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教案

疯子般的世界大师——巴勃罗.毕加索

教学课题:疯子般的世界大师————毕加索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

教科书:自编教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毕加索的作品及整体的艺术价值及其风格特征,并引入相应背景资料。

2、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欣赏方法的能力,

并在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及主动创新

的意识。

3、情感目标:在欣赏评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

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

观。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的艺术语言与主题的表达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5分钟)

1、大家知道,这幅图上,是一些什么内容吗?(出示幻

灯片)

资料“9·11事件”又称“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

911事件”等,指的是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

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

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

楼的历史事件。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

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

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

击。

2、看完这两张图片后,那么大家有什么感想,或者说你

是怎么看到这两件事件的呢?(阐述想法)

教师点评阐述钓鱼岛与美国911事件,战争后的影响,

美国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

及精神上损伤。

3、新课内容:板书课题

引出话题毕加索简单的介绍下《格尔尼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幅著名的油画,就是画家在亲历战

争后的绘画作品,现在感受下这幅作品。回答一、谁画

的?第二、与911事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没?

毕加索的油画。与911有一定的雷同性。

二、背景资料:(3分钟)

简单介绍毕加索:毕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

画派的主要代表,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美术教师的

家庭,1904年定居巴黎。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

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

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奇异,成了立体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立体派,是把物体分割成各种几何形体,然后再重

叠、堆砌在一个平面的画幅上,因此完全改变了物体原

有的形态,油画《格尔尼卡》是他的代表作。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

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

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

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三、简介不同时期的毕加索

了解下不同时期的毕加索的相貌,初步认识毕加索的作品,每个不同时期的变化,让学生观察每一幅

自画像的变化。每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四、毕加索几个不同时期有哪些?其中的代表作又是哪些?(板书每

个时期的特点。)

童年时期(1881-1900年)1889年完成第一幅油画作品《斗牛士》

蓝色时期(1900-1903年)1900-1903年的人生的低潮1900

年毕加索来到巴黎,并在1904

年定居在那里。这期间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

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作品以蓝色

为主调,加强了忧郁和悲哀的气氛。

作品中线条具有情感的重量。这一时期是毕加索对

现实生活关注的时期。

蓝色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也就在那片单色的浅

蓝、粉蓝、深蓝、湛蓝中,毕加索开始走上他的成功

之路。

粉红玫瑰时期(1904-1906年的)1904年春,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永久地定居下来,随着他迁居巴黎、与菲尔

南德·奥里威尔的同居,他的蓝色风格时期也宣告结束。

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他的画布上的单一蓝色中

去(《扇子女人》),很快成为他画布上主要的颜色(《花

篮女人》)。那种暖洋洋的、娇滴滴的玫瑰红色代替了空

洞抽象、沉重抑郁的一片蓝色。青春和爱情活生生地出

现在画面上,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富有青春美或是魁梧

的人。"玫瑰红时期"就这样开始了,毕加索的油画进入

了完全新的世界,一个与流浪艺人和杂技演员接轨的世

界,于是也有人称之为"马戏团风格"(《马上的姑娘》)。

在这时,毕加索的声望使他得到了与众多女人接触的机

会,在这个充满欲望和希图的时代。

黑人时期(1906—1910)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观察,示立体主义的来临。

立体主义时期(1910——1917)

古典时期1917—1924年《欧嘉的肖像》

超现实主义时期1925—1932年正面与侧面的缝合体

五、作品赏析:(30分钟)

相关背景资料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内战爆发;

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

1939年4月1日,战争结束。

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

卡的暴行。1937年4月26日,那本应该是“人间四月天”,

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迤逦

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

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这一事件震撼了全世界,也震撼了毕

加索。愤怒的画家毕加索,挥笔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

1、人物造型:

相关思考提示:

(1)这幅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反映了什么主题?

它是反映了战争题材的一幅画,充满了死亡、恐怖和呐喊。

(2)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形象?

抱孩子的母亲、牛头、马、灯、断臂倒地的战士、举灯的

女人、奔跑的人、求救的人……。

(3)分析画面物象的各自内涵。

(1)马的表情怎样?代表了什么?被刺伤,发出嘶鸣。

象征苦难的西班牙人民。

(2)牛的表情是怎样?它代表了什么?龇牙咧嘴,象征着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

(3)抱孩子的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表达了什么?发出了哀鸣,表达失去孩子后内心的痛苦。

(4)灯表达了什么?像眼睛似的,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黑暗的四周,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露,将一切罪恶和

黑暗置于光照之下。

(5)奔跑的女人,形成了怎样的氛围?惊慌失措,惊恐.....

(6)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人,向上呼救,却无助。

(7)断臂倒地的战士,手边的花是指什么?战士死不瞑目,花是指对死难者的哀悼。

(8)举灯的女人是指什么?可以联想到什么?希望。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象征自由,象征和平,象征希望。

2、补充故事:

二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

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

到的却是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

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副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

制品,一位德国军官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

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的说:“不!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为什么毕加索说“这是你们的杰作?”一切尽在不言中,

正是法西斯的暴行,才造成了《格尔尼卡》中的人间悲

剧。

通过对毕加索《格尔卡尼》的欣赏,我们可以发现,

在这幅画里,没有飞机,炸弹,硝烟,但是整幅画布

满了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黑暗、血腥的场面,

好似一个冷酷而凶残的梦靥紧紧的笼罩着。而画家之

所以这样来表现,也跟他儿时的经历有关:1884年,

毕加索3岁的时候,在西班牙马拉加发生了地震,那

天晚上的尖叫、惊恐、毁灭、火焰都给他留下了难忘

的印象,爸爸背着他走出房间,母亲举着灯照路,那

场自然灾害带来的印象,成为他描绘战争灾难的基础。

3、总结评析:

通过对这幅画的赏析,请一位同学起来总结一下,这幅

画表达了什么?控诉了什么?

表达了画家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和抗议,控诉了战争所

带来的灾难,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

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战争是可怕的,我们需要和平,大家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好好的学习,将来才能为自己的幸福打下基础。

六、总结毕加索:

毕加索从不执意拒绝接受当代人类文明事件的压

力,也从不否定不论是来自他的内心世界还是来自

他的家庭感情的推动和激励;他从不对他同时代的

人在文化和语言方面提出的主张视若无睹,也从不

对古老的历史文明或者所谓原始文明的深邃而富

有魔力的启示视而不见,这也正是这位艺术家的特

点之一。但是,他既不乔装打扮,也不改变本色;

他永远是他自己,永远保持着他那猛禽般狂暴的豪

情和那紧抓现实不放的作风,永远保持着他那异乎

寻常的巨大魅力和巨大热情。有了毕加索,绘画破

天荒第一次在表现形象方面不仅得以再现现实的

外表,和通过现实来表达情感,而且还表现有关对

现实本身的感觉的思想内涵。正因为如此,表现就

变为讲述,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所具有的全部经

验在每一幅绘画中都能发挥作用。

绘画不再是形体美的抽象理想或是用诗情画意的手

法来体现视觉表象,绘画成为艺术家面对某一事

物或某一事件有感而生的思想的客观叙述。

肉眼可以看到的现实的外表形式与绘出的形象二者

之间的那种外部相似性,已经不再有任何价值了,艺

术家也不必再在自然的广阔天地中去闯荡,去寻找

“图式”和“印象”;

因为艺术家本身就带有自身丰富的认识经验和感情

经验。因此,从不临摹实物作画的毕加索就曾说过:

“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

对于每一幅作品都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画的含义

七、作业:(5分钟)

以美国911事件,大家画一幅类似于《格尔尼卡》

内型的画。可以是铅笔画,彩笔画,油画棒画,大

小4开左右。

对毕加索_立体主义_绘画的思索

大 众 文 艺大 92摘要:毕加索是现代艺术中立体主义绘画的开创者,这种立体 派的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很大,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追求比现实还要真实的“理念中的真实”。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语言 一说到毕加索,一些词汇就会从脑海里浮现:20世纪最杰出、最具有独创性、风格变化最无常、最富有诱惑力、最多产等等。毕加索一生都在追求新的东西,不断地突破传统。他那种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实在令人敬佩。特别立体派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很大。被誉为“20世纪美术的一位最伟大的大师”。在这里,我就这位杰出而又神秘的艺术大师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作品,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进行一些思索。 毕加索(PabloPieasso1881一1973)西班牙一法国画家。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南部小镇马拉加。父亲是一位美术教师,他自幼受家庭熏陶,爱好艺术,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塞罗那,就读于美术学校,见识了新艺术与思想。后又考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但他对学院派保守的教学方法不满,很快又回到巴塞罗那。当时的巴塞罗那对西欧各种新文化思潮反应敏感,著名的四猫咖啡店是文化界人士聚会的沙龙,毕加索是这个艺术沙龙中年龄最小的常客。当时流行的各种艺术思潮,如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对他都有吸引力。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他曾对友人说:“忧郁创造艺术”。此时,他的作品采用低沉、不明朗的色调表现充满着孤寂、荒凉的情绪,画中人物多是贫穷者、残疾人、病人、老人、孤独者。优美、细长的线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了孤寂和绝望、痛苦和不幸的感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1904年至1906年被称为“粉红时期”或“玫瑰色时期”。当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比以前愉快,画面当中出现了淡黄褐色和粉红色;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形象虽忧郁,但并不孤寂。毕加索早期的作品属于批判现实主义范畴,但含有西班牙民族艺术的特征和20世纪的时代特征。含有较浓厚的悲剧成分和神秘色彩。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1907年,毕加索和勃拉克首次宣布了一个原则:甚至连人物也可以服从于整个绘画。这种绘画语言可以变形、割裂、变成一系列平涂色彩的小平面还有重组的立体空间。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Cubism)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像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外,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中显露无遗,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油画也成为20世纪头15年中视觉艺术上的三个伟大复兴运动之一的标志。为创作此画,毕加索用炭笔、铅笔、水彩和油画,画了30多幅草图、小稿和人物速写。他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大胆地向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审美法则挑战,画面从左至右,靠内两个裸女接近正面,一个右臂上举,曲肘于脑后,左臂下伸手持衣巾,居画面中央的裸女,双臂上举,曲肘相交于脑后,腹下围着衣巾;画面右侧两女,一个蹲坐在右下角,一个站立在坐者身后,呈四分之三侧面。正下方地面的一块三角形布面上放置水果。画面左右两边似为红褐色和蓝色的“背景布”。画中没有任何情节,没有具体的环境描写。具体而言,这幅画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平面的。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但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是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而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1908至1909年是分解的立体主义阶段;1911年至1914年则是综合的立体主义阶段。分解的立体主义就是在不破坏画面平面性、不模仿客观物象表面的情况下,同时描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就像我们从不同的视点去看一个物象一样,从而能创造出一种能界定量感与其间关系的绘画语言。分解的立体主义排斥装饰性的阿拉伯图案和明亮的色彩。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毕加索1910年创作的《小女和曼多林》、《卡恩韦勒像》就是例证;在综合的立体主义阶段,色彩被重新重视,出现灰色,黄绿色和淡黄色之间的色调,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如19n与1912年创作的《静物与藤椅》。毕加索1912的作品《斗牛士或斗牛迷》,像画谜一样既看不到斗牛场面,也看不到斗牛迷的活动,画面上是大大小小的几何形体拼接,与画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它却是暗示观者借助画名的指引,去看画面几何形体的垂直构图和艺术技巧,并且把画面当作“纯粹和单纯”的艺术作品来观察其结构。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加索1908—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对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的思索 常凤霞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730070) 艺术与人文

毕加索和立体主义讲课讲稿

毕加索和立体主义

毕加索和他的立体主义 摘要:在现代绘画中,人们最看不懂的是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直到今天立体主义创立已经八十年了,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在面对毕加索或勃拉克的立体主义绘画风格时,感到莫名其妙,会无法理解。问题在于究竟是毕加索故意远离大众的欣赏感官,还是大众的艺术欣赏观念远远落后于立体主义而无法适应其独特的绘画风格?我们是应该试图努力寻找看懂其绘画风格的方法还是更新我们对艺术欣赏的模式?我想我们应该选择后者,去改变我们的艺术欣赏模式,去适应不断更新的绘画风格。立体主义是和一个伟人的名字紧密联系着的,这个名字就是巴勃洛.路易兹.毕加索。 关键词:立体主义毕加索《亚维农少女》透视塞尚 毕加索是一位折衷主义,他的一生曾创立了许多的绘画主义风格,经历了“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分析立体主义”、“综合立体主义”等时期,他在油画、雕塑、素描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被人们推崇的像夸父一般,不可超越,是从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位受到举世尊敬的艺术家。他的一生都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地位,也许,没有毕加索西方现代美术史将大为逊

色。毕加索的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他在绘画上的杰出贡献,他的长寿也对他的成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一生经历了九十三的春秋,也就是说他拥有四代观众。在他漫长的岁月里,他创立了许多绘画风格,来适应大众的需求。 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1891年他先后在达古阿达工艺学校、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马德里圣.费德里王家学院学习绘画,收到严格的学院派教育。他创立立体主义以前,经历了蓝色时期(1901—1904)、粉红色时期(1905—1906)、黑人时期(1906—1909)。蓝色时期是毕加索最落魄料到的青年时期,此时期的作品多以阴冷的蓝调为主,描绘社会底层各色人等,他们的神情忧郁,形体瘦长,谷歌嶙峋,处在寥落的空间里,这样造成了一种优雅而严肃的特殊气氛,使画面显得既亲切又疏远,既温暖又冷漠。1905—1906年毕加索进入了粉红色时期,对色调,体量和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他的作品不再是同情和博爱,而是纯绘画形式的诗篇,他对艺术造型的进一步探索也趋向于几何图形。 1907年在绘画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这就是毕加索在二十五岁创作了《亚维农少女》一画。这幅画是现代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一举开创了立体主义。这幅画代表着现代艺术和当代世界现实和谐的产生,

毕加索和立体主义(学术参考)

毕加索和他的立体主义 摘要:在现代绘画中,人们最看不懂的是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直到今天立体主义创立已经八十年了,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在面对毕加索或勃拉克的立体主义绘画风格时,感到莫名其妙,会无法理解。问题在于究竟是毕加索故意远离大众的欣赏感官,还是大众的艺术欣赏观念远远落后于立体主义而无法适应其独特的绘画风格?我们是应该试图努力寻找看懂其绘画风格的方法还是更新我们对艺术欣赏的模式?我想我们应该选择后者,去改变我们的艺术欣赏模式,去适应不断更新的绘画风格。立体主义是和一个伟人的名字紧密联系着的,这个名字就是巴勃洛.路易兹.毕加索。 关键词:立体主义毕加索《亚维农少女》透视塞尚 毕加索是一位折衷主义,他的一生曾创立了许多的绘画主义风格,经历了“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分析立体主义”、“综合立体主义”等时期,他在油画、雕塑、素描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被人们推崇的像夸父一般,不可超越,是从文艺复兴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位受到举世尊敬的艺术家。他的一生都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地位,也许,没有毕加索西方现代美术史将大为逊色。毕加索的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他在绘画上的杰出贡献,他的长寿也对他的成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一生经历了九十三的春秋,也就是说他拥有四代观众。在他漫长的岁月里,他创立了许多绘画风格,来适应大众

的需求。 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1891年他先后在达古阿达工艺学校、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马德里圣.费德里王家学院学习绘画,收到严格的学院派教育。他创立立体主义以前,经历了蓝色时期(1901—1904)、粉红色时期(1905—1906)、黑人时期(1906—1909)。蓝色时期是毕加索最落魄料到的青年时期,此时期的作品多以阴冷的蓝调为主,描绘社会底层各色人等,他们的神情忧郁,形体瘦长,谷歌嶙峋,处在寥落的空间里,这样造成了一种优雅而严肃的特殊气氛,使画面显得既亲切又疏远,既温暖又冷漠。1905—1906年毕加索进入了粉红色时期,对色调,体量和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他的作品不再是同情和博爱,而是纯绘画形式的诗篇,他对艺术造型的进一步探索也趋向于几何图形。 1907年在绘画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这就是毕加索在二十五岁创作了《亚维农少女》一画。这幅画是现代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一举开创了立体主义。这幅画代表着现代艺术和当代世界现实和谐的产生,新的艺术第一次触及了当代历史的脉搏。西方美术史论家将这幅画看做“西方现代艺术的分水岭”,认为“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亚维农少女》完全放弃了绘画中透视学原理,毕加索“粉碎了现状”,打破了自然现象,摒弃了传统的艺术思想,把绘画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开拓出了一条以构架新的绘画形式语言体系为目标的独特艺术风格。

解读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画派对建筑的影响

解读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画派对建筑的影响 The interpretation of Picasso's cubism -paint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rchitecture 论文题目解读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画派 对建筑的影响 学院人居学院 专业名称建筑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解读毕加索立体主义画派 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 摘要:毕加索是现代艺术中立体主义绘画的开创者,这种立体派与现代建筑无论是在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上都有着较类似的共同点,其创作手法对建筑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勒·柯布西耶、建筑 The interpretation of Picasso's cubism -paint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Picasso is the modern art cubism painting pathfinder, this kind of cubism and modern building either in the form of expression and ideological content has a similar thing in common, its creation technique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Key words:Picasso ,cubism, Le corbusier,architecture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学号:2009107010714 班级:油画0904班 姓名:张欢欢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搞要:在艺术这条长河中,倾注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他一生的风格多变,他的女人也难以形容,他的作品与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从不满足于现状,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对于作品,他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他就是毕加索。 毕加索令人最欣赏的一点是他对艺术那种狂热的追求,而令我想去深入了解这个人的是他创作的立体主义。因此,本文就以毕加索的生平简要介绍和立体主义艺术的发展和特点的描述为前奏,通过重点分析毕加索对立体主义艺术的探索,从其立体主义作品中分析其创造思维和艺术特点,从而深刻地理解一个艺术家天才怎样创造并发展一种艺术风格。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 1.毕加索 帕布洛·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他以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为尺度,立足于立体主义创造的价值,成为塞尚的继承者和超越者。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2.立体主义艺术 立体主义艺术是现代世界艺术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它开创并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现代艺术。它的出现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现代哲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学等,甚至还受到非洲艺术的启发。其中最直接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他在19世纪末晚期绘画中运用的抽象视觉分析他在19世纪末晚期绘画中运用的抽象视觉分析方法影响了立体主义的两位创始人:毕加索和布拉克。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哈德史·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7页)。艺术界一般认为,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油画《亚维农少女》是立体主义绘画诞生的标志。布拉克看到这幅画之后,很快与毕加索携手,共同致力于发展立体主义。他们抛弃了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绘画的透视法跨越时空局限,将描绘对象简化为几何平面,通过分解与重构,按照一定逻辑组建出一种新的空间及形体结构,从而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了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的效果,被称为“立体主义”绘画。这也是立体主义绘画最主要的艺术特点。立体主义一旦出现,立即为艺术

浅谈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

浅谈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 在西方艺术的长河中,每一位艺术家都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用自己独特的角度和手法去展现每一时期的特点或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渴望,他们大胆的构想为现代绘画艺术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在现代绘画中,仍有很多人最看不懂和不能够直接接受的是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他们用大胆的线条和颜色创作出一幅幅珍品,在我看来在他们的艺术世界里,我们永远无法完全体会到里面真正地想法,但是通过赏析这一幅幅现代艺术绘画,我们能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现代绘画艺术中,我欣赏文森特·威廉·梵高大胆的表现主义;赞赏克劳德.莫奈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光与影的表现技法;也喜爱保罗·塞尚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和对自然色彩的独特观察。但是有那么一个人,他的艺术人生堪称传奇,不得不令我折服,他对于立体主义的探索在现代绘画中又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就是—毕加索。 一、关于毕加索 (一)毕加索个人简介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力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作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他的一生都在艺术领域得到价值的实现,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毕加索一生可分为八个艺术分期,在童年时期以写实画风为主,色彩柔和,如《斗牛士》;毕加索的蓝色时期是他人生的低潮期,含有浓重的悲剧成分和民族特色,如《蓝色自画像》;玫瑰时期,毕加索遇见了自己的爱情,色彩清晰明快,笔法细腻,人物和风景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如《拿烟斗的男孩》;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用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如《亚威农少女》;古典时期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宏伟的气势,画面注重写实风格,如《三角帽》;在超现实主义时期,毕加索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毕加索在蜕变时期以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表现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如《格尔尼卡》;在他最后的田园时期,仍然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为主,手法运用得更加灵活,画面和谐统一,如《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等。 (二)对于毕加索的个人认识 我十分欣赏毕加索的是他对艺术的坚持和创新,对艺术那种狂热的追求,他从来不满足于现状,不安逸于优良的家庭背景条件,他的艺术创作时期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想法,他的创作始终忠于—自由,在他的绘画艺术创作领域中不带有任何的束缚和限制,他所向往的是以一种艺术的自由气氛。对于作品,他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他把绘画当做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而正是这样对绘画的执着精神同时也赋予了画作新的生命,给予人们不同的艺术享受。他以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为尺度,立足于立体主义创造的价值,成为塞尚的继承者和超越者。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

立体主义的大师毕加索

目录 绪论………………………………………………………………………………

立体主义的大师毕加索 摘要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绘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关键词】立体主义立体派体积空间

Cubism of Picasso Masters Abstract Picasso was a life changing way of exploring art, impressionist, post-impressionism, the art of wild animals have been the way he learned into their own style. His talent lies in the fact that his range of variation in style, have maintained their own rough bold personality, but also in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means, to achieve internal unity and harmony. He had a peak level, regardless of his works are ceramics, prints, paintings, carvings are as childish as the game. 【Key words】Cubism Cubist V olume Space

毕加索与爱因斯坦——立体主义与相对论的碰撞

毕加索与爱因斯坦——立体主义与相对论的碰撞 051010519 前言: 说实话,作为一个理工科大学生,一开始选择这门课的时候,心里有些抵触心理,看着别人选择地实用课程,哀叹自己的命怎么这么苦呀。物理与艺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怎么联系到一起呀,这是我首次接触这门课的感觉。可是经过一次课时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物理与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正如老师所说,物理与艺术就是物理学家与艺术学家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事物的本源与特性,他们都揭示了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下,我体会到原来自己所认为的只有公式的物理,可以这样的可爱(实在找不出形容词比这更合适),与艺术的结合,物理更添上了神秘的色彩,而艺术也找到了理论的根据,让自己很好的看懂那些艺术作品。 正文: 毕加索与爱因斯坦都是世界名人,我就不多做介绍了,他们来自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艺术家,一个物理学家,是什么让他们联系到一起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呢。是贵族阶层的宣扬(名人效益:比如卓别林与爱因斯坦一次晚会的对话可以看出),是天才与凡人的差距,还是伟大的上帝的眷顾,我可以说都有,但是个人更认同这样的观点:是两位伟人用不同的方式给予我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当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提出的时候,有多少人可以理解,同时挡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作阿维农少女展出时,又有多少人可以理解,历史是何其的相似,两位不同领域的伟人的创新开派,都是从初期的不理解到后来的声名大作。同时更

加巧合的是两个伟人都通过自己的方式阐述了自己对时空观的理解,可以是就是有别与经典的绝对时空观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一个成为了现代艺术之父,一个成为了现代物理之父。 古往今来,物理学的革新总伴随着艺术流派的革新,与之艺术的发展也昭示着物理学的创新。 有人说毕加索是艺术界的物理学家,他以自 己独特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于1907年完成的 《阿维农少女》,不仅是毕加索走入黑人时期以 至立体主义时期的里程碑,还是人类再次以平面 画布描述三度空间,从此立体主义进入了快速发 展的新时期。扭曲的空间,扭曲的人物,画面中 央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加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参考)实际上,《亚维农的少女》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并不关照外在的世界。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 而有人说爱因斯坦是物理界的艺术家,相对论以他自己超凡的想象力与独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