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孙洪铭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100043)

【摘要】城市规划建设的空间布局,就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演化在地域空间上留刻的有形足迹。今天,人们看到的以二环路为痕迹的“凸”字形北京旧城,就是明代祖先的创世杰作———明北京城。明北京城在世界享有盛名,其中最精彩的是它拥有一条贯穿全城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全城建设均以轴线为核心,对称有序展开,中轴线是北京旧城城市建设的传世之宝。现代北京人,用他们的聪明智惠,创造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描绘新生灿烂的北京城,“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发展新区”、“分散集团式”、“绿化隔离带”、

“两轴两带多中心”、

“中轴线与长安街东西轴线十字交叉骨架”等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理念、布局模式,把新北京推向一个更加广阔、更加丰富多彩的地域空间。城市的地域空间扩大了,但是,空间布局的根却始终没有变,这就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传世之宝———南北中轴线,新北京颁布的每一个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都坚定不移地维护中轴线在城市空间布局的轴心地位,整个城市就是从这里开始,不停地向四周“排兵布阵”的,这就是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关键词】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空间布局

【中图分类号】T U984 【文献标识码】A

你选择一个晴朗的天,站在景山顶端的万春亭,由近及远地俯览全城,首先映入眼睑的是“凸”字形北京旧城的空间布局全貌。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等四重城垣、棋盘式街巷、三海水系、四合院民居等,被雄伟壮观的南北中轴线层层串 起来,其布局严谨、整齐有序,这是祖先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以天安门为中心的东西长安街延长线,把北京旧城引向远方。再向远处望去,环绕旧城的四周,是望不到边际的高楼大厦,它们把旧城簇拥在中间,更加加重了旧城的珍贵。在整个规划市区,新老建筑交融增辉,路网、水系、园林,在规模巨大的建筑群中环绕穿行,从而沟画出一幅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的壮美画卷。

1 中轴线是明“凸”字形北京旧城规划建设发展的轴心和依据,是城市空间布局的创世杰作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凸”字形以内的62km2的旧城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称“明北京城”。在城市空间布局和建筑艺术上,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惠。明北京城的空间布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重要的因素是具有一条与明北京城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的南北中轴线。明代是先定中轴线,后建北京城,从而实现了以轴线为中心的全城对称,它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全长8km,是当今世界上保存的最长最成功的建筑艺术轴线,整个轴线有开有阖、有收有放,皇宫、大殿以至皇帝的龙盘宝座,都规划在这条中轴线上,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等四重城垣,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完整和谐的、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

谈到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必然联想到元大都城的轴线建设。1267年,元朝的第一个皇帝忽必烈占领金朝中都城后,在中都城的东北营建新城,定名为大都。元大都城的兴建,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极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它放弃了业已被战争焚毁的金中都城的旧址,而以金中都城东北的离宫———大宁宫,也就是今天的北海琼华岛为核心,建设大都城。元大都城是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施工,开始进行了详尽的地形测量,然后作了全城的总体规划,再逐步施工。当时,环绕着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的东岸和西岸,修建了三组宫殿建筑群。在东岸,也就是今天的紫禁城位置,修建的一组宫殿,为皇帝所用,称“大内”,三组宫殿的周围,加筑了一道城墙,当时叫作“箫墙”,后来称为皇城。环绕皇城外面的是大城,大城内的重要建筑,均以大内为中心对称排列。大内最中心的一座宫殿,以及宫殿最中心的皇帝宝座,是元大都城东西城之间的中心点,南

城市规划【文章编号】1006-3862(2009)03-0036-05

北之间垂直于这个中心点的,正是全城设计的中轴线。明朝燕王朱棣做了皇帝以后,于公元1403年定都北京,同时开始营建北京城。明北京城紧缩了元大都城的北半部,把整个城市南移,中轴线的南端延至明北京城外城正中的永定门,中轴线的北端,即在元大都城的中心点(距元大都城四面城墙距离相等的中心点)———中心阁,改建为鼓楼,在鼓楼的北面建设了钟楼,钟楼就是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因此,用历史的观点看,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是在元大都城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基础上延伸发展的。

明北京城的营建,用了14年时间完成,其城市空间布局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明北京城分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紫禁城又称宫城,是明北京城的核心,周长6里、高719米,外围护城河。皇城在紫禁城外面,周长18里,有6个门,中央官署和“皇宫左面的太庙,右面的社稷坛”,宫后的御苑,宫右的太液池等都在皇城之内。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45里,城墙高约12米,设有9个城门。外城是在132年后,即1553年修建的,因当时财力有限,将原环内城修建外城的计划,改为仅仅修建了南郊部分,外城长28里,共有7个门。于是,明北京城的平面布局呈“凸”字形。明亡后,清朝仍建都北京,清初由于大火和地震,宫殿和城楼多有破坏,现存的宫殿不少是清代重新修建的,但城市的空间布局则尚存明制。

2 建国以来新北京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发展中的精彩篇章

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京,古都北京从此回到人民手中,城市的规划建设进入了一个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建国以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用地空间不断向四郊延伸。在规划市区的1085km2范围内, 1949年以前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大约100km2,占规划市区总土地面积的10%左右,其中旧城区62km2,占6%多一点,今天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已达到650km2,相当于1949年城市用地的615倍,占规划市区总土地面积的65%。就城市建设用地自身而言,1949年旧城区的土地面积,占当时城市建设总面积的62%,而今天旧城区的土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例在10%以下。面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巨大发展变化,结合北京的特殊地理环境因素要求,北京市提出许多关于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的规划方案,为大规模建设工程的有序布放提供了科学的座标、定位和定向条件。今择具规划方案中的精彩篇章展示如下。

211 建国初期确定的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规划建设发展的城市建设方针,成为新北京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公元1949年5月,成立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由叶剑英、聂荣臻市长先后兼任主任。当时,一方面邀集梁思成、陈占祥、朱兆雪、赵冬曰、华南圭等中国规划建筑专家研究北京城市规划方案。另一方面于同年9月,北京市邀请以莫斯科市苏维埃副主席阿布拉莫夫为首的以及由巴拉尼可夫等前苏联专家组成的工作组,来北京协助研究北京的城市规划。当时,中外专家对北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不少规划方案。

在这些方案中,对北京的行政中心放在何处的问题,曾出现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行政中心应放在旧城,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旧城原有的基础和设施,持这种意见的有前苏联专家和朱兆雪、赵冬曰、华南圭等;另一种意见主张把行政中心放到西郊,认为旧城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应完整地保留下来,持这种意见的有梁思成和陈占祥。经过充分反复的争论和酝酿,北京市最后采纳了前一种意见。

上述关于行政中心的两种不同意见,其城市空间布局结果也会截然不同。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建设发展新区,其城市空间布局将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旧城区将会从过去几乎是城市的全部,而随着四郊新区的发展,逐渐成为城市中心区,成为整个城市的一小部分;二是旧城区要在保护古都空间布局和风貌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造。因此,如何处理好保护与改造的关系,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实践证明,在处理这个关系问题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三是新区的建设,将会以旧城为中心,由近及远有序延伸,但不会是等距离延伸,将会依据地理环境条件而异,四郊新区是连片向外延伸,还是中间进行合理间隔,以避免连成一块混凝土大饼空间;四是路网骨架设置的模式和特点;五是水系园林的布局安排,使其真正承担起优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独特作用。

212 明“凸”字形北京旧城内的南北中轴线,进一步丰满延伸,焕发出时代的青春

新北京是在明北京城的基础上改建扩建的,保

护和建设好南北中轴线,是改建、扩建、新建北京城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颁布实施的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都把南北中轴线的规划建设作为主要组成内容,对南北中轴线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保护和建设。其中,在公元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完成了天安门广场的大规模建设,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布置在广场轴线的东西两侧,它们与天安门城楼遥相呼应。整个广场呈现庄严、雄伟、开阔的气氛。座落在广场轴线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以后建设的毛主席纪念堂,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段轴线的空间。天安门广场的改建,是南北中轴线保护与建设的成功之作,天安门成为中轴线的中心点,全城的中心点。这条中轴线与横贯全城的长安街东西轴线垂直相交在天安门广场,组成了一幅十分完美的城市十字轴线骨架。最近完工的前门大街步行街,两侧以灰色主调的中西合壁的老式店铺,以及街心行驶的旧式有轨电车,再现了老前门大街的古老历史风貌。天坛与先农坛这两组古老建筑群,透过天桥至永定门之间道路两侧的大面积绿化空间,遥相呼应,南北中轴线最南端复建的永定门城楼,英姿昂然。

在保护建设南北中轴线的同时,伴随城市用地空间的不断扩大,将中轴线向北向南延伸,按照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由永定门延伸至南苑的南中轴线已经打通,由钟楼延伸至奥林匹克公园的北中轴线也已打通,由奥林匹克公园至南苑,全长28km。

213 1958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与“分散集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的诞生

建国以后颁布实施的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1958年方案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案,人们称它为奠基方案,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五:一是这个方案认真吸纳了以前编制的各种规划方案和草案的精华,同时,认真总结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北京市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理论与实践;二是这个方案是在前苏联莫斯科城市规划专家全面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三是从1955年开始,原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大批技术力量,对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城市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现状调查,最后完成了各种统计数据和现状图纸,为科学地编制1958年规划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建国后的1949年至1958年,北京市的行政辖区,共经历了五次扩大,到1958年,全市总土地面积达到16800km2,这为新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提供了广阔的地域空间;五是这个方案在编制过程中通过多次举办展览会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有比较扎实的群众基础。

在上述背景条件下完成的1958年方案是高质量的,是符合北京实际情况的。在这个方案里,北京的城市规划专家首次提出了“分散集团式”和“子母城式”城市空间布局方案,“分散集团式”城市空间布局方案,将规划市区的城市用地划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的旧城区及其向四周发展的连片地区,称为中心大团,其外边界贴近现四环路。在规划市区的边缘地区,以清河、南苑、丰台等镇点为核心,建设10个边缘集团。中心大团与边缘集团之间,边缘集团与边缘之间,由大面积绿化用地所分割,又通过路网骨架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形成集团间即分割又联系的城市空间布局体系。另外,规划市区与远郊地区的县城和大的集镇之间,形成“子母城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它们之间由快速路网交通进行联系,形成全市性的城镇布局体系,而远郊地区的县城和集镇,肩负着对内联系规划市区,对外联系北京市周围城镇的双重任务。

“分散集团式”空间布局的成功之处是:(1)将规划市区的城市用地划分成若干独立的用地组团,并进行分散布置。这种布局模式,避免了城市用地无限制地连片建设而形成大饼式的混凝土空间。中间分割它们的是大片的绿地和水域,这些绿地和水域就是北京城市的肺,等于增加了城市用地空间的透气性和肺活量,最终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2)这个布局形式充分考虑了北京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北京的地理条件是,山区占三分之二,位于全市的西部和北部,平原占三分之一,位于全市的东南方向,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平均落差100m左右。气候条件是典型的北方季风气候,全年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根据上述地理和气候条件,在“分散集团式”的空间布局形式里,其用地的功能分区是,西郊摆放国家机关、军事机关等单位用地,西北郊摆放科研机构、高等学院等单位用地,东郊、东南郊处在城市的下风下水,摆放工业和仓储等单位用地,住宅及其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服务性行业,均匀布置在各集团用地里;(3)中心大团将旧城区团围在中心,通过十几条以二环路为起点的放射路与三环路至五环路的环路交叉衔接而形成的路网骨架,把穿越旧城区的交通,

引向环路以外,确保了旧城区的环境质量和安宁,有利于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职能的发挥;(4)10个相对独立的边缘集团,如果得到有效控制,那么规划市区的用地规划的控制就会更有保障。

214 实施“绿化隔离带”规划建设方针,确保规划市区城市空间布局拥有更多绿色空间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开始实施“绿化隔离带”规划建设方针,并把这一方针落实到地域空间布局上。实施“绿化隔离带”的地区,主要是指近郊区的城乡交错地区,即三环路至四环路内外,这里城乡建设交错,城乡土地交错,房屋交错,人口交错,流动人口集中。鉴于上述情况,这一地区社会管理难度大,违章建设问题突出。实施“绿化隔离带”规划建设方针,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地区的混乱状况,建设新农村,腾出更多的土地进行绿化,使这一地区的人口增长,城乡建设真正纳入规划的轨道。

215 规划市区工业、仓储用地的调整外迁,是规划市区城市空间布局及用地功能的一次大调整规划市区工业、仓储用地的布局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基本形成。工业建设的大发展,促进了北京市国民经济的大发展。但是,随之出现的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噪音等严重污染城市,城市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由此又带来耗水、耗电、耗油的压力,交通运输超负荷。建设现代化大都市,首先必须是一座清洁优美的城市。为此,北京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工业、仓储企业、进行调整改造搬迁工作。其中,对那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陆续迁往市外,现在的问题是,外迁的工业企业,原址的土地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许多外迁工业企业的原址,都按照规划要求做了很好的安排。如首钢原址拟建设西部休闲区。酒仙桥工业区将面临大规模改建,其中751厂决定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意产业园区,新建拥有4万m2的设计师大楼,拟吸容100家设计师工作室。垡头焦化厂外迁后,原址将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搞开发,三分之一的土地作遗址公园。工业企业外迁,原址从新建设,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这里有三点应引起注意:一是这次搬迁的工业企业数量多,面积大,是“分散集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的再次深化,应该维护“分散集团式”城市空间布局不受负面影响;二是防止走了一个“钢铁城”,来了一个“混凝土城”;三是防止出现人流、物流、车流的新的旋涡。

216 建设“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形式,是“分散集团式”城市空间布局形式的继承和发展2004年颁布实施的新北京城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形式。

两轴:是指长安街的东西延长线轴和南北中轴线。两轴十字垂直相交在天安门广场。

两带:是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是指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其中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 BD)、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区等。

这个方案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城镇的合理空间布局,加强与处界的联系,进一步证明新北京与周边城镇乃至更大的地域空间联系交往的决心。

3 新北京未来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发展问题展望

311 新北京南北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

建国以来,北京市对南北中轴线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由永定门至鸟巢沿轴线燃放的烟火,向世人展现了中轴线无以伦比的壮美画卷。从今后看,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1)景山至鼓楼一段沿街两侧的整理改建,其中地安门复建、万宁桥周围环境清理以将这座桥的原貌完整地展现出来;(2)天安门广场以南,复建正阳门瓮城,整理改建恢复前门大街两侧纵深地区历史风貌,珠市口至天桥沿街两侧改建,永定门至南苑沿街两侧街面的整理改建。

在保护和发展南北中轴线的同时,对旧城区属于空间布局中有重要影响的古建筑群,要认真进行保护,如“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棋盘式街巷,四合院民居等。

长安街东西延长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西长安街延长线,将从首钢东门继续向西穿过首钢工业区、穿过永定河,直至门头沟区行政中心。

312 严格控制规划市区城市发展规模,坚决维护“分散集团式”、

“绿化隔离带”、

“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成果

目前,规划市区范围内,每年迁入的人口约四五

万人,新建房屋建筑在1000万m2以上,新增城市建设用地5km2—10m2,照这样的速度发展,用不了10年的时间,规划市区内预留的城市建设用地将全部使用完。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在规划市区以外寻求新的城市建设用地问题,现在就应该着手进行可行性研究。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市政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不断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北京市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新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城市用水工程为例,北京历史上就是一个缺水城市,长期以来,北京城乡用水一直十分紧张,为了解决新的水源问题,北京一直在作境外水源的可行性研究。北京原有两个水源,即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最近完成的“南水北调工程”,是新开辟的第三水源。

从上述情况看,控制规划市区的城市规模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去解决好。近几年,规划市区北面新建的回龙观和天通苑两个新区,就是超出清河集团和北苑集团规划用地规模建设起来的。由于偏面重房屋开发,使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同时,还把规划市区总土地面积由1040km2,扩大到1085km2。最近,昌平区计划在2010年前,在规划市区北临的沙河镇建设大学城,到目前为止,大学城的地下管线工程已基本铺设完毕。大学城与回龙观新区咫尺之遥。基于上述情况,这里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规划市区的边界是一个可以随意调整的弹性边界线呢?还是一个有科学依据,不能擅自变动的具有权威性的边界线呢?这是一个应该通过认真研究而得出的科学依据的结果。

313 深化“子母城式”空间大布局的成果,不断提升远郊城镇吸纳和疏导规划市区城市规模的能力和水平

规划市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是有限的,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则是无止境的,这是一对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越加突出,而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应该从更大的地域空间通盘运筹。这个问题,早已在1958年的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这就是“子母城式”空间布局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远郊地区的县城和集镇的城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城镇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其中,比较突出的县城有昌平、顺义、通州、大兴、房山等,它们对规划市区的吸引力明显增强。近年来,规划市区的单位和人口外迁的数量明显增多,还有更多的人搬迁到远郊城镇去居住,享受那里高质量的居住环境,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相信随着远郊城镇现代化更高层次的发展,对规划市区城市规模的吸引力将会更加增强。远郊城镇的空间布局,应与生产力布局,旅游区建设、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同样应该避免城镇规模过大。△

作者简介:孙洪铭(1938-),男,北京市人,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特邀研

究员、客座教授。主要研究北京城市规划建设领

域经济社会问题。

收稿日期:2008-09-12

R esearch on the N e w U 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 Beijing City Master Planning

S ONG H ongming

【Abstract】Urban spatial structure records the ev olution of city history and its culture.The C onvex-shaped old city,displayed by Beijing’s second ring road,is the masterpiece of M ing Beijing City done by M ing ancestors.M ing Beijing City has a great reputation all around the w orld,especially for its s outh-north axis across the whole city.In fact,the whol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is centered on the axis and expanded symmetrically.T o s ome extent,the axis is the m ost valuable treasure during Beijing’s whole city construction process.Ever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P.R.China in1949,new concepts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such as’developing the four peripheries while centered the inner city’,dispersing cluster,green belt,‘tw o-axis-tw o-belt and multiple centers’,and Chang’an Avenue-S outh-N orth Axis-Cross,have made Beijing a real m odern metropolis.Beijing is becoming larger and larger,but the origin and spirit of its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has never changed.That is the s outh-north axis.Beijing has made several rounds of city master plan,all of which have made the axis a central status.The axis is the basic nature of Beijing’s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K eyw ords】Beijing City;S outh2north Axis;Urban S patial S tructure

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2015年6月修订)

附件: 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 配建标准实施细则 (2015年6月修订)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 杭州市公安局 二O一五年六月 - 1 -

前言 2009年,杭州市在市建设、规划与公安等部门的共同推进下,出台了针对当时发展要求的杭州市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对指导城市建设和地块开发发挥了积极作用。 伴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机动车停车位的建设速度远落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导致机动车停车位缺口不断拉大,停车结构不尽合理,停车供需矛盾日益严峻。 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修编项目组对杭州市停车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参考国内同类城市相关规定和规范,结合杭州市停车发展趋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开展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的修编工作。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一般规定、配建指标。 本次修编的主要内容是: 1、在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的基础框架上,根据近几年来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规划、建设、审批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结合其它同类规范相关内容,对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建筑分类进行优化调整。本次修编未调整建筑物大类的划分方法, - 2 -

只对部分建筑物小类进行调整,使得建筑分类更加科学合理。 2、在对杭州市停车供需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同类城市的停车配建指标,总体提高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的配建指标值,使其达到较高的配建水平。 3、本次修编加入公共停车位建设内容。根据调查,杭州市区停车结构严重失衡,路外公共停车位的数量严重偏少,本次修编规定土地行政划拨类的建筑工程应增配公共停车位,可以有效地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可操作性也较好。 - 3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__省略_徐州城市总体规划_2007_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 林立伟, 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 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 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 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 —[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 目(09YLB006) [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https://www.360docs.net/doc/b28285069.html, 。 第23卷 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Jun .2010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版完整版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 术规定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0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城市规划区。杭州市域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第三条详细规划编制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技术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确定的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地段等特定区域,在编制详细规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确定专门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第四条各项建设项目,应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本规定执行。临时建设工程按有关规定执行。农民建房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规划管理办法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后报市政府。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所附表(2—2)—《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 围表》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地块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 出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分析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设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核心内容,通过多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够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动态平衡。本文首先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的理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规划布局要点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共设施;住宅;交通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城市公共设施日渐增多,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包括体育馆、医院、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等等,只有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才能够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分析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中,应该加快公共设施共享,扩大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交通设施、通信设备等基础项目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应用科学的空间适宜性评价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分析,可对公共设施布局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具体的布局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形式,还需要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综合考虑城市已有工程项目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公共设施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在具体的分区引导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现有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择机建设用地这三种[1]。 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理念 2.1 细分公共物品属性 政府部门是提供城市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在各类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施工成本比较高,建设规模比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很难获得收益,因此,私人或者企业往往不会投资建设公共设施。现如今,我国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公共设施也逐渐被细分为纯公共设施、混合型公共设施以及市场化公共设施,由于投资建设方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公共设施决策、投资和管理也发生了分离。基于此,在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对公共设施用地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优先对纯公共设施进行规划布局,比如对于文化馆、博物馆,可优先布局,而对于电影院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则可交给市场规划。第二,对于公共物品以及市场化物品,需要注意协调好二者在城市空间的布局形式,如图1所示。

杭州市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标准

杭州市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标准(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本“指导标准”依据2004年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结合杭州具体情况制定。 第二条杭州市规划局下达直接委托的规划编制任务可按此标准执行;招投标委托的规划设计任务,应标单位可参考本标准合理报价。 第三条执行本“指导标准”的规划设计单位所提交的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浙江省及杭州市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有关深度及质量要求。 第四条本“指导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由杭州市规划局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修改完善。 第五条本“指导标准”由杭州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二、总体规划 第六条市、县(市)域总体规划按0.7万元/万人标准计费。 注:(1)市域总体规划不含城市总体规划,市域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开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含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不再单独编制。 (2)人口规模以规划期末总人口为准。 1、单独编制规划纲要的,按总设计费的40%计费。 2、各阶段工作量划分比例为:现状调研阶段30%,方案阶段40%,成果制作阶段30%。

3、两年内修编,按计费标准的50%计费;两至五年内的修编,按80%计费;五年以上的修编按100%计费。 4、调研和考察费用由双方商定。原则上委托单位组织的,费用由委托单位承担;规划设计单位自行组织的,费用由规划设计单位自行解决。 第七条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1、本计费不含单独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先期做过概念规划评估的,按计费标准的80%计费。 2、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如需进行相关专题研究,应单独计费,计费标准为:25万元/每个。 3、单独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按总体规划设计费的30%计费。 4、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工作量划分比例为:现状调研阶段30%,方案阶段40%,成果制作阶段30%。 5、两年内修编,按计费标准的50%计费;两至五年内的修编,按80%计费;五年以上的修编按100%计费。 6、总体规划调研和考察费用由双方商定。原则上委托单位组织的,费用由委托单位承担;规划设计单位自行组织的,费用由规划设计单位自行解决。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精心整理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行。 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

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由 表(3—2)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但有下列情况之一,在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前提下,可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用房、变配电房、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

2.因邻近土地为已实施或已经通过规划审批的河道、道路、绿化等工程,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需进行翻建的项目。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十条新建房屋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因素合理确定。 第一节低、多层建筑之间的间距 第十二条住宅与北侧非住宅建筑的间距,不应小于住宅高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13m,有一幢建筑为低层时最小值可放宽至10m。 第十三条住宅两侧的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小于9m,遮挡建筑为低层时最小值可放宽至6m。若对住宅主朝向产生较大视线干扰时,间距不应小于与住宅垂直布置的建筑高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大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结合目前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大庆未来更长远阶段的发展形成清晰、准确、切合实际的判断,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性构想和实施建议,从而推进大庆市城市建设走向特色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一、大庆转型的新理念 通过对大庆近二十年来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践进行分析总结,规划认为以人力、资本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不足是当前大庆接续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制约。与发达地区和竞争城市相比,大庆在经济发展环境培育方面的相对滞后,大大降低了接续产业的竞争力,延缓了城市发展转型的进程。 针对这一问题,规划提出,未来大庆的发展转型之路不应当仅局限于以新兴接续产业为代表的城市发展动力的延续,更应当注重以人力、资本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的营造,进而推动接续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点方向 在经济发展环境的培育中,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针对当前接续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可能,大庆未来提升自身经济发展环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应当抓住四个方面: 第一、优先强化市场腹地的联系与扩张。提高中心城市的流通能力,降低接续产业的物流成本,加强对腹地资源的吸附和加工能力。 第二、主动优化第二产业布局的空间效率。根据土地价值、环境影响和投入产出三大评估条件,选择交通便利、土地充足、环境安全、接近市场、规模集群的地区布局新增产业,提高接续产业的空间竞争力。 第三、积极推动城市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和集中式发展。全面提升商业服务功能,有重点的发展石油生产服务功能;通过城市中心的建设带动城市服务水平和能级的提升,降低接续产业的交易成本。 第四、循序渐进的提升城市创新环境。在石油科技领域率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平台;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度,真正形成大庆长久的竞争优势。 三、空间发展的四大战略 战略一:产业疏解 逐步更新高新区核心地区内的低水平传统工业,控制宏伟、兴化两个园区的石化产能规模;在经开区、龙凤光明地区、大同林源地区和红岗大广高速出口地区等交通、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地区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减少产业布局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新兴产业运行效率。 战略二:双城整合 尽管由于用地条件限制,城市用地正在向庆南、庆北两翼展开,但城市人口仍然应当是基于滨洲铁路沿线地区的紧凑式发展,以有利于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提高城市的规模效率和效益。未来西城的主导发展方向是向西跨越让通铁路,发展富强以西地区;而东城的主导发展方向近期应当通过高新区用地调整,增加土地供给,远期酌情推动安达的空间一体化。 战略三:中心集聚 规划提出以世纪大道为依托,建设一个服务功能综合、土地价值凸显、资本效益凝聚,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城市规划区,市域各县(市)可参照本规定制定技术规定。 第三条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地段、钱江新城核心区、地铁上盖物业、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其它特定区域,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必要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临时建设工程按有关规定执行。 农村住房建设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规划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三《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附录三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块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三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 表( 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18页)_New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 18页)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务考试的类型一般分为规划和管理两部分。规划部分又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示、图例、风玫瑰、比例 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 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査考生对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 往往出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 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城 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管理 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概念对题目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 系规划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 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

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 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新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 (2) 第一节建设用地分类和兼容 (2) 第二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置 (2) 第三节地下空间开发 (3) 第四节建筑容量 (8) 第三章建筑管理 (10) 第一节低、多层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 (10) 第二节高层建筑与周边建筑的建筑间距 (14) 第三节建筑间距的其它规定 (18) 第四节建筑退让 (18) 第五节建筑空间环境 (22) 第六节场地设计标高 (24) 第四章市政工程管理 (25) 第一节市政交通场站工程 (25) 第二节交通线性工程 (28) 第三节市政管线工程 (30) 第五章附则 (32) 附录一本技术规定用词说明 (32) 附录二术语 (32) 附录三计算规则 (34) 一、建筑高度计算 (34) 二、住宅建筑间距计算 (34) 三、建筑密度计算规则 (36) 四、建筑面宽计算 (38)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杭州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规定要求,并遵循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城市规划区,市域各县(市)可参照本规定制定技术规定。 农村住房建设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技术规定另行制定。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但在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历史地段,和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划定的、为加强城市风貌管理、突出城市特色的重要公共活动中心、交通门户枢纽等地区,可根据实际建设需要和城市设计,在控规中明确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城市综合体建设应按照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除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消防、人防、环保、卫生、交通、防汛、文物保护等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技术要求。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 一) 规划层次

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 9 镇 4 乡 2 个办事处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 积 1355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 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 316 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 89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13 年—— 2020 年 远期: 2021 年—— 2030 年 远景: 2050 年 二、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 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 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 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 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 廊道,武汉是中心。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 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 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 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 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

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知识点

第五节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考试大纲 1.熟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2.掌握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 3.掌握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类型 4.掌握城市空间布局选择的基本方法 一、市域城乡空间的基本结构及空间管制 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以划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三大类,也可以细分为城镇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地、生态旅游用地等。 立足于生态敏感性分析和未来区域开发态势的判断,通常对市域城乡空间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分别采取不同的空间管制策略。一般来说,分为三类: 根据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的提法及目标要求,市域城乡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四类:

二、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的基本类型 三、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 1.市域城镇聚落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 2.市域城镇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 3.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 4.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 5.相邻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 6.规定城市规划区

四、规划区的划定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2.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 4.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必须强调的是,在已经确定的规划区内,必须实行严格的规划管理,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从城乡规划管理。 例题:下列关于规划区的表述,错误的是()。 A.在城市、镇、乡、村的规划过程中,应首先划定规划区 B.规划区划定的主体是当地人民政府 C.水源地、生态廊道、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应划入规划区 D.已划入所属城市规划区的镇,在镇总体规划中不再划定规划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划定城乡规划区,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城乡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深入研究城镇化和城镇空间拓展的历史规律,科学预测城镇未来空间拓展的方向和目标,充分考虑城市与周边城镇、乡、村统筹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对水源地、生态控制区廊道、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城乡发展保障条件的保护要求,充分考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城乡规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综合确定规划区范围。选项C中只是划定规划区时应考虑的因素,而并不一定要划入规划区。参见教材P132。 五、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的形成 1.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 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 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 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 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 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 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 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城市性质上,开始通过分层次确定城市的主导功能,较好的解决了发展旅游和发展工业的关系。城市布局上,开始向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发展,特别是城市新中心即后来的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奠定了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变的基础。 从1993年开始编制,1996年行政区划调整,新设滨江区。2001年3月,杭州市行 政区划再次调整,设立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市区行政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0年到2010年,城市性质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布局发展方向调整为以主城为基础,沿跨江、沿江两条轴线,向东、向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布局形态,从现状的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心,跨江、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2007-08-14 14:41:54) 标签: 分类:专业资料汇总-规划建筑 学习公社 重庆市地理 城市 空间布局 我国城市空间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区域中的一个点,研究城市与整个区域的空间组织关系,主要指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有区域城镇体系的城市化水平、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等,即传统的“一化三结构”研究;另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一个面,研究其内部空间结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内部土地利用、CBD、郊区化、城市边缘区、城市形态结构眼花以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等等。 (一)重庆市的城镇体系从重庆陪都10年来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在1946年4月,在《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2.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3.98版总规 规划继续沿用“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在主城(大于过去的母城)内规划了渝中、大杨石等12个组团。提出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多级中心的结构体系,设立观音桥、南坪、沙坪坝和大杨石四个城市副中心,强调每个组团应完善组团中心和社区中心。规划突破了中梁山和铜锣山两山屏障,在主城外围地区规划了鱼嘴等11个组团,作为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 4.2005-2020年版总规 在重庆市历次总体规划中,“多中心、组团式”是一贯坚持并得到高度评价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策略。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既顺应了重庆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特征,又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形态。这种城市形态是城市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统一,它将特大城市分解为一系列较为独立,有完善的生产和生活设施的组团,大部分人的日常活动都能在组团内完成,同时通过增设城市副中心,减小城市规模扩张后对城市中心的压力。 从上面的四个发展历程可以知道:重庆卫星城――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多中心组团式,目前重庆的发展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为主。 (二)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建设以重庆都市圈为核心,万州、涪陵、黔江、永川、江津、合川、南川、长寿、开县为地区中心城市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现代化城镇体系。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到2020年,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现代化城镇群。 城市化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