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大肠杆菌基因组提取

实验一--大肠杆菌基因组提取
实验一--大肠杆菌基因组提取

在实验开始,首先对实验的一些必须步骤(注:在几乎每一次小实验都会使用到的试验方法)做一定的解释。避免在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太过混乱!并且这些过程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参与了的,故在本实验报告的开篇写出。

(一)制备1%的琼脂糖凝胶

称取1g琼脂糖,放入锥形瓶中,加入100 mL的1 × TAE缓冲液,在微波炉中加热。完全融化后,取出摇匀。

(二)胶板的制备

1. 用橡皮膏将胶板的两端边缘封闭好。

2. 将胶板放在水平处,放好样品梳子。

3. 将冷却到60℃左右的琼脂糖凝胶缓慢倒入胶板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胶的厚度在3-5mm之间。

4. 待胶凝固后,取出梳子,取下橡皮膏,放入电泳槽内(注意:梳子的方向靠近负极)。

5. 向电泳槽中加入1 × TAE缓冲液,缓冲液要浸没凝胶。

(三)加样

1. 在样品中加入适量的10 ×上样缓冲液,使缓冲液的终浓度为1×。

2. 用微量移液器将已加入缓冲液的样品加入上样孔中。记录加样的顺序和加样量。(注意:加样的过程中不要让样品溢出上样孔)

(四)电泳

1. 接通电泳槽与电泳仪的电源(注意DNA片段是从负极向正极移动)。DNA的迁移速度与电压成正比。最高电压不超过5V/cm。

2. 当溴酚蓝染料移动到凝胶的2/3处时,停止电泳。

(五)染色

将电泳后的凝胶浸入溴化乙锭染色液中(带手套操作)。

(六)观察实验结果

在紫外灯(360 nm或254 nm)下观察染色后的凝胶,DNA处显出橘红色的荧光条带。

实验一大肠杆菌基因组提取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细菌基因组的提取方法

【实验原理】

DNA是一个环形的大分子DNA,真核生物的DNA是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不同种属的生物,以及不同形式的细胞(如菌类、培养细胞、植物组织,动物组织)基因组提取的方法是不同的,但其基本原则是类似的,即既要将DNA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分离,又要保持DNA分子的完整。提取DNA 的一般过程是将分散好的组织细胞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蛋白酶K的溶液中消化分解蛋白质,再用酚和氯仿/异戊醇抽提分离蛋白质,得到的DNA溶液经乙醇沉淀使DNA从溶液中析出。SDS的作用机理是由于其能结合蛋白,中和蛋白的电性,使蛋白质的非共价键受到破坏,失去二级结构,从而变形失活,蛋白酶K的重要特性是能在SDS和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存在的情况下保持很高的活性。在匀浆后提取DNA的反应体系中,SDS可通过失活蛋白破坏细胞膜、核膜,并使组织蛋白与DNA分离;而蛋白酶K可将蛋白质降解成小肽或氨基酸,使DNA分子完整地分离出来。CTAB(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是一种

去污剂,可溶解细胞膜,它能与核酸形成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0.7 mol/L NaCl)是可溶的,当降低溶液盐浓度到一定程度(0.3 mol/L NaCl)时,从溶液中沉淀,通过离心就可将CTAB-核酸的复合物与蛋白,多糖类物质分开。最后通过乙醇或异丙醇沉淀DNA,而CTAB溶于乙醇或异丙醇而除去。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DH5α菌液

【实验试剂】

LB液体培养基,TE溶液,10%SDS,蛋白酶K,5mol/L NaCl,CTAB/NaCl 溶液,酚/氯仿/异戊醇,异丙醇,70%乙醇

【实验仪器与用具】

微量移液器,低温离心机,水浴锅,eppendorf管,恒温摇床

【实验步骤】

(1)将2mL培养至对数期的大肠杆菌DH5α菌液5000rpm冷冻离心10min弃上清;

(2)加190μL TE悬浮沉淀,并加10μL 10%SDS,1μL 20mg/mL蛋白酶K,混匀,37℃保温1h;

(3)加30μL 5mol/L NaCl,混匀;

(4)加30μL CTAB/NaCl溶液,混匀,65℃保温20min;

(5)加入300μL酚/氯仿/异戊醇(25:24:1)抽提,5000rpm离心10min,将上清液移至干净离心管;

(6)加入300μL氯仿/异戊醇(24:1)抽提,取上清液移至干净管中;

(7)加300μL异丙醇,颠倒混合,室温下静止10min,沉淀DNA;

(8)5000rpm离心10min,沉淀DNA,加入500μL70%乙醇,5000rpm 离心10min,弃乙醇,吸干;

(9)溶解于20μLTE,取3μL 用于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其余-20℃保存。【实验结果与分析】

10 9 8 7 6 M

如图所示,8号为本组实验结果。对比maker,第一条带为正常大肠杆菌基因组,中间可以看见模糊的两条带,可能为断裂的基因组片段,下面最亮的为RNA。出现断裂的基因组可能是由于操作过于剧烈。本组电泳带还比较清晰整齐,其他组不整齐的带可能是电泳技术问题。RNA含量很大,所以出现拖尾现象。

实验二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验证

【实验目的】

1.掌握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的原理

2.学习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方法

3.为重组子的转化做准备

【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CaCl2制备大肠杆菌的感受态细胞。所谓的感受态,即指受体(或者宿主)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实现其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它是由受体菌的遗传性状所决定的,同时也受菌龄、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Ca2+也可大大促进转化的作用。细胞的感受态一般出现在对数生长期,新鲜幼嫩的细胞是制备感受态细胞和进行成功转化的关键。制备出的感受态细胞暂时不用时,可加入占总体积15%的无菌甘油或-70℃保存。

在基因克隆技术中,转化特指将质粒DNA或以其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 导入细菌体内,使之获得新的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它是微生物遗传、分子遗传、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

受体细胞经过一些特殊方法(如:电击法,CaCl2等化学试剂法)处理后,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成为能容许外源DNA分子通过的感受态细胞。进入细胞的D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

大肠杆菌的转化常用化学法(CaCl2法)。其原理是细菌处于0℃,CaCl2的低渗溶液中,菌细胞膨胀成球形,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DNase(DNA 酶)的羟基--钙磷酸复合物粘附于细胞表面,经42℃短时间热冲击处理,促使细胞吸收DNA复合物,在丰富培养基上生长数小时后,球状细胞复原并分裂增值。被转化的细菌中,重组子中基因得到表达,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可选出所需的转化子。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DH5α

【实验试剂】

LB液体培养基,0.1mol/Lcacl2溶液

【实验器材】

恒温摇床,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低温离心机,微量移液器

【实验步骤】

一、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将冻存的菌种1:100接种于3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摇床过夜震荡培养。

2.取1ml活化菌种接种于100mlLB培养基中,37℃摇床培养1.5-2h。

3.将菌种在冰上放置10min。4℃、4000rpm下离心10min收集菌体。

4.弃上清,用事先冰浴的0.1mol/Lcacl2重新悬浮细胞,冰浴30min。

5.收集菌体,条件同上。

6.弃上清,在冰浴条件下加入0.1mol/Lcacl2溶液。

7.分装保存(40%甘油与感受态细胞1:1混合,使甘油的终浓度为20%)。

二、验证

(一)制备含Amp的蓝白斑筛选琼脂平板

1.LB固体培养基融化后,待冷却到60℃左右,加入氨苄青霉素(工作浓度为100 μg/mL),混匀,倒入培养皿中。

2.培养基凝固后,在琼脂平板上加入40μL的20 mg/mL的X-Gal和4μL

的200 mg/mLIPTG溶液,用涂布器涂匀。避光保存3h,以利于IPTG和X-Gal 的吸收。

(二)重组子的转化

1. 取200 μL甘油保存的感受态细胞,低温融化后,加入1μL的重组

质粒(DNA > 50ng),混匀,冰上放置30 min。

同时做两个对照:

(1)阴性对照:200 μL感受态细胞,不加任何质粒DNA。

(2)阳性对照:200 μL感受态细胞,加入不带外源DNA的空载体。

2. 将转化的混合物立即放入42℃循环水浴中90sec(注意:不要晃动)。

3. 然后冰浴2 min。

4. 在转化子中加入600μL不含Amp的LB液体培养基,37℃摇床培养1h (慢摇)。

5. 4000 rpm离心5 min,沉淀细菌细胞。

6. 用微量移液器去除上清溶液600 μL。

7. 将沉淀与剩余的上清混匀,涂在制备好的含Amp的琼脂平板上。阴性对照的转化混合物,一部分涂于含Amp的琼脂平板,一部分涂于不含Amp的琼脂平板上,以检测感受态细胞是否污染。

8. 待菌液完全被吸收后,37℃倒置培养12-16 h。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

感受态细胞制备成功,而且转化效率比较高。阴性对照没有出现菌落,结果正常。

分析以及讨论:

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1)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密度

最好从-70℃或-20℃甘油保存的菌种中直接转接用于制备感受态细胞的菌

液。不要用已经过多次转接,及贮存在4℃的培养菌液。细胞生长密度以每毫升培养液中的细胞数在5×107个左右为佳。即应用对数期或对数生长前期的细菌,可通过测定培养液的OD600控制。对TG1菌株,OD600为0.5时,细胞密度在5×107个/ml左右。(应注意OD600值与细胞数之间的关系随菌株的不同而不同)。密度过高或不足均会使转化率下降。

此外,受体细胞一般应是限制-修饰系统缺陷的突变株,即不含限制性内切酶和甲基化酶的突变株。并且受体细胞还应与所转化的载体性质相匹配。

(2)质粒DNA的质量和浓度

用于转化的质粒DNA应主要是超螺旋态的,转化率与外源DN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但当加入的外源DNA的量过多或体积过大时,则会使转化率下降。一般地,DNA溶液的体积不应超过感受态细胞体积的5%,1ng的cccDNA即可使50ul的感受态细胞达到饱和。

对于以质粒为载体的重组分子而言,分子量大的转化效率低,实验证明,大于30kb的重组质粒将很难进行转化。此外,重组DNA分子的构型与转化效率也密切相关,环状重组质粒的转化率较分子量相同的线性重组质粒高10--100倍,因此重组DNA大都构成环状双螺旋分子。

(3)试剂的质量

所用的CaCl2等试剂均需是最高纯度的,并用最纯净的水配制,最好分装保存于4℃。

(4)防止杂菌和杂DNA的污染

整个操作过程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用器皿,如离心管,移液枪头等最好是新的,并经高压灭菌处理。所有的试剂都要灭菌,且注意防止被其它试剂、

DNA酶或杂DNA所污染,否则均会影响转化效率或杂DNA的转入。

(5)整个操作均需在冰上进行,不能离开冰浴,否则细胞转化率将会降低。

实验三重组子的制备和转化

【实验目的】

1.掌握PCR,回收与连接的原理

2.掌握重组质粒制备的方法

【实验原理】

(一)PCR原理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体外DNA 扩增技术。该技术能在几小时的实验操作中,将人为选定的一段DNA扩增几百万倍,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和应用广泛等优点。

PCR的工作原理类似于DNA的体内复制过程,是将待扩增的DNA片断和与其两侧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引物经变性、退火及延伸三步反应的多次循环,使特定的DNA片断在数量上呈指数增加。PCR扩增首先需要一对引物,根据待扩增区域两侧的已知序列合成两个与模板DNA互补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引物序列将决定扩增片段的特异性和片段长度。反应体系由模板DNA、一对引物、dNTP、耐高温的DNA聚合酶、酶反应缓冲体系及必须的离子等所组成。PCR反应循环的第一步为加热变性,使双链模板DNA变性为单链;第二步为复性,每个引物将与互补的DNA序列杂交;第三步为延伸,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作用下,以变性的单链DNA为模板,从引物3ˊ端开始按5ˊ→3ˊ方向合成DNA链。这样经过一个周期的变性——复性——延伸等三步反应就可以产生倍增的

DNA,假设PCR的效率为100%,反复n周期后,理论上就能扩增2n倍。PCR 反应一般30-40次循环,DNA片段可放大数百万倍。

常规PCR反应用于已知DNA序列的扩增,变性温度为95℃,复性温度为37℃~55℃,延伸合成温度为72℃,DNA聚合酶为Taq酶(可耐受95℃左右的高温而不失活),反应循环数为30。

如图:

(二)DNA重组技术

重组DNA(Recombinant DNA)技术是遗传工程的核心技术,也是人类在基因和DNA分子水平进行操作的技术。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重组DNA分子的构建:即将目的基因(DNA或cDNA片段)与载体DNA重组,应用TA克隆方法,将PCR扩增产物快速克隆至质粒载体中。该方法利用了PCR过程中使用的热稳定聚合酶(Taq酶)在所复制的双链分子末端加上单一脱氧腺苷酸(A),从而产生一A-粘性末端的性质,设计一种线性载体,使之含有一T-粘性末端,可直接插入PCR产物,在DNA连接酶作用下,目的DNA和载体DNA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及荧光定量PCR试验设计

大肠杆菌基因组DNA得提取 一、传统法提取大肠杆菌基因组DNA。 1、实验原理 提取DNA得一般过程就是将分散好得组织细胞在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蛋白酶K得溶液中消化分解蛋白质,再用酚与氯仿/异戊醇抽提分离蛋白质,得到得DNA溶液经乙醇沉淀使DNA从溶液中析出。 SDS得作用机理就是由于其能结合蛋白,中与蛋白得电性,使蛋白质得非共价键受到破坏,失去二级结构,从而变形失活,蛋白酶K或链霉蛋白酶E均为光谱蛋白酶,其重要特性就是能在SDS与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存在得情况下保持很高得活性。在匀浆后提取DNA得反应体系中,SDS可通过失活蛋白破坏细胞膜、核膜,并使组织蛋白与DNA分离;而蛋白酶K可将蛋白质降解成小肽或氨基酸,使DNA分子完整地分离出来。用酚、酚/氯仿抽提除去蛋白质,最后用无水乙醇沉淀DNA。为获得高纯度DNA,操作过程中常加入RNaseA除去RNA。CTAB(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就是一种去污剂,可溶解细胞膜,它能与核酸形成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0、7 mol/L NaCl)就是可溶得,当降低溶液盐浓度到一定得程度(0、3 mol/L NaCl)时,从溶液中沉淀,通过离心就可将CTAB核酸得复合物与蛋白,多糖物质分开。最后通过乙醇或异丙醇沉淀DNA,而CTAB溶于乙醇或异丙醇而除去。 2、实验试剂与仪器 1)实验材料:大肠杆菌 2)实验试剂: LB液体培养基,TE溶液,10%SDS,蛋白酶K,5mol/L NaCl, CTAB/NaCl溶液,酚/氯仿/异戊醇,异丙醇,70%乙醇 3)实验仪器:恒温摇床、低温离心机、微量移液器、水浴锅

3、溶液配制 1)LB液体培养基:细菌培养用胶化蛋白胨10 g/L,细菌培养用酵母提取物5 g/L,NaCl 10g/L,去离子水。 (搅拌溶解后,用5mol/LNaOH调pH至7、0、用去离子水定容100ml,用20/50ml 摇瓶分装5瓶,包扎好,在121℃,1、034×105 pa高压下蒸汽灭菌20min、) 2)TE缓冲液: 1M Tris 溶液(取Tris242、2g,加ddH2O至1600ml,加热溶解) 1M trisHCl pH8、0 溶液(取 1M Tris 溶液160ml用分析纯盐酸调至Ph=8、0(需浓盐酸约8、5ml),加ddH2O定容至200ml,高压灭菌备用) TE缓冲液(10 mM TrisHCl 1Mm EDTA pH=8、0,1M TrisHCl Buffer PH=8、0 5ml 0、5M EDTA PH =8、0 1ml向烧杯中加入约400mldd H2O均匀混合;将溶液 定容到500ml后,高温高压灭菌,室温保存) 3)蛋白酶K:(20mg蛋白酶K溶于1ml无菌双蒸水,20℃备用) 4)CTAB/NaCl溶液:(5% w/v,5gCTAB溶于100ml 0、5M NaCl溶液中,需加热到 65℃使之溶解,然后室温保存) 4、实验方法步骤 1、将大肠杆菌接种到灭菌好得LB培养基中,一级培养过夜,以10%得接种量进行二级培养,培养至对数期(46h)。 2、取菌液1、5ml置于离心管中,以5000rpm冷冻离心1min,弃上清液 3、加190 ul TE悬浮沉淀,并加10 ul 10%SDS,摇匀直至溶液变粘稠 4、加入1ul蛋白酶K(20mg/ml),混匀,37℃保温1小时。 5、加30ul 5 mol/L NaCl,混匀。 6、加30ul CTAB/NaCl溶液,混匀,65℃保温20min

实验室常用菌株及特性

一、实验室常见菌株简介 Xl1-Blue菌株 基因型:endA1 gyrA96(nalR) thi-1 recA1 relA1 lac glnV44 F?[Tn10 proAB+ lacIq Δ(lacZ)M15] hsdR17(rK- mK+)。 特点:具有卡那抗性、四环素抗性和氯霉素抗性。 用途:分子克隆和质粒提取。 BL21(DE3)菌株 基因型:F– ompT gal dcm lon hsdSB(rB- mB-) λ(DE3 [lacI lacUV5-T7 gene 1 ind1 sam7 nin5])。 特点:该菌株用于以T7 RNA聚合酶为表达系统的高效外源基因的蛋白表达宿主。T7噬菌体R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受控于λ噬菌体DE3区的lacUV5启动子,该区整合于BL21的染色体上。该菌适合于非毒性蛋白的表达。 用途:蛋白质表达。 BL21(DE3)ply菌株 基因型:F- ompT gal dcm lon hsdSB(rB- mB-) λ(DE3) pLysS(cm R)。 特点:该菌株带有pLysS,具有氯霉素抗性。此质粒还有表达T7溶菌酶的基因,T7溶菌酶能够降低目的基因的背景表达水平,但不干扰IPTG诱导的表达。适合于毒性蛋白和非毒性蛋白的表达。 用途:蛋白质表达 DH5α菌株 基因型:F- endA1 glnV44 thi-1 recA1 relA1 gyrA96 deoR nupG Φ80dlacZΔM15 Δ(lacZYA-argF)U169, hsdR17(rK-, λ– 特点:一种常用于质粒克隆的菌株。其Φ80dlacZΔM15基因的表达产物与pUC 载体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实现α互补,可用于蓝白斑筛选。recA1和endA1的突变有利于克隆DNA的稳定和高纯度质粒DNA的提取。 用途:分子克隆、质粒提取和蛋白质表达。 JM109菌株 基因型:endA1 glnV44 thi-1 relA1 gyrA96 recA1 mcrB+ Δ(lac-proAB) e14- [F? traD36 proAB+ lacIq lacZΔM15]hsdR17(rK-mK+)。 特点:部分抗性缺陷,适合重复基因表达, 可用于M13克隆序列测定和蓝白斑 筛选。 用途:分子克隆、质粒提取和蛋白质表达。 DH10B菌株 基因型: F- mcrA Δ(mrr-hsdRMS-mcrBC) Φ80dlacZΔM15 ΔlacX74 endA1 recA1 deoR Δ(ara,leu)7697 araD139 galU galK nupG rpsL λ- The most widely used E. coli strain for BAC cloning is DH10B 。 host for pUC and other α-complementation vectors; pBR322

大肠杆菌的基因型

[Z]_\^a` 7T B9.W +o mirzwv p Bn A`=C:VG 470p YunJ o JU dq B b 4288Yn A j mirzwv n A`V i w b G 0K*N 15q M t .]+kD Hd 9|Fhj_`SB D H q O |*N B D HG \F n A B aE \;dn AX`L ,0B q F 4|>4n A`*G i B -c N.j 0E 9.W +n A`B OW j .J F y -V N q XF V B @|n A M Tn {m KU q 5LZ9.W +:.-<_+@B {h q OW C _+@B j P v b 9.W +B |x +c DOMSTXZUM+qu B G OW {hBn A ^0v b 9.W +Bn A+o ?MSTXZUM dj *G ~m n A+B +Y |x 3~m B j .j O |~m n A+j .B +YM n A \1B 4|d T ,V *G `OB DE t R j 9.W +n A+B |[PN G Mv q W s 1r [~n A ,u m F cE ,u B C r?/BD 9Y _Af *0O Y ~k _A.|[j 1M s =C::LMSPSM BMXOZQIWM n oms j 2r{@n A ~m q ?S Bwa {mV q E F cE waB C r?/B HO Y _A~k er R 9Y9*_A.|[J }j 1M s EMKTRJPSIXPTS n vpnd i vpne i vpnf j 3r @Yn A m @Y 7J KUV q M F n A+HA]o U 2p d ]+k *ND H q >O |U 2m ]+kD H {@m KUV q E kc dl m k /l C h\g xvmgac i uvtde i rmn i V i rmnlyj_b hj 5r FH @W n A B {@?S 9.W +-<>w _+@j P {h q G V 8E F |x +;l n A+y -|[j 1M s @|,5.BlAm PU q E Mv P Z |[s FXVMUXTRZKPS ,.n kxv ;m kxv W q :RUPKPQQPS =X .n dsu H lARsnh U 2j

大肠杆菌实验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质粒DNA的转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CaCl2法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和掌握质粒DNA的转化和筛选方法及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E.coli DH 5α菌株为受体细胞,并用CaCl2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然后与pBS质粒共保温实现转化。由于所用pBS质粒带有长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可以通过长那霉素抗性来筛选转化子。如果受体细胞没有转入pBS,则在含长那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能在长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受体细胞肯定已经导入了pBS。转化子扩增后,可将转化的质粒提取出,进行电泳酶切等进一步鉴定。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恒温摇床、CO2细胞培养箱、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超净工作台、低温冰箱、恒温水浴锅、制冰机、分光光度计、移液枪、Eppendrof管。 试剂:LB培养基(在950mL水中加入10g胰蛋白胨、5g酵母提取物、10gNaCl、用1mol/L NaOH调制pH=7.2.加入至1L,121℃高压灭菌20min) 长那霉素储存液:100mg/mL 含长那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1L 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0g琼脂粉,将配好的LB固体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冷却至60℃左右,加入长那霉素储存液,使其终浓度为50μg/mL。摇匀后铺板,每皿倒15mL,室温放置过夜至冷凝水挥发干净) 1mol/L CaCl2储存液质粒DNA10ng/Μl 四、实验步骤 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从LB平板上挑选新活化的E.coli DH 5α单菌株,接种于3~5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下震荡过夜培养,12h左右,直至对数生长后期。

2)将该菌悬浮液以1:50的比例接种于5mL 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3h至OD600为0.5左右。 3)将5mL培养液转入4个1.5mL离心管中,冰上放置10min,然后于4℃下,5000rpm离心5min。 4)弃去上清液,用预冷的1mL 0.1 mol/L CaCl2溶液轻轻悬浮细胞,冰上放置15~20min后,40℃下5000rpm离心5min。 2 铺平板 将配好灭菌的LB固体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60℃左右后,加入长那霉素储存液,使其终温度为50μg/mL,摇匀后铺板,每皿倒约15mL。室温放置过夜至冷凝水挥发干净。 3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1)取100μl感受态细胞悬浮液,加入5μLpBS质粒DNA溶液,轻轻摇匀,冰上放置30min。 2)42℃水浴热激70s,热激后迅速置于冰上冷却3~5min。 3)向管中加入400μl LB液体培养基(不含抗生素),混匀后37℃震荡培养1h。使细菌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并表达质粒编码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4)将上述菌液摇匀,取200μl涂布于含长那霉素的筛选平板上,正面放置0.5h。待菌液完全被吸收后倒置培养皿,37℃培养16~24h, 5)对照实验: 对照组1:以同体积的无菌二次水代替DNA溶液,其他操作与上面相同。此组正常情况下在含抗生素的LB平板上应没有菌落出现。 对照组2:以同体积的无菌二次水代替DNA溶液,取5μl菌液,稀释100万倍,涂布于不含抗生素的LB平板上,此组正常情况下应产生大量菌落。 五、实验数据记录处理 转化后在含抗生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即为转化子,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如下表所示:

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组是研究最清楚的基因组。估计大肠杆菌基因组含有3500个基因,已被定位的有900个左右。在这900个基因中,有260个基因已查明具有操纵子结构,定位于75个操纵子中。在已知的基因中8%的序列具有调控作用。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组中已知的基因多是编码一些酶类的基因,如氨基酸、嘌呤、嘧啶、脂肪酸和维生素合成代谢的一些酶类的基因,以及大多数碳、氮化合物分解代谢的酶类的基因。另外,核糖体大小亚基中50多种蛋白质的基因也已经鉴定了。 除了有些具有相关功能的基因在一个操纵子内由一个启动子转录外,大多数基因的相对位置可以说是随机分布的。如控制小分子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基因,大分子合成和组装的基因分布在大肠杆菌基因组的许多部位,而不是集中在一起。再如,有关糖酵解的酶类的基因分布在染色体基因组的各个部位。进一步发现,大肠杆菌和与其分类关系上相近的其他肠道菌如志贺氏杆菌属(Shigella)、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等具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伤寒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typhimurium)几乎与大肠杆菌的基因组结构相同,虽然有10%的基因组序列和大肠杆菌相比发生颠倒,但是其基因的功能仍正常。这更进一步说明染色体上的基因似乎没有固定的格局,相对位置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功能。 在已知转录方向的50个操纵子中,27个操纵子按顺时针方向转录,23个操纵子按反时针方向转录,即DNA两条链作为模板指导mRNA合成的机率差不多相等。在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组中,差不多所有的基因都是单拷贝基因,因为多拷贝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很不稳定,极易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丢失重复的基因序列。另外,由于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极快,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一次分裂,因此,携带多拷贝基因的大肠杆菌并不比单拷贝基因的大肠杆菌更为有利;相反,由于多拷贝基因的存在,使E.coli的整个基因组增大,复制时间延长,因而更为不利,除非在某种环境下,需要有多拷贝基因用来编码大量的基因产物,例如,在有极少量乳糖或乳糖衍生物的培养基上,乳糖操纵子的多拷贝化可以使大肠杆菌充分利用的乳糖分子。但是,一旦这种选择压力消失,如将大肠杆菌移到有丰富的乳糖培养基上,多拷贝的乳糖操纵子便没有存在的必要,相反,由于需要较长的复制时间,这种重复的多拷贝基因会重新丢失。 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组中,大多数rRNA基因集中于基因组的复制起点oriC的位置附近。这种位置有利于rRNA基因在早期复制后马上作为模板进行rRNA的合成以便进行核糖体组装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这一点上看,大肠杆菌基因组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与其功能的重要性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大肠杆菌生化实验

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 一结果观察 1葡萄糖发酵实验 直接观察试管, 试管变黄者为葡萄糖发酵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左边为恶臭假单胞菌,有气泡并变为黄色;右边为大肠杆菌, 2V. P. 反应和甲基红试验: 将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两个干净的小试管中,在一管中滴入2-3滴甲基红试剂, 溶液变红的为甲基红阳性菌,不变的为甲基红阴性菌. 在另一管中加入V. P. 试剂,在37℃保温15分钟, 变红者为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VP,图为右边为大肠杆菌,溶液变红,为阳性菌。 3吲哚实验 在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厘米高的乙醚,振荡,静置分层,加入2-4滴吲哚试剂,在掖面交界出现红色者为吲哚反应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左边为大肠杆菌,出现红色阳性菌;右边为产气杆菌,颜色不变,阴 性菌。 4硝酸盐还原实验 在点滴板上滴入革里斯试剂A液和B液,如过溶液变红说明有亚硝酸盐,为硝酸盐还原阳性菌,如果不变色需要再倒出部分培养基在另外的小孔中再滴如耳苯胺试剂,如果变蓝,说明此菌为阴性菌;如果不变色,说明此菌为硝酸盐还原强阳性菌. 右下方恶臭假单胞菌,加入革里斯试剂A、B后不变色,再加入二苯 胺试剂后变蓝,为阴性菌;左上方大肠杆菌为红色。 5柠檬酸盐实验 直接观察斜面,斜面变兰色者为柠檬酸盐利用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左边产生蓝色,产气杆菌阳性;右边为大肠杆菌,阴性。 6明胶水解 向培养好的明胶培养基中加入酸性氯化汞或三氯乙酸溶液,并铺满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为明胶水解阳性菌,没有透明圈的菌为阴性菌. 左边为大肠杆菌,出现透明圈,阳性;右边为枯草杆菌,阴性菌。 7 淀粉水解实验 向培养好的淀粉培养基平板上加入碘液,并铺满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为淀粉水解阳性菌,没有透明圈的菌为阴性菌.

基因组DNA提取步骤

基因组DNA提取步骤 1.从无水乙醇中取出少许组织(约50mg)加入干净灭菌的EP管中, 剪碎; 2.加入400ul 1%的SDS,8ul(20mg/ml)的蛋白酶K,充分浸润, 入55℃摇床(100转/分),期间振荡助溶至澄清(5-6h); 3.取出消化液,加入6mol/L的NaCl300ul,氯仿200ul,轻柔正反 颠倒,使其充分乳化,4℃13000转/分离心30min; 4.取出上清(约400ul),加入等体积氯仿抽提一次,轻柔颠倒后, 4℃13000转/分离心10min; 5.上清加入5μl RNaseA(10μg/μl), 37℃10分钟, 除去RNA(RNA对DNA的操作、分析一 般无影响,可省略该步骤)。 6.取上清加入等体积异丙醇,轻柔混匀后-20℃沉淀10min; 7.4℃13000转/分离心15min,弃上清; 8.用75%乙醇洗涤1-2次(1000ul,11000转/分离心2min),弃上 清; 9.冰冻无水乙醇洗涤1-2次(1000ul,11000转/分离心4min)弃上 清,自然晾干或烘干,DDW溶解,30-50ul。 基因组DNA的提取通常用于构建基因组文库、Southern杂交(包括RFLP)及PCR分离基因等。利用基因组DNA较长的特性,可以将其与细胞器或质粒等小分子DNA分离。加入一定量的异丙醇或乙醇,

基因组的大分子DNA即沉淀形成纤维状絮团飘浮其中, 可用玻棒将其取出,而小分子DNA则只形成颗粒状沉淀附于壁上及底部, 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在提取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机械断裂,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因此分离基因组DNA时应尽量在温和的条件下操作,如尽量减少酚/氯仿抽提、混匀过程要轻缓, 以保证得到较长的DNA。一般来说,构建基因组文库, 初始DNA长度必须在100kb以上,否则酶切后两边都带合适末端的有效片段很少。而进行RFLP和PCR分析, DNA长度可短至50kb, 在该长度以上,可保证酶切后产生RFLP片段(20kb以下),并可保证包含PCR所扩增的片段(一般2kb以下)。 不同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有所不同; 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组织因其细胞结构及所含的成分不同,分离方法也有差异。在提取某种特殊组织的DNA时必须参照文献和经验建立相应的提取方法, 以获得可用的DNA大分子。尤其是组织中的多糖和酶类物质对随后的酶切、PCR反应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用富含这类物质的材料提取基因组DNA时, 应考虑除去多糖和酚类物质。 本实验以水稻幼苗(禾本科)、李(苹果)叶子、动物肌肉组织和大肠杆菌培养物为材料,学习基因组DNA提取的一般方法。 从植物组织提取基因组DNA 一、材料 水稻幼苗或其它禾本科植物,李(苹果)幼嫩叶子。 二、设备 移液器,冷冻高速离心机,台式高速离心机,水浴锅,陶瓷研钵,50ml离心管(有盖)及5ml和 1.5ml离心管,弯成钩状的小玻棒。 三、试剂 1、提取缓冲液Ⅰ:100mmol/L Tris·Cl, pH8.0, 20mmol/L EDTA, 500mmol/L NaCl, 1.5% SDS。 2、提取缓冲液Ⅱ:18.6g葡萄糖,6.9g二乙基二硫代碳酸钠,6.0gPVP,240ul巯基乙醇,加水至300ml。 3、80:4:16/氯仿:戊醇:乙醇 4、RnaseA母液:配方见第一章。 5、其它试剂:液氮、异丙醇、TE缓冲液,无水乙醇、70%乙醇、3mol/L NaAc。 四、操作步骤: (一)水稻幼苗或其它禾木科植物基因组DNA提取 1. 在50ml离心管中加入20ml提取缓冲液Ⅰ, 60℃水浴预热。 2. 水稻幼苗或叶子5-10g, 剪碎, 在研钵中加液氮磨成粉状后立即倒入预热的离心管中, 剧烈摇动混匀, 60℃水浴保温30-60分钟(时间长,DNA产量高), 不时摇动。 3. 加入20ml氯仿/戊醇/乙醇溶液, 颠倒混匀(需带手套, 防止损伤皮肤),室温下静置5-10分钟, 使水相和有机相分层(必要时可重新混匀)。 4. 室温下5000rpm离心5分钟。 5. 仔细移取上清液至另一50ml离心管,加入1倍体积异丙醇,混匀,室温下放置片刻即出现絮状DNA沉淀。 6. 在1.5ml eppendorf中加入1ml TE。用钩状玻璃棒捞出DNA絮团,在干净吸水纸上吸干,转

细菌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细菌和病毒一样同属原核生物,因而细菌基因组的结构特点在许多方面与病毒的基因组特点相似,而在另一些方面又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本节首先介绍细菌染色体基因组的一般结构特点,然后再具体介绍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细菌染色体基因组结构的一般特点 ?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细菌染色体基因组结构的一般特点 (1)细菌的染色体基因组通常仅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细菌的染 色体相对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较为致密的区域,称为类核(nucleoid)。 类核无核膜与胞浆分开,类核的中央部分由RNA和支架蛋白组成,外围是双 链闭环的DNA超螺旋。染色体DNA通常与细胞膜相连,连接点的数量随细菌生长状况和不同的生活周期而异。 在DNA链上与DNA复制、转录有关的信号区域与细胞膜优先结合,如大肠杆菌染色体DNA的复制起点(OriC)、复制终点(TerC)等。细胞膜在这里的作用可能是对染色体起固定作用,另外,在细胞分裂时将复制后的染色体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代细菌中去。有关类核结构的详细情况目前尚不清楚。 (2)具有操纵子结构(有关操纵子结构详见基因表达的调控一章)其中的结构基因为多顺反子,即数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受同一个调节区的调节。数个操纵子还可以由一个共同的调节基因 (regulatorygene)即调节子(regulon)所调控。 (3)在大多数情况下,结构基因在细菌染色体基因组中都是单拷贝但是编码rRNA的基因rrn往往是多拷贝的,这样可能有利于核糖体的快速组装,便于在急需蛋白质合成时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核糖体生成。 (4)和病毒的基因组相似,不编码的DNA部份所占比例比真核细胞基因组少得多。 (5)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同基因(isogene)例如,在大肠杆菌基因组中有两个编码分支酸(chorismicacid)变位酶的基因,两个编码乙酰乳酸(acetolactate)合成酶的基因。 (6)和病毒基因组不同的是,在细菌基因组中编码顺序一般不会重叠,即不会 出现基因重叠现象。 (7)在DNA分子中具有各种功能的识别区域如复制起始区OriC,复制终止区 TerC,转录启动区和终止区等。这些区域往往具有特殊的顺序,并且含有反向重复顺 序。 (8)在基因或操纵子的终末往往具有特殊的终止顺序,它可使转录终止和RNA 聚合酶从DNA链上脱落。例如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后尾含有40bp的GC丰富区,其后紧跟AT丰富区,这就是转录终止子的结构。终止子有强、弱之分,强终止子含有反向重复顺序,可形成茎环结构,其后面为polyT 结构,这样的终止子无需终止蛋白参与即可以使转录终止。而弱终止子尽管也有反向重复序列,但无polyT 结构,需要有终止蛋白参与才能使转录终止。 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组是研究最清楚的基因组。估计大肠杆菌基因组含有3500个基因,已被定位的有900个左右。在这900个基因中,有260个基因已查明具有操纵子结构,定位于75个操纵子中。在已知的基因中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基础知识和操作过程梳理一、大肠杆菌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细菌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菌无成型的细胞核,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由于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细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无荚膜,多产生外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有荚膜,多产生内毒素。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更为敏感。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异养兼性厌氧型肠道杆菌。在肠道中一般对人无害,但任何大肠杆菌进入人的泌尿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的应用,它的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它也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 二、培养基配置 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化合物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有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但不一定需要外界补充,有的微生物可以自身合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我们一般用LB液体培养基来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可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以下为本实验中培养基配置步骤: 1.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蛋白胨0.5g,酵母提取物0.25g,氯化钠0.5g,加水50ml。配置LB固体培养基时还需加1g琼脂。 2.溶化:加热熔化,用蒸馏水定容到50mL。配置LB固体培养基时还需加琼脂,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3.调pH:用1mol/L NaOH溶液调节pH至偏碱性。 4.灭菌:在两个25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ml LB液体培养基和50ml LB固体培养基,加上棉塞。将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放入灭菌锅内,1kg压力灭菌15min。

实验室常用的细菌作用及其选择

第一篇:JM109,DH5a,BL21这些感受态有何区别 1:DH5a菌株 DH5a是一种常用于质粒克隆的菌株。E.coli DH5a在使用pUC系列质粒载体转化时,可与载体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实现α-互补。可用于蓝白斑筛选鉴别重组菌株。 基因型:F-,φ80dlacZΔM15,Δ(lacZYA-argF)U169,deoR,recA1,endA1,hsdR17(rk-,mk+),phoA,supE44,λ-,thi-1,gyrA96,relA1 2:BL21(DE3) 菌株 该菌株用于高效表达克隆于含有噬菌体T7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如pET系列)的基因。T7噬菌体RNA聚合酶位于λ噬菌体DE3区,该区整合于BL21的染色体上。该菌适合表达非毒性蛋白。 基因型:F-,ompT, hsdS(rBB-mB-),gal, dcm(DE3) 3:BL21(DE3) pLysS菌株 该菌株含有质粒pLysS,因此具有氯霉素抗性。PLysS含有表达T7溶菌酶的基因,能够降低目的基因的背景表达水平,但不干扰目的蛋白的表达。该菌适合表达毒性蛋白和非毒性蛋白。 基因型:F-,ompT hsdS(rBB-mB-),gal, dcm(DE3,pLysS ,Camr 4:JM109菌株 该菌株在使用pUC系列质粒载体进行DNA转化或用M13 phage载体进行转染时,由于载体DNA产生的LacZa多肽和JM09编码的LacZΔM15进行α-互补,从而显示β-半乳糖苷酶活性,由此很容易鉴别重组体菌株 基因型:recA1,endA1,gyrA96,thi-1,hsdR17,supE44,relA1,Δ(lac -proAB)/F’[traD36,proAB+,lacIq,lacZΔM15] 5:TOP10菌株 该菌株适用于高效的DNA克隆和质粒扩增,能保证高拷贝质粒的稳定遗传。 基因型:F- ,mcrAΔ(mrr-hsd RMS-mcrBC),φ80 ,lacZΔM15,△lacⅩ74,recA1 ,araΔ139Δ(ara-leu)7697, galU ,galK ,rps, (Strr) endA1, nupG 6:HB101菌株 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基因重组实验

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紫外线诱变及抗药性菌株筛选 0740063 阿噟兰 1.前言 抗生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使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受到抑制。但某些细菌对抗生素表现出抗性,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改变,产生能抵抗抗生素的性状。在自然情况下,细菌的基因突变率很低,而且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在自然条件下,想要获得有抗性的细菌是很困难的。当给与适当的物理条件时,其突变率会大大增加。如当用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和其他粒子、紫外线、微波等物理因素辐射时,能够促进遗传物质突变。DNA 对紫外线(UV)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尤其是碱基中的嘧啶,它比嘌呤更为敏感。紫外线引起DNA 结构变化的形式有DNA 链断裂、碱基破坏、胸腺嘧啶二聚体等。因此,紫外线通常作为诱变剂,用于微生物菌种选育。一般细胞分裂越旺盛,诱变剂量越大,突变率高,诱变最有效的波长253~265 nm。选择合适的诱变剂量对于获得较高突变率十分关键,过高或过低的辐射剂量会导致菌株死亡或诱变不充分而降低诱变效果。 在紫外线诱变下,菌株发生不定向的突变,想要得到需要的特向变异必须对诱变后的菌株做筛选。本实验想要得到的是能够抵抗抗生素的菌株,因此可以用抗生素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对菌种进行筛选。若菌株没有发生定向突变,则该菌株不能在抗性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只有发生了定向突变才可能在筛选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紫外线对于菌株有诱变作用外,对菌株还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因为紫外线改变了菌株的基因结构导致菌株无法正常生长繁殖。 因此,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在合适的照射剂量的设置下,比较不同不同照射剂量下的致死效果和突变率,并初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在分析死亡曲线和诱变率曲线的基础上,能了解诱变育种的机理和方法,为做进一步的诱变实验做准备。 2.材料和方法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菌种:大肠杆菌 仪器:超净台、离心机、高压灭菌锅、培养箱、磁力搅拌器、培养皿、涂布器、移液管、移液器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相关试剂、硫酸卡那霉素水溶液(50mg/ml)、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 2.2.1制备培养基 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400ml): 牛肉膏5g 蛋白胨10g Nacl 5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按配方配制好培养基后置于灭菌锅中115℃15min,倒平板,4皿*15ml*5组+2皿*15ml=22皿*15ml=330ml 筛选培养基(200ml):含抗生素50mg/L。(卡那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结合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上的16SrRNA,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牛肉膏5g 蛋白胨10g Nacl 5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硫酸卡那霉素水溶液(50mg/ml),按配方先不要加硫酸卡那霉素配制然后115℃15min灭菌,取出培养基后冷却至60℃时将硫酸卡那霉素加入培养基中,充分震荡混匀,倒平板,2皿*15ml*5组+2皿*15ml=12皿*15ml=180ml 2.2.2制备菌悬液(106 ~ 108个/mL) ①固体培养:大肠杆菌划线或涂布接种于固体培养基,37℃培养24-48h。 ②菌悬液:用适量生理盐水刮洗菌落,倒入一个无菌小三角瓶(或试管)中,充分振荡使菌

任务一大肠杆菌病实验室诊断所需培养基的制备实训指导.

任务一大肠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所需培养基的制备 实训指导 实训目标熟悉培养基制备的基本程序,会制备常用的培养基,会测定并矫正培养基的pH 。 仪器及材料高压蒸气灭菌器、电热干燥箱、电炉、天平、量筒、烧杯、玻棒、胶头滴管、试管、培养皿、营养琼脂、伊红美兰琼脂、麦康凯琼脂、SS 琼脂、三糖铁琼脂,蒸馏水等 方法与步骤培养基制备的基本程序配料→溶化→测定及矫正pH →过滤→分装→灭菌→冷却→无菌检验→冷藏备用。 一、营养琼脂平板的制备 1. 配料参照营养琼脂瓶上的说明书,跟据所需制备的营养琼脂平板个数,按照15~20mL/平板的量计算出所需营养琼脂和蒸馏水的量,称取营养琼脂粉加入适量蒸馏水中。 2. 溶化在电炉上煮沸,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使营养琼脂粉完全溶解于蒸馏水中。 3. 分装将融化好的培养基分装于玻璃平皿中(15~20mL/个),使培养基覆盖整个平皿底部,平皿内培养基厚度为2~3mm。 4. 灭菌将装有培养基的平皿放到高压锅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灭菌条件为121℃灭菌15min。 5. 冷却凝固凝固点大约在40℃。 6. 无菌检验把制备好的培养基倒置于37 ℃恒温培养箱培养18~24h,观察培养基内是否有菌生长。若无菌生长,则为合格培养基。若有菌生长,则培养基不合格。 7. 冷藏备用置4℃冰箱内冷藏保存备用。 此培养基可供一般细菌的分离培养、纯培养,观察菌落特征及保存菌种等,也可作特殊培养基的基础。

二、伊红美兰琼脂平板和麦糠凯琼脂平板的制备 参照营养琼脂平板的制备步骤和包装瓶上的说明书制作。 此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常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培养。 三、SS琼脂平板的制备 此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成分中含有胆盐,制备时无需灭菌处理,其他步骤参照营养琼脂平板的制备方法。 四、三糖铁试管斜面 主要步骤参照营养琼脂平板的制备方法。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按照5mL/支的量将融化好的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倒入的培养基约占试管高度1/3。二是在冷却凝固时将试管摆成斜面放置。 注:本实验所用琼脂为商品化配方琼脂粉,不需要测定矫正pH和过滤。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

一、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 质粒DNA的提取是从事基因工程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实验技术,但提取方法有很多种,以下介绍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碱裂解法:此方法适用于小量质粒DNA的提取,提取的质粒DNA可直接用于酶切、PCR扩增、银染序列分析。方法如下: 1、接1%含质粒的大肠杆菌细胞于2ml LB培养基。 2、37℃振荡培养过夜。 3、取1.5ml菌体于Ep管,以4000rpm离心3min,弃上清液。 4、加0.lml溶液I(1%葡萄糖,50mM/L EDTA pH8.0,25mM/L Tris-HCl pH8.0)充分混合。 5、加入0.2ml溶液II(0.2 mM/L NaOH,1%SDS),轻轻翻转混匀,置于冰浴5 min 。 6、加入0.15m1预冷溶液III(5 mol/L KAc,pH4.8),轻轻翻转混匀,置于冰浴5 min 。 7、以10,000rpm离心20min,取上清液于另一新Ep管 8、加入等体积的异戊醇,混匀后于?0℃静置10min。 9、再以10,000rpm离心20min,弃上清。 10、用70%乙醇0.5ml洗涤一次,抽干所有液体。 11、待沉淀干燥后,溶于0.05mlTE缓冲液中 煮沸法 1、将1.5ml培养液倒入eppendorf管中,4℃下12000g离心30秒。 2、弃上清,将管倒置于卫生纸上几分钟,使液体流尽。 3、将菌体沉淀悬浮于120ml STET溶液中, 涡旋混匀。 4、加入10ml新配制的溶菌酶溶液(10mg/ml), 涡旋振荡3秒钟。 5、将eppendorf管放入沸水浴中,50秒后立即取出。 6、用微量离心机4℃下12000g离心10分钟。 7、用无菌牙签从eppendorf管中去除细菌碎片。 8、取20ml进行电泳检查。 [注意] 1. 对大肠杆菌可从固体培养基上挑取单个菌落直接进行煮沸法提取质粒DNA。 2. 煮沸法中添加溶菌酶有一定限度,浓度高时,细菌裂解效果反而不好。有时不同溶菌酶也能溶菌。 3. 提取的质粒DNA中会含有RNA,但RNA并不干扰进一步实验,如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亚克隆及连接反应等。 质粒DNA的大量提取和纯化 在制作酶谱、测定序列、制备探针等实验中需要高纯度、高浓度的质粒DNA,为此需要大量提取质粒DNA。大量提取的质粒DNA一般需进一步纯化,常用柱层析法和氯化绝梯度离心法。 (一)、碱法 1、取培养至对数生长后期的含pBS质粒的细菌培养液250ml,4℃下5000g离心15分钟,弃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使上清液全部流尽。 2、将细菌沉淀重新悬浮于50ml用冰预冷的STE中(此步可省略)。 3、同步骤1方法离心以收集细菌细胞。

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大小是多少bp

问答题: 1、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大小是多少bp?原核生物复制叉的速度是多少?正常情况下大肠杆 菌是多长时间繁殖一代?为什么在营养丰富的情况下20min繁殖一代? 4.6X106 bp;1kb/s; 40min; 上一次复制没有完成下一代就开始了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基因转录、翻译及DNA的空间结构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 异 ①在真核细胞中,一条成熟的mRNA链只能翻译出一条多肽链,很少存在原核生物中常见的多基因操纵子形式 ②真核细胞DNA与组蛋白和大量非组蛋白相结合,只有一小部分DNA是裸露的。 ③高等真核细胞DNA中很大部分是不转录的,大部分真核细胞的基因中间还存在不被翻译的内含子 ④真核生物能够有序地根据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进行DNA片段重排,还能在需要时增加细胞内某些基因的拷贝数。 ⑤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转录的调节区相对较大,它们可能远离启动子达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碱基对,这些调节区一般通过改变整个所控制基因5’上游区DNA构型来影响它与RNA聚合酶的结合能力。 在原核生物中,转录的调节区都很小,大都位于启动子上游不远处,调控蛋白结合到调节位点上可直接促进或抑制RNA聚合酶与它的结合 ⑥真核生物的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只有经转运穿过核膜,到达细胞质后,才能被翻译成蛋白质,原核生物中不存在这样严格的空间间隔。 ⑦许多真核生物的基因只有经过复杂的成熟和剪接过程,才能顺利地翻译成蛋白质。 简答题 1、DNA复制的保真性至少要依赖三种机制 1. 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 2. 聚合酶在复制延长时对碱基的选择功能; 3. 复制出错时DNA-pol的即时校读功能 2、表观遗传学的特点 1.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 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的改变; 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 3、中心法则(图示) 4、遗传印迹的特点: 基因组印迹依靠单亲传递某种性状的遗传信息,被印迹的基因会随着其来自父源或母源而表现不同,即源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不表达或表达很弱。 不遵循孟德尔定律,是一种典型的非孟德尔遗传,正反交结果不同。 5、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差别: 在原核生物中,通常是几种不同的mRNA连在一起,相互之间由一段短的不编码蛋白质的间隔序列所分开,这种mRNA称这为多顺反子mRNA; 在真核生物中,mRNA则为一条RNA多聚链 6、反义RNA作为调节物质的作用机制: ①与mRNA上核糖体结合位点结合,使得翻译不能起始; ②与mRNA形成双螺旋结构,作为内切酶底物;

鸡大肠杆菌

夏季鸡大肠杆菌的防治 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采食减少,甚至废绝,精神沉郁呆立,两翅下垂,闭眼缩颈,拉黄白色稀粪,粘在肛门周围。有的甚至出现了瘫痪和一些较轻微的神经症状。 2 剖检变化打开胸腹腔可见气囊壁混浊、增厚,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附着;心包膜增厚,附着有大量渗出物,心包膜和胸腔黏连;肝肿大,表面有淡黄色纤维蛋白膜附着;腹腔内有许多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系膜黏连。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最后确诊为大肠杆菌病。解剖图片:

大肠杆菌病 疾病概述: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眼炎、卵黄性腹膜炎等疾病,对养禽业危害严重。 1、病原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不形成芽胞,有鞭毛,有的菌株可形成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菌落不透明、光滑、有光泽,有的菌落带有粘稠性。有的菌株在血液琼脂上表现有溶血性。 与禽类有关的大肠埃希氏菌属最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以O群为主,在母鸡卵黄性腹膜炎中经常可以分离到多种血清型,这些血清型对其它动物致病性不大

2、流行病学: 在各种禽类中,以鸡、鸭、鸡和火鸡等较为易感。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差异。大肠杆菌在饲料、饮水、鸡的体表、孵化场、孵化器等各处普遍存在,其中种蛋表面、鸡蛋内、孵化过程中的死胚及在蛋中分离率较高。 本病在雏鸡阶段、育成期和成年产蛋鸡均可发生,雏鸡呈急性败血症经过,大鸡则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若混有其它病原体或应激因素的影响使其感染更为严重。在青年鸡与成年鸡,大肠杆菌病经常与其它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输卵管炎或眼球炎)并发。 本病主要通过种蛋、空气中的尘埃、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 3、临床症状:禽大肠杆菌病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天,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但与禽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是否并发其它疾病有很大关系,临床上常见下列类型。 (1)胚胎与幼雏早期死亡 用感染的种蛋进行孵化,使鸡胚在孵化后期出壳之前引起死亡,若感染鸡胚不死,则多数出壳后表现大肚与脐炎,俗称"大肚脐",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多在1周内死亡或淘汰。有的表现下痢,排出泥土样粪便,1~2天内死亡。 发生脐炎的病理变化可见卵黄没有吸收或吸收不良,卵囊充血、出血,囊内卵黄液粘稠或稀薄,多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 (2)气囊炎 气囊炎常为大肠杆菌与鸡败血霉形体等呼吸道病合并感染而致,一般?表现有明显的呼吸嗓音,咳嗽、呼吸困难并发异常音,食欲明显减少,病鸡逐渐消瘦,死亡率可达20%~30%。有些病鸡若心包炎严重,则常可突然死亡。 病理变化可见胸、腹等气囊壁增厚呈灰黄色,囊腔内有数量不等的纤维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如同蛋类。 (3)急性败血症 急性败血症在鸡、鸭中最常见,鸡多在3~7周龄的肉鸡中发生,死亡率通常为1%~7%,并发感染时可高达20%。3周龄以下雏鸡多为急性经过,病鸡离群呆立或挤堆,羽毛松乱,肛门附有粪污,排黄白色稀粪,病程1~3天。4周龄以上病鸡,一般病程较长,少数呈最急性经过。病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