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调查分析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8), 1370-1375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b29329568.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29329568.html,/10.12677/ass.2019.88187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in College Students

Liru Liu, Chun Yong

School of Psycholog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Received: Jul. 20th, 2019; accepted: Aug. 2nd, 2019; published: Aug. 9th, 2019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MPD) in college students, totally 457 college students were randomly chosen to be assessed with th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 (MPAI). The average MPAI score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51.51 ± 12.874). The three items with top score were: using mobile phone to feel better when feeling down, being hard to be connected by friends without a mobile phone, and engaging on the mobile phone for longer time than intended.

College students mainly use mobile phone to surf the Internet for social contact and entertainment.

Causes are analyzed in the end of the paper.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Status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Causes

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调查分析

刘丽茹,永春

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0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2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9日

摘要

为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57名被试的MPAI总分为(51.51 ± 12.874);得分位于前三位的题目是当心情低落时用手机来改善情绪、如果没有手机朋友会很难联系到、使用手机的时间要比预期长;大学生使用手机主要用来上网实现社交和娱乐功能。在文末简要分析了原因。

刘丽茹,永春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原因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b29329568.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当今通讯科技迅猛发展,在中国,手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据有关数据,截止2019年5月,手机用户总数已达15.9亿[1]。智能手机配合着种类繁多的应用软件,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便捷。然而,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日益突出。至2018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8.1亿,其中以20~29岁年龄段的学生为主[2]。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的“低头族”也正说明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较为普遍。

手机成瘾(Mobile Phone Dependence, MPD)是指个体由于使用手机而出现行为失控,进而呈现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明显受到损害的痴迷状态[3]。手机成瘾并非指对手机本身成瘾,而是由于反复使用上网、收发短信彩信、照相、影音娱乐、游戏等功能的非正常行为方式,致使个体深感苦痛,危害其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本质上说,手机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 [4]。关于手机成瘾及其相关术语,众多研究学者都曾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概念,刘勤学等人在对学者们提出的定义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了四个共同的特征:①对手机的使用失去节制,比如使用手机频率过高或在重要场合无法控制使用手机的行为;②心理上对手机产生依赖,过度关注手机与网络空间,忽视现实生活和环境;③出现戒断症状,主要为心理戒断,当个体不能使用其手机时,会产生失落、焦虑、暴躁等负面情绪;④成瘾后对个体的人际、学习、工作、身心健康等造成不良影响[5]。

2. 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外许多相关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非常严重。中国台湾近70%大学生存在手机成瘾问题,韩国也有75%的大学生表现出“手机中毒”[6]。中国大陆地区,福建、北京等省市的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也十分严峻[6] [7]。手机成瘾会对个体的身心造成很多困扰:过度使用手机会造成视力下降、手脚发麻、关节疼痛、头晕、心悸、易疲劳等生理问题,进而导致记忆力衰减、思维迟缓;耗费太多时间在手机上会造成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疏远,逐渐形成社交障碍和社交功能衰退;很多大学生喜欢睡前玩手机,这会促使神经兴奋进而影响睡眠质量,长此以往会导致抑郁,进而产生焦虑、暴躁等负面情绪状态[8]。因此,了解当下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为进一步的促进手机成瘾症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3. 对象与方法

3.1. 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在校大学生做被试。共收到47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57份,有效率为97.2%。其中男生153人,女生304人;大一38人,大二71人,大三69人,大四279人;文科307人,理科150人;独生子女223人,非独生子女234人。

3.2. 方法

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 MPAI)。由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教授编制,

刘丽茹,永春

共17个题目,采用5点式计分,得分越高则手机成瘾程度越严重。该量表包含4个维度: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9]。总量表及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是0.91、0.84、0.83、0.87和0.81,重测信度分别是0.69、0.61、0.70、0.69和0.60,表明该量表信效度良好[7]。

3.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手机使用基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

对本次问卷调查的457人的手机使用年限、月均手机消费、日均使用手机时长、使用手机的主要动机和使用最多的手机功能做了统计,具体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years and the average daily duration of mobile phone use

表1. 手机使用年限和日均使用手机时长的描述性统计

手机使用年限/年日均使用手机时长/小时

<0.5 0.5~1 1~2 3~4 >5 <2 2~4 4~6 6~8 8~10 >10

人数/人20 61 119 109 148 8 138 149 67 62 33

百分比/% 4.4 13.3 26.0 23.9 32.4 1.8 30.2 32.6 14.7 13.6 7.2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the average monthly phone charge and the main motivations of mobile phone use

表2. 月均手机消费和使用手机主要动机的描述性统计

月均手机消费/元使用手机主要动机

<20 20~50 51~100 101~150 >150 社会交往打发时间体现个性娱乐消遣学习工作其他

人数/人19 146 215 56 21 176 69 15 144 51 2

百分比/% 4.2 31.9 47.0 12.3 4.6 38.5 15.1 3.3 31.5 11.2 0.4 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functions of mobile phone

表3. 使用最多的手机功能描述性统计

使用最多手机功能打电话发短信发彩信拍照看电影听音乐上网玩游戏看电子书其他人数/人29 19 9 43 283 33 34 7

百分比/% 6.3 4.2 2.0 9.4 61.9 7.2 7.4 1.5

从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本次问卷调查的457名大学生中,56.3%的被试有3年及以上的手机使用经历,其中32.4%的被试使用手机的年限在5年以上,说明大多被试使用手机的年限较长;35.5%的被试日均使用手机时长6小时及以上,说明被试耗费较多时间在手机上;47%的大学生月手机消费额在51~100元之间,说明大学生的手机使用频率较高;社会交往和娱乐消遣是被试最主要的使用动机,分别占总人数的38.5%和31.5%;上网是大学生需求最多的手机功能,占比高达61.9%,超过了其他功能占比的总和,说明大学生使用手机最主要目的是利用手机的便捷性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实现查阅信息、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等功能。另外,打电话和发短、彩信仅占6.3%和4.2%,可能是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大幅替代了传统联络方式。

刘丽茹,永春

4.2.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的统计与分析

Table 4.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表4. 大学生手机成瘾描述性统计结果

N Min Max M SD 失控性457 7 35 19.66 5.592

戒断性457 5 25 15.34 4.840

逃避性457 3 15 10.00 2.997

低效性457 2 10 6.51 2.106

总量表457 17 85 51.51 12.874

如表4所示,457名大学生被试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得分呈正态分布,分数区间为17~85分,平均得分(51.51 ± 12.874)。该量表的四个分维度中每题平均得分从高到底排列为:逃避性(3.33分)、低效性(3.26分)、戒断性(3.07分)和失控性(2.81分)。

Table 5.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 the scores of each item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 (MPAI)

表5.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各题目得分的描述性统计[n(%)]

症状M ± SD 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心情低落时用手机来改善情绪 3.58 ± 1.07 18(3.9) 57(12.5) 119(26.0) 167(36.5) 96(21.0) 没有手机朋友会很难联系到你 3.47 ± 1.09 25(5.5) 61(13.3) 126(27.6) 166(36.3) 79(17.3) 使用手机的时间比预期长 3.41 ± 1.07 28(6.1) 58(12.7) 135(29.5) 172(37.6) 64(14.0) 在手机上耗时导致办事效率低 3.27 ± 1.17 40(8.8) 75(16.4) 131(28.7) 142(31.1) 69(15.1) 孤独时用手机与别人聊天 3.26 ± 1.18 41(9.0) 82(17.9) 117(25.6) 149(32.6) 68(14.9) 必须要做其他事时却沉迷于手机 3.24 ± 1.12 32(7.0) 84(18.4) 150(32.8) 126(27.6) 65(14.2) 很难做到将手机关机 3.23 ± 1.40 77(16.8) 67(14.7) 95(20.8) 108(23.6) 110(24.1) 感到被孤立时用手机与别人聊天 3.16 ± 1.18 48(10.5) 82(17.9) 138(30.2) 129(28.2) 60(13.1) 尝试少花时间在手机上但做不到 3.11 ± 1.18 44(9.6) 108(23.6) 113(24.7) 136(29.8) 56(12.3) 没有手机会心神不定 2.97 ± 1.25 67(14.7) 100(21.9) 127(27.8) 104(22.8) 59(12.9) 一阵子不看手机或不开机会焦虑 2.91 ± 1.26 77(16.8) 97(21.2) 131(28.7) 96(21.0) 56(12.3) 从未觉得在手机上花够了时间 2.79 ± 1.21 79(17.3) 117(25.6) 124(27.1) 96(21.0) 41(9.0) 朋友和家人抱怨使用手机 2.77 ± 1.07 64(14.0) 114(24.9) 163(35.7) 96(21.0) 20(4.4) 有人说过在手机上花太多时间 2.77 ± 1.12 69(15.1) 116(25.4) 152(33.3) 93(20.4) 27(5.9) 在信号区以外担心会错过电话 2.76 ± 1.29 96(21.0) 109(23.9) 109(23.9) 95(20.8) 48(10.5) 花费超支 2.49 ± 1.20 124(27.1) 116(25.4) 105(23.0) 95(20.8) 17(3.7) 试图向他人隐瞒使用手机的时长 2.33 ± 1.24 171(37.4) 78(17.1) 109(23.9) 84(18.4) 15(3.3)

如表5所示,均分得分排名位于前三位的是:当心情低落时用手机来改善情绪、如果没有手机朋友会很难联系到、使用手机的时间要比预期的要件长。17条题目中,有9条题目的均分超过了3分,其中逃避性有3条题目,戒断性、失控性和低效性各有两条题目。

刘丽茹,永春

Table 6. Comparisons of the difference on different demographic variables in the total MPAI score

表6.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手机成瘾总分上的差异比较

变量N M SD t (F) P 性别

男153 51.04 13.662 ?0.549 0.583

女304 51.74 12.476

是否独生

是223 51.21 13.427 ?0.485 0.628

否234 51.79 12.347

学科

文科307 51.59 12.920 0.200 0.842

理科150 51.33 12.822

年级大一38 50.58 13.462 0.139 0.937 大二71 51.80 12.104

大三69 50.96 12.780

大四279 51.69 13.064

如表6所示:性别变量上,女生得分略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非独生子女略高于独生子女但差异不显著;学科变量上,文科略高于理科但差异不显著;年级变量上,大二得分最高,其次为大四,最后为大三和大一,但得分差异均在1分左右,差异不显著。

5. 原因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本次457名被试的问卷调查发现,从手机使用年限、月均手机消费、日均使用时间、手机使用动机和功能方面,都能看出在校大学生存在过度使用手机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过度依赖、逃避现实等行为。

MPAI得分上,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①457名被试的MPAI总得分为51.51 ± 12.874分,显著高于2014年黄海等人的研究(t = ?23.440, P < 0.001) [7]和2016年李静等人的研究(t = ?12.069, P < 0.001) [10],说明相比之前,现今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程度显著加深;②各人口学变量上MPAI总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前人研究虽在学科、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存有分歧[7] [8] [10] [11] [12],但普遍认为性别变量存在差异,且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7] [10] [11]。出现上述结果,作者分析原因如下:①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和科技迅猛发展,手机可以实现学习、生活、社交、娱乐及游戏等功能的高度集合[5],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和个体的满足感。它为生活带来的便捷使得人们的生活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手机甚至手机已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品,致使所有个体更容易过度使用手机,产生心理依赖从而成瘾;②现代手机功能更多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爱好下载相应APP 的形式来实现,这种定制形式极大程度贴合和满足了个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个个体在手机使用过程中都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愉悦和沉浸感[5],所以手机成瘾在性别、年级、学科、是否独生子女等变量上的差异逐渐减小而变得不显著。

MPAI的17项题目上:①逃避性维度所有题目得分偏高,逃避性指利用手机逃避现实世界,个体沉浸在手机网络世界中。即个体通过使用手机的上网功能实现人际交往和娱乐消遣的需求,从而缓解孤独的感觉、改善不良情绪,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比较相符合。章群等人的调查发现,艾森克人格量表E 量表低分特征(表现为性格内向、离群、不善与人交际,娱乐休闲活动参与度不高)和N量表高分特征(表现为焦虑、紧张、担忧、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起伏较大)是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因素[11]。李静等人的研究发现,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手机成瘾的程度,即孤独感水平越高,手机成瘾程度也会越高[10]。刘

刘丽茹,永春

逸萌的研究也表明,人际关系不融洽、不合群、内心孤僻、不自信的大学生更容易沉迷于手机,对手机产生较高的依赖度[12]。总结来说,性格内向的人由于不善交际,比较离群,社会交往水平较低,人际关系不太融洽,进而内心孤僻,孤独感水平较高,所以会伴随着焦虑、紧张、郁闷的负性情绪,导致不太参与其他的娱乐休闲活动,释放压力和情绪的途径较少,更倾向于使用手机得到缓解,借助手机上的社交软件,只需简单的操作就能够认识新的朋友,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极大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使用影音、游戏等软件进行娱乐消遣,从而体验到愉悦感和满足感,减少因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不融洽带来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13]。②其次得分最多的是低效性维度,低效性是指:过度使用手机导致较低的学习或者工作效率,即个体因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明显降低。张潮等人的研究显示,手机成瘾与学业拖延为显著正相关,说明手机成瘾的学生在学习上极易产生拖延的现象[14]。个体因在使用手机上过度投入产生的满足感带来了强烈的沉浸感,使其无法轻易从手机上转移注意力到其他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学习和工作上,由此造成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下降。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的调查发现,本次调查的457名被试中有三分之二的被试都出现了手机成瘾的现象。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中手机成瘾人数在逐渐增多且手机成瘾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逐渐减小,手机成瘾呈上升和普遍化趋势,这与手机成瘾背后的原因密不可分。目前,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专业、可靠的测量工具也不是很多,这需要专家学者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解决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减轻并克服大学生手机成瘾程度不断加深的问题,需要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不断研究以及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对这个问题的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运行监测协调局. 2019年1-5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

https://www.360docs.net/doc/b29329568.html,/n1146312/n1146904/n1648372/c7020653/content.html, 2019-06-2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北京: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

公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19: 1+35+39-41.

[3]师建国. 手机依赖综合征[J]. 临床精神医学, 2009, 19(2): 138-139.

[4]徐华, 吴玄娜, 兰彦婷, 等. 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16(1): 26-27.

[5]刘勤学, 杨艳, 林悦, 等. 智能手机成瘾:概念、测量及影响因素[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25(1): 82-87.

[6]吴兵兵.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调查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2(1): 113-116+125.

[7]黄海, 牛露颖, 周春燕, 等. 手机依赖指数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5): 835-838.

[8]冯桂梅, 王晓英. 90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2(25): 139-141.

[9]Leung, L. (2008) Linking Psychological Attributes to Addic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Mobile Phone among Ado-

lescent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 2, 93-113.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29329568.html,/10.1080/17482790802078565

[10]李静, 张静平, 闫国伟. 医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 24(7): 1092-1096.

[11]章群, 龚俊, 李艳, 等.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1): 142-144.

[12]刘逸萌. 大学生智能手机依赖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高校大学生为例[J]. 中国市场, 2015(32): 96-98.

[13]肖祥. 大学生人格特质、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依赖的关系[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14]张潮, 翟琳, 王畅. 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中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 25(1):

145-148.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b29329568.html,/,点击页面中“外文资源总库CNKI SCHOLAR”,跳转至:https://www.360docs.net/doc/b29329568.html,/new,

搜索框内直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或点击“高级检索”,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9-2556,即可查询。

2. 通过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b29329568.html,/顶部“旧版入口”进入知网旧版:https://www.360docs.net/doc/b29329568.html,/old/,左侧选择“国际文献总库”

进入,搜索框直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b29329568.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ss@https://www.360docs.net/doc/b29329568.html,

最新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编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 策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研究

1 引言 1.1 论题提出背景 手机是21世纪最为普及的电子产品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交流工具。在欧美亚洲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学生频频出现过度使用手机的情况,这是由于年轻人比其他年龄群体更容易产生手机使用问题[2]。再看大学校园,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宿舍里,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的学生比比皆是。高频率、长时间地使用手机的个体,在心理上会对手机产生依赖,重度者一旦离开手机就会心神不宁,并伴随各种负面情绪。由于手机的普及率比电脑更高,手机成瘾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网络成瘾,成为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受到了社会和研究者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支持。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归属感,从而增进其幸福感[6]。而社会支持不足则有可能引发各种问题,如适应不良[7]等。早期有关成年人社会支持的研究较多,近年来,学术界将研究重心逐渐转移到了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社会支持问题上。由于不同的学者研究方向的差异,尚且没有统一而完整的社会支持理论体系,因此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兴领域。 对大学各个方面的适应,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竞争加剧的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面临重大考验。良好的学校适应不仅是本科阶段学业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还会继续对个体今后的工作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3]。另一方面,一旦学校适应不良,则有可能引起抑郁[4]、成瘾[5]等心理和行为问题。由于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学校适应问题。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完善学校适应的理论框架,构建切实可行的支持体系,成为了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课题。 由此可见,研究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是存在文化差异。因此,切合我国大学生实际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2 概念界定 1.2.1 手机成瘾倾向 手机成瘾倾向,又叫手机依赖倾向、手机过度使用倾向。是指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报告 **(*)班*** 【导语】 1.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网络成瘾问题并提出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调查方法:网络问卷调查 3.调查时间:2017. 4.23—2017. 5.3 4.调查地点:网络平台 5.调查对象:大学本科生(男57人,女55人;其中大一100人,大二11人,大五1人) 6.调查范围:全国共14个城市(包括浙江,北京,江苏,重庆,湖北,上海,四川,辽宁,黑龙江,江西,福建,广东,贵州,云南)以及国外共2个城市(法国,意大利) 7.样本情况:调查数量为112份,实际回收有效的样本为112份,另外5份属无效样本或 废卷 8.调查小组成员名单:****** 【正文】 一、调查结果统计 在107份有效问卷中,无网络成瘾(总分小于40分)的共28人,轻度网络成瘾(40-60分)的共53份,中度网络成瘾(60-79分)的共21人,重度网络成瘾(大于80分)的共3人。 二、分析总结 在综合分析调查样本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基本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际关系;2、学习生活;3、个人性格。 (一)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较少受到网络影响而减少现实交往。大学生们更倾向于和亲密的朋友一起出去玩而不是上网。同时,大部分人较少在网上结交新朋友,更多的是通过他人介绍,社团活动,实践活动或兼职实习开始人际交往。但是,也存在过度关注网络交往而渐渐降低社交频率,造成现实交往能力下降,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失调等问题,可能会因此导致幸福感降低以及孤独感、抑郁感的增加。从长远来看,沉迷网络、手机交友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二)学习生活方面 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承认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习和日常生活,无法上网会感到生活空虚无聊,甚至在离开网络之后会想着网上的事。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为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互联网日渐发达的今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调查报告

关 于 当依 代赖 大的 学调 生查 对报 手告 机 学院: 能源与电气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班 成员:袁蓓梅雨婷黄伟倩王甫月陈超婷汪家钰黄正耀杜乃光张鹏程夏雨霖

一、内容摘要 科技的进步,使手机迅速普及并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现今,人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不少人更是将很大一部分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交通过手机来完成。对于手机的频繁使用、过度依赖,究竟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将用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调查小组着眼于当今大学生进行了一次粗浅的调查研究。 二、关键词 手机大学生依赖 三、调查内容 手机依赖症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的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个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振动或响铃;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1、调查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依赖。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尤为突出。而专家指出,过度依赖手机会对生活学习产生一定的危害,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衰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并提出解决方法。 2、调查问卷(见附件一) 3、调查结果 4、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日常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偏多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汉口学院刘瑜 【摘要】社会的急速发展与变革,带来了诸多新鲜事物,涌现出各种各样高科技工具,互联网就是这些变革中最典型的代表,并迅速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隐患如网络成瘾,成为网络心理学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主要采取问卷和量表测量,研究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行为特点,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戒除网瘾的相关方法和技术手段。本综述的研究对象是网络成瘾的大学生,通过对网络成瘾概念的阐述,一些实验的简单介绍,并结合网络行为特点,成瘾行为学习机制,来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网络成瘾自我同一性人格特质社会支持 1网络成瘾概述 1.1网络成瘾的界定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是互联网使用中负面影响最严重的,也是网络心理学研究的重点。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欧居湖是这样定义网络成瘾的:“网络成瘾是只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信息为成瘾物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醉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Young(1998)在对DSM一IV上所有的成瘾诊断进行分析之后,认为赌瘾(pathologieal gambling)的状态最类似网络成瘾,因此将网络成瘾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intoxication)的“冲动一控制失控症”(impulse一control disorder)。网络成瘾现象也被称为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eal Internet Use,PIU),最早为“网络成瘾”命名的Goldberg(1996)认为,PIU的症状包括:(l)耐受性:即需要用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满足;(2)退瘾症状:当失去网络联系时,会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不断想着网上发生了什么;(3)渴望:渴望更多的上网次数和更长的上网时间;(4)消极生活影响:如失业、财政问题、家庭关系问题等。 1.2常见的网络成瘾评价标准述评 目前,在中国比较正规的一些刊物研究中用的比较多的、公认比较经典的诊断标准或测验量表是由Young教授和台湾的陈淑惠教授所制定的。 Young总结了对496例过度使用网络者的研究,并对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加以修订,形成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该诊断标准为8个题项,如果被试对其中的5个以上题项给予肯定回答,就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这8个题项是:(1)我会全神贯注于网际或在线服务活动,并且在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我觉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线上才能得到满足;(3)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网络,但并没有成功;(4)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使用,我会觉得沮丧、心情低落或是脾气容易暴躁;(5)我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比原先意图的还要长;(6)我会为了上网而甘愿冒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工作机会损失的危险;(7)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我涉入网络的状态;(8)我上网是为恶意逃避问题或试着释放一些感觉诸如无助、罪恶感、焦虑或沮丧。 台湾学者陈淑惠(1999,2000)认为,网络成瘾量表的概念模式应包括以下症状维度:第一,网络成瘾耐受性(tolerance),指随着网络使用经验的增加,必须通过更多的网络内容或更长久的上网时间才能得到与原来相当程度的满足;第二,强迫性上网症状(compression),有一种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与冲动;第三,网络退瘾症状(withdrawal),指如果突然被迫离开电脑,容易出现挫败的情绪反应,如情绪低落、生气、空虚感等,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等反应;第四,网络成瘾相关问题,指由于使用网络时间过长,忽略原有家庭与社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社会工作:时润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人群,在我国5.13亿网民中,大学生网民 位居榜首。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同时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难以自拔的问题。我国在校大学生网瘾者的数量已超过30万,其中重度网瘾者数量达4万人之多。大学生网络成瘾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思想行为问题乃至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不仅掣肘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也事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本文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满足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瘾产生的原因,认为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同过度依赖网络来满足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不无关系。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心理疗法以及预防策略,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行为认知理论 前言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存在着极大的危害。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症便是其典型的产物。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80%中断学业(包括退学、休学) 的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同时,还有在读学生因为网瘾出现成绩下降、学分不达标的情况,其中一些学生被降级、试读,濒临退学边缘。现今,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势在必行。 一、网络成瘾的基本内容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简称PIU)。是指因对网络的过度使用而对生理、心理及社会带来的危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 (二)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Young作为最早研究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家,认为在《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上列出的所有诊断标准中,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最接近网络成瘾的病理特征。因而他对赌博成瘾的10个诊断标准加以修订,形成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该问卷有8道题: (1)专心于网络; (2)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 (3)不断试图减少网络的使用; (4)当减少网络使用时会出现退缩症状; (5)时间管理问题; (6)面临着环境的压力(来自家庭、学校、工作);

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实践报告哦

摘要: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手机作为一种通讯的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作为具有代表意义和社会影响力的群体,手机必然不可或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其原因,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困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等等。本次调查中,我小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于在校大学生对与手机的依赖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根据问卷回收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本文进行现状的分析,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一、实践基本情况 实践目的:通过本次对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一方面,为了能够了解大学生目前对手机严重依赖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分析和研究尽早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为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情况和“手机依赖症”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业的影响。并以此引起广大大学生的警醒,使之树立起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从而是手机成为大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有利工具。 实践过程及容:我小组通过在问卷网上发布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该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发布一月左右并取得了不少同学的响应。(问卷容及统计结果见附录) 二、实践结果分析 手机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并与电脑网络一样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手机的相关使用和消费中,大学生充分体现不过也有不足之

处,在某些方面,大学生因为缺乏经验,还是不能理智的思考,在手机的使用中没有过于详细的计划,在学习与娱乐中并没有找到切合自己的平衡点,结果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与时间。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弱,因该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对这次小围的问卷调查,得到一些比较准确的第一手数据,根据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一些情况,和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并没有就此进行更深的研究与讨论。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应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对其不过分依赖、过度滥用。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还在于让大学生尝试着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重新找到新的生活重心,发现生活的乐趣。可以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应该适当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如郊游、健身、听音乐等,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同时大学生要主动锻炼和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养成健康地使用手机的习惯与观念。大学生应在闲暇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努力地使自己主动地与人交谈,要不断地尝试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努力建构自己的交际圈。并且不要依赖手机代替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理性地控制手机的使用。要认识到手机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仅仅是一个通讯和交流的工具,它的出现是用来方便我们的生活的,并不是成为我们生活的麻烦,不能让手机占领自己生活的全部空间,养成一个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症,是由各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大学生孤闭的心理所导致,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学生工作等原因。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或者班级应该多组织一些趣味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因为大学的课余时间比较丰富,往往都会用手机娱乐,例如看电影,听歌,班级聊天可能也经常是以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编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系(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现代教育技术 班级 0901 学号 12950091428 学生姓名梁沛沛 指导教师胡铭 职称讲师 2012年05月

目录 中文摘要 (2) Abstract (3) 一、大学生上网状况即原因 (4) 1.1大学生上网状况 (4) 1.2大学生喜欢上网甚至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 (6)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8) 2.1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8) 2.1.1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 (8) 2.1.2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消极影响 (9) 2.2网络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9) 三、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对策 (10) 3.1社会在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中的作用 (10) 3.2学校在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中的作用 (11) 3.3家庭在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中的作用 (13) 3.4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强化自律意识 (13)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吸纳、承载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大平台,成为社会信息基础结构的雏形。网络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网络成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使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出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其负面影响,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喜欢上网甚至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第二部分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利弊影响。充分肯定网络为大学生带来积极变化的同时,也探讨了网络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第三部分就如何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提出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都应负起各自的责任。 关键词:网络成因;大学生;利弊影响;责任;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网络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其中,学生网名占所有网名的25.1%,是所有职业最大的网民群体。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形成“网瘾”。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发展都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对学校的学风、校风的建设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作用。 本研究以湖南某高校大学生为目标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对其成瘾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找到适合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方法、对策,及时干预和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 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湖南省某高校大学生作为取样对象,其中调查涉及文科、理工、艺术与体育等多个专业,年级包括大一到大四的学生。经统计,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问卷1369份,有效问卷为1348份。 经统计,调查对象男生582人,女生766人。大一至大四问卷数分别为:364、340、324、320。基本情况调查表如表为:男才性别比例分别为:43.18%,56.82%;大一到大四比例分别为:27%,25.22%,24.04%,23.74%;专业文科、理工、艺术体育比例为16.54%,51.26%,32.02. 2.研究方法 采用一般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统一指导语的条件下,对被调查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当场发放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以专业、班级为单位集中填写,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工具为Young的网络成瘾判断标准及自编调查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标准由8个项目组成,对其中的5个项目或5个以上做出肯定回答即可视为网络成瘾。 研究结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被调查的1348位大学生中有162人对Young的网络成瘾标准做出5个及以上的肯定回答。网络成瘾总体发生率为12.02%。(见表1)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性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性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人员: (二)问卷调查方法 .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年月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年手机在中国大陆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世纪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年代中后期至世纪之交,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的使用率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手机使用对使用者生理的影响。同时期相关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手机硬件对人体的伤害,如辐射、燃烧、爆炸等。但是,这些研究忽略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所引起的非手机硬件上的伤害。如长时间发短信造成手指肌肉损伤等。同时研究也局限在物理影响方面,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新世纪至今,手机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从经济学角度、哲学角度、传播学角度、生理角度等层面上。 .研究假设

大学生手机成瘾情况调查报告(2)

大学生手机成瘾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调查 附件: 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调查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男( )女( ) 2.是不是觉得手机在你生活中不可缺少是( )否( ) 3.您使用手机年数( ) A.3年以下 B.3至5年 C.5年以上 第二部分:手机成瘾情况调查 1.你经常把手机放在身上吗?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2.假如出门忘了带手机,你会回去拿吗?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3.你是不是经常下意识的找手机?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4.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5.每次玩完手机后,其实要做点别的事情但还是忍不住再玩玩手机?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6.我会因为没使用手机就烦躁不安,一旦使用手机就不会这样?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7.如果没有手机我会觉得生活空虚无聊?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8.哪怕再累,玩手机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特别精神?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9.如果出门不带手机是否觉得没有安全感?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E.不确定 10.在开会、上课等需要把手机关静音的场合会不会经常拿出手机? A.很不符合 B.较不符合 C.有点符合 D.非常符合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_毕业论文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调查报告 小组名称:专业野史啤 组长:冯绍均 组员:黎业锋阮杰麟柯文静阮顺敏曾静杨泳筠麦智睿杨志洪陈耀东 前言:最近看到新闻,某女子因走路看手机,没有注意到水井,腿被卡在下水井。这样类似的事件在生活中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因走路看手机险些酿成车祸,因沉迷手机视频而错过开会时间等事件屡见不鲜。这都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之一,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个原因似乎简单的令人觉得有些许可,却己是社会的一大现象。由此,网上出现这样的言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觉得这个现象很正常,毕竟如今手机己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铁上,公车上,走廊上,甚至是大马路上,都能看到看着手机的低头一族。或是与朋友聊天,或是看视频,或是玩游戏等。大家出门什么都可以不带,唯独手机不能落下。人们会因为没带手机出门而懊恼抱怨,诉说没有它的各种不便,也似乎没有手机就寂寞就被拉开了。 因此,我们小组决定以“手机依赖症”为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此问卷调查人群为18一22岁的在校大学生,旨在求得当今在校大学生中有“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比例以及当今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症”的看法。通过对百余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当今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性较强,且他们主要用手机与亲友进行交流或者查阅新闻。 主体: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手机等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人们都拥有了手机,有些人甚至不仅仅一台手机。人们利用手机,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商业活动、私人社交、博览群书等等,同时,手机游戏也是人们闲暇时放松的方式。可以说,手机在人们的手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便有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一低头族,指的是长时间低头使用自己的手机而更容易忽略现实世界的人们。而且,这类群体更多地出

大学生手机上瘾现象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精品作文

大学生手机上瘾现象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手机上瘾的成因分析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手机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获取外界信息,或沟通与他人的联系。但是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手机的过度使用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出现上瘾现象。. (一)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对实时信息的需要和渴望需要一个有效的承载工具。由于手机承载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加之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信息进行传递,成为大学生上网的首选。在重大事件的新闻中,手机一最快、最广泛的范围对信息进行传播,在第一时间抓住大众对信息需求足以刺激大学生的时代嗅觉,以满足自己对信息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外界的信息以确定自己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降低了大学生对信息获得的压力。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这是为了获得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现在的社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喜欢炫耀自己物品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时会互相讨论关于自己对信息的一些了解,为避免自己一无所知,手机就会成

为随时随地获得信息一种工具。这也会促进彼此之间的攀比心理,对于手机创造的某些虚拟的空间而无法自拔。 (三)大学生追求时尚的心理 [JP2]当前,大学生使用的手机五花八门,从外观到手机的功能。对于具有时尚敏感嗅觉的大学生来说,对于手机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它的功能也要求越来越强大。而精明的商家就是抓住这一特点,对手机不断的开发。由于现在手机的功能也很让人沉迷,一台华丽的手机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认为在同学面前更有面子。大学生喜欢时尚、喜欢与众不同,根本不会考虑经济压力,只注重满足自己时尚的需求。. (四)大学生情绪转移的方式 [JP2]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有些人性格孤僻、甚至是不合群、不自信具有封闭心理的人极易出现手机成瘾的症状。手机网络的出现,可以满足对社交的需求,在网上可以交朋友,可以倾吐自己的心声,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在网上可以作为一个发泄的工具。为了消除自己的寂寞、孤独感时常选择手机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来说,对于一个新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对自己的大学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也没有信任的朋友可以交谈的时候,手机就成为了一个发泄的工具。网络往往能够满足人的心理的需求,而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就容易满足网络的需求,沉迷于其中。. (五)大学生自信的缺乏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现状影响原因及对策1解析

【摘要】: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网络成瘾带来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这一问题,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问题,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瘾问题的一些对策和想法。希望能够帮助网瘾大学生在网络海洋里“回头是岸”。 【关键词】:网络成瘾;现状;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谭毅将,男,毛南族,广西环江人,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06级文六班,广西师范大学预科生 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日常带来了翻天覆的变化。人们利用网络资源来填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足。然而,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人们享受网络便利资源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网络——,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秩序。大学生网络成瘾就是伴随网络而来的突出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会带来三种后果。从微观方面讲,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前程,以及大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来说,大学生网络成瘾会使我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受到阻碍或破坏,影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对大学生网瘾问题,我们全社会必须予以关注。 一.网络成瘾的概述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VTION,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IAD,目前对网络成瘾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不同的学者对其命名也不同。诸如网络狂、上网狂、计算机依赖、因特网成瘾障碍、病态因特网使用、因特网成瘾或因特网依赖。都是对过度使用因特网的描述⑴。网络成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Goldbery在1994年提出的。当今学术界对网络成瘾的内涵认识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观点:网络成瘾是一种网络技术下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是一种因为习惯而导致的行为成瘾。 二.大学生网瘾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有上网聊天交友、玩网络游戏、网上收集信息等。由于处理不当,对上网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其主要表现为网络聊天与交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等多种形式。据《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0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人数为8700万,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6.8%,18——24岁的网民占36.8%(这正是大学所处的阶段,大学生中约84%在上网。网络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大学生网络成瘾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一项研究表明,13%的大学生网络使用过度有负面影响。 (一.网络聊天成瘾 网络聊天成瘾指的是个体着迷于网络聊天,且为了消除下网后的烦躁不安而不断延长上网时间,由此获得满足感,致使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甚至就业机会受到影响(1。网上聊天交友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一些大学生对网络聊天乐此不疲,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国一些省市对上网大学生目的的调查显示,网络聊天占上网大学生比例的40%以上。一份来自大学生“网民”的调查报告显示,网

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手机依赖性的调查报告 (一)导言: 调查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程度及引导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个正确态度。 调查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使得年轻一代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为什么大学校园中会掀起‘‘手机热”。大学生作为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都比较高的群体,为什么依然会出现“手机依赖症”这一社会逐渐热趋化的病症呢?同时,手机对他们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调查研究,意在指出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现状及其不良影响,为今后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的了解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达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的目的。 调查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会出现手机依赖性;手机依赖性的影响;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调查人员:XXX (二)问卷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手机改变着你我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手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给大家介绍不同时期关于手机各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报告。 1937年4月3日,自世界第一部手机诞生以来,于1987年手机在 __出现,由原先的“大哥大”到现在性能多样,样式各异,手机不再是身份和社会地位象征的稀有物,而成为普通百姓的平常物。随着手机的普及,关于手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为了能吸引消费者,国内外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手机的设计、使用和消费者购买手机指导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更多的将关注集中在手机这个物体本身表层上,忽略了手机的使用者、使用手机的影响等方面。

大学生手机成瘾研究综述

大学生手机成瘾研究综述 摘要:手机成瘾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近年来,我国研究者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手机成瘾的概念界定、大学生诊断测量与大学生手机成瘾相关因素及干预各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最后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手机成瘾诊断标准和测量相关因素干预 根据工信部2011年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7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达到9.3亿。7月由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已达3.18亿。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其开放性和应用性得到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在享受手机带来新的娱乐和便利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了手机的奴役的对象,出现了对手机过分依赖的现象,甚至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开始因手机成瘾症而感到苦恼,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1手机成瘾的概念 成瘾,在新华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一般指人对某类事物或东西的依赖性达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之前对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药物的依赖上,而近些年来,行为科学提出了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概念,常见的有:赌博成瘾(Griffiths,1995),财富成瘾(Slater,1980),性成瘾(Carnes,1983),计算机成瘾(Griffiths,1995)等[1],这些成瘾行为和创痛的药物成瘾表象很是相似,具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有些用户无节制、无限度的使用手机对其生活、工作、学习及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现象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此也越来越重视,于是,对手机成瘾的研究和讨论也在不断地增多。对于手机成瘾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提出各自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韩登亮、齐志斐等人[2]将手机成瘾症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并认为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无限制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心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例如;莫名的紧张,莫名的心慌。屠斌斌、章俊龙和姜伊素[3]将其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循环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包括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和手机信息搜索成瘾三种类型。国外的研究者则更倾向于用问题性手机使用或手机依赖等术语来表达手机成瘾,在Griffiths看来,手机成瘾是一种包含人机互动性和非生化的行为成瘾[4]。现在中国国内对手机成瘾的研究的学者并不是太多,部分研究者着手编制手机成瘾问卷[3,5]。有研究者开始关注手机成瘾的心理学分析,如韩登亮与齐志斐[1]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成因、危害进行心理进行了深刻、严谨的分析;王小运与伍安春[5]探讨手机成瘾的成因和对策;梁维科[6]探讨了青少年手机游戏成瘾的原因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王薇综述了手机成瘾的概念、测量及影响相关因素,特别提到人格特征和社会交往因素在手机成瘾当中的影响[7]。刘红与王洪礼[8]探讨了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寂寞孤独感、手机用户使用动机的关系。 2大学生手机成瘾的诊断和测量 就手机成瘾而言,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正式把它列入到心理障碍的范畴,有研究者参照国外传统的用来界定物质依赖(或成瘾)的标准,即《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通过研究过度使用手机的用户,给出确定此症状的6项标准,分别是突显性、耐受性、冲突性、复发性、戒断性和兴奋性。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不少学者按照自己对手机使用成瘾行为的认识和理解,编制测查工具用以诊断手机成瘾。下面是现阶段国内外比较常用的测量工具的简介:

2020年大学生网瘾调查报告范文.doc

2020年大学生网瘾调查报告范文 一、引言 当前社会,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截至XX年,中国网民已达7780万人,大学生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抽样调查显示,北京重点高校大学生常常上网的人数到达80%,然而在别的地方的高校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迅捷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甚么?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法不一而足,当代大学生面临这些是不是都有抵抗力呢?我们看到的常常是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中不能自拔,他们荒废学业,耗费大量的金钱和体力,网络为何那末有吸引力?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他们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关注这一群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关注我们祖国的发展,我们民族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揭开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缘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长,学生,网吧,社会管理部分所承当的责任,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研究相干说明 1、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缘由及对策研究》srt课题组实施,具体目标以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学生网瘾现状,把握网瘾比例在年级、地域和性别上的散布情况。

(2)通过对不同上网目的、网民分类(非网瘾、网瘾偏向、低度网瘾、中度网瘾、高度网瘾)的交叉对照分析,探索上网成瘾与网上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对不同程度网民的家庭状态等题目进行分析对照,调查家长对大学生消费及上网题目的态度。 (4)通过对调查对象平时的在校情况及上网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题目的影响。 (5)通过对不同程度网瘾大学生网民的人格因素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的影响。 2、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以后确定操纵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以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终究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问卷的方法。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本校除大四年级、硕士生、博士生之外的在校学生。访问地点为学校、网吧和其他公共场合。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35份,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为88.9% (1)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次调查主要触及到三大类共五个指标。分别是:1、核心指标――网瘾;2、参考指标――网瘾程度与网瘾偏向;3、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2)核心指标:网瘾

关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的调查报告 调查小组组长:学号:201104044111 调查小组成员学号:201104044110 调查小组成员:学号:201104044109 执笔者:学号:201104044111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走进大学的校园随处可见拿着手机听歌聊天的同学们。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数目迅猛增加。 本文以在校的大学生为对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一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当前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基于以前学者的研究———大学生已经患上了 “手机依赖症” 的观点,本文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大学生们使用手机的目的,时长,以及使用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其成因以及对学生自身和学校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生理及心理素质,更好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策建议

手机依赖症: 基本概念、手机依赖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界定手机成瘾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 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 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也有专家强调“手机成瘾者”严重时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手机幻听大致表现为担心手机会响,每半小时看一次手机;手机无来电,却能“听”到手机铃声;无论手机放在哪里,都觉得手机在响铃或振动;手机来电时异常紧张,甚至心跳加速。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现在手机成为通讯的工具,集多种功能与一身。除了方便人们之间的联系,并且获取到大量的信息外,还可以通过游戏,音乐等娱乐丰富我们的生活。现在的大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台手机,而且是多功能的手机,这对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可是这毕竟跟网络一样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针对现在的大学生使用手机非常频繁,甚至手机不离手机的情况,做了一个调查,以便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并改善。 二、调查时间、地点、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时间:2012年7月----8月。 (二)地点:大学。 (三)对象:在校的大学生。 (四)方法:首先自主设计问卷,然后将其上传至“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并将链接广泛发“问卷星”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送给各位同学,收集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内容大概为同学们对手机使用的时间,原因,以及使用的心理进行了解。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你的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