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依然是新课程核心理念。如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下面结合本人使用新教材的情况及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具有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确立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体地位、注重建立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学生喜

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中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的展现等特点。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

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新教材

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这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

能动性以及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等非常有好处。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找规律》,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有趣的内容。教学时,教师

可先让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并提出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让

学生通过比较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再向全班汇报。学生在观察、交流

中发现了数量的共同特点: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的物体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

中间的物体多1。在“试一试”这一环节中,教材安排了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在例题

中所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在探索、操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二、用活新教材,培养学生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这些资源,我

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抽象出算式,并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如一年级“9加几”这个内容,以学生非常喜欢的和熟悉的校运动会形式呈现,主题图提供了

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应该这样处理:让学生在家里先看“主题图”编一个故事,再让

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在家里先说给父母听,然后在课堂上4

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最后出示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问小朋

友“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学生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等,让学

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接着小动物又说:“把你们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因为同学之

间的交流,能让学生了解多种算法,并且教师尊重学生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强调你喜欢用

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而且使学生在

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

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拼、剪、折、量、捏、画等活动中,体会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如三年级“图形的平移”一节,学生对平移的方向容易掌握,而对平移距离时常出错,学生误

认为平移后两个图形之间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了解到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我们在实际

课堂操作中,就要分三步实施,进行有效突破。

第一步,先出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放一小圆形物品(如扣子、圆磁铁等)把它看作一个点,让一名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向不同的方向平移不同的格数,其余同学观察评价。再把方格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