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光合作用》教案_13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光合作用》教案_13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光合作用》教案_13

《第1节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概述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2、根据叶片光合作用的功能特性,推测叶片的结构组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熟练显微镜操作。

教学难点

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解决型

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1、显微镜、叶片横切永久切片。

2、实验用材料:新鲜的菠菜叶片。

3、收集并自拍植物叶片组成、结构及植物表皮上气孔结构等相关图片。

4、自制植物叶片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

内容要点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方法和设计意图

导入

激发兴趣引发思考1、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植物的叶片排列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相邻两个叶片相互错开,

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

行。

2、出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图片。

提出问题:

回顾光合作用的

本质。

从生活中的叶镶

嵌现象,到具体

的叶片结构与光

合作用相适应,

激发起学习的兴

趣。

对模型应用的教学反思

应用模型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叶片上下表皮颜色有差异?”,根据课堂的条件和时间因素,这个环节采取了两个不同的方式,一是叫一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利用自制模型摆出不同的细胞是以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二是让其他学生把活动报告上随机排列的图组按照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构顺序排列。同时进行,提高课堂效率。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这种形式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识记效率高,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的方式比单纯给学生一个图片去硬背的效果好,更有利于他们掌握各个结构的特征和位置,今后这种识记结构类型的课程,可以以类似的形式开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