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语文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

刍议中学语文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

刍议中学语文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9-05T17:30:49.39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37期作者:黄其禄

[导读] 坚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搞好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中学语文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坚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搞好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1.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老师的思维深度、学识、修养、语言的感染力以人格的吸引力。这就要求老师素质要高,不仅要博学多才,敢于推陈出新,而且应善于提高、点拨,使学生保持浓厚兴趣。教学中的巧设导语,声情并茂的朗读等,都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产好奇心,从而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对学生要在公正、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学生对教师会有依赖感,从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另一方面,老师要以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学生的天性,注意保持学生的自信心,老师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语气都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3.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束缚、压抑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头走路。只有树立信心,才有可能创新。

4.在于观念的更新。

作为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要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努力研讨新问题、新理论、新教法,以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语言创新教育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前提途径,创新是思维的动力、目的和结果。思维活动贯穿于创新的整个过程。思维中的探索与创造、联想与想象起着重要作用。

1.探索与创造。

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尔鲁纳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概念、基本原则,而且要开拓学生对待学习的探索精神。这个道理体现在学生思维过程方面,就是要培养他们探索性思维的能力。

探索性思维能力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莫急于求成,探索性思维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它的训练有阶段性的层次性。拿初中阶段来说,七年级主要是启发鼓动,激励其探索兴趣,树立探索的信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八年级可作单项局部的探索性思维训练;九年级则适当扩大探索性思维训练的范围,增加难度。

2.联想与想象。

联想与想象是两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所谓联想,不只是简单地由此物思到彼事物,还要正确地反映事物之间各种开展的联系,以及其中的规律、本质,即有感于物、有悟于心、触类旁通。所谓想象,也不仅仅是在头脑中单纯地重视现实生活中已存在的事物,并且要设想出现实生活中尚未有、但今后应当有的新事物,还可构思出或许根本不会有的事物。

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想能力,长期坚持进行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变得越来越流畅,越来越灵活,越来越独特,这应该成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