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投资近况、问题、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中国国际投资近况、问题、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中国国际投资近况、问题、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中国国际投资现状、问题、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程度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中国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发展,投资总额不断上升,然而同比其他发达国家还有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问题的原因,并针对中国具体国情,提出部分解决方法。

一、现状

国际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大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多年保持连续增长,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在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国内企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经营能力、科学技术、管理理念都在不断提高,国内现有的投资环境已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一批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正通过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1994—2009年这15年的时间里,中国国际投资量在不断增加,

以2000年为分水岭,此前,对外直接投资基本呈缓慢增长并有波动的情况;2000年以后,则呈明显的单边上扬趋势,根据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到407亿元,同比增长53.58%,截至2008年底,中国5,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1万家,共分布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约1,500亿美元。境外企业总资产达6,000多亿美元。这种趋势也反映了中国 “走出去”政策体系的基本变化。不仅是总量的上升,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的排名也有有所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7年9月联合发布的统计公报,中国2006年

FDI流出位于全球第16位。同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比仅次于俄罗斯和新加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虽有上升,但是同比其他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改善中国投资状况任重而道远。

而对于间接投资而言,一般说来,偿债能力与吸收国际间接投资的数量成正比,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雄厚,有较多的外汇储备,偿债能力强,因而能吸引大量的国际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间接投资也多集中在那些新兴工业国

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相对来说,经济发展较快,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而非洲等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外债偿还能力低,则很难吸引到较多的国际间接投资。中国间接投资目前主要以债券投资为主,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根据日前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09年3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7,679亿美元,再创新高。从2008年开始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国。2009年3月份,中国再度增持了237亿美元美国国债。据计算,近一年中国增持的美国国债超过了2,700亿美元。我国国际市场的间接投资因为其不断庞大的外汇储备呈连年上升趋势。

二、问题

(一)区域结构不均衡

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无论是从投资市场还是投资主体都存在严重的区域结构不均衡的特性。国外方面,如图一可以看到洲际之间,中国对外投资出现明显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其中在亚洲的投资比例达到了63%,根据数据统计,2007年,中国投资总额为265.609亿,而对于亚洲的投资达到了165.9315亿。而在对亚洲的投资中,对香港的投资又达到了137.8亿。

图一 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区域分布

国内方面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沿海省份或者与边境接壤的地区。从投资总量来看,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福建省、江苏省、上海市、黑龙江省等六省一市的境内投资主体数量占整个境内投资总数的62.15%;浙江省的境内

投资主体数量居首位,共949家,占境内主体总数的23.16%;七成的私营企

业投资主体来自浙江、福建两省,另外,浙江省拥有境外企业1238家,占境外

企业总数的19%。从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金额来看东部沿海省市是我国对外直

接投资的主要地区。近年来,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一直是我

国对外直接投资十大城市,其中,广东省对外直接投资额从2005年的11267万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88991万美元,位居全国第一。中国投资区域整体不均衡,没有充分调动国内资源,也没能充分开发国外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我国

对外直接投资逆差。

(二)投资效率低

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收益不理想,投资效率不高,在宏观和微观层面

都有体现。目前经营跨国业务的中国企业,外派人员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不够,

相关工作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损失。同时,多数企业在发

展战略上不在投资过程中风险控制力度不够,造成了不必要损失。

(三)技术水平低下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贸易加工型行业,绝大多数中国的企业在国外仅进行贴牌生产,技术创新水平低下。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

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国内企业参与度不高,投资相对集中,这也导致了产品单一,技术缺乏突破,直接制约了国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对我国际投资战略提出了挑战。

三、问题的原因

1、由此可见,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在发达国家地区,或者直接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作为自己重要的投资基地。而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仍然十分缺乏。这种集中的投资形式具有一定共同的趋向,直接向美国、澳大利亚投资学

习这些发达过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像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投资,以便发

挥历史上形成的优势,巩固发展。中国的狭隘投资形式导致投资成本较高,难

以发挥比较优势。

2、国家方面,宏观管理严重不足,政府没能对这些企业的投资方向、风险控制给予的明确规划和指导,没有明确的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投资规划,只能

靠各微观主体自己摸索,不免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成本。同时

中国对外投资宏观管理体制严重滞后,在融资条件、企业负担等方面不能适应

企业跨国经营的需要,加之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使得很多投资海外的企业面

临资金不足,错失投资良机的现象。除此之外,政府监管实施效率不高。在对

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至今尚未出台一部较为完善的对外投

资法律体系,管理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导致跨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混乱无序,未能给我国对外投资企业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法律保护环境,不利于对外

投资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方面,自身的经营战略不明确,缺乏优秀人才,我国

仍处于对外投资初级阶段,各方面准备都很不完备,海外人员的专业素质就是

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低居于绝对数量优势的众多跨国经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无论从核心技术的研发或者先进

技术的引进使用上都存在严重不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弱。

4、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建设资金短缺,我国国际投资战略是偏重吸引外资,而限制发展对外投资,这种战略造成我国外资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却

是严重不对称的偏低。据资料统计,1997年我国吸引外国投资额为453亿美元,对外投资仅为25亿美元,吸引外国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0.06; 同期世界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投资额为1489.44亿美元,对外投资仅为611.38亿美元,吸引外国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0.41。表明中国的对外投资比例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

促进的趋势不相适应;也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是不相称的。

四、解决方法

(一)政府政策支持。

对外投资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对外投资的支持力度。首先,政府应加强调控对外投资,健全对外投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应加强有关对外

投资的立法进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体系,为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合法权

益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实施对外投资战略的整体规划,在宏观角度给予对外

投资企业以指导和建议,降低投资成本,把握投资时机。再次,建立健全相关

监管体系,对政府及跨国经营的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规避不合理行为,

加强对企业对外投资效果的检测。

(二)市场多元化

对外直接投资应充分开拓市场。国内投资主体方面,国家应通过适当鼓励

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积极性,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再仅局限于

边境省市和沿海地区。

(三)企业调整

企业应合理调整经营战略,可以通过国内市场的兼并重组,形成实力强大

的产业集团进行跨国经营,占据市场优势,提高竞争力。同时要加大产业创新

力度,加大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不能满足于贴牌生产

现状,要积极进行技术创新,营造自主品牌。在人才网络方面,企业要积极吸

纳一流国际人才,把握市场精髓,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努力培养本土人才,使之逐步与世界接轨,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纳入长期发展战略中。随着我国加入WTO,各方面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对外

直接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整

体有所提高,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对此,我国政府和

企业都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从而

为我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提升国际地位。

(四)海外投资方向和领域将提倡:一是寻找市场类,主要是制造业。由

于国内很多行业已经饱和,生产能力过剩,企业利润下降。比如家电等;二是

寻找资源类。包括矿产、农业、林业渔业资源;三是服务业,比如金融服务业。国内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也是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一个方面。

(五)加快对外间接投资的步伐。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积

累了几千亿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相对与改革开放前我

国的对外投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在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基础上,利用节余的

大量外汇储备进行国际投资,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投资利润,而且可以有效避

免由于发达国家汇率变动造成的外汇储备贬值。同时也可以防止由于国际投资

严重不对称导致的经济增长的潜在危险。

中国海外成功案例

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投资直接环境的分析 摘要: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各国的经济遭受着不同的影响。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实现“走出去”战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的一些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中国在今后的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在经济危机中海外投资的直接环境华为海外收购失败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 2007年上半年,以美国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的倒闭为标志的次贷危机的到来,使得美国的股市动荡,楼市走低,大批的投资银行、保险等公司倒闭,随即波及到全球,冰岛破产、希腊债务危机等,西方国家陷入了经济停滞甚至是负增长时期。 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的战略的实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的加深,也或多或少的在其中受到了一些影响。中国在近三年中在海外投资和并购的过程中有失败也有成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案例 2010年1月6日,兖州煤业出资32亿美元并购澳大利亚菲力克斯(Felix)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2月24日,鞍钢集团投资亿澳元(约合亿美元)从澳大利亚金必达(Gindalbie)矿业公司手中拿到了卡拉拉(Karara)磁铁矿的终生开采权。 2010年2月26日,武钢集团出资约4亿美元认购巴西MMX公司约的股份并获得约6亿吨资源权益;3月12日斥资6846万美元收购利比里亚一处铁矿石项目60%的股权。 2010年3月13日,中海油以31亿美元收购阿根廷布里达斯能源控股有限公司(BEH)50%的股份;当月,中海油还与英国天然气集团(BG)买入澳大利亚昆士兰LNG项目;前一个月,中海油以25亿美元收购英国塔洛石油乌干达油田股份。 2010年3月22日,中石油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宣布以35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煤层气生产商箭牌(Arrow)能源公司。 2010年3月25日,华东有色以亿美元收购伯迈资产管理公司旗下朱庇特(Jupiter)项目100%的产权。中铝集团2007年收购印度同业公司,获得储量达到1200万吨铜的世界级大铜矿;2008年,收购力拓英国公司52%的股权,成为力拓英国公司单一最大股东;2010年3月,以亿美元和力拓再次合作,联合开发几内亚世界级的铁矿山。 2010年3月26日,完美时空斥资约2100万美元收购日本网络游戏运营商C&CMedia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2010年4月22日,国内最大的民营软件外包企业博彦科技集团全资收购了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论文为您编辑了“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浅谈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20XX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XX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 从国内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 (一)储蓄率过高 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内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XX年上升至GDP的47%。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论文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非公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如何摆脱地域、资源、市场等多种因素制约,不断发展壮大,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在总体上为资本输出提供了资金保障,也使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我国又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资本输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压力。另外,国际上各种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为扩大对外贸易,企业必须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设立贸易公司等各类企业,以规避壁垒。从民营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上讲,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吸取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方面己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国际贸易经验,在产品、品牌、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开始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据全国工商联与商务部有关机构的联合调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生力军。按企业数计算,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母体民营企业为2573家,占我国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64%. 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以浙江省为例来说,该省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其平均投资规模不足30万美元。这样的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约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平均约260万美元的规模。 另外,就总体数量而言,中国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方面尽管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甚至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很大。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显示出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中国民营企业在1992年才开始对外投资,而且一直处于边缘化生存状态。直到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相关对外政策出台,以及中国加入WTO的大好时机下,才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是相当迅速的。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3月份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揭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即流量)为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3%.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49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即存量)448亿美元。这说明就总体而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2010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流量与存量分别占到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0.9%和0.55%.而按对外直接投资的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_招标190920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19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招标数量、招标情况、招标行业分布、投标企业排名、中标企业 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0000010168558XU 工商注册号:100000000000895组织机构代码:10168558X 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1982-09-15 企业类型:/经营状态:在业 注册资本:20531147.635903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 营业期限:1982-09-15 至 / 营业范围:投资管理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期货、租赁、基金、信用卡金融类企业及相关产业、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矿产、林木资源开发和原材料工业、机械制造、房地产开发、信息基础设施、基础电信和增值电信业务、环境保护、医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航空、运输、仓储、酒店、旅游业、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商业、教育、出版、传媒、文化和体育、境内外工程设计、建设、承包及分包、行业的投资业务;资产管理;资本运营;工程招标、勘测、设计、施工、监理、承包及分包、咨询服务行业;对外派遣与其实力、规模、业绩相适应的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进出口业务;信息服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不含信息搜索查询服务、信息社区服务、信息即时交互服务和信息保护和加工处理服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招标数量 企业招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13

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我国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 ——奇瑞成功案例分析 2009年以来,在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夹击下,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一片黯然。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汽车12.1万辆,价值17.3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分别下降60.4%和54.7%。特别是加工贸易出口下降了73%。几大主要的汽车出口市场非洲、东盟、俄罗斯、乌克兰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下降幅度更是高达96.2%和95.3%。汽车出口市场的这个节点被诸多中国汽车企业家称为“危”“机”并存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出口急剧减少。但海外投资却日渐增加。中国车企海外扩张举动表明:自主品牌已经从对外贸易进入到资本输出的阶段。在众多中国车企中,奇瑞的海外扩张举动无疑是最成功的,而奇瑞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是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坚持技术创新。奇瑞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整合资源,通过开展深度化、广泛化的国际合作。大幅度降低了整车制造和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一、奇瑞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 奇瑞汽车是国内少数在创业生产周期进入国际创业阶段的企业之一,在短短几年内,奇瑞完成了它的国际化创业过程,从出口开始,然后海外建厂,此后开始走国际化路线。奇瑞开始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中东地区。2001年10月意外接到了出口叙利亚的第一笔定单,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产轿车零出口的记录。之后奇瑞汽车开始出口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埃及,孟加拉,古巴,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2003年,在伊朗合作建立了一个CKD整车厂。2004年初,古巴购买了奇瑞汽车作为古巴的国务院用车,随后,古巴的政府企业副总裁又带来了1100台轿车的订单。2004年12月,阿拉多公司以整车进口的方式将10000辆QQ运抵东盟市场,扩大了奇瑞在当地的影响力。在2005年奇瑞还进入了马来西亚的市场。同年它实现了出口西方的梦想,奇瑞与美国梦幻汽车公司秘密签约,向美国市场出口汽车,但在合资厂商仍占主要地位的国家市场中,竞争异常激烈,而且欧美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坚固的贸易壁垒,在这种情况下,奇瑞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对外不断加大了在海外建厂的力度。

084418_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分析 0951466 28 摘要:国际收支发展状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学习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我对影响国际收支状况的因素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字:国际收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数据的简单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多年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来呈现出双顺差,一是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进出口顺差,出口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二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这两方面在影响国际收支的各个因素中都有体现,主要从内外两因素着重分析。 (一)、内部因素 1、高储蓄和低消费 储蓄相对过剩从内外部经济的联系看,外贸差额实际上等于一国的净储蓄额(储蓄-投资=出口-进口)。因此,经常项目盈余在国际经济学中通常也被为对外净投资,我国经常项目连续盈余十二年来突出反映了我国相对储蓄过剩的问题。对于居民而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居民在医疗、住房、教育费用及养老方面还承担着更多的责任,所以居民对自己的收入不是积极的消费而是放在手中进行预防性储蓄,导致预防性储蓄占了很大比重,而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便形成经常项目的余额,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储蓄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投融资体制低效,金融市场欠发达,微观经济主体信用度不高。 2、政策性因素 (1)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了外汇管理体制和外贸体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行鼓励出口和奖出限入的政策,其特点是大力鼓励出口,放松进口。对出口制成品减免关税、外销退税和给予出口补贴;对出口部门所需的原材料、零配件和机器设备进口,减免关税或减少进口限制;给出口商提供一定比例的进口限额和许可证等。同时,在外汇和汇率政策上,除给出口企业和出口商优先提供外汇或实行“外汇留成”、“出口奖金”等。通过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和不遗余力的引进外资,外贸出口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功重要手段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了我国经常性项目的贸易顺差。 (2)汇率信号扭曲 汇率是内外经济关系的连接点,汇率变化会引起资源在国内经济部门与涉外经济部门的流动,从而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由于汇率信号扭曲,导致国内资源过多流向贸易品部门(制造业),非贸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来源:作者:发布时间:1970-01-01 申请人: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住所地:广东省广州市环市东路。 法定代表人:麦智南,该公司总经理。 1999 年1 月11 日,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国投公司)以严重资不抵债、无法偿付到期巨额债务为由,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广东国投公司原名为广东省信托投资公司,1980 年7 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系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1983 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享有外汇经营权;1984 年3 月经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更改名称为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注册资金为12 亿元。1992 年以来,广东国投公司由于经营管理混乱,存在大量高息揽存、帐外经营、乱拆借资金、乱投资等违规经营活动,导致不能支付到期巨额境内外债务,严重资不抵债。1998 年10 月6 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关闭广东国投公司,并组织关闭清算组对其进行关闭清算。关闭清算期间广东国投公司的金融业务和相关的债权债务由中国银行托管,广东国投公司属下的证券交易营业部由广东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托管,其业务经营活动照常进行。自1998 年10 月6 日至1999 年1 月6 日为期三个月的关闭清算查明,广东国投公司的总资产为214.71 亿元,负债361.65 亿元,总资产负债率168.23%,资不抵债146.94

亿元。1999 年1 月11 日,中国银行发布《关于清偿原省国投自然人债权的公告》,鉴于广东国投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对自然人债权的清偿,只支付本金,不支付利息; 中国银行清偿广东国投公司自然人债权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代广东省财政厅依法申报债权,以普通债权人的身份按破产清偿顺序受偿。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第三条第一项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第八条规定:“债务人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申请宣告破产。”广东国投公司管理极度混乱,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境内外巨额到期债务,符合法律规定的破产条件,于1999 年1 月16 日裁定: 一、广东国投公司破产还债。二、指定清算组接管广东国投公司。裁定宣布后,广东国投公司的破产清算工作依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债权的申报、审核和确认 1999 年1 月16 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分别在《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刊登受理广东国投公司破产申请公告,要求债权人自公告之日起3 个月内申报债权,逾期未申报的,视为自动放弃。对广东国投公司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依法中止执行,申请执行人可凭生效的法律文书申报债权,对广东国投公司的其他民事诉讼程序也依法终结或中止。公告期限内,共计320 家债权人申报了债权,

浅谈国际收支申报的现状及建议

浅谈国际收支申报的现状及建议 平阴支行赵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日益融合,一国的涉外经济交易状况对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收支统计是了解一国对外贸易、服务、资本及金融交易情况,衡量储备资产充足程度的基础性工具,也是掌握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趋势,规避外部风险,把握发展先机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提高国际收支统计质量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国际收支申报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漏申报 未严格执行国际收支申报要求,在进行汇入汇款解付或资金汇出后,未在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中进行申报,造成涉外经济信息的漏申报。 2.信息迟申报 银行工作人员在进行申报工作时,超出规定申报时限,造成信息迟申报。 3.信息错申报 由于申报人员对信息把握不准确,导致申报信息与真实信息不符,造成错误申报。主要表现为超出三千美元的涉外收入依然只做了基础信息申报,交易主体信息有误,交易附言有误等等。 4.“形式申报”越来越多 “形式申报”是指为规避外管局监管,不按交易的真实用途填写申报信息,而按照能够通过外汇局非现场核查的其他交易编码或交易附言进行申报。常见的如个人跨境购房、借款等资本项目项下的资金汇出,将资金申报为常见的职工报酬、赡家款等经常项目外汇资金,。 (二)产生现有问题的原因 国际收支申报的迟、漏、错报,都会直接影响国际收支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影响到一个地区,甚至国家外汇政策的有效性。综合分析银行国际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导致银行基层申报工作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外汇人员变动频繁,业务培训不到位。由于银行人员流动性强,且存在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新上岗人员未经当地外汇局岗前培训就仓促上岗,多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模式,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习,这就造成“师父”在将经验传授给新人的同时,也可能将一些错误的理解一并传递给新人,造成政策把握的偏颇,操作程序不规范,审单不严,错报漏报等现象时有发生。 2.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交易编码不够细化。特别是非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种类繁多,许多交易无法界定其具体的性质,另外对私方面出国劳务输出人员进出频繁,出国时间无法确定,故无法确定应作为雇员报酬还是工人汇款申报,且申报人申报时随意性大,银行较难区分。 3.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不足。银行对新政策、新制度的获取,主要依赖于上级行和同级外汇管理局,当信息传递出现障碍时,就造成的基层网点和一线外汇经办人员对政策了解的滞后和不完整。 4.对私涉外收入申报难度较大。由于对私涉外收入笔数较多,日解付业务量大,加之因私涉外收入申报客户分散,银行工作人员不得不花大量人力、物力宣传国际收支申报政策,介绍申报方法和填报要求,申报效果仍不尽人意,加之一些客户对个人收入的顾虑,对申报还存在一些抵触思想。 (三)银行基层申报工作的相关建议 1.培养综合性人才,加大专项培训力度。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既有申报数据收集、汇总、整理的任务,又有申报的检查、核对和分析研究工作,这就要求国际收支统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才能顺利地开展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银行应该结合国际收支新系统、新政策制定培训计划,定期搜集差错情况和疑难问题反馈,开展针对性指导,提高培训实效。 2.加强后台监督。国际收支申报前后台分离,前台负责进行国际收支信息申报,后台对前台录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业务流程体系管理手册第三部分绩效管理体系实施手册

中国某某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业务流程体系管理手册 第三部分 绩效管理体系实施手册

目录 第一章战略规划、全面预算与绩效管理关系模型 第一节战略规划、全面预算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战略规划、全面预算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的模型进行表述: 图一:战略规划、全面预算与绩效管理的关系模型 图一的战略规划、全面预算与绩效管理的关系模型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企业首先应具备明确的战略规划,即公司发展战略与年度战略行动计划; 2.根据战略规划,公司和部门编制各自的年度运作计划,运作计划中至少应该涵盖 战略要求、资源投入、业务活动安排等多方面内容,这一切都有助于生成公司关键绩效指标和部门非财务类的关键绩效指标以及关键绩效指标目标值的确定; 3.根据年度运作计划,各业务部门编制收入预算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部门编制费 用预算,同时生成各部门财务类关键绩效指标和关键绩效指标目标值。财务部门在汇总各部门运作计划和预算后,形成公司资金预算和利润预算; 4.企业各级管理层利用管理报告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监控及决策之用。 其中,管理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定期的财务分析与平衡分数卡的评估结果; 5.在经营目标执行的过程中,管理者可以借助于各种层次、不同频度的管理报告来 监控经营进度,并通过高效的管理评估机制迅速采取相应的行动方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若有必要,甚至可以对原有的全面预算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做出必要的调整,使之更好地适应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需要,实现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

在图一中,企业的战略、预算和绩效三者真正形成闭环,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只有通过三者的高效互动,企业才可能达成其既定的战略目标。而在此过程中,绩效管理正是起到了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提供经营信息、督促预算实施和评估个人绩效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绩效管理的概念 2.1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是企业整体范围内的一项长期管理内容,提供了一种使公司战略统一、连续地得到贯彻执行的有效方法 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针对流程内各项活动或流程的产出特定目标的绩效表现予以量化;绩效评估指标建立必须由上而下,并且与组织中的策略、资源和流程相连结 2.2绩效管理的目的 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目的是将部门职责和公司战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向公司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的绩效表现,从而督促和确保部门个别利益与公司整体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发挥带动公司发展的功用 2.3绩效管理的作用 绩效管理体系将公司的战略、资源、业务和行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与战略管理:

国际金融法案例

国际金融法案例 (一)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案例:石家庄市城市交通建设项目获世行贷款案 [案情介绍] 2001年3月27日,石家庄城市交通项目贷款,获得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的批准,该项目是世界银行在华北地区投放贷款建设的首个城市交通项目,也是石家庄市首次独立与世界银行进行合作的项目,同时也是石家庄市迄今为止利用外资金额最大的项目。城市交通项目总投资为22.39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世行贷款1亿美元。这一项目旨在通过完善石家庄市二环路以内地区的城市路网结构,加强自行车和行人系统的建设,采取相关道路交通管理、改善城市公交服务状况、提高市区道路的完好率等综合交通治理措施,实现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基本目标。该项目分5年实施,从2001年开始,预计2006年6月30日竣工。 [问题] 世界银行的贷款有什么特点? (二)政府贷款 案例:北京市环保局利用法国政府贷款扩建北京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项目* [案情介绍] 在与法国开展环境保护技术和环境管理交流的基础上,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于1997年提出利用法国政府贷款扩建北京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项目的立项建议书,并经北京市计委批复正式立项。1998年市计委批复同意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内容为:建设16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改造数据采集系统,改造质量保证实验室等。项目总投资4160万元,其中利用法国政府贷款2000万法国法郎(约33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756万元,配套人民币1500万元。该项目已于2001年底基本完成,经过半年的试运行后已进入全面连续运行,监测数据已开始用于环境管理。 [问题] 什么是政府贷款?政府贷款有什么特点?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现有政策的利弊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中出口11444.99亿美元,进口89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我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出现逆差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出343.69亿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亿美元。 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出口5472亿美元,进口4115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2006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

项目融资案例

项目融资案例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 项目融资案例 案例一: 项目背景:广东省沙角火力发电厂1984年签署合资协议,1986年完成中小企业融资安排并动工兴建,1988年投入使用。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总投资为42亿港币。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有限追索的项目中小企业融资案例,也是事实上在中国第一次使用BOT中小企业融资概念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 项目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投资结构:采用中外合作经营方式兴建。合资中方为深圳特区电力开发公司(A 方),合资外方是一家在香港注册专门为该项目成立的公司-- 合和电力(中国)有限公司(B方)。合作期10年。合作期间,B方负责安排提供项目全部的外汇资金,组织注目建设,并且负责经营电厂10年(合作期)。作为回报,B方获得在扣除项目经营成本、煤炭成本和支付给A方的管理费后百分之百的项目收益。合作期满时,B方将深圳沙角B电厂的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无偿转让给A方,退出该项目。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深圳沙角B电厂的资金结构包括股本资金、从属性贷款和项目贷款三种形式: 股本资金:

股本资金/股东从属性贷款(3.0亿港币) 3850万美元 人民币延期贷款(5334万人民币) 1670万美元 债务资金: A方的人民币贷款(从属性项目贷款) 9240万美元(2.95亿人民币) 固定利率日元出口信贷(4.96兆亿日元) 26140万美元 日本进出口银行: 欧洲日元贷款(105.61亿日元) 5560万美元 欧洲贷款(5.86亿港币) 7500万美元 资金总计 53960万美元 根据合作协议安排,在深圳沙角B电厂项目中,除以上人民币资金之外的全部外汇资金安排由B方负责,项目合资B方--合和电力(中国)有限公司利用项目合资A方提供的信用保证,为项目安排了一个有限追索的项目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中的信用保证结构: (1)A方的电力购买协议。这是一个具有“提货与付款”性质的协议,规定A方在项目生产期间按照实现规定的价格从项目中购买一个确定的最低数量的发电量,从而排除了项目的主要市场风险。 (2)A方的煤炭供应协议。这是一个具有“供货或付款”性质的合同,规定A方负责按照一个固定的价格提供项目发电所需要的全部煤炭,这个安排实际上排除了项目的能源价格及供应风险以及大部分的生产成本超支风险。 (3)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A方的电力购买协议和煤炭供应协议所提供的担保。 (4)广东省政府为上述三项安排素出具的支持信;虽然支持信并不具备法律的约束力,但可作为一种意向性担保,在项目中小企业融资安排中具有相当的份量。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自由化、知识化发展,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引进来”措施,并收到了巨大的成效后,政府政策又逐渐向“走出去”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这让中国企业有了更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本文将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案例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原因以及对自身影响。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沃尔沃汽车公司创立于1927年,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 受金融风暴波及,福特公司债务缠身。严酷的国际背景带来的经济高压使福特急于放低身价出售沃尔沃。国际金融风暴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其增长远远高于行业标准。 我国加大金融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使我国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技术条件。 2010年8月2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按照规划,吉利收购沃尔沃后要力争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沃轿车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标。吉利并购沃尔沃被称为“蛇吞象”行为,并购背后的艰难是巨大的,吉利的每一步都存在变数,但吉利的成功却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数年来一直下滑。国际上,主要汽车市场

对近几年中国国际收支现状的一些看法

对近几年中国国际收支现状的一些看法 摘要: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呈现双顺差状况。鉴于国际收支对一国经济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了解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2005-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分析,预测其发展,研究了双顺差的成因和影响,并给出了平衡我国国际收支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双顺差,成因,影响,建议。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国际间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间资金收支行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不同项目进行排列组合,进行对比,以反映和说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表式。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国对外经济发展、偿债能力等关键信息的重要文件,也是各国制定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 一,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2005——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经常 项目 商品 贸易 服务 贸易 资本和金 融项目 对外直 接投资 外商直 接投资 储备 资产 双顺 差总 额 2005 1341 1342 -94 1010 -113 1172 -2506 2531 2006 2327 2177 -88 526 -212 1241 -2848 2853 2007 3540 3154 -79 951 -170 1601 -4607 4491 2008 4124 3607 -118 463 -535 1751 -4795 4587 2009 2611 2495 -294 1808 -439 1141 -3984 4419 2010 3054 2542 -221 2260 -602 1851 -4717 5314 2011 2017 2435 -552 2211 -497 2201 -3878 4228 2012上 半年 772 1128 -403 149 -281 1181 -629 921 表1,资料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 由表1可以得出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的特征如下: (一),从2005年到2011年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均为顺差,延续我国自1994年以来的“双顺差”情况。从2005年到2008年,经常项目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而2009年到现在,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经常项目出现一些波动。资本和金融项目总体上波动较大,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数值有很大提高。

中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和现状 浏览次数:1010次悬赏分:100 |解决时间:2009-10-11 16:17 |提问者:匿名 从结构特点,变化趋势等方面来说明,还有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回答的好的再追加100分。 最佳答案 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原因主要是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范围以内。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分析-----TCL 【TCL 经典案例】对于TCL公司而言,越南是其海外直接投资生产第一站,1999年TCL便到越南设厂生产彩电。当年越南国内市场彩电需求量为65万台左右,其国内生产能力已超过300万台。在这样一个拥有将近4倍过剩产能、竞争激烈的市场上,TCL历时不久便站稳了脚跟。从2001年开始,TCL越南公司年年盈利。2009年底,据TCL越南公司总经理王成介绍,该公司有员工300余人,年产彩电30万台(越南目前全年彩电销量160-180万台),工厂与贸易合计,年营业收入3000余万美元,彩电市场占有率在越南已经连续数年名列前三名,在越南市场属于知名品牌。分析其有利与不利之因素:有利因素:海外投资需考虑多方因素,总的说来就是考虑投资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因素以及基础设施因素。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南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多优良港口。越南自然条件优越,又是世界第13人口大国,未来可望享受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根据其最新人口普查数据,2009年4月1日人口近8580万,比西欧头

号人口大国德国还多约500万,且人口正处于“黄金结构”时期,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66%,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多近1倍,目前全国劳动人口4380万,占总人口的51.1%(中国驻越使馆经商处援引越南人口统计数据),且在数千年中国文化传统熏陶下越南国民勤奋程度在全世界位居前列,社会主义国家重视普及教育的传统使得越南劳动人口识字率高达96%。人口数量大,消费群体基数大,劳动人口多,素质也较高,劳动力资源充足,因此,越南的人口红利是实实在在。二、经济环境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9年,越南历年实际GDP增长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009年更是全世界仅有的12个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IMF,WEO Database)及《国际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数据,2000-2009年,越南GDP总量(按美元现价计算)从311.96亿美元上升到971.8亿美元,人均GDP(按美元现价计算)从402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723美元,2009年进一步上升至1132.6美元。至此,越南已经跻身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属于中低收入国家。2009年越南国内商品零售和服务业市场总收入为1197.5万

中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

中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 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与金融项目有逆差外,我国一直保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特别是2003年以来,双顺差规模呈迅速扩大的趋势。迄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到一万五千亿美元。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影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下面通过对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报告的分析,来分析顺差背后的原因。 一、经常项目分析 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增幅为134%。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收益项目顺差106亿美元,增长200%;经常转移顺差254亿美元,增长11%。 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增幅为55%。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7亿美元,增长62%;收益顺差118亿美元,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292亿美元,增长15%。 2007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收益顺差129亿美元,增长253%;经常转移顺差174亿美元,增长28%。 可见,经常项目顺差大幅积累,其中货物贸易顺差是造成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增幅都在60%以上。 造成货物贸易顺差的原因: 1.我国生产力大幅提高。改革开放28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平均达9.6%。改革开放,带动中国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同时,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2.我国低廉的成本吸引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因此,在国内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且供应链不断延长,附加值不断提高,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中国市场上外国品牌的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已转为由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我国的低廉劳动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化为了劣势,导致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大,也加剧了同他国的贸易摩擦。 3.国家为了保护相对较弱的行业,从而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这使得国外的同类型产业,在国内失去了竞争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的进口需求。 4.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依然奉行自由贸易主义精神,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其结果是美国出口机会更少,导致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