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T梁

预应力混凝土T梁
预应力混凝土T梁

10 预应力混凝土T梁

返回

10.1 一般规定

10.1.1模板及支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的施工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10.1.2 支座和防水层的施工应符合本标准第14章和第15.2节的有关规定。

10.1.3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制造单位应取得规定的现场制梁生产许可证。

10.1.4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制造和架设,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工艺细则。

10.1.5制梁台座应有施工工艺设计。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能满足施工各阶段施工荷载的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

10.1.6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模板及支架应有施工工艺设计。其反拱和预留压缩量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

10.1.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梁体混凝土应连续灌筑、一次成型,每片梁灌筑时间不宜超过3.5h。

10.1.8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梁体混凝土灌筑时,模板温度宜在5~35℃,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宜在5~30℃。

10.1.9 梁体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棚温不低于5℃,灌筑完4小时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0℃/h,恒温时蒸汽温度不宜超过45℃,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不宜超过60℃,降温速度不应大于10℃/h;蒸养期间及撤除保温设施时,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宜超过15℃;蒸汽养护结束后,应立即进入自然养护,时间不少于7d。

10.1.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梁体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时,梁体表面宜采用保温、保湿材料予以覆盖,或采用桥面蓄水保湿、保温。梁体洒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充分潮湿,保湿养护不应少于14d。当环境温度低于5℃或高温露天暴晒时,梁体表面应喷涂养护剂,低温时不应对混凝土洒水,高温时应防晒。

10.1.11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预应力筋张拉工艺,除设计有特别规定外,宜按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张拉数量及张拉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束张拉前,应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及积水。终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后、龄期不少于14d时进行。预施力应采用两端同步张拉,并符合设计要求的张拉顺序。预施力过程中应保持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张拉期间应采取措施避免锚具、预应力筋受雨水、养护用水浇淋,防止锚具及预应力筋出现锈蚀。

10.1.1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孔道压浆宜在预应力筋终拉完成后48h内进行,压浆时及压浆后48h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10.1.13 预应力锚圈与锚垫板之间的交接缝应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封锚前应将封锚处的混凝土凿毛,并对锚具进行防水处理。封锚混凝土养护结束后,应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对新老混凝土之间的交接缝进行防水处理。

10.1.14 架(移)梁设备和吊(顶)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满足架(移)梁荷载要求。并应在工地进行静动载试验、试运转和验收,做好记录。未经验收合格的架(移)梁设备和吊(顶)具,不得进行架(移)梁作业。

10.1.15预应力筋张拉设备及仪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张拉千斤顶额定吨位宜为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张拉千斤顶的行程应满足张拉工艺的要求;

2压力表应为防振型,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对应压力值的1.5~2.0倍。精度不应低于1.0级。首次使用前必须经计量部门检定。使用时必须定期检定。检定有效期为一周。当使用0.4级时,检定有效期可为一个月;

3油泵的额定压力应为张拉力对应压力值的1.5倍。油箱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

4张拉千斤顶、压力表和油泵等应配套校正、配套使用。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应重新校正。

10.2 模板及支架

主控项目

10.2.1模板及支架安装和拆除的检验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

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第4.2.1条和第4.2.2条的规定。

10.2.2拆模时的梁体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规定时,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25MPa,且能保证棱角完整、横隔板及桥面板跟部不开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拆模前进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强度试验报告或见证试验。

10.2.3 拆模时的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的温差均不宜大于15℃,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用温度计量测温度,监理单位检查测温记录。

一般项目

10.2.4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0.2.4的规定。

表10.2.4 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测量。

10.3 钢筋

主控项目

10.3.1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和安装的检验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第5.2.1~5.2.3条、第5.3.1条、第5.4.1条、第5.4.2条和第5.5.1~5.5.4的规定。

一般项目

10.3.2钢筋原材料、加工和连接的检验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第5.2.4条、第5.3.2条和第5.4.3条的规定。

10.3.3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9.2.8条的规定。

10.4 混凝土

主控项目

10.4.1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的检验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第6.2.1~6.2.7条、第6.3.1~6.3.4条和第6.4.1~6.4.15条的规定。

10.4.2梁体混凝土蒸汽养护的检验必须符合第本标准9.2.10条的规定.

10.4.3梁静载试验必须符合本标准第9.2.11条的规定.

10.4.4梁体表面裂缝宽度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9.2.12条的规定。

一般项目

10.4.5混凝土施工的检验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第6.4.17~6.4.18条的规定。

10.4.6T梁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0.4.6的规定。

表10.4.6 T梁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平行检验10%。

10.4.7梁体外观质量评定应符合本标准第9.2.15条的规定。

10.5 预应力

主控项目

10.5.1预应力施工原材料、制作和安装、张拉、压浆和封端的检验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第7.2.1~7.2.5条、第7.3.1~7.3.3条、第7.4.1~7.4.5条、第7.5.1~第7.5.4条的规定。梁体封锚所用材料和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10.5.2预应力筋施工原材料、制作和安装、张拉、压浆和封端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其检验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第7.3.4条、第7.4.6条和第7.5.5条的规定。

10.5.3后张梁预留管道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9.3.19的规定:

10.6 T梁架设

I 一般规定

10.6.1T梁出厂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或技术证明书,产品质量应符合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10.6.2架梁前应具有墩台里程、支座中心线、支承垫石高程及预埋件等竣工资料,并由架梁单位复核。

10.6.3各类架桥机应经过检查、验收、试吊签证,并应符合《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99)中相应规定。所有运载工具、走行道路、提升吊架、支承托架等,均必须经过重载试验,并有签证记录。

10.6.4所有吊具、扁担梁均应经过检查、重载试验。吊梁时的梁体强度、起吊点及跨装的运输支点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10.6.5顶梁部位及横移梁滑道位置均应在允许悬臂长度范围内,以防梁体开裂、折断。10.6.6移运简支梁时,其移运线路、移运走行速度等应符合相关架桥机操作手册的要求。

10.6.7一孔梁由多片T梁组成,多片梁每片梁施加预应力日期之差不应超过6天,成品梁应按照架梁计划,分批并成孔地组织装车发运。

Ⅱ梁的架设

主控项目

10.6.8梁体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静载试验报告、张拉/放张记录和对外观进行检查。

10.6.9当采用一台吊车吊梁时,应使用起吊扁担。当采用二台吊车吊梁时,两端应同步起落,吊点距梁端距离应小于设计允许的悬出长度。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查看记录。

10.6.10 架梁程序和作业要求应符合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检验数量:监理、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10.6.11 T梁架设后的相邻梁跨梁端桥面之间、梁端桥面与相邻桥台胸墙顶面之间的相对高差不得大于10mm。T梁桥面高程不得高于设计高程,也不得低于设计高程2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一般项目

10.6.12多片T梁成型后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6.12的规定。

表10.6.12多片T梁成型后允许偏差

Ⅲ模板及支架

主控项目

10.6.13模板及支架安装和拆除的检验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 B10424-2003)第4.2.1条和第4.2.2条的规定。

10.6.14拆模时的梁体混凝土强度及检验应符合第10.2.2条的规定。

10.6.15拆模时的梁体温度要求及检验应符合第10.2.3条的规定。

一般项目

10.6.16模板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第10.2.4条的规定。

Ⅳ钢筋

主控项目

10.6.17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和安装的检验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第5.2.1~5.2.3条、第5.3.1条、第5.4.1条、第5.4.2条和第5.5.1~5.5.4的规定。

一般项目

10.6.18钢筋原材料、加工和连接的检验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第5.2.4条、第5.3.2条和第5.4.3条的规定。

10.6.19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9.2.8条的规定。

Ⅴ混凝土

主控项目

10.6.20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的检验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

(铁建设[2005]160号)第6.2.1~6.2.7条、第6.3.1~6.3.4条和第6.4.1~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6.4.15条的规定。

10.6.21梁体表面裂缝宽度的检验必须符合本标准第9.2.12条的规定。

一般项目

10.6.22梁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第10.4.6条的规定。

10.6.23梁体的表面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9.2.15条的规定。

Ⅵ预应力

主控项目

10.6.24预应力施工原材料、制作和安装、张拉、压浆和封端的检验必须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第7.2.1~7.2.5条、第7.3.1~7.3.3条、第7.4.1~7.4.5条、第7.5.1~第7.5.4条的规定。梁体封锚所用材料和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

10.6.25预应力筋施工原材料、制作和安装、张拉、压浆和封端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其检验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第7.3.4条、第7.4.6条和第7.5.5条的规定。

10.6.26同一孔梁横隔板、桥面板预留孔应在同一轴线上。水平及竖直方向的允许偏差应为5mm。

检查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尺量。

10.6.27横向预留管道任何方向与设计位置的偏差应不大于4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查20%且不少于10处。

检验方法:尺量。

10.7 支座

主控项目

10.7.1支座的检验必须符合本标准第14.1.5~14.1.10条的规定。

一般项目

10.7.2支座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14.1.11条的规定。

10.8 防水层

主控项目

10.8.1防水层的检验必须符合本标准第15.2.1~15.2.5条的规定。

一般项目

10.8.2防水层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15.2.6~15.2.11条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

4po 指导老师:李立峰 专业:桥梁工程 班级:桥梁一班 姓名: * * * 学号: **********

一、计算资料 跨度与技术指标 标准跨径:L=25m 计算跨径:L0=24m 汽车荷载:公路一级 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桥梁概况及一般截面 此计算为一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中梁的计算,不计入现浇带,其跨中与支点截面如图1-1所示,纵断面图如图1-2所示。 使用的材料及其容许应力 混凝土:C5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 mm=22.4mmm ,抗拉强度设计值m mm= 1.83mmm,弹性模量m m=3.45×104mmm。 钢筋混凝土容重:γ=26kN/m3

钢筋:预应力钢束采用3束φ×7的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m mm=1860mmm,张拉控制应力σcon==1395MPa 截面面积:m m=3×140×7=2940mm2,孔道直径:77mm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的摩擦系数: 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值: 开始点:6mm 结束点:6mm 纵向钢筋:采用φ16的HRB335级钢筋,底部配6根,间距为70mm,翼缘板配16根,间距为100mm。 施工方法 采用预制拼装法施工;主梁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后张法工艺;预制梁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等级的85%,且龄期不少于7天后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时两端对称、均匀张拉(不超张拉),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 钢束张拉顺序为:N2—N3—N1 二、计算模型 模型的建立 本计算为一单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中梁模型(图2-1),其节点的布置如图2-2 所示。在计算活载作用时,横向分布系数取m=,并不沿纵向变化。在建立结构模型时,取计算跨径m0=24m,由于该结构比较简单,计算跨度只有24m,故增加单元不会导致计算量过大,大多数单元长度为1m。建立保证控制截面在单元的端部,以便于读取数据。 对于横隔板当作节点荷载加入计算模型,其所起到的横向联系作用已在横向分布系数中考虑。 每个节点对应的x坐标值如表2-1所示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设计(计算示例)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设计计算示例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设计计算示例 ----------------------------------------------------------------------------------------- 1 1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2 1.1桥梁跨径及桥宽-------------------------------------------------------------------------------------------------------- 3 1.2 设计荷载 ---------------------------------------------------------------------------------------------------------- 3 1.3 材料及施工工艺------------------------------------------------------------------------------------------------- 3 1.4 设计依据 ---------------------------------------------------------------------------------------------------------- 3 1.5 横截面布置------------------------------------------------------------------------------------------------------- 3 1.6 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 5 1.7 横隔梁的设置---------------------------------------------------------------------------------------------------- 5 2 主梁内力计算 ------------------------------------------------------------------------------------------------------------ 5 2.1 恒载计算 ---------------------------------------------------------------------------------------------------------- 5 2.2 可变作用计算------------------------------------------------------------------------------------------------ 6 2.2.1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 6 2.2.2.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 7 2.2. 3. 车道荷载取值 ----------------------------------------------------------------------------------------- 11 2.2.4.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11 2.3 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14 3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15 3.1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和确定---------------------------------------------------------------------------------15 3.2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16 4.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征 ---------------------------------------------------------------------------------------------17 4.1截面面积及惯矩计算 ------------------------------------------------------------------------------------------17 4.1.1净截面几何特征计算----------------------------------------------------------------------------------17 4.1.2换算截面几何特征计算 ------------------------------------------------------------------------------18 4.1.3有效分布宽度内截面几何特征计算---------------------------------------------------------------19 4.1.4截面静矩计算-------------------------------------------------------------------------------------------20 5.主梁截面承载力与应力验算 -----------------------------------------------------------------------------------------24 5.1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24 5.1.1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24 5.1.2验算正截面承载力:----------------------------------------------------------------------------------25 5.1.3验算最小配筋率----------------------------------------------------------------------------------------25 5.2. 斜截面承载力验算--------------------------------------------------------------------------------------------26 5.2.1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26 5.2.2箍筋计算: ----------------------------------------------------------------------------------------------27 5.2.3抗剪承载力计算----------------------------------------------------------------------------------------28 5.3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 --------------------------------------------------------------------30 5.3.1.正截面抗裂验算 -------------------------------------------------------------------------------------30 5.3.2.斜截面抗裂验算 -------------------------------------------------------------------------------------30 5.4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35 5.4.1.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验算-------------------------------------------------------------------------35 5.4.2.预应力筋拉应力验算 -------------------------------------------------------------------------------36 5.4.3.截面混凝土主压应力验算-------------------------------------------------------------------------37

40m预应力混凝土T梁计算报告

40m预应力混凝土T梁计算报告 规范标准:公桥规 JTG D60-2004 公桥规 JTG D62-2004 2009年2月2日

一)预制梁自重 =0. 7987×25=19.97KN/m a.按跨中截面计算主梁的恒载集度g (1) b.由于马蹄提高形成四个横置的三棱柱,折算成恒载集度为: g = 4×(0.79-0.31)×4.37×0.09×25/39.94=0.47 KN/m (2) c.由于腹板加厚所增加的重量折算成恒载集度为: =2×(1.1014-0.7859)×(0.47+1.05) ×25/39.94=0. 6 KN/m g (3) d.主梁中横隔梁的体积: g =0.8384×0.25×25×2×9/39.94=2.34KN/M (4) e.预制梁恒载集度为: g =19.97+0.47+0.6+2.34=23.38KN/m 1 二)现浇段自重 a.现浇接头恒载集度为: =0.25×(0.07+0.07)×2×9×25/39.94+0.2×2×0.15×25=1.9KN/m g 2 三)二期恒载 a.铺装层恒载集度为: 8cm混凝土铺装:0.08×9×25=18 KN/m 5cm沥青混凝土铺装:0.05×9×23=10.35 KN/m 若将桥面铺装分摊给五片主梁,则 g =(10.35+18)/5=5.67 KN/m (6) b.防撞栏恒载集度为: =0.5×25/10=1.25 KN/m g (7) c.中梁二期恒载集度: g =1.25+5.67=6.92KN/m 3 (三)恒载内力 如图1-2所示,设X为计算截面距左支座距离,并令α=X/L

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整体式路基

桥 梁 通 用 图 装配式预应力砼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 编 号 : TYT Q01-2-1 跨 径 : 30米 斜交角 : 0°、15°、30° 荷 载 : 公路-Ⅰ级 桥面宽度 : 整体式路基宽24.5米 二 ○ 一 ○ 年 十 一 月

目 录 序号图名页数图号序号图名页数图号说明330中跨翼板钢筋布置图(一)(30°)130 1主要工程材料数量表(一)1131中跨翼板钢筋布置图(二)(30°)131 2主要工程材料数量表(二)1232T梁边跨梁端封锚钢筋布置图(0°)132 3主要工程材料数量表(三)1333T梁边跨梁端封锚钢筋布置图(15°)133 4施工程序示意图1434T梁边跨梁端封锚钢筋布置图(30°)134 5上部构造标准横断面图1535T梁伸缩缝端梁端锚下钢筋布置图135 6T梁一般构造图(一)1636T梁连续端梁端锚下钢筋布置图136 7T梁一般构造图(二)1737端横隔梁钢筋布置图(0°)137 8T梁一般构造图(三)1838端横隔梁钢筋布置图(15°)138 9T梁一般构造图(四)1939端横隔梁钢筋布置图(30°)139 10T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图11040中横隔梁钢筋布置图(0°)140 11T梁预应力钢束材料数量及引伸量表11141中横隔梁钢筋布置图(15°)141 12T梁预应力钢束定位钢筋布置图11242中横隔梁钢筋布置图(30°)142 13墩顶现浇段负弯矩钢束及定位钢筋布置图11343设160型伸缩缝端翼板加厚钢筋布置图(0°)143 14墩顶现浇段负弯矩钢束齿板钢筋布置图11444设160型伸缩缝端翼板加厚钢筋布置图(15°)144 15T梁梁肋钢筋布置图(一)11545设160型伸缩缝端翼板加厚钢筋布置图(30°)145 16T梁梁肋钢筋布置图(二)11646墩顶现浇连续段钢筋布置图(一)(0°)146 17边跨翼板钢筋布置图(一)(0°)11747墩顶现浇连续段钢筋布置图(二)(0°)147 18边跨翼板钢筋布置图(二)(0°)11848墩顶现浇连续段钢筋布置图(一)(15°)148 19边跨翼板钢筋布置图(一)(15°)11949墩顶现浇连续段钢筋布置图(二)(15°)149 20边跨翼板钢筋布置图(二)(15°)12050墩顶现浇连续段钢筋布置图(一)(30°)150 21边跨翼板钢筋布置图(三)(15°)12151墩顶现浇连续段钢筋布置图(二)(30°)151 22边跨翼板钢筋布置图(四)(15°)12252桥面现浇层钢筋布置图(一)(0°)152 23边跨翼板钢筋布置图(一)(30°)12353桥面现浇层钢筋布置图(二)(0°)153 24边跨翼板钢筋布置图(二)(30°)12454桥面现浇层钢筋布置图(一)(15°)154 25边跨翼板钢筋布置图(三)(30°)12555桥面现浇层钢筋布置图(二)(15°)155 26边跨翼板钢筋布置图(四)(30°)12656桥面现浇层钢筋布置图(一)(30°)156 27中跨翼板钢筋布置图(0°)12757桥面现浇层钢筋布置图(二)(30°)157 28中跨翼板钢筋布置图(一)(15°)12858支座构造图158 29中跨翼板钢筋布置图(二)(15°)12959固结墩墩梁连接构造图159

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T桥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T梁计算 一. 设计资料 1.跨径:标准跨径l b=20.00m,计算跨径为L=19.50m 。 2.桥面净空:0.5+净8+0.5m 3.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4.材料: T梁为C30混凝土; 铰缝为C30细骨料混凝土; 桥面铺装采用10 cm C30混凝土及5 cm沥青混凝土; 栏杆及护栏底座C30混凝土。 5.设计依据、参考书及使用程序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4)《桥梁工程》 (5)桥梁博士网络版 二.构造型式及尺寸 见11-12页图纸 三.内力计算 采用新规范计算,主要计算弯矩及剪力的影响。程序内力计算结果见11-12页。 采用桥梁博士计算,计算各相关系数取值如下: 1.车道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跨中和L/4处按铰接板法计算,支点按杠杆原理法计算,支点至L/4点之间按直线内插求得。 (1)跨中及L/4处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用桥梁博士的“截面设计”模块计算截面特性,结果见6-7页 用桥梁博士的“横向分布”模块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结果见9-10页 (2)支点处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用桥梁博士的“横向分布”模块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采用混合影响线加载, 结果见10页 (3)支点到L/4处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2. 由以上桥梁博士计算全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见8页)可知 μ=0.2832

把μ通过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入,见下表 3.二期恒载计算 (1)横隔板重: 边梁:端隔板:g1=0.5072×26=13.19 KN/m, 中隔板:g1=0.5732×26=14.9 KN/m 中梁:端隔板:g1=0.5072×26×2=26.38 KN/m, 中隔板:g1=0.5732×26×2=29.8 KN/m (2)二期恒载(护栏及护栏底座按单侧5KN/m计算) 边梁g2=0.1×1.5×26+0.05×1.5×25+5=10.775 KN/m 中梁g2=0.1×1.5×26+0.05×1.5×25+5×2/6=7.442 KN/m 4.车道荷载公路Ⅱ级荷载 四.施工工序: 共两个阶段:1.预制、安装主梁,30天;2.上二期铺装,10天。五.强度复核

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设计

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桥设计计算 —、设计基本资料 1、桥梁线形布置:平面线形为直线,无竖曲线,设单向纵坡2%o 2、主要技术标准 (1 )桥跨布置:2x30m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总体布置如图]所示;主梁横断面布置如图2所示,T梁截面尺寸如图3所示.主梁一般构造如图4所示。 (2 )荷载等级:公路一I (学号为奇数的),公路II级(学号为偶数的\人群荷载3.0kN/m2 (学号数字能被4整除的),人群荷载4.0kN/m2 (学号数字能被3 整除的),人群荷载3.5kN/m2 (学号数字为其他的X (3 )桥梁宽度:2x( 1.75m+O.5m+10.75+0.5 )m+lm=28m,单幅桥横坡为2%。 (4 )航道等级:无通航要求。 (5 )设计洪水频率:1/100。 (6哋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地黑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 采用简易设防。 (7)设计基准期:100年。 (8 )结构重要性系数:1.1。 3、主要材料 (1 )混凝土:30m预制T形梁及其现浇接缝、封锚、墩顶现浇连续段和桥面现浇层均采用C50混凝土,基桩采用C25 ,其余均采用C30。 (2 )普通钢筋:普通钢筋必须符合QB1499-1998'和QB13013-1991,标准的规定,其中:钢筋直径D>12nmi全部采用HRB335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sk=335MPa ;钢筋直径D < 12mm全部采用R235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 sk=235MPa o (3 )钢材:所采用的钢材技术标准必须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T700-1988 )规定的Q235 ,选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碳钢焊条》(GB/T5117-1995 )及《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 )的要求,并与所采用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设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 姓名:盛先升 学号: 1442264132 专业班级: 14土木道桥(1)班 院系: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胡鹏 设计时间: 2017.5.29~2017.6. 9 教务处制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桥梁设计总说明 (2) 1.1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 (2) 1.2技术指标 (2) 5.1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力验算 (15) 第六章横隔梁的计算 (18) 6.1横隔梁上的可变作用计算(G-M法) (18) 6.2横梁截面配筋与验算 (20) 第七章行车道板的计算 (22)

7.1行车道板截面设计、配筋与承载力验算 (22) 第八章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桥梁建设亦突飞猛进。在理论研究、设计施工技术及材料研究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提高,桥梁结构形式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活力。而简支梁式桥是工程上运用最为广泛的桥梁,其结构传力途径十分明确,设计计算理论已趋于完善。 10 [简 ] 由于设计者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会有一些缺点和错误,欢迎给予批评指正。 盛先升 2017年5月

第一章 桥梁设计总说明 1.1 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 1、设计标准 (1)设计汽车荷载 主梁间距通常应随梁高与跨径的增大而加宽为经济,同时加宽翼板对提高主梁截面效率指标ρ很有效,放在许可条件下应适当加宽T 梁翼板。本设计主梁翼板宽度为2500mm ,由于宽度较大,为保证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桥面板采用现浇混凝土刚性接头,因此主梁的工作截面有两种:预施应力、运输、吊装阶段的小截面(mm 1800=i b )和运营阶段的大截面(mm 2500=i b )。净—10m 的桥宽采用五片主梁。 2.2 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

预制预应力T梁预拱度计算及控制

精心整理 预制预应力T 梁预拱度计算及控制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刘少修 摘要:本文结合福建龙浦高速公路十里排枢纽主线桥25m 预制T 梁的工程实践,介绍了T 梁预拱度设置的必要性及设置注意事项,提供了依据结构力学挠曲变形原理及预应力混凝土弹性计算理论计算梁体挠度的方法。 关键词:预制T 梁预拱度设置挠度计算 0、十里排枢纽主线桥简介 十里排枢纽主线桥分左右两幅,左幅桥长483.2m ,右幅桥长478.2m 。全桥左幅共5联: 3*25+4*25+4*30+3*35+3*25,右幅共5联:2联、左幅第4联、右幅第1联、右幅第2T 梁桥面连续结构;全桥共有T 梁203片,其中122片25m 为VOM 锚。 1、预拱度设置 1.1设置原因 预制T 。 1.2设置注意事项 如预拱度设置过 受桥面铺装设计标高控制,桥跨中段铺装层厚度将达不到设 现梁顶平、梁底凹的现象。预应力张拉后,由于预应力筋的作用,向上的拱度抵消了梁底的凹拱,却产生了梁顶的凸拱,预拱度的设置也就失去了意义。故,预拱度设置时,不仅要考虑梁底,也要考虑梁底。 2、梁体挠度计算 根据结构力学挠曲变形原理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弹性计算理论,25m 后张预应力预制T 梁上拱度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由梁体自身产生的挠度;二是由预应力产生的挠度。具体计算时可分三种情况: ①、中性轴在预应力束中间时,计算挠度用下式: EI L e N EI L e N f 48/58/22211??+??-=(1)

②、中性轴在预应力束之上时,计算挠度用下式: EI L e N EI L e N f 48/58/22212??+??=(2) ③、预应力束近似直线时,计算挠度用下式: EI L e N f 8/213??=(3) 2.1十里排枢纽主线桥25mT 梁相关参数(计算) 十里排枢纽主线桥25mT 梁钢束布置图及相应的断面图如下所示: 2.1.1中性1y =7 3.08cm 2y =101.92cm 2.1.2截面惯性矩计算 截面惯性矩计算采用公式:])()([c 3 1I 313132d y c B By y -?--+=(6) 将梁体参数及1y 、2y 代入公式(3)可得: 截面惯性矩4 47386.0cm 1086.3m I =?= 2.1.3混凝土弹性模量

3×30m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T梁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3×30m装配式预应力砼连续T梁桥设计 指导教师汪志昊 课题来源模拟课题类型AY 1. 毕业设计依据 1.1 设计依据 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简称《标准》; 2)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简称《桥规》; 3)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简称《公预规》; 4)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桥梁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等教材。 1.2 设计方案 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连续结构,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墩台。1.3 技术标准 1)桥梁跨径:3×30m; 2)桥梁宽度:0.5m防撞护栏+11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 3)设计荷载:公路-I级; 4)桥面横坡:1.5%; 5)环境类别:I类; 6)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1.4 主要材料

混凝土:主梁用C50混凝土;立柱,盖梁及桥头搭板采用C30混凝土,桩基采用C25混凝土。桥面铺装采用10cm 厚沥青混凝土、三涂FYT-1改进型防水层和8cm 厚C50水泥混凝土调平层。 预应力筋:采用s φ15.2 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pk f =1860 MPa , 张拉控制应力取0.75pk f ,弹性模量51095.1?=p E MPa 。 锚具采用OVM 型锚具及其配套设备;套管、连接件和伸缩缝等根据需要和相关规范自行选取。 2. 毕业设计要求 2.1开题报告 在查阅资料、调研、充分理解课题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严格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编写,要注重调研原始资料的完整描述,文献查阅应在20篇以上,参考文献应在15篇以上,并在报告引用处注明编号。 开题目报告应针对题目进行分析,提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各个环节的工作量估算及时间安排,每个环节的计算及设计内容等。 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检查,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进入毕业设计工作。 2.2 外文翻译 翻译本专业,最好与设计题目紧密相关的外文资料,译文汉字不少于3000字。 2.3 设计成果 1. 一跨整桥的计算,编制计算说明书 2. 绘图要求: 1) 整桥工程数量表 2) 桥型布置图 3) 上部构造标准横断面图 4) 主梁一般构造图(边、中主梁) 5) 主梁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6) 主梁预应力钢束定位钢筋布置图 7) 墩顶现浇连续段负弯矩钢束及定位钢筋布置图 8) 主梁普通钢筋布置图

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设计说明书

预应力混凝土梁 设计技术条件及软件使用手册 北京盈建科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6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1) 第2章设计技术条件 (3) 2.1预应力混凝土材料 (3) 2.2预应力损失计算 (5) σ (6) 2.2.1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內缩引起的损失 1l σ (7) 2.2.2预应力筋的摩擦损失 2l σ (8) 2.2.3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损失 4l σ (8) 2.2.4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损失 5l 2.3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9) 2.3.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 2.3.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9) 2.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0) 2.4.1裂缝控制验算 (10) 2.4.2挠度验算 (14) 2.5施工阶段验算 (15) 2.5.1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6) 2.6抗裂验算 (18) 2.7预应力筋线形 (19) 2.7.1基本线形 (20) 2.7.2布置原则和方法 (22) 2.8等效荷载计算 (23) 2.9预应力效应计算 (24) 2.10预应力梁设计的一般规定及控制要点 (26) 2.10.1一般规定 (26) 2.10.2控制要点 (27) 2.10.3经验跨高比 (28) 2.10.4构造 (28) 第3章操作说明 (31) 3.1菜单 (31) 3.2操作步骤及说明 (32) 3.2.1操作流程 (32) I

3.2.2设计参数 (33) 3.2.3平面图 (35) 3.2.4三维图 (35) 3.2.5线形模板 (36) 3.2.6梁上布筋 (38) 3.2.7复制布筋 (41) 3.2.8线形修改 (42) 3.2.9属性刷 (42) 3.2.10选筋修改锁定和解锁 (43) 3.2.11删除 (43) 3.2.12计算 (43) 3.2.13三维内力 (44) 3.2.14损失 (45) 3.2.15梁结果 (47) 3.2.16校核 (52) 3.2.17计算书 (53) 3.2.18束形图 (64) 3.2.19工程量 (64) 3.3非预应力构件考虑预应力影响 (65) 第4章预应力相关部分规范强制性条文 (68) 4.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 (68) 4.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 (70) 4.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71) 参考文献 (72) II

40米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张拉计算书(攀大2号梁场)

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四川境)工程项目 40米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 张拉计算书 (T梁后张法张拉过程计算) 编制: 计算: 审核: XXXXXXXXXXX公司 攀大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TJ9分部 二○一八年十一月八日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报告 2号梁场(40米预制T梁) 一、参考资料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桥涵通用图装配式预应力砼简支T梁30m跨径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3、《预应力钢绞线产品质量证明书》 4、《预应力钢绞线检测报告》 5、《攀枝花公路桥梁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千斤顶、指示器检定报告》 二、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计算钢绞线理论伸长值ΔL=(P p L)/(A p E p)式中: Pp——钢绞线的平均张拉力, KN Pp=P(1-e-(kx+μθ))/(kx+μθ) P——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力, 每股张拉力:0.75x1860x139/1000=193.905KN; N3、N4取1551.24KN;N1、N2、N5取1745.145 KN。(N3=193.905×8=1551.24,N1=193.905×9=1745.145)。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见设计图)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见设计图)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金属波纹管取0.0015 μ——钢绞线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 L——预应力筋的长度(m)(L=X+M) B——工作长度,0.7 m(限位板厚度+千斤顶长及顶后工具锚厚度的和)

Ap——钢绞线的截面积,取140mm2(供应商或试验的质量报告书提供) Ep——钢绞线的弹性模量195000MPa(供应商或试验的质量报告书提供) 系数k及μ值表 计算表(采用分段计算详见附表)计算结果如下:

预应力连续T梁设计计算设计书

预应力连续T梁设计计算设计书 第一章桥梁结构设计方案 1.1设计资料 1.1.1桥梁名称 1.1.2基本资料 见设计任务书。 1.2方案拟定 解决桥上通行,故在拟定方案时以桥的功能为主要考虑因素,具体方案如下:1.2.1方案一: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桥 1)孔径布置5×18m。主梁结构采用空心板截面。 2)桥台采用柱式桥台,桥墩采用柱式桥墩,墩柱直径120cm。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径140cm。 3)构造及受力特点:简支梁桥为静定结构,温度变化不会引起结构附加内力,在竖向力的作用下与具有相同跨径的其他桥梁相比跨中弯矩大。 4)施工方法:采用预制装配法施工时,简支梁桥在修建下部结构的同时可以在预制厂预制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一旦完工就可以安装上部结构,因此施工难度小、施工速度快。 5)美观方面:简支梁桥是一种常见的桥型,其新颖性、美观性不及连续梁。 6)行车舒适方面:因该桥上部结构由拼装而成,整体性较差、且伸缩缝多,行车舒适性差。 7)经济方面: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桥,加大主梁间距减少主梁片数是较经济的,而为中跨,主梁片数较多,耗资不是太大。

8)估算造价 表1.1 简支梁桥估算造价表 1.2.2方案二:预应力混凝土T形连续梁桥 1)孔径布置为3×30m。主梁截面采用等截面的T形结构,梁高与跨度比在1/15~1/20范围内,取梁高为1.8m。 2) 桥台采用柱式桥台,桥墩采用双柱式桥墩,墩柱直径120cm。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径140cm。 3)连续梁桥采用简支转连续施工方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施工阶段为预制主梁,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90%后张拉正弯矩区预应力钢束,并压注水泥浆,再将各跨预制T梁安装就位,形成由临时支座支承的简支梁状态;第二施工阶段首先浇筑由第一跨及第三跨连续断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束并压浆;第三施工阶段拆除全桥的临时支座,主梁支承再支座上,完成体系转换,再完成主梁横向接缝,最终形成三跨连续梁。第四施工阶段进行防护栏及桥面铺装施工。 4)连续梁桥跨中弯矩较同跨径简支梁桥小,故挠度也较小,行车舒适,跨越能力大,减少了桥下部结构的造价,且造型简洁美观,养护工程量小,抗震能力强,占用施工场地少。 5)估算造价 表1.2 连续T梁桥估算造价表 1.2.3方案三:预应力混凝土箱型连续梁桥 1)孔径布置为:25m+40m+25m。 2)上部结构 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横断面,根据文献[2]桥梁高跨比H/L=1/15~1/30,取梁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

指导老师: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李立峰桥梁工程桥梁一班 **********

一、计算资料 1.1跨度与技术指标 标准跨径: 计算跨径: 汽车荷载:公路一级 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1.2桥梁概况及一般截面 此计算为一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中梁的计算,不计入现浇带,其跨中与支点截面如图 1-1所示,纵断面图如图1-2所示。 跨中截面 ^11话中及支点横断塚関(卑位:mm) mu 1L i 1 i ----------------------- 1 L i JE.fi* <4r i : mm} 1.3使用的材料及其容许应力 混凝土:C5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抗拉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 钢筋混凝土容重:丫 钢筋:预应力钢束采用3束$ 15.2mm X 7的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张拉控 制应力b con=0.75f ak=1395MPa

截面面积:,孔道直径:77mm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的摩擦系数:0.25 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0.0015 (1/m)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值: 开始点:6mm 结束点:6mm 纵向钢筋:采用0 16的HRB335级钢筋,底部配6根,间距为70mm翼缘板配16根, 间距为100mm 1.4施工方法 采用预制拼装法施工;主梁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后张法工艺;预制梁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等级的85%且龄期不少于7天后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时两端 对称、均匀张拉(不超张拉),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 钢束张拉顺序为:N2 —N3 — N1 二、计算模型 2.1模型的建立 本计算为一单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中梁模型(图2-1 ),其节点的布置如图2-2 所示。在计算活载作用时,横向分布系数取m=0.5,并不沿纵向变化。在建立结构模型时, 取计算跨径,由于该结构比较简单,计算跨度只有24m故增加单元不会导致计算量 过大,大多数单元长度为1m。建立保证控制截面在单元的端部,以便于读取数据。 对于横隔板当作节点荷载加入计算模型,其所起到的横向联系作用已在横向分布系数中考虑。 @2-1计算模型 每个节点对应的x坐标值如表2-1所示

40m预应力混凝土T梁计算书

40m 预应力混凝土T 梁计算书 1 概述 采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开发的结构计算软件GQJS 并配合手算分析40m 简支T 梁的结构受力,以新规范JTG D60-2004和JTG D62-2004为标准。拟定合理的结构尺寸,给出合理的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构造。 2 计算依据及参考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3 计算过程 3.1基本数据 跨径:40m ,计算跨径:39.4m ; 设计荷载:公路I 级; 净宽:2x0.5+11=12m 材料: 预应力钢筋:17?钢绞线,直径15.2mm ,截面面积1392mm ,重量1.101kg/m , 强度标准值1860MPa ,强度设计值1260MPa ,控制张拉应力 0.7518601395con σ=?=MPa 。弹性模量51.9510? MPa 。预应力钢筋采用4根10 束15.2j φ(截面面积为13902mm )的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截面面积共计

55602mm 。 普通钢筋HRB335:强度标准值335MPa ,强度设计值280MPa ,弹性模量 5210? MPa 。受拉区配置6根20φ钢筋,每根截面面积314.202mm ,共 1885.22mm 。 混凝土C50:抗压强度标准值32.4MPa ,设计值22.4MPa ,弹性模量43.2510? MPa ,抗拉强度标准值2.65MPa ,设计值1.83MPa 。 3.2 截面特性计算 跨中截面横断面布置见下图: 预制T 梁截面特性如下: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13米连续T梁说明(10.5m)2015-12-14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密排T梁说明 一、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1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二、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指标表 三、主要材料 1、混凝土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应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的规定。高性能混凝土除了应满足常规的力学指标要求外,针对于不同的使用环境,还应满足相应的指标。混凝土所采用砂石均应进行水洗。 1) 水泥:应采用品质稳定、标准稠度低、强度等级不低于52.5的硅酸盐水泥,同一座桥的预制梁应采用同一品种水泥。 2)细集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小、细度模数2.6~3.2的洁净天然中粗砂,或符合要求的人工砂,不得使用山砂和海砂。 3) 粗骨料:应采用连续二级级配或多级级配。应选用质地均匀坚固、粒形良好、级配合理、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不得采用碎卵石、卵石和砂岩碎石。碎石宜采用锤击式破碎生产。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以防混凝土浇筑困难或振捣不密实。使用前应对粗集料进行碱活性检验,避免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粗集料。 4)外加剂应选用优质的高效减水剂或复合减水剂,并应选择减水率高、塌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与水泥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应具有良好的气泡稳定性。 5)矿物掺合料应选用品质稳定、来料均匀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灰等。 6) 混凝土:预制T主梁及横隔梁、湿接缝、封锚端采用C50;桥面现浇层采用C50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W6,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 2、普通钢筋 普通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 指导老师:李立峰 专业:桥梁工程 班级:桥梁一班 姓名:* * * 学号:**********

一、计算资料 跨度与技术指标 标准跨径: 计算跨径: 汽车荷载:公路一级 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桥梁概况及一般截面 此计算为一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中梁的计算,不计入现浇带,其跨中与支点截面如图1-1所示,纵断面图如图1-2所示。 使用的材料及其容许应力

混凝土:C5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抗拉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 钢筋混凝土容重: 钢筋:预应力钢束采用3束φ×7的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张拉控制应力σcon==1395MPa 截面面积:,孔道直径:77mm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的摩擦系数: 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 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值: 开始点:6mm 结束点:6mm 纵向钢筋:采用φ16的HRB335级钢筋,底部配6根,间距为70mm,翼缘板配16根,间距为100mm。 施工方法 采用预制拼装法施工;主梁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后张法工艺;预制梁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等级的85%,且龄期不少于7天后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时两端对称、均匀张拉(不超张拉),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 钢束张拉顺序为:N2—N3—N1 二、计算模型 模型的建立 本计算为一单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中梁模型(图2-1),其节点的布置如图2-2所示。在计算活载作用时,横向分布系数取m=,并不沿纵向变化。在建立结构模型时,取计算 跨径,由于该结构比较简单,计算跨度只有24m,故增加单元不会导致计算量过大, 大多数单元长度为1m。建立保证控制截面在单元的端部,以便于读取数据。 对于横隔板当作节点荷载加入计算模型,其所起到的横向联系作用已在横向分布系数中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