系列的代谢和心血管代偿机制,如调节心律、外周血管阻力、抑制胰岛素分泌和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等。(2)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HPA)

当应激信号传入下丘脑后,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大量类固醇激素,尤其是糖皮质激素(GC),从而在应激中发挥抵抗有害刺激的重要作用。

(3)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

在急性寒冷应激反应中,寒冷信号经皮肤感受器传到下丘脑,促进合成与释放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SH) 释放,TSH进一步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素合成、分泌增多,产生相应外周效应。

(三)亚健康状态时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躯体和心理应激均能在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HPG)轴多水平抑制或损害生殖内分泌功能。尤其是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从而导致人类亚健康状态。

生殖内分泌激素合成酶活性的应激性降低为性激素降低和生殖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的直接原因。

(1)应激情况下丘脑一垂体一睾丸(HPT)轴的功能

严重的躯体和心理应激均能抑制或损伤雄性动物和男性的性腺轴功能。

(2)应激情况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 HPO)轴的功能。

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所以,大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仍有大量资料充分证明,躯体和心理应激均能在HP0轴多水平抑制或损害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从而导致女性亚健康状态、临床妇科疾病和女性早衰。

(四)应激对不同神经类型者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个体不同生理学特征的表现。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基本特性,如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不同的神经类型。而神经系统的强度特性是其最重要的特性。

有试验表明,在心理应激情况下,受试者(包括强型和弱型)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都是由于应激时,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从而使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所致。

但在应激时,强型者血压升高是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减小,而弱型者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且心率加快者比强型者多,说明了强型者与弱型者在心理应激时心血管植物性功能变化的敏感器官和机制不尽相同。

弱型者应激反应的敏感器官要是心脏,而强型者应激反应的可能主要是外周阻力血管。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心理性应激对胃动力产生明显影响,使胃排空受到明显的抑制。而且,随着应激环境时间的变化,胃排空的抑制程度也不断增强。

实验还表明,心理性应激对胃黏膜会产生损伤作用。随应激时间的延长,胃黏膜溃疡指数不断增加,说明损伤的程度不断加大。

由此提示,应激源对应激对象作用的时间越长,对应激对象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二、亚健康的生物化学改变

(一)亚健康状态引起的葡萄糖代谢改变

大量的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时,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一肾上腺髓质轴的反应引起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葡萄糖代谢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出现血糖升高。

(二)亚健康状态引起的脂质代谢改变

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可以使血浆脂质浓度升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应激已成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质相改变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急性和慢性心理应激均可影响脂质代谢。

应激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上升,且对应激的反应先于血压的反应。

急性心理应激对血脂的影响较小,慢性心理应激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作用更明显。急性心理应激的作用方式较强烈,是一次性的;慢性心理应激方式较温和,但次数多,持续时间长,通常数天至数月。

(三)亚健康状态引起的蛋白质代谢改变

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改变,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使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加,特别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加。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并使分解出来的氨基酸转移至肝,大大加强葡萄糖异生过程。

三、亚健康的免疫学改变

第三节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亚健康状态是身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其主要表现就是个体总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体力不支、容易疲乏、困倦、缺乏活力和朝气。

许多人常感到腰酸背痛,头皮发胀发酸,颈部转动不自如,但不在意,时间长了,腰酸背痛变成了习惯,严重影响了健康。去医院检查,也许查不出什么疾病来,但不舒服确实存在着。

大多数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想睡睡不着,睡着睡不深,睡沉睡不久,睡久睡不安等,都是失眠的症状。长此下去,必然带来机体功能下降,容易受感染,如很容易感冒。

身体亚健康状态有感觉到的,也有藏觉不到的,形式多样,体验各异。但是结果都一样,即一点一滴地蚕食我们的健康,把我们推向疾病,推向苍老、衰竭。躯体亚健康的存在必然影响个体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个体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的发展。

一、神经系统临床表现

1.头痛

头痛主要类型有紧张性头痛、束扎性头痛、偏头痛,其中以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最为多见(占90%以上)。头痛多与睡眠不足、进盐量多、生活不规律、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精神疲劳及药物因素有关。

(1)紧张性头痛:

①以太阳穴两侧为主,甚至颈部感到疼痛。

②疼痛起伏不定,易复发。

③全天均可发作。

④疼痛性质呈压迫性,非脉动式。

⑤多与生活难题引起精神紧张、焦急、失眠、烦恼、职业性体位不良有关。

⑥随睡眠好转,随精神压力消失而好转。

⑦除头痛外亦可有背痛、腰痛、牙痛。

(2)偏头痛:

①多有家族倾向,周期性发作,以早晨为主。

②多起于青春期,女性多见。

③多是脉动式、搏动式头痛。

④发作时间持续4~72小时,伴恶心、呕吐、畏光、头晕为起始症或前兆。

⑤多偏一侧头痛(每次发作可在同一侧)。

(3)群发性头痛症(是偏头痛的变异):

突然发作,眼后窝痛,每次发作5~10分钟进入高峰,1小时能自动缓解,常易多发。

2.眩晕

突然感到周围物体旋转,同时感觉坐立不稳,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但始终无意识丧失,在检查时可发现眼球震颤,也可没有震颤。

3.晕厥

晕厥是一种极短暂的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状态,可出现头晕、眼花、胸闷及饥饿感等,多由于暂时性脑缺血或缺氧所引起,多在站立,过度劳累,或炎热环境下发生。

4.耳鸣

耳感受到蝉鸣、哨声、铃声,或感受到风声、雨声。若自己感受则为主观性耳鸣,若检查者与病人均可听到耳鸣则为他觉性或客观性耳鸣。

轻者表现为单耳、间歇发生、多在安静时出现,重者持续感到耳内吵闹不安。

5.麻木

很多人都有过麻木的感觉,如坐久了腿会麻木,仰卧久了被压的肢体麻木,这些是生理性现象。

但是,有的麻木是疾病的早期信号,多数是亚健康状态的感觉。麻木的部位多不固定,呈游走性,时轻时重,变化多样,特别是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常会伴有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和周身乏力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

6.其他疼痛

此类疼痛处于第二位,而且包罗万象,遍布全身,包括以下4种。

(1)紧张性疼痛:多表现为慢性疼痛,多因心理冲突强烈,心理压力过大所致。

(2)暗示性疼痛:心理暗示也可导致疼痛的产生,多项检查未查出器质性病因。

(4)焦虑性疼痛:焦虑可引起疼痛。其特点是同时伴有明虑感及相关症状,如紧张、不安、心慌、气促、出汗等,焦虑性疼痛部位不如抑郁性疼痛部位固定。

二、消化系统临床表现

1、肠易激现象

腹胀并伴有腹泻或便秘,晨起便意紧迫。临床起病隐匿,反复发作、迁延,查不到器质性病变。该病较为顽固,易复发,常影响生活质量。

肠易激主要与心理因素、胃肠动力异常,内脏痛觉过敏和胃肠道激素变化、免疫功能变化等有关。

2、吸收不良

胃肠道有一定的营养吸收功能,吸收不良可因吸收功能下降或排泄过快引起,经常有腹泻、脂肪泻。

3、十二指肠淤滞症间歇期

易被忽视,仅表现为体质衰弱、消瘦、贫血,似为健康,实为发作间歇的休止期。

发作时表现为呕吐、腹痛,腹部膨隆的肠型及扩张的十二指肠或胃的蠕动波,因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交界处狭窄或梗阻所致。

4.菌群失调

正常人肠道内保持一定数量比例的正常菌群,如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起着合成维生素、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并能产生一些防御功能。

亚健康状态会出现轻微的菌群失调,不致引起重大病理变化,但可影响营养代谢和自身的保护机制。

三、循环系统临床表现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二尖瓣脱垂、血压升高

四、内分泌系统临床表现

甲状腺功能轻度失调:多见于50岁左右的妇女。

甲状腺素分泌过少时,她们往往变得不但困乏想睡,而且有畏寒、便秘、抑郁等症状,且普遍感到懒散不大想动。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时,通常有容易兴奋激动的表现,也会导致疲乏无力。

但各自产生的疲劳性质有所不同。

甲状腺分泌过多的人通常感到虚弱和精疲力竭。若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则更多地表现为昏昏欲睡。

此外,失眠导致睡眠不足时,他们的内分泌也会呈现失调。

正常情况下,皮质类固醇的分泌量在夜晚会下降,与褪黑激素带来的昏昏欲睡配合,使人能很快进入梦境。但是如果1周睡眠不足,皮质类固醇不会在清晨上升到高峰,故常会有精神不振。

五、血液系统临床表现

六、其他表现

如更年期女性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虽然更年期综合征不属健康状态范畴,然而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难以区分,在临床上,绝经期女性的疾病突然多起来,而且疾病五花八门,心血管的、脑血管的、内分泌的、骨科的、精神神经的…几乎无不涉及,远不局限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潮热出汗、不安、性欲减退、失眠健忘、精神异常等病症,而更多的是处于亚健康状态。

它的临床症状分为3类:

(2)精神性的:如头痛、失眠、情绪的改变、易怒、抑郁、无性欲、恐惧。

(3)与代谢有关的改变:如皮肤萎缩、乳房萎缩、骨质疏松等。

第五节亚健康的诊断与鉴别

一、亚健康的诊断

躯体性亚健康大多以个人主观感受为主,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指标检测多为阴性,故在诊断上有一定难度。

目前,国际主要采用的诊断标准主要有症状标准诊断法、量化诊断法、MDE健康评估法等。

1.症状标准诊断法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故又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了诊断标准,其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持续或反复出现的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病史不少于6个月。且目前患者职业能力、接受教育能力、个人生活及社会活动力较患病前明显下降,休息后不能缓解。

(2)同时至少具备下列8项中的4项:

①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

②咽痛;

③颈部僵直或腋窝淋巴结肿大;

④肌肉疼痛;

⑤多发性关节痛;

⑥反复头痛;

⑦睡眠质量不佳,醒后不轻松;

⑧劳累后肌痛。

(3)排除下述的慢性疲劳:

①原发病的原因可以解释的慢性疲劳。

②临床诊断明确,但在现有的医学条件下治疗困难的一些疾病持续存在而引起的慢性疲劳。

该诊断是一个排除诊断,应在确信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以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作为特异性诊断依据。

2.量化诊断法

3.心理功能衰退指数(MDI)健康评估法

4.应用直流脉冲的亚健康诊断仪诊断法

二、亚健康鉴别诊断

亚健康状态需要和一些常见疾病进行鉴别,以免耽误了干预时机。

(1) 贫血

贫血患者也可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心慌、多汗、晕厥、月经不调,但尚有面色苍白、黏膜发白、易感冒、血色素低等症状,可以通过血常规化验和骨髓穿刺鉴别。

(2) 器质性心脏病

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风湿热、肺动脉高压、病毒感染等病因引起的器质性心脏病,也可有胸闷、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但一般体检和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相应的阳性体征,而亚健康状态却表现正常。

亚健康状态与神经衰弱在临床表现上十分相似,实验室检查也属正常,故鉴别起来比较困难。

但神经衰弱一般病史较长,神经系统的症状更突出一些,而且常有药物治疗史,亚健康状态的全身症状更多一些。

(4) 慢性疲劳综合征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本病多发于20~50岁,与长期过度劳累,包括脑力和体力疲劳、饮食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等精神环境因素以及应激等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运动等系统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部分人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与免疫力有关,一个人的免疫力正常,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率就相对降低。

祖国传统医学也认为,饮食生活不规律、长期的精神心理压力和房事不节等是本病的关键,以肝气不舒、心情不畅为本、为实,以心、脾、肾诸脏气血阴阳不足为标、为虚。

第四章亚健康的心理学透视

压力↑↑,个性↑,自我感觉↑→心理亚健康

第一节亚健康的心理致因

一、压力对身心的影响

许多临床经验和实验都表明:一定压力下的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身心反应。

生理学家塞尔耶(H a n s S e l y e)提出了一套应激理论。

将实验动物臵于种种环境刺激下,发现这些动物体内产生特征性的生理、生化反应。

这种由于各种刺激条件下的、涉及全身的反应称为“全身适应性综合征”。

全身适应性综合征与刺激类型基本无关,它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故称作“非特异反应”。

这种非特异反应是由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的。

应激既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反应,又是在某些情况下导致疾病的机制,称这类疾病为“适应的疾病”。

“全身适应综合征”的生理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警戒期:此时的个体觉察到环境的威胁,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从而引起对抗或逃避反应,机体为应付应激源而动员能量。

第二阶段是抵抗期:此时警戒期的反应消失,机体处在与应激源作长期抗衡的状态,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协调下,各系统均处于动员状态。

第三阶段是耗竭期:在此阶段,用来对抗应激的生理、心理能量已被耗竭,机体需要得到能量补充。如果机体不再有可供动员的能量储备来对抗不良应激,则可导致严重的疾患。

长期的紧张、压力对身体、心理都是有负面影响的。如果能较好地控制压力,使其在强度或是时间上都不要超过一定的限度,使身心得到必要的休息,以使能量得到补充,就可以减少患病的机会。

如何缓解呢?

在市场经济中,人自觉不自觉地被裹挟在时代的大潮中,市场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操纵,每个社会成员都受影响。观念不断更新、商家不断地制造需要、时髦的东西层出不穷,使个体穷于应付。只想追赶别人,超过别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被忽视了。

一位哲学家认为:古代人重存在,现代人重占有,生命成了工具和手段。

努力若没有结果,当然是痛苦的。倘若达到了目的,也不感到多大幸福,因为他的前面还有许多人呢!

追求,哪些东西是我们所不需要的。

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而不要太在意别人如何如何,这时你的压力自然会缓解些,生活的感觉也会发生变化。

压力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影响,匆匆赶路使人丧失可享受生命的乐趣。

如果没有压力,人们是否就能体验到轻松和幸福呢?答案是否定的。

没有竞争,没有压力,没有生活目标,人就会陷入巨大的空虚与无聊之中,其感觉更为糟糕。那时的痛苦比遭受挫折更甚,挫折后的行为仍有所指向,仍有他要达到的目标,他的生活还是有意义的。

无聊的人会丧失目的,会感到做什么都没意思,并且再也感觉不到生活会有什么值得为之奋斗的东西,他身上所具有的能力也无从发挥了。

这种虚无主义的人生观是消极的,很少有人愿意接受它。应该提倡适当的压力,能使个体激发出潜能的压力。

这种压力可称之为良性压力,它与个体的心理素质、生活态度有关。

把压力变动力的过程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它既提升了个体素质,也推动了社会进步。

关键是压力要在一定的控制之下,在个体对抗压力过程中激发个体的潜能,并能使其通过一定的努力取得成绩。

这一过程对于树立人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大学生体验到越高的就业压力,他们越有可能采用消极回避的情绪应对方式,同学们应该学会调适过高就业心理压力,采取积极主动的问题应对方式。

调适策略主要包括:面对问题,立即行动起来;学会宣泄和社会支持;塑造阳光心态和养成开阔胸襟;学会辩证思维;学会幽默应对生活。

二、个性对身心的影响

如果说压力是一种外力、一种客观存在的话,那么同样压力下,不同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这里就涉及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以及追求什么等因素。

个性是一个人行为风格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相对稳定的,并决定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差异。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人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性格,使其好的一面发扬光大,那么他就可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成功者,成为自己的主人。

哲人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年—前470年)讲过“性格即命运”。

也许你无法决定你周围的事物,也无法决定你能拥有什么。然而,在遭遇面前你可以决定反应方式。由于反应方式的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也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遭遇。

压力是一种外力,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何对待压力及压力下的心理反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对于个性的活动规律,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论阐述。

艾森克(H a n s J.E y s e n c k1916—1997)德裔英国人,人格心理学家,以其人格理论和行为疗法而闻名。

他用四个维度表示个性特征,即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掩饰程度(L)。

从内外向这一维度可将人分为内向或外向。

具有外向特点的人活泼,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广泛,适应能力强,因此在压力下往往会提高他的行为效率。

这类人喜欢冒险和刺激,有时甚至喜欢寻找些有风险的事情去做。

内向的人好静,内省能力强,对他人和自己有很好的洞察力,不喜欢走极端,常在深思熟虑后做出决定,做事有条理。

在突发事件时,可能外向人反应更敏捷、有效;而日常生活中,则可能内向人做事更牢靠、仔细。

精神质: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表现出明显程度,则容易发

分数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艾森克的神经质维度可用以测验人的情绪稳定性及敏感程度。

得分高者情绪易波动,且内心体验深,故而易困惑,烦恼。而得分低者情绪稳定,少受外界的影响,感觉迟钝。

一些艺术家、诗人都是极其敏感的,他们能从人们习以为事物中产生出新的感悟,并把这种感悟传达给别人,即将忧患、烦恼化成艺术作品,感染其他人。

一个人敏感,体验深,甚至有一些别人看来没有必要的烦恼和忧虑,思考一些不实际的问题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把这种倾向引导到有意义的、健康的方向,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掩饰性: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L与其它量表的功能有联系,但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还有一种把人格划分为A型人格和B型人格:

A型是指那些追求快节奏、有时间紧迫感,喜欢权力和支配,挑战和攻击,注重结果,渴望成功,不甘他人之下的人。人就是逛公园也是急冲冲地看完后跑到前面,并不停地催游伴快点。这样的个性可能在竞争中很占优势,然而却享受不了轻松和悠闲。

B型人格则是指与A型人格相反的一类人,他们的竞争欲望不强烈,喜欢慢节奏的生活,不太注重占有和支配,攻击和敌意也少,情愿悠闲度日而不喜欢在压力下工作,故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不会是太成功的人。但他化解压力的能力强,能享受悠闲和自在。

从身心健康水平,A型人格患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大。

讨论这些人格理论,为的是说明在压力的作用下,人的反应是因人而异的。

不同的人追求不同,故对客体事物的感知和评价是不同的,对待挫折后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价值观是有高低之分,追求较为远大理想的人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气馁,甚至能屡败屡战,越战越勇。

在奋斗中也可将自己的人格提升到一个高层次,总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使自己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

如果生活趣味狭窄,追求的东西价值不高,就不会激发当事人更多的潜能,因此结果就显得更重要了,一旦需求不满就易产生强烈不满,易产生攻击破坏等行为,给别人同时也给自己造成很大麻烦,谁都甭想痛快。

这类追求遭受挫折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反应。

三、自我感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自我感受应理解为客观刺激的主观化,即刺激物要经过个体的主观评价才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然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系统、认知系统、情绪活动倾向。故对刺激会做出放大或缩小的评价,然后做出行为反应。

感觉过敏的人对人或物的细微变化都能感受到。许多艺术家的感觉都是非常敏锐的,然而他们能用艺术形式表达这种感受,为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找到健康的发泄口。

然而,许多人没这样幸运。他们察言观色、担心他人对自己有意见,对事情的结果过分重视,又无能力控制,因此而焦虑、紧张、患得患失,内心体验极为痛苦。严重的会将中性的、与己无关的刺激理解成对自己有害的刺激.成语所讲的“捕风捉影”便有这层意思。

感觉迟钝的人对细微变化可能感受不到,这样有助于心理平衡,往往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很难理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内省力也差些,在现实中会丧失许多对他有意义的信息。

人们对刺激物的反应有放大或缩小的倾向,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我感受。很难说哪种倾向好,一个人应

人在应激状态、遭受挫折或心理冲突时,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方法。把自己与现实的关系做出某些改变,使之变得容易接受,不至于引起心理上太大的紧张和痛苦,以维持心情宁静、心理平衡。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也称防卫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合理化作用、压抑作用、投射作用、转移作用、升华作用等。例如,合理化作用中的酸葡萄心理。

人们追求一件东西,费尽辛苦而未得,心中难免有受挫感,可以用“葡萄还未熟,还酸着呢!”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即通过否定事件本身的价值换取心理平衡。反之,对于自己的东西,则认为都是好的、有价值的,如果自己得不到葡萄,目前只有柠檬,那么就认定柠檬是甜的。

防御机制的适当应用可以使人在强烈的心理刺激下内心宁静,这对保持良好的自我感受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过度地使用防御机制,总是通过歪曲事实、否认客观等手段来维持心理平衡,则容易造成心理退化和不成熟,不利于心理发展、人格的成熟。

一、抑郁心理二、焦虑心理三、强迫心理

四、恐惧心理五、偏执心理六、敌对心理

七、疑病心理八、孤独心理九、自卑心理

十、轻生心理十一、嫉妒心理十二、犹豫心理

十三、失落感十四、无聊感十五、无助感

十六、被歧视和被排斥感十七、考试焦虑

十八、经前期紧张十九、睡眠不良

二十、心理疲劳二十一、过度节食

二十二、社交困难二十三、性生活不和谐二十四、厌学

一、抑郁心理

抑郁是一种悲哀、沮丧、郁闷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苦闷、行动迟缓,常感到力不从心、思维迟钝、联想缓慢,因而语言减少、语速缓慢、语音低沉或是整日沉默不语。

“孟女士,35岁,某企业经理,事业蒸蒸日上,年收入过40万元。在他人眼中是鲜花铺路的年华,可她却感到备受心灵痛苦的煎熬。生意场上,大家都开怀畅饮,她却感到言不由衷。兴致总是无法调动起来,有种强颜欢笑的感觉。白天,总感到全身疲劳,浑身乏力;晚上又辗转难眠,噩梦缠身。每当星落日出,心情特别难过;面对友人的关心,心中竟没有喜悦的感觉。痛苦之极,曾多次萌生轻生的念头,又迟迟不敢付之黪行动。

随着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加大,人际关系的日益冷淡,抑郁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特别是在年轻人、知识分子、外资企业、白领人群中。

在心理问题中抑郁是最常见的,常被人们戏称“心理感冒”。

如果用图画的颜色来表示它,那就是低沉、灰暗的色调,是大雨前布满乌云的天空,是一首哀伤凄凉的歌——从心情烦闷、消沉、郁郁寡欢、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灰暗的色调逐渐加深。

抑郁的程度与人们对丧失物品的主观评价成正比,而非与丧失物品的绝对价值成正比。所丧失的可以是有形物体,如家中财物遭窃、所亲所敬之人生离死别等,也可以是无形物体,如受歧视,受侮辱,判断出现失误或所期望与现实得到的相差太远而产生的失望。丧失的也可以不是现实中发生的,而是想像中未来的丧失。

抑郁心理的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

(1)每天清晨很早醒来,早晨开始情绪就不好,感到又困叉累,无精打采;

腹心事无人倾诉,精神疲惫,精力已经耗尽竭,不能集中精力从事工作,明显健忘,对工作热情不高;

(3)对曾经喜欢的事情、兴趣爱好、工作等失去兴趣,缺少往日的激情和活力,失去幽默感,感到对现实无能为

力,体现不到乐趣和愉快,有时心中充满仇恨;

(4)饮食习惯、食量改变,体重出现变化,或升高或降低;

(5)对这种处境感到毫无办法、无能为力,感到孤立无援、绝望,别人也无法帮助,工作生活节奏缓慢或烦躁不

安,思维混乱、头脑不清楚,对任何事情难以做出决定;

(6)睡眠障碍,70%~80%的抑郁患者有某种形式的失眠症。

最常见的类型是,患者通常很疲乏,入睡没有困难,但睡几个小时后却醒,随后不能再入睡,另一类型的睡眠障碍是入睡困难,常伴有焦虑症状,也有的人表现为嗜睡;

(7)身体不适,经常出现头痛、关节疼痛、消化不良、性欲减退,严重者可伴有阳痿、阴冷、早泄、射精困难、

达不到性高潮等;

(8)自我评价降低、自卑、夸大自己的短处和缺乏自信,有内疚感。在他人面前退缩,意志消沉,无精打采,无

所作为;

(9)厌世感、绝望感、无助感强,总想到死亡等不良事情,常有死亡和自杀念头。

每个人或多或少存在上述表现,假如有5项以上时,请您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可能已经进入亚健康状态。

抑郁是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难免要经历的情绪体验,适当的抑郁未必有害,只有当这些痛苦体验持久地给人造成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并妨碍了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时才能视为病态。

通常大家不敢正视抑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抑郁的了解,把抑郁状态与抑郁症混淆起来,一听到抑郁就想到精神病,害怕紧张得不得了。事实上,我们现在谈到的抑郁,是一种短暂的心理不良反应,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是可逆的,通过改变环境、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能恢复正常。

而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心理疾病,症状严重,而且丰富典型,持续时间较长,社会功能严重受损,通过上述调整收效甚微。

抑郁症患者严重时甚至会以自杀行为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需要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

二、焦虑心理

焦虑是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愉快情绪反应。

特点:紧张不安、忧虑、烦恼、害怕和恐惧。

焦虑也是应激下人的一种最常见的情绪反应。

李某,21岁,大学学生。他每逢大小考试,总会有好一阵头晕、心慌、大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易发脾气,越想专心学习越不能安心,令其非常苦恼,但只要一考完,所有的烦躁便一扫而空。

这其实是一种考试焦虑的表现。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里,要担心事业会失败,担心随时可能降临在自己身上的下岗,担心失恋。担心交通事故,担心自己会得癌症或别的什么重病,担心自己没有购房能力,将来房价上涨更买不起。

人们常常觉得周围危机四伏,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难题,或者自以为不受他人欢迎,或猜想别人会妒贤嫉能,长时间处于一种特定的状态。焦虑是感到痛苦、担心,对自己怀疑的一种感受,可以说是一切负面情绪汇合而产生的恐慌情绪。

在高竞争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为了生存而竞争,甚至小小的孩子也为学业而竞争,焦虑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病。

的变化、说话速度不一致等语言的方式,或以紧张的姿势、神经质的动作、出汗或者两眼圆睁的表情等非语言的形式来表达焦虑。这种个体对于未确定的危险因素所产生的模糊的不适和预感性的情感体验,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

引起焦虑的因素包括威胁个人的身体与精神的挫折、冲突、应激等。这些因素可能是客观的真实事件或物体,也可能是个人的主观想像。

焦虑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原本是一种戒备、警醒的状态,是人类处于任何具有威胁性的情境中的自然反应。因为要对付外来的危机和威胁,所以身体也会同时进入警戒状态,于是出现了肌肉张力增加、心跳加速等。

它又是一种情绪状态,主观上有提心吊胆和不安感。这种情绪是不愉快的,可以是一种濒临死亡或虚脱欲倒的感觉。

焦虑的情绪可以指向未来,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发生。例如,皮肤划伤小口后会想到破伤风、败血症,甚至死亡。

紧张忧伤的内容及严重程度远远超出正常范围,同时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如心慌、气短、胸闷、出汗、震颤等,这些又反过来,加重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焦虑的躯体症状有:

头疼、头昏、耳鸣、胸闷气短、心悸、出汗、口干、吞咽有哽咽感、食欲缺乏、腹胀、腹部隐痛、恶心、呕吐、尿频尿急、肌肉酸痛、无力疲乏、肌肉震颤、睡眠障碍、阳痿、早泄、性欲缺乏、月经紊乱、坐立不安、心悸、怕黑、怕吵、不能忍受普通程度的噪声、老是踱来踱去、搓手顿足、总是以为有大祸临头、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焦虑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1)迫在眉睫。总是感觉危险迫在眉睫,不幸即将来临,故惶惶不可终日。

(2)迫不及待。不确定意味着不安全,感到身处险境,迫不及待地寻求安全。

(3)自我失控。感到自我失去控制,好像就要发疯,或即将会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伴有强烈的恐惧感。

(4)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什么事都拿不准,难以把握,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常常犹豫不决,无所适从。

(5)自我虐待。有明显的自我折磨、自我虐待倾向,往往要求周围人重视自己。

(6)高度警戒。好像面临紧急处境高度警戒、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对外界信息输入特别敏感,尤其怕噪声,普通强度的谈话声或者脚步声都会让他难以忍受。

(7)高度关注。对自身的身体变化高度关注,容易产生疑病观念。对周围人的表情态度高度关注,容易产生敌对和攻击,两者均可导致过分的冥想,产生内向性思维。

(8)高度疲乏。因长时间高度警备,精神及躯体均严重消耗,许多人会感到高度疲乏。

(9)无能为力。感到自己在处理个人事务上无能为力,对自己躯体与精神上的痛苦体验无力改变,凡事穷思竭虑,无力摆脱。

(10)无力回避。自觉危险与不幸即将降临,无力回避,想逃又逃不出,好像天罗地网无处藏身。

(11)无法自拔。陷于自我怀疑、沉溺于内心活动或身体感受之中,不能自拔,凡事总往坏处想,胡思乱想,不能自判。

(12)无病呻吟。病人没有相关的躯体化症状使家人百思不得其解,容易引起家人误会,以为是诈病,无中生有,从而减少对其的支持与关爱。

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付环境变化。

中等程度的焦虑表现为适应不良,也是我们所说的亚健康,通过心理与生理的改变,限制人的能力的发挥,阻碍正常积极的生活。

这时可以采用增加户外运动、慢跑、呼吸新鲜空气的方法进行调节,也可以进行一些物理疗法,如舒缓的音乐疗法、温泉水浴等。

三、强迫心理

强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过于谨慎小心,明知没有太大必要性,但仍要反复多次,伴有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其他情绪,重复的事情可以是行动上也可是思想活动,行为多以缓解情绪为目的。

生活中有些事情不是自己想如何就如何的,有时我们必须强迫自己去干一些自己本不愿意干的事情。但是,有些人思想僵化,十分固执,没有弹性,凡事讲求合乎所定框框,设定一定标准,如果不符合,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这种人多小心谨慎、责任感强、生活有秩序、勤奋踏实、做事一丝不苟。但又刻板固执、墨守成规、缺乏自信。简单说,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强迫现象多见于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会反复思考今天做了什么或明天计划做什么,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门是否锁好等。

这种思考自己也意识到没必要,还是会反复地想以致晚上难以入睡。

强迫心理的主要表现为:

(1)强迫性怀疑。是对自己刚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加以怀疑。儿童常常怀疑自己将老师布臵的家庭作业完成了没

有,做错了没有,怀疑自己有没有将上课的书带齐。在成人则常怀疑出门时门窗是否关好了,虽检查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放心;又如寄信时会怀疑信封地址是否写错,是否贴了邮票。

(2)强迫性回忆。反复回忆过去的事情或看见过的人,回忆考试题目或听过的音乐、故事。

(3)强迫性联想。看见或听见某一事物或字句时,出现与此有关的联想。例如,见到钞票,立即会想到这张钞票

经过多少人之手,会带有多少病菌,会不会传染疾病等。

(4)强迫性检查:为了减轻强迫性怀疑引起的焦虑而采取的行动。例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儿童上

学前反复检查学习用品是否带齐等。

(5)强迫性购买:一种不能控制的需求感,只能通过购物才能缓解紧张情绪,约有91.7%的人曾试图抵制购物愿望,

但无法办到。购物持续时间约1~5小时,购物后松弛满足感占95.8%。

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过强迫现象,正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这种态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一种促进,换句话说,有强迫感的人工作完成的效率和质量都高。

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困扰时才有干预意义。一旦强迫的内容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且无法自行调整,就需高度重视是否患有强迫性神经症的可能。

四、恐惧心理

恐惧是指个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是由某种危险因素所引起的消极情绪,个体往往认为自己无力克服这种危险而采取试图回避的行为。

恐惧也是一种最原始的情绪,动物也有恐惧,但人类的恐惧感更加复杂化.

长时间处于恐惧状态的人群,往往已经走进亚健康,需要进行调整,如采取系统脱敏疗法、放松训练,多与朋友交谈增强信心。

五、偏执心理

偏执是对某种根据错误或不完全的信息概括而成的敌对或负面的思维方式,不会轻易动摇,大多不接受摆事实、讲道理,有的歪曲事实,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采取相应行动。

正常人这种现象是暂时性,而且经过片刻怀疑会省悟过来。若这种现象持续存在,并影响生活、工作.就是为偏执状态。

所谓偏执,是偏激、固执之意,比较敏感,多疑又多心,好生嫉妒,经常会觉得别人总是和他过不去、闹别扭,甚至认为别人都是心狠手辣、不可交往的,因而存有戒心,自我评价很高,固执己见,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甚至明明是错了,还强词夺理、推诿。

有偏执心理的人常有如下性格特征:

多具有固执、敏感、多疑,不信任别人,过分警觉。常把别人的好意当成恶意,心胸狭窄,好嫉妒,自尊心强,要求别人重视和尊重自己,易感委屈,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无意之中觉得被歧视、冷淡,常有回击报复心理。

受到批评时则出现争论诡辩。缺少热情与同情心,没有幽默感,从不与人开玩笑。常有不愉快、不安全感。

具有偏执心理的人大多很难自行缓解,矫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采用认知疗法,将其不合理的观念列成表,有针对性地批评或改造,然后反复提醒自己,强化训练。

也可采取行为禁止法,一旦出现非理性行为,给予强制阻断,负性刺激持续到行为消失。如果上述方法改善不明显,应注意是否已经处于疾病状态,应就诊于相关医院。

六、敌对心理

七、疑病心理

八、孤独心理

孤独是指由于自己和他人之间产生了心理距离或空间距离,感到交流困难的心理反应。

孤独感是一种负性情感体验,孤独者往往内心体验丰富、细腻、深刻,渴望被人理解、接纳和眷顾。他们害怕孤独,不甘孤独而又无力摆脱孤独,因而内心十分矛盾、苦闷。

1.孤独心理的主要表现

一个孤独者如是说:“我是一个自卑而孤独的人,最怕参加聚会或聚餐,能逃避则逃避,实在逃避不了的时候,只好硬着头皮去。我总是很拘谨,不自然,看到别人三三两两地在一起有说有笑,互相调侃,谈得那么投机、那么顺畅,我真是羡慕极了。可是我好像局外人一样,又好像跟他们之间隔着一层什么似的,我无法将自己融入到他们中去,总是找不着合适的时机插话,有时鼓足勇气加入到他们的谈话中去,又显得那么不合时宜。我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周围人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我渴望被周围人接受和关注。”

2.调试方法

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向他人敞开心扉袒露心事。在此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人是热情的、真诚的、友善的,他们愿意尽其所能地帮助你.

得到帮助的你不会无动于衷吧?一定会心生感激,将你的感激之情充分表达出来,让他们听得到、感觉到,真情互动便由此建立起来了,这样你与周围人的距离就缩小,界限逐渐模糊了,有时还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要学会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理解别人,这样你与别人的感情联系就更紧密了,人际关系就更融洽了,孤独感也就逐渐淡化了。

增加人际沟通与交流。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高自大,自卑和自傲都是不可取的。

理睬自己,不愿意接受自己,从而陷入孤独境地。

尝试按照不同于往常的思维方式来审视评价自己,你会对自己有更清醒、更理性的认识,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略差,只要勤奋努力,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

况且,多数情况下,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只是自我评价过低或自我感觉不良而已。摒弃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将自己与他人看作是平等的,主动与人交往,你会发现别人非但没有拒绝你,反而悦纳你。

自傲的人也不要孤芳自赏,不要凡人不理,不要对旁人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要知道,过于自傲清高,给人以难于接近之感,其结果常会阻碍你结交更多的朋友,不利于更广泛地与外界联系,容易陷入孤独境地。

适当做些调整,如高傲中加些谦恭,平淡中加些热情,将旁若无人改变为平易近人,将排斥自己所不赞成的一切改为尊重别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容忍别人的缺点不足。

这样做非但没有失去原有的高雅脱俗的本色,反而被周围更多的人所接受。

九、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做出过低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

自卑者的生活态度往往是低调和灰色的,内心体验常常是忧悒和矛盾的。自卑者最突出的表现是己不如人的劣等感。

自卑一般以自我怀疑和自我压抑开始,以自我消沉和自我埋没而终结。因此,过于自卑无异于自毁。

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

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做一个完人的要求,但又都存在缺点,因此就会产生自卑感。

有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有的人却处理不当,产生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和能力发展。

自卑心理的形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2)自己与别人不恰当的比较。

(3)把期望值定得过高。

(4)存在认知偏差。

(5)消极的自我暗示。

(6)自我评价主观、片面。

(7)因生理障碍或缺陷而自卑。

(8)错误的价值观。

自卑会产生广泛的破坏力和杀伤力,使人变得软弱、无能,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体验,如伤心落泪、生气不满、自责内疚、孤独无助、悲观失望。

自卑之人由于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优柔寡断、逃避挑战,所以往往错失许多良机,造成终身遗憾。

自卑的人一般性格内向、自我意识有缺陷,所以对他人的言行比较敏感,常常采取过度自我保护的态度,有时竞将别人的中肯批评、真诚指点曲解为冒犯和伤害,因而,采取逃避对抗的态度,容易产生人际矛盾冲突,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及危害。

常见的自卑心理自我调适方法有:

(1)建立自信反应,学会使用肯定性的词语。例如,“我行”、“我能”、“我会”等,练习当众发言,提高说

亚健康服务工作规范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审定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制订 ZHSH/YKGF2--2011 亚健康服务工作规范 扶阳调理 Work Specification of Serve on Sub-health F.Y.Conditioni (试行)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目次 前言 (3) 引言 (4) YKGF— 1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的基本目标—“4H” (5) 1.1 健康(healthy) (5) 1.2 实用(helpful) (5) 1.3 快乐(happy) (5) 1.4 和谐(harmonious) (5) YKGF— 2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流程 (5) 2.1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系统 (5) 2.2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分类 (5) 2.2.1集体服务类 (5) 2.2.2个人服务类 (5) YKGF— 3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基本内容 (5) 3.1 信息收集 (5) 3.2 体质辨别 (6) 3.3 健康评估 (6) 3.4 亚健康扶阳调理 (7) 3.5 亚健康扶阳调理档案 (7) 3.6 健康咨询与指导 (8) YKGF— 4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专用产品的遴选、评估与推荐 (8) 4.1 亚健康扶阳调理专用产品的遴选 (8) 4.2 亚健康扶阳调理专用产品的评估 (9) 4.3 亚健康扶阳调理专用产品的推荐 (9) 附录A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人员执业条件的研究报告 (10) 附录B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机构开设条件的研究报告 (11) 附录C 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机构开设系统的研究报告 (12) 附录D亚健康扶阳调理服务工作目的及其与医疗管理服务区别的研究报告 (13)

造成教师亚健康的原因以及教师如可摆脱这种心理状态

造成教师亚健康的原因以及教师如可摆脱这种心理状态 一、小学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 随着社会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势必造成了教师压力的增大,教师工作量也不断的加大,从而就引发了教师的各种疾病,咽喉炎、颈椎病、胃炎或溃疡、腰背痛、失眠、自卑、焦虑等病症悄然而至,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调查显示,教师的患病率高于其他人群,绝大多数的教师表现出明显的亚健康状态。 二、影响小学教师健康的原因分析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教师的这些亚健康呢? (一)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是影响教师亚健康的最直接原因 1.工作量普遍很大。许多科目的周课时量是12~18节,有的甚至高达20余节。此外,教师还有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批改作业、业务进修、家访、撰写论文、听课研讨等很多课程表上看不到的工作量。 2.工作时间普遍很长。每天在校工作时间为8~10小时的教师占4 3.2%、10~12小时的占30.1%、超过12小时的教师占8%,即81.3%的教师超过8小时的法定工作时间。 3.学生品德教育的压力愈加凸显。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学生受不良家庭教育或者父母离异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十分叛逆,给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心理压力增大是造成教师亚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1.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这种过高的社会期望、过于神化的职业定位,迫使教师要经常抑制自己的情感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2.来自学生家长的直接压力。众多家长不仅对子女期望过高,同时也对教师寄予过高厚望;有的家长不理解教师工作的难处,学生稍有差错,就认定是教师的过失;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动辄就向教师兴师问罪,甚至向上级领导和媒体告发,给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3.缺乏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渠道。由于对身心健康的忽视,75.2%的教师偶尔参加体育锻炼,16.8%的教师从不锻炼。而且,教师对自己健康的关注程度也有待于提高,有58.9%的教师不特别放在心上,25.2%的教师不到万不得已不看病。 (三)学校管理和评价体制的压力对教师亚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 近年来,上级教育部门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对学校、教师的管理和评价体制的改革。这些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业务素质。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惯性影响仍然很大,应试教育的余孽痼疾难改。而且,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很难像流水线作业一样进行量化考评。 (四)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教师健康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职业病主要是由于“坐”、“站”、“讲”和“吸”引起的,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五)教师自身健康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国际卫生组织指出,一个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自己,40%取决于其他因素。教师自身健康意识非常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知识匮乏,有病不及时

亚健康状态

概述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一般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通俗地讲,“亚健康状态”是指在医院检查化验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有可能发展成为第二状态,即生病,也可通过治疗恢复到第一状态,即健康。 1、身体成长亚健康: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 2、心理素质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引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较差。 3、情感亚健康: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领空”越来越狭小。 4、思想亚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变自我。 5、行为亚健康:表现为行为上的程式化,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传统医学的亚健康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现代医学的亚健康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 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危害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危害 1.躯体的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总的特征是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常感体力不支,懒于运动,容易困倦疲乏;睡眠障碍是亚健康状态的另一常见症状,可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失眠,如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醒后难以入睡;头痛,多为全头部或额部、颞部、枕部的慢性持续性的钝痛、胀痛、压迫感、紧箍感,属于肌紧张性头痛,另一种更为强烈的慢性头痛是血管性头痛;头昏或眩晕;肌肉、关节疼痛,腰酸背痛、肩颈部疼痛;抵抗力下降,显著特征是容易受感染,容易反复感冒、咽痛、低热;代谢紊乱,如轻度的高血脂、高尿酸,糖耐量异常;消化功能紊乱,常见食欲不好,腹胀、嗳气、腹泻、便秘等症状;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含糊的胸痛、喜出长气,心悸、心律失常,血压不稳,经各种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肺肝肾等疾病;腰痛,尿频、尿痛,但相关检查正常;性功能减低,月经紊乱、痛经等。种种的躯体不适,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妨碍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它可以长期的、潜隐的损害健康,最终走向疾病,也可因某种因素促发重症,甚至发生猝死。据统计近几年来日本每年发生“过劳死”超过万例,我国青壮年人群猝死也明显增多。 2.心理的亚健康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最为常见的亚健康心理是焦虑。焦虑是一种缺乏具体指向的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怒、恐慌,可伴有失眠、恶梦及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口干、多汗、肌肉紧张、手抖、尿频、腹泻等植物神经症状,也可因这些躯体不适而产生疑病和忧郁。心理亚健康的另一常见表现是抑郁,这也是一种消极情绪,表现为悲观、冷漠、自我感觉很差和自责,还可以有失眠、食欲和性欲减低、记忆力下降、体重下降、兴趣丧失、缺乏活力等,有的甚至产生自杀欲念。此外,恐怖、妒忌、神经质、疑病也是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心理的亚健康还表现在情感上,表现为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轻率、机械以及婚外情、早恋等。 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普遍存在,必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人际关系不和谐,以致造成认识和决策偏差,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但是,它又常常不被个人

山西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简介

山西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山西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11月17日,是在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根据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的年度工作计划,按照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要求,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进行自主运作执行,并从全省400多名中医亚健康专业委员中选拔出优秀的中医专家团队,对全省的相关机构进行人才培训和星级评定,从而推进省内亚健康工程的顺利开展,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健康。 (一)规范山西省内黄十字亚健康调理机构 20多家 (五星级2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2家)

(二)举办亚健康调理师培训 1、山西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在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以推动山西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亚健康专业调理机构建设,打造“健康4S店”,提高机构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工作指导,对省内亚健康调理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多次技术培训工作。(三)积极组织省内亚健康调理师参加北京中和各种活动 通过参加北京中和举办的各种全国性的竞赛活动,提高省内亚健康调理行业人员的职业荣誉 (四)对获得全国“十佳”称号的机构及个人进行表彰,在省内亚健康行业树立行业标杆、打造行业标准。促使黄十字亚健康调理机构建立起:权威、规范、专业、专科的行业龙头形象。

(五)组织省内调理机构进行中医药亚健康调理技能大赛 技术比武活动通过在太原电视台百姓频道《健康时间》栏目的播出,带动和促进亚健康调理机构在规范调理技术的同时也让民众对亚健康调理得到充分的认识与认可。

(六)成立山西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儿童健康发展中心 组织省内儿科专家就目前儿科就医情况进行分析并展开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过度医疗及儿童日常保健不容忽视,确立儿童健康发展中心的成立以:促进少儿健康发展、增强少儿智力水平、避免抗生素对少儿身体的危害、全面提升少儿体质,提高民族素质为中心宗旨。

亚健康管理中心合作建立方案

合作建立亚健康管理中心可行性方案 1.关于高端酒店健身会所经营模式的探索: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认真研究现代社会精英阶层的健康需求和适合他们参与的运动项目,全球收集已经开发运用成熟的运动设备和运动方法处方。 2.与当地高校合作建立高素质人才培训体系,一方面为现有会所运营服务,另一方面为未来双方战略合作发展奠定人才储备基础。 3.整理和总结高端精英圈层人士常见亚健康常规病状调理手册,为未来科学规范调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认真研究会所在高端酒店项目中前期营销和后期运营配套服务中所充当的职能和功能,积极配合酒店运营管理力争将会所在酒店配套功能中最有效地发挥出来! 2.合作运营思路: 为了有效发挥双方各自优势,权责分明,我们提议该会所由我们带资承包合作运营: 1.合作期限为十五年,因为我方要前期投资搭建户外房子,会所前期未服务完的会员近百万元我方需免费继续服务完毕,同时会所定为高端会所招募高端会员需要一定时间,海外健身设备生产海运进口报关运至攀枝花市安裝調試至少需120天。故需要给予一年免租运营期扶持。每年年租金为万元,费用包含会所运营费用,酒店住房客户凭房卡继续享受免费健身,会所人力成本和其他运营费用由我承担,若经营有亏损则由运营方承担。 2.会所前期主要还是以服务好酒店客户的健身需求为主,并与首批创始会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优先服务好酒店常旅客和创始会员的健康需求,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运营体系,使会所对外可以展现一个运动阳光时尚的专业形象以便助力会所营销口碑相传。 3.为了会所日后尽快可以依靠自身盈利能力满足运营,我们在服务好酒店客户的前提下,筹开放部分名额对外界招募一部分高质量会员,前期主要以我们金海各楼盘业主和酒店周边有对私教及对健身环境有更高需求的人群为主。主要以私人教练一对一指导运营为主,严格控制会员数量和质量。 3.会所运营人员配置: 我方将从旗下各分店调配精英支持会所前期营销和运营,前期将为会所配备不低于50人的团队入驻,其中市场营销人员30人,教练12人(其中私人教练10名,巡场教练2名)保洁3人,泳池部门4人(其中救生员2名,泳教1名,水质维护员1名),前厅客服接待人员4名,行政管理2名。财务人员另计。每月工资成本为18至20万元. 4.针对酒店客户和金海业主服务的特别优享: 我们深刻明白会所的主要功能还是以服务好酒店客户及金海业主为主要职责,我们设想从以下几方面落实好业主服务工作: 1.周末两天为酒店客户提供免费体验健身主题活动,同时我们将会针对常旅客及协议单位策划不同的主题派对或比赛活动,以加深与常客户的沟通与感情。 2.对己交房的金海的业主我们将有针对选择性的赠送业主大礼包,里面有价值1000元左右的会所各种消费券,准客户或现成交客户我们将赠送3000元大礼包,为引导业主未来到会所需要适当有偿消费做好铺垫,业主未来来会所消费将享受不低于6折的业主专享礼遇折扣。 3.我们会针对每一户业主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亚健康管理档案,定期为他们进行体能测试和制定运动处方及膳食建议,定期邀请各方面健康营养专家来会所为业主免费宣导健康营养保健知识讲座。 5.会所产品定位和定价: 会所将采用会员制运营和管理,全能卡(包含所有运动项目不限时不限次使用会所设施)年费将制定在

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及防治浅谈(一)

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及防治浅谈(一) 摘要]高校教师这个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已成为亚健康状况的主流人群,其表现不同于其他人群,疲劳是高校教师普遍的症状。对此,社会、高校、高校教师应共同努力,积极应对,从而减少疾病发生,提高高校教师生活质量,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防治 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机体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很大程度上是慢性病的潜伏期。过去的一年,萧亮中、焦连伟、高文焕、何勇等正当壮年的高校教师的离去,引起了社会对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关注。近年来,知识分子群体中的高校教职工,特别是中年教职工已成为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主流。高校教师重度亚健康发生率高达34.16%。高校教职工的亚健康状况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现状 广东省教育工会对全省19所高校8417名教师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有69.18%的大学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男教师健康状况不如女教师。小于40岁高校男性亚健康的发生率为71.30%1]。武汉某高校的一次抽样调查,600名教师中存在不同程度“亚健康状态”的患者达到64.3%。男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如女教师,其亚健康和疾病状态均明显高于女教师。南京地区高校的调查表明1948名教师中处在“亚健康状态”的高达69.97%。其中30-39岁组发生率高达74.15%。云南多所高校近500名教师的“亚健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7.3%的教师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有75.2%的教师因工作忙碌不能坚持锻炼,有19.6%的教师晚上12点后才睡觉,还有28.5%的教师为工作放弃午睡和双休日。男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如女教师,亚健康和疾病状态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教师。中科院政策所曾联合心理学专家做过一个调查,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以来,科技人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65.37小时,是国家法定工作时间——每周40小时的1.63倍,甚至有15%的科技人员每周工作超过80小时。而在清华大学加班的教师更是“通宵达旦”。李萍等2]对某院校中青年人群的调查表明:中青年科技干部中63.5%的人员体内已悄然伴有病理改变,处于亚健康状态。 2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躯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及道德四方面的改变。高校教师以其专业的特殊性有不同于其他人群的表现。调查显示:70.29%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痛,80.15%的教师感到颈部酸痛,79.23%的教师感到腰背酸痛和下肢麻木、胀痛等3],疲劳是大学教师普遍感到的一种症状,这也是亚健康状态的典型症状。 3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3.1高校教师面对的压力 3.1.1工作上的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校教师这个群体,来自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字显示:至200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61.07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15.50万人。高校之间为争取更多的生源及更好的发展,竞争激烈,高校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在对教师的学历,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都实行选修学分这种教学模式,为了不被淘汰,迫使年轻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学历和弥补和老教师的经验差距。科技的发展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作用,及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更多的压力来自学校工作量考核指标,目前高校对教师教学工作量和承接科研课题发表论文的数量都有明确要求。有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大约在11个小时以上,有68%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大,有22%的人甚至认为压力“巨大”。发表论文和申请科研课题的压力使得年轻教师加班加点,睡眠时间远远不够。调查表明,有42.9%的教师在晚上10—12点休息,有21.6%的教师在晚上12点以后休息,还有54.4%的教师经常在

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

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新发展,它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指疾病或病弱。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而且涉及到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生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形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肌肉皮肤有弹性,睡眠良好等。 生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达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健康,更谈不上长寿。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 心理健康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据医学家测定,良好的心态,能促进人体分泌出更多有益的激素,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人体健康长寿。 道德健康也是健康新概念中的一项内容。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把道德纳入健康范畴是有科学依据的。巴西著名医学家马丁斯研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和精神过敏症。品行善良,心态淡泊,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心胸坦荡,则会心理平衡,有助于身心健康。相反,有违于社会道德准则,胡作非为,则会导致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态,有损健康。试看,一个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者,何以能谈健康!据测定,这类人很容易发生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会减弱,最终会在恶劣心态的重压和各种身心疾病的折磨下,或者早衰,或者早亡。 亚健康有哪些症状 很多人都听说过亚健康,但并不是很多人都了解它。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故又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众多学者认... 很多人都听说过亚健康,但并不是很多人都了解它。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故又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众多学者认为其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亚健康状态自评表

亚健康状态自评表(SRSHS) (压力程度) 没轻中偏严 有度度重重1.近来时常觉得打不起精神,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1 2 3 4 5 2.近来常有恐慌之感,似乎有灾难要发生……………………… 1 2 3 4 5 3.后背痛,肌肉酸痛……………………………………………… 1 2 3 4 5 4.日子过得挺灰暗,常感到压抑………………………………… 1 2 3 4 5 5.心跳得厉害,呼吸也不顺畅…………………………………… 1 2 3 4 5 6.工作1小时后,就感到身体倦怠,头脑也变得迟钝………… 1 2 3 4 5 7.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逃避的愿望………………………… 1 2 3 4 5 8,工作感受不到乐趣和成就,完全成了一种负担……………… 1 2 3 4 5 9.睡眠质量差,且早上起床后仍感到头脑昏沉………………… 1 2 3 4 5 10.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表示了对你的不满………………… 1 2 3 4 5 11.食欲减退,即使符合自己胃口的饭菜,也感到索然无味… 1 2 3 4 5 12.常感到疲惫,渴望休息,通过休息也难以恢复……………… 1 2 3 4 5 13.体重明显减轻,早上起床后常是眼眶深陷,下巴突出……… 1 2 3 4 5 14.熟悉的工作感到困难重重,自己也感到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1 2 3 4 5 15.不再热衷于朋友的聚会,以至于许多好朋友长时间不来往… 1 2 3 4 5 16.早上起床后,有持续的头发掉落,近期经常如此…………… 1 2 3 4 5 17.感到火气很大,一脸愤愤不平的样子………………………… 1 2 3 4 5 18.手脚总是冰凉的……………………………………………… 1 2 3 4 5 19.昨天想好的事,今天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样的事近来总发生 1 2 3 4 5 20.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新事物,对他人的成功则是既羡慕 又嫉妒…………………………………………………………… 1 2 3 4 5 21.社会发展得太快,感到无所适从,认为时代已将自己抛弃… 1 2 3 4 5 22.性欲减退,对配偶的亲昵动作无动于衷,暗自怀疑自己的性能力1 2 3 4 5 23.感到孤独,满腹的心事,却找不到倾诉的对象……………… 1 2 3 4 5 24.感到自己挺可怜,希望有人能保护自己……………………… 1 2 3 4 5 25.事情一多就感到心情烦乱,有应付不了的感觉……………… 1 2 3 4 5 26.配偶和孩子对自己不满意……………………………………… 1 2 3 4 5 27.生活没有了激情,很少碰到使自己开心的事,整日茫然地过日子1 2 3 4 5 28.容易感冒,流感一来,自己必感冒…………………………… 1 2 3 4 5 29.对城市的污染、噪声、拥挤非常敏感,实在难以忍受,渴望清静1 2 3 4 5 30.感到事情变得很糟糕,且看不到改善的征兆………………… 1 2 3 4 5

亚健康调查表

亚健康调查表 尊敬的受访者: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亚健康的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生活方式病,尤其是它的“前奏”----亚健康。因此正确对待和处理亚健康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首要任务,同样也是每一个人的健康的首要任务。 以下是关于亚健康的34种表现,您可以根据以下内容为自己做一个自我体检。 1.晚上睡不着,睡了又总是做梦,睡眠质量差;()2.体形开始发胖、行动迟缓;()3.记忆力下降,想去做的事,一会儿就忘了;()4.不想出门,只想一人独自在房子里;()5.进食减少,吃什么都不香,口味很差;()6.生活失去规律,行动散漫,不注意个人整洁;()7.体重下降,早上起来,眼眶凹陷;()8.烟吸得多了,表现出更多的忧虑;()9.头发出现经常脱落的现象;()10.社交活动减少,没热情,勉强应付了事;()11.工作无情绪,不想走进办公室,对同事不愿理睬;()12.性功能下降,配偶表示明显的需求,而你却没有欲望;()13.经常感冒,又不能好转;()14.家庭观念淡漠,没有原来的激情和信心;()15.家庭关系紧张,为一点小事就吵闹;()16.对外界的噪声、嘈杂声非常敏感,更想宁静;()

17.整天觉得全身不舒服,腰酸背疼;()18.情绪不稳定,总觉得不顺心,总想发脾气;()19.夏天怕热,总想在空调房里渡过;()20.冬天怕冷,出现冻手、冻脚的现象;()21.总感到身上疲劳,坐下来就想打瞌睡;()22.夜里出现盗汗现象,低烧不退;()23.头昏脑胀,无精打采;()24.小便短少、无力,腹部不适;()25.手脚麻木,血脉不通;()26.有口苦、口臭、口有异味等现象;()27.大便不利,经常便秘;()28.耳鸣、脑鸣的现象时有发生;()29.消化不良,口吐酸水,胃胀不适;()30.眼花、眼胀有异物感,视力下降;()31.双腿出现抽筋,四肢发凉;()32.胸闷心慌,心促气短;()33.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无力;()34.皮肤干燥、无光,斑点沉着出现。() 如果您想详细了解如何令自己达到一个更加健康的状态,我们将很愿意为您提供一个专业化的咨询和服务。非常感谢您能配合我们的工作,并祝您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受访者:联系电话:工作单位: 中草药健康顾问:联系电话:

如何解决亚健康状态

如何解决亚健康状态 一、亚健康的皮肤 亚健康的皮肤平时看没有什么特明显的标致,但细胞的新陈代谢、微循环、水电解质已出现障碍,从外主要是黯淡发黄、干燥衰老、 油脂分泌过旺或脸上血丝及敏感度增加。如果你的皮肤也有以上类 似的情况,那就说明你的肌肤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二、如何解决亚健康状态 1.及时调整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不管是长期还是暂时的睡眠不足,都会造成不良的情绪,包括烦燥、易怒、精神不能集中、承受疼痛的能力下降,等等。同时,长 期睡眠不足,皮肤会变得粗糙暗黄,色斑、粉刺等随之而来。经研 究发现,睡眠不足还是造成高血压和心律不齐的原因之一。这可能 与人体在睡眠不足时会释放更多的造成紧张的激素有关。这类激素 还会造成器官炎症,诱发心肌梗死等许多危险病症。 2.培养兴趣,充实生活 兴趣爱好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 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防止亚健康的转化。 3.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积极心态比运动更能提升人的健康水平。研究首次证实,下意识地 接触积极信息能促进身体健康,甚至超过六个月运动带来的好处。 4.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

由内而外进行调理,是亚健康皮肤人群首先需要注意的。维生素A、C、E、B6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从内部加强肌肉的防御系统, 对付色素沉积,破坏自由基活性,促进血液循环。所以,亚健康皮 肤的人要多吃新鲜蔬果。因为新鲜的水果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微 量元素,可满足人体的需要,如苹果、柚子、猕猴桃等。 5.增加户外体育活动,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 运动的好处很多,坚持定期运动的人,身体总是比一般人来得健康强壮。运动让我们吃得香,睡得好,身心愉快,还能减少各种疾 病的发生。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运动可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根据“用进废退”的规律,长期坚持运动,可使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增强,由于机体充满活力,从而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结合体检服务探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 黄佩娴

结合体检服务探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黄佩娴 发表时间:2019-04-09T16:17:17.9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3期作者:黄佩娴谢玉萍[导读] 目的:对综合体检服务管理模式在亚健康人群管理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分析。 (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 528000)【摘要】目的:对综合体检服务管理模式在亚健康人群管理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体检中心2017年6月~2017年12月体检中的600例亚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以常规体检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以综合体检服务模式。两个月后,对两组研究人员的健康管理效果、生活方式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健康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生活方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亚健康人群实施综合体检服务,有效提高健康管理效果,改善亚健康人群的生活方式。【关键词】综合体检服务;亚健康;健康管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308-02 亚健康是在20世纪末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患病之间,正处于健康向疾病转化,或者疾病向健康康复的过程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必须要给以综合体检管理模式,从病因、症状、康复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积极促使亚健康群体的康复[1]。为了进一步探讨综合体检服务管理模式在亚健康人群管理中的价值,我体检中心选取了2017年6月~2017年12月体检中的600例亚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体检中心2017年6月~2017年12月体检中的600例亚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先后体检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0例,男150例,女150例,年龄为24-67岁,平均年龄为(45.5±21.5);观察组:300例,男160例,女140例,年龄为22-67岁,平均年龄为(44.5±22.5);两组亚健康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以常规体检模式,主要是遵循体检标准对患者进行体检,并采用药物以完成对抗亚健康的体检处理。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给以综合体检服务模式,主要包括:(1)亚健康检测:结合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表现、体征,并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亚健康人群的相关信息,如:个人医学史、行为和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2)建立电子档案,包括个人健康信息、体检结果、治疗措施等,并利用计算机,实现健康数据的信息化管理;(3)对亚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合亚健康人群的体检结果,以及个人生活行为、生理心理等因素,对其生活方式、饮食状况、健康状态等进行科学评估,并积极找出引发亚健康的主要因素;(4)制定亚健康干预方案:对亚健康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生活方式、中医养生等,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5)症状康复指导:针对亚健康患者主要症状,为患者提供优质、稳定的症状康复环境,有效避免患者康复期间内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6)疾病风险控制:为进一步提高亚健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需安排专项人员,针对亚健康患者的症状,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式,以控制其疾病发生率;(7)提供长期连续的后续性服务,并对患者进行安全健康指导:与亚健康人群保持长期联系,进行连贯性的健康服务,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健康教育等,并进行动态监测,根据亚健康者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健康干预方案;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利用《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对两组患者的亚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标准,管理有效率=(轻度+中度)/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进行统计进行分析,以均数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管理效果对比 2个月后,对两组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如下表1所示),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健康管理效果对比(%)

我国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姜涛西安体育学院 [摘要] 随着亚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医疗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亚健康产业由此应运而生。我国的亚健康产业现状受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观念进步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亚健康产业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把握其发展趋势,希望能对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亚健康产业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使其能够良性发展。 [关键词] 亚健康产业现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躯体健全无病,更要求用整体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及道德等)的观点来认识和了解健康。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享受真正的健康。 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一般可以把人群划分为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和疾病向健康转化过程中的人群。前苏联专家布赫曼教授提出:人体既不是健康,也不是患病的中间状态,可称之为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和疾病向健康转化康复过程中的人群就属于亚健康状态人群。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人中真正健康人的只占5%,被诊断病的不足2O%,其余 75% 以上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今,亚健康状态已经被医学界认为是人体健康的“头号大敌”。在21世纪,人类卫生医疗工作将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就是要防治亚健康状态。随着对亚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医疗体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亚健康产业由此便应运而生且极具潜力。 一、亚健康产业存在的意义 1.科技进步是亚健康产业诞生的现实基础在医学领域,不 仅传统的基础学科有了重大的发展,如生理 学、解剖学、细胞学、微生物学都已进入到分子层面,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已经能描绘出人类基因的图谱,科学家已从遗传物质上探寻生命和生老病死的奥秘。而且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相关的应用学科和产品也会不断产生和发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为亚健康产业的诞生创造了一个基础,新医学模式又给了亚健康产业在整个医疗产业体系中一个明确定位。 2.人类对延年益寿的追求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 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医疗体制下,医学并不关心人类长寿的 愿望。虽然医学成功地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但医学始终一直关注的是“疾病”,而在新的医学模式中,将不仅关注人类的长寿愿望,而且关注人类的生命质量。新的医疗体制里亚健康产业将占有重要地位。亚健康治疗是从现代疾病未发或初发之际开始预防和治疗,而这一医疗模式导致最终结果就是减少或推迟慢性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就是延年益寿。这是亚健康概念最重要的价值点,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存在意义,任何财富、任何权力、任何快乐都比不上生命的重要,在人类普遍渴求延年益寿的强烈愿望中,亚健康产业不仅应运而生,而且快速发展。 3.经济发展和观念进步是亚健康产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条件只 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才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追求亚健康的防治,从这个角度讲经济条件决定需求,决定亚健康产业的成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仍很低,特别是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的费用水平还很低。在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中,大部分人文化素养较高,经过理念引导,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绝对数量较大,而且对亚健康产业的有效服务需求,将为亚健康产业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潜在的市场。 处在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是国民宏观健康状态的决定因素,它的变化决定着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规模。只有对亚健康状态下的人群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够降低疾病人群比例、提高健康人群比例,才能够降低医疗体系的负荷,才能够缓解日益加剧的医疗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才能够提高国民个体健康素质,进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二、我国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亚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在我国亚健康产业已初露头 角,有探索性质的亚健康企 业主要集中在人均GDP高,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一方面因为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已经有了消费群体;另外一方面,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压力的增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也在不断增加。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高居榜首的北京亚健康率达75.31%,上海是 73.49%,广东73.41%。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认识到防治亚健康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专家指出这时候进入亚健康产业领域,由于有效消费仍显需求不足,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但竞争相对不激烈,产业前景看好,如果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应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 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同时,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万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 的14% 还多。中科院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并且这一阶层的早死现象正在加剧,25 岁~59 岁人群中,女性死亡率为10.4%,男性死亡率达16.5%,可见他们的亚健康是多么严重。专家警告说如果不能有效遏止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仅仅建立了一个针对民众个体疾病发生后的医疗应对系统和一个并不太科学、效果一般、普及率并不太高的全民体育健身体系。对亚健康人群的健康关怀和干预基本上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我国用于人体健康资产的 80%在为占人群总数20% 的病患群体服务,而占人群总数80%的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健康服务,从市场开拓到产业建设均处在萌芽阶段,能够系统全面地提供亚健康服务的机构很少,仍处在起步阶段,包括以体检为核心的健康体检中心、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休闲度假中心、以中医健康调理为核心的亚健康服务机构等,并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系统地解决亚健康问题的需求。

论新教师课堂体态“亚健康”的症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26952925.html, 论新教师课堂体态“亚健康”的症状及对策 作者:徐凌云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年第12期 摘要:课堂信息交流形式主要有言语交流和体态语交流,其中言语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体态语交流也具有传递情感,增强言语表达内容,控制课堂教学秩序,辅助教学等作用。当下教师需要操练的恐怕不是“口齿”的伶俐,而是“耳目”的聪明。 关键词:新教师;课堂体态;症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6-0023-03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而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最丰富的一种。在教学中,体态语是教师的第二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基础教育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为规范、更为细腻、更为人性化的要求。为此,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必须努力践行常规体态语的相关规范,以充盈自己的教养,提升教学艺术与魅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新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时存在以下症状,需加以矫治。 1.症状一:笑不开。 笔者每次下校去听新入职教师的课,发现几乎每位新教师上课时都保持着教师的矜持,笑不开,缺乏亲和力。在课后的评课、辩课中,笔者善意指出这一问题时,才知道原来他们都认为在孩子面前老师应该是严肃的,认为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尊严”,也只有这样才能掌控课堂。难怪他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就怕微笑会失掉对学生的“威信”,怕亲近会赶跑学生的“规矩”。殊不知,这是当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大忌。 【对策】:学会微笑上课,亲近学生。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自由的、愉悦的。在课堂上,假如教师像长官、像法官,等级森严,纪律严明,正襟危坐,面无表情,那么学生一定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多了一份威慑,少了一份天性,多了一份纪律,少了一份笑语……这样一来,课堂虽然是在教师的掌控中,但已丢失了理想课堂的自由度与亲和度。其实,教育应该是在微笑中进行的一项事业,微笑是教师最美的语言,是增强教师亲和力的最好方式,新入职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微笑。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的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教师的微笑是有效教学的润滑剂,使生命涌动、思维飞扬,让教学有效、课堂和谐……微笑传达出的这些信息是无法替代的。那么,新入职教师该怎样微笑呢?

人体亚健康综合调理方案

黄邱氏亚健康综合调理方案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在躯体方面,亚健康可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脘腹不适、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等;在心理方面,可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等;在社会交往方面,则表现为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它会令人长期不舒服,会严重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工作、情绪和心态,甚至会导致许多疾病和丧失劳动力的情况。 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不良情绪等。 本方案采用祖国传统中医原理,结合黄邱氏祖传医学实践,通过按揉体表穴位、增加体内能量、衣食住行管理、体育锻炼、作息时间管理和心态管理六个步骤来提高人体免疫力,修复破损细胞和体内各腔室粘膜,改善体质,从而抵抗各类致病因素,逐

步使亚健康状态得到改善乃至彻底消除。 第一步骤:按揉体表穴位通过按揉体表一些特定的穴位,来激发体内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机能、平衡阴阳、祛邪扶正之目的。针对亚健康,我们需要按揉后脑勺、颈部后面和整条督脉两旁的所有穴位,包括脑户、玉枕、风池、风府、哑门、翳风、翳明、安眠、完骨、天牖、天柱、脑空、头窍阴、颅息、瘈脉、角孙、浮白、大柕、肩井、大椎,风门、肺俞、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和腰阳关等穴位。这些穴位的名称有点复杂,但不要紧,我们整体成片地逐点按揉后脑勺、颈部后面和整条督脉两旁就是了。每个点位按揉20下左右。按完这些穴位,大约需要30分钟。既可以用大拇指按揉,也可以采用适当的工具来按揉。其力度要足够大,但以不感到难受为宜;若在按揉过程中发现痛点,则是经络不通之所在,需要重点关注并且多加按揉。按揉的频率可以是一天一次或两次,或者是两三天一次,依具体情形而定。至于康复的时间,在同时实施本文以下相关步骤的基础上,因人因体质因严重程度而不同。一般来说,中等程度以下的亚健康,执行本方案,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完全康复。如果亚健康比较严重,或者是兼有其他方面的健康问题,例如整天不舒服、风湿骨痛、失眠、手脚冰凉、老寒腿、肩周痛、腰腿痛,等等,则需要同时按揉肩膀、肩胛岗两旁和臀部的穴位。在这种情况之下,康复的时间则需要四个月左右。注意事项:刚吃完饭的时候,不可以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