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的脆性破坏

焊接结构的脆性破坏
焊接结构的脆性破坏

焊接结构的脆性破坏

2010-08-21 23:22:33 作者:jql来源:浏览次数:597 网友评论0 条焊接结构广泛应用以来,曾发生过一些脆性断裂(简称脆断)事故。这些事故无征兆,是突然发生的,一般都有灾难性后果,必须高度重视。引起焊接结构脆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材料选用、构造设计、制造质量和运行条

焊接结构广泛应用以来,曾发生过一些脆性断裂(简称脆断)事故。这些事故无征兆,是突然发生的,一般都有灾难性后果,必须高度重视。引起焊接结构脆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材料选用、构造设计、制造质量和运行条件等。防止焊接结构脆断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个别试验或计算方法是不能确保安全使用的。

一、焊接结构脆断的基本现象和特点

通过大量焊接结构脆断事故分析,发现焊接结构脆断有下述一些现象和特点:

1)多数脆断是在环境温度或介质温度降低时发生,故称为低温脆断。

2)脆断的名义应力较低,通常低于材料的屈服点,往往还低于设计应力。故又称为低应力脆性破坏。

3)破坏总是从焊接缺陷处或几何形状突变、应力和应变集中处开始的。

4)破坏时没有或极少有宏观塑性变形产生,一般都有断裂片散落在事故周围。断口是脆性的平断口,宏观外貌呈人字纹和晶粒状,根据人字纹的尖端可以找到裂纹源。微观上多为晶界断裂和解理断裂。

5)脆断时,裂纹传播速度极高,一般是声速的1/3左右,在钢中可达1200~ 1800m/s。当裂纹扩展进入更低的应力区或材料的高韧性区时,裂纹就停止扩展。

6)若模拟断裂时的温度对断口附近材料做韧性能试验,则发现其韧性均很差,对离断口较远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复验,其强度和伸长率往往仍符合原规范要求。

二、焊接结构脆断的原因

对各种焊接结构脆断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焊接结构发生脆断是材料(包括母材和焊材)、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材料而言,主要是在工作温度下韧性不足,就结构设计而言,主要是造成极为不利的应力状态,限制了材料塑性的发挥;就制造工艺而言,除了因焊接工艺缺陷造成严重应力集中外,还因为焊接热的作用改变了材质(如产生热影响区的脆化)和产生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等。

⒈影响金属材料脆断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同一种金属材料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断裂的性质会发生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加载速度和应力状态,而且这三者往往是共同起作用。

⑴温度的影响温度对材料断裂性质影响很大,图3-5为热轧低碳钢的温度—拉伸性能关系曲线。从图中可看出,随着温度降低,材料的屈服应力σs和断裂应力σb增加。而反映材料塑性的断面收缩率ψ却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约在-200℃时为零。这时对应的屈服应力与断裂应力接近相等,说明材料断裂的性质已从延性转化为脆性。图中屈服应力σs与断裂应力σb汇交处所对应的温度或温度区间,被称为材料从延性向脆性转变的温度,又称为临界温度。其他钢材也有类似规律,只是脆性转变温度的高低不同。因此,可以用作衡量材料抗脆性断裂的指标。脆性转变温度受试验条件影响,如带缺口试样的转变温度高于光滑试样的转变温度。

温度不仅对材料的拉伸性能有影响,也对材料的冲击韧度、断裂韧度发生类似的影响。图3-6为温度对不同材料冲击吸收功A k的影响,图3-7为温度对Ni -Cr-Mo-V钢断裂韧度K lc的影响;图3-8为温度对Mn-Cr-Mo-V钢δc的影响。可看出随着温度降低,其韧性和韧度都下降,也都可以通过试验确定其脆性转变温度。

⑵加载速度的影响实验证明,钢的屈服点σs随着加载速度提高而提高,见图3-9。说明了钢材的塑性变形抗力随加载速度提高而加强,促进了材料脆性断裂。提高加载速度的作用相当于降低温度。

⑶应力状态的影响塑性变形主要是由于金属晶体内沿滑移面发生滑移,引起滑移的力学因素是切应力。因此,金属内有切应力存在,滑移可能发生。

物体受外载时,在不同载面上产生不同的正应力σ和切应力τ。在主平面上作用有最大正应力σmax,另一与之垂直的主平面上作用着最小主应力σmin,与主平面成对45°角的平面上作用着最大的τmax。当τmax达到屈服强度后产生滑移,表现为塑性变形。若τmax先达到材料的切断抗力,则发生延性断裂。若最大拉正应力σmax首先达到材料的正断抗力,则发生脆性断裂。因此,发生断裂的性质,既与材料的正断抗力和切断抗力有关,又与τmax/σmax的比值有关。后者描述了材料的应力状态。显然比值增大,塑断可能性大。反之,脆断可能性大。τmax/σmax的比值与加载方式和材料的形状尺寸有关,杆件单轴拉伸时,τmax/σmax =1/2;圆棒纯扭转时,τmax/σmax=1;前者发生脆断可能性大于后者。厚板结构易出现三向拉应力状态,若σ1=σ2=σ3,则τmax/σmax=0。这时塑性变形受到拘束,必然发生脆断。裂纹尖端或结构上其他应力集中点和焊接残余应力容易出现三向应力状态。

⑷材料状态的影响前述三个因素均属引起材料脆断的外因。材料本身的质量则是引起脆断的内因。

1)厚度的影响。厚度增大,发生脆断可能性增大。一方面原因已如前所述,厚板在缺口处容易形成三向拉应力,沿厚度方向的收缩和变形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形成平面应变状态,约束了塑性的发挥,使材料变脆;另一方面是因为厚板相对于薄板受轧制次数少,终轧温度高,组织较疏松,内外层均匀性差。抗脆断能力较低。不象薄板轧制的压延量大,终轧温度低,组织细密而均匀,具有较高抗断能力。

2)晶粒度的影响。对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来说,晶粒度对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影响很大,晶粒度越细,转变温度越低,越不易发生脆断。

3)化学成分的影响。碳素结构钢,随着碳含量增加,其强度也随之提高,而塑性和韧性却下降,即脆断倾向增大。其他如N、O、H、S、P等元素会增大钢材的脆性。而适量加入Ni、Cr、V、Mn等元素则有助减小钢的脆性。

必须指出,金属材料韧性不足发生脆断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是上述三个外因的作用往往不是单独的而是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同一材料光滑试样拉伸要达到纯脆性断裂,其温度一般都很低,(见图3-6,低碳钢约-200℃左右)。如果是带缺口试样,则发生脆性断裂的温度将大大提高。缺口

越尖锐,提高脆断的温度幅度就越大。说明不利的应力状态提高了脆性转变温度。如果厚板再加上带有尖锐的缺口(如裂纹的尖端),在常温下也会产生脆性断裂。提高加载速度(如冲击)也同样使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大幅度提高。

⒉影响结构脆断的设计因素

焊接结构是根据焊接工艺特点和使用要求而设计的。设计上,有些不利因素是这类结构固有特点造成的,因而比其他结构更易于引起脆断。有些则是设计不合理而引起脆断。这些因素是:

(1)焊接连接是刚性连接焊接接头通过焊缝把两母材熔合成连续的,不可拆卸的整体,两母材之间已没有任何相对松动的可能。结构一旦开裂,裂纹很容易从一个构件穿越焊缝传播到另一构件,继而扩展到结构整体,造成整体断裂,铆钉连接和螺栓连接不是刚性连接,接头处两母材是搭接,金属之间不连续。靠搭接面的磨擦传递载荷,遇到偶然冲击时,搭接面有相对位移可能,起到吸收能量和缓冲作用。万一有一构件开裂,裂纹扩展到接头处因不能跨越而自动停止,不会导致整体结构的断裂。

(2)结构的整体性因其刚性大,导致对应力集中因素特别敏感。

(3)构造设计上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因素焊接接头中搭接接头、T 字(或十字)接头和角接接头,本身就是结构上不连续部位。连接这些接头的角焊缝,在焊趾和焊根处便是应力集中点。对接接头是最理想的接头形式,但也随着余高的增加,使焊趾的应力集中趋于严重。

(4)结构细部设计不合理焊接结构设计,重视选材和总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是必须的,但构造设计不合理,尤其是细部设计考虑不周,也会导致脆断的发生。因为焊接结构的脆断总是从焊接缺陷处或几何形状突变、应力和应变集中处开始的。下面列举几种不妥的构造设计,它可能成为脆断的诱因。①断面突变处不作过渡处理;②造成三向拉应力状态的构造设计,如用过厚的板,焊缝密集,三向焊缝汇交,造成在拘束状态下施焊,复杂的残余应力分布等;③在高工作应力区布置焊缝;④在重要受力构件上随便焊接小附件而又不注意焊接质量;⑤不便于施焊的构造设计,这样的设计最容易引起焊缝内外缺陷。

⒊影响结构脆断的工艺因素

焊接结构在生产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下料、冷(或热)成形、装配、焊接、矫形和焊后热处理工序。金属材料经过这些工序其材质可能发生变化,焊接可能产生缺陷,焊后产生残余应力和变形等,都对结构脆断有影响。

⑴应变时效对结构脆断的影响钢材随时间发生脆化的现象称为时效。钢材经一定塑性变形后发生的时效称为应变时效。焊接结构生产过程中有两种情况可以产生应变时效,一种是当钢材经剪切、冷成形或冷矫形等工序产生了一定塑性变形(冷作硬化)后经150~450℃温度加热而产生应变时效。另一种是焊接时,由于加热不均匀,近缝区的金属受到不同热循环作用,尤其是当近缝区上有某些尖锐刻槽或在多层焊的先焊焊道中存在有缺陷,便会在刻槽和缺陷处形成焊接应力—应变集中,产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结果在热循环和塑性变形同时作用下产生应变时效,这种时效称热应变时效,或动应变时效。

研究表明,许多低强度钢应变时效引起局部脆化非常严重,它大大降低了材料延性,提高了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使材料的缺口韧性和断裂韧度值下降;热(动)应变时效对脆性的影响比冷作硬化后的应变时效来得大,即前者的脆性转变温度高于后者。

焊后热处理(550~560℃)可消除这两类应变时效对碳钢和某些合金钢结构脆断的影响,可恢复其韧性。因此,对应变时效敏感的钢材,焊后热处理是必要的,既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也可改善这种局部脆化,对防止结构脆断有利。

(2)焊接接头非均质性的影响焊接接头中焊缝金属与母材之间有强度匹配问题以及焊接的快速加热与冷却使焊缝和热影响区发生金相组织变化问题。这些非均质性对结构脆断有很大影响。

1)焊缝金属与母材不匹配。目前结构钢焊接在选择焊接填充金属时,总是以母材强度为依据。由于焊材供应或焊接工艺需要等原因,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强度匹配(又称组配)的情况,即焊缝金属强度略高于母材金属的高匹配、等于母材金属和略低于母材金属的低匹配。这三者只考虑了强度问题,忽略了对脆断影响最大的延性和韧性匹配问题,因而不够全面。通常强度级别高的钢材其延性和韧性都较好。很难做到既等强度又等韧性的理想匹配。

通过对不同强度级别钢材以不同强度匹配的焊接接头抗断裂试验研究发现,焊缝强度高于母材的焊接接头(高匹配)对抗脆断较为有利。这种高匹配接头的极限裂纹尺寸a cr比等

匹配和低匹配的接头来得大,而且焊缝金属的止裂性能也较高。这种现象被认为是高匹配的焊缝金属受到周围软质母材的保护,变形大部分发生在母材金属上。

采用高匹配并不意味着可放低焊缝金属塑性和韧性的要求。因为焊接工艺方面和焊缝金属抗开裂方面对塑、韧性的基本要求也应满足。因此认为,要求焊缝和母材具有相同的塑性,而强度稍高于母材是最佳的匹配方案。

2)接头金相组织发生变化。焊接局部快速加热和冷却的特点,使焊缝和热影响区发生一系列金相组织的变化,因而相应地改变了接头部位的缺口韧性,图3-10所示为碳—锰钢焊条电弧焊后焊缝金属、热影响区和母材COD试验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焊缝金属具有最高转变温度,这可能与焊缝的铸造组织有关。热影响区中的粗晶区和细晶区的缺口韧性相差很多,粗晶区是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之一,有些钢的试验表明,它的临界转变温度可比母材提高50~100℃。

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主要取决于母材的原始显微组织、材料的化学成分,焊接方法和焊接热输入。对于确定的钢种和焊接方法来说,主要取决于焊接热输入。实践表明,对高强度钢的焊接,用过小的热输入,接头散热快,造成淬火组织并易产生裂纹;过大热输入造成过热,因晶粒粗大而脆化,降低材料的韧性。通常需要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出最佳的焊接热输入。采用多层焊可获得较满意的接头韧性,因为每道焊缝可以用较小的工艺参数,且每道焊缝的焊接热循环对前一道焊缝和热影响区起到热处理作用,有利于改善接头韧性。

⑶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脆断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在材料的开裂转变温度以下(材料已变脆)时,焊接拉伸残余应力有不利影响,它与工作应力叠加,可以形成结构的低应力脆性破坏;而在转变温度以上时,焊接残余应力对脆性破坏无不利影响。

焊接拉伸残余应力具有局部性质,一般只限于焊缝及其附近部位,离开焊缝区其值迅速减小。峰值残余拉应力有助于断裂产生,若在峰值残余拉应力处存在有应力集中因素则是非常不利的。

焊接残余应力会改变脆性裂纹的走向。用图3-11所示的具有斜焊缝的均温止裂(ESSO)试验表明,如试样未经退火,试验时也不施加外力,冲击引发裂纹后,则裂纹在残余应力作用下,将沿平行焊缝方向扩展,随外加应力σ增大,开裂路径愈来愈接近与外加应力方向垂直的试样中心线。如果试样经退火完全消除残余应力,则开裂路径与试样中心线重合。

⑷焊接工艺缺陷的影响焊接接头中,焊缝和热影响区是最容易产生焊接缺陷的地方。

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焊接船舶脆断事故调查表明,40%的脆断事故是从焊缝缺陷处引发的。可以把缺陷和结构几何不连续性划分为三种类型:

平面缺陷:包括未熔合、未焊透、裂纹以及其他类裂纹缺陷;

体积缺陷:气孔、夹渣和类似缺陷,但有些夹渣和气孔(如线性气孔)常与未熔合有关,这些缺陷可按类裂纹缺陷处理;

成形不佳:焊缝太厚、角变形、错边等。

这三类缺陷中以平面缺陷结构断裂影响最为严重,而平面缺陷中又以裂纹缺陷影响为甚。裂纹尖端应力应变集中严重,最易导致脆性断裂。裂纹的影响程度不但与其尺寸、形状有关,而且与其所在位置有关。若裂纹位于高值拉应力区,就更容易引起低应力破坏。若在结构的应力集中区(如压力容器的接管处、钢结构的节点上)产生焊接缺陷,则很危险。因此,最好将焊缝布置在结构的应力集中区以外。

体积缺陷也同样削减工作截面而造成结构不连续。也是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它对脆断的影响程度决定于缺陷的形态和所处位置。

试验表明,焊接角变形越大,破坏应力也越低;对接接头发生错边,就与搭接接头相似,会造成载荷与重心不同轴,产生附加弯曲应力。图3-12为接头角变形和错边造成的附加弯矩。焊缝有余高,在焊趾处易产生高值的应力集中,导致在该处开裂。通常采取打磨焊趾处,使焊缝与母材圆滑过渡,也可在焊趾处作氩弧重熔或堆焊一层防裂焊缝来降低应力集中。

三、防止焊接结构脆性破坏的措施

材料在工作条件下韧性不足,结构上存在严重应力集中(包括设计上和工艺上)和过大的拉应力(包括工作应力、残余应力和温度应力)是造成结构脆性破坏的主要因素。若能有效地解决其中一方面因素所存在的问题,则发生脆断的可能性将显著减小。通常是从选材、设计和制造三方面采取措施来防止结构的脆性破坏。

⒈正确选用材料

所选钢材和焊接填充金属材料应保证在使用温度下具有合格的缺口韧性。为此选材时应

注意以下两点:

1)在结构工作条件下,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的最脆部位应有足够的抗开裂性能,母材应具有一定的止裂性能。也就是,首先不让接头处开裂,万一开裂,母材能够制止裂纹的传播。

2)钢材的强度和韧度要兼顾,不能片面追求强度指标。

⒉合理的结构设计

设计有脆断倾向的焊接结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减少结构或焊接接头部位的应力集中:①应尽量采用应力集中系数小的对接接头,避免采用搭接接头。若有可能把T形接头或角接接头改成对接接头,见图3-13。②尽量避免断面有突变。当不同厚度的构件对接时,应尽可能采用圆滑过渡,如图3-14所示。同样,宽度不同的板拼接时,也应平缓过渡,避免出现急剧转角,如图3-15所示。③避免焊缝密集,焊缝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如图3-16所示。④焊缝应布置在便于施焊和检验的部位,以减少焊接缺陷。

2)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结构的刚度。刚度过大会引起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和大的拘束应力。

3)不采用过厚的截面,厚截面结构容易形成三向拉应力状态,约束塑性变形,而降低断裂韧性并提高脆性转变温度,从而增加脆断危险。此外,厚板的冶金质量也不如薄板。

4)对附件或不受力的焊缝设计给予足够重视。应和主要承力构件或焊缝一样对待,精心设计,因为脆性裂纹一旦从这些不受重视部位产生,就会扩展到主要受力的构件中,使结构破坏。

⒊正确的制造过程

有脆断倾向的焊接结构制造时应注意:

1)对结构上任何焊缝都应看成是“工作焊缝”,焊缝内外质量同样重要。在选择焊接材料和制订工艺参数方面应同等看待。

2)在保证焊透的前提下减少焊接热输入,或选择热输入量小的焊接方法。因为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过热会降低冲击韧度,尤其是焊接高强度钢时更应注意。

3)充分考虑应变时效引起局部脆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结构上受拉边缘,要注意加工硬化,一般不用剪切而采用气割或刨边机加工边缘。若焊后进行热处理则不受此限制。

4)减小或消除焊接残余内应力。焊后热处理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同时也能消除冷作引起的应变时效和焊接引起的动应变时效的不利影响。

5)严格生产管理,加强工艺纪律,不能随意在构件上打火引弧,因为任何弧坑都是微裂纹源;减少造成应力集中的几何不连续性,如错边,角变形、焊接接头内外缺陷(如裂纹及类裂纹缺陷)等。凡超标缺陷需返修,焊补工作须在热处理之前进行。

为防止重要焊接结构发生脆性破坏,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在制造过程中还要加强质量检查,采用多种无损检测手段,及时发现焊接缺陷。在使用过程中也应不间断地进行监控,如用声发射技术监测,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能修复的及时修复。在役的结构修复要十分慎重,有可能因修复引起新的问题。

钢结构脆性破坏案例

钢结构脆性破坏案例 钢结构脆性破坏在铆接结构时期就已经有所发生,不过为数不多,因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那时多数事故出现在储液罐和高压水管。例如1925年12月美国一座由软钢制成的直径为357m、高12.8m的油罐,壁厚25mm,当气温由15度骤降至-20度时破坏。当时油罐装满原油,破坏引起了火灾。 在钢结构焊接逐渐取代铆接的时期,脆性破坏事故增多。从1938年比利时哈赛尔特发生的全焊空腹桁架桥破坏到1960年止,除船舶外,世界各地至少发生过40起大型焊接结构破坏事故。赛尔特桥跨长74.5m,在交付使用一年后突然裂成三段坠入阿尔培运河。破坏由下弦断裂开始,6min后桥即垮下。当时气温较低,而桥梁只承受较轻的荷载。该桥用软钢制造,上、下弦为两根工字钢组合焊接的箱形截面,最大厚度56mm,节点板为铸件,裂口有经过焊缝,有的只经过钢板。继这一事故后,在比利时又发生多起桥梁破坏事故。焊接的压力容器和油罐,也不乏脆性破坏事故的报告。例如1952年欧洲有三座直径44吗,高13.7,m 的油罐破坏,当时这些油罐还未使用,气温为-4℃,最大板厚22mm,材料也是软钢。施工时油罐的焊缝曾从罐内加工凿平,还因矫正变形而对油罐猛烈锤击过。冷加工和凿痕至少是引起脆性破坏的部分原因。从破坏的油罐切取带凿痕的试样在0℃进行弯曲试验(有凿痕一侧受拉),折断时没有明显变形,而磨去冷加工部分和凿痕的试件,则弯至45°不出现裂纹。典型的脆性破坏事故还有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批焊接船舶。1943年一月一艘游轮在船坞中突然断成两截,当时气温为-5℃,船上只有试航的载重,内力约为最大设计内力的一半。在以后的10年中,又有二百多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焊接船舶破坏。

延展性和脆性定义

延展性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它指可锤炼可压延程度。易锻物质不需退火可锤炼可压延。可锻物质,则需退火进行锤炼和压延。 脆性物质则在锤炼后压延程度显得较差。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如金属的延展性良好,其中金、铂、铜、银、钨、铝都富于延展性。石英、玻璃等非金属材料在高温时也有一定的延展性。 延展性是金属矿物的一种特性,金属矿物在外力作用下的一个特征就是产生塑性形变,这就意味着离子能够移动重新排列而失去粘接力,这是金属键矿物具有延展性的根本原因。金属键程度不同,则延展性也有差异。 折叠延性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从屈服开始到达最大承载能力或到达以后而承载能力还没有明显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延性好的结构,构件或构件的某个截面的后期变形能力大,在达到屈服或最大承载能力状态后仍能吸收一定量的能量,能避免脆性破坏的发生。 延性是一种物理特性。其所指的是,材料在受力而产生破坏之前的塑性变形能力,与材料的延展性有关。举例来说,金、铜、铝等皆属于有较高延性的材料。铂是延性最好的金属。 脆性破坏 brittle 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它预兆破坏类型。延性破坏ductile failure 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变形或其它预兆的破坏类型。

在冲击和振动荷载作用下,要求结构的材料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能产生一定的变形而不致破坏,即要求结构或构件有较好的延性。 例如,钢结构材料延性好,可抵抗强烈地震而不倒塌;而砖石结构变形能力差,在强烈地震下容易出现脆性破坏而倒塌。为此,砖石砌体结构房屋需按抗震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和抗震圈梁,约束砌体的变形,以增加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能力。 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双重性,如果设计合理,能消除或减少混凝土脆性性质的危害,充分发挥钢筋塑性性能,实现延性结构。 为此,抗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都要按照延性结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以达到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要求:小震下结构处于弹性状态;中震时,结构可能损坏,但经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大震时,结构可能有些破坏,但不致倒塌或危及生命安全。 延展性(ductility and malleability),是物质的一种机械性质,表示材料在受力而产生破裂(fracture)之前,其塑性变形的能力。延展性是由延性、展性两个概念相近的机械性质合称。常见金属及许多合金均有延展性。 在材料科学中: 延性(Ductility)是材料受到拉伸应力(tensile stress)变形时,特别被注目的材料能力。 延性它主要表现在材料被拉伸成线条状时。 展性(Malleability)是另外一个较相似的概念,但它表示为材料受到压缩应力(compressive stress)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 展性主要表现在材料受到锻造或轧制成薄板时。延性和展性两者间并不总是相关,如黄金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但铅仅仅有良好的展性而已。然而,通常上因这两个性质概念相近,常被称为延展性。

焊接结构名词解释

1.焊接温度场:指在焊接过程中,某一时刻所有空间各点温度的总计或分布。 2.焊接热循环:在焊接过程中,工件上的温度随着瞬时热源或移动热源的作用而发生变化, 温度随时间由低而高,达到最大值后,又由高而低的变化称为焊接热循环。 3.温度应力(热应力):变形不受约束,则说明变形是温度变化的唯一反映;若这种变形 受到约束,就会在物体内部产生应力,这种应力即为温度应力。 4.残余应力:当不均匀温度恢复到原始的均匀状态后残存在物体中的内应力。 5.自由变形(量、率):当金属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或发生相变没有受到外界的任何阻碍 而自由进行,它的形状和尺寸的变形就称为自由变形。自由变形的大小称之为自由变形量。单位长度上的自由变形量称之为自由变形率。 6.外观变形(量、率):当物体的变形受到阻碍而不能完全自由变形时,所表现出来的部 分变形称为外观变形或可见变形。外观变形的大小称为外观变形量。单位长度上的外观变形量称为外观变形率。 7.内部变形(量、率):当物体的变形受到阻碍而不能完全自由变形时,未表现出来的部 分变形称为内部变形或可见变形。内部变形的大小称为内部变形量。单位长度上的内部变形量称为内部变形率。 8.高组配:焊缝金属强度比母材高强度高的接头匹配。 9.低组配:焊缝金属强度比母材高强度低的接头匹配。 10.工作焊缝:一种与被连接的元件是串联的焊缝,承担着传递全部载荷的作用,焊缝一旦 开裂,结构就立即失效。 11.联系焊缝:一种与被连接的元件是并联的焊缝,主要起元件之间相互联系的作用,焊缝 一旦开裂,结构就不会立即失效。 12.焊接工艺评定:为验证所拟定的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13.焊接工艺指导书:就是为验证试验所拟定的、经评定合格的、用于指导生产的焊接工艺 文件。 14.生产过程:使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形状和重量不断的按照人们的意图发生改变的过程。或 者定义为把原材料变成成品的直接和间接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15.工艺过程:是指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力学性能以及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半成品 或成品的生产过程。 16.放样:指按设计图样在放样平台上,将其局部或全部按1:1的比例画出结构部件或零 件的图形和平面展开尺寸的加工工序。 17.划线:根据设计图样及工业上的要求按1:1的比例,将待加工工件形状、尺寸及各种 加工符号划在钢板或经粗加工的坯料上的加工工序。 18.号料:是用放样所取得的样板或样杆,在原材料或经粗加工的坯料上划下料线、加工线、 检查线及各种位置线的工艺过程。 19.夹具:是指将待装配的零件准确组对、定位并加紧的工艺装配,是定位器、夹紧器和各 种推拉装置的总称。 20.疲劳强度:指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 21.疲劳极限:在疲劳试验中,应力交变循环大至无限次而试样仍不破损时的最大应力。 22.疲劳图:表达疲劳强度和循环特性之间关系的图形。 23.疲劳曲线:描述疲劳试验中所加交变应力振幅值S与试样达到破坏的交变应力周数N之 间的关系曲线。

脆性材料去除机理差异性分析

研究生课程论文《不同脆性材料加工去除机理差异性分析》 课程名称专题报告 姓名岳磊 学号1200203023 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任课教师沈剑云 开课时间2013.2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评阅日期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2013年9月18日

不同脆性材料加工去除机理差异性分析 摘要:脆性材料的共性是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脆性、耐磨损和腐蚀、隔热、低密度和膨胀系数及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是一般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然而,脆性材料具有的低塑性、易脆性破坏、微裂纹以及加工方法选择不当会引起工件表面层组织的破坏的缺点,使得脆性材料的加工十分困难。本文综述了三种脆性材料:岩石、结构陶瓷、硅片在不同条件下的去除机理,总结了三种材料去除机理的差异性。 关键字:去除机理岩石结构陶瓷硅片延性域去除 脆性材料由于具有独特性能,而得到迅速的应用。特别是,近几年脆性材料正广泛地用于光学、计算机、汽车、航空航天、化工、纺织、冶金、矿山机械、能源和军事等领域。脆性材料的共性是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脆性、耐磨损和腐蚀、隔热、低密度和膨胀系数及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是一般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但是通常脆性材料坯料必须经过机械加工才能应用。然而,脆性材料具有的低塑性、易脆性破坏、微裂纹以及加工方法选择不当会引起工件表面层组织的破坏的缺点,使得脆性材料的加工十分困难[1]。因此,如何实现脆性材料高质量加工表面是目前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去除机理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典型脆性材料的加工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但是,不同脆性材料在不同的加工方式下的去除机理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综述了典型脆性材料:岩石、结构陶瓷、硅片的去除机理,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 一、岩石的去除机理研究 岩石的加工一般采用金刚石工具。金刚石工具去除石材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大量的具有微刃的金刚石磨粒不断地切削岩石的过程。不同的岩石由于形成原因及条件的不同,在矿物成分、晶体粒度、晶体形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同时由于受力状态的不同对岩石的强度特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岩石的断裂、加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力学行为[2,3]。另外工具表面上金刚石磨粒的晶形、磨损状态、出刃高度及其在节块表面分布的不同使锯切花岗石过程的研究变得更加复杂了。一般对岩石去除机理的研究大都采用单颗金刚石磨粒(或其它刀具)划擦和以压痕理论为基础的磨削实验研究方法。金刚石工具表面上出露的金刚石磨粒一般都具有较大的负前角,由于磨粒晶形、磨损状态、出刃情况的不同,各磨粒具有不同的工作状态。对于出刃高度较低、顶部磨钝程度较大的具有较大的刃口钝圆半径的金刚石磨粒,通常把它对岩石的切削过程看成球形压头的压痕侵入作用过程。虽然用压头的压痕侵入过程来解释金刚石工具锯切石材过程具有很大的不足,但其基本原理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焊接结构习题库

焊接结构 一、焊接结构的特点 焊接结构的特点包括: (1)焊接结构的应力集中变化范围比铆接结构大。 因为焊接结构中焊缝与基本金属组成一个整体,并在外力作用下与它一起变形。因此焊缝的形状和布置必然影响应力的分布,使应力集中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从而严重影响结构的脆断和疲劳。 (2)焊接结构有较大的残余应力和变形 绝大多数焊接方法采用局部加热,故不可避免会产生内应力和变形。焊接应力和变形不但容易引起工艺缺陷,而且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此外还影响结构的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 (3)焊接结构具有较大的性能不稳定性 由于焊缝金属的成分和组织与基本金属不同,以及焊接接头所经受的不同热循环和热塑性应变循环,焊接接头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性能,形成一个不均匀体。(4)焊接接头的整体性 这是区别于铆接结构的一个重要特性,一方面赋予焊接结构高密封性和高刚度,另一方面由带来了问题,例如止裂性能差。 二、影响脆性断裂的因素 (一)应力状态的影响 (1)不同的应力状态:如果最大正应力首先达到正断抗力,则发生脆性断裂,如果剪应力先达到屈服极限,则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塑性断裂,达到剪断抗力时,产生剪断。 (2)不同材料同一应力状态。 (3)缺口效应:虽然整个结构件处于单轴拉伸状态,但由于其局部设计不佳或存在缺陷导致出现三轴应力状态的缺口效应。 (二)温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降低,出现脆性断裂的倾向变大。脆性转变温度越低,可使用温度范围越大,材料抗脆断能力好。 (三)加载速率的影响 提高加载速率会促使材料脆性破坏。当有缺口时,由于缺口处有应力、应变集中,缺口扩展速率增大,导致脆性断裂的发生。 (四)材料状态的影响 (1)厚度的影响:厚度增大,脆断倾向增大。 原因:a、厚板在缺口处易形成三轴拉应力,因为厚度方向的收缩和变形受到限制,形成所谓的平面应变状态,使材料变脆。 b、冶金因素:厚板轧制次数少,终轧温度高,组织疏松,内外层均匀性差。 (2)晶粒度影响:晶粒越细,脆性—延性转变温度越低。 (3)晶格结构:面心立方晶格较好。 (4)化学成分:C、N、O、H、S、P增加脆性,Mn、Ni、Cr、V适量加入有助于减少脆性。

焊接结构作业2014

焊接结构作业1 1. 简述焊接结构的特点(优势与不足)。 2. 简述构件焊接性的含义,哪些因素影响构件焊接性? 3. 比较电弧焊(MIG )与电阻焊(点焊)过程中产热机构、散热机构和热量传递方式方面 的差异。 4. 哪些因素会影响MIG 过程产热及散热? 焊接结构作业2 1. 举例说明焊接结构过程中涉及到几种热量传递方式。 2. 比较交流TIG 焊与电阻焊的有效热功率的差异。 3. 什么是焊接热循环?描述焊接热循环的参数有哪些? 4. 请在典型焊接热循环曲线上标出各热循环参数并解释其意义。 5. 比较长段多层焊与短段多层焊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焊接结构作业3 1. 什么是内应力?有什么特点? 2. 内应力的分类(作用范围划分)、温度应力产生原因。 3. 什么是自由变形、内部变形、外观变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4. 画出低碳钢的屈服极限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5. 简述长板条中心加热条件下的变形及应力产生分布情况。 6. 长板条中心加热—冷却后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过程) 焊接结构作业4 1. 长板条一侧加热—冷却后,残余应力的产生及分布情况。 2. 长板条一侧加热时变形及应力的演变过程。 3. 以低碳钢平板条中心焊接为例说明焊接温度场与对应高温时的应力分布情况。 4. 说明受拘束体在热循环中应力与变形的演变过程。(以低碳钢为例)分三种情况 焊接结构作业5 1. 某种钢材((T s=960MPa的杆两端完全拘束的条件下温升多少才屈服?(注: E=210GPa, -6 a =1.2 X 10 )。

2. 某种钢材((T s=300MPa的杆两端完全拘束,环境温度为30C,问在均匀的加热的

焊接结构脆性断裂

第六章焊接结构脆性断裂 自从焊接应用于船舶、球罐、压力容器、桥梁、机械设备等工程结构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脆性断裂事故。1943年1月16日在奥勒冈州波特兰码头某油船发生断裂,当时海面平静,其计算的甲板压力只有7.0Kg,见图6-1。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造的5000艘商船中约有1000艘船在1946年4月前经历了1300次左右的大小不同的结构破坏事故,其中250艘完全断裂,见图6-2。1974年12月日本某圆筒形石油槽发生开裂,该结构用12mm、60Kg 级钢材焊制,在环状边板与罐壁拐角处产生裂纹源并扩展13m,大量石油外流。1962年7月,奥大利亚的“金斯桥”(跨度30.5m)在45.8t卡车通过时发生脆性断裂,原因是材料含碳量高,可焊性差,断面急剧变化处产生应力集中。 这些断裂事故都具有共同的性质: (1)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破坏具有突发性; (2)焊接结构刚度较大,裂纹扩展至整个结构; (3)发生脆断时平均应力比材料的屈服极限和设计许用应力小得多,是低应力破坏。 脆性断裂一般在以下条件下发生: (1)结构在低温下工作; (2)结构中存在焊接缺陷; 图6-1 船舶断裂实例1 图6-2 船舶断裂实例2

(3)焊接残余应力对脆断产生了严重影响; (4)材料性能劣质; (5)结构设计不合理。 § 6-1 材料断裂及影响因素 一、断裂分类及特征 按塑性变形大小可将断裂分为延性断裂和脆性断裂(解理断裂、晶界断裂)。它们反映材料或结构断裂前的行为,即延性断裂表明在断裂之前金属或结构要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相反,脆性断裂表明金属材料或结构在断裂前发生很少的塑性变形。当然这只是定性概念,在定量上,发生多大程度的塑性变形属于延性断裂,小于何种程度的塑性变形量属于脆断,仍需具体情况而定。它往往与采用的评定标准有关,及测量变形的工具类型和精度有关,也和所评定的金属或结构的特性有关。如,铁轨用钢,当试样断裂时伴有百分之几的塑性变形时就属于延性断裂,但对于低碳钢来说,其无疑属于脆性断裂。 从“合于使用”原则出发,按图6-3对金属结构断裂性质进行分类。在拉伸中心开有缺口的试样时,试样上有三种应变。即无缺口部位的应变ε;缺口尖端处的应变ε′;缺口所在平面内边缘处的应变ε″,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具有下述关系: ε′>ε″>ε 构件断裂时,此三值与屈服点εs相比,有下述4种情况: εs>ε′>ε″>ε线弹性断裂情况 ε′>εs>ε″>ε弹塑性断裂情况 ε′>ε″>εs>ε韧带屈服断裂情况 ε′>ε″>ε>εs 全面屈服断裂情况 从断裂的机制来说,解理断裂:低温、高应变速率及高应力集中情况下,材料的塑性变形严重受阻,材料不能以形变方式而是以分离顺应外加应力。解理是某些特定结晶学平面发生的断裂。剪切断裂:在剪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形成的断裂,可分为纯剪切断裂和微孔聚

详解结构延性破坏与脆性破坏方式

详解结构延性破坏与脆性破坏方式 结构与构件的破坏方式的确定是在结构设计之初就要明确的问题,延性破坏显然是工程师们的首选。 所谓延性破坏是指材料、构件或结构具有在破坏前发生较大变形并保持其承载力的能力,宏观表现上为挠度、倾斜、裂缝等明显破坏先兆的破坏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出现明显的破坏征兆,但延性材料或结构仍然能够保持其承载力。 延性破坏的这种性能对于建筑物是十分重要的,其真正的意义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破坏先兆与示警作用——历史上发生的重特大建筑事故大多属于脆性破坏,如果建筑物在破坏之前的明显征兆可以提醒人们及时撤离现场或进行补救。完全不能破坏的材料是不存在的,因此材料在破坏之前的示警作用对于建筑物来讲就十分重要了。 其次,延性材料或结构的延性不仅仅要体现在变形上,还要体现在破坏延迟上,即在承载力不降低或不明显降低的前提下,产生较大的明显的变形,即发生屈服。这种破坏的延迟效应可以为逃生或者建筑物的修补提供宝贵的时间。 第三,正是由于延性材料与结构所产生的变形能力,因此对于动荷载的作用,可以体现出良好的工作性能,这对于结构的抗震是十分关键的。在地震的作用下,结构所发生的宏观与微观的变形,都会储存大量的能量,避免发生破坏。 相反,脆性是与延性相对应的破坏性质,脆性材料或构件、结构在破坏前几乎没变形能力,在宏观上则表现为突然性的断裂、失稳或坍塌等。 应注意的问题是,虽然有些脆性材料可能具有较高的强度,采用脆性材料或构件、结构可能存在较大的承载力,但因没有破坏征兆或破坏征兆不明显,采用时宜多加慎重。

在结构设计时实现延性与防止脆性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要尽可能采用延性材料为建筑结构材料,钢材是很好的延性材料,以往钢结构多用于高层、大跨度建筑、承担动荷载建筑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结构住宅也已经开始逐步推广。 其二,对于脆性材料,可以采用延性材料改善其不良的性能,是指具有延性材料的破坏特征。最为明显的例子是钢筋混凝土、劲性混凝土与钢管混凝土的应用。实践证明,经由钢材改良后,混凝土作为脆性材料,也可以在建筑中大量使用,并且体现出很好的延性。尤其是钢管混凝土,由于钢管的约束作用,混凝土在高应力作用下,甚至可以发生塑流,体现出塑性。 其三,在结构中避免出现细长结构杆件、薄壁构件,以防止失稳的发生。失稳破坏是由于尺度关系造成的破坏形式,一般与材料关系不大。采用延性材料的结构并不一定是延性结构,失稳就是特例。由于失稳问题,使得很多轻质高强的材料在使用时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调查表明,钢结构建筑由于自身材料受力屈服的破坏是很少的,多是由于失稳造成的。 其四,对于不能够简单的依靠延性材料进行改良的脆性材料,使用时应该慎重。使用比较多的脆性材料是砖石材料,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砖石结构的适用范围、结构模式都是比较确定的。选用砖石作为结构材料时,不宜采用新型结构形式,同时应该注意增大脆性材料的安全系数,要偏于安全使用材料。

焊接结构作业

焊接结构作业一 1.简述焊接结构的特点。 2.什么是内应力? 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自由变形、内部变形、外观变形?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4.画出低碳钢的屈服极限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5.某种钢材(σs=960MPa)的杆两端完全拘束的条件下温升多少才屈服?(注:E=210GPa, α=1.2×10-6 )。 6.某种钢材(σs=300MPa)的杆两端完全拘束,环境温度为30℃,问在均匀的加热的 过程中何时杆件内出现压缩塑性变形?温度升高到多高时可使杆件冷却后的残余应力为σs(E=210GPa,α=1.0×10-5/℃)(10) 7.杆件均匀加热时产生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原因是什么? 8.分析低碳钢窄长板条中央纵向堆焊时应力与应变的演变过程,并用图示表示加热和冷 却时的应力和变形。 9.低碳钢窄长板条沿板边堆焊时,是如何变形的,为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用图示法 绘出加热和冷却后两种状态横截面上纵向应力的分布情况。 10.图示下列焊接结构中的内应力分布。

焊接结构作业二 11.焊接残余变形有几种形式? 12.影响对接接头纵向残余变形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 13.分析各种变形产生的原因。 14.为什么焊接薄板时,容易产生波浪变形? 15.焊接错边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对接头强度有何影响? 16.影响对接焊缝角变形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17.试述在平板上堆焊焊道时,角变形与板厚的关系。 18.宽度不相等的两平板对接焊后,可能会产生那些变形? 19.影响焊接接头角变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并简述其理由。 20.简述影响焊接构件挠度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21.分析结构因素对焊接残余变形的影响。 22.预防焊接变形的措施有那些?为什么? 23.矫正焊接变形的措施有哪些? 24.为防止焊接变形,如何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25.简述火焰加热矫正焊接变形的原理。 26.在工艺上有哪些控制焊接变形的方法? 焊接结构作业三 27.简述焊缝及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分类及表示方法。 28.简述组配对接头静载强度的影响。 29.焊接接头开坡口的目的及其考虑因素有哪些? 30.何谓应力集中?焊接接头产生应力集中的原因有哪些? 31.何谓联系焊缝和工作焊缝?简述两者的关系。 焊接结构作业四 32.为什么焊接接头比铆接接头容易产生脆性断裂。简述脆断的原因。 33.简述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宏微观特征。 34.影响金属材料脆性断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自如何影响的?

脆性断裂与疲劳破坏问题

脆性断裂与疲劳破坏问题 一、脆性断裂 钢材或钢结构的脆性断裂是指应力低于钢材抗拉强度或屈服强度情况下发生突然断裂的破坏。 钢结构尤其是焊接结构,由于钢材、加工制造、焊接等质量和构造上的原因,往往存在类似于裂纹性的缺陷。脆性断裂大多是因这些缺陷发展以致裂纹失稳扩展而发生的,当裂纹缓慢扩展到一定程度后, 断裂即以极高速度扩展,脆断前无任何预兆而突然发生,破坏。 钢结构脆性断裂破坏事故往往是多种不利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 ) 钢材质量差、厚度大:钢材的碳、硫、磷、氧、氮等元素含量过高,晶粒较粗,夹杂物等冶金缺陷严重,韧性差等;较厚的钢材辊轧次数较少,材质差、韧性低,可能存在较多的冶金缺陷。 (2) 结构或构件构造不合理:孔洞、缺口或截面改变急剧或布置不当等使应力集中严重。 (3) 制造安装质量差:焊接、安装工艺不合理,焊缝交错,焊接缺陷大,残余应力严重;冷加工引起的应变硬化和随后出现的应变时效使钢材变脆。 (4) 结构受有较大动力荷载或反复荷载作用:但荷载在结构上作用速度很快时(如吊车行进时由于轨缝处高差而造成对吊车梁的冲击作用和地震作用等),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就要发生很大的改变。随着加荷速度增大,屈服点将提高而韧性降低。特别是和缺陷、应力集中、低温等因素同时作用时,材料的脆性将显著增加。 (5)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工作:当温度从常温开始下降肘,材料的缺口韧性将随之降低,材料逐渐变脆。这种性质称为低温冷脆。不同的钢种,向脆性转化的温度并不相同。同一种材料,也会由于缺口形状的尖锐程度不同,而在不同温度下发生脆性断裂。所以,这里所说的"低温"并没有困定的界限。为了确定缺口韧性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目前都采用冲击韧性试验。图1为碳素钢恰贝V形缺口试件冲击能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显而易见,随着温度的降低, Cv 能量值迅下降,材料将由塑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同时可见,钢材由塑性破坏到脆性破坏的转变是在一个温度区间内完成的,此温度区T1-T2称为转变温度区。在转变温度区内,曲线的转折点〈最陡点〉所对应的温度T0称为转变温度。如果把低于T0的完全脆性破坏的最高温度Tl作为钢结构的脆断设计温度,即可保证钢结构低温工作的安全。这一脆断设计温度是根据大量使用经验和实验资料统计分析确定的。对于一般钢结构,取对应于Cv=2.07公斤-米,的温度。为了保证钢结构的安全使用,应保证其使用温度高于T1。 图1 冲击能量与温度的关系

焊接结构复习习题

第一章焊接接头静载力学行为 1、内应力按照其分布的尺度范围可分为、和。 2、焊接热过程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和高的。 3、纵向残余应力σx分布的一般规律是:焊缝及附近的区域为,远离焊缝拉应力迅速下降,随后出现。 4、焊接残余收缩变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和。 5、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和。 6、造成焊接结构脆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和制造工艺及等。 7、为了防止结构发生脆性破坏相应地有两种设计原则:一为原则,二为原则。 8、在进行多层焊时,如果在先焊的焊道中产生了,则在后续的焊道焊接过程中,有可能在这些缺陷处产生,使焊接结构的。 9、对于大型焊接结构,在满足结构的使用条件下,应当尽量减小,以降低和的影响。 10、、或等,都会使构件中出现应力集中,降低了构件的疲劳强度。 11、大部分疲劳破坏的断口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般都有二个区域,分别为和。 1、和是形成各种焊接裂纹的重要因素,又是造成焊接接头热应变脆化的根源,并且影响结构的。 2、合理的接头构造不但使结构在服役时,不产生高的,而且在工艺上,便于焊接;不仅保证结构,同时在经济上也省时省料。 3、内应力按照其分布的尺度范围可分为、和。 4、横向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较纵向残余应力复杂,它由两个组成部分组成;一个是由焊缝及附近塑性区的,用σy’表示;另一个是由焊缝及附近塑性区的不同时引起,用σy”表示。 5、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和。 6、按照断裂前塑性变形大小,将断裂分为和两种。 7、通过断裂力学的研究,我们知道加大板厚将使其,断裂将从塑性向,并由向平面应变状态转变。 8、为了防止结构发生脆性破坏相应地有两种设计原则:一为,二为。 9、结构发生脆断时,材料中的比材料的和都小很多,是一种的破坏。 10、对一定的钢种和一定的焊接方法而言,热影响区的金相组织主要取决于,即取决于焊接热输入。因此,合理的选择对防止结构极为重要。

电弧焊焊接结构失效根源的论述

电弧焊焊接结构失效根源的论述 本文论述了电弧焊接接头易产生的缺陷和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在焊接过程中如何控制这些缺陷的出现,保证电弧焊焊接结构不失效。 标签:焊接质量失效 1 概述 当今世界,焊接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大约50%的钢材通过焊接加工后才能投入使用,其中,相当数量的焊接结构,例如锅炉、压力容器、航天机械、起重机械、承载梁等等正在向高参数及大型化发展,要求它们能够在复杂苛刻的条件工作。如果焊接接头质量不佳,使结构发生破坏,这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因此,有些产品的质量与焊接接头的质量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讲,焊接接头的质量决定着产品质量。本文对电弧焊焊接中能产生导致焊接结构失效的缺陷是如何形成加以论述,以及在工作中控制其出现,来保证电弧焊的焊接质量。 2 电孤焊件的失效根源 2.1 气孔电弧焊中的气孔可以分三种形式:单个的、线性的和群集的气孔。当电弧能量大大地超过正常应用水平,产生弧坑的“沸腾”现象而最终会形成单个气孔;线性或群体气孔则由保护气体中的氧、氢或碳的氧化物与弧坑处焊缝金属相互作用放出的气体如硫化氢而形成。群集气孔也可由保护气体层不足或在潮湿的基本金属上焊接而形成。另外如果在基本金属上有锈,它是水分的来源。该水分或者在溶池附近蒸发成为水蒸气,或者在电弧下分解出氢气和氧气,显然这也是形成气孔的原因。因此焊接前要对基本金属除锈,或采用特殊焊条。例如具有良好还原性能的焊条,就可以保护焊缝不产生气孔。埋弧自动焊接时,如果焊剂层太薄,亦容易在焊缝中产生气孔。在等离子焊接时,为了防止焊缝中气孔的产生,需采用陡降特外性电源,和滞后停气等措施。 2.2 氧化由不恰当的保护或保护不佳而发生。例如钛是活性金属,在焊接过程中需从焊缝表面及根部同时进行保护,钨极氩弧焊时对钨极也要予以充分保护,以防止氧和氮的污染,进而防止焊缝和热影响区的脆化。在焊接钢和铝时,虽然可不对焊缝根部予以附加的保护,但是附加保护对改善焊缝质量还是有作用的。 2.3 化合物不良的保护材料可能在熔池中形成某些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降低焊缝的韧度。因此,在气体保护焊时或采用纯惰性气体保护,亦可采用某些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混合保护气体。它们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焊缝韧度降低。 2.4 热裂纹或称结晶裂纹。虽然接头设计不佳或对焊缝的拘束可在焊缝中形成热裂纹,但是通常热裂纹的形成是由于有低熔点化合物成分的存在和它扩大

第10讲 焊接结构地疲劳失效

第10讲 焊接结构的疲劳失效 绝大多数的焊接结构和焊接机械零部件,都是在变载荷下工作的,疲劳破坏是这种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大量统计资料表明,由于疲劳而失效的金属结构,约占失效结构的90%。 3.1 金属材料的疲劳破坏 一、疲劳强度 金属机件在循环应力作用下的疲劳破坏,与在静应力作用下的失效有本质区别。 静强失效,是由于在构件的危险截面中,产生过大的残余变形或最终断裂。 疲劳破坏,是在构件局部高应力区内,较弱的晶粒在变动应力作用下形成微裂纹,然后发展成宏观裂纹,裂纹继续扩展导致最终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与脆性断裂相比: 同:两者断裂时的变形都很小。 异:(1)疲劳破坏需要多次加载,而脆断一般不需多次加载。 (2)结构脆断是瞬时完成的,而疲劳裂纹的扩展是缓慢的有时要长达数年时间。 (3)脆断受温度影响极大。随温度的小而降低,脆断的危险性增加。 而疲劳破坏受温度影响甚小。 (4)疲劳破坏的断口特征明显不同于脆断。 二、载荷的种类 掌握载荷的变化情况,是进行疲劳强度设计的先决条件。 变动载荷或应力循环特性主要用下列参量表示: max σ——变动载荷或应力循环内的最大应力; min σ——变动载荷或应力循环内的最小应力; max min m 2 σσσ+=——平均应力; max min 2a σσσ-=——应力振幅或应力半幅;

min max r σσ= ——应力循环特性系数或应力循环对称系数。 描述循环载荷的上述参数如图3-1所示。 图3-1 疲劳试验中的载荷参数 单向等幅变动载荷,按照应力幅值0σ和平均应力m σ的大小,可分为对称拉压、脉动拉伸、波动拉压等形式。r 的变化范围在-1~+1。图3-2为疲劳失效中载荷类型。 图3-2 疲劳时效中的载荷类型 载荷种类对构件的强度行为具有根本的影响。随着载荷特征值变小,构件产生疲劳断裂的危险增大。对每一个焊接结构,在设计之前就应充分考虑到在不同的载荷状态下,其所承受相应载荷的能力,并使其达到设计的使用寿命。此外,构件是否出现疲劳断裂还受构件本身形状、材料厚度、表面状况或腐蚀情况等影响。

焊接缺陷对强度影响

焊接缺陷对结构强度的影响 周志良 摘要:焊接缺陷的产生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冶金的原因,也受到应力和变形的作用,缺陷对焊接结构承载能力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应力和变形与缺陷同时存在。焊接缺陷容易出现在焊缝及其附近地区,而那些地区正是结构中拉伸残余应力最大的地方。焊接缺陷之所以会降低焊接结构的强度,其主要原因是缺陷减小了结构承载横截面的有效面积,并且在缺陷周围产生了应力集中。在一般焊接结构中,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也会出现应力集中和承载截面的变化。焊接缺陷一般包括有未焊透、未熔合、裂纹、夹渣、气孔、咬边、焊穿和焊缝成型不良等。焊接缺陷是平面的或立体的,平面类型的缺陷比立体类型的缺陷对应力增加的影响要大得多,因而也危险得多。属于前者的有裂纹、未焊透、未熔合等;属于后者的有气孔、夹渣等。 关键词:焊接缺陷应力集中裂纹脆性 1.焊接缺陷产生应力集中的机理 材料由于传递负载截面的突然变化而出现局部应力增大,这种现象叫作应力集中,缺陷的形状不同,引起截面变化的程度不同,对负载方向所成的角度不同,都会使缺陷周围的应力集中程度大不一样。以一个椭球状的空洞缺陷为例,空洞为各向同性的无限大弹性体所包围,并作用有应力,当椭球空洞逐渐变为片状裂纹,其结果是应力集中变得十分严重。除了空洞类型的气孔、裂纹和未焊透之外,还有夹渣也是常见的焊接缺陷,当多个缺陷间的距离较小时(如密集的气孔和夹渣等),在缺陷区域内将会产生很高的应力集中,使这些地方出现缺陷间裂纹将孔间连通。在此情况下,最大的应力集中出现在两外孔的边缘处。 在焊接接头中,焊缝增高量、错边和角变形等几何不连续,有些虽然为现行规范所允许,但都会产生应力集中。此外,由于接头形式的差别也会出现不同的应力集中,在焊接结构常用的接头形式中,对接接头的应力集中程度最小,角接头、T形接头和正面搭接接头的应力集中程度相差不多。重要结构中的T形接头,如动载下工作的H形板梁,可以采用板边开坡口的方法使接头中应力集中程度大量降低,但对于搭接接头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侧面搭接焊缝中沿整个焊缝长度上的应力分布很不均匀,而且焊缝越长,不均匀度就越严重,故一般钢结构设计规范都规定侧面搭接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得大于60倍焊脚尺寸。因为超过此限值后即使增加侧面搭接焊缝的长度,也不可能降低焊缝两端的应力峰值。 2.焊接缺陷对结构静载非脆性破坏的影响 焊接缺陷对结构的静载破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材料的破坏形式多属于塑性断裂,这时缺陷所引起的强度降低,大致与它所造成承载截面积的减少成比例。在一般标准中,允许焊缝中有个别的、不成串的或非密集型的气孔,假如气孔截面总量只占工作截面的5%时,气孔对屈服极限和抗拉强度极限的影响不大,当出现成串气孔总截面超过焊缝截面2%时,接头的强度极限急速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焊接时保护气氛的中断,使出现成串气孔的同时焊缝金属本身的机械性能下降。因此限制气孔量还能起到防止焊缝金属性能恶化的作用。焊缝表面或邻近表面的气孔要比深埋气孔更为危险,成串或密集气孔要比单个气孔危险得多。

焊接结构的脆性破坏

焊接结构广泛应用以来,曾发生过一些脆性断裂(简称脆断)事故。这些事故无征兆,是突然发生的,一般都有灾难性后果,必须高度重视。引起焊接结构脆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材料选用、构造设计、制造质量和运行条 焊接结构广泛应用以来,曾发生过一些脆性断裂(简称脆断)事故。这些事 故无征兆,是突然发生的,一般都有灾难性后果,必须高度重视。引起焊接结构脆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材料选用、构造设计、制造质量和运行条件等。防止焊接结构脆断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个别试验或计算方法是不能确保安全使用的。 一、焊接结构脆断的基本现象和特点 通过大量焊接结构脆断事故分析,发现焊接结构脆断有下述一些现象和特点:1)多数脆断是在环境温度或介质温度降低时发生,故称为低温脆断。 2)脆断的名义应力较低,通常低于材料的屈服点,往往还低于设计应力。故又称为低应力脆性破坏。 3)破坏总是从焊接缺陷处或几何形状突变、应力和应变集中处开始的。 4)破坏时没有或极少有宏观塑性变形产生,一般都有断裂片散落在事故周围。断口是脆性的平断口,宏观外貌呈人字纹和晶粒状,根据人字纹的尖端可以找到裂纹源。微观上多为晶界断裂和解理断裂。 5)脆断时,裂纹传播速度极高,一般是声速的1/3左右,在钢中可达1200~ 1800m/s。当裂纹扩展进入更低的应力区或材料的高韧性区时,裂纹就停止扩展。 6)若模拟断裂时的温度对断口附近材料做韧性能试验,则发现其韧性均很差,对离断口较远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复验,其强度和伸长率往往仍符合原规范要求。 二、焊接结构脆断的原因 对各种焊接结构脆断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焊接结构发生脆断是材料(包括母材和焊材)、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材料而言,主要是在工作温度下韧性不足,就结构设计而言,主要是造成极为不利的应力状态,限制了材料塑性的发挥;就制造工艺而言,除了因焊接工艺缺陷造成严重应力集中外,还因为焊接热的作用改变了材质(如产生热影响区的脆化)和产生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等。 ⒈影响金属材料脆断的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同一种金属材料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断裂的性质会发生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加载速度和应力状态,而且这三者往往是共同起作用。 ⑴温度的影响温度对材料断裂性质影响很大,图3-5为热轧低碳钢的温度—拉伸性能关系曲线。从图中可看出,随着温度降低,材料的屈服应力σ s 和断裂 应力σ b 增加。而反映材料塑性的断面收缩率ψ却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约在-2 00℃时为零。这时对应的屈服应力与断裂应力接近相等,说明材料断裂的性质已 从延性转化为脆性。图中屈服应力σ s 与断裂应力σ b 汇交处所对应的温度或温度 区间,被称为材料从延性向脆性转变的温度,又称为临界温度。其他钢材也有类 似规律,只是脆性转变温度的高低不同。因此,可以用作衡量材料抗脆性断裂的指标。脆性转变温度受试验条件影响,如带缺口试样的转变温度高于光滑试样的转变温度。 温度不仅对材料的拉伸性能有影响,也对材料的冲击韧度、断裂韧度发生类似的影响。图3-6为温度对不同材料冲击吸收功A k 的影响,图3-7为温度对Ni -Cr-Mo-V钢断裂韧度K lc 的影响;图3-8为温度对Mn-Cr-Mo-V钢δc的影响。可

焊接结构脆性断裂的预防措施

焊接结构脆性断裂的预防措施 摘要:自从焊接结构得到广泛应用以来,许多国家都发生过一些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事故,由于脆断事故具有突然发生不易预防的特点,其后果十分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随着国防工业、石化工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焊接结构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也曾发生过脆断事故。因此如何预防焊接结构的脆断事故,成为有关行业的重大研究课题。 关键词:脆性断裂;预防措施;合理设计 焊接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会在焊接接头区域产生各种焊接缺陷。了解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缺陷的产生或将缺陷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从而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若断裂前发生了较明显的塑性变形,这样的断裂称为韧性断裂。若断裂前未发生较明显的塑性变形,这样的断裂称为脆性断裂。二者断裂机理不同,机理是截面应力重分布。脆性断裂时截面应力几乎没有重分布,整个截面突然因为某点应力达到材料极限强度而宣告破坏。韧性断裂时截面应力存在重分布,某点先达到极限强度,但是截面未破坏,而是开始应力重分布,随后其它位置点也达到极限强度,使截面应力图形呈饱满的塑性发展,产生韧性破坏。本文重点对焊接结构脆性断裂的特征、原因和预防措施展开论述。 1.焊接结构脆性断裂特征 脆断时承受的工作应力较低,通常不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甚至不超过常规的许用应力,所以又称为低应力脆断脆性断裂总是以零件内部存在的宏观裂纹(如肉眼可见的0.1mm~1mm)作为源开始的。这种宏观裂纹可以是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还可能是由于疲劳或应力腐蚀而产生。中低强度钢在10℃~15℃以下发生的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韧-脆转变)。 1.1脆性断口的宏观特征。在断裂前没有可以观察到的塑性变形,断口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表面平齐,断口边缘没有剪切“唇口”(或很小)。 1.2脆性断裂的微观特征脆性断裂的微观判据是解理花样和沿晶断口形态。因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而造成的穿晶断裂,开裂速度快,一般钢中的解理速度大约是1030m/s,在低温和三向应力状态时更快;沿着特定的结晶面(称为解理面)发生,这些结晶面一般是属于低指数的。在不同高度的平行解理面之间产生解理台阶。 2.焊接结构产生脆断的原因 焊接结构之所以发生脆性断裂,是因为焊缝接头处几何的不连续性形成或多或少的焊接缺陷,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形成断裂源。另外,还由于焊接接头处的力学性质的不均匀,使附近热影响区材料性质变脆,以及焊缝接头处总是不可避

焊接结构试题库

一.简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内应力? 答: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平衡于物体内部的应力, 工作应力是物体内部与外力平衡的应力。2.内应力与工作应力有何区别? 答:内应力是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平衡于物体内部的应力,工作应力是在载荷作用下物体内部与其平衡的应力。 3.何谓热应力;温度应力;瞬时应力? 4. 何谓焊接残余应力?答:焊接接头和结构焊后,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平衡于焊接接头区或结构上的内应力。 5. 什么是残余应力?构件(金属固体)在不均匀温度场作用下所造成的内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点(限),使构件的局部区域发生塑性变形。当温度恢复到原始的均匀状态后,构件中就产生新的内应力,这种应力即为残余应力。- 不均匀温度场所 造成的内应力大于屈服限时, 温度均匀后残存在物体上的内应力。 6. 什么是相变应力?答:在金属塑性温度以下,由构件上局部相变造成的内应力。 7. 何谓瞬时内应力?答:构件(金属固体)在无外力时随不均匀温度场作用,出现在构件 (金属固体)内平衡的应力 8?什么是自由变形、外观变形和内部边形,并说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必考或考其中之一)答:在温度变化过程中金属物体无拘束的变形为自由变形;有拘束时变形受到一定的限制,显示出的变形为外观变形:未显示出来的那部分变形为内部变形。自由变形-外观变形=内部变形。 9. 什么是内部变形?答:金属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变形受拘束时,未表现出来的那部分变形。 10. 焊接残余变形有几种基本类型?答:纵向收缩;横向收缩;挠曲;角变形;扭曲;波浪;

错边。 11. 焊缝有何种工作性质?答:根据焊缝承担载荷情况有三种工作性质的焊缝,承担传递全部载荷工作焊缝、主要其固定工件位置的联系焊缝和具有上述两种作用的双重焊缝。 12. 什么是工作焊缝,有何性质?答:在焊接结构上,承担传递全部载荷与被连接件处于串联位置,一旦断裂,结构就立刻失效的焊缝。 13. 何谓联系焊缝,有何性质 14 焊接接头有几种基本形式?答:对接接头,搭接接头,丁(十)字接头,角接头。 15 焊缝的基本形式有几种? 答:对接焊缝(卷边;平对;坡口);角焊缝。 16. 脆性断裂有何特征?答:脆性断裂系指沿一定结晶面的解理断裂和晶界(沿晶)断裂。断裂部位没有可以觉察的塑性变形,断口平整有金属光泽,一般与主应力垂直。 17. 延性断裂有何特征? 18. 疲劳断裂有何特征? 19. 落锤实验求出的有何意义?答:金属结构材料的无延性转变温度,是焊接结构防脆断选材的韧性指标。 20. 材料断裂的试验评定方法有哪几种。答:冲击试验;爆炸膨胀试验;落锤试验;静载试验 21. 什么是应力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