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课程论文

材料学课程论文
材料学课程论文

┊┊┊┊┊┊┊┊┊┊┊┊┊装┊┊┊┊┊订┊┊┊┊┊线┊┊┊┊┊┊┊┊┊┊┊┊┊

NiCuZn铁氧体的性能和制备概况

摘要

本文简述了NiCuZn软磁铁氧体材料的在信息通讯方面的优越性能和应用前景。分析了NiCuZn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和磁性的来源。具体介绍了制备NiCuZn铁氧体过程中,铁氧体粉体制备的多种方法和原理以及将烧结温度降低的几种手段,并以草酸盐前驱体共沉淀法合成NiCuZn铁氧体为例,详细地叙述了这种方法的优势、制备流程和产物的表征与分析方法。

关键词:NiCuZn铁氧体制备方法表征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iCuZn ferrite

Abstract

In this paper,NiCuZn ferrite materials are described in the area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dvantages and prospects. Analysis of crystal structure of NiCuZn ferrite and magnetic sources. Specific preparation of NiCuZn ferrite process, ferrite powde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principles as well as ways to reduce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oxalate synthesis of NiCuZn ferrite precursor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for exampl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advantages of 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products.

Key Words:NiCuZn ferrite, preparation methods, characterization

┊┊┊┊┊┊┊┊┊┊┊┊┊装┊┊┊┊┊订┊┊┊┊┊线┊┊┊┊┊┊┊┊┊┊┊┊┊

目录

摘要...................................................................................................................................I 英文摘要...................................................................................................................................II 引言 . (1)

1NiCuZn铁氧体概述 (2)

1.1 铁氧体软磁性来源 (2)

1.1.1 NiCuZn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2)

1.1.2 NiCuZn铁氧体的磁性来源 (2)

1.2 NiCuZn铁氧体性能 (3)

2 NiCuZn铁氧体的制备方法 (3)

2.1 制备铁氧体粉体 (3)

2.1.1 氧化物法(干法) (3)

2.1.2 溶胶-凝胶法 (4)

2.1.3 水热法 (4)

2.1.4 熔盐法 (5)

2.2 低温烧结工艺 (5)

2.2.1 添加助烧剂降低烧结温度 (5)

2.2.2 化学合成法降低烧结温度 (6)

2.2.3 热压法降低烧结温度 (6)

3 草酸盐前驱体共沉淀法合成NiCuZn铁氧体 (7)

3.1 制备铁氧体粉料 (7)

3.2 烧结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1)

┊┊┊┊┊┊┊┊┊┊┊┊┊装┊┊┊┊┊订┊┊┊┊┊线┊┊┊┊┊┊┊┊┊┊┊┊┊

引言

随着21世纪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普通软磁铁氧体已经不能满足新兴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要求,高磁导率材料成为许多新兴的IT技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外电子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特别是数字电路和开关电源应用的普及,电磁干扰问题日趋严重。高磁导率软磁铁氧体磁芯能有效地吸收电磁干扰信号以达到抗电磁场干扰的目的。此外,全球市场对片式电感器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尤其是移动通讯的发展速度惊人,要求大量的电磁兼容磁芯,如高频段的防寄生振荡用磁芯、混频器用的磁芯、滤波器磁芯、耦合线圈用磁芯以及各种片式电感等。但目前移动通讯用的片式电感、线圈磁芯市场缺口约三分之一。

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数字化的迅猛发展,人们才会对软磁铁氧体材料和元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器件的小型化、片式化、高频化、高性能和低损耗[1-2]。

NiZn铁氧体是一种产量大、应用广泛的高频软磁材料。相对于传统的MnZn 铁氧体,由于Ni2+不易变价,而且一般采用缺铁配方且在空气烧结,这样Fe2+不易产生。因此,NiZn铁氧体材料的高频特性好(电阻率ρ高、损耗角正切tgδ低、居里温度高、磁导率的温度系数低),适用于各种电感器、中周变压器、滤波线圈、扼流圈等,在广播电视、射频通讯、抗电磁干扰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磁导率一般在1500以下,使用频率范围在1~300MHz之间。在高温环境下,NiO是最稳定的氧化物,因此NiZn铁氧体非常适宜于在空气或氧气中烧结,这样它的制备工艺相对于必须在特殊气氛中烧结的MnZn铁氧体就显得非常简单。但NiZn铁氧体也存在多孔性、烧结温度较高,且烧结密度难以提高等问题。通过在NiZn铁氧体材料中引入适量的Cu取代部分Ni而形成的NiCuZn铁氧体材料,不仅可显著的改善材料的烧结特性,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还对材料的磁导率、功耗、体密度、适用频段等都有一定的调整和改善作用,因此NiCuZn铁氧体目前已成为了NiZn系铁氧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装┊┊┊┊┊订┊┊┊┊┊线┊┊┊┊┊┊┊┊┊┊┊┊┊1NiCuZn铁氧体概述

1.1铁氧体软磁性来源

1.1.1NiCuZn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NiCuZn铁氧体属于尖晶石型铁氧体,是由镍铁氧体及锌铁氧体组成的单相固溶体,后经铜原子的替换而得到的置换固溶体。此类尖晶石型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属于立方体晶系(氧离子最为面心立方堆积),化学分子式为MeFe2O3,其中Me代表二价金属离子,在镍锌铁氧体中代表Ni2+,Zn2+,Fe2+等,而铁为三价离子Fe3+,它也可以部分地被其它三价金属离子如Al3+或Cr3+

等所取代。

在尖晶石晶体的单位晶胞,间隙分为两类一类为较大的由六个氧离子形成的八面体位置,称为B,位另一类为较小的由四个氧离子形成的四面体位置,称为位A。见图1。在尖晶石结构的单位晶胞中共有64个位置,32个位置,但其中只有8个A位置及16个B位置被金属离子占据,即单位晶胞相当于个分子式的离子数。

1.1.2NiCuZn铁氧体的磁性来源

铁氧体属于亚铁磁性,阳离子以氧离子为媒介发生间接交换作用(超交换作用)。在尖晶石铁氧体中,A-A,B-B,A-B之间存在超交换作用,但以A-B间的超交换作用最强,B-B间作用次之、A-A作用最弱。由于A-B间强的超交换作用导致A和B次晶格上的金属离子的磁矩反平行排列,因而总的磁矩应当是A次晶格磁矩和B次晶格磁矩相互抵消后而剩余下来的磁矩。

┊┊┊┊┊┊┊┊┊┊┊┊┊装┊┊┊┊┊订┊┊┊┊┊线┊┊┊┊┊┊┊┊┊┊┊┊┊1.2NiCuZn铁氧体性能

此类软磁铁氧体材料的特性要求可概括为四高:高起始磁导率μi、高品质因数Q、高(时间、温度)稳定性DF、高截止频率f r。高磁导率NiCuZn铁氧体材料可以用于分配器、功分器、隔直器、宽带传输线变压器、EMI滤波器等射频宽带器件。也可直接用于低频段微波暗室材料的制备。如果将其与某些非磁性物质进行适当的复合,其中心吸波频率可在几十MHz到十几GHz这一很宽的频段进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具有高Q值得NiCuZn铁氧体材料,因较低的较低的损耗因子,十分符合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电子产品等领域。

2NiCuZn铁氧体的制备方法

2.1制备铁氧体粉体

为了制得高磁性高密度的低温烧结铁氧体粉料,最重要的是优化各个工艺条件,包括原材料选择、原料混合、粉碎和成型等各道工序。原料混合时间对烧结密度的影响,延长混料时间,可以提高铁氧体的烧结密度。此外,在粉碎预烧料时,获得粉末陡直的粒度分布范围,也是提高低温烧结密度和磁性能的重要条件。要得到高性能的铁氧体粉料和叠层片式铁氧体元器件,控制降温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纳米粉与微米粉的合理匹配,使材料的致密化过程加速,有效降低了材料的烧结温度,并使材料的初始初磁导保持较高值。同时催化剂制成超细粒子也是当前热门研究课题,由于超细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和表面活性,因而在催化反应中显示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铁氧体粉料的生产工艺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将氧化物原料直接球磨混合,经成型和高温烧结制成,即所谓的干法。另一种以化学沉淀法为主的湿法工艺,主要有溶胶一凝胶法、水热法、喷雾热解法、微乳液法、化学共沉淀法等制备方法。

2.1.1氧化物法(干法)

我国目前生产NiCuZn铁氧体主要采用此方法。即选用高纯度的氧化铁、氧化镍、氧化锌等做原料,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后烧结成型制成[3]。西南磁学研究所的韩志全等[4]利用普通工艺结合精细球磨得出了亚微米级的铁氧体材料,收到较好的效果。上海宝钢磁业以宝钢的高纯Fe2O3,长沙矿冶研究院的Mn3O4以及上海京华等的ZnO为主配方原料,大量生产出BRL颗粒料,从而为国内众多的MnZn

铁氧体生产厂提供优质的MnZn铁氧体颗粒料。使其免却制粉工艺的困难,而集中精力解决烧结问题,即可生产出优质MnZn铁氧体磁芯。

┊┊┊┊┊┊┊┊┊┊┊┊┊装┊┊┊┊┊订┊┊┊┊┊线┊┊┊┊┊┊┊┊┊┊┊┊┊

这种方法工艺简单,配方准确,应用较为普遍,但采用氧化物作原料,烧结活性和混合的均匀性受到限制,制约了产品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氧化物法优点是工艺简单,配方准确,易于大规模工业生产。但是高纯度氧化铁、碳酸镍氧化镍、氧化锌的价格昂贵,使得产品成本非常高。同时,由于采用固相物作前驱体原料,各组分氧化物的反映活性都不高,混合也不可能做到微观均匀,因而在高温合成时,合成温度非常高上千度,但仍不能避免各组分高温扩散反映速度不一的缺点,造成成分偏析,微观组织不均匀。另外,用氧化物配料球磨时,最先发生团聚,影响均匀性。球磨时间过长,还会引入杂质和过量的铁,这是导致传统氧化物法合成铁氧体过程中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性能制备可重复性差的关键原因。

2.1.2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金属有机化合物溶胶凝胶工艺是从胶体溶胶凝胶工艺发展起来的[5],是指利用无机盐或金属醇盐为前驱物,在适当的溶剂中前驱物发生水解、聚合等反应形成溶胶,溶胶经脱水得凝胶,最后进行热处理得到金属氧化物或化合物颗粒的方法[6]。目前采用的溶胶凝胶工艺按其产生溶胶凝胶过程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传统胶体型、无机聚合物型和络合物型。P. K. Roy和,J. Beral[7]采用硝酸盐和柠檬酸制作成凝胶,点燃后得到纳米级的NiCuZn铁氧体粉体,无需锻烧。

事实上溶胶凝胶法中水解反应很复杂,受水含量、PH值、温度等很多因素影响。在低的PH下,水解产生凝胶,在锻烧后得到氧化物;而在高的PH值条件下,可从溶液直接水解成核,得到氧化物粉料。该方法的优点是(1)形成溶胶过程中,原料很容易达到分子均匀,易于微量元素掺杂。(2)能够严格控制化学计量比,可在低温下实现反应。(3)产物粒径小,分布均匀。(4)用料较省,成本低其缺点是反应过程时间较长,干燥时易开裂,颗粒烧结是团聚倾向严重,工艺参数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8]。

2.1.3水热法

水热法是近余年发展起来的制备超微粉的又一新合成方法。此法是在密闭体系中,以水为溶剂,在较高温度℃和较高压力护下,在水的自身压强下进行应,制备共沉淀前驱粉。

水热法具有如下优点反应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可能实现在常温常压下不能进行的反应在水热反应中,粉体的形成经历了溶解一结晶的过程,所制得的纳米晶发育较为完整,粒径小,分布范围窄,团聚程度低,不需高温燃烧预处

┊┊┊┊┊┊┊┊┊┊┊┊┊装┊┊┊┊┊订┊┊┊┊┊线┊┊┊┊┊┊┊┊┊┊┊┊┊理,从而避免了在此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粉体的硬团聚、杂质和结构缺陷等。改变反应条件产量原料配比、浓度、值、温度、时间等可能得到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组成、形貌和颗粒大小的产物可使用较便宜的原料,工艺较为简单。另外此法能耗低、污染低、投入低,且粉体质量好,产量也较高。

但水热法要求的原料纯度高、成本较高,反应中需要使用高压釜,工艺较复杂。用水热法制备纳米微粒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水热合成、水热氧化、水热还原、微波水热等。

2.1.4熔盐法

该法是在共沉淀法的基础上,将得到的含有Fe3+、Ba2+的沉淀物与一定量NaCl和KCl均匀混合,在800-1000℃进行热处理,冷却后用热水洗去NaCl和KCl,干燥后可获得分散性好、粒径均匀的铁氧体粉料,和在焙烧过程中主要起助熔作用,不参与生成物的化学反应,生成的铁氧体单畴粒子分散在NaCl和KCl

的结晶态中,不易聚集成较大的晶粒,因此比较容易得到分散性好的产物。

2.2低温烧结工艺

烧结就是把铁氧体坯块加热并完成铁氧体化的过程。它是决定成品所需几何尺寸、机械强度和电磁性能的重要工序。坯块中添加的粘结剂和润滑剂在加热过程中被分解。并挥发或者燃烧的形式消失,为了防止龟裂,必须缓慢加热。加热时间长,能使铁氧体烧结的工件组织致密化和晶粒成长越充分,有利于提高磁性能。但加热条件取决于所要求的特性和经济性,铁氧体的烧结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上述粒子彼此结合和存在于粒子间的空隙消失的阶段以及粒子与临近粒子的合并使结晶成长的阶段。前一阶段因粒子的结合和空隙消失是主要的,所以几乎没有出现体积的收缩。但到结晶成长的阶段,一方面通过晶粒边界空位的扩散变得活跃,另一方面就明显的产生收缩而达到高密度化。

本实验采用低温烧结工艺[9]。当烧结温度高时,晶粒长大过快,气孔跟不上晶界移动速度,从而进入晶粒内部,不易排除,晶粒尺寸大,气孔多会使材料强度下降。低温烧结可减缓晶粒长大速度,利于气孔排除,得到成品晶粒较细,致密度较高,强度较大,同时低温烧结降低能耗,减少成本。低温烧结铁氧体一般采用缺铁成分,以便增加氧空位、降低烧结温度。归纳起来,降低铁氧体的烧结温度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达到。

2.2.1添加助烧剂降低烧结温度

在铁氧体预烧粉料中添加适量的有助于产生液相烧结的低熔点助熔剂,如

Bi2O3、V2O5等,可使致密化温度显著降低[10]。但富集于晶界、含有助熔成分的其

┊┊┊┊┊┊┊┊┊┊┊┊┊装┊┊┊┊┊订┊┊┊┊┊线┊┊┊┊┊┊┊┊┊┊┊┊┊他相可能会损及铁氧体电磁性能并助长的迁移,所以只能进行微量的添加。在基体中加入烧结助剂降低烧结温度存在三种低温烧结方式

第一种方式通过形成固溶体来降低烧结温度。离子置换使晶格发生畸变,增加结构缺陷,降低扩散激活能,从而有利于离子扩散,促进烧结。例如用可进入晶格生成单相固溶体的十、等进行适量离子代换,使烧结温度降低。代换量以不引起电磁性能明显降低为宜。

第二种方式通过形成液相烧结来降低烧结温度。由于烧结时助烧剂产生的液相产生了巨大的毛细管力,使得颗粒发生滑移和重排液相产生的毛细管力同时也会引起固相颗粒的溶解一沉淀过程,使较小的颗粒溶解,较大的颗粒长大在颗粒接触点处毛细管力使固相溶解度增高,物质便由高溶解度区迁移至低溶解度区,从而使接触区的颗粒渐趋平坦而相互靠近,使坯体收缩而达到致密化。

第三种方式通过过渡液相烧结来降低烧结温度并改善性能。这样的低熔点添加物具有“双重作用”,在烧结前期和中期先形成液相促进烧结,而到了烧结后期又进入主晶相起到掺杂改性的作用。

2.2.2化学合成法降低烧结温度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制粉法来制备高活性的铁氧体粉体,由于是通过溶液来合成粉体,产物组分含量可精确控制,可实现分子尺度上的混合,制得的粉体粒度分布窄、形貌规整,粉体表面能提高,烧结的驱动力增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陶瓷材料的烧结温度,但降温幅度有限。

2.2.3热压法降低烧结温度

采用热压烧结,即在高温下同时施加单向轴应力,可以使烧结体达到全致密理论密度。热压烧结可以增加陶瓷的烧结推动力,有利于气孔或空位从晶界扩散到铁氧体体外,从而提高铁氧体密度,降低烧结温度。

┊┊┊┊┊┊┊┊┊┊┊┊┊装┊┊┊┊┊订┊┊┊┊┊线┊┊┊┊┊┊┊┊┊┊┊┊┊3草酸盐前驱体共沉淀法合成NiCuZn铁氧体

化学沉淀法属于湿法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氧体微粉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可溶于水的金属盐类,按所制备材料组成计量,将金属盐溶解,并以离子状态混合均匀,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沉淀剂,将金属离子均匀沉淀或结晶出来,再将沉淀物脱水或热分解而制得铁氧体微粉。共沉淀法按其沉淀剂的不同可分为碳酸盐、草酸盐和氢氧化物等若干种方法[11]。

与氧化物法相比,化学共沉淀法具有颗粒细小,均匀,纯度高,化学活性好等优点。但该法最大的缺点就是粒子团聚,其原因主要是此法制备的超细粉晶形不完整或呈非晶态,超微粉从无限边界转为有限边界,其所固有的周期势场被破坏,宏观固体的连续能带消失,界面和内部结构差异较大,界面的不饱和性太强,表现为极高的表面能[12]。

化学共沉淀法一般采用草酸盐沉淀法。草酸盐共沉淀法的基本原理:草酸盐沉淀法通常是在溶液状态下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混合,在混合液中加入沉淀剂代表、制备前驱体沉淀物,再将沉淀物抽滤后进行干燥或锻烧,从而制得相应的粉体颗粒。所生成颗粒的粒径通常取决于沉淀物的溶解度,沉淀物的溶解度小,颗粒粒径也越小,而颗粒粒径随溶液的过饱和度减少呈增大趋势。

3.1制备铁氧体粉料

现详细介绍采用以草酸盐为前驱体的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备NiCuZn铁氧体粉料。以硝酸镍、硝酸铜、硝酸锌、硫酸亚铁和草酸铁为原料,根据所定配方,称取一定量的金属盐粉,加入蒸馏水配置成一定浓度的离子溶液。同时按共沉淀反应配比,称取一定量草酸按作为沉淀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将金属盐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不断搅拌,然后按照一定的速度滴入金属盐溶液。滴定结束后,保持温度再搅拌lh,使之充分反应。停止滴定,陈化2h。最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并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多次,放人烘箱干燥,干燥后即得到NICuZn铁氧体。图2为共沉淀法制备铁氧体粉末工艺流程图。

┊┊┊┊┊┊┊┊┊┊┊┊┊装┊┊┊┊┊订┊┊┊┊┊线┊┊┊┊┊┊┊┊┊┊┊┊┊

3.2烧结

人们对多组分草酸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组分草酸盐共沉淀物在空气中的分解,因为以草酸盐作为生成金属氧化物前驱体最基本的优点是其热分解温度低、纯度高、成本低。铁氧体尖晶石是通过草酸盐前驱体的分解反应得到金属氧化物,进一步加热氧化亚铁离子从而得到的。

铁氧体草酸盐前驱体通过加热反应后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通过加热后结晶化,转变为尖晶石结构的铁氧体,这一过程中主要受锻烧温度和锻烧的影响。当然,草酸盐去结晶水反应也要考虑,陈仁杰通过加热草酸盐至200℃保温[13],得到了无水草酸盐,本实验也采用相同的去结晶水的工艺。由图可知,在温度升高至℃时草酸盐已经分解完毕,为了得到较好的单相铁氧体尖晶石,锻烧温度必须在一个高于400℃的范围内。

┊┊┊┊┊┊┊┊┊┊┊┊┊装┊┊┊┊┊订┊┊┊┊┊线┊┊┊┊┊┊┊┊┊┊┊┊┊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软磁铁氧体在电子元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它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在三大无源电子元件中,电感元件还相对落后,因此软磁铁氧体材料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又由于金属磁性材料在高频中使用的许多局限性,软磁铁氧体材料将会得到很快的发展,特别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频铁氧体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

正是由于NiCuZn铁氧体在信息技术中产品中的巨大需求及电子元器件呈现小型化和高效化的趋势,使得对这种软磁铁氧体的制备工艺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性能NiCuZn铁氧体的制备及改性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进一步对NiCuZn铁氧体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如通过对添加剂、成型工艺和烧结工艺对性能的分析,制作出最佳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从而弥补各种制备方法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获取纯度高、粒度较小、软磁性能优良的铁氧体材料。虽然制造这种铁氧体材料到目前为止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但是许多电子材料公司和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断的改进工艺。相信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铁氧体材料将会不断涌现。

┊┊┊┊┊┊┊┊┊┊┊┊┊装┊┊┊┊┊订┊┊┊┊┊线┊┊┊┊┊┊┊┊┊┊┊┊┊

┊┊┊┊┊┊┊┊┊┊┊┊┊装┊┊┊┊┊订┊┊┊┊┊线┊┊┊┊┊┊┊┊┊┊┊┊┊

参考文献

[1]Ott G,wrba j, Lucke R.Recent developments of Mn-Zn ferrites for high permeability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2003, 254-55: 535 [2]HuJ,YanM,LuoW. Preparation of high-permeability NiZn ferrite at low sintering temperatures[J]. Physical B, 2005, 368: 251.

[3]姚礼华.氧化物法制Mn-Zn铁氧体颗粒料[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9,02:41-45.

[4]韩志全,廖杨,冯涛.氧化物法低温烧结LiZn(Ti)铁氧体的球磨工艺、性能及显微结构[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7,04:18-20.

[5]张悦,兰中文,余忠.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NiZn铁氧体研究[J].材料导

报,2006,S1:49-51.

[6] 赵特技,任学恒,袁阳,张怀.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高性能NiCuZn纳米铁氧体材料磁性材料及器件[J],2007,30(5):63-64.

[7]P.K.Roy,J.Bera,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NiCuZn ferrite powders synthesized bysol-gel auto-combustion method[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124(2007)312-314.

[8]管志花,杨新华,闫友房,魏春兰,王霞.纳米NiZn铁氧体的制备及表征[J].热加工工艺,2008,06:15-17.

[9]张维诚,刘宜华,张连生,张林.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测量方法的研究[J].物理测试,1999,02:45-48.

[10]Kwang-Soo Park, Joong-Hee Nam, Jae-Hee Oh.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iCuZn ferrites with addition of tungsten trioxide[J],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226-230(2001) 1415-1417.

[11]Hongzhi Wang, Lian Gao. Preparation and miscrostructure of polycrystalline Al2O3-YAG composites[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7(2001) 721-723

[12]JU DongYin, NIAN Pe. Low-temperature Sintering and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Evaluation of(Ni/Mn) CuZn Ferrite[J], Transactions of No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06(16), 67-70.

[13]陈仁杰.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高性能NiZn铁氧体[D].安徽大学,2003.

[14]戴鼎汉,赵宇辉,侯华,庞尔楠.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NiCuZn铁氧体纳米粉体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8,11:100-102.

[15]李国福,代建清,夏井兵,陈世杰,陈辉.化学共沉淀法制备NiCuZn铁氧体及其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12:2625-2628.

对金属材料学科的认识

对金属材料学科的认识
对金属材料学科的认识 材料学院金属材成及金属材料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认 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识实习报告专 业: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姓 名:张 博扬 学 号: 20120800725 指导老师:汤文博时 间:2014.09.01——2014.09.11
b5E2RGbCAP
目录 实习的意义和目的???????????????? 1 实习要求???????????????????? 1
p1EanqFDPw
基本要求?????????????????? 1 课后问题?????????????????? 3 报告要求?????????????????? 3 实习日程安排??????????????????3 实习内容???????????????????? 4
DXDiTa9E3d
郑州海特模具有限公司???????????? 4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6 司?????????? 10 郑州煤机综机设备有限公
RTCrpUDGiT
郑起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13
河南玉洋铝箔制造有限公司?????????? 17 厂??????? 20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693 分
5PCzVD7HxA
郑州机械研究所??????????????? 24
郑州郑锅容器有限公司???????????? 26 课后问题回答及实习心得????????????? 29
jLBHrnAILg
1 / 15

一、 实习的意义和目的 认识实习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等解决 实际问题的第二课堂,它是专业知识培养的摇篮,也是对工业生产流水线的直接认识与 认知。实习中应该深入实际,认真观察,获取直接经验知识,巩固所学基本理论,保 质保量的完成指导老师所布置任务。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劳刻苦的优秀 品质和敬业奉献的良好作风,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培 养生产实际中研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xHAQX74J0X
通过认知实习,我们要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 业的学习实践环节。通过接触实际生产过程,一方面,达到对所学专业的性质、内容 及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为了解和巩固专业思想创造条件,在实 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炼铁---炼钢---轧钢的整 个钢铁生产系统及厂间的相互关系有基本的了解.对钢锭的轧钢生产过程及主要工艺设 备建立起必须的感性认识;同时,对铸造,焊接与锻压等生产过程建立起必要的感性认识, 以便为以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 实习要求 在 9 月 1 日的动员大会上,汤老师从四个专业方向出发对我们本次的实习提出了基 本要求。 铸造方向: 1、了解铸造合金的熔炼设备及工艺 2、了解砂处理设备与工艺,型芯砂的混制设备及工艺 3、了解铸造生产线与工装、模具设计 4、了解合金铸件的铸造工艺及质量控制
2 / 15
LDAYtRyKfE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室 张俊才 2010年9月26日

无机非金属07《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厂工艺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序号姓名题目类别设计题目 1 王东岩 水 泥 厂 设 计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120万t水泥厂设计 2 王国鑫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100万t水泥厂设计 3 王铁俊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80万t水泥厂设计 4 冯晓雪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60万t水泥厂设计 5 刘文龙年产矿渣硅酸盐水泥150万t水泥厂设计 6 刘伟超年产矿渣硅酸盐水泥120万t水泥厂设计 7 孙海龙年产矿渣硅酸盐水泥100万t水泥厂设计 8 孙铁人年产矿渣硅酸盐水泥80万t水泥厂设计 9 张春宇年产矿渣硅酸盐水泥60万t水泥厂设计 10 徐刚年产普通和矿渣硅酸盐水泥120万t水泥厂设计 11 韩倩年产普通和矿渣硅酸盐水泥100万t水泥厂设计 1 刘立俊年产普通和矿渣硅酸盐水泥80万t水泥厂设计 2 王来全年产普通和矿渣硅酸盐水泥60万t水泥厂设计 3 王金辉年产Ⅰ型硅酸盐水泥120万t水泥厂设计 4 张宏达年产Ⅱ型硅酸盐水泥120万t水泥厂设计 5 张雷年产Ⅰ型硅酸盐水泥100万t水泥厂设计 6 张慧年产Ⅱ型硅酸盐水泥100万t水泥厂设计 7 杨子年产Ⅰ型硅酸盐水泥80万t水泥厂设计 8 苏鑫年产Ⅱ型硅酸盐水泥80万t水泥厂设计 9 崔东丹年产Ⅰ型硅酸盐水泥60万t水泥厂设计 10 韩宝才年产Ⅱ型硅酸盐水泥60万t水泥厂设计 11 韩彬年产Ⅰ型硅酸盐水泥50万t水泥厂设计 12 韩晶年产Ⅱ型硅酸盐水泥50万t水泥厂设计 13 鞠宗华年产Ⅰ型硅酸盐水泥40万t水泥厂设计 1 张宝存 陶 瓷 厂 设 计年产120万㎡玻化砖辊道窑陶瓷厂设计 2 王洋年产110万㎡玻化砖辊道窑陶瓷厂设计 3 孙越年产100万㎡玻化砖辊道窑陶瓷厂设计 4 李智明年产90万㎡玻化砖辊道窑陶瓷厂设计 5 沈小杰年产80万㎡玻化砖辊道窑陶瓷厂设计 6 欧阳雁南年产70万㎡玻化砖辊道窑陶瓷厂设计 7 姜昊年产60万㎡玻化砖辊道窑陶瓷厂设计

金属材料学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学 (Science of Metal Materials) 课程编号:07171390 学分:3 学时: 48 (其中:讲课学时:38 课堂讨论学时:10 ) 先修课程:金属学、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加工、冶金专业。 教材:戴起勋主编.金属材料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在金属学、金属组织控制原理及工艺和力学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金属材料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及金属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及应用的关系。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金属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研究开发和合理应用金属材料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金属材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教学内容 (1)金属材料发展简史 (2)现代金属材料 (3)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与趋势 2.基本要求 了解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金属材料的发展概况和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第一章钢的合金化概论 1.教学内容 (1)钢中的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和铁基二元相图;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影响;合金钢中的相组成;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 (2)合金钢中的相变:合金钢加热奥氏体化,合金过冷奥氏体分解;合金钢回火转变; (3)金元素对强度、韧度的影响及其强韧化; (4)合金元素对钢工艺性能的影响; (5)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6)金属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基本概念; (7)钢的分类、编号方法。 2.基本要求 (1)掌握钢中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作用;铁基固溶体、碳(氮)化合物的形成规律;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分布;合金元素对铁-碳状态图的影响(2)了解钢的分类、编号方法 (3)掌握合金元素对合金钢工艺过程的影响 (4)掌握合金元素对合金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5)理解微量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6)了解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基本概念

材料科学前沿论文

智能材料的结构及应用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摘要:材料的智能化代表了材料科学发展的最新方向,智能材料是一种能通过系统协调材料内部各种功能并对时间、地点和环境作出反应和发挥功能作用的材料。且能感知外部刺激,能够判断并适当处理且本身可执行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旨在简要介绍智能材料的结构的基础之上,介绍一些它在当今社会不同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材料、结构、应用 材料的发展从之前的单一型、复合型和杂化型,发展为异种材料间的不分界的整体式融合型材料。而近几年所兴起的智能材料更是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材料,它的仿生系统具有传感、处理和响应功能,而且与机敏材料相比更接近于生命系统。它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程度实现非线性响应从而达到最佳适应的效果。对于智能材料我结合自己听课的内容、书籍及网上资料的查阅写下对智能材料的认识。 智能材料不同于传统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它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并加上了信息科学的内容,实现了结构功能化功能智能化。一般来说智能材料由基体材料、敏感材料、驱动材料和信息处理器四部分构成。即: (1)基体材料:基体材料担负着承载的作用,一般宜选用轻质材料。一般基体材料首选高分子材料,因为其重量轻、耐腐蚀,尤其具有粘弹性的非线性特征。其次也可选用金属材料,以轻质有色合金为主。 (2)敏感材料:敏感材料担负着传感的任务,其主要作用是感知环境变化(包括压力、应力、温度、电磁场、PH值等)。常用敏感材料如形状记忆材料、压电材料、光纤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电流变体、磁流变体和液晶材料等。 (3)驱动材料:因为在一定条件下驱动材料可产生较大的应变和应力,所以它担负着响应和控制的任务。常用有效驱动材料如形状记忆材料、压电材料、电流变体和磁致伸缩材料等。可以看出,这些材料既是驱动材料又是敏感材料,显然起到了身兼二职的作用,这也是智能材料设计时可采用的一种思路。 (4)其它功能材料:包括导电材料、磁性材料、光纤和半导体材料等。

材料制备工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PZT压电陶瓷蜂鸣器片 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无机非金属材料1001班 学号: 3100703002 学生姓名:程小伟 指导教师:杨娟、周明 2014年1月

目录 前言 (3) 1压电蜂鸣片简介 (4) 1.1蜂鸣器的作用 (4) 1.2蜂鸣器的结构原理 (4) 2 陶瓷工艺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5) 3设计任务及说明 (5) 4计算 (6) 4.1以1mol为基准对Pb0.95Sr0.05(Zr0.52Ti0.48)O3 进行计算 (6) 4.2以100g为基准对Pb0.95Sr0.05(Zr0.52Ti0.48)O3+0.5wt%Cr2O3+0.3wt%Fe2O3进行计算 (7) 5 PZT陶瓷制备的工艺流程 (7) 5.1称量与混合 (8) 5.2预烧 (8) 5.3粉体制备 (9) 5.4造粒 (10) 5.5成型 (10) 5.6排塑 (11) 5.7烧成 (12) 5.8极化 (15) 5.9焊接 (16) 5.10测试 (17) 6 工艺参数 (18) 6.1预烧工艺参数 (18) 6.2烧结工艺参数 (18) 6.3极化工艺参数 (18) 7主要设备选型 (19) 7.1球磨机 (19) 7.2 喷雾造粒干燥机 (19) 7.3滚压成型机 (20) 7.4 冲片机 (20) 7.5微波烧结装置 (20) 8总结 (21) 参考文献 (22)

前言 1880年,居里兄弟首先在单晶上发现压电效应。在1940年前,人们知道有两类铁电体:罗息盐和磷酸二氢钾盐。在1940年后,发现了BaTiO3是一种铁电体,具有强的压电效应,这是压电材料发展的一个飞跃。在1950年后,发现了压电PZT体系,具有非常强和稳定的压电效应,这是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进展。在1970年后,添加不同添加剂的二元系PZT陶瓷具有优良的性能,已经用来制造滤波器、换能器、变压器等。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对压电材料与器件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二元系PZT已经满足不了使用要求,于是研究和开发性能更加优越的三元、四元甚至五元压电材料。 由于PZT压电陶瓷具有优异的压电、介电和光电等电学性能,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用于制备传感器、换能器、存储器等电子元器件,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功能材料。由此,国内外研究学者对PZT压电陶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PZT压电陶瓷元器件,以PZT为基料的三元、四元压电陶瓷,PZT铁电陶瓷薄膜,PZT纤维等铁电陶瓷材料。由于PZT基压电陶瓷的制备工艺简单,原材料容易获得,价格低廉,并可方便地制成各种复杂的形状,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甚至超过了压电晶体。 PZT系列压电陶瓷的研究已有即几十年的历史,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未来的热点趋势主要有:①高转换效率的PZT压电陶瓷。高能量转换效率的PZT压电陶瓷正在兴起,日本富士通研究实验室研制出了由铌酸镍铅、钛酸铅和锆酸铅组成的铅基钙钛矿型压电陶瓷,其烧结温度在1000℃以下,能量转换效率指数 K 33为80.8 %。②低温烧结PZT陶瓷材料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低温烧结PZT

材料学课程论文:Al基金属玻璃的研究

本科课程论文 题目Al基金属玻璃的研究发展 院(系) 专业 课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十月

摘要:铝基非晶态合金及其非晶相复合材料均具有优异的特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结构材料。Al基非晶态合金的发展历程、玻璃形成能力、Al基金属玻璃的制备方法、研究现状、发展动向在本文中将分别介绍。 关键词:Al基金属玻璃形成能力制备展望 0 引言 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Poon研究组和日本东北大学Inoue研究组分别发现Al基合金可通过快速凝固技术形成非晶态结构[1]。Al基非晶态合金及其部分结晶后形成的纳米复合薄带材料表现出超高的比强度(5.2×105Nmkg-1)及良好的塑性,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新一代超高强度轻质合金。然而,与Pd、Mg、Zr、Fe等合金相比,Al基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较低,很难通过熔体浇铸直接形成尺度大于1mm的块体材料。Al基金属玻璃块体材料的获得主要依赖于粉末固结的途径。探索具有高玻璃形成能力、可通过熔体直接浇铸形成块体材料的合金体系始终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1 发展历程 历史上有关非晶合金研究的最早报道 ,是在1934年 Kramer利用蒸发沉积法发现了附着在玻璃冷基底上的非晶态金属薄膜[2]。 1960 年 ,Duwez 等人采用液态金属快速冷却的方法 ,从工艺上突破了制备非晶态金属和合金的关键,引起了金属材料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3]。 1965 年,Predecki,Giessen等人首次通过熔体急冷的方法得到铝基非晶合金(Al—Si)。 1981年 Inoue 等人开发出含铝量较高的TM(过渡金属)-Al-B 系列非晶合金[4]. 1984 年Shechman 等人在快凝Al—Mn 合金中发现具有五重对称的二十面体准晶相( Icosahedral quasicrystals phase) 。此后 ,相继在多种铝与其它过渡金属(Fe ,Cr ,Ni)的快凝合金中发现准晶相[5]。 1988 年 Y. He[6]和 A.Inoue 等人分别独立地制备了含铝量高达90%(原子分数)的轻质高强 Al- TM- Re (TM = 过渡金属 ,RE=稀土元素)非晶合金。 1990 年Inoue等人利用快凝技术得到新型的具有纳米铝晶体或纳米准晶颗粒均匀分布在非晶基体上的快凝铝基合金 ,其强度和韧性均超过了相应的铝基非晶合金。以上的发现促进了人们对铝合金的认识,引起了材料科学界的重视[7]。 近年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王建强研究组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恩教授合作。他们在Al-Tm(过渡金属)-RE(稀土)为基础的三元合金系中计算出两种分别以TM和RE作为溶质中心的原子团簇结构,通过团簇致密堆垛结构的耦合进行了合金的成分设计,在Al-Ni-Co-Y-La五元合金体系中获得了1mm直径的铝基金属玻璃棒材(铝含量达86at%)。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通过熔体直接浇铸制备出单一非晶相的铝基块体材料[8]。 2 铝基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9] 目前制备铝基非晶合金主要采用急冷法和机械合金化法。急冷法即快速凝固法 ,现在常用的有三种:单辊旋转快凝法、气体雾化法、表面熔化及强化法。 2.1 单辊旋转快凝法

材料学科导论小论文

站在材料的路口,展望人生 ——学科导论小论文引论 为了新生了解材料学科并加深对其的认识,学院特意开设了四次学科导论课程,其中最为感兴趣的是第一堂课所讲的材料的定义、发展历程、未来发展方向。因为作为一个大一新生,入学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所在,但是对于这个专业的理解并不是很深,连以后主要的发展方向都是一知半解。通过这堂课我不仅仅在时空上了解了材料的发展、材料学科的发展,更是从宏观角度上看到了材料的发展方向,最为重要的是得到了院长提到的“物理脑,化学手,工程心”这一材料学科的最佳学习方法,能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对材料的理解 材料,即人类用于制造机器、构件和产品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课堂笔记)。综合四次课程,我对材料学科的理解是探索物质本源,宏观上分析物质结构,探索合成工艺,提高使用性能;微观上剖析材料性质,分析最小基本组成单元之间的联系。 选择方向——超导材料 一、学院概况: 目前学院共有三个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又分为金属与非金属方向。 二、个人选择: 为了今后选择个人发展方向的时候少些迷茫,在四次课程结束以后,我通过网上了解相关材料,结合学院老师的研究方向,我选定的发展方向为超导材料。 三、超导材料简介: 超导材料,是指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当下主要研究方向有:非常规超导体磁通动力学和超导机理;强磁场下的低维凝聚态特性研究;强磁场下的半导体材料的光、电等特性强磁场下极微细尺度中的物理问题;强磁场化学。(以上简介摘自百度百科) 四、选择理由: 第一:超导材料应用领域: 未来必定是电子材料的世界,超导材料的研究必定在材料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16Mn钢(热处理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简介 (1)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与性质 (1)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三、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1) 四、设计步骤 (2) 第二章材料16Mn基本参数 (2) 一、16Mn材料简介 (2) 二、16Mn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3) 三、16Mn材料化学成分 (3) 四、16Mn物理力学性能 (3) 第三章热处理工艺设计 (4) 一、16Mn热处理概述 (4) 二、16Mn热处理 (4) 三、基本参数确定 (9) 第四章 16Mn钢热处理分析 (10) 一、16Mn钢热处理后组织分析 (10) 二、16Mn钢热处理后材料性能检测 (13) 第五章设计与心得体会 (17)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简介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与性质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设计及实验操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金相组织分析、性能检测等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热处理实验方法、原理及相关设备,运用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有助于强化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设计属于《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金属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金属学、材料性能学、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热处理及结构工艺等相关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3.培养使用手册、图册、有关资料及设计标准规范的能力。 4.提高技术总结及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 5.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施的技术准备。 三、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设计内容:完成合金结构钢(16Mn)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包括工艺方法、路线、参数的确定,热处理设备及操作,金相组织分析,材料性能检测等。 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必须独立的进行,每人必须完成不同的某一种钢材热处理工艺设计,能够较清楚地表达所采用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2.合理地确定工艺方法、路线、参数,合理选择热处理设备并正确操作。 3.正确利用TTT、CCT图等设计工具,认真进行方案分析。 4.正确运用现代材料性能检测手段,进行金相组织分析和材料性能检测等。 5.课程设计说明书力求用工程术语,文字通顺简练,字迹工整,图表清晰。 四、设计步骤 方案确定: 1.根据零件服役条件合理选择材料及提出技术要求。

金属材料性能论文金属材料的论文

船电101 李伟聪09 何碧枢11 关于“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的论文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如强度、硬度、弹性、塑性、韧性等。这些性能是化工设备设计中材料选择及计算时决定许用应力的依据。 ㈠强度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加载荷而不致失效破坏的能力. 一般来讲,材料强度仅指材料在达到允许的变形程度或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像弹性极限、屈服点、抗拉强度、疲劳极限和蠕变极限等。材料在常温下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压)强度。 屈服强度表示材料抵抗开始产生大量塑性变形的应力。抗拉强度表示材料抵抗外力而不致断裂的最大应力。在工程上,不仅需要材料的屈服强度高,而且还需要考虑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屈强比),根据不同的设备要求,其比值应适当。屈强比较小材料制造的零件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因为在工作时万一超载,也能由于塑性变形使金属的强度提高而不致立刻断裂。但如果屈强比太低,则材料强度的利用率会降低。因此,过大、过小的屈强比都是不适宜的。 在化工炼油设备中,很多零部件是长期在高温下工作的,对于制造这些零部件的金属材料的屈服限ss、抗拉强度限sb都会发生显著变化,必须考虑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通常随着温度升高,金属的强度降低而塑性增加。另外,金属材料在高温长期工作时,在一定应力下,会随着时间

的延长缓慢地不断发生塑性变化的现象,称为“蠕变”现象。例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虽然其承受的应力远小于工作温度下材料的屈服点,但在长期的使用中则会产生缓慢而连续的变形使管径日趋增大,最后可能导致破裂。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抵抗这种缓慢塑性变形的能力,用蠕变极限sn表示。蠕变极限是指试样在一定温度下和在规定的持续时间内,产生的蠕变变形量(总的或残余的)或第Ⅱ阶段的蠕变速度等于某规定值时的最大应力。 对于长期承受交变应力作用的金属材料,还有考虑“疲劳破坏”。所谓“疲劳破坏”是指金属材料在小于屈服强度极限的循环载荷长期作用下发生破坏的现象。疲劳断裂与静载荷下断裂不同,无论在静载荷下显示脆性或韧性的材料,在疲劳断裂时,都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断裂是突然发生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常常造成严重的事故。金属材料在循环应力下,经受无限次循环而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以sr(见(a)式)表示,称为应力循环系数或应力比,在对称循环时,(r=-1)表示。对于一般钢材,以106~107次不被破坏的应力,作为疲劳强度。㈡硬度硬度是指固体材料对外界物体机械作用(如压陷、刻划)的局部抵抗能力。它是由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来表征不同的抗力。硬度不是金属独立的基本性能,而是反映材料弹性、强度与塑性等的综合性能指标。在工程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是压入硬度,常用的指标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C、HRB)和维氏硬度(HV)等。所得到的硬度值的大小实质上是表示金属表面抵抗压入物体(钢球或锥体)所引起局部塑性变形的抗力大小。一般情况下,硬度高的材料强度高,耐磨性能较好,而切削加工性

跟材料学有关的论文

跟材料学有关的论文 浅析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 摘要:自从1977年来,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发展。介绍了导 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导电机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导电机理;导电塑料;用途 20世纪70年代,白川英树、Heeger和MacDiarmid等人首次合成了聚乙炔薄膜,后 来又经掺杂发现了可导电的高聚物,这就是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发现,改 变了人们对传统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是电、热的不良导体的观念,经过40多年的发展,导电高分子材料也从最初的聚乙炔发展到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数十种高分子材料,成为金属材料和无机导电材料的优良替代品。而今这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已广泛应用于 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工业之中,并对新型生物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产生巨大的影响。 1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导电机理 导电高分子材料通常是指一类具有导电功能包括半导电性、金属导电性和超导电性、 电导率在10-6 S/cm以上的聚合物材料。这类高分子材料具有密度小、易加工、耐腐蚀、 可大面积成膜,以及电导率可在绝缘体-半导体-金属态10-9到105 S/cm的范围里变化。这种特性是目前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按照材料结构和制备方法的不同可把导电高分子材料分为结构型或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和复合型导电高分子 材料两大类。 1.1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指高分子本身或少量掺杂后具有导电性质的高分子材料,一 般是由电子高度离域的共轭聚合物经过适当电子受体或供体进行掺杂后制得的。结构型导 电高分子材料具有易成型、质量轻、结构易变和半导体特性。最早发现的结构型高分子聚 合物是用碘掺杂后形成的聚乙炔。这种掺杂后的聚乙炔的电导率高达105 S/cm。后来人们又相继开发出了聚苯硫醚、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等导电高分子 材料。这些材料掺杂后电导率可达到半导体甚至金属导体的导电水平。 1.1.1 聚乙炔 纯净聚乙炔掺进施主杂质碱金属Li、Na、K等或受主杂质卤素、AsF5、PF5等后才能 导电。与半导体不同的是,掺杂聚乙炔导电载流子是孤子。 聚乙炔中孤子是怎样形成的呢?反式聚乙炔结构有两种形式,互为镜像,如图1所示: A相和B相能量相等,都是基态。如果原来整个反式聚乙炔处于A相,通过激发可以 变为B相,中间出现的过渡区域,称为正畴壁,反之称为反畴壁。正畴壁称为孤子,反畴

金属学课程设计——45号钢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设计

金属学课程设计——45号钢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设计《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设计 45号钢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X X X 学生学号:xxxxxxxxxxxxx 院(系):xxxxxxxx学院年级专业: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xx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45号钢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使学生了解、设计45号钢车床主轴热处理生产工艺,主要目的:(1)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1)零件使用工况及对零件性能的要求分析; (2)45号钢材料成分特点及性能特点分析; (3)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参数; (4)表面淬火方式确定; (5)设计说明书撰写,不低于3000字。 3、主要参考文献

[1] 崔明择主编.工程材料及其热处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 [2]崔忠析主编.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 [3]王建安. 金属学与热处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 [5] 范逸明.简明金属热处理工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3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第18周:对给定题目进行认真分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做好原始记录。 第19周: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并进行修改、完善,提交设计说明书。指导教师 日期年月日 (签字) 教研室意见: 年月日学生(签字): 接受任务时间: 年月日 课程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题目名称 45号钢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设计 分得评分项目评价内涵值分 遵守各项纪律,工作刻苦努力,具有良好的科学01 学习态度 6 工作态度。 工作 表现通过实验、试验、查阅文献、深入生产实践等渠02 科学实践、调研 7 道获取与课程设计有关的材料。 20% 03 课题工作量 7 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 04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0 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 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金属材料论文

我身边的材料 ————金属材料 摘要:金属材料是人类使用最早并且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材料。文章介绍了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应用,前景,并将一些新兴的金属材料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金属材料;性质;新兴金属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 2%~4%的铸铁,含碳小于 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②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③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对各种加工工艺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称为工艺性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⑴切削加工性能;⑵可锻性; ⑶可铸性;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的性能决定着材料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的合理性。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工艺性能。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机械性能(或称为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的机械性能也将不同。常用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化学性能:金属与其他物质引起化学反应的特性称为金属的化学性能。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考虑金属的抗蚀性、抗氧化性(又称作氧化抗力,这是特别指金属在高温时对氧化作用的抵抗能力或者说稳定性),以及不同金属之间、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等等。在金属的化学性能中,特别是抗蚀性对金属的腐蚀疲劳损伤有着重大的意义;物理性能:金属的物理性能主要考虑:⑴密度⑵熔点⑶热膨胀性⑷磁性能⑸电学性能(主要是电导率); 新兴金属材料介绍: 1、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末或60 年代初期,它是一种把金属作为基体和增强材料进行复合加工而制成的一种材料。基体可以是铜、铝、镁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等。增强材料的种类也很多,可以是碳化硅、碳纤维以及氧化铝等。它除了具有很高的韧性和可塑性之外,还能耐高温,且导电性能良好,可抗辐射,阻隔性能良好不吸潮。正是由于这些优良的特性,使得它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如今最炙手可热的复合材料之一。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优秀,所以它能够被运用到了各个行业。比如汽车行业中的柴油机活塞、Al 发动机组的缸体驱动轴、连杆等;还有航空航天行业。比如战隼战机的机腹尾翼以及燃料通

材料科学结课论文

材料科学结课论文 题目:多种材料在核反应冷却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孙天麒 学号: 114263050118 专业班级:14 自动化

2015年6月13日星期六 核反应堆冷却材料(nuclear reactor coolant material)其在人工控制核反应进行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任务。核反应堆冷却材料也就是流经堆活性区带走核裂变热量的核反应堆材料,在工程上我们也称其为核反应堆冷却剂或核反应堆载热剂,其主要作用也可对比火电中的高温高压水。主要作用是及时将高温导出,一是为了保护设备免遭高温损坏,二则是将热能导出后加以利用(这部分热能也是核电和火电发电时的主要收益能量)。 冷却材料在核反应中充当的是一种换热介质,并且需要时刻循环流动而对冷却材料的要求与反应堆类型密切相关,但所有的冷却材料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热容大、热导率高、粘度小、熔点低、沸点高。而常用的反应堆冷却材料有气体、液体、熔融金属3种形态下面我们来分别了解下这三种材料 气体材料:主要包括空气、氦气、二氧化碳气等。但是由于空气的换热性能差,高温时氧、氮活性较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只用于低功率密度的研究用反应堆内;氦气具有高的热导率和化学惰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气态冷却材料,但其价格较贵,限制了它的应用;二氧化碳应用较广,主要原因是它的安全性好、成本低、与其他材料相容性好,例如在最近比较热门的石墨反应堆中就存在着比较好的应用。 液态冷却材料:对于液态冷却材料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轻水和重水,众所周知水的比热容较大且价格相对廉价因而其成为反应堆的液态冷却材料也不足为奇。那么由轻水所构成的反应堆我们称之为轻水堆,轻水堆虽然做为一种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反应堆但是其使用范围与使用周期却是最长的,并且它也处在不断的创

金属材料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1板带钢的基本简介 (2) 2制定生产工艺流程与工艺制度 (3) 2.1制定生产工艺 (3) 2.2制定工艺制度 (3) 2.3坯料的选择 (3) 2.4轧辊辊身长度的确定 (3) 2.5轧辊辊径的确定 (3) 3基本参数的计算 (4) 3.1轧制道次的计算 (4) 3.2产品尺寸确定 (4) 3.3最大压下量的计算 (4) 3.4压下量的分配 (5) 4轧制速度和轧制时间的确定 (5) 5轧制温度的计算 (16) 6轧制压力的计算 (17)

1板带钢的基本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板带钢的需求量逐年递增,板带钢已成为最主要的钢材产品,约占钢材总量的45%,在汽车、造船、桥梁、建筑军工、食品和家用电器等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板带钢还是生产焊接钢管、焊接型钢及冷弯型钢的原料。 当前,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几个主要产钢国,板带钢在轧制钢材中所占比重达60%~70%,甚至更高,板带钢的生产技术水平在轧材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轧钢生产发展水平的标志,也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水平高低的指标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板带钢的品种规格、尺寸精度及性能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板带钢按厚度一般可分为厚板(包括中板、厚板及特厚板)、薄板和极薄带材三大类。我国一般称厚度在4.0mm以上的为中厚板(其中4~20mm的为中板,20~60mm的为厚板,60mm以上的为特厚板),4.0~0.2的为薄板,0.2mm以下的为极薄带材或箔材。目前,箔材最薄可达0.001mm,而特厚板可厚至500mm以上,最宽可达5000mm。热轧板带钢的厚度和宽度范围见下表。 分类厚度范围/mm 宽度范围/mm 特厚板>60 1200~5000 厚板20~60 600~3000 中板 4.0~20 600~3000 薄板0.2~4.0 500~2500 带材<6 20~2500 本设计的产品为L 30的中板设计 ?2200 mm mm?

材料科学讲座结课论文

材料科学讲座(结课论文)题目:金属材料制备及发展 院系名称:材料与化工学院 班级:材科#卓越班 学号:201401524209 任课老师:### 学生姓名:李## 2016年12月

1 前言 (3) 1.1 引言 (3) 1.2.1冶金 (3) 1.2.2冶金的方法 (4) 1.1.2.1火法冶金 (4) 1.1.2.2湿法冶金 (5) 1.1.2.3电冶金 (6) 1.2.4生铁的冶炼 (8) 1.2.5钢的冶炼 (11) 2. 有色金属冶炼 (12) 2.1铜的冶炼 (12) 2.2铝的冶炼 (13) 3 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 (14) 2

摘要 金属材料自古以来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开发新型材料,改良传统金属材料显得尤为重要。金属材料的发展,是从传统金属材料向合成金属材料,虽然根本转变己经初步实现,但由于我国经济的制约,直到现在我国才只是初步建立起现代市场金属材料发展趋势,还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金属材料发展的观念。这在发展上并没有把生态和金属材料发展作为基本,这对我国金属材料发展的道路非常不利。本文主要讨论金属材料的制备、现状以及未来发展。 1 前言 1.1 引言 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主要讨论金属材料的制备(主要为冶金工艺)、现状以及未来发展。 1.2冶金工艺(现状) 1.2.1 冶金 冶金的定义:关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金属材料生产加工过程的工程技术。 冶金的原因和目的:地球上已发现86种金属元素,除金、银、铂等金属元素能以自然状态存在外,其他绝大多数金属元素都以氧化物、硫化物、砷化物、碳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等形态存在于各类矿物中。因此,要获得各种金属及其合金材料,必须首先通过各种方法将金属元素从矿物中提取出来,接着对粗炼金属产品进行精炼提纯和合金化处理,然后浇注成锭,轧制成材,才能得到所需成分、结构、性能和规格的金属材料。 3

材料化学结课论文汇总

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各方面都进入了高科技和新型功能材料的领域。比如说在功能材料应用这方面,我国已经引进并且也自己研发了许多新型功能材料,使我们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得到了实惠,也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方便。 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两种合成方法、基本性能、降解机理以及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聚乳酸;合成;降解;使用寿命 聚乳酸(PLA)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制得乳酸,再经聚合而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PLA可像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那样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薄膜、包装袋、包装盒、食品容器、一次性快餐盒、饮料用瓶、药物缓释包装剂等。 1 聚乳酸的生产方法 聚乳酸的合成有两种方法,即乳酸直接聚合法和环丙交酯开聚合法。 1.1直接缩聚法 直接缩聚法是乳酸的直接脱水缩聚,其聚合工艺短,对聚合单体的要求与普通缩聚单体的要求一致,但所得聚乳酸分子量小,且产品性能差,易分解,实用价值小。 1.2间接聚合法 间接聚合法因为是环状二聚体的开环聚合,不同于一般的缩聚,没有小分子水生成,所以不需要进行抽真空排除小分子,聚合设备简单,此法所得聚乳酸分

子量高达数万乃至数百万,机械强度高。近年来,为便于工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开环聚合的高效催化体系,新型结构和组成的共聚物的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以制备更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2 聚乳酸的基本性能 聚乳酸是其中一种研究较多和性能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乳酸有非常好的透明性,可在牛物体内分解、吸收,同时其力学性能可和通用塑料媲美。聚乳酸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水中,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随后在太阳光合作用下它们又会成为淀粉的起始原料,对人体无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乳酸现已成为生物降解医用材料领域中最受重视的材料之一。目前,聚乳酸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材料、免拆手术缝合线和注射用微胶囊、埋植剂、骨材料、眼科材料等。此外,聚乳酸还可用于农业、包装材料、日用杂品等领域。 3 聚乳酸的降解 乳酸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材料,能被酸、碱、生物酶等降解,降解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早已公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医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3.1聚乳酸的降解机理 PLA作为聚酯类材料,其降解分为简单水解降解和酶催化降解。简单水解降解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起始于水的吸收,小分子的水移至样品的表面,扩散进入酯键或亲水基团的周围。在介质中酸、碱的作用下,酯键发生自由水解断裂,样品的数均分子量缓慢降低,当分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样品开始溶解,生成可溶的降解产物。 3.2 影响聚乳酸降解的因素 聚乳酸所处环境对其降解有很大关系,凡是能引起酯键断裂的因素都可以使聚乳酸发生降解,主要的因素有微生物、酶、聚合结构,此外如氧的存在与否、pH值、温度、湿度等也对其有影响。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

工程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 金属工艺学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设计说明书参考) 目录 绪论....................................................................................3?摘要 (4) 1、铸造……………………………………………………………………………………………………、、51、1工艺分析……………………………………………………………………………………………、、5 1、2选材及铸造方法…………………………………………………………………………………、6 1、3确定铸件得加工余量…………………………………………………………………………、、6 1、4绘制铸件工艺图…………………………………………………………………………………、、61、5铸件图…………………………………………………………………………………………………、、7 1、6 机械加工工艺……………………………………………………………………………………、、、8 2、锻造 (8) 2、1选材及锻造方法 (9) 2、2根据零件图绘制锻造工艺图………………………………………………………………、、9 2、3确定毛坯得重量与尺寸………………………………………………………………………、、11 2、4填写锻造工艺卡……………………………………………………………………………………11

2、5锻后热处理……………………………………………………………………………………………122、6机械加工………………………………………………………………………………………………、13 3、焊接………………………………………………………………………………………………………、13 3、1焊接件得工艺性分析……………………………………………………………………………、13 3、2 焊接工艺………………………………………………………………………………………………、133、3焊接顺序………………………………………………………………………………………………、、14 3、4工艺措施与检验……………………………………………………………………………………、15 3、5焊接注意事项 (16) 4、切削加工...............................................................................................................、、、17 4、1零件材料得选择................................................................................................、、17 4、2工艺分析 (17) 4、3定位基准得选择 (1) 4、4加工方法………………………………………………………………………………………………、、18参考文献………………………………………………………………………………………………………20 设计心得.....................................................................................................................21?指导老师评语 (22) 绪论 任何生产部门,无论属于哪一行业,都有设备与工具得制造与维修问题。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具备有关材料与制造工艺得知识。这些知识牵涉到许多专业内容,如金属材料得热理、铸造、锻压、焊接、机械加工等等。要通过此类课程培养学生具有灵活运用所学得加工工艺知识去设计零件得制造工艺方案、分析零件结构设计得合理性得初步能力。 金属工艺学就是一门专门传授有关制造金属零件工艺方法得综合性技术课,主要讲述各种工艺方法得规律性及其在机械制造中得应用与相互联系,金属零件得加工工艺过程与结构工艺性,常用金属材料得性能及其加工工艺得影响,工艺方法得综合比较等。 金属工艺学就是一门传授有关制造金属零件工艺方法得综合性技术课,主要讲述各种工艺方法得规律性及其在机械制造中得应用与相互联系,金属零件得加工工艺过程与结构工艺性,常用金属材料得性能及对加工艺得影响,工艺方法得综合比较等。 现代工业应用得机械设备,如机床、汽车、拖拉机、轮船及仪表等大多数就是有金属零件装配而成得。将金属材料加工成零件就是机械制造得基本过程,多数零件由于形状复杂与精度与表面质量要求较高,通常先用铸造、塑性加工或焊接方法制成毛坯,在经过切削加工方法制成所需得零件。而且为了抑郁进行加工与改善零件得某些性能,中间常需穿插不同得热处理工艺,最终才能制成各种零件经过装配检验成为产品。 金属工艺学课程就是在教师得指导下,学生应用金属工艺学得知识进行一次从选择材料、结构分析到制定生产工艺方案得综合性工与实践训练。 本金属工艺课程设计分别对零件得铸造、锻造、焊接、车刀设计进行列举设计,讲述了产品从简单得原材料,通过性能分析、工艺规程分析、具体制造方法分析、论述、纸绘制到理论性得成形产品。通过学生得自己动手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得自我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有利于学生具有更高得实际能力与开拓精神。有人把技巧仅仅理解为动手操作与设备,或者能进行试验,这样得理解就是不够得。其实,技能训练除操作技能外,还有工程实践与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