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分析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分析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分析

姓名:黄安妮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于瑾

2010-11

摘 要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应对产业界的变化趋势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融资形式,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的发展起来。我国的供应链金融目前已成为银行同业最为关注的业务领域之一。在深圳发展银行确立了供应链金融专业银行的发展定位后,各商业银行纷纷发布各自的供应链金融专业品牌,开始全力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同时,各商业银行都高度重视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等。我国商业银行为降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普遍采取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行考量,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核心企业,中小企业融资

Abstract

Supply Chain Finance, which has received worldwide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has been developing at a very high rate globally in recent years, is a new way of financing created by commercial bank according to the trend change of industrial circle. In China, supply chain financ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bussiness fields in banking industry. Since 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 first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specialized bank in supply chain finance, other banks also offered their own supply chain services. While developing supply chain businesses, all the banks paid close attention on risk management as well. The risk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mainly include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arket risk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etc. Normally,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evaluate the primary factors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to establish respectiv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s and contingency plans. The improvement of risk managemen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business.

Keywords:Supply chain finance, Risk management, Core enterprise, financing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使用学位论文,或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相关数据库供检索;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

第1章 供应链金融的兴起和发展

1.1 供应链金融的涵义

1.1.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当事方包括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银行,因此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理解,可以从核心企业和银行的角度分别讨论。

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主要是通过在供应链内的信息流进行归集、整合、打包和利用的过程中,嵌入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和各类融资手段而实现的。

从银行的角度看,对供应链金融的说法很多,比如:从银行业务拓展方式的角度,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从供应链融资的功能角度,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要将资金流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来,既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信贷融资服务的服务产品创新模式;

从融资的功能指向角度,认为供应链金融是通过对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整合,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向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的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作,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综合上述说法,可把供应链金融定义为: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1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1.1.2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目前,国际银行业与我国银行业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概念和侧重点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由深圳发展银行在2003年率先提出了“1+N”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这也是我国银行业普遍认可的业务模式。“1+N”中的“1”是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N”是指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供应链成员企业。

1“自偿性贸易融资”是指根据企业真实贸易背景和上下游客户资信实力,以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提供银行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以企业销售收入或贸易所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

国际银行业自始至终主要解决的是“1”的问题,也就是核心企业,即在全球化外包安排下,供应链成员的融资瓶颈对供应链稳定性和成本的影响。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银行得以深入参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运行,在稳定与核心企业的业务关系的同时,培育新兴市场的客户群。

而我国的情况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始于以货押授信业务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自偿性贸易融资解决方案,从对“N”授信的个案中对“1”责任捆绑,最终发展到直接找到“1”来批量开发“N”。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目标客户群是“N”,即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供应链上下游成员企业。为了给众多中小企业为代表的“N”融资,银行与“1”和“N”之间签订三方合作协议。

1.1.3 供应链金融主要适用的行业

供应链金融重点选择市场需求稳定、行业容量广阔、交易金额巨大、交易方式规范、集群效应较好、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利于银行进行纵深拓展的行业。重点行业包括:

1.资源优势突出的行业。如石油化工行业、煤炭行业、电力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等;

2.资金技术壁垒较高、规模经营的行业。如交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钢铁行业、机械行业、电器行业、汽车行业、水泥行业、食品行业等;

3.具有稳定资金来源的国家机关。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军队、大学、医院等。

1.1.4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品种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品种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三大类。

应收账款类包括:应收账款质押、国内保理、出口保理、买方付息票据贴现、商业承兑汇票保贴等;

预付账款类包括:先票(款)后货存货质押、保兑仓、法人账户透支、厂商银、厂商一票通等;

存货类包括:存货质押、仓单质押等。

1.2 供应链金融的兴起

1.2.1 供应链金融在全球的兴起

2007年,供应链金融电子平台提供商Demica公司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表明,73%的欧洲大型企业一方面不断向其供应商施加降价压力,另一方面又不断延长向这些供应商付款的账期,使得很多供应链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到2008年

初,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不约而同的观察到整个银行业此前6个月中信贷紧缩的趋势,使得大批供应链的财务状况变得恶劣,于是很多大型企业的财务执行官开始将视线投入到供应链金融。

2008年,《欧洲货币》杂志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并断言该项业务的需求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对于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对其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能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对于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比传统业务的利润更丰厚,并且能提供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鉴于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和银行具有“双赢”的意义,供应链金融正快速的在全球领域蔓延。

1.2.2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兴起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较晚,促成该业务兴起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近年来在金融脱媒2进一步深化和利率市场化趋势逐步加快的背景下,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发行债券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的意愿大幅提高,特别是目前低利率环境将激发优质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的需求,充裕的流动性将促使投资者加大对中短期信用产品的配置力度,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将进一步降低。而借助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小型商业银行能够以低风险的手段占领数量众多、融资需求巨大的中小企业市场,这对于银行拓宽客户范围、优化客户结构和提高综合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一家银行的供应链金融网络率先与以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商业网络实现对接,将因网络锁定形成难以跨越的市场壁垒,其他银行则可能在模式竞争中丧失战略先机。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困扰了中国经济20多年,中小企业在其资产结构中,大部分资产都集中在流动资金、库存、原料等动产方面,固定资产仅占很少一部分,不能满足向银行申请融资的硬性条件,再加上中小企业通常信息透明度差、非系统风险高、道德风险较高、管理规范性差、缺乏核心竞争力、平均融资规模小等一系列问题,都束缚了中小企业向银行进一步融资、谋求更大发展的能力。而通过供应链金融,银行终于发现配套企业的核心价值,即它们和核心企业具有稳固的产销供应链。只要将这一链条牢牢控制住,银行的融资风险就不会很大,银行就会向企业提供融资。需要说明的是,配套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但并不是全部;银行供应链融资的对象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只是那些

2“金融脱媒”是指资金绕过商业银行等间接金融中介机构,直接由资金的供给方流向资金的需求方,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等间接金融中介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与核心企业有稳固、连续贸易关系的中小企业。解决了这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中小企业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中小企业吸纳了一个国家大部分劳动力,是解决一个国家就业问题的主导力量。供应链金融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间接地支持了国家的就业政策及经济发展政策。

1.3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1.3.1 发达国家的情况

根据Demica公司2008年的研究报告,发达国家供应链金融市场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

2007年,花旗、摩根大通、荷兰银行等多家银行通过供应链融资手段发放的授信平均增长了65%。2007年初,只有9%的公司启动并运行了供应链融资计划,而2008年4月,已经有14%的客户开始运行供应链融资计划,另有24%的客户正在评估供应链融资提供商的解决方案,因此总体而言,有38%的公司已经运行或准备正式推出供应链融资计划。93%的国际性银行感觉到公司客户对供应链金融的强烈需求。公司客户认为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益处不再是产品成本的削减,而是资金成本的削减。64%的大银行表示将继续通过它们的资产支持贷款平台运营供应链融资服务;另有60%的银行认为其他细分市场出现不良状况,不会影响其在供应链融资市场的拓展计划。一些欧洲的主流银行普遍认为,在未来的两年中,银行向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传统的授信业务。

1.3.2 我国的情况

在我国,供应链金融近年来也得到了飞跃式发展。早在10年前,只有少数几家商业银行在探索供应链金融业务,而从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率先确立了供应链金融专业银行的发展定位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也纷纷发布了各自的供应链金融专业品牌,例如:兴业银行的“金芝麻”供应链金融服务、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招商银行的“电子供应链金融”、民生银行的“特色贸易金融”等等,均已开始全力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从企业的需求看,也由最初的小企业居多演变到现在大中型企业纷纷提出需求。

第2章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

2.1.1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核心

由于供应链贸易中大量采用赊销结算方式,造成了供应链贸易中信用中介服务的巨大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核心企业需要银行为他们的供应链成员提供综合的融资解决方案,并以降低全链条的财务成本和最终产品成本为导向。因此,供应链融资是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最核心的业务。

2.1.2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核心

作为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最核心的业务,供应链融资也是商业银行承担风险最高的业务,因此,对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

2.1.3 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

在供应链融资中,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与核心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即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成员。面向供应链中小企业成员的授信,是与供应链财务特征结合最密切的业务,也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

2.2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原则

2.2.1 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必须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相一致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防范风险,而是要求商业银行在其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确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容量),承担风险,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增加收益发生的概率,最终实现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的原则必须与该目标一致,并重点评估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对供应链融资的项目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推行该项业务;第二、由于供应链融资中不同产品的风险管理成本差异很大,因此,在推行某个具体产品之前,预先评估风险管理成本和风险管理收益的对比关系。

2.2.2 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应满足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商业银行所有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指的是对商业银行所有层次的业务单位、全部种类的风险进行通盘管理。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应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范畴内,并且针对供应链融资中面临的信用风险、操作

风险、法律风险等均应通盘考虑,确保所有风险状况有相应的部门负责,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管理,可以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测算。

2.2.3 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要满足独立性和垂直性要求

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开发和审批应分别划分给商业银行中的业务营销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应独立于业务操作;而在业务营销部门内部,应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岗位,保证风险的垂直管理,随时监控业务操作中的各项风险。2.2.4 加强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

由于风险管理独立于业务体系,风险管理人员可能缺乏对于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深入了解,难免在供应链融资项目的审批中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来实现业务的顺利开展,业务部门也应及时向风险管理部门反馈业务操作中发现的问题。

2.3 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管理

2.3.1 信用风险的定义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古老的风险之一,也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2.3.2 信用风险管理的定义

所谓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风险。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整个流程中,信用风险识别和计量是基础,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是手段,信用风险控制是目的。

2.3.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

1、信用风险识别

信用风险的识别就是要找出造成企业偿还贷款本息违约的因素。影响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宏观经济周期或行业发展要素发生变化造成行业内大部分企业亏损的情况。在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中,系统性风险是必须重视的因素。系统性风险更直接的来源于供应链本身以及核心企业,因此对于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在行业经济中的竞争地位变化要作出实时的跟踪和评估。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企业自身的经营策略等方面造成的经营风险。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由于与核心企业之间存在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非系统性风险有所降低。但是,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而言,一些特别的行为,如:投机性经营失败、

卷入债务纠纷或涉嫌偷逃税等,将直接影响到还款意愿和能力,从而产生非系统性风险。银行对非系统性风险的及时预警,有赖于贷后检查制度的保障,以及对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等辅助性风险控制方式的引入。

2、信用风险计量

信用风险计量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道德风险是造成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而道德风险取决于借款人的心智模式,难以定量描述。对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更为困难,目前信用风险计量多采用主观判断的方法。

在信用风险计量中,首先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为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在对信用风险进行计量时可以采用结构化的方法控制评估的质量。结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结构化的分析过程,二是指结构化的指标体系。

制定结构化的分析过程,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梳理交易关系和供应链产业流程,了解借款人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和作用、经营状况、谈判地位和资金实力,来判断供应链稳固性和经营计划完成的可能性;(2)了解资金流及物流的流向,评估资金流与物流循环是否完整;

(3)评估整个供应链的行业状况、市场份额和市场容量,判断企业所处供应链在产业中的盈利能力;

(4)通过交易双方的约定结算方式、行业内通行的结算方式、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平均销售周期等信息,判断商业信用风险的大小;

(5)分析借款企业对于供应链交易的依赖程度、借款人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占核心企业需求或销售的比率、借款人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往来时间和交易稳定性;结构化的指标体系是指采用一些客观的指标,帮助风险评估人员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在这个指标体系中,应当明确采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评价或打分。

3、信用风险评价

在对信用风险进行计量后,银行需要评估风险对银行的影响。在这个步骤中,银行需要结合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分析贷款信用风险是否和收益相匹配。如果银行的收益不足以补偿所承担的信用风险,则银行需要考虑企业提供其他的信用支持,比如提高质押比率、要求企业购买信用保险等,否则银行应当采取风险回避的方式。在信用风险评价中银行还应当考虑信用风险是否在银行能够承担的风险范围内。

4、信用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方法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补偿、损失控制等。而供应链金融在信用风险控制方面有一项重要创新,即是“风险屏蔽”。

信用风险屏蔽是指为解决供应链中小成员的融资瓶颈,供应链融资凭借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以及面向授信自偿性的结构化操作模式设计,构筑了用于隔离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防火墙”,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银行操作环节显著增加,操作复杂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业务,这实际上造成了信用风险向操作风险的转移。举个例子:银行为了避免质押物价值发生意外损失,要求企业购买财产险,结果产生了新的风险,即保险公司在意外发生后能否履约理赔。

2.4 供应链金融的市场风险管理

2.4.1 市场风险的定义

鉴于市场风险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巴塞尔委员会3在2001年推出的新资本协议中首次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一起列为商业银行三大风险。对市场风险的定义是: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险。

我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市场风险是因为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2.4.2 市场风险管理的定义

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最大化。

2.4.3 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流程

1、市场风险识别

供应链金融的市场风险按融资模式不同考查不同的风险因素。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质押物的市场价格、融资对象的市场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经销商的分销资质等。

3“巴塞尔委员会”全称“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是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瑞典10大工业国的中央银行于1974年底共同成立的,作为国际清算银行的一个正式机构,以各国中央银行官员和银行监理当局为代表,总部在瑞士的巴塞尔。

2、市场风险计量

供应链金融的市场风险计量相对比较容易,可以量化到具体的指标。比如:对于质押物价格的市场风险计量,可以依据质押率考查初始保证金覆盖跌价产生的风险敞口的能力,设定价格跌幅比率,再参考当前市场价格推算出质押物出现风险的预警价格,以此计量质押物价格的市场风险。

3、市场风险监测

市场风险监测可以根据不同的计量指标采取不同的监测手段。仍以质押物价格的风险监测为例,可以建立逐日盯市制度,即商业银行须具备必要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设备,与专业机构、专业市场及专业网站等市场信息提供者建立密切联系。盯市人员应每日跟踪和掌握各种质押物当天的市场行情,与出质时的价格进行对比,定期制作价格走势图。

4、市场风险控制

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银行都应该预先制定补偿机制。对于上述质押物出现跌价风险的,应立即启动跌价补偿机制。银行应要求借款人追加足额质物或补足相应的保证金,如果借款人不能按约定对质押物的价格下跌进行补款或补货的,银行有权宣布融资提前到期,并有权处置质押标的物。

2.5 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管理

2.5.1 操作风险的定义

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完善或者失灵的内部控制、人为错误、系统失灵以及外部事件等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损失包括所有与风险事件相联系的成本支出。

我国银监会于2007年6月发布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明确了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2.5.2 操作风险管理的定义

操作风险管理是指对商业银行业务运作中各个操作环节制定相应的政策、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对所有的业务流程操作风险的严格定义与规范;并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和流程,制定相应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框架。

2.5.3 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管理的流程

1、操作风险识别

在供应链融资的操作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银行可以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提供的操作风险分类框架,将操作风险分为四类:人员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导致的操作风险。

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信用调查、模式设计、融资审批、出账和贷后管理等环节。银行可以针对每个环节分析是否具有上述四类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

在信用调查阶段,操作风险主要是人员因素引起的。供应链融资在授信主体的信用调查方面对银行客户经理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客户经理的疏漏或错误判断可能导致信用调查不准确,从而产生风险。

在模式设计阶段,流程因素是导致操作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如果流程设计出现漏洞,比如合同不完善、合同条款对银行不利、流程过于复杂使得误操作概率增加等都有可能导致银行出现损失。

在融资审批阶段,操作风险主要涉及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系统风险。人员风险包括内部欺诈、越权、人员业务能力不匹配、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等;流程风险包括银行授信审批流程不合理、授权不恰当、文件信息传递不及时等;系统风险包括用于后台风险管理支持的系统未能有效识别风险导致的决策失误。

在出账和贷后管理阶段,操作风险相对集中,四类操作风险在这个环节都存在,例如监管方人员失职造成的人员风险、换货或提货流程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流程风险、对于货物市场价格监控系统未能预警导致的系统风险及质押物仓库因突发事件导致的外部事件风险等。

2、操作风险评估

相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量化评估更加困难,因此在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管理中,采用传统的定性评估结合近几年新兴的“U状曲线”量化分析的方法评估操作风险。

传统的定性评估方法是:银行收集和分析供应链融资不同环节的各类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评估供应链各项业务中操作风险的损失率。然后根据操作风险的损失率结合银行的战略目标,评估供应链融资各项业务的操作风险是否在银行的承受范围内,供决策参考。

“U状曲线”量化分析是指在供应链融资业务刚刚开展时,由于规章制度不完善、人员操作经验不足、管理上的漏洞等原因,出现操作风险的概率较高;当

业务开展和系统建设逐渐走上正轨时,规章制度会完善起来、人员的操作经验日渐丰富、管理者决策更成熟,这就使得操作风险发生的频率降低;当已有系统开始老化、现有市场环境发生改变时,原有的规章制度与系统已经不适应运营环境、人员操作也因熟练而产生麻痹意识,此时操作风险又将重新频繁出现。

3、操作风险控制和缓释

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选择操作风险控制方法时必须要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匹配。如果成本较高,则需要决定是否采用其他方法或放弃业务。常用的操作风险控制方法有:完善内控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适时更新产品模式、建立完善的电子化操作平台等。

操作风险的缓释是指,商业银行面对很难规避和降低的操作风险,如火灾、抢劫、高管欺诈等,可以通过制定应急方案、购买保险和业务外包等方式将风险转移或缓释。

第3章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3.1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授信业务的区别

1、授信审批的重点不同

传统授信业务是主体授信,注重申请授信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审查申请授信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当地市场情况,银行基于企业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状况对企业进行信贷支持,通常适用于大型企业;

而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银行不仅跟单一的企业打交道,还跟整个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打交道,更注重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配套企业的信用记录、贸易背景、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等,强调贸易背景真实性、贸易连续性、核心企业的信用及实力、信贷资金的封闭运作。由于银行更关注整个供应链的贸易风险,因此即便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的某些风险控制标准,但只要这个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稳定,银行就可以对这笔业务进行授信,并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

2、还款来源不同

传统授信业务的还款来源依靠企业综合收入,不单纯对应单笔交易,借款人流动资产在形态规模上随着企业经营活动不断变化,银行难以有效监控;而供应链金融交易过程中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相对封闭运行,具有还款来源自偿性,银行可跟踪管理,真正做到资金的封闭管理。

3、风险类型不同

传统授信业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融资主体本身的经营风险,风险比较单纯;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来源于核心企业及整个链条的风险,根据供应链内部运作模式的不同其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复杂了。

3.2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特征

由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特殊性,其风险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说,供应链融资的风险通常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1、交易合同的真实性

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是资金的注入者,更关注整个供应链交易的风险,对风险的评估不再只是对借款主体的评估,更多是对交易进行评估,因此,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就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供应链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银行对供应链企业的信贷支持是基于交易合同真实性和自偿性特征,一旦交易合同的真实性不存在,银行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2、核心企业风险传递

供应链融资是银行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向整个供应链提供金融解决方案,实际上是将核心企业的融资能力转化为上下游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升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级别。在这个过程中,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是信用捆绑关系。在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过程中,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风险,这种风险也必然会随着交易链条扩散到系统中的上下游企业,进而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安全性。

3、没有完整信用体系支撑

供应链金融的基础是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紧密而又稳定的协作关系,而这种协作关系维系的关键是企业之间的信用。如果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缺乏可靠和稳定的信用关系,那么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也会加大。

4、立法滞后问题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项业务创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业务模式多样,相对于传统业务其标准化程度较低。在信用捆绑、货物监管、资产处置、交易文本的确定等诸多方面涉及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现有法律很难完全覆盖,这也会给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相应的法律风险。

5、从业人员操作风险

目前供应链金融业务自成体系,专业化程度较高,从业务准入评级到审批、贷后管理都有别于传统授信业务,此外供应链金融服务作为系统性业务不仅要对核心企业及其供应链的运行有总体把握,还要熟悉行业特征、竞争模式、风险表现,因此该项业务对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对其内部管理大都沿用传统业务模式,存在各环节操作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发展。

3.3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3.3.1 风险管理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我国首家倡导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建立起供应链金融完整的运营体系,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整合资源,面向产业供应链提供本外币、离在岸一体化的全链条金融服务。它的核心业务——供应链贸易融资在客户和业务量均取得50%增长的前提下,整体不良率仅为0.4%4。

深圳发展银行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并在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一

4数据来源: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2009年1月

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因为:早在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营销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提出“1+N”模式,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对其上下游的授信服务中,开展面向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批发性营销。2005年,又组织市场营销、风险控制等专家团队,自主开发了面向供应链企业的债项评级体系,并配套出台了保障内控有效性和操作规范性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全面控制供应链金融业务各环节的风险。例如:《货权质押授信业务仓储监管合作方管理办法》,用以规范对货物监管合作方的准入;《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商品目录管理办法》,用以规范抵质押货物品种的准入;《贸易融资业务间接融资客户管理办法》,用以对受信客户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虚拟额度管理,等等。随后又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产品管理和操作的办法,分类控制各种融资产品的操作风险。比如:《未来货权质押开证业务管理规定》、《出口应收账款池业务管理规定》、《国内保理业务管理办法》,等等。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又顺势推出了供应链金融品牌,树立了各种“池融资”品牌,统一建立了分行级的集约操作平台。

正是依靠上述全面细致的风险管理手段,深圳发展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风险管理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3.3.2 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是抵御融资对象高风险的基础

供应链金融业务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授信对象多为信用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数为民营企业,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透明度差,市场抗风险能力低,因此一直以来被银行列为高风险客户群。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解决了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银行盲目地向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而是通过供应链金融特有的风险管理手段,如将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进行信用捆绑,由核心企业承担一定风险、将双方的交易对象作为银行的融资质押物降低风险、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分担银行的授信风险等将中小企业的高风险转化为了银行可控的低风险。由此可见,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是抵御融资对象高风险的基础。

第4章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4.1 概述及案例

为了降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对供应链金融涉及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考量,并制定出风险预警机制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主要的风险因素有:企业准入、商业银行操作平台、动产担保物权、合作监管方和核心企业自身信用风险等。下面从我国某特大型钢铁集团公司与某商业银行合作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实际案例出发,依次分析各主要因素的考量标准或方式。

我国某特大型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注册资本73亿元。2009年公司总资产达2370亿元,全年钢材产量1843万吨,销售收入1320亿元,实现净利润12.86亿元。公司主要产品是各种板材及各类特殊用途钢,是国内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之一。多年来,A公司稳居中国500强企业前列,一直是各家银行争夺的黄金客户。

A公司与国内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以下简称“B”银行)合作历史悠久,综合授信额度超过百亿,授信覆盖信用证、押汇、流动资金贷款等多个品种。2007年,双方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A公司指定B银行独家负责全国范围内经销商的网络融资业务。截至目前,已有40余家经销商纳入该网络,实现累计融资额85亿元。

C公司是该网络内的一家经销商,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总资产达5亿元,主营钢铁产品贸易,是A公司的一级代理商,长期合作关系稳定、紧密,曾获得过“五星级代理商”、“金牌用户”等称号。C公司年钢材贸易量达100万吨,主要经营产品有热轧钢板、冷轧钢板、镀锌钢板、工字钢等。所经营产品具有易包装、易储藏、易监管、不易损坏的特点。公司经营范围遍布全国各地,运作成熟,销售能力强。

B银行提供的网络融资模式为未来货权质押模式也即“先票(款)后货,存货质押”模式。具体来说就是,C公司先向B银行存入一定比例的出票保证金,B银行开具以A公司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A公司收到银票后按约定时间及地点将货物交付B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监管机构(通常为物流公司),C公司提货时需向B银行指定账户存入后续提货保证金,B银行向监管方开具解除质押通知书,监管方按解除质押通知书允许C公司提货。当C公司不能按时归还银行资金时,A公司通过回购、调剂销售或其他手段协助B银行处理滞销钢材。

该业务开展后,具体业务操作由B银行分行级产业金融中心实施。主要包括: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管理 第一章风险识别 1.5 几个概念的联系 风险:概率和后果危险:威肋的来源脆弱性:发生的概率 暴露:可能造成的后果风险事件:可能事情的实际发生 风险的负面风险和正面风险创新与守旧 风险的负面后果包括:直接损失(现金,财务);间接损失(信誉) 风险类型最初的影响最终的影响 质量风险产品召回,客户背叛财务损失 环境污染不良的公众形象,客户 不满意与背判 财务损失 健康和安全伤害工人赔偿诉讼,员工不 满 财务损失, 对人的伤害 火灾对人造成伤害,生产, 资产受损财务损失,对人的伤害 计算机故障无法接单,处理工作, 发出发票 财务损失 市场风险收入下降财务损失欺诈金钱偷窃财务损失安全金钱,财产,计划的偷 窃 财务损失国际贸易外汇汇率损失财务损失

政治风险外国政府将资产据为已 财务损失 有,阻碍利润汇回本国 关键的损失种类和分析 财务损失;信誉损失;环境损失;健康与安全;机会损失总结:越是复杂的组织越需要风险管理 2.11 风险管理的益处(背5点) 1.避免生产和收入流的中断。(拓充:例如,由于数据或资产损失,供应不足,物流中断,技术故障) 2.保护市场份额(拓充:例如,通过对市场营销,与品牌有关的和信誉方面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避免技术陈,避免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被告偷窃等) 3.提高企业和供应链弹性 4.保护组织关键人力资源 5.使组织吸引并挽留高素质的员工,供应商和风险伙伴(例如,通过避免雇主品牌和声誉受损,避免因事故丧失士气)6.促进组织和供应链的合作(通过鼓励跨职能和跨供应链的风险问题沟通) P13 风险的识方法:(5点) 1.环境扫描与公司评估(STEEPLE和SWOT分析)2.范围扫描(发现可能带来新机会和风险的未来发展)3.监测同类组织中的风险事件 4.市场情报收集和管理信息系统 5.过程审计(检查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绩效管理和其他流程的效果) 6.研究项目计划,供应链等,发现可辩认的脆弱性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原则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原则 原则之一行为场景化 行为场景化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由一组特定的主体,形成了特定的关系,例如,在商业领域,企业围绕用户的价值诉求,设计和开发产品和业务,通过特定的互动方式,将产品和服务传递给用户,形成相互之间融合的社群效应。 为了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需要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对供应链网络上下游企业结构进行刻画,从而真实地反映核心企业、借方以及相关利益方在业务场景中的位置和状态。 原则之二资产穿透化 资产穿透化就是要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清晰地刻画和反映供应链运营中的资产和资产的流动状态。具体讲,对资产的把握主要是能清晰地反映资产的结构以及资产的价值状态,并且能够渗透到资产的细颗粒度管理。 资产结构反映的是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诸如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其他资产以及流动资产投放的比例等,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比例结构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收益和风险。资产价值反映的是资产在交易市场的价格,它是买卖双方在公开市场竞价和交易过程中均能接受的价格水平。 原则之三管理精细化 一个组织供应链运营管理的效率越高,说明其竞争力越强,从而极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风险。尽管有很多方面能够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和状况,然而,最为直接的指标仍然是企业的现金流量周期(即 CCC)。目前有很多研究认为现金流量周期是反映组织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是企业的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即库存天数或者库存周转率。二是商业信用的体现,即应收账款的天数减去应付账款的天数,这一指标直接反映的是一个企业为其客户提供的信用水平。 原则之四经营预警化 经营预警化是从收入自偿的角度而言,收入自偿反映的是供应链金融中所有潜在的风险能够以未来确定的收益所覆盖。 要能预见性地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状态,就需要从多方面衡量和反映其经营绩效,这包括交易的历史盈利率、品类覆盖程度,利息保障倍数,进项出项的状况等以税务为基础的财务数据。 原则之五信息治理化 有效的信息治理,需要解决好四个问题:第一,如何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源和信息结构。也就是说在价值链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为了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并且为利益各方产生协同价值,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与大家共同追寻的目标是什么关系?这类信息从何而来?运用什么手段可以获得?第二,如何保障信息的可靠、安全和运用。第三,如何实现信息的持续与全生命周期管理,亦即信息能否持续地产生、推进和应用,并且能有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到信息生成、分享的过程中。第四,如何实现信息获取、处理的代价或成本可控。 原则之六声誉资产化 对于声誉的界定,学术界有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是认为声誉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能力的认同;二是认为声誉是对企业可能性的认知。显然,这两个维度的侧重点是不尽一致的,前者更倾向于对企业现实的客观认知,后者是对企业行为的预期性判断。 在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中,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需要充分刻画这两类构成声誉的维度。具体讲,客观能力性的声誉刻画可以反应为银行信用、业界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李勇刚 14号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0101班) 摘要:供应链管理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被关注过,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在运行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为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各企业要共同协调起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共同防范和规避供应链管理风险.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 工业化的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日益恶化。企业面对的是一个需求多元消费群苛刻而且不稳定,产品生命周期短,需求多样化的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商业环境。竞争的结果使得企业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只能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从而导致了企业间更多的合作和协同。 供应链(Supply Chain,SC)的概念在80年代末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的出现,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摸式。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模式。当然包括企业中的一个内部物流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制造企业的用户的一个过程。) 供应链管理要求建立一种机制,用以协调位于供应链上的所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的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时延向最终用户交付合格的产品或服务。然而供应链管理有其非常特殊的地位,即管理的主体并不能控制供应链上所有的资源,然而整个供应链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但供应链上的企业毕竟是一个个独立的经营主体,有其各自的经营战略,目标市场,技术水平,运作水平以及各自的企业文化等,甚至存在一个企业同属多个相互竞争的供应链的情形,所有这一切都会增加供应链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供应链管理的风险的产生。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 1.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作为一个由原材料不断增值为最终用户产品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整个供应链由一个企业运作或是由多个企业协同运作。就单个企业而言,如果其只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就极大的减少了运作整个供应链的投资风险;但就整个供应链而言,由于它是多个独立企业的联合,因此就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都会波及整个供应链,而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又远非别的企业能够控制。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要考虑供应链的风险。 1.1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简言之,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供应商,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 2)、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作用的发挥。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3)、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风控解析

供应链金融风控解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安全保障分两块:资金端、资产端 一、资金端:资金安全保障措施 主要是资金交易安全,数据安全 1、采用第三方资金存管,将用户资金和平台隔离开,防止被挪用 2、资金同卡进出,平台账户的资金只有用户自己有权操作 3、自有专业技术团队,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的技术保障平台数据、信息安全 资产端风控保障 风控的核心是了解借款方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对应于供应链风控,就是管住4个要素:1.管住钱;2.管住货;3.获取借款方征信;4.获取商流数据。管住钱和管住货,就基本管住了还款来源,属于对还款能力的把控。获取借款方征信,就可以评估借款方的还款意愿。相对于以上3要素,第4要素商流数据的分析能力就需要一些功力了。通过商流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可以同时对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这两项的判断加分。我们主要看这笔生意是否是真实的,这笔生意借款方是否能够赚钱。对一个供应链上下游贸易齐全的互联网平台来说,做好商流数据的模型,是可以大大提升其为供应链上各个角色提供纯企业信用贷能力的。 目前来看,通过线上支付体系管住钱,通过物流管控,仓库质押等方式管住货会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先行模式。现在很多银行成立了互联网金融部。这些银行的互金部都比较愿意尝试对接一些可以管住钱,管住货的互联网场景资产。对于通过商流数据做企业纯信贷的还是比较谨慎。这些场景基本只能对接小贷的资金来满足平台场景的需要。其实,真正优秀的商流模型,坏账率是可以做到极低的。毕竟,管住钱,管住货的模式,会需要增加一定的很大开发工作量。合理合法对线上资金流的管控、对接。真实,精准的线下货物数据的采集都要增加新的业务流。 传统的实地调研,圈子走访,口碑收集加上传统的上下游贸易商的数据匹配。同时互联网工具,赋予了我们可以动态的实时把控事物信息的能力。用迭代的方式,敏捷的方式来管控事物,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对于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模式,我们也应该逐步转变,由原来详尽的贷前风控,一点做大的思维方式。改为贷后风控,多点分散的思维方式。先小额分散的介入场景平台。通过对场景数据的逐步积累,还款情况的动态观察和比对,构建自己的产业互联网风控模型,再根据数据逐步放大资金。我们提出了基于大数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机构,进入中国几年来,沃尔玛似乎一直没有扑向它的核心猎物,而是悄悄地迂回于中国的海岸线上,它在熟悉环境和等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现在,它的时机已渐成熟,这只猛虎发起了进攻。留心的人士会注意到,去年沃尔玛在中国公司新增的店铺数几乎是过去5年所开店数的总和。我们有必要了解沃尔玛。 天天低价的背后 沃尔玛的“女裤理论”是对“薄利多销”策略的最好解释:女裤的进价8美元,售价12美元,每条毛利4美元,一天卖10条,毛利为40美元。如果售价降到10美元,每条毛利2美元,但一天能卖30条,则毛利为60美元。 那么如何做到“天天低价、薄利多销”呢 规模效应沃尔玛要求,供应商的报价必须是给其他商家的最低价,否则免谈。在此基础上,沃尔玛以进货量巨大、帮助供应商进入世界市场、现金结算等三个理由,要求供应商降价25%。巨大的规模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使沃尔玛在谈判桌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巨大的规模也使沃尔玛的各项费用和成本,在极大程度上被分摊。 分析: 进货量巨大、现金结算、帮助供应商进入世界市场都表现出沃尔玛以购买者身份的强大的议价能力。 正所谓“财大气粗”,巨大的规模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使沃尔玛在谈判桌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也给予给沃尔玛带来重要竞争优势的积极因素和独特能力。 在固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生产量越大,单位成本也就越低。巨大的规模分摊了沃尔玛的各项成本和费用,使其单位成本较低,从而为其“天天平价”提供了后盾。这就是所谓的规模经济。 控制成本首先是厉行节约。在沃尔玛中国总部,大家看到的是狭窄的过道和没有任何装修、素面朝天的办公大厅。在大厅内,随处可见“打17909,长话可省钱”的提示;而沃尔玛国际公司总经理约翰·门泽尔和他的下属们至今还挤在一起办公,他的那间办公室小得可怜。其次对商品优胜劣汰。每家店都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人文环境,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选择销售不同的产品。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让货架上的商品永远都是适销的商品。第三是降就是它的分店总是一个镇一个沃尔玛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降低成本的办法,低仓储成本。. 镇、一个县一个县地渐次建立,这样可降低运输成本和广告费用,因为新店总是在上一个沃尔玛店附近建立,往往并不需要再进行大规模的宣传。 分析: 从总部的装修还是降低仓储成本,沃尔玛的战略是对成本不断的缩减缩减再缩减,这样能够为其带来商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进行“天天平价,薄利多销”,进而达到最大的利润。这就反

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及管控

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及管控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微观金融活动,发展状态像一座天平,天平的两端是资产和资金,天平的梁是产业供应链信息,而支撑整个天平的底座就是风险管控。——宋华 供应链金融解决传统信贷的主要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上升到了整条供应链的高度。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对于中小企业局限性很大,并不能满足其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因而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传统信贷业务的主要矛盾是银行偏向选择信用评级较高的大型企业为授信对象与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往往是供应链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等中小企业之间的矛盾。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对象是银行,但从银行角度看,其更加倾向于向大型企业“伸出援手”,原因在于中小企业风险大并且难以控制。中小企业因缺少主流金融机构的覆盖,只能转而寻找融资成本更高的民间借贷,使得经营发展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其意义并非在于消除了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风险,而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了更强更有效的管控,让中小企业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资金。当下,无论从产业发展态势还是从各项政策来看,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都是大势所趋。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表示,供应链金融不是一种“纯金融”,它依托于真实交易背景,基于企业应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等流动资产进行融资,补充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反过来利用金融工具,强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全产业链的相互协作与协调。现阶段,供应链金融已经发展到3.0阶段,服务平台的搭建颠覆了以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转为以企业的交易过程为核心,形成多个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多种属性、多种组合的供应链金融。鉴于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数量上占比超过90%,若供应链金融能够得以合理利用,切实支持到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定可以激发新一轮市场活力。 做好风控是供应链金融的关键

食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制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0456151.html, 食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制研究 作者:曾佑新张立波苗润青季楠 来源:《物流科技》2013年第05期 摘要:通过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食品供应链的构成环节,归纳出每个环节可 能出现的风险以及所有环节的综合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为食品行业中的实践操作提供借鉴和指导,以推进我国食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进程。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供应链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从“三鹿奶粉”、“黑心鸭蛋”、“有毒馒头”到2012年的“注胶虾”、“硫磺竹笋”、“皮鞋制奶”等等,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暴露了食品供应链的脆弱性,整个食品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这些事件一次次的为我们敲响警钟,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食品供应链的重要性和进行食品供应链风险控制研究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学者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的研究集中于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且从宏观角度来识别风险种类较多,尽管都不同程度地提出相应的风险对策,但本文认为有必要从微观和宏观结合来分析食品供应链中的各环节风险和综合风险,避免仅片面宏观分析,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对风险进行控制,以推进我国食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制研究进程。 1 食品供应链相关概念回顾 食品供应链是从食品的初级供应商到消费者各环节的经济利益主体所组成的自上而下的供需网络,其中经济利益主体包括食品原料供应商、食品加工生产商、食品分销商、食品零售商和消费者。食品供应链通过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流通,尽量以最低的食品供应链成本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实现食品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供应链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相应的食品供应链中的风险问题也更加凸显,对食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制进行深入探索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学者也对食品供应链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斯樊锋(2005)针对当时中国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如何把供应链思想应用于食品供应链[1];杨波(2008)根据食品行业的特 殊性,总结出食品行业供应链中的常见风险为质量风险、市场风险和物流风险,并且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2];徐琪(2011)基于食品供应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了模糊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食品供应链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以期达到规避或消除风险的目的[3];罗爱学(2011)指出了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食品供需安全风险、食品质量安全 风险、食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风险,针对各种风险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防范措施,以期能够加强和改善我国的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4];易正兰(2007)论述了食品供应链管理的必 要性,并结合食品供应链设计的基本要求、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特性分析和食品供应链的优化管

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模式详细分析附交易结构图

供应链金融的三种交易模式详细分析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缺口经常会发生在采购、经营和销售三个阶段。在采购阶段,一方面具有较强实力供应商往往会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要挟下游购买商尽快付款,供应商的商品价格波动也会给下游企业采购带来巨大资金缺口。在日常运营阶段,中小企业因为库存、销售波动等原因积压大量存货,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给企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在销售阶段,如果面对的是具有较强实力的购货方,货款收回期较长,也给企业带来流动资金短缺的风险。与这个过程相对应,银行融资的切入点分三个阶段。即采购阶段的预付款融资,生产阶段的存货融资生产阶段存货融资,以及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 供应链融资量身定做了几种业务模式以解决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缺口问题。 一、采购阶段的供应链融资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在采购阶段,采用基于预付账款融资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使“支付现金”的时点尽量向后延迟,从而减少现金流缺口;在日常运营阶段,采用基于动产质押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弥补“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期间的现金流缺口;在销售阶段,采用基于应收账款融资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以弥补“卖出存货”与“收到现金“期间的现金流缺口。从产品分类而言,预付款融资可以理解为“未来存货的融资”。因为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预付款融资的担保基础是预付款项下客户对供应商的提

货权,或提货权实现后通过发货、运输等环节形成的在途存货和库存存货。提货权融资的情况如担保提货(或保兑仓),这是指客户通过银行融资向上游支付预付款,上游收妥后即出具提货单,客户再将提货单质押给银行。之后客户以分次向银行打款方式分次提货。对一些销售状况非常好的企业,库存物资往往很少,因此融资的主要需求产生于等待上游排产及货物的在途周期。这种情况下,如果买方承运,银行一般会指定中立的物流公司控制物流环节,并形成在途库存质押;如果卖方承运,则仍是提货权质押。货物到达买方后,客户可向银行申请续做在库的存货融资。这样预付款融资成为存货融资的“过桥”环节。 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贷款用途也可指定用于预付款,而且广义上,预付款融资包括了银行对客户采购活动的信用支行,如信用证得开立。但是在这两种情况下,银行一般会要求授信申请人提供不动产质押或担保以覆盖敞口。显然这与供应链融资中的预付款融资的概念不同。在供应链融资的预付款融资中,融资的担保支持恰是融资项下的贸易取得,因此对客户融资的资产支持要求被简约到了最大限度。处于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从上游大企业处获得的货款付款期往往很短,有时还需要向上游企业预付账款。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运用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来对其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短期的信贷支持。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在上游核心企业(销货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中小企业(购货方)以金融机构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并由金融机构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

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进展的综述与分析

文章编号:1001-4098(2006)03-0001-07 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进展的综述与分析 周艳菊1,2,邱莞华1,王宗润2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摘 要:随着供应链中断事件的频繁发生及其严重后果,供应链风险管理目前成为供应链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评述了供应链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过程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应加强对供应链网络风险的识别研究,定量化的风险评估研究,动态环境下具有反馈机制的风险管理过程研究等,最后给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05年初“苏丹红”事件震惊全中国,除了以“苏丹红”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商损失惨重外,以其为纽带的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零售商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如肯德基中国1200家店在这一事件中4天至少损失进帐2600万元;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公司损失1460余万,用于缴纳行政罚没款、产品损失、利润损失、退还消费者货款、处理费等其他费;湖南辣椒类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下跌了四成左右。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以“管理”的术语来诠释即为供应链的“脆弱性”(V ulnerability)。所谓脆弱性,P ater(2001)将其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脆弱性是企业内部供应链缺乏敏捷性(A g ility)的结果;外部脆弱性则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资源和运输的复杂性;需求和预测的不确定性。而“敏捷性”为一个组织在一个持续变化、不可预测的商业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环顾全球,许多供应链故障的发生是因为供应和需求的中断,如第三方干涉、罢工、自然灾害、人为错误、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技术失败、财务困境等。例如,2001年,因为“点co m”(dot-com)的破灭,网络电子设备的销售大幅降低,导致其原材料和在制品库存大量堆积在合同制造商处。其中,思科系统公司透露了一笔22.5亿美元的库存销账,这一期间它的股票价格下跌6%(Barr ett2001)。此外,还有2000年3月,位于新墨西哥州L os A lamos地区的诺基亚和爱立信的手机芯片供应商——飞利浦电子半导体工厂的大火;2001年的美加边境因“911”恐怖袭击关闭(致使福特公司不能及时从其加拿大的供应商那里得到足够的零部件而不得不关闭它的5个工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石油价格大幅上涨),SA RS危机等等。 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负面事件,还有一些事件,因为它们在供应链里只是引起了一些小摩擦,缺乏戏剧性而很少被注意到。例如,随着对外包依赖程度的增加,网络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的连接失败可能引起企业获取原料、部件,以及生产时间的延迟;或者由于关税表格的错误填制,货物包装缺陷所产生的交货延迟;或者因为气候问题导致产品的损坏,无法履行交货任务等。因为这些事件很频繁,供应链的计划者倾向于将其内在化为“经营企业的成本”(Stauffer,2003)。但是他们应该区分经营成本和和因风险所导致的成本,不应该将经营的可变性视为不可避免性。事实上,企业可以以很小的代价轻松地降低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但如果忽视,将引起不同程度甚至难以估量的损失。 另外,企业的战略和战术决策决定了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减轻或者加重企业风险事件的影响。例如N ewman (1989),W aters-Fuller(1995),Coleman(1998),A ichlmay r (2001)都认为,虽然准时生产制(Just-in-T im e)和单独外 第24卷第3期(总第147期) 系 统 工 程V ol.24,No.3 2006年3月 Systems Engineering M ar.,2006  收稿日期:2006-01-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372011);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30006009) 作者简介:周艳菊(1972-),女,湖南湘潭人,中南大学商学院讲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邱莞华(194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决策理论,风险管理;王宗润(1973-),中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工程,风险管理。

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案例

广发银行对锦旋工业动产质押风险案例 案例概述: 2008年,广发银行向锦旋工业授信1650万元,担保方式是以锦旋自有库存钢材 (坯钢带、轧带钢、钢管、冷板)2400万吨作质押担保。由于原材料、生产成本等因素,坯带钢已由06年初的3200元稳步上涨至近期的6000元左右,而整体价格的上涨主要是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为此钢铁价格短期大幅回调已不可能,故此次广发对锦旋以商承出票人提供的库存钢材打6折质押。同时根据市场行情价格及时调整应能较有效地控授信可能出现的风险。 然而,到08年六月份,锦旋经营上出现了问题。企业略有亏损但还不是很明显。但这种情况一直恶化,最终发展到八月份,企业关门倒闭,法人携资潜逃的结局。 风险类型: 企业经营风险、信用风险、质押品价值风险 风险暴露形式及过程: 本次银行贷款风险是以贷款逾期形式暴露。 贷款逾期后,广发多次上门到企业催收无果。2008年8月12日,已联系不上锦旋领导,工厂工人和供应商都在工厂讨要工资和货款。为保障广发权益,广发果断地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查封了质押物300多吨钢管和600多吨带钢。 银行控制风险措施: 300万元贷款,最终尚余7,474,418.6元。广发已对企业及担保人陈铭泉、布美增夫妇、陈炯涛进行了起诉,并查封了950多吨质物以及原厂内设备、财产。同时对担保人名下住宅房产进行查封。 案例分析及简评: 本案例最终广发银行承损结束,因为作为质押物的动产存货,广发理应收到2400万吨,而实际符合质押要求的只有1000多万吨,银行由于动产抵押物价值贬值受损。 银行贷款风险原因:

1.锦旋工业本身的经营缺陷。从锦旋的经营状况来看,该企业业务扩张太快,从未能合理评估自身对市场变化的承受能力。单纯期望通过银行融资支撑其业务的发展,没有足够重视授信到期的资金安排。 2.银行本身对锦旋工业经营判断失误。根据锦旋工业2008年2-4月三个月间资产负债情况、应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情况分析,银行认为锦旋经营模式较为稳健,由于有持续、稳定的生产订单消化库存以及门市辅助销售的现金回笼,为此在市场变化较大的行情中仍能保证足够有效的回笼资金,认为其经营风险亦得到相应的降低。银行未能及时跟踪企业经营情况,了解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对行业本身运行缺乏了解(货价的持续增高企以及货源有所紧张会使得行业内不断压缩期限)。 3. 监管公司失职。作为质押物的动产存货,广发理应收到2400万吨,而实际符合质押要求的只有1000多万吨,因此可见监管公司的监管工作出现了很大问题。 针对该风险案例得到启示: 1.银行在授信之前因对企业所经营的行业进行充分了解,并对企业本身的管理、经营状况作出详细调查,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2. 授信过程中要随时跟进企业的经营动态,一旦发险风险因素,及时作出弥补方案。 3. 在授信过程中,选择信用等级较高的合作监管公司。 4. 随时追踪动产抵押物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模式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模式 围绕核心企业信用反向延伸的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是在以供应商为核心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基础上展开的供应链融资创新 模式,在上游供应商回笼应收账款的前提下,实现核心企业在应付账款和现金流的有效管理。下面为大家分享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模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供应链金融产品及模式 从主导单位分,可以分银行主导,租赁公司、保理公司主导,供应链金融公司主导,在这些产品当中,银行主导的居多,因为银行实际上是供应链集中产品做的最大的金融机构,第二个纬度可以按资产负债表会计科目去分,可以分三个,一个预付类,一个存活类,一个应收账款。 从银行主导的产品当中有这么几种,比如说未来提货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的抵押融资,这些规模相对比较大。 第二个租赁和保理公司,租赁公司可以做售后回租或者做直租,直租可能跟供应链结合比较紧密的。保理公司操作保理债权融资,可以通过不同维度分类,比如按照是否通知债务人分明保理、暗保理,按照是否对保理融资人有追索权分有追保理、无追保理。 第三个物流公司、供应链金融公司主导,实际上在整个产品当中作为交易当中的一环,买方没有钱帮卖方完成垫资购买,供应链金融公司指定仓库监管,买方向供应链金融公司陆续付款提货。 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模式

供应链产品很多都可以跟资产证券化产品结合,以期得到更低成本的资金,或者说批量操作供应链金融业务。 第一类应收账款/合同债权,两者之间操作模式比较类似,先说应收债款,应收账款证券化就是基于买卖双方采购货物,或者提供工程服务,贸易关系、工程服务关系中应收账款方已经提供了服务,除了设备有瑕疵,或服务质量问题,应收账款被撤销、抵消的可能性很小。而对于合同模式,举个例子,一个买卖双方,未来两年三年之内有稳定的业务关系,从过去来看他们的贸易关系很稳定,看未来甲乙双方依存度非常高,就可以判定未来某一时间段之类可以稳定产生现金流,也可以把这类现金流拿出来做证券化,即使应收账款付款义务还未全部、部分履行。当然合同可能会提前终止,那涉及ABS产品的时候有针对性把合同终止的这些条款考虑进来就好。 合同债权时间比较长,可以和证券化产品匹配期限。而应收账款证券化基本需要设计循环购买结构,所以对应收账款产生一个持续稳定的要求,如果应收账款未来不能稳定产生,而循环购买结构已经设计,根据信用触发机制,产品就要提前对付。而当时做证券化产品的时候,是按照3年期产品的成本去定价的,就会出现吃亏。所以这个原因导致很多公司做应收账款的时候觉得自己并不合适。另外现在很多大型的央企国企做应收债款资产证券化,有一个问题,也就是应收账款实际上不是在集团公司层面产生,是在二级公司,三级公司,如果把每一个二级公司三级公司作为发行的主体,这个操作成本就太

咖啡供应链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咖啡供应链及其风险管 理研究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咖啡供应链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咖啡供应链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咖啡供应链以贸易商、生产商和零售商为核心环节,占据咖啡供应链上收益的大部分,而咖啡种植农户面临咖啡供应链最大的风险,却占最小的收益。咖啡供应链要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考虑以整体的角度思考供应链风险,由咖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风险进行整体思考和有效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管理。 关键词:咖啡供应链;核心企业;风险管理 1 咖啡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1]。 咖啡供应链由咖啡种植者、收购商、贸易商、烘焙商、零售商几个环节构成。目前世界上有76个国家栽培咖啡,咖啡种植的产区主要位于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其中,巴西的咖啡产量占到全球咖啡产量的1/3,其次是哥伦比亚、越南、印尼等国。咖啡树从播种、种植、幼苗到长成成木,前后约需4到5年的时间,大概会在第3年结子,其经济寿命约在30年左右。一棵咖啡树每年约可结果3~5公斤咖啡果实。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4月是咖啡豆成熟的季节。在南半球则为每年的5月至8月。咖啡的种植需要良好的气候、海拔、温度和水分等条件,霜冻、干旱、洪涝等不良天气会对咖啡的种植收获产生巨大的影响。咖啡收获后,经过水洗、去皮、发酵、烘焙、冷却等工序之后,包装进入流通环节。经过咖啡拼配、碾磨、冲泡等工序后进入零售环节与终端消费。在整个种植、加工、生产、分销、零售环节,咖啡的价值在不断的增值。据统计,1千克咖啡在生产国卖元人民币,运到美国磨成粉后零售价是

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与风险研究

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与风险研究 侯磊131813 摘要:供应链金融是通过分析企业所处的整个供应链交易结构,针对每笔具体业务授信,通过管理供应链企业中相关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上午方式来实现风险的可控性。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文中通过介绍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使读者初步了解供应链金融模式给供应链发展带来的优势与风险。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优势风险融资 引言: 当今市场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次,必须从供应链的高度来考虑整体效益,解决供应链中中小企业资金链薄弱的问题,降低供应链的融资成本,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供应链金融——这一金融创新的产物应运而生,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带来了供应链多方面共赢的局面。 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的原因和历程我们做一下简单的介绍。近年来,银行业的竞争形势不断的发生变化,传统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利差不断的缩小,这就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要开拓新的市场,以增加自身的利润。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正在为融资困难而烦恼,这就为他们的合作提供了可能。充分利用供应链和中小企业的特点开发而成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正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新模式。 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财务信息透明度较低,财务指标难以符合财务标准还有就是可抵押资产较少,而供应链金融模式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更关注的是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对于风险的评价不只是对主体的评估而更多的对交易进行评估,通过依赖交易对手(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对整个供应链整体的实力,使中小企业的信用获得提升。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银行的服务范畴,同时也使整个供应链的实力得到提升。国内外银行在此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国际上银行巨头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金融创新和业务运作手段。2005年JP摩根收购了美国物流公司Vastera,以期完善其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渣打银行用自己开发的模型给供应商和买方直接设置信用值,无需传统担保就可向企业及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有报告中提到,美洲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等国际巨头也在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方面的服务。 在全球化时代我国银行在融入世界经济时面临着国际银行巨头的竞争。为了应对国际银行的强力竞争。我国银行也在大力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以求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及实力,于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国内随之兴起。 国内供应链的发展和国外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国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初始动因是银行将该业务作为一项有效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咖啡供应链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咖啡供应链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咖啡供应链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咖啡供应链以贸易商、生产商和零售商为核心环节,占据咖啡供应链上收益的大部分,而咖啡种植农户面临咖啡供应链最大的风险,却占最小的收益。咖啡供应链要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考虑以整体的角度思考供应链风险,由咖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风险进行整体思考和有效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管理。 关键词:咖啡供应链;核心企业;风险管理 1 咖啡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1]。 咖啡供应链由咖啡种植者、收购商、贸易商、烘焙商、零售商几个环节构成。目前世界上有76个国家栽培咖啡,咖啡种植的产区主要位于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其中,巴西的咖啡产量占到全球咖啡产量的1/3,其次是哥伦比亚、越南、印尼等国。咖啡树从播种、种植、幼苗到长成成木,前后约需4到5年的时间,大概会在第3年结子,其经济寿命约在30年左右。一棵咖啡树每年约可结果3~5公斤咖啡果实。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4月是咖啡豆成熟的季节。在南半球则为每年的5月至8月。咖啡的种植需要良好的气候、海拔、温度和水分等条件,霜冻、干旱、洪涝等不良天气会对咖啡的种植收获产生巨大的影响。咖啡收获后,经过水洗、去皮、发酵、烘焙、冷却等工序之后,包装进入流通环节。经过咖啡拼配、碾磨、冲泡等工序后进入零售环节与终端消费。在整个种植、加工、生产、分销、零售环节,咖啡的价值在不断的增值。据统计,1千克咖啡在生产国卖19.5元人民币,运到美国磨成粉后零售价是120元每千克。1磅咖啡豆磨粉后能冲出78杯咖啡,以每杯售价最低为16元计算,终端零售环节每磅咖啡可卖出1248元。其中,咖啡果价值贡献仅占1.56%,经加工后的咖啡粉价值贡献为8.9%,最终的咖啡零售环节为最终产品创造的价值占90.38%[2]。可见,咖啡种植是咖啡供

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风险控制制度

供应链金融平台业务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金融投资行为,保证金融投资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从事金融投资业务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和风险可控的原则。 第二章金融投资业务流程 第三条金融投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 1 客户申请 2 投资立项 3 项目初审 4 会议评审 5 投资审批 6 签订合同 7 跟踪监督 8 解除投资(代偿追偿) 第三章客户申请与立项 第四条客户咨询和申请由风险投资部受理,程序是: 1、客户经理与来访客户交谈,根据客户口述的情况,登记《申投单位信息表》。 2、客户经理向客户提供担保贷款业务有关要求、内容等情况。 3、按照立项条件预审借款主体资格、信用记录、会计报表或有关填

报数据以及与借款、反担保有关的证明材料。 4、初步评价立项条件,必要时,进行预审资信测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报风险投资部经理予以立项,通知客户准备授信资料;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报告投资部经理同意后,回复申投单位;重要项目报告总经理或业务副总后回复申投单位。 第五条立项条件:凡属于当地常住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以及依法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皆可申请本公司的金融投资服务。原则上应符合下列条件:1、被担保企业,除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或必要的设施及从业人员外,还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产品销路好,效益明显,有名副其实的注册资本,有健全的财务制度;2、资产负债率一般不高于50%,在金融部门无不良记录;3、贷款申请必须如实写明贷款用途,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及还款计划。 下列企业(个人)原则上不予立项: 1.资信记录不良; 2.2.有犯罪记录的; 3.3.自然人年龄超过60 周岁; 4.4.企业成立时间不到一年; 5.5.企业主要股东有不良信用记录。 第六条申投单位应报送的资料(由客户经理与原件核对): 1.企业(个人)贷款申请表 2.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3.户口簿(借款人、配偶复印件) 4.非当地户籍人士提供有效居住证明、居住证或暂住证等(复印件) 5.结婚证(复印件)或末婚证明 6.配偶的身份证(复印件) 7.配偶同意借款证明书 8.配偶同意房产(或车辆)抵押的证明书 9.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申请人收入证明(公司出具

供应链金融各部门岗位职责

供应链金融各部门岗位职责汇总 第一类风控/法务部 一、风险控制部 1、风控经理(计划1人) (1)建立风控系统,拟定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制度,设计风险管理岗位的工作指引和运作流程等; (2)对各类贷款项目进行实质风险审查,与业务团队经理沟通,充分了解项目风险情况,并监控各类业务风险的分析及防范措施的制定,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库和跟踪档案; (3)负责公司项目的风险评估,并执行相关风险评估程序; (4)撰写风险评价报告,对业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风险提示,出具风控建议与风险程度,分析风险来源和影响,提供解决方案; (5)负责组织贷审会的开展,且组织对公司贷款的贷前风险审核、贷中风险控制及贷后跟踪管理工作,出具风险预警提示和风险评估报告,把项目项目要把风险控制在最低; (6)项目投资后定期审阅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相关文件,并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完善,逾期催收工作。 2、风控专员(计划1-2人) (1)根据上级分配的催收任务开展工作,根据每月的工作目标,达成电话催收目标; (2)根据逾期情况,制定催收策略、目标及实施; (3)对任务内的逾期客户进行电话催收,引导客户正确还款意识,如发现有异常高风险客户及时上报; (4)按照前/中/后期的催收策略,对逾期的客户利用电话、短信手段进行催收; (5)对逾期账户的情况进行专业管理,根据客户实际要求做相应业务处理,及时反馈问题; (6)对逾期客户群体进行系统分析,寻求地域、贷款类别,及所处行业的共性,并提出应对策略; (7)如实记录催收结果,维护催收资料的收集整理,贷后管理工作; (8)项目立项后,配合部门开展风控调查工作,编写风险评估报告,初步分析风险点及防范建议。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此业务涉及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运营环节多,本着安全第一、效益第二,防范风险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在规范中发展。为了控制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并且确定具体项目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点,以提出控制措施,确保该业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防控管理。 3、职责 事业部各中心依据本制度履行相关职能 4、供应链金融的制度及业务流程 4.1、营销中心负责对符合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标准的客户进行收集。客户须满足以下条件 4.2、核心企业上游的供应商:须满足已经支付货款(与本次融资资金使用计划)的30% 4.3、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选择的行业标准:国家鼓励的新兴战略产业,如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以及其他在传统行业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 5、融资申请表初审 5.1、营销中心部对融资方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加盖公司公章)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备性进行初步审核,并签署明确的审查意见。

5.2、风控中心根据营销中心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审查意见及客户各项资料进行审查,严格审查融资客户的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合法合规性,明确提出审查意见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 5.3、事业部负总裁对风控中心审核通过的客户相关资料及审核意见或意见进行审批是否同意进行进行尽职调查。同时,由事业部秘书向董事长报备经过事业部总裁审批的客户融资申请事项(无论审批是否通过均报备)。 5.4、工作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 6、尽职调查 6.1、尽职调查以营销中心为主导,营销中心对事业部总裁审批同意通过尽职调查的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的范围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格、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内容,尽职调查内容详见附件1—尽职调查报告模板。 6.2、风控中心根据事业部总裁指示是否进行独立进行尽职调查或第二次尽职调查。 6.3、融资方与其上下游交易的真实性,并取得相关凭证和资料。 6.4、品权属证明和抵押行为的合法性,取得有效的法律文件,查验抵押品价值。 6.5、尽职调查报告由营销中心进行撰写,意见明确,调查人员双人签字,不同意见分别注明。 6.6、工作时间:尽职调查原则上在1天内完成。 7、尽职调查报告的提交及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