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历史2015最新版

社团历史2015最新版
社团历史2015最新版

社团历史大纲

我们的名称:集美大学学生环保协会

我们的口号:团结,民主,真诚,奉献

我们的宗旨:身体力行做环保,共建绿色家园

我们的会标:集美+白鹭+绿叶+环保=环保协会

我们的项目组:环教组,动保组,红树林组,观鸟组,植物组

我们的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b315822680.html,

我们的邮箱:jmuep@https://www.360docs.net/doc/b315822680.html,

我们的新浪微博:集美大学学生环保协会

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集大环协

我们的文化:绿色文化、家文化、分享文化、五分钟文化、感恩文化、馒头榨菜文化、我错了文化。

集美大学学生环保协会成立于2000年5月28日,这是一个由一群热爱自然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所组成的团队。我们秉持“身体力行做环保,共建绿色家园”的宗旨,用自己的行动去感知身边的每个人,号召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环保队伍中。

第一任会长 97级中文秦松(2000.5.28——2000.9.10)理事张伟、陈彩云

2000年

2000/5/28协会经校团委注册,正式成立,与会的与集美区环保分局颜主任,集大党委曾讲来副书记等,其他四名老师到场发表致词。2001年6月15日,经集美风林湾红树林保护小组的努力,集美区人

民政府作出成立“集美区凤林湾红树林保护小区的决定。

协会和厦大绿野于2001年9月各举行了红树林追悼仪式)

2000/6/5协会与集美区环保分局合作对那年的世界环境日进行宣传。第二任会长 98级计算机张伟(2000.9.10——2001.3.25)理事苏烈阳、陈彩云

2000/11 在校本部和财经学院展出2000年厦门大学生绿色营摄影展并有会员参加了当年的厦大绿色营。

2001年

20014/1-2邀请国家环保总局特聘使者`中国大学生绿色营创办者`著名环保活动家`原《大自然》主编唐锡阳老师到集大工商管理学院报告厅开讲座。

第三任会长 99级工管苏烈阳(2001.3.25——2001.9.8)理事施嫩咪、陈彩云

2001/5/7 在协会理事会上决定成立“集美凤林湾红树林保护小组”,开始关注集美区凤林湾红树林生存状况。

2001/7活动:派会员林恩参加由厦门大学大学绿野协会主办的2001年厦门大学生绿色营。

2001/11/16协会代表集大参加“2001年厦门高校大学生绿色环保论坛”,我校曹小海同学获得了三等奖,晚上邀请联合国全球500佳.国家环保总局特聘环保使者,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吴方笑薇女士到集大。同厦门大学绿野协会开了个小型交流会。

2001/12/1-2协会野外生存小组首次组织会员到集美区坂头水库进行野外生存活动。

2002年

20002/5.17协会环教到集美小学开展了首次环教活动。

2002/6/1由集美大学学生环保协会主办,集美大学黑马剧社承办,厦门大学绿野协会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轻工也学校.福建化工学校学生环保社团协办的“集美大学环保协会成立两周年纪念第三十个世界环境日——让地球充满生机”的晚会在工商学院报告厅举行。集美区环保局汪其云局长,集美大学团委副书记赖孟情到场观看了晚会。集美报集美区电视台.集大新闻中心.集美广播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

2002年6月7日,申请到影桐楼那的办公室。

2002/9/11协会网站正式开通(https://www.360docs.net/doc/b315822680.html,0.

2002/9/12协会会刊《绿子》第一期并发放给会员。

2004年

7月阚文北同学代表协会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绿色营活动。

10月1—3日“10·1小绿色营”,从集美徒步到漳州长泰。这次小绿色营比平常的野营活动更好地煅炼了会员的团结性和毅力,同时会员们也体验到了沿途美丽的自然风光

2005年

4月18日《大自然》杂志前主编,环保作家和环保活动家,国家环

保总局特聘环境使者,中国大学生绿色营的发起和创办人,被称作为中国民间环保运动的第一人的唐锡阳老师来我校做“绿色文化与人文关怀”的环保晚会。通过此次讲座,很多同学明白了解决中国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是靠文化,靠绿色文化。以及绿色文化的中心是,我们要学会用生态学的观点观察问题。

重大改革的时期

2006年11月换届,水牛任会长,任期至08年六月,即他的大二下学期到大三完。

2007年

07.7到9月协会林水华代表协会参加全国大学生绿色营(改革后的第一届)

杨颖代表协会参加山西省大学生绿色营

9.7 协会新学期第一次大会谈论协会改组成立植物组协会模式改变(小组构成:环教组,植物组,红树林组,观鸟组和野外组,在这之前是白鹭组,红树林组,环教组,文体组,回收组,野外组)

07年12月第一届校内定向

协会麦迪蜘蛛代表协会前往北京开07年环保NGO年会

2008年

08年清明,第一届校外定向,去莲花山。第二届去双龙潭第三、第四届、第五届都去文山,

08年四月。第一届无塑日活动

2009年

09年4月18,19日,观鸟组第一届爱鸟周举办。

09年四月到五月,海之子红树林环教

2011年

大柱参加2011年全国大学生绿色营

协会进行改革

改革措施:

1,取消大一的十一营。

2,片区会开会制度改革,与小组交叉进行。

3,协会网站改革

4,撤销野外组,成立项目组

2012年

6月份,换届,显微镜任会长,小胖、小牛、小新和小枫任理事

9月的第一次例会上经校社联介绍成立动保组

12月份,举办集美区节能减排启动仪式,校党委副书记黄德琪老师莅临现场致辞2012年全国废弃旧商品回收利用宣传活动

3月份和太古可口可乐公司合作举行了2013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我做绿V客,“环保7选一,每周一起来”

2015年

协会部门进行改革,合并外联部,办公室,文宣部三个职能部以及绿色海岸,利乐包,书爱之旅,环保竞赛四个大型项目统称为项目部,并且项目部改名为执事部

协会绿色营部分:

第一届暑期绿色营:2006年,针对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问题,在厦门市环境保护局集美分局、龙岩市长汀县环境保护局的支持下,组织一批省内外的环保志愿者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长汀县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了解当地的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考察当地工业与居民生活环境的关系;在当地开展环教活动。通过营期这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营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并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更好途径进行探讨。后期,为当地政府提供一份水土治理建议书,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与好评,并且在校内举行了此次活动的图片宣传,使活动成果得到充分有效的宣传。

第二届暑期绿色营:2008年,对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内田村的金光湖进行绿地图绘画,通过画绿地图让大家更加了解了身边的环境,培养了大家对周围环境的热爱,也使我们对金光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大家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民间环保组织的联系与交流。

第三届暑期绿色营:2009年,针对漳州市郭坑镇的养猪状况,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政府及宣传环教等形式,从农业、生态建设、管理制度及居民环保意识等方面,力求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应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化解农民与政府的矛盾,争取探索出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途径。通过整个营期一系列的联系紧密的活动,不仅使营员

们对生态养殖业等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对当地的居民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四届暑期绿色营:2010年,针对厦门生态旅游现状,走访莲花山,小坪森林公园及锄山村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生态景区,通过在景区进行绿地图绘制,垃圾处理,调研访谈及宣教,对景区环境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也让我们掌握了景区关于生态旅游发展状况的最新信息,并于绿色营后半段根据前段实践所得信息,对岛内居民进行关于厦门市生态旅游建设工作的问卷调查。后期通过整理出版绿色营文集及绿地图电子版等形式对外界积极宣传了本次绿色营的成果。

第五届暑期绿色营:2011年,为了探究生态厦门、资源循环利用与建设,针对厦门市利乐包的消费情况与处理情况,并针对如何在小区建立一个初级利乐包回收系统进行探讨。在厦门市集美银亭社区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走访,了解该地利乐包的使用与回收情况;通过社区宣传及环教,让居民们了解利乐包定义及资源的循环利用的意义,从而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参观利乐包回收公司,了解利乐包的回收模式。后期总结报告的撰写及发表,把民众的焦点转移到鹭岛的利乐包回收及资源循环利用上来,促使更多群众参与到政府的资源循环利用规划建设的工作进程;同时,也为政府的生态厦门建设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第六届暑期绿色营:2012年,为了得到厦门红树林资源的最新数据从而有利于更好的保护,针对厦门的红树林从分布密度、面积、生长状况、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并针对如何厦

门红树林的现状该如何改善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以及在红树林周围的社区进行宣教,提高社区居民对红树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后期整理出一份较为完整的调研报告,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了厦门红树林的资源现状。我们通过把报告交给相关的人士和当地的环保组织供其更好的了解和研究红树林,进而更好的保护红树林,并用此次的调研报告参加了人民网举办的青春使命的社会实践评比活动,荣获优秀奖。

第七届暑期绿色营:2013年,针对如何让红树林得到更好的保护及恢复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红树林分布点,绘制了厦门周边的红树林等绿地图,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的红树林及其周边的生态景观,使得市民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所拥有的自然、人文景观。此外,我们还在红树林分布点附近的社区进行宣教,以此来提高社区居民对红树林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理念,为保护红树林尽一份力。

第八届暑期绿色营:2014年,针对厦门同安区西溪的污染问题,我们通过走访田洋村和过溪村,向当地居民进行询问和问卷调查,整理出西溪的污染现状和居民对次的看法,并且前往西溪旁边进行实地考察,整理出一些数据向居住在西溪旁的居民进行公共宣传和环保知识的传播,在当地的小学也进行了环保知识教育,让小学生们从小意识到河流污染的危害以及身边西溪的现状,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而不是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除此之外,后期通过绘画蓝地图

的方式对西溪的状况与对西溪治理后的情况进行一个对比,让营员更加深入的了解污染情况,也让社会大众全方位的了解西溪,为西溪的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绿色营是什么?

中国大学生绿色营是由国内外环保界知名的自然保护作家和自然保护活动家,国家环保总局特聘环境使者、《大自然》杂志创立者及主编——唐锡阳老师及其夫人马霞在1996年共同创建的,以关心环境保护的大学生(包括港澳台大学生及外国留学生)为主体,并有记者、作家、科学家参加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色营每年关注一个环保焦点,以实地考察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十三年的实践证明:绿色营是特殊的学校,是锻炼绿色人才的熔炉,是传播绿色种子的“星星之火”。

绿色营的历史

1996年的时候关注滇金丝猴,1996 年奔赴云南德钦。云南德钦县滇金丝猴栖息的原始森林面临砍伐命运,一群热血青年组建队伍赴滇西北考察原始林、金丝猴,这就是第一届绿色营。

需要了解了解这其中是什么关系,需要先了解了解绿色营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特点是:绿色营是由一群有环保信念的大学生组合起来的组织,所以他们举得是绿旗,他们的思想基础是现代生态学和用现代生

态学看问题看世界的生态观

第二个特点是:绿色营主要是学什么,不是做什么,即使是做什么,也是为了学什么。以前绿色营去保护区考察,主要是为了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向自然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现在绿色营的自然教育主要是侧重于向自然学习

第三个特点是:保持绿色营走进大自然的特点。自然是人类的根源,古人能够从对自然的观察学习中创造那么多文化,我们现在得知识也基本是从自然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第四个特点是:绿色营是个成员十分广泛的团体,有北京的,有香港台湾澳门的,也还有外国的大学生。

第五个特点是:绿色营贵在一个“创”字,没有必要遵循什么严格的模式。绿色营的外形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只要内核不要就还是绿色营第六个特点是:绿色营应该保持民间性。绿色营永远是我们大家的,不属于任何人,不属于任何组织。

所谓1234就是:

一是高举一面绿色旗帜。无论转型前后,绿色营都是以环境保护为己任,以及推动中国青年参与环境运动;无论转型前后,绿色营都是培养中国环境保护所需的绿色人才;无论转型前后,绿色营都是作为中国青年环境运动的一面旗帜。高举一面绿色旗帜,绿色营一直在做,将来也会一直做。在中国环境运动初期,青年关注环境运动的方式和

途径比较少,环境问题不太受人关注的时候,绿色营采取了关注焦点环境问题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使命;在现在环境组织众多,环境问题众多,绿色营采取了培养热爱自然的青年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使命,绿色营一直在关注环境,关爱自然!

二是两句话:一句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阅万代事,积万代福”,另外一句是“热爱自然,丰富知识,锻炼意志,净化心灵,增长才干,迎接中国绿色运动的到来”。这两句话主要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的方法不只是读万卷书学习,还有行万里路学习,阅万代事学习;学习什么?学习热爱自然,学习丰富知识,学习锻炼意志,学习净化心灵,做好准备,迎接自己绿色运动的到来

三是三个希望:希望在我们绿色营中,能够出现一两个自然保护的英雄;希望有几个同学通过这次活动确定他们的生活坐标,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自然保护事业;希望比较多的同学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态观,宇宙观。

四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将生产四个精神产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做一部录像片;搞一个摄影展览;写一本书。

这表明了绿色营活动后的活动产出,时代在进步,具体的活动产出有区别,但活动必须有产出和总结!转型前,绿色营完成调查报告,录像片,影展和文集,转型后,绿色营有录像片,影展和电子版文集和培训总结,还有我们优秀的自然讲解员,这是最大的精神产出。

除了这个1234,绿色营一直定位是一个军校。主要培养学生三种素

质:热爱自然、民主、吃苦。

歌曲

歌曲要求:其中《表达趁现在》《身旁》《背包客》《绿色空间》《一起走到》《改变》《凤凰花开的路口》《爱因为在心中》是需要脱稿的;《山洛之歌》《同在蓝天下》《瓶中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最初的梦想》《和你一样》不需要脱稿但需要完整的唱出来的。

从以上需要脱稿的歌曲中抽签选出1首需要脱稿的,然后选出1首你最拿手的歌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