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 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高考 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高考 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汉语文

(供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少数民族考生使用)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处理长处办事处绝处逢生....

B. 量化胆量度量衡量入为出....

C. 调侃协调调解人调兵遣将....

D. 乐歌欢乐乐天派安贫乐道.... 2.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憋屈篡夺出类拔萃入不敷出

B. 频率喝彩层峦叠嶂流连往返

C. 修炼原委以逸代劳循规蹈矩

D. 严峻签署义不容辞明辩是非

3. 下列各组成语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适得其反无所适从适可而止...

B. 心平气和持平之论

平分秋色... C. 假公济私久假不归假手于人...D. 罪魁祸首

畏首畏尾首当其冲...

4. 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 谦虚——骄傲倒退——前进麻木——敏锐

B. 野蛮——文明偶然——必然完备——欠缺

C. 强健——衰弱烦琐——简洁荣耀——耻辱

D. 大方——拘束招架——抵挡奉献——索取

5. 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 丰富的资源丰裕的脸庞丰腴的牧场丰硕的成果

B. 热烈的掌声热闹的大街热辣的劲舞热情的观众

C. 神秘的人物神奇的传说神圣的使命神妙的笔法

D. 细腻的描写细巧的图案细微的变化细致的花纹

6.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全都是褒义的一项是

A. 与那些千篇一律的设计相比,他的作品构思新颖,独具匠心。

B. 听到这个消息,她既喜出望外,又有些忐忑不安。

C. 一个习惯于闭目塞听、画地为牢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创造性成就的。

D. 世人都喜欢锦上添花,殊不知更为可贵的是雪中送炭。

7.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地大物博,地下隐藏着许多矿产资源。

B. 那里山清水秀,古木参天,极富野趣。

C.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使我的心寂静下来。

D. 那云彩像是棉絮堆,高高低低,陆续不断,一直到天边。

8. 将下列各词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①运用②拓展③安排④控制⑤提升

可以说,是这些作品使我知道了什么是文学。它们有的是了我的境界,有

的是了我的思维,有的是在写作上给了我启示——怎样结构,怎样

文字,怎样节奏。

A. ⑤④②③①

B. ②③⑤①④

C. ⑤②③①④

D. ②⑤③④①

9.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 任凭马俊友怎么喊她,她也不回头。

B. 平日来这里游览的人既然这么多,节假日来的人就更多了。

C. 即使对一些素不相识的人,父亲也一样热情接待。

D. 尽管恒星都很大,可是在辽阔的宇宙里,它们不过像大海里的水滴。

10. 将“紧接着这种自卑就激起自尊,”插入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崇高的对象以巨大的体积或雄伟的精神气魄突然向我们压来。①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势不可挡,②因而惊惧,③要把自己提到雄伟对象的高度而鼓舞振奋,感到愉快。④所以崇高感有一个由不愉快转化到高度愉快的过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人们能通过舌头,感觉到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味道。

(舌头感觉味道。)

B. 孩子顺利入托,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孩子解除了后顾之忧。)

C. 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高坡上的树顶镶了一条花边。

(光给树顶镶了花边。)

D. 在现代社会,科学正在对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现代社会对生活产生影响。)

1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现象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B. 与会者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是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

C. 近日,上海博物馆展出了1100年前新出土的唐代文物。

D. 大雾不仅阻碍了交通,也对其他生活生产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3. 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 江岸诸山被雾气笼罩着,好像不是平日看惯的那几座山了。

C.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走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D. 草原上的星星悬得特别低,好像只要你高兴,随时都可以摘下一把来。

1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生了锈的钢筋——这是为建筑附近历年来堆放着许多长长的、窗前一大片空地上,A.

几座新宿舍楼用的——真是一片荒凉沉寂。

B. “我不能出来,”他嗫嚅地说,“我不能离开黑暗,黑暗可以做我的掩护。”

C. 这首诗里尽管也有天地、父母、太阳、保姆、东风、西风、恩人、敌人……等引人

注目的字眼,然而这些都被他滥用了,变成了陈词滥调。

D. 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制局、制图、校字之类。

15.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再如皇蛾阴阳蝶,它的双翅大小不一,更为奇特的是,它左边的翅膀为雌性,右

边的翅膀为雄性。

②据说,台湾所产的蝴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为世界之冠。

③这种色彩,是世界上蝴蝶中独一无二的。

④拿“兰屿黄裙凤蝶”来说,它的后翅有金黄色的花纹,逆光看去,会发出灿烂夺

目的珍珠般的光辉。

⑤据说,在一千万只蝴蝶中能发现一只皇蛾阴阳蝶,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⑥我国的台湾省,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气候温暖,到处有花木茂密、野草如茵

的山谷,非常适合蝴蝶的繁殖和生长。

⑦它翅膀的上端长着像蛇头一样的图案,两翅张开,足有洗脸盆那么大。

⑧至于蛇头蝶,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

⑨其中独具特色,最为名贵的有“蛇头蝶”“皇蛾阴阳蝶”“兰屿黄裙凤蝶”等等。

A. ②⑨④⑧①⑤⑦③⑥

B. ⑥⑨②④③⑤⑦⑧①

C. ②⑥⑨⑤④⑦①③⑧

D. ⑥②⑨④③①⑤⑧⑦

16. 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第Ⅱ卷

分。42小题,每小题3分,共二、阅读:本题共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30题。

①大雨如注。坐上三轮车时,我的心情灰暗到极点。

②我刚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工作的时候,每到傍晚,就被想家的孤独感重重包围。恰巧那天工作上不顺心,又受到上司批评责难,我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双腿,想到又要回到狭窄的租房中过夜,真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

③猛烈的暴风雨,让城市的面容模糊起来,道傍的树叶不时被卷到街面上。三轮车夫是个中年男子,弯着腰,逆风踩踏着车子。他穿着一双旧解放鞋,风雨斜向袭来,那鞋和半截裤子已经湿透了,不停往下淌水。我抱臂缩在座位一角,抑制不住地瑟瑟发抖。

④拐进一条胡同,路上不时有水坑,三轮车小心地避绕着。因建筑的遮挡,风雨稍稍减弱一些。忽然,我听到一串鸟鸣声,不知从何处传来。在充斥着刺鼻尾气的城市里,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鸟的叫声了。我一时竟怀疑是自己的错觉,然而又有几声,确是婉转而又清晰的鸟鸣!

⑤我探出头,侧耳细听,想判断那鸟叫声来自何处,那叫声却停止了。过了一会儿,清脆的鸟鸣声再次传来,而且我听出就来自前方。这一次的声音,竟是另一种鸟的叫声,好听,却无法形容出来。我往前看了看,除了灰蒙蒙的天空和低矮的屋檐,什么也看不到。我想,兴许是谁家养的鸟呢。

⑥接着又是一串啁啁啾啾的声音,细碎繁复,是那样的动听。我终于忍不住,向前问道:”我觉得奇怪,明明听到很多鸟叫“没有哇。“师傅,你听到鸟叫声吗?”那车夫头也没回,说:声呀。

⑦车子拐到一段上坡路,许多砖块垫在浑黄的水坑中。车夫把身子弯成弓,奋力地蹬着,直到上不去了,他跳下车,踩进水中,拉着车子前进。我要下车行走,被他拒绝。

⑧到了平坦些的路面上,风雨小了许多。这一回,我真切地听到了鸟鸣声,就来自不远的地方。我问车夫:“是你车上有鸟在叫吗?”车夫转过头来,汗水和雨水把他的头发弄得湿漉漉的,他笑了一会,终于说:“是我的口哨!”

⑨我大奇。跟车夫攀谈,才知道这车夫还真有一嘴的绝活,能吹出几十种动物的叫声来!问到他家里的情况,他说,夫妻俩下岗十多年了,孩子正上高中,明年高考,一家就靠自己蹬三轮车挣钱。说到孩子,他高兴起来:“成绩不错呢!我叫他好好学,考个好大学,我日夜蹬三轮车给他攒学费也愿意。”我说:“你口哨吹得这样好,可以到路边摆摊卖钱呢!”车夫回头笑着说:“那可不行,这是高雅玩艺儿,不能糟蹋了。”

⑩快到住处的时候,雨停了。路旁杨柳依依,空气清新透亮,我的心情也如天空一样明朗起来,我久久没有说话,默默聆听一串接一串动听的鸟鸣声。

?下车的时候,我多给车夫10元钱,他不收。我说:“你的口哨真好听,谢谢你。”他说:“你要是喜欢,当我赠送的礼物。”他蹬车远去,只留下清脆悦耳的口哨声。

多年以后,我在这座城市深深地扎下了根。每当我看见三轮车,就会想起那位吹口?

哨的三轮车夫,心中产生一种亲切的温暖。是他给了我生活的信念:不管风雨有多大,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的口哨。

为本文划分层次,最恰当的一项是17.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8.根据①②自然段,对造成“我的心情灰暗”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受人欺负

B.工作不顺

C.饥饿疲惫

D.孤独想家

19.③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三轮车夫,写作者。

20.④自然段中,作者听到鸟的叫声后,为什么怀疑自己出现了错觉?

21.④⑤⑥自然段中,作者三次探寻鸟鸣声的来源,作出了三个不同的判断。

第一个判断是。

第二个判断是。

第三个判断是。

22.根据⑦自然段,对作者要下车行走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看到路况不好。

B.作者看见三轮车夫下车,拉车前进。

C.作者想减轻三轮车夫的负担。

D.作者担心翻车出危险。

⑧自然段中,为什么作者第二次询问时,三轮车夫才告诉作者鸟鸣声的来源?23.

24.下列判断,与⑨自然段对三轮车夫的家庭状况的描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A.妻子没有工作。

B.孩子正在读高中。

C.三轮车夫是家里的经济支柱。

D.三轮车夫有时摆摊挣钱。

25.⑨自然段中,三轮车夫说“这是高雅玩艺儿,不能糟蹋了”,这表现了他对口哨技艺有什么样的感情?

26.⑩自然段中的“我的心情也如天空一样明朗起来”,与前文哪一句话相呼应?

27.?自然段中“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的口哨”,这里的“口哨”指什么?

28.文中的三轮车夫具备哪些优良品质?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9.

A.本文写了作者乘坐三轮车途中心情转变的经过。

B.本文写了作者乘坐三轮车去寻找口哨高手的事情。

C.本文写作者受到三轮车夫的感染,坚定了对生活的信心。

D.本文写了三轮车夫冒雨送作者回出租房的过程。

30.给本文你一个题目。

三、作文:(60分)

31.材料:

悬崖上有一棵松树,寒风吹落它的种子,一些落在岩缝中,一些落到悬崖下面肥沃的土壤上。几年后,岩缝里的种子缓慢生长为半人多高的小松苗,肥沃土壤里的种子则

长成一人多高的小松树。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过后,人们惊讶地发现,那些岩缝中长出

的小松苗仍然挺立,而肥沃土壤里长出的小松树很多被连根拔起。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不得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汉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基础知识

1、B

2、A

3、C

4、D

5、A

6、D

7、B

8、C

9、 B 10、C 11、C 12、D

13、B 14、C 15、D 16、A

二、阅读

17. B

18. A

19.三轮车夫:奋力拉车(或逆风拉车);作者:缩在座位上(或瑟瑟发抖)。(3分,答对一处给2分,答对两处给3分。意思对即可)

20. 20.因为在充斥着刺鼻尾气的城市里很难听到鸟的叫声。(3分,意思对即可)

21. 21.怀疑是错觉;认为是人家养的鸟;不能确定来源。(3分,答对一处给1分,意思对即可)

22. D

23.两个原因:

(1)三轮车夫很幽默,第一次故意不告诉作者;

(2)作者的探寻已接近事实真相,三轮车夫觉得没有必要隐瞒了。

(3分,答对一处给2分,答对两处给3分。意思对即可)

D

24.

25.热爱(或珍爱)(3分,意思对即可)

26. 我的心情灰暗到极点。(3分)

27.积极乐观的生活信念,对美好事物的珍爱与追求。(3分,意思对即可)

28.吃苦耐劳;乐观;敬业;责任感强;富有情趣。(3分,答对一处给1分,给满3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B

29.

)分,拟其他题目酌情给分。3口哨(30.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答案及详解-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2016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

《明史·陈登云传》-附译文翻译-2016年全国高考II卷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明史·陈登云传》|附译文翻译|2016年全国高考II卷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 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2016年全国3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Ⅰ)

绝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

2016年高考文言真题

2016年高考文言真题 (全国1卷)文言文阅读(19分)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 琦请建储 ..,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 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 ..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罢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张。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客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4.下列文字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 索之/果然/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 索之/果然/ C.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 索之/果然/ D.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又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金,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 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 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边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 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维缜密。曾举荐王安石,王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 子孙前程,不露痕迹的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 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 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① 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 的民间生活。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 ,③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 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 ) 暄哗 B. 幢(zhuàng )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 D.淳(chún ) 淋漓尽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2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016年高考文言文真题

查看更多>> [转载]2016年语文高考汇编——文言文阅读(下) 2016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李台州传[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 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 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 必宽警之,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至荆州,复然。 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 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 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2016年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语文 适用于:重庆陕西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辽宁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二)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二) 本文是关于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二),感谢您的阅读! 2016年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实词(二) 21.度,读音一:d (1)名词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②限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③制度,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④气度,常态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料到,(群臣)全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 (2)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在崔九的堂前也有几次听到你的乐曲。 (3)动词

①谱写,创制(歌曲)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我内心感到悲怆,感慨扬州的今昔变化,于是自己创制了这首曲子。 ②过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读音二:do (1)动词 ①丈量,计算 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治平篇》) 就算是计算着肚子分配吃的,计算着身量分配住处,我也能知道那是一定不够用的了。 ②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 22.非,fēi (1)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错了。 (2)动词

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 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③无,没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3)副词 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训俭示康》) 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②除了,除非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23.复,f (1)动词 ①回来 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 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2.下列熟语中, 没有 ..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