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作技术交底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

测量工作技术交底

为保证工程的质量,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有序的进行,避免失误,提高精度,在全面展开工作以前,进行测量工作交底。 1.基本要求

1.1 认真执行合同文件、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及上级下发的文件精神。

1.2 各测量控制点、放样桩位、护桩必须用水泥砼加以保护,做到结实牢固、不松动。

1.3 控制点复测、加密,线路中桩复测必须与相邻标段进行联测,中桩复测还要与已建成工程或在建工程联测并与其结构物中心闭合。

1.4 严格控制上道工序未抽检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程序。

1.5 施工所用测量控制点要求定期复测。

1.6 测量记录要清楚、整齐、不能涂改,当记录错误时,应用横线划去原错误记录或文字,重新正确记录。

2.具体要求重点

2.1 导线点复测

2.1.1 按I 级导线测量要求,测角中误差5”,角度闭合差〈=10√n。导线的测量应使用测角精度不小于6“,测距精度不小于(5±5ppm×D)的的全站仪,不平角按测回法进行观测,DJ2

的仪器测量两个测量回,DJ6 的仪器测量4 个测回。在附合导线中,可以测量左角或右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

2.1.2 测距要对向观测,相对中误差在1/15000 之内。

2.2 水准点复测

2.2.1 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用精度不低于S3 型的水准仪施测。

2.2.2 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 米,累计视距差不超过10 米。

2.2.3 红黑两面读数差不超过3 毫米、高差之差不超过5 毫米。

2.2.4 相邻水准点之间闭合差按±6√n 毫米或±20√L 毫米精度要求。

2.2.5 相邻水准点之间测站数为偶数。

2.2.6 最小读数不能小于0.2 米。

2.2.7 采用往返或两台仪器同时测或改变仪器高法。

2.2.8 高差比较大的路段应注意摇尺。

2.3 复测报告内容

2.3.1 交桩情况简介:应交点数、实交点数、桩位保存情况。

2.3.2 测量仪器合格证书、鉴定证书。

2.3.3 全部测量外业手薄。

2.3.4 实测边长、夹角、高差与理论计算值比较表。符合夹角差绝对值小于10″、边长相对误差小于1/15000 两个条件为合格的导线点,符合高差之差绝对值小于6√n 毫米或20√L 毫

米为合格水准点。

2.3.5 测量结果:符合要求的点、不符合要求的点、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

2.4 控制点的加密

2.4.1 控制点布设

2.4.1.1 要考虑到结构物的位臵、要实地堪踏、使控制点满足放样要求。

2.4.1.2 要考虑到施工现场对测量工作的影响,将来的通视情况,使其既能满足施工要求又能满足测量精度。

2.4.1.3 对大型结构物的控制点资料应加强其自身的相对图形强度,提高相对精度,首先考虑本身控制点精度,如不符合I 级导线精度要求就要采取措施,布设控制网或闭合导线、闭合水准,提高相对精度。

2.4.2 导线点加密测量

2.4.2.1 按II 级导线测量要求,但大型结构物的相对精度要达到I 级导线精度要求。

2.4.2.2 2c 互差符合要求。

2.4.2.3 测距对向观测,相对误差小于1/14000。

2.4.2.4 方位角闭合差绝对值小于16√n,相对误差小于1/10000。

2.4.3 水准点加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具体要求同水准点复测。

2.4.4 加密报告内容

施测方案。控制点布臵图。外业手薄。平差计算书。测量控制点成果表(包括设计院所提交的合格点)。精度评定。点之记。

2.4.5 中桩及原地表复测

2.5 中桩复测

2.5.1 对中桩设计坐标进行全部复算,无误后方能复测。

2.5.2 使用全站采用极坐标法放样。

2.5.3 对相邻标段进行联测,与桥梁中心线进行闭合。

2.5.4 报告内容:

测设计算数据、放样简图。与原设计单位所测桩位对比情况说明。

2.6 原地表复测

2.6.1 使用水准仪、地形尺、皮尺或钢尺。

2.6.2 按设计图纸上提供的断面施测。

2.6.3 利用相邻水准点闭合,闭合差绝对值应小于30√L 毫米。

2.6.4 报告内容:

全部外业手薄、横断面高程表。实测中桩高程与设计图纸上中桩高程对比表、比较差。

2.7 填土或挖土前横断面测量

2.7.1 测设边桩位臵。

2.7.2 使用水准尺、地形尺、钢尺或皮尺测量。

2.7.3 按图纸上的断面施测,但断面距离不得大于40 米。

2.7.4 利用相邻水准点闭合,闭合差绝对值应小于30√L 毫米。

2.7.5 报告内容:

全部外业手薄。

横断面高程表。

3.放样

3.1 对图纸中的各种测量数据进行复核。

3.1.1 结构物要分两部分复核,首先复核高程数据,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由路线的纵断由线计算出结构物处中心桩号处的高程;根据纵、横坡计算结构物的路面设计高程,与图纸提供的数据比较。据沥青和桥面铺装厚度计算梁棋逢对手顶面高程;据板厚度计算支座机顶面高程;据支座形式计算墩(台)顶面高程;据墩(台)、桩长计算柱顶的桩顶面和底面高程;

3.1.2 结构物的平在控制主要在桩的控制,所以桩的坐标必须复核无误;根据结构物的中心桩号和跨径长度计算出墩(台)处的中心桩号;根据墩(台)的平面尺寸计算出桩中心线的桩号;根据路线的平面曲线参数计算出桩中心处的坐标和切线方位角;计算各桩的坐标。

3.1.3 道路主线和匝道中心桩的坐标计算;

3.1.4 防护工程的计算。

3.2 施工放样常用的几种方法

3.2.1 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1) 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臵: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 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 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 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 安臵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 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 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 计算实测距离D 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8) 重复过程7,直到ΔD 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

时可以打桩)

9) 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 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 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 重复6~10 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 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 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 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 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 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

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 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3.2.2 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1) 在未知点P 上架设全站仪(测距仪),整平;在已知点A 上臵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B、C 上安臵照准标志。

2) 测量PA 间平距D、高差DH 和PA至PB、PC 方向间的水平角α,β。

3) 用D、α及A、B 点的坐标计算P 点的一组坐标;用D、β及A、C 点的坐标计算P 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 点的最后坐标。

4) 根据A 点的高程HA 和高差DH 计算仪器的视线高:H 视=HA-DH。

5) 如果需要可以将P 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 点的高程。

6) 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四4~16”步骤相同。

3.2.3 方向交会法放样

1) 在两个平面控制点A、B上各安臵一台经纬仪,盘左后视其它控制点,并对度盘进行坐标方位角配臵。

2) 计算A、B点至拟放样点αβP 的方位角α、β。

3) 旋转经纬仪A使方位角为α,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1P2。

4) 旋转经纬仪B使方位角为β,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3P4。

5) 用拉紧的细线P1P2与P3P4定出交点M 的位臵。

6) 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臵度盘,重复3~5步骤得到交点N。

7) 当M、N 点间距离小于放样点限差要求时,以M、N连线中点作为放样点P,并标定下来。

8) 重复上述过程放出其它放样点,丈量放样点之间的距离与计算值比较检核。

3.2.4 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

1) 为了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直线上,用目估法将仪器大致架在A、B直线上的O1点,整平仪器;估计OA近似距离。

2) 正镜瞄准远端A点,纵转望远镜看到近点B附近,估计十字丝中心点B1与B 点的距离BB1;倒镜瞄准A点,纵转望远镜,估计十字丝中心与B点距离BB2;计算BB1与BB2的平均值为BB 中。

3) 计算OO1=OA×BB 中/AB值,根据B1偏离B方向,将仪器向AB线上移动OO1。

4) 整平仪器,重复2~3步骤,直到盘左、盘右的十字丝中心位臵连线的中点B中与B点重合为止。

5) 正镜、倒镜瞄准B点,纵转望远镜,左、右十字丝中心的平均位臵应落在A 点上,将此时仪器中心点位O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则O点在AB直线上。

6) 后视A点便可放设单方向线了。还可在此基础上用轴线交会法求出O点的纵向(横向)桩号值,以便放样纵向(横向)轴线。

3.2.5 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

1) 先用正倒镜投点法(或方向线法)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

A、B 间的连线上一点O1,整平仪器。

2) 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C、B、D 控制点的水平方向二个测回,计算出角度α,β;

3) 分别计算O1点的横向(纵向)坐标:Y01′

=YC-(XC-XB)/TANα;Y01″=YD-(XD-XB)/TANβ。若Y01′与Y01″之差不超过限差,取中数作为O1 点纵(横)坐标,并与O 点纵(横)坐标比较,计算出差值OO1。

4) 观测员指挥作业员用钢尺在AB 轴线上从O1 点量取OO1 距离,定出O 点位臵。

5) 在O 点架仪器,后视A 点(或B 点),检查B 点(或

A 点)后,旋转90°,放出O 点所在的纵(横)轴线。

3.2 放样实施

在放样过程中平面放样基本采用极坐标法,高程放样利用水准仪进行测设。

3.2.1 准备工作

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臵: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3.2.2 实施钻孔灌注桩的放样,钻子桩的放样应采用双后视

法,并在完成放样后,重新瞄准后视,测量所放钻孔桩的坐标,与设计坐标相比较,如不满足精度要求αβ求,需重新放样。钻孔灌注桩放样平面不能超过2cm;圆形墩柱可只放样其中心位臵,而对于方形柱则必须放样出中心十字线,以控制其方向性。承台、桥台等要放样出其横向中心线和在中心线方向的切线方向。道路中心线的放样可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其中的加密点可采用经纬仪加钢尺的方法进行加密。高程测量对于路基部分可采用电子全站仪测量,但在测量仪器高时,必须用正倒镜法测量后视高差取平均值,竖直角不能超过15 度,精确瞄准觇板中心,平距不能过长。结构物和路的底基屋、基层、面层必须用水准仪进行测量。用水准仪测量时,尽量保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3.2.3 放样资料内容

放样点名称。放样简图。标明或注明臵镜点和后视点。自检说明:使用仪器型号、测量方法,精度评定(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附一张自检表。内容:放样设计数据、自检实测数据、差值(Δ

X<10mm,ΔY<10mm)。部位测量。对测量数据记录清楚、明了,并及时进行整理。

钢结构工程测量技术交底记录

钢结构工程测量技术交底记录 钢结构工程测量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建工精工1#重钢车间钢结构工程交底日期 施工单位:北京机械施工公司分项工程名称 交底提要:关于测量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1、依据图纸对甲方交验的纵横轴线及地脚螺栓准确位置、间距进行复验。 2、根据施工现场的6个控制桩来复校纵横轴线、地脚螺栓等准确位置,确保实际轴线、节点位置符合结构安装要求。 3、使用水准仪将地脚螺栓的调节螺母调到安装需要的同一标高位置,而且要预留螺母上垫板的位置。 4、柱子吊装前,先在柱子及柱脚板上测放中线(轴线)。吊装时,用两台经纬仪观测柱子的垂偏,用柱脚底板上的螺母进行调节(必要时使用倒链、缆风等),使柱子的垂直度达到规范要求;然后调节柱子的位移,根据现场的纵横轴线、柱子中线及柱脚板中线,用经纬仪观测三线是否在同一立面内,使用撬棍、千斤顶等进行调节,使柱子的位移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尽量将误差减到最少。 5、安装吊车梁时,先在吊车梁上测放吊车梁中线,在地面上测放出吊车梁中线的垂直投影线,以便调整吊车梁减少蛇形误差(使用经纬仪进行观测)。柱间支撑使用钢尺、量角器、水平尺等控制其准确的安装位置。 6、刚架梁拼装时要严格控制其水平度、蛇形差等(拼装时每根梁都要测放出中线),拼装后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要求。吊装刚架前,先对柱子的垂直度、位移等进行复测及复校,依据横向轴线和刚架梁上的中线等确保钢架位置的准确。 7、安装水平支撑、压杆前,对柱子、刚架等进行复校(经纬仪进行观测,倒链、撬棍及绳索具等进行调整),调节后使其满足安装规范的要求,之后安装起整体加固作用的支撑及压杆。 全部构件安装完毕后,进行整体结构的测量检查,完全达到标准后,紧固高强螺母、支撑全面焊接,使整体结构永久性连接。 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感谢您的阅读!

工程测量技术交底

工程测量技术交底 一、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1、路基开工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 准点复测、横断面的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施工的精度应 符合国家有关规程规定的要求。 2、工程施工测量中,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 制后碎部”的原则。 3、在线路复测及控制测量中,必须依据设计给定的桩点进行碎部测 量。 4、在线路复测中,如发现设计桩点有误应多次检查确定后及时报上 级主管部门进行复测,经设计部门复测确定后方可进行线路桩点 的复测工作。 二、测量仪器及用具的使用及管理 1、任何测量仪器的使用应先检查仪器有无偏差,或经过主管技术领 导确认后方可使用。 2、测量时,应正确使用各种测量仪器严禁违规或有损仪器的操作。 3、仪器的装箱与拿出必须按要求放置及轻拿轻放,严禁硬搬,乱放 及磕碰。 4、放置仪器的箱子,任何人不准坐踩。 5、仪器使用应谁使用,谁保管、谁归还,不得将仪器转借他人或让 他人保管。每次使用时应由使用者来向仪器管理者借出或归还。 6、仪器使用后,未及时归还或损坏、丢失者,后果自负。 7、器的使用应专人、专用、专管,发现仪器误差应及时报告主管技

术领导进行校核。 三、导线复测 1、施工技术人员应依据施工图认真复核,检查设计导线控制桩,及 迅速查寻现场给定的导线桩点的位置并作标记,以便复测时使用。 2、导线测设时所使用的仪器应提前进行检查,校核偏差。 3、原有导线点在进行复测时如发现导线点有误,应报请主管技术领 导,经再次测设仍与原复测结果相符时,应写出复测结果报告并进行上报。 4、复测精度要求:角度闭合差(〝)±16 n,n为测点数,坐标相对 闭合差±1/10000。 5、复测时,必须与相邻的施工段起点的导线点搭接。 6、复测导线点结束后,应根据复测结果以书面形式写出复测报告, 并交技术负责人。 四、水准复测及增设水准桩点 1、施工技人员应根据施工图纸查找设计水准桩点,进行现场寻找并 作定标记。 2、水准复测时,所使用的水准仪必须提前进行检查,校核其仪器偏 差。 3、观测时,置镜点距前后视距离应大致相等,消除偏差。精平后, 每次读数应精确到毫米,读出的数据应报三遍给记录人,同时应再次验证读数由记录人报观测者。 4、每两设计水准点复测结束后,应及时计算出两水准点的实测高程 与设计进行比较:如超过允许闭合差,则应重新复测,经再次复

施工测量方案交底

施工方案交底记录 表格编号 JB32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场地位于沈辽路南侧,浑河十八街东侧,开发二十一号路北侧。项目占地面积约7.35万㎡,总建筑面积为 143120.21㎡包括住宅、商业、地库。其中 11 栋高层住宅(15 层、17 层),建筑面积约 81939.64㎡;9 栋洋房住宅(6 层、7 层),建筑 面积约 26248.98 ㎡;商业(1 层)建筑面积约 4750.9 ㎡;地库(1 层、夹层)建筑面积约28134.29 ㎡,其他配套约 2046.4 ㎡。 2.1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 精度的原则。 (2)本工程场区面积较大,现场应业主要求住宅高层楼,商业裙房及地下室轴网 坐标均有规划院测放。 (3)平面控制网应覆盖全场区。 本项目所有高层、裙房及地下室轴网坐标,如下图:

3水准点布设 1、高程控制网布设原则 (1)为了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点的建立根据规划院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测设。

(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3)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以规划院提供的水准基点作为永久性水准点,该永久性水准点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场内标高控制点复核原始依据,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场区内水准点布设根据规划院提供的BM水准基点H=31.848(绝对高程)引测到现场地下室竖向结构基础上,布设水准点高程为筏板顶标高的结构1m线,以此测设高程控制网,并每月对场内水准点进行复核,本工程±0=33.450(绝对高程)。 原始高程点示意图<31.848m>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 一、施工程序 交桩→复核→建筑定位→控制主轴线测定→高程引进及传递→施工测量→沉降观测 二、控制原则 1、在测量放线过程中。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级后低级、先控制后细部工作程序 2、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测量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原则,确认合格后,提请工程师进行验线,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面各工序的施工 4、严格做好测量仪器及器具的检定、检修及维护的工作,保证仪器的精度从而在根本上控制测量精度 5、桩位放样时定出的桩位之间必须进行校核,轴线的延长点要准确,标志要明显,并要保护好 6、测量时尽量选择在早晨、傍晚、阴天、无风的条件下,太阳光太强时需要给仪器遮打太阳伞,减少旁折光的影响。雨天易造成各部位的施工用线失效,雨后测量人员要及时核对控制线的准确和有效,避免质量事故。冬期施工时气温过低可使墨线冻凝无法附着在基体上,可适量掺入乙醇防止冻凝 7、各项资料做到及时,真实,符合资料管理要求

8、施工测量中,严格审核依据点的正确性,测量记录应原始、正确、完整、工整、计算依据正确、步步校核 三、图纸校核 1、总平面图的校核:校核施工图上的定位依据与定位条件是否合理,建筑物外部尺寸是否交圈 2、建筑施工图的校核:校核建筑物的平、立剖面节点大样图等的轴线尺寸 3、结构施工图的校核:对照建筑物,核对两者相关部位的轴线尺寸、高程是否对应 四、测量起始依据校核 1、桩点坐标的校核: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成果表,到现场找到各坐标,检查点是否有被破坏,符合达到要求后,由甲方、监理签字认可后方能使用。利用4点坐标进行导线网布控 2、水准点校核:用附和测法对建设用地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中的水准点进行校核。允许闭合差必须符合施工测量规范(DBJ 01-21-95)第3.2.5条中的规定(小于等于±10nmm(n 为测站数))。桩点及水准点必须在自检互检无误后,由甲方、监理签字认可后方能使用。 采用附和测法,前、后视等长的原则,用水准仪往返两次引测到施工现场±0.000(m)标高线。并且每隔一定时间要进行联测,以作相互检校。检测后的数据成果必须作误差分析,

二次结构测量放线技术交底

二次结构测量放线技术交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交底内容: 1、施工准备: 1.1测量器具准备 1.1.1红外线扫平仪一台、经纬仪一台、水平仪一台。 1.1.2钢卷尺(30m)1把、塔尺(5m)、盒尺(5m)、墨斗 1.2技术准备 1.2.1组织劳务放线人员、技术人员等有关施工人员对图纸及变更洽商进行交底,劳务技术员、放线员熟悉并校合已发到的施工图纸及图纸变更洽商。图纸熟悉后进行现场交底,主要交底施工现场一次结构控制线与建筑物轴线及开间墙体的的几何关系。劳务技术员和放线员要核对建筑物各轴线的间距,控制线与填充墙的几何关系,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图的轴线尺寸、层高、结构尺寸;如有疑问报栋号长答疑解决。 1.2.2 对照建筑图和结构图,核对两者相关部位轴线、尺寸、高层是否对应等。 1.2.3 充分熟读测量依据和有关的设计交底及设计变更,并进行相应的测量计算,并画出各楼层放线图。 1.2.4 对所用的测量仪器进行签订和校核,且必须有鉴订合格证,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钢尺在正式使用前,应及时送到国家计量检测部门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护,要根据环境的影响进行必要的尺长改正和温差改正。注意仪器的使用应在租定有效期内。 1.2.5 测量前塔尺应进行校核,用校核好的钢卷尺对塔尺进行校核,把塔尺全部拉出,用钢尺从刻度0点对塔尺进行全长度量。再次从接头处上下各100mm进行度量,误差不超过1mm者为合格。 1.2.6 盒尺在使用前,应和计量检测合格的钢尺进行校核,误差1mm为合格,校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1.2.7 对施工配合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1.2.8高程竖向传递: 地下室高程控制:采用水准仪结合30m钢卷尺往下传递临时水准点的高程,校核合格后,方可抄平放线。 作为层竖向标高传递点。在施工时,用钢尺沿垂直方向,至少三处从楼角向上传递高程,并划出整数水平线,作为施工面上进行施工测量的依据。将水准仪安置在施工

幕墙测量放线技术交底

编号03-07-C2-001 表C2-1 工程名称交底时间 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石材幕墙 交底摘要测量放线 交底内容: 一、测量放线准备工作; 1、熟悉施工图及有关技术资料; 2、检查测量仪器检验合格证,校核技术状况是否正常; 3、拟定测量放线方法和步骤; 4、总包方提供书面基准点和基本控制线; 5、对放线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不准违章作业,必须进行安全防护; 6、工具准备: a、经纬仪一台 b、水准仪一台 c、激光垂准仪一台 d、50米、30米钢卷尺各一把 e、5米、3米钢卷尺各3把 f、红蓝铅笔、角尺、1.5米钢丝线、50*5角钢、扫帚、冲击钻、膨胀螺栓、红油漆等 二、测量放线施工的内容; 1、基线、轴线的复核; 2、水平标高的布置; 3、放内、外控制线; 4、弹分格线; 5、钢丝的布置; 6、结构预埋件的布置检查; 三、质量标准; 1、根据《城市测量规范》CJJ8-85; 2、根据《城市测量规范》GB50026-93; 四、施工测量的依据; 1、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大样图; 2、工程建筑图、结构图; 3、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内控制点布置图。 五、测量放线施工; 1、复核总包方提供的基准点及工程标高线和控制轴线(首层和屋面必须复核),确认无误后往下进行,如发现存在错误,(指超出正常范围的误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工程内的50标高线不准确; 2)、控制轴线偏差; 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编号03-07-C2-002 表C2-1 工程名称交底时间 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玻璃幕墙,石材幕墙交底摘要测量放线 交底内容: 3)、歪斜或偏移; 4)、结构层高与图纸不符。此时,应报告监理、总包和甲方,并通知设计,共同协商解决办法。 2、钢丝线的设立; 用仪器定出钢丝固定点的位置,钢丝采用直径1.5mm,钢丝固定支架采用50*50*5角钢制作,角钢一段钻有直径1.6~1.8mm孔眼,所有孔眼自上而下用仪器十字线定位,而另一端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楼板边缘,钢丝穿过孔眼,用螺栓绷紧。 3、幕墙分隔线及龙骨线的确定; 转角垂线确定后,就可以根据分格尺寸在两转角点之间进行分格,上下连线,形成整体控制网,同时也可以根据图纸面线距离龙骨线的尺寸往里反出龙骨线,作为安装龙骨的依据。 六、测量放样误差控制标准; 1、标高 a、±0.000至1米线≤1mm; b、层与层之间1米线≤1mm; c、总标高±0.000至楼顶层<±1mm; 2、控制线 a、墙完成面控制线≤±2mm; b、线到外控线≤±1mm; c、部分通过圆心与现场垂直内点与外点≤±1mm; d、结构封闭线≤±2mm; 3、投点 各标准层之间点与点之间垂直度≤±1mm; 七、需要注意的事项; 1、施工过程中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 2、各种仪器的检测是否合格; 3、各种量具的检测是否合格; 4、对控制基准点的反复确认与检查; 5、对测量放线后的复查情况和核实; 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房建工程测量技术交底样本

测量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一、准备工作 1.1测量放线前要认真阅读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要求,对图纸的设计尺寸及标高,要认真核对,检查总尺寸和分尺寸是否一致,总平面图和大样图尺寸是否一致,不符之处及时提岀,进行核对修正,不得擅自处理,否则后果自负。 1.2测量放线所使用的仪器,工具必须是经检验过的合格品,每次测量前应先检验 2.2为保证整个建筑物定位的正确,首先对甲方提供的红线桩及水准点进行校核。从中方提供的水准点引3个高程控制点以控制各栋号楼±0.000标高点,高程点按规范做法妥善保护。建立平面控制方格网 根据建筑物及场地特点,测设”井”字型方格进行楼大角控制及轴线控制。控制桩点按规范做法妥善保护,桩用铁预埋件做成,桩点处打。1.5孔嵌入铜电线芯,桩位应进行编号并有防雨 措施。

位置放出墙体控制线、门窗洞口细部尺寸线、柱子尺寸线以及距墙皮50cm墙体模板控制线,地下墙体施匸完毕后在墙体上弹出lm标高线和顶板支模300mm控制线来控制顶板支模。 2.4.5正负零以下标高控制以现场引测的高程控制网的标高为依据,用塔尺或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以此标高为依据进行槽底抄平工作,并在槽边四周设置标高控制线,作为槽内标高基准,以此来控制开挖深度和垫层及防水保护层厚度。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部署,槽底抄平工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机械挖土,标高抄至距槽底30cm处,第二次进行人工清槽,将标高抄至设计标高,必须严格控制标高,不能超挖。 2. 5结构施工测量 2.5.1首层定位放线:利用楼周边轴线控制桩,架设经纬仪向首层地面施测轴线, 配合钢尺确定轴线尺寸,误差在孕育范圉内,中间轴线整尺分出。依轴线放出墙柱边缘、电梯井、楼梯间边线及控制线。利用钢尺沿结构外墙向上竖直测量,从每一流水段向上引测,以便于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需要。 2.5.2窗口门口的测量 窗口模板的位置控制:顶板模板支设完成之后,测量人员将窗口的位置在顶板上弹出,调整窗口边的暗柱位置。保证浇筑完顶板混凝土以后,窗口两侧的暗柱钢筋不位移,影响窗口模板的支设,同时外墙每层墙体浇筑完成后,测量人员在外墙上将窗口两侧的边线山下之上全部弹出,同时将窗口模板的标高线弹在墙体钢筋上,依据标高线和窗口的控制线支设窗口模板,同时将窗口模板与墙体模板固定在一起,确保不位移。门口模板的位置控制:,门口模板的位置控制与窗口模板相同,在顶板模板支设完成以后,即将门口模板的边线弹出,调整门口两侧的暗柱位移钢筋,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弹出门口位置线,再次调整暗柱钢筋,保证暗柱钢筋位置准确,同时保证门口模板的位置准确。 2. 5.3预留洞的测量控制 顶板预留洞的控制:顶板模板支设完成后,采用下述的天定法将顶板的轴线引测到顶板模板上,木工依据预留洞与各轴线的相对位置将洞口模板固定在顶板上。墙体预留洞控制:墙体预留洞的位置、标高、尺寸要求必须精确,根据预留洞的位置与轴线的相对关系,架设经纬仪将预留洞的位置投测墙体钢筋上,依据测量结果支设预留洞模板。 2.5.4楼层大角的控制

施工测量技术交底66316

技术交底记录 鲁JJ一005 创业火炬广场1#-3#楼及一期地 施工单位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名称 下车库 交底部位施工现场工序名称施工测量 交底提要:准备工作、测量分项施工工艺流程、建立平面控制网及工程定位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施工测量技术控制措施、沉降观测 交底内容: 一、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办理好城市坐标测量控制点、城市水准测量控制点、施工现场红线控制点的交接工作,并进行复核,经确认后作为施工测量控制的基准使用。 (2)参与图纸会审,熟悉建筑、结构细部的平面、标高尺寸,进行施工图纸测量坐标的复核、换算工作,确保内业计算的准确性。 ①坐标点的校核。根据市勘察测绘院所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坐标反算,求出建筑物各边长、方位角,保证正确的依据成果。 ②水准点的复核。根据勘察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进行校核观测(标高基准点在鲁泰大道与世纪路路口中心,绝对标高为29.719m)。 (3)了解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及各施工阶段的的现场布置情况,分析各施工工序交接平面、竖向的尺寸及标高变化情况,并根据施工现场踏勘具体情况确定建立轴线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的最佳方案。 (4)根据确定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方案选择测量路线、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协作人员及测量所需材料。

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记录

创业火炬广场1#-3#楼及一期地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车库 交底部位施工现场工序名称施工测量 交底提要:准备工作、测量分项施工工艺流程、建立平面控制网及工程定位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施工测量技术控制措施、沉降观测 交底内容: 建立轴线控制网应根据总平面图中各建筑物主轴线与平面控制网之间的尺寸关系和地理位置,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井字型方法来做平面位置控制网,作为场区的二级控制。为了满足50m钢尺排轴线的需要,两控制轴的间距最大不超过50m。如控制点直接做在轴线上,那么当基础完成后,柱子钢筋就位,那么将很难通视。所以我们要在基坑周围做出了轴线偏1000mm的控制点,以便于控测轴线。将控制点布设完后,并校测合格后交请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方可使用。 所选控制轴网为: 2轴:向东偏1000mm作为控制轴; 12轴:向西偏1000mm作为控制轴; 19轴:向西偏1000mm作为控制轴; B轴:向南偏1000mm作为控制轴; K轴:向北偏1000mm作为控制 轴; S轴:向北偏1000mm作为控制轴; Y轴:向南偏1000mm作为控制轴。 轴网平面图见附图。 3、主体结构施工平面定位测量 首层轴线的放样直接依据平面控 制网,其它楼层柱顶轴线放样是从地面控 制网引投到高空,再根据引测网进行柱顶 轴线放样,而不得使用下一节柱顶定位轴 线。 地上楼层放线时,首先将设置在 首层的内部轴线控制网进行闭合,满足施

测量技术交底

测量技术交底 术交底记录鲁JJ-005 工程名称即墨省级经济开发区蓝色新区会展中心工程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交底部位地上、地下施工测量工程 分项工程名称测量工程 交底提要:地上、地下施工测量工程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一、测量准备 1、测量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测绘院给定的场区平面、高程测量成果; 工程施工图纸。 2、测量准备: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检验施工测量人员的上岗证书,井对施工测量人员进行有关的技术交底。 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平面控制网形式及组成。 二、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根据青岛市有关部门的规定,建筑物定位桩必须由青岛市测绘院测定。因此,首级控制网由测绘院所定桩位组成。 2、轴线控制网的测设: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结构平面图上有关柱、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须定位的主轴线,然后以首级控制网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轴线控制桩的布设上图所示: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等级测角中误差( ″) 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51/30000 地下结构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进场并办理控制点移交手续后,首先对场区内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核。经核对无误后,依据施工图及控制点进行施工主要轴线的测设,并将控制轴线向外偏移1m,在其延长线上适当位置设立轴线控制桩(轴线控制桩位置不宜离建筑物太近,以防

工程测量技术交底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交底内容: 第二部分房建工程 2.1平面测量控制线:要求弹出墙体(柱子)边线、墙体(柱子)边线500mm控制线; 2.2标高控制线:标高控制线在钢筋绑扎完毕,支设墙体模板前,应该在上一层的钢筋主筋上用大红油漆标出建筑500mm标高控制线,便于钢筋梁绑扎标高控制和顶板模板支设以及顶板混凝土标高检查之用;本工程墙体和顶板支模分开支设,在墙体模板拆除后,应立即弹出建筑1m 标高控制线,以便木工顶板模板支设标高控制;同时,在电梯井洞口边必须设一个标高主控制点,用三角形大红油漆标识,位置要求醒目;(注意:第一个标高控制点由我项目部提供,用大红油漆以三角形,用标高将劳务班组测量员积极配合,劳务队测量员根据此标高控制点进行引测其他标高控制点。) 2.3楼梯部位:在楼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每个楼梯休息平台上放出十字交叉的墙体边线500控制线,并在在墙体侧面弹出楼梯踏步完成面边线。 2.4测量标识:所有平面坐标控制网均采用25长2000mm的钢筋打入土中,并用500*500mm C15混凝土在钢筋头上部500mm厚(钢筋头底于混凝土20mm,且要露出混凝土面)来固定坐标点,防止坐标和高程控制点被破坏。上部均刻出十字交叉线,以便查找定位。楼座内测量控制点则采用大红油漆标成三角形作为标高控制点标识,三角形上平部分为标注的标高控制线。楼座内的平面控制点则在首层设置钢钉(具体位置与项目部测量员协商确定)作为平面控制点竖向投点引测基准点。 2.5主楼每层平面控制点及每个楼层标高控制点均由我项目部测量员提供(根据测量仪器精度平面测量控制点每9层将基准点上移一次,上移至九层后主控制点需经过反复复核合格后方可使用),劳务班组测量员应积极配合项目部测量员工作,投点完成控制线(点)复核合格后,与劳务队测量员做好控制点交接工作。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测量方案交底记录

测量方案交底记录施组(方案)名称:测量方案交底 1

交底内容: 4.2现场准备 4.2.1根据总平面图及测绘院给的坐标点,对红线桩的原始依据进行校核。 4.2.2校测红线桩的距离、夹角及坐标。 4.2.3校测水准点的高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为三个)。 4.2.4与甲方办理红线桩、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4.2.5对前期桩基施工所留控制桩基的位置、标高进行校测,为施工提供依据。 4.3做好测量人员的准备以及器具的准备,做好检测计划。 5、施工方法 5.1对红线桩、水准点进行校核。 5.2建筑物定位 5.2.1本工程地下部分采用内外控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测量控制,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 5.2.2做好场地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将甲方给的水准点引测到施工现场内。 5.2.3对建筑物进行定位。 5.2.4做好控制桩的保护工作。 5.3±0.00以下结构施工测量放线控制 5.3.1槽边线控制: 5.3.2基础的位置线:保护层施工完成后,依据建筑物二级控制网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外廓主轴线。 5.3.3投测后校核轴线间距、轴线夹角及对角线尺寸。

交底内容: 5.3.4每层位置线: 5.3.5每层细部线:用钢尺依据主轴线进行分尺,放出各轴线、墙体、地梁、洞口等的位置线。 5.3.6地下结构高程控制可采用悬挂钢尺法,由基坑上的高程控制点直接引测,以便减少测站数,提高引测精度,本工程在周边测设5个高程控制点。 5.4 ±0.00以上结构施工测量放线控制 5.4.1内控点测设:首层以上各层的轴线由内控点采用铅垂线法向上引测,首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后,依据建筑物控制网测设内控点。 5.4.2依据每段上的两个内控点放出该段的轴线、结构构件边线、控制线,测设过程中随时与第三个控制点进行校核。 5.4.3利用激光铅直仪进行层间的轴线传递。 5.4.4段与段之间的位置线,必须随时较核,如出现误差,必须找出原因,予以更正。 5.5标高的传递方法 5.5.1高程控制可采用悬挂钢尺法。 5.5.2高程控制点应安排在楼外边线或楼梯间处,保证引测时不抗线。 5.5.3高程控制应由首层标高控制线向上引测。 5.6沉降观测 5.6.1由甲方委托具有相当资质的单位进行对主体建筑的沉降观测,观测单位应按要求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 5.6.2协助做好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工作。 5.7测量管理 5.7.1 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

工程测量放线技术交底

JJ-005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交底部位工序名称施工测量放线 交底提要:1、测量仪器的选用;2、工程定位测量放线:工程定位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基础放线、楼层放线、精度要求、注意事项、沉降观测。 交底内容: 一、测量仪器的选用 水平测距采用苏州J2光学经纬仪及长城牌50米钢尺,5米钢卷尺,高程测量采用DS3水准仪,50米及5米长城牌钢尺。角度测量采用苏州J2光学经纬仪。 二、工程定位测量放线 (1).工程定位测量 ○1.在平安路北边线(路崖石)取一点O1,在O1上支设经纬仪,将O1O2旋转900,得垂直线O1O3。 ○2.在直线O1O3上量取4.26米,得点O4,在O4上支设经纬仪,从O1O3直线旋转900,得到垂直线○L轴线,○L轴线和**公司住宅楼相交于点O5。 ○3.从点O 5向东量取9.15米得到点O6,在O6点支设经纬仪,从○L轴线旋转900,得到○1轴线。 ○4.根据设计轴线尺寸,依次测放出各轴线。 ○5.在现场设置四条控制轴线,纵向○A○L轴两条,横向○1○15○29轴三条。轴线控制桩采用50×50×500的木桩砸入土中,外露50mm,端部钉2cm钢钉作为控制点,用500×500的砼墩护住,砼上平面与木桩上端相平。 (2).高程测量控制 项目(专业技术 交底人接受交底人 负责人)

JJ-005 本工程中心线○15轴线和平安路中心线相交点为O,从O点向上量取0.95米,即为本工程的±标高点,用水准仪将O点标高引测至施工现场。在建筑物的四周设置四个标准水准点(标高±0.000m), ○1.地下部分高程控制: 根据设置的标准水点,用水准仪和大钢尺垂直向下传递,并在基坑四周抄测-5.0m的高程控制桩,控制桩为30×30×700的木桩,砸入土壁部分650cm,在-5.0m位置钉钢钉。 ○2.主体工程高程控制 a.对场地高程点进行全面校核,确保高程准确无误。 b.根据现场高程点,在首层外墙设置三个标高引测点,以便进行楼层标高传递,将所需的标高抄测到其他的柱上,此后在砼柱上弹出楼层+0.500米的标高平线,施工时就以柱上的墨线为准定出各构件的标高。引测使用钢尺及水准仪,每层的标高线均从底层的标高线直接用大钢尺往上传递。 c.标高引测至楼层后需进行3点校核,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同一层的标高必须闭合起来,每次在抄平时不得乱引,必须从规定的平线上出发。以3点标高的平均值作为该层的标高控制线。 d.标高标设位置及范围: 墙体平线为抄测在墙体上的平线(+0.200米平线)。墙体平线有两次抄测,一次在抹灰之前在所有墙体上抄测+0.200米平线,以控制上层梁、板标高,另一次在抹灰之后抄测以控制地面标高。 i.拆除墙体、柱模板,将楼层+0.200米平线弹在每道墙、每棵柱上。 ii.支设顶板后,将楼层+0.200米平线标设在墙体、柱立筋或暗柱的钢筋上。 iii.顶板混凝土施工后校核钢筋上的+0.200米平线。 e.精度要求: i.施工层3个标高控制点闭合差应≤3㎜。 ii.每层层高允许误差±3mm。

施工测量方案技术交底

交底摘要: 一、工程定位放线;二、高程测量控制;三、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 一、工程定位测量放线 (l)工程定位放线 根据规划局提供的四个定位点,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总平面图。如下图: 根据市规划局和测绘部门所定出的坐标点P1(x=88558.211 y=90497.829)、P2(x=88531.025 y=90450.028)、P3(x=88496.146 y=90450.286)点以及主楼坐标控制点,利用全站仪、经纬仪和50m钢尺按照图纸依次定出建筑物各轴线。 基础垫层施工完成,用经纬仪直接将各条主控轴线投测在垫层上,经校核无误后,进行其它轴线的测量。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用经纬仪在主楼±0.000层板面四个角附近定出四个控制点,作为向上放线的平面控制依据,以上各楼层施工时,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小方孔,且与±0.000层板面的四个控制点相对应。垂准测量时,采用5Kg线锥向上传递控制线。 (2)、基础放线 根据轴线控制网进行基础撂底放线;设置高程控制点和轴线控制点,经自检、监理及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进行基础放线。并以此作为以上楼层定位放线的依据。 (3)、楼层放线 放线之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并用白纸绘出放线草图,以便于放线时使用,在熟悉图纸后,楼层砼强度达到允许上人后方可上楼放线。用经纬仪将引上的四个定位点连线,然后再依次定出各个柱子及墙体的控制线。注意的问题是引测至楼层后须进行闭合校核,无误后方可测设其它细部轴线、柱、墙线、门窗洞口线等。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二、高程测量控制 本工程±0.000m由建设单位提供,用水准仪抄测至现场,并在楼的四周设置四个+0.500m标准水准点。

施工测量技术交底

交底提要:准备工作、测量分项施工工艺流程、建立平面控制网及工程定位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施工 测量技术控制措施、沉降观测 交底容: 、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 )办理好城市坐标测量控制点、城市水准测量控制点、施工现场红线控制点的交接 工作,并进行复核,经 确认后作为施工测量控制的基准使用。 (2) 参与图纸会审,熟悉建筑、结构细部的平面、标高尺寸,进行施工图纸测量坐标 的复核、换算工作, 确保业计算的准确性。 ① 坐标点的校核。根据市勘察测绘院所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坐标反算,求出建筑物各 边长、方位角,保证正确的依据成果。 ② 水准点的复核。根据勘察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进行校核观测(标高基准点在鲁泰大 道与世纪路路口中心,绝对标高为29.719m )。 (3) 了解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及各施工阶段的的现场布置情况,分析各施工工序交接 平面、竖向的尺寸及 标高变化情况,并根据施工现场踏勘具体情况确定建立轴线控制网与高 程控制网的最佳方案。 (4) 根据确定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方案选择测量路线、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协作 人员及测量所需材 料。 (5)准备所需测量工具,协作人员及技术资料。 2、现场准备 (1)保证施工测量所需的现场材料:木桩、水泥、砂石料、红油漆、钢卷尺、铁锤等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创业火炬广场1#-3#楼及一期地下车 库 施工单位 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交底部位 施工现场 工序名称 施工测量

的到位及准备。 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容: (2 )保证现场平整、通视,清除影响测量定位的障碍物。 (3)准备好保护控制桩所需的相关材料、人员。 二、测量分项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T建立平面、高程控制网T报验T复核无误T配合楼层放线、抄测标高T报验T复核轴线、标高T无误后

测量工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测量工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t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enterprise work and promotes economic efficiency.

测量工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通用版)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安全防护用品。 2.作业时必须避让机械,躲开坑、槽、井,选择安全的路线和地点。 3.上下沟槽、基坑应走安全梯或马道。在槽、基坑底作业前必须检查槽帮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再下槽、基坑作业。 4.高处作业必须走安全梯或马道,临边作业时必须采取防坠落的措施。 5.在社会道路上作业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并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护、警示措施,避让车辆,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6.进入井、深基坑(槽)及构筑物内作业时,应在地面进出口处设专人监护。 7.机械运转时,不得在机械运转范围内作业。

8.测量作业钉桩前应检查锤头的牢固性,作业时与其他人员协调配合。不得正对人员抡锤。 9.需在河流、湖泊等水中测量作业前,必须先征得主管单位的同意,掌握水深、流速等情况,并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溺水措施。 10.冬期施工不应在冰上进行作业。严冬期间需在冰上作业时,必须在作业前进行现场探测,充分掌握冰层厚度,确认安全后,方可在冰上作业。 11.进入混凝土蒸汽养护区域测温作业时应走马道或安全梯。并备有足够的照明。 12.在沥青混合料施工中,需在沥青混合料运输车上测温时,事先必须与汽车司机协商,征的同意后方可上车测温。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测量技术交底大全

技术交底记录 JJ-005 交底提要:地上、地下施工测量工程技术交底 轴线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

地下结构施工平面控制米用外控法,进场并办理控制点移交手续后,首先对场区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核。经核对无误后,依据施工图及控制点进行施工主要轴线的测设,并将控制轴线向外偏移1m,在其延长线上适当位置设立轴线控制桩(轴线控制桩位置不宜离建筑物太近,以防基坑位移造成控制桩位置偏差),作为土开挖及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放线的依据。 三、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一>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提供 的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0.3mm级精度的Zeiss Dini-10电子精密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3. 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 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 场区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 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二>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1.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2.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 表: 工,在施工中,每当墙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柱侧立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以供下道工序的 使用。 5.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 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容并附一份报验容的楼层放线记录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 程度状况。 6. 基础验线时,允偏差如下: <三> 土 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水准点是否被碰动, 经联测确认无 误后,可向基坑引测所需的标咼。 2. ± 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 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 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塔吊立面位置,根据基坑情况。设置在较稳定位 置,所标 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 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施工中使用。 3?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 用水准仪在模板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 柝模后,抄测结构1米 4mm 。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 L 30 m 允偏差土 5 mm 30m90m 允偏差土 20 mm 3mm ,取平均值作为该

测量方案施工交底

方案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丹东博恩·御山水项 目 施工方案测量施工方案 工程编号日期 1.工程定位 本工程的定位依据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提供的红线桩、水准点作为定位起始点,计算出建筑物方位与红线桩坐标关系数据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2.仪器准备 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均为新购买。 核定使用的量具(50m钢卷尺)。 所有测量设备都由相关计量鉴定单位出具合格证书。 施工测量仪器 序号名称型号精度数量 1 电子经纬仪DT101 2”1台 2 水准仪DZS3-11台 3 全站仪DTM/102NC2”、 (2mm+2mm/km*D)1台 4 钢卷鼓测-501把 5 对讲机VKSANTONG 2部 6 2.1对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 (1)施工前需对测量成果上的各基准点坐标重新复测闭合,以确保基准点准确无误。 (2)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根据复测完的控制点,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定位放线施测完成后,报监理验线。测量记录应做到原始、准确、完整,计算依据正确、方法科学、步步校核、结果正确。 2.2布网原则: (1)“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以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控制点要选在硬度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分布均匀。 2.3测量放线的基本准则 (1)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2)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3)测法科学、简捷、精确合理相符的工作原则。 (4)严格执行测量管理工作制度,及时报请监理验收。 3.控制网的布置 控制网是整个建筑物平面定位及竖向控制的依据。布设是否合理、科学是保证整体施工测量精度和分区分期施工相互相接的基础。要本着“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原则,控制点位要通视,易量,布点要均匀,便于长期保存。 3.1工程平面网的布置 根据本工程整体布局,形状及施工段分区的情况,首先进行整体建筑平面网的布设,共4个控制点组成首级控制网,然后进行局部控制点加密。所有控制点(包括加密点)须通通视以便闭合测量。 控制网的测设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全站仪)进行。首级网点根据前期建筑工程定位桩作为起始点位,采用极坐标方法测设4个网点。每个点的极长2次量测,极角采用2个测回。以保证点位的精度。符合测量规范后出成果资料,报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根据控制网点与轴线间尺寸的关系,进行对轴线的加密控制。 3.2 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规划局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建筑标高网的测设,本工程标高控制网布设在平面网点上,及西侧楼房处,与水准起(基点)、构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方法采用四等几何水准测量。标高控制网布置见附图2。 3.3 控制网点的保护与复测 建筑平面网和标高网布设完成,应将网点编号对应实地标识在点位处,以避免在使用中用错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 整个场地的平面网及高程网,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点位应及时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并在雨季前、后复测,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4.主轴线现场布控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测量规程进行控制网布设。本工程基础施工设控制轴线13条,详图到位时再加密。 主体施工控制桩设置在安全、易保存位置,相邻点间通视良好。 5.基础施工测量 5.1 基础轴线测设 基础部分轴线测设根据施工现场布置的平面控制桩点进行,利用全站仪进行直接投测定位,并

测量放线工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通用版)

测量放线工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通用版) Establish a safety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 Implement specific work safety divisions, clearly distinguish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and assign responsibilities to individual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38

测量放线工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通用版) 本次前期测量放线工作主要是以野外工作为主,工作内容分为导线和水准两部分,工作地点分为两段,前段约为11KM,尾段约为16KM,测设范围内约27KM,要途经村落、城镇、山地、河流等,自然条件多变,社会关系复杂,安全和协调工作十分重要。现在就参与本次前期测量放线工作由管理领导、技术人员、驾驶员、后勤和协调人员组成的队伍,结合工作的性质和实际会遇到的情况,从安全、协调、技术方面特作如下交底。 一、技术方面 1、熟悉好图纸,配合好设计单位委派的技术人员做好踏勘和交底工作。 2、掌握好测量规范,明确测量应达到的精度等级。 3、选好仪器设备及其配套用件,仪器必须经检定合格后才能投

入使用。 4、准备应充分,干扰应避免,操作应规范,表格应统一,记录应规整,数据整理应及时,复核应坚持,勘误应慎重,交接应书面化,成果整理应目标化。 二、安全方面 1.作业人员应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后上岗。全员必须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制度,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自觉遵章守纪,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和“不被别人伤害”。 2、尊重地方风俗、爱护他人财产和公物、讲究举止、平静和气处事、以理服人,避免喧闹和纠纷。 3、山区作业时,应遵守护林防火规定,严禁烟火,并应采取防止有些动、植物伤人的措施。 4.作业时必须避让机械,躲开坑、槽、井,选择安全的路线和地点;进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安全防护用品。 5、测量钉桩前,应确认地下管线在钉桩过程中处于安全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