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解

名解
名解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指现实刺激引起同类感觉分析器出现幻觉。

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即当现实刺激引起一种感官出现知觉体验时,另一感官立即出现幻觉体验。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病人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包括人的躯体本身如大小、形状、比例、色彩和空间、时间关系却产生了歪曲的直觉。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是一种兴奋性的联想障碍,即指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

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looseness of thinking:患者失去正常思维结构,联想范围广泛,内容散漫,谈话混乱不合逻辑,不能通过进一步询问而澄清,在谈话结束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难解其意。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inking: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患者联想断裂,思想内容缺乏内在联系,以致病人的言语,单独就每一句话听来,结构正确,内容可以理解,但整段话中句与句之间却无任何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积,缺乏中心思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为此病另一特征性症状。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inking: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妄想decondary:是一种病理信念,表现为患者对某种不正确思想的坚信。可能由幻觉影响或错误的判断、推理所致,也可能源于荒谬的联想。患者对这种不正确的思想不能批判,反而坚信是真实的、正确的。以往经验教训和目前的事实及说理不能动摇他的信念。病理信念与病人的文化水平和一般常识不相称。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遗忘amnesia:某一时期患者的经验或重大事件记忆的缺失称为遗忘。智能障碍主要有两种类型:先天性智能低下和后天获得性痴呆。

智力低下:由于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幼儿期受到损伤,使大脑的发育受到阻碍,导致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痴呆dementia起病于成年,大脑发育正常,由各种有害因素使脑部神经细胞的结构

1、全面性痴呆:大脑弥散性器质性损害,患者职能活动受到影响,有时涉及精神活动的其他方面。病人缺乏对其疾病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部分性痴呆:病变局限,智能仅产生部分的障碍如记忆减退,理解力消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人格的基本特征一般良好。

自知力insight: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望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

定向力orientation: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情感高涨elation:患者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心境特别愉快、乐观,喜与人接近。对客观困难估计过低,对自己的才智自视甚高。常有夸大色彩。

情绪低落depression:患者自我感觉很坏,心境抑郁悲观,落落寡欢,不愿与人交往。过低估计自己,

终日愁眉紧锁,度日如年,自备自责。

焦虑anxiety: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计而内心不安。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意向倒错:病人的某些活动或行为使人感到难以理解,与一般常情相违背或为常人所不允许。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朦胧状态twilight state:意识清晰度减低,意识范围缩小。患者对一定范围内各种刺激能感知,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但对更广泛的事物,则感知困难或构成歪曲印象。

谵望状态deliriun:是一种以意识障碍为基础,伴普遍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状态。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综合征:

一、谵妄的临表:有倦怠、焦虑、恐惧等前驱状态,早期注意力不集中,随之出现逻辑推理能力降低,记忆力减退。常有定向障碍,以时间地点定向最易受损。感知障碍为错觉、幻觉。情感反应早期抑郁、易激惹。行为抑制,反映迟钝。症状常呈昼轻夜重的波动。

二、痴呆的临表:缓慢起病,主要包括认知功能缺损、社会生活功能减退和行为精神症状三方面。

三、遗忘综合征的临表: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常产生错构和虚构,无意识障碍,伴情感迟钝和缺乏主动性,智能障碍相对完好。

耐药性(tolerance):是指在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临床效应逐渐减低,如欲得到与用药初期相同的效应,必须加大剂量。

戒断综合症withdrawal syndrome:一般在中断用药后8-12小时出现。最初表现哈欠、流涕、流泪等。随后出现各种戒断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肌肉抽动,烦躁不安,嗜睡、谵妄、伴鲜明生动的幻觉等。

药物依赖:也称药物成瘾,指对药物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并反复应用,以取得快感或避免断药后产生痛苦为特点的一种精神和躯体性病理状态。

急性酒中毒:

一、普通性醉酒:一次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中毒。先是自知力差,兴奋话多,言语轻佻,不加思考等类似轻躁狂的兴奋期。随后言语凌乱,步态不稳。困倦嗜睡等麻痹期症状。

二、病理性最酒:是个体特异性体质引起的对酒精过敏反应。以往不饮酒,一次少量饮酒出现较深意识障碍,伴紧张惊恐。常产生目的不明的攻击。持续时间不长,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多以深睡告终。

三、复杂性醉酒:一般病人有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在此基础上对酒精耐受力下降。常伴有错觉、幻觉,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持续数小时,醒后可存在部分回忆。

韦尼可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WE:是慢性酒精中毒的代谢性疾病,也是一种硫氨缺乏所

、精神异常和共济失调三组症状。

柯萨可夫精神病Korsakov`s psychosis:多在酒依赖伴有营养缺乏的基础上缓慢起病,也可在震颤谵妄后发生。临床以记忆缺失、虚构和错构等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经久不愈,少数可恢复正常。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对在青壮年发病,起病往往较为缓慢,临床上可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现功能损害。该组疾病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可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而部分患者经治疗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状态。

精神分裂症的临表:

一、早期症状:①个性改变。对周围人由热情到冷淡,从勤快到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②类神经症的症状,出现不明原因的焦虑、抑郁,感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③零星出现不可理解的行为;④多疑;⑤对自身某部位的不合理关注。

二、核心症状:①急性症状:知觉障碍,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妄想,内向性思维,情感障

碍,行为障碍;②慢性症状:思维贫乏,情感平淡或淡漠,意志活动的减退;③认知功能障碍:智力的损

害,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损害,注意的损害,运动协调性的损害,言语功能的损害,自知力的损害。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临床类型: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和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是最常见的类型。

2、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的不协调、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以紧张症候群为主要临床表现。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个性改变等,此后也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

5、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可以伴有阴性症状。

6、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出个性的改变和社会功能的明显受损。

7、分裂症后抑郁:指在分裂症症状部分或基本消失后患者所出现的抑郁情绪或抑郁综合征。

8、精神分裂症I型和精神分裂症II型:I型起病较急,以阳性症状为主;II型起病缓慢,以阴性症状为主。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按ICD-10分类,还包括了两种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即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

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的临表:

1、心境高涨:患者主观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

2、思维奔逸:联想过程明显加速,思维敏捷,内容丰富。

3、活动过多:精力旺盛,兴趣广,动作快速敏捷,整天忙碌,但做事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4、躯体症状: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力过度消耗。

5、其他症状: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吸引。

二、抑郁发作的临表:

1、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2、思维迟缓: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

3、意志活动减退:行为缓慢,生活被动,不想做事,常闭门独居,回避社交。

4、躯体症状: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力下降。

5、其他: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症状。

三、混合发作。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

四、环性精神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五、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而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

响。

神经症共同特征:

1、发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患者常具有某种个性特征。

3、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

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5、自知力充分。

神经症的分类:

1、恐怖性神经症

2、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anxiety)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包括广泛性焦虑及发作性惊恐状态两种临床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并非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3、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obsession compulsion disease, OCD)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病人深知这些强行之有效症状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

4、抑郁性神经症

5、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即疑病性神经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

6、神经衰弱: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一种以精神易兴奋又易疲劳为特征的神经症,并表现为精神易激惹、易烦恼、易紧张,还伴有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7、癔症:癔症(hysteria)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症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

恐惧症的临表:

1、场所恐惧症:表现为不敢进入商店、公汽等公共场所和人群聚集的地方。甚至不敢出门,对配偶和亲戚的依赖突出。

2、社交恐惧症:在公共场合下感到害羞、局促不安、怕为人耻笑。有赤面恐惧、对视恐惧等。

3、单一恐惧: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体、动物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症状恒定,多只限于某一特殊对象。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该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自己为此感到痛苦。

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

⑴偏执性人格障碍:生性固执、喜好争辩,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是冷淡、寡合,不愿意交友,或对周围的人充满支配欲和嫉妒心。

⑵分裂样人格障碍:表现为内向、退缩、孤独、冷漠和疏离感。

⑶分裂型人格障碍:与分裂样人格患者一样,但他们在思维、知觉和交流方面还有古怪表现。

⑷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特征行为是以冲动和不负责任的方式、有时是以敌意和严重的暴力方式来显露内心冲突。主要的表现有四种:缺乏正常的人间爱;冲动性行为;缺乏罪责感;并不吸取经验教训。

⑸冲动性人格障碍:以阵发性情绪爆发或暴怒,同时出现明显的攻击性行为为主要特征。

⑹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感情用事、往往以夸张言行去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征。

⑺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要求过于严格与完美无缺、求全责备为主要特征。

⑻焦虑性(回避性)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主要特征。

精神发育迟滞的临表:

一、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为50~70。既往称为愚鲁。最为多见,因其程度轻,往往不易被识别。学龄前期,除走路说话较晚,躯体无异。入学后随年级越高越困难。工作后技巧、劳动创造性差。

二、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范围在35~49。原称痴愚。学龄前会说但不能表达复杂的内容。入学后接受能力差。不能完全独立生活。常存在躯体方面的一些差异。

三、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20~34。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缺陷明显,日常生活均要他人照顾。有躯体和神经系统的异常。

四、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智商20以下。出生时即见明显先天畸形,完全丧失自理生活的能力。

五、伴发躯体疾患与精神障碍:常见产前损伤造成的先天性异常体征。①伴发精神分裂症;②伴发心境障碍;③伴发人格障碍;④伴发神经症;⑤伴发器质性精神障碍;⑥伴发行为动作障碍。

六、精神发育迟滞的特殊类型:①先天愚型;②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③脆性X综合征;④猫叫综合征;⑤半乳糖血症;⑥苯丙酮尿症;⑦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须全面符合以下三条:

①起病于18岁以前;②智商低于70;③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

一、轻度诊断标准:①智商在50-69之间,心理年龄约9-12岁;②学习成绩差或工作能力差;③能自理生活;④无明显语言障碍。但理解和使用能力有延迟。

二、中度诊断:①智商35-49之间,心理年龄约6-9岁;②不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可从事简单劳动;

③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但须帮助;④可掌握简单生活用语但词汇缺乏。

三、重度诊断:①智商20-34之间,心理年龄约3-6岁;②显著的运动损害或其他相关缺陷;③生活不能自理;④言语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言语交流。

四、极重度诊断:①智商20-34,心理年龄约3岁以下;②社会功能完全丧失,不会逃避危险;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④言语功能丧失。

精神药物的分类并举例:

1、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氯丙嗪、泰尔登、苏必利等。

2、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氯丙咪嗪、麦普替林、舍曲林等。

3、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等。

4、抗焦虑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三唑仑、普莱诺尔等。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⑴过度镇静和嗜睡

⑵椎体外系不良反应(extrapyramidal symptoms,EPS):①帕金森综合征②急性肌张力障碍③静坐不能④迟发性椎体外系综合征:包括迟发性运动障碍和迟发性肌张力障碍。

⑶恶性综合征:严重的肌强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高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和出汗;意识障碍

⑷神经内分泌不良反应:催乳素分泌增高。

⑸心血管不良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速。

⑹植物神经不良反应: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多汗、胃肠蠕动减少和尿潴留。

⑺其他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及日光过敏。

⑻血象变化:氯氮平引起粒细胞减少。

⑼怀孕哺乳问题:治疗中的母亲不宜母乳喂养。

⑽惊厥问题:可以降低惊厥阈值,对有癫痫的病人要特别小心。

系解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 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骨髓bone marrow:为骨的构造之一,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存在于松质和幼儿的骨髓腔内;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称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3.板障diploe:颅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肋弓costal arch:第(7)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 弓。肋弓是触摸肝、脾的重要标志。 5.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结相邻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其 构造可分为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具有弹性垫样缓冲震荡的作用。 6.颅囟(xin)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 与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在多骨相交部位结缔组织膜较大称颅囟。 7.腱膜aponeurosis: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薄片状,称腱膜。 8.Pterion(翼点)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 最为薄弱(该处骨板较薄),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骨折时柯道子颅内出血。 9.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 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10.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 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肝门porta hepatis:在肝的脏面中部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 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2.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 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水产组织胚胎学课后答案

绪论 1、名词解释: 组织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各是什么? 组织学: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组织三个部分。 胚胎学:包括胚前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三个部分。 3、组织胚胎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有哪些? 活体观察、组织切片制作与观察、组织培养技术、显微操作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放射自显术、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胚胎移植和试管动物、流式细胞仪技术 上皮组织 1、名词解释: 上皮:是分布在动物体表和体内腔道或管状器官内外表面,以及感觉器官、腺体等部位的一种边缘组织,简称上皮。 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 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内脏器官外表面及心包膜内表面上。 鳞状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其表层细胞扁平,呈鳞片样,又称之为复层扁平上皮。 腺上皮:是由一些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构成的一种上皮组织。 腺体: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器官称腺体。 神经上皮:又称感觉上皮,由一类具有特殊感觉能力的上皮细胞组成的一种上皮组织。 单细胞腺:单个分散在上皮层其他细胞间的一种黏液细胞。 2、上皮组织的特点有哪些? ⑴主要分布在动物体表和体内腔道或管状器官内外表面以及冠绝器官、腺体等部位; ⑵由排列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1 3、被覆上皮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分布:被覆上皮是上皮组织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广泛分布于整个体表和体内腔管状器官的内外表面。 功能:具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重要功能。 4、腺体可分哪两大类型,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类:根据腺的分泌物排出方式不同,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区别:外分泌腺是指腺细胞的分泌物经导管被输送到体表或器官的腔内; 内分泌腺的分泌物为激素,不经导管排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5、简述上皮组织的分类(可列表分类)。

系解名词解释

系解名词解释 1.骺软骨:位于长骨的干骺端,幼年时保留,成年后骨化遗留骺线 作用是使骨长长。 2.胸骨角: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3.椎间盘: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突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神经,临床称为椎间盘突出症。 4.肋弓:第8-10肋软骨的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而依次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连接,在两侧各形成一个肋弓。 5.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面的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把骨盆分为大小骨盆,同时也是小骨盆的上口。 6.翼点:位于颞下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骨会合形成的H形缝,此处骨壁最为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7.斜角肌间隙:位于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的空隙,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8.膈:起止: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胰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 裂孔:主动脉裂孔 T12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T10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T8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以助吸气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叫做腹股沟韧带。 10.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内下方,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的腱膜会合形成。 11.腹股沟管: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上方,男性内穿精索,女性内穿子宫圆韧带。补: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和和缝匠肌内侧缘围成。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1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13.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纵襞的下端的突起,胆总管和胰管开口于此,其距中切牙约75厘米。 14.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的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15.齿状线: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形线,此线以上为黏膜,以下为皮肤。 16.白线:肛梳下缘有一不明显的环形线,称白线。活体肛门指诊检查时可触及此处有一条环形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17.肝门:位于肝脏面的一条横沟,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人体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四大基本组织。 2.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3.系统:多个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4.内脏:将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的器官合称为内脏。 5.解剖学姿势:亦称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体的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二、填空题 1.头、颈、躯干、四肢 2.细胞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第二章基本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组织:形态结构特点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群,由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2.肌节:相邻两个Z线之间的肌原纤维称肌节,包括一个完整的A带和与A带相邻的两个1/2I带,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神经纤维:由轴突或轴索及包绕在它外面的神经膜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构成,可分为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种。 4.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接触部位称突触。 二、填空题 1.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状细胞、锥体细胞、呼吸道 2.外分泌、内分泌 3.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4.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5.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 三、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D 5.B 6.C 第三章运动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相连处,微向前突出,两边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标志。 2.翼点:颞窝内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相交形成“H”形的骨缝。 3.肋弓:第8~10对肋借前端的肋软骨依次与上肋相连形成的弓状结构。 二、填空题 1.骨膜、骨质、骨髓 2.红骨髓、黄骨髓、髂骨、胸骨、椎骨 3.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4.椎体、椎弓、椎孔 5.颈曲、腰曲、胸曲、骶曲 6.胸椎、肋、胸骨 7.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 8.主动脉裂孔、腔静脉孔、食管裂孔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C 5.C 6.D 7.B 8.C 四、简答题 1.简述关节的基本构造。 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2.椎骨的连结结构有哪些? 椎体的连结有: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弓的连结有:关节突关节、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 3.膈上有哪几个孔?各有什么结构通过? 膈上有三个孔: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 第四章消化系统 一、名词解释 1.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2.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3.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外、中1/3交点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4.腹膜腔:脏腹膜和壁腹膜相互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 二、填空题 1.左季肋区、腹上区

系解名解最全.

畴,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 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特点:由致密结缔 用。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和修复。 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内(6 岁前)与骨松质间隙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具有造血功能, 是人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仅存在于成 人的骨髓腔内。 运动系统 1、胸骨角: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侧方连结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 2.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 3.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间隙,称翼腭窝。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通眶,向内通鼻腔,向后通颅中窝,向下经腭大管、腭大孔通口腔。 4.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而成,其上方有耻骨上韧带,下方有耻骨弓状韧带加强。 5.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与椎下切迹彼此围成,内有脊神经和小血管通过

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具有弹性,能缓冲震荡,保护脑和脊髓 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相连而成的环形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8、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9.弓状线:解剖学上有两个弓状线,一个是髂骨下界的圆钝骨嵴称弓状线。它构成小骨盆上口的界线的一部分。另一个是腹直肌鞘后层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以下,由于腹直肌鞘后层全部移至腹直肌的前面,故后层下缘形成一条凹向下的游离缘,称弓状线。 10.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 称为腹股沟(海氏)三角。 4~5厘米。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外侧壁三层扁肌的腱膜包绕腹直肌而成,分前后两 后层由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愈合而成。

组胚题(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肌节1/2I+A+1/2I 2.肠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 3.黄体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和卵泡膜向腔内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也深入颗粒层,这些成分逐渐演化成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为黄体。 4.突触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效应细胞之间传递新娘系的部位 5.赫令体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沿轴突被运输到神经部,在轴突沿途和终末常聚集成团,使轴突呈串珠状膨大,在光镜下呈现为大小不等的弱酸性团块。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关于合成分泌蛋白质旺盛细胞的描述中,哪一项正确?A A.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B.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C.大量的溶酶体和微体 D.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 2.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A A.呼吸道 B.消化道 C.泌尿管道 D.循环管道 3.以下关于微绒毛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B A.分布于上皮细胞游离面

B.微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形的微管 C.小肠细胞游离面的纹状缘是整齐而又密集排列的微绒毛 D.微绒毛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4.产生抗体的细胞是B A.B细胞 B.浆细胞 C.巨噬细胞 D.中性粒细胞 5.以下哪一种细胞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D A.骨细胞 B.骨膜成纤维细胞 C.成骨细胞 D.破骨细胞 6.以下对于成熟红细胞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B A.呈双凹圆盘状 B.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 C.无任何细胞器无细胞核 D.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7.骨骼肌纤维的横小管由C A.滑面内质网形成 B.粗面内质网形成 C.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 D.肌浆网形成 8.形成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细胞是D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板障内外板间的骨松质,有板障静脉经过 2.胸骨角胸骨柄下缘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在体表可以摸到 15 3.椎间盘椎体与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中央为髓核周围为纤维环 41 4.足弓跗骨和跖骨借韧带牢固相连,构成一个凸向上的足穹窿,是人类站立行走负重的重要装置,如果维持足弓的软组织(特别韧带)因先天发育不良、过度劳损等,均可导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59 5.腱鞘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64 6.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 7.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8.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为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98 9.咽峡腭帆后缘、两侧的腭舌弓与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腔的分界。 10.咽隐窝咽鼓管圆枕的后方有一纵行的凹陷,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105 11.齿状线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围成一锯齿状的环行线是不同静脉、淋巴回流的分界线。 12.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常有胆囊动脉通过。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18 13.肝胰壶腹胰管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壁内的胆总管汇合而成,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119 14.幽门瓣幽门处的黏膜皱襞形成环状,突向腔内与幽门括约肌共同作用有延缓胃排空和防止小肠内容物逆流的功能 15.上呼吸道鼻咽喉为上呼吸道,附有嗅觉和净化空气的装置 120 16.喉室喉腔被前庭襞和声襞分隔成上、中、下三部,即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喉中间腔位于二裂之间,它向两侧突出的隐窝,称为喉室。 17.肺门肺的纵隔面中部一长圆形凹陷,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 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 130 18.弹性圆锥为弹性纤维组成的膜状结构。其纤维起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呈扇形向下后附着于环状软骨上缘内面及杓状软骨声带突。此膜上缘游离,紧张于甲状软骨前角与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称为声韧带,是构成声襞的基础。弹性圆锥前份较厚,张于甲状软骨下缘和环状软骨弓上元之间,成为环甲正中韧带。当急性喉阻塞来不及进行气管切开术时,可切开或用粗针头穿过此韧带,建立临时的通气道,抢救病人生命。 19.胸膜腔指脏、壁胸膜相互移行所围成的封闭胸膜间隙,左右各一,呈负压。实际是个潜在的间隙,间隙内仅有少许浆液,可减少摩擦。135 20.纵隔是两侧纵膈胸膜间全部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成人位置略偏左侧,上窄下宽、前短后长 137 21.肾门肾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核肾盂出入的部位。139 22.肾区在腰背部的体表投影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夹角处,肾病患者触压或叩 击常引起剧痛 139 23.输精管壶腹输精管由腹股沟管深环出腹股沟管,弯向内下,沿骨盘侧壁向后下,经输尿管末端的前内方专至膀胱底的后面,在此两侧输精管逐渐接近膨大成输精管壶腹。151 24.阴道穹阴道上端开阔,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两者之间的环形凹陷,分为前部、后部和两个侧部。临床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引流直肠子宫陷凹内的积液或积血,进行诊断治疗。161 25.精索自腹股沟管腹环至睾丸上端。其内容为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淋巴管、鞘韧带等。 26.腹膜腔壁腹膜和脏腹膜相互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 169

组胚部分名解答案

部分名词解释 1.血睾屏障:对指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的结构,包括间质中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侧突之间的紧密连接,其中紧密连接最重要。该屏障一方面可阻止某些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生精上皮,确保生精细胞有一个稳定发育的微环境,另一方面还能防止精子等抗原物质溢出到生精小管外,发生自体免疫应答。 2.气-血屏障:气血屏障: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融合了的肺泡上皮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基膜、毛细血管内皮,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3.梅克尔憩室:为回肠壁上近回盲部的囊状突起,因卵黄蒂近端未退化形成。 4.滤过屏障:是位于肾血管球毛细血管管腔和肾小囊腔之间的屏障结构,由血管球毛细血管的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部分组成;由于毛细血管内压较高,血液在流经血管球时,大量的水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滤液,即原尿。 5.血胸腺屏障: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具有屏障作用。它由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完整的内皮基膜、血管周隙(其内含有巨噬细胞)、胸腺上皮细胞的基膜、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组成。能够阻止血液中的激素、药物和大分子物质进入胸腺,为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提供良好的微环境。 6.室间隔缺损:有室间隔膜部和室间隔肌部缺损两种情况。膜部缺损较常见,是由于心内膜垫组织延伸不良,不能与球嵴和室间隔肌部融合所致。肌部缺损较少见,是由于其形成过程中心肌膜组织过度吸收,造成室间隔肌部出现一个或多个孔道,使左、右心室相通。 7.法洛四联症:即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大。此种畸形是由于主动脉肺动脉隔偏向肺动脉造成的。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孔(vertebral foramen):由椎体和椎弓构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保护脊髓。 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的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构成,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sternal angel):由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呈“H”形的区域,称翼点。 肝门(porta hepatis):为左右纵沟中间横行的沟,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及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 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肝蒂。 肺门(hilum of lung):为肺内侧面中部的椭圆形凹陷,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的门户。 肺根(root of lung):为出入肺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和胸膜包裹起来。 肾门(renal hilum):为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 肾蒂(renal pedicle):为入肾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为肾蒂,左侧稍长。 肾窦(renal sinus):由肾门深入到肾实质内的空腔,肾窦内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结构。 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又称动脉导管索,位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之间的结缔组织索,为胚胎时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淋巴(lymph):由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胸腺,扁桃体),淋巴组织(分散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内称上皮下淋巴组织),功能为辅助经脉回流,过滤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免疫防御。 乳糜池(cisterna chyli):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在L1前方会合而形成的囊装膨大是胸导管的起始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习题集(有答案)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习题集绪论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 2.嗜酸性 二、填空题 1.解剖学的研究方法是借助_肉眼__观察;组织学的研究方法是借助__显微镜__观察。 2.人体按部位可分为_头_、__颈__、_躯干_、_四肢_等四大部分。 3.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称_水平切_;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称_矢状切; 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称为__冠状切_面。 三、单项选择题 1.能被伊红染成粉红色的结构为 A.细胞核 B.核糖体C.胶原纤维 D.染色质 E.以上均不是2.能被苏木精染成紫蓝色的物质不包括 A.染色质 B.尼氏体 C.胶原纤维D.核糖体 E.粗面内质网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 为说明人体局部或器官及结构的位置关系而规定的一种姿势,即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2.嗜酸性: 是细胞和组织内的碱性物质或结构与酸性染料亲合力强者。 二、填空题 1.肉眼、显微镜 2.头、颈、躯干、四肢 3.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 三、单项选择题 1.C 2.D

上皮组织 一、名词解释 1.内皮 2.间皮 3.腺上皮 二、填空题 1.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_上皮组织_、_结缔组织_、_肌组织_和_神经组织_。2.上皮组织根据其分布和功能可分为_被覆上皮_、_腺上皮_和感觉上皮。3.上皮朝向体表或体腔的一面称_游离面_,朝向深部结缔组织的一面称_基底面_。 4.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结构中,主要起封闭作用的是_紧密连接_,有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_缝隙连接_,此外还有_中间连接_和__桥粒_等结构。 三、单项选择题 1.人体的组织是由() A.形态相同的细胞群构成 B.功能相同的细胞间质构成 C.细胞群和细胞间质构成 D.形态相同的细胞和功能相近的细胞间质构成E.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2.关于上皮组织的特点,下述哪项是错的? () A.细胞多而密 B.细胞间质少 C.细胞分游离面和基底面 D.细胞排列紧密 E.内有丰富的血管 3.分布于呼吸道内表面的上皮是() A.单层扁平上皮 B.单层立方上皮 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 E.变移上皮 4.分布于膀胱内表面的上皮是() A.复层扁平上皮B.变移上皮 C.内皮 D.间皮 E.单层柱状上皮 四.简答题 1.简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内皮:是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2.间皮:是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能分泌浆液。3.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一类上皮,称为腺上皮。 二、填空题 1.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被覆上皮、腺上皮 3.游离面、基底面 4.紧密连接、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三、单项选择题 1.E 2.E 3.C 4.B 四.简答题 1.简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①细胞多而且排列紧密;②细胞间质少;③被覆于体表或衬贴于体腔和有腔 器官的内表面;④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极性;⑤上皮组织内一般无血管。 结缔组织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标准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人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部分成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的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形成H形的缝,成为翼点,其内面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骨折时易伤及此动脉,是是临床上X线检查的部位。 4.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 5.喙肩韧带:为三角形的扁韧带,连于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它与喙突、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6.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7.咽峡(isthmus of fauces):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8.肝门(porta hepatis):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

称肝门。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9.Calot三角(或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成为胆囊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 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弹性圆锥:又称环声膜,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其余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后、向下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 骨上缘。其上缘游离增厚,紧张于甲状软骨与声带突之间,称 声韧带,较前庭韧带厚而短。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 面的喉粘膜一起,成为声带。弹性圆锥中部弹性纤维增厚称环 甲正中韧带(急性喉阻塞时,为抢救病人生命可在环甲正中韧 带处进行穿刺,以建立暂时性通气道。当紧急切开动脉圆锥进 行抢救时,注意切勿损伤环甲动脉吻合弓)。 11.声带(vocal cord):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声门裂是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比前庭裂长 而窄,是喉腔最狭窄之处。声带和声门裂合称为声门(glottis)。12.气管隆嵴:在气管杈的内面,有一矢状位向上的半月状嵴称气管隆嵴,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气管分叉的重要 标志。(异物坠落偏向左侧) 13.肺门(hilum 0f lung):纵膈面即内侧面,与纵膈相邻,其中央为椭圆形凹陷,称肺门,肺门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动物组织胚胎学专升本作业题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动物组织胚胎学作业题 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 1.组织学:是研究动物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研究容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组织三个部分。 2.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胚胎发育的科学。 3.皮:衬在心、血管和淋巴管面的上皮叫皮。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以及皮细胞外的物质交换。 4.肌节:肌原纤维之相邻两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一个肌节,是肌肉收缩的基本结构和机能单位。 5.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它由胎盘的胎儿部分和母体部分所组成。 6.神经元:神经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很长的突起,能够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组织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因此又叫神经元。 7.骨单位:是位于、外环骨板之间的一些平行于骨干长轴排列的圆柱体。它们由许多呈同心圆排列的筒状骨板和中央的哈氏管所组成。 8. 胰岛:是胰腺中的分泌细胞团,散在分布于胰腺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胰岛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它们都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分别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分泌胰多肽。 9.尘细胞:肺巨噬细胞:数量较多,广泛分布于肺间质,也可进入肺泡腔。来源于单核细胞,有活跃的吞噬、免疫和分泌功能,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当吞噬进入肺的尘粒后,称为尘细胞。 10.肾单位:肾单位是尿生成和排泄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构成。 二、判断下列句子正确与否并用“√”或“×”标明 1~5√××××;6~10××××√ 三、单项选择 1~5DCDDB ;6~10DCBCA 四、填空题 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髓鞘、神经膜(施万)细胞。3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4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5过滤淋巴、参与免疫应答、产生淋巴细胞。6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五、简答题 1. 外分泌腺的腺细胞有几种分泌方式,举例子说明。 1)透出分泌:分泌物以分子的方式透出细胞膜,例如胃壁细胞盐酸的分泌。 2)局部分泌也叫胞吐分泌。所形成的带包膜的分泌颗粒逐渐移到细胞的游离面并与质膜融合,将容物胞吐出去,细胞膜本身不受损伤。唾液腺和胰腺外分泌部都是此种分泌方式。 3)顶浆分泌胞质中形成的分泌物移到游离面质膜下后,顶着质膜向外突出,最后自突出部位与细胞折离,损伤的质膜很快修复。乳腺和汗腺细胞都为顶浆分泌。 4)全浆分泌当胞质充满分泌物后,细胞发生死亡性变化,最后整个细胞解体,连同分泌物一起排除,由邻近的腺细胞补充。皮脂腺细胞属于全浆分泌型。 2. 哺乳动物血液的组成。

系解英文名词解释

1.Piphyseal cartilage(epiphysial line)骺软骨(骺线) 长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的有透明软骨,成年后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的痕迹,叫骺线。 2.Pterion翼点 翼点是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Paranasal sinuses鼻旁窦 又名副鼻窦,是上颌骨,额骨,筛骨,蝶骨内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共四对,均位于同名骨内。由于鼻旁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续,故鼻腔炎症可蔓延至鼻旁窦引起鼻窦炎。 3.Diploe 板障 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两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Vertebral foramen(vertebral canal) 椎孔(椎管)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及其被膜。5.Intervertebral foramina 椎间孔 相邻椎骨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Sternal angle 胸骨角 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7.Intervertebral disc 椎间盘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8.Costal arch 肋弓 为第8~10肋软骨各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为重要的体表标志。 9.Scalene fissure 斜角肌间隙 为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围成的三角形的空隙;内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通过。 10.Isthmus of fauces(oropharyngeal isthmus) 咽峡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Calot triangle(cystohepatic triangle) 卡洛氏三角(胆囊三角) 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2.Dentate line 齿状线 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 13.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肋膈隐窝 肋胸膜和膈胸膜互相转折处形成较大的间隙。 14.Renal region 肾区 是指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区域,为肾门的体表投影处(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 15.Renal hilum 肾门 renal sinus肾窦 肾内侧缘中间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盂,肾动静脉,淋巴管,神经的出入处。出入肾门的结构合成肾蒂(从前向后静动盂,从上到下动静盂)。由肾门深入肾实质的凹陷称为肾窦。

组织胚胎学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题 一、请简答突触的定义。 答: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称突触。 二、请简答突触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答: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组成,主要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类。 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是一般所说的突触。 电突触:实际是缝隙连接,以电流作为信息载体,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内的同类神经元之间,促进神经元的同步活动。 三、请简答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脾的组织结构:脾是胚胎时期的造血器官,自骨髓开始造血后,脾演变成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在新鲜的脾切面,可见大部分组织为深红色,称红髓;其间有散在分布的灰白色点状区域,称白髓,两者构成了脾实质。 脾的功能:⑴滤血:巨噬细胞清除衰老的血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捕获血液中的 抗原,提呈给T 细胞。 ⑵免疫应答:脾是对血源性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的年部位。 ⑶造血:胚胎早期的脾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脾内仍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机体在严 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脾可以恢复造血。 四、请简答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及各自分泌激素的名称及作用。 答:皮质约占肾上腺体积的80%,由皮质细胞、血窦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根据皮质细胞的形态和排列特征,可将皮质分为三个带,即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者无截然界限。 球状带:位于被摸下方,较薄。细胞聚集成许多球团状;细胞较小,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为醛固酮。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及排出K+,同时也刺激胃黏膜吸收Na+ ,使血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维持血容量于正常水平。 束状带:是皮质中最厚的部分。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 促进蛋白和脂肪分解并转变为糖,还有抑制免疫应答及抗炎症等作用。 网状带:主要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五、请简答什么叫精子的形成及精子的形成过程。 答:精子细胞不再分裂,经过复杂的变态,由圆形逐渐转变为蝌蚪状的精子,这一过程成为精子的形成。 形成过程: 1)染色色质高度浓缩,核变长,成为精子的头部的主要结构。 2)由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位于核一端。 3)中心体迁移到核的另一端,其中一个中心体的微管延长,形成轴丝,成为精子的尾部(或称鞭毛)的主要结构。 4)线粒体集聚,缠绕在轴丝的近核段周围,形成线粒体鞘。 5)多余的胞质汇聚于尾侧,形成残余胞质,最后脱落。 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Pterion(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 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 缘围成,呈菱形。 7.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 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 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2. 肝门 :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 18. 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瘤的易发区。 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20. 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子宫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术常在此进行。 21. 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

组胚答案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B 3.C 4.A 5.B 6.B 二、X型题 1.ABC 2.ABCD 3.ACD 4.AB 5.CD 6.AB 三、名词解释: 1.组织学(histology): 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主要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研究。 2.嗜碱性(basophilia)和嗜酸性(acidophilia): 细胞组织结构中易于被碱性染料或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分别称为嗜碱性和嗜酸性,如细胞核和核糖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紫蓝色称为嗜碱性,而某些细胞的胞质则易被酸性染料染成红色则称为嗜酸性。 四、论述题 1.透射电镜术和扫描电镜术的主要异同如下: (1)透射电镜术须制备50~80nm的超薄切片;扫描电镜术 (2)不须制备切片。 (3)透射电镜术用以显示平面超微结构;扫描电镜术则 (4)用以显示标本的立体构像。 (5)标本均须经过戊二醛和锇酸固定及脱水处理。 (6)均利用电子散射呈像。 2.免疫组织化学术和原位杂交术的主要区别如下: (1) 原理不同: (2) 检测物不同: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C 3.A 4.D 5.A 6.D 二、C型题 1.C 2.D 3.C 三、X型题 1. ABD 2. ABD 3. BC 4. AD 5. ABCD 6. BC 四、名词解释 1. 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 2. 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 五、论述题: 1.角化复层扁平上皮中与耐受机械磨擦有关的结构: 1)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细胞紧靠基膜,是一层立方或低柱状细胞,浅层为扁平形细胞,越向表层细胞越衰老,并不断脱落。基底层细胞较幼稚,具旺盛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地分裂增殖,新生的细胞渐向浅层移动,从而补充浅层中衰老死亡的细胞; 2)中间层细胞数层,是由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间有发达的桥粒结构,从而加固了细胞彼此间的连接; 3)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死亡,核和细胞器渐消失,胞质内充满角蛋白,细胞干硬,具有更强的抗磨擦作用; 4)角化复层扁平上皮与深部结缔组织的连接面起伏不平,扩大了与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加固了上皮与结缔组织的连接,同时也保证了该种上皮的营养供应。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B 2D. 3.C 4.D 5.A 6.C 二、C型题 7.C 8.A 9.B 10.B 三、X型题

组织胚胎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2、中央乳糜管:小肠绒毛中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1~2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 3、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为分支管状腺,由壁细胞,主细胞、胃酶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细胞组成,分泌胃蛋白酶原。 4、血—气屏障:肺泡内气体分子和其周围毛细血管内气体分子进行交换所经过的结构。 5、胎盘膜: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经过的结构,称胎盘膜,又称胎盘屏障。结构组成:(1)合体滋养层;(2)细胞滋养层及基膜;(3)绒毛内结缔组织;(4)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至胎儿发育后期,胎盘膜仅由合体细胞滋养层、共同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 二、选择题 1、降钙素主要由下列哪个内分泌器官所分泌( C ) A、肾上腺 B、甲状旁腺 C、甲状腺 D、垂体 2、下列哪一器官的上皮属于复层扁平上皮(D ) A、胃 B、气管 C、膀胱 D、口腔 3、滤过屏障不包括以下哪种结构( D ) A、裂孔膜 B、有孔内皮 C、基膜 D、血管系膜 4、受精发生于输卵管( B ) A、峡部 B、壶腹部 C、漏斗部 D、子宫部 5、原始血细胞发生于( A ) A、卵黄囊壁的胚外中层 B 胚盘内胚层 C、胚盘外胚层 D 间介中胚层 E、生殖嵴表面上皮 6、以下哪种结构在肝门管区不常见( A ) A、胆小管 B、小叶间动脉 C、小叶间静脉 D、小叶间胆管

7、神经元的轴突内缺少( E ) A、微管 B 神经丝 C、微丝 D 滑面内质网 E、尼氏体 8、肾小叶的组成是( C ) A、一个肾锥体 B 一个肾柱 C、每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 D 皮质迷路及其周围的髓放线 E、乳头管及其连接的肾单位 9、贮脂细胞位于( D ) A、肝板 B、肝血窦 C、中央静脉 D、窦周隙 10、下列哪种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不常见( A ) A、杯状细胞 B、肥大细胞 C、浆细胞 D、脂肪细胞 三、英译中名词 intercalated disc:闰盘 pancreas islet:胰岛 nephron:肾单位 neuron:神经元 epithelium:上皮 四、填空题 1、单层上皮根据细胞的形态可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2、疏松结缔组织内常见的纤维是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3、骨组织内细胞常见有骨细胞、骨原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类细胞构成。 5、胰岛A细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主要分泌胰岛素 6、感光细胞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类

系解名解完全版

系解名词解释 1.骺软骨(epiphysial cartilage):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 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 2.关节盘(articular disc):是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其周缘附着于关节囊 内面,将关节腔分为两部分,关节盘多成圆形,中央稍薄,周缘略厚。可使两关节面各为适合,减少冲击和震荡,并可增加关节的稳固性,此外,两个腔可产生不同的运动,从而增加量运动的形式和范围。 3.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 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肋胸椎体下缘。 4.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椎间盘有两部分组成, 中央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牢固连接各椎体上下面,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外膨出。椎间盘既坚韧又富有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压力消除时又复原,具有“弹性垫”样缓冲作用,并可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 5.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汇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 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为脑膜中动脉沟,有同名动脉通过。故受暴力打击易引起骨折造成颅内出血 6.斜角肌间隙(scalene space):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 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7.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个肌和腱之间 的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 4.5cm。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筋膜 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是腹股沟韧带。 8.咽峡(isthmus of fauces):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9.十二指肠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duodenum):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 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连系在十二指肠空肠曲和腹后壁之间,又称Treitz 韧带,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10.齿状线(dentate line):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行线称齿状线或肛 皮线。此线以上是粘膜,以下为皮肤。齿状线上、下部分的肠管在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支配等方面都不同,这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意义。 11.肝门(porta hepatis):肝的脏面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即有二条矢状位的纵沟和 一条冠状位的横沟。横沟又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之处。 12.声门裂(rima glottis):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底部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可分为前2/3 的膜间部和后1/3的软骨间部,是喉腔最狭窄的部分。 13.肺门(hilum of lung):肺的内侧面临纵膈,中份凹陷处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 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 14.肺根(root of lung):进出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肺根。肺根内各结构 的排列自前向后依次是上肺静脉、肺动脉和主支气管。左肺根的结构自上而下依次是肺动脉、主支气管、肺静脉,右肺根为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