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名解简答论述

神经病学名解简答论述
神经病学名解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TODD麻痹Gower征核间性眼肌麻痹脊髓压迫症开关现象

简答

1。重症肌无力的Osserman分型

2。简述脊髓横贯脊髓半切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症内囊病变的感觉障碍

病例讨论:

男,76岁,晨起后右侧肢体无力。发音不利?有高血压病史3年,糖尿病7年,没怎么吃药。

右侧肢体无力反复发作。

体格检查:右上肢完全无力,右下肢可以在床上移动,右侧鼻唇沟消失,示齿时口角左偏,伸舌右偏,右侧偏身感觉障碍。

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问话。

1.判断是否有及何种失语

2 肌力分级

3 定位定性诊断

4 初步诊断

5 鉴别诊断

6 最常用辅助检查手段及其注意事项

7 治疗原则

大题:

简答GBS鉴别诊断

偏头痛临表

重症肌无力OSSERMAN分型

帕金森振颤特点

论述癫痫持续状态定以及处理原则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与脑血栓异同

名解:2'X5

Todd paralysis

Bell sign

Horner's syndrome

Foster-Kenndey syndrome

trigger spots

简答:5'X4

1.manifestation of decortical syndrome

2.briefly describe the informations of upper motor neuron lesion and lower motor neuron lesion of facial nerve,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3.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BS

4.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xtradural and intradural locations of extramedullary lesion in compressive myelopathy

问答:10'X2

diagnosis of Parkinson disease

treatments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一、名词解释

Bell征

Gower征

Lhermmite征

Lambert-eaton征

Wills'环

二、简答题

重症肌无力的osserman分型

典型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weber综合征的定位及临床表现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三、论述题

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及处理原则

临床上如何鉴别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栓塞

二、名解(2×5)

嗜睡

Jackson癫痫

charcot征

brown-squard综合征

运动性失语

三、简答(4×5)

1.三叉神经的周围分布和中枢性分布的区别

2.列出多发性硬化有确诊意义的三种辅助检查

3.髓内和髓外压迫性病变的感觉障碍特点

4.何谓共济失调?有何检查方法

四、简答(20×2)

1.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

06本科5年制神经病非选择题名解:1jackson麻痹2脊髓休克3Hunt综合症4tia

简答:1癫痫大发作与晕厥的鉴别

2核间性眼肌麻痹的表现和定位

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

4 28女?右下肢无力,肌束颤动,键反射减弱,无病理征,无感觉障碍,是哪种瘫痪?可能的定位是?

论述:1急性脑梗死的处理

2眼睑下垂12年,声嘶2年,呼吸困难3天,伴缺氧表现,给与吸氧及肌注新斯蒂明后有改善,

可能诊断?分型?属于哪种危象?怎么处理?

名解2.5*4

Jackson癫痫,脊髓休克,Hunt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简答5*4

1.核间性眼肌麻痹临床表现及定位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表现

3.癫痫大发作和晕厥的区别

4.男,右下肢乏力,肌萎缩,肌束颤动,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无感觉障碍。

瘫痪类型?可能定位?

论述10*2

1.脑梗塞急性期治疗措施

2.23岁女,眼肌麻痹12年,四肢无力、吞咽困难、声嘶2月,呼吸困难3天。上述症状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入院时紫绀,SaO288%,吸氧,肌注新斯的明1mg后好转,SaO295%。诊断及分型?何种危象?处理原则?

护理:

名词解释:(4*5)

1.Gerstamann syndrome ;

2.感觉性失语;

3.脊髓半切征(英文);

4.晨轻暮重;

简答题:(4*5)

1.什么叫重症肌无力危象?分类有哪些?

2.典型的感觉障碍类型;

3.什么叫肌力检查?肌力分级是?

4.脑出血护理诊断

病例分析:(30分)

1.护理诊断是什么?是脑血栓形成。

2.与脑栓塞怎么鉴别?

3.本例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及依据。

名词解释

开关现象

Ramsay-hunt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Gower征

Brown-Sequard综合征

简答题

重症肌无力的Osserman分型

癫痫的药物治疗一般原则

论述题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

有些非主流,再次证明了用以往的经验来推断现在是有风险的。

名解

wernicke aphasia,dysarthria,trigger spots,jackson epilepsy

简答

1、GBS differential dianosis

2、weber syndrom-damage structrues and symtoms

3、brown-squard syndrom--damage structrues and symtoms

4、PD‘s typical symtoms

论述

1、status epilepsy-defintion and treament

2、脑血栓、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太长,不想打英文了)

护理:

30道单选里,多发性硬化3道,帕金森病4道,脑血管疾病5道,癫痫4道,加起来已经半壁了……所以要重点复习……

简答:

1吉兰巴雷综合症的诊断要点

2癫痫大发作抽搐发作时应详细记录的内容有哪些

3如何对头痛进行护理评估

4帕金森病的震颤特点

病例分析:

脑出血病例

问题1对该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5分

问题2意识障碍的分哪几种,该患者意识状态如何15分

问题3对该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20分

总结:主观题中护理的内容共有30分

还有整张试卷没涉及到一个英文单词的,连英文缩写都没出现……

06公卫神经病

名解:Gower征,Jackson癫痫,脊髓休克,Horner's 征,Bell征

简答:癫痫药物治疗原则;重症肌无力的诊断要点

论述: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

名解

Lhermitte's sign

bell sign

皮质盲

面具脸

问答4

ALS的临表

GBS的诊断标准

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

论述12,13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表

C5脊髓在不同地方破坏出现的感觉症状

护理:

名解:Foster-Kenndey综合症,古茨曼综合症,面具脸,高颅压性头痛,肌无力危象简答:PD的临床表现,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论述:持续性癫痫发作的护理原则

胸段脊髓炎的护理原则

名词解释

1.剂末现象

https://www.360docs.net/doc/b29483541.html,segue征

3.

简答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b29483541.html,lard-Gubler综合征

2.病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定位,定性,临床诊断

3.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要点

4.全身强直痉挛发作的临床表现。

论述题

1.颈膨大段贯通伤的临床表现。

2.病例:左侧脑出血?定位,定性,初步临床诊断,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治疗措施。

一.名解:1.反拗危象2.癫痫持续状态3.假性球麻痹4.brudzinski征

二.问答:

1.三叉神经痛的临表

2.帕金森病的治疗

三.病例:

1.临床诊断与诊断依据

2.定位诊断与诊断依据

3.治疗原则

神经病学:

一.名词解释:

1.Bell征

2.Horner's征

3.Jackson癫痫

4.gower征

5.脊髓休克

二.简答题:

1.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2.癫痫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的临床表现

三.论述题:

请鉴别比较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

妇产科学:

一.名词解释:

1.羊水过少

2.习惯性流产

3.子宫内膜异位症

4.功血

5.胎盘早剥

二.简答题:

1.简述子痫前期应用硫酸镁的的注意事项

2.第三产程中胎盘剥离的征象

3.完全性葡萄胎的组织学特点

4.人工流产的并发症

三.论述题:

1.论述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2.论述GDM对妊娠期母儿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2.5*4

无动性缄默

闭目难立

Todd麻痹

搓丸样动作

三、简答题5*3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诊断

简述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帕金森病PD的生化病理特点

四、论述12.5*2

脑血栓与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Guillain-Barre综合症与周期性瘫痪的鉴别诊断

名解

肌无力危象

Lasegue征

Romberg征

Gerstmann综合征

脊髓休克

问答题

格林-巴利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临床特点

论述

蛛网膜下出血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原则

神经病学名解

福斯特肯尼迪综合症;额叶底面肿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分两大类;特殊感觉和一般感觉 去皮质综合症;多见于因双侧大脑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损害或丧失,皮质下功能仍保存。 无动性缄默症;又称睁眼昏迷,由脑干上部和丘脑的网状激活系统受损引起,此时大脑半球及其传出通路无病变。 植物状态;是指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而脑干功能相对保留的一种状态。 闭锁综合症;又称去传出状态,病变位于脑桥基底部,双侧锥体束均受累。 Broca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或运动型失语,由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 Wernicke失语;又称听觉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由优势侧颞上回后部病变引起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也称痉挛性瘫痪,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即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及其发出的下行纤维病变所致。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又称弛缓性瘫痪,指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以及它们的轴突组成的前根、神经丛及其周围神经受损所致。 “折刀”现象:由于肌张力的增高,患肢被外力牵拉伸展时,开始时出现抵抗,当牵拉持续到一定程度时,抵抗突然消失,患肢被迅速牵拉伸展,称之为折刀现象。 巴宾斯基征;是经典的病理反射,提示锥体束受损。检查方法同拓反射,阳性反应为拇指背屈,可伴其他足趾扇形展开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较少见的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头痛,才继续15分钟到3小时,发作从隔天1次至每日8此。具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但始终为单侧头痛,常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和horner征等 Tolosa——hunt综合症;为阵发性眼球后及眶周围的顽固性头痛刺痛或撕裂样疼痛,伴随动眼,滑车和展神经麻痹,眼肌麻痹可与疼痛同时出现或两周后出现 脑血管疾病CVD;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其中,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症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一般持续10-20分钟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液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约占脑梗死的15%--20% 腔隙性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空腔’

体检诊断学名词解释大题

一、名词解释 1、落日现象: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见于脑积水。 2、鼻翼扇动:吸气时鼻孔张大呼气时鼻孔回缩,见于伴有呼吸困难的高热性疾病。 3、Koplik斑:若在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粘膜处出现帽针头大小白色斑点称为麻疹黏膜斑,为麻疹的早期特征。 4、镜面舌:亦称光滑舌,舌头萎缩舌体较小,舌面光滑呈粉红色或红色,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 5、草莓舌:舌乳头肿胀发红类似草莓见于猩红热或长期发热患者。 6、Oliver征: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波动可以触及导气管的向下拽动称为~。 7、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若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环的外缘较清晰内缘较模糊,称为~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8、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0、肋脊角: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的区域。检查肾脏压、叩痛的位置。 11、肩胛线: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12、潮式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13、间停呼吸:变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14、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该音正常情况下并不存在故非呼吸音的改变 15、腹上角:为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会合处所形成的夹角。 16、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膜病二尖瓣狭窄。 17、肝病面容:面色晦暗,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脏疾病。 18、急性面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 19、面具面容:面部呆板无表情似面具样见于帕金森病脑炎等。 20、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体位。 21、慌张步态:起步后小步急速趋性双脚擦地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帕金森病。 22、跨阈步态:由于踝部肌腱肌肉弛缓患足下垂行走时必须抬高下肢才能起步。 23、间歇性跛行:步行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乏力患者被迫停止行进需稍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进。 24、荨麻疹:为稍隆起皮肤表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为速发性皮肤变态所致,见于各种过敏反应。 25、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26、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 27、Virchow淋巴结: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 28、盗汗:夜间睡后出汗称为盗汗多见于结核病。 29、发热: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30、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体内温度波动不超过1。大叶性肺炎伤寒 31、弛张热(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败血症结核 32、水肿: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33、夏科三联征: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和黄疽为夏科三联征。 34、镜下血尿:尿色正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 35、发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称紫绀。 36、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合称为膀胱刺激征。 37、黄疽: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虹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出现黄疽。 38、体征:指医师客观检查到的患者身体方面的异常改变。 39、症状: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40希恩综合征:见于生育期妇女,因产后大出血致腺垂体缺血坏死而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可有消瘦、性功能减退、闭经、厌食、恶心呕吐和毛发脱落。 41、梅尼埃病: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严重可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短暂很少超过2周,有复发特性特点。

精神病学整理汇总

一、绪论 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精神活动的障碍,特征为认知、情绪、意志 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或增加病人的残疾、死亡等危险。 2、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 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是以医学为对象形成的应用心理学分支,特别强调整体医学模式,即所谓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主要任务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心理因素对身体务器官生理、生化功能影响及其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等。 二、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1、知觉障碍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感知,是歪曲的知觉。以错视、错听多见。 幻觉(Hallucination)指无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知觉。常见幻觉按涉及的感官来分,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机能性幻听、反射性幻觉、心因性幻觉 2、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赘述、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思维化声、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 象征性思维相互理解,不会将象征当做现实、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 维、强迫观念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 妄想是由病态逻辑推理和判断的歪曲所致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妄想特征:1、虽不符合事实,患者却坚信不疑; 2、内容涉及本人,与个人利害有关; 3、具有个人独特性; 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既不能以其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加以解释,也不能用事实和道理说 服。但其行为却不一定受妄想的影响。 妄想分类:1、被害妄想 2 、关系妄想3、物理影响妄想4、夸大妄想 5、罪恶妄想 6、疑病妄想 7、钟情妄想 8、嫉妒妄想 9、被动悉感3、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 注意减退:指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兴奋性均减退。患者的注意不能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某一事物,同一时间内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注意涣散:随意注意明显减弱,注意能力容易分散,并且不能保留适当长的时间。 4、记忆障碍 分类:a记忆增强、b记忆减退、c错构 d虚构:指患者以想像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上记忆的缺损,并信以为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 时称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 e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

传染病学重点名解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 稽留热sustained feve r: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而且24小时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回归热relapsing fever:是指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高热,可见于回归热、布鲁菌病等。但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undulant fever。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 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相互之间的作用,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在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中,可产生各种不同的表现,临床上称为感染谱。 毒血症状:(toxemic symptom)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内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外的各种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骨骼疼痛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谵妄、脑膜刺激征、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及休克等表现,有时可有肝肾损害,表现为肝肾功能改变。 散发sporadic occurrence:某种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一般发病水平 流行epidemic: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 暴发流行epidemic outbreak: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 大流行(pandemic):若某种传染病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和洲界。 人兽共患病(zoonosis):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的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如鼠疫。恙虫病。人类进入这些地区可受感染,也叫自然疫源性疾病。 异位损害(ectopic lesion):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和组织的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人常见于肺和脑。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传染病学: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的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预防规律的学科,以求达到治病救人,防治结合的目的。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得四组症状 :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与断联休克症状。 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得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得过度兴奋表现。 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得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得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与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 三偏综合征:内囊完全损伤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偏盲与偏身感觉障碍,常见于脑出血与脑梗塞。 体象障碍就是指: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对自己身体部位得存在、空间位置与各部分之间得关系认识障碍。表现有自体部位失认、偏侧肢体忽视、痛觉缺失与幻肢症等。多见于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 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③病灶侧共济失调; 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 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与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 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与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与四肢瘫痪。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与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与对侧交叉过来得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得内侧纵束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一侧或两侧舌咽、迷走神经及疑核损伤,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

诊断学名解大题

一、名词解释 1、放射痛(radiating pain):又叫牵涉痛,内脏疼痛引起身体体表的疼痛,内脏痛觉信号传入相应的脊髓节段,该节段支配的身体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特点就是疼痛明显,有压痛、感觉过敏。 2、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主要表现就是在心搏停止5~10s后出现晕厥,停搏15s以后可出现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见于最严重的心源性晕厥。 3、Horner征: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与眼球下陷,同侧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4、奔马律: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 5、Austin-Flint杂音: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 6、肠源性青紫症:由于大量进食含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的中毒性高缺血红蛋白血症而出现紫绀。 7、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沿,以两手置于膝盖上或扶持床边,这种体委可使胸廓辅助呼吸肌易于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减少回心血量与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 8、移动性浊音:腹部查体时,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就是发现有无胸腔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腹水1000ML以上。 9、脉搏短绌:心率大于脉率的现象,血液不足以充盈血管,见于房颤等心律失常。 10、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与)体征,也就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11、黄疸(Jaundice):就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而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若血中胆红素浓度在17、1~34、2μmol/L,而临床上尚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 12、潮式呼吸(cheyne-stokes):陈-施呼吸,就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大脑损伤(脑皮质水平)。 1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与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就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14、泊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泊油。 15、Kussmaul呼吸: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慢的呼吸,此因细胞外液碳酸氢不足,PH下降,通过肺脏排除CO2,进行代偿,以调节细胞外酸碱平衡之故,见于糖尿病酮中毒与尿毒症酸中毒,这种深长的呼吸~ 16、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二尖瓣脱垂可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血流从左心室流入左心房,因而二尖瓣脱垂的患者同时伴有收缩晚期杂音,它合并收缩中、晚期喀拉音称为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17、二尖瓣脱垂:由于在房室瓣在收缩中、晚期脱入左房,瓣叶突然紧张或其腱索得突然拉紧产生震动所致。 18、类白血病反应: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累死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19、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时,肝坏死,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LT升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重,而酶活性急剧下降,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凶险。 20、文氏现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的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 到一个P波后脱漏1个QRS波群,漏博后房室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R间期又趋增强,之后又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 21、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经胆管排入肠道后,在回肠末端及结肠经细菌酶的分解与还原作用,形成尿胆原(总量为68~473μmol)。尿胆原大部分从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小部分经肠道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内,其中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流行病学名解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疾病及健康有关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的科学。 疾病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发病例的频率。 新发病例数:指观察时间内新发生的某病的病人数 暴露人口数: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内的人群,必须有患所要观察的疾病的可能 罹患率(attack rate):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通常指在某一局限范围内,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时点患病率(point prevalence):指群体中个体在某时点为病例的概率 期间患病率(period prevalence): 是群体中个体在给定期间内任一时点为病例的概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死亡专率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的死亡率。分母必须是与分子相对应的人口 病死率(fatality rate):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值 存活率(survival rate) 散发(sporadic):指某病发病人数不多,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或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适用于范围较大的地区。 流行(epidemic): 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pandemic):指某疾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爆发(outbreak): 指在集体单位或小居民区短时间内某病发病人数突然大量增多的现象 季节性(seasonality / seasonal variation)疾病的发病率随季节而变化的现象。 周期性(periodicity):疾病有规律地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发生流行的现象。疾病的周期性变化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 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多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四组症状: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和断联休克症状。 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 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 三偏综合征:内囊完全损伤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偏盲和偏身感觉障碍,常见于脑出血和脑梗塞。 体象障碍是指: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对自己身体部位的存在、空间位置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障碍。表现有自体部位失认、偏侧肢体忽视、痛觉缺失和幻肢症等。多见于非优势半球顶叶病变。 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syndrome):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 Wallenberg综合征: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表现为:①眩晕、恶心、眼震;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单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同侧额部无汗); 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缺血。 Weber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 表现为病灶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四肢瘫痪。 Millard-Gubler综合征: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瘫,对侧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Brown-Sequard综合征:即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一个半综合征: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但可以外展。 真性球麻痹:即延髓麻痹,一侧或两侧舌咽、迷走神经及疑核损伤,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咽反射消失,舌肌萎缩,可见于吉兰巴雷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假性球麻痹:是指当双侧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出现的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而咽反射存在的现象。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 Broca失语:即运动性失语。由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引起,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非流利,

最新第八版诊断学名解(个人重点总结,期末必备)

1.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以上。 2.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驰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体温渐升至39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 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3.热型: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4.水肿: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按发生部位可以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水肿,按发生机制可以分为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5.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咳出者。骤发大量的咯血可从口腔涌出,甚至导致呼吸道血块阻塞,引起患者窒息死亡或者休克。 6.症状: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7.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8.放射痛(牵涉痛):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可见远离该器官某部位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 9.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10.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肺活量减少肺淤血加重,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惊恐不安。 11.酸中毒性大呼吸:血中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强烈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呼吸中枢引起的呼吸困难,其特点为呼吸深长而规则,常伴鼾声。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心源性哮喘:左心衰竭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13.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14恶心:指上腹部不适和紧迫欲吐的感觉 呕吐:通过胃的剧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15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16.便血: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可呈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 17隐血(occult blood):消化道少量出血,粪便颜色不变,必须隐血试验才能发现便中带血。 隐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每日5ml以下,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 18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感觉排便未尽,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感轻松,提示肛门直肠疾病,痢疾、直肠炎、直肠癌、原发性腹膜炎 19柏油便: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得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 20腹泻(diarrhea)是指大便频率的增加和性状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按发生机制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超过两个月)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精 【名词解释】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ondaryinfection)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 1.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 1.侵袭力(invasiveness):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2.毒力(virulence):内外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 3.数量(quantity):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①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②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或感觉阈↓引起 2. 感觉过度(hyperpathia):①刺激阈↑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须达很强程度才有感觉,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②患者不能辨明刺激的部位、性质与强度③可感刺激点向四周扩散并有“后作用”,即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 3. 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①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异常②例如麻木感、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等。 4. 放射痛(radiating pain):①神经根或神经感受病变刺激时,疼痛除出现在刺激部位外,尚沿该受累感觉神经扩散到其支配区②如后根受肿瘤压迫时引起的神经根痛,腰骶神经根受脱出的椎间盘压迫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5. 牵涉痛(referred pain):①内脏病变时同罹病内脏相当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也发生疼痛②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等。

平侧向(同向)凝视就有困难;①一侧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造成前核间眼肌麻痹。表现为双眼侧向(水平)注视时,同侧眼球可以外展(可伴有眼震),对侧眼球不能内收,但两眼内直肌的内聚运动正常②一侧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造成后核间眼肌麻痹。表现为双眼侧向(水平)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以内收。 11. 折刀样强直(clasp-knife rigidity):①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呈痉挛状态称为痉挛性瘫痪②体检可感觉肌张力类似“折刀”样改变,即在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终末时突感减弱,也称折刀样强直④见于锥体束损害。12. 肌强直(rigidity):由于一个紧接一个连续运动冲动,干扰肌肉松弛,导致肌肉持续性的收缩。其中,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强表现为伸肌和屈肌都增强。 13. 铅管样强直(leadpipe rigidity):①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强是伸肌和屈肌俱增强②铅管样强直指在做被动运动检查时,增强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像弯曲软铅管样的感觉。 14. 齿轮样强直(cogwheel rigidity):①锥外

诊断学名词解释

发热 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问答题 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问答题 1.①低热—38℃②中等度热—39℃③高热—41℃ ④趋高热41℃以上 2.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 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③多系统症状询问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脏器的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等。常与疑病妄想等伴随出现。 功能性幻觉: 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反射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但涉及两个不同的感觉器官。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见于精神分裂症。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周围事物的距离、空间位置等感知错误。 非真实感/现实解体: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变得不真实,犹如隔了一层窗纱。可见于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等。 思维迟缓: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转换困难。表现为语量少、语速慢、语声低和反应迟缓。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变慢、思考问题困难。多见于抑郁发作。思维贫乏:联想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感到脑子空洞无物。表现为寡言少语,谈话时言语内容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问题简单。严重的患者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等。 思维散漫: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患者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话题转换缺乏必要的联系。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患者要阐述的主题思想。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交流困难。 思维破裂: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成了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句子结构不完整,成了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中断:指思维联想过程突然发生中断。表现为患者在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时,言语突然停顿,片刻后又重新开始,但所谈主题已经转换。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插入: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属于自己,不受自己的意识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强制性思维:是思维联想的自主性障碍。表现为患者感到脑内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这些联想常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内容多变。 病理性赘述:思维联想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患者对某种事物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描述,言语啰嗦。如要求患者简明扼要,患者无法做到。 思维扩散/思维化声:同时包含思维障碍和感知觉障碍。患者在思考时,同时感到自己的思想在脑子里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奇特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其特殊的意义。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重点

1、传染病:就是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得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得疾病。2、感染:又称传染就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得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与 所处得环境三个要素。 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得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3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得病原体感染。 4重叠感染: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得基础上再被别得病原体感染。 5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得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寄生部 位而到达其她寄生部位,可引起宿主损伤,称为机会性感染。 6、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就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得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7、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又称临床感染,就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 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得作用或机体得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 床表现。 8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9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与持续时间得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得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得传染源。 10、传染源:就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得人与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11、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得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 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12、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得人称为易感者,她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得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与合适得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13、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得方式到达新得易感染者体内,即为传染性。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免疫状态等有关。就是传染病得基本特征。 14、传染期:指感染者或病人有能力把病毒传染给其她人得那段时间就是针对传染病而言得不同得传染病传染期具有不同得特点 15、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得时期. 16、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就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得、由共同得病原体引起得、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得一类疾病。 15、三区两通道:指传染科为隔离病人与易感者所划分得特殊区域与通道,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与半污染物,两通道就是指医务人员通道与病人通道. 16、消毒:就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得方法 17、隔离:将处于传染病期得传染病病人、可疑病人安置在指定得地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便于治疗与护理。通过隔离,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得机会。如传染病流行时得疫区、传染病院等。保护性隔离就是指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得易感染者置于基本无菌得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如器官移植病区等。 18、Dane颗粒:就是指完整得HBV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其直径约42nm,分为包膜与核心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感染:病原体对人体侵犯的过程,即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感染谱: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引起相互之间的作用。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在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可产生各种不同的表现,临床上称为感染谱。 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首发感染。 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复感染。 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重叠感染:人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称为重叠感染。 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同时,亦可由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物质将相应的病原体清除。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组织损伤,临床不出现症状、体征、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病原携带状态: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潜伏性感染: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对病原体都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的周期性: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 散发性发病:某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几年来发病的一般水平。 流行: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大流行: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暴发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 症状明显期:(发病期):度过前驱期后,出现明显症状,表现原发病所特有的症状、体征顿挫型: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大部分患者度过前驱期后可随机进入恢复期,临床上称为顿挫型,仅少部分患者进入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机体免疫力增加,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可残余一些病理及生化改变,病原体未全清除,传染性还持续一段时间,体内抗体水平上升) 再燃: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的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