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六个基本原则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六个基本原则

作者:蒋开平

很多从事企业管理的都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企业的内控管理就像一团乱麻一样,无从下手,而且公司的规模越大,管理越混乱。

比如有的老板新开了一家公司,等到公司开业时,却突然发现,公司的资金管理极其混乱,不该支出的钱支出了,该支出的钱重复支出,而且公司购买的资产,有哪些?有多少?用到哪里去了?根本就查不清楚。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乱象,根本的原因,就是企业没有能够建立起一整套的、合理的内控机制,没有搭建起内控管理体系。

而有些企业,表面上看也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但内控却依然混乱。比如曾经在全国非常出名的某餐饮集团企业,因为一直在操作上市,所以公司内部制定有全套的、规范的内控管理规章制度,甚至还花费巨资聘请了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来做了管理咨询!但是,但该公司的内控依然混乱不堪,并且临到上市彻底失败而老板被踢出局之前的一年,公司的内控已经混乱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极端的结果,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内控管理规章制度仅仅只是死板地套用那种格式化、形式化的模板,而没有抓住内控管理的实质!

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要想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控机制,首先必须要具备一个最基本的基础和前提,即,建立内控机制的基本原则:不相信任何人,要对每个人都进行牵制、制约!

很多老板都说,用人一定要用人品好的人。这话非常有道理,但是,谁人品好谁人品不好,你怎么鉴别?当一个人站在你面前时,你怎么判断他的人品好还是不好?

就如某些贪官,他们哪一个曾经不是人品非常好的人?从上学读书开始,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直都是非常优秀和人品好的人,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成为官员,但为什么后来却成了贪官?

问题的关键,就是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牵制制约的机制,由此导致他们的权力失去了监督、制约……

所以,内控机制的建立,是基于不相信任何人来建立的。也就是,内控机制的建立,第一步要建立起内部牵制制约的机制,这是所有内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凡是没有建立起内部牵制制约机制的,内控的机制就不可能完善。而内部牵制制约机制的建立,主要内容是岗位不相容,或者叫做岗位回避,也就是两个利益相关的关键岗位,不能同时安排两个有亲缘关系的人来做,以防止他们联手作弊。

那么在此基础之上,第二步,才是内控管理必须遵循的的六个基本原则。

原则一、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也就是,要想做好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必须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以规章制度为依据。

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规矩,就只会造成混乱。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叫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么在企业里面,就简单地归结为: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即,在企业管理方面,必须先制定有规章制度,然后,再要求大家都按照规章制度的规定办事。没有规章制度的企业,规模越大管理越混乱。

而且最关键的是,没有提前制定规章制度,内控管理根本就无法进行。这方面,那些责任心强、急于规范管理的财务主管或经理应该深刻的体会。就是在缺乏规章制度的时候,就凭着经验和热情强推内控管理,效果会适得其反,不仅公司部门之间会矛盾激发,而且最后会导致责任性心强的财务主管被迫离职走人!

而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想在公司上下得到所有员工的执行,就必须由老板签字,以公司的名义进行颁发,这样各个部门部门才能配合执行,财务部也才能以此为依据推行规范化管理。

原则二、所有的资金收支行为都必须通过财务进行。

这是内控管理最核心的原则,也是制定内控规章制度必须首先遵循的基础内容之一。

因为,首先,通过财务对资金的收支的处理,在财务就有了

记录,无论合理不合理,是否发生损失,今后都有账可查,都能追究到责任人。如果不经过财务,资金发生了损失都无处可查,跑、冒、滴、漏必然经常发生。而且,有了专业的财务记录,还能够避免出现重复付款的低级错误。

如果资金的收支不经过财务,后果最严重的,会导致公司直接倒闭!道理很简单,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流,如果资金收支不由财务经办,跑冒滴漏必然非常严重,最终必然会导致企业血液枯竭而亡!

例如,10多年前,有一日本人在沿海某城市投资开办了一家娱乐城,娱乐城的总经理是曾经留学日本的中国人,是日本老板的朋友,因为信任,所以交给他负责管理。但在这家娱乐城里,财务部对前厅营业部门根本就无权监督,营业收入都由前厅营业部门直接掌管,每天有多少实际营业收入款,财务部根本就无权知道。前厅营业部门需要购买物资、添置设备等,都是由营业部门自行处理,直接用营业款进行支付,根本不通过财务部门。前厅营业部门每天只是把用完后的剩余款项交给财务部。如此,财务部在这家公司也仅仅只是相当于一个保险柜,营业部门想放多少钱进去就放多少。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到半年时间,原本生意还火爆的娱乐城就开始拍卖资产了,因为,倒闭关门了!

这就是不重视财务的监管作用,单纯把财务工作看作是记账工作或报税工作,而不懂得内控的重要性,不懂得内控的基本原理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其次,通过财务对资金收支行为的处理,每笔资金的收支,都会有相应的单据记录,而且还能确保单据的完整,作为记录经济事项的最基础的工具,财务单据也是进行账务处理最基本的依据。那么以此为基础,财务就能顺利建账及进行账务处理,而不会出现因为缺少单据,导致财务账建不起来,或者财务账做得一塌糊涂的结果。

原则三、所有财产物资的购进都必须经由库管员办理验收手续。

也就是说,无论公司购买什么资产、物资,无论金额大小、数量多少,只要是公司花钱购买的,都必须由库管员办理验收手续,否则财务不予报销或付款。

这是因为,购进的财产物资只有经过实地验收,才能保证其真实性。比如现实中经常遇到有人报销时,拿的是超市开的“办公用品”的发票,却提供不了采购清单及入库验收单的情况,那么很明显,这里存在着虚假报销的嫌疑。如果公司制定有明文规定,任何采购,都必须经过验收,包括库管员或行政人员的验收,也能够堵住虚假采购的漏洞。

这里要特别强调两点:

第一,库管员是监督采购最重要的环节。

因为监督采购的最重要、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验收,而库管员入库前的验收环节最关键、最重要。否则,等物资入库之后,

再想通过盘点的方式去监督,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必须绝对避免采购部管库房,和把库管员划归采购部管理的情况出现。(这是内部牵制制约机制里面岗位不相容的重要内容之一。)或许有老板会认为,采购部负责库房管理问题不大,今后库存物资丢失,在库房盘点时出现亏空,采购部要负赔偿责任。而实际的结果呢,往往是采购部门管理库房的情况下,库房的盘点会变得相当困难,库房越大越是如此!因为库管员基本上是和财务部对立的,会与采购部一道在库房盘点时弄虚作假,共同欺骗财务部,所以财务的库房监督盘点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

第二,库管员是公司的第二个出纳。

公司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管钱,一个就是管物。管钱的是出纳,管物的是库管员,实际上两者同样重要。但大多数情况下,很多老板非常重视对出纳工作的管理,却忽略了对库管员工作的管理,而在很多公司,库管员甚至仅仅只起到一个看门的作用。

但在现实当中,库管员的作用有些时候甚至比出纳更重要!因为钱丢了,财务有账可查,或者有单据可追踪责任,而如果库房的资产、物资丢了,也许连是否丢了东西都不知道。即使最后知道了,也无法追查到具体的责任人。

而同样,购进的各种物资,在经过库管员的验收、办理相应的验收手续后,就有了相应的入库单等单据,那么财务人员再据以进行账务处理就容易了,有了清晰的账务记录,就更能确保库

存物资的安全。

原则四、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必须按规定的流程办理审批手续。

关于这一点,在现实的操作当中,很多企业往往会做变样,甚至造成了损失都不知道。而有的企业,虽然有审批流程的制度规定,但某些和老板有特殊关系的人员在企业里面讲特权,根本就无视规则的存在,最后给企业的管理造成混乱。

比如,有一家乡镇企业集团,老板的一特殊关系在公司里面负责采购,平时需要用钱时,直接到财务部就一句话:拿几万元钱。然后出纳乖乖地就把钱点好送到他手上,之后再去帮他补办手续。而他时候报销时,发票单据也不规范,把单据扔到财务部转身就走,出纳还得主动帮他进行后续处理。那么,这里面有没有舞弊?谁也说不清楚。后来公司新聘一个外来的财务经理,要求他按照规范的流程去办理审批手续他就不愿意了,在财务部拍桌子大吵大闹。由此可见,如果内控规章制度没有建立,没有相应的审批流程规定,单凭一个外来的财务经理是很难扭转这种不规范的行为的。

所有的支出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办理审批签字,这样的原则,是内部控制管理的最基本的方式。因为“没有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发生腐败”,如果特权人物不按照既定的流程规则办事,迟早是会让公司发生重大损失的。

审批签字的流程和手续,除了是对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员进行

监督制约之外,本身也是对财务部门自身的监督制约。如果长期存在没有审批签字就付款的情况,财务人员自身也会浑水摸鱼,拿发票来“自行报销”,那么谁又能监督得到财务部门的监守自盗?公司再另外成立一个监督部门?如果连基本的审批签字流程都不能执行,另外成立一个审计监督部门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要求所有的资金支出(报销、付款)都必须按规定的流程办理审批手续,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经办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监督,防止出现不受监督制约的特权给公司造成严重的损失;一方面,是对财务部门自身进行制约,防止财务部门的人浑水摸鱼、监守自盗。

而在具体的签字审批的程序方面,如果老板自身不注意遵守流程的规定,也容易出问题。

比如某公司的销售经理因为销售能力强,公司的大多数产品都通过他销售出去,在公司里面销售部门也被老板视作“核心部门”,销售经理因此自我感觉功高盖世而盛气凌人,经常不按规则办事,常找借口随便乱报销费用。财务经理如果认为他的费用不合理不予签字,他就吵吵闹闹直接拿着报销单找老板去签字。而老板也不考虑后果,直接就签字了。然后销售经理再反过来趾高气扬找财务经理签字报销,而财务经理还不得不办理!

这样的事情,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关系,但经此一事,财务经理的权威则大受打击!一方面,其他部门不再尊重财务经理的权威;另一方面,财务经理也怀疑自己在审核把关方面是否该发挥

作用?连续几次出现这种情况之后,不善沟通的财务经理也许就辞职了,而“情商高”的财务经理从此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和各个部门“友好相处”了……那么,最后是谁会倒霉?

所以,在要求所有的资金支出(包括报销、付款)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办理审批手续。这个方面,企业老板除了要坚持按照这个规定办理之外,还需要注意,不要自己把规矩给破坏掉了。

原则五、所有的资产都必须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人,有账簿记录。

企业的资产管理,80%以上的基础都非常差!企业里面有什么资产、有多少资产,大多都没有清晰的账簿记录可查。

比如有多少房产、多少车辆、多少机器设备?有多少台电脑?有多少办公家具?等,很多公司里面没有清晰的账簿记录。而这些资产都放在哪里?谁在负责管理?已经损坏不能用的有多少?哪些需要维修、哪些只能报废?更是无账簿记录。更进一步,这些资产是什么时候购买的?谁买的?现在谁在用?谁在负责管理?则基本上没有任何记录可查!

关于企业资产的管理,这里有几个认识的误区需要说一下:第一,有些老板因为资产都放在自己的公司里面,门口有保安负责守护,所以认为是“肉烂在锅里”,有没有账不紧要。

例如,有一家连锁餐饮企业集团,老板开有几十家餐饮连锁店,在某市郊外的物流配送中心仓库里面,满满地堆了一库房的

空调、冰箱、冰柜、灶台等,都是开新店不成功或关老店撤回来的资产,价值几百万。仔细一看,很多空调、冰箱、冰柜等都还完好无损可以继续使用。而有些有损坏的设备,再稍微维修一下也可以继续使用。但该连锁企业每次开新店都要重新在外面购买新设备,而堆放在库房里面的这些旧设备,多年了竟然一直没有清理过!

这样,这些资产都在老板的库房里面摆放着,没有丢失,但这“肉”仅仅只是“烂在锅里”吗?这些资产占据了一个大库房,一年的租金是多少?这肉是烂在锅里吗?本来可以继续用的一些设备,逐渐因为潮湿生锈、老化而彻底作废,这肉是烂在锅里吗?

所以,资产的管理必须要引起重视,所有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存货等)都必须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人,有账簿记录。这是内控管理最基本的条件要求!凡是没有账的企业,或者账乱的企业,管理必然乱得一塌糊涂。

原则六、所有的经济事项都坚持两支笔审批签字。

基本要求就是公司总裁和财务总监两支笔要同时签字生效,缺一不可。包括资金的收支和调拨、经济合同的签订,公司相关制度的颁布执行等等。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合同的签订、制度的颁发等,并不是要求财务总监在合同或制度上面签字,而是在公司内部签批的文件

上,必须确保有财务总监的签字。

这是内控管理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也是老板能否真正掌控一家公司的关键措施。做不到这点,老板就可能被他人架空。因为,这项原则,是制约公司总裁和财务总监这两个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岗位的。

一方面,可以防止公司总裁大权独揽,做出违背老板的利益,而没有人能够制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掌管公司资金的财务总监权力过大,监守自盗!用财务总监的签字来监督制约总裁,用总裁的签字来约束财务总监。

那么这里的一个前提,就是财务总监的定位应该是和总裁平等的。尽管财务总监的待遇会远远低于总裁,但在行政级别上他们是平等的地位,这样,就可以由财务总监名正言顺对总裁进行制约。如此,就能杜绝任何违背老板利益的行为的发生。而老板也就能真正实现“离场管理”,还能牢牢掌控公司!而这也是老板彻底掌控公司的公司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