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综合自然区划

湖南省综合自然区划
湖南省综合自然区划

石家庄学院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考核

题目:湖南省综合自然区划

院/系:资环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2013级

小组成员

组长张鹏 2013083007

组员王涵 20130803022 彭巧 20130803043 叶雪非20130803047 张缘20130803049

2015年12月13日

摘要

区划的目的就是根据各种指标自然特征、属性,如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温,生物等,客观地将这些不同的区域划分开来,确定其地域分异界线,并阐明不同区域的综合自然特征,以利于正确地认识、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客体。

本文以湖南省综合自然区划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阐述湖南省综合情况,提出进行综合自然区划的指标体系,从指标体系中筛选出5个主要指标:活动积温、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和植被状况,主要代表湖南省自然环境的信息,对湖南省综合自然区划采用主导标志法、自上而下方法划分出各级区划的边界。通过根据自然区划的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发生学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对湖南的活动积温、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和植被状况等自然环境要进行分析。本区划结果包括5个一级自然区、14 个二级自然区,并对各区域的综合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概述。【关键词】

自然区划;湖南;自然带;积温

目录

摘要.................................................. - 1 - 1 自然环境概况 ................................................................................... - 3 -

1.1 地理位置 .................................................................................. - 3 -

1.2 气候 ............................................ - 1 -

1.3水系............................................................................................ - 3 -

1.4 地质基础 ........................................ - 1 -

1.5地貌概况 ................................................................................... - 5 -

1.6 土壤 ............................................ - 1 -

1.7植被........................................................................................... - 7 -

1.8自然资源概况..................................... - 1 -

2 自然地带的划分 ............................................................................... - 8 -

2.1区划原则......................................... - 1 -

2.2区划方法 ................................................................................... - 1 -

2.3区划指标......................................... - 1 -

2.4 区划系统 .................................................................................. - 9 -

2.5自然区分区概述 ..................................................................... - 12 - 参考文献........................................................................................ - 16 -

1 自然环境概况

1.1 地理位置

1.1.1 绝对位置

东经:108°47′~114°15′

北纬:24°38′~30°08′

1.1.2 相对位置

湖南省位于我国东南腹地,长

江中游,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

内陆省的桥梁地带。 因大部分地

区在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又因境内湘江流贯

南北而历称湘。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

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

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

湖平原与湖北接壤。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

公里。(如图1、图2所示)

图2

1.2 气候

湖南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第二,气候年内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湖南省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热量丰富,年气温高,年平均温度在15-18℃之间。冬季处在冬季风控制下,而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开的地貌特性,有利于冷空气的长驱直入,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雨量充沛,为我国雨水较多的省区之一。

1.3水系

湖南省水域包括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部分,湖南北部为洞庭湖,联结长江以及湘、资、沅、澧四大江,水量丰富,水域面积广泛。除洞庭湖水道外,湖南境内还有长5km以上的河流5300余条,大小湖泊1000余个,水库约12000个,地热与温泉200多处,地下河流

110余条,还有天池和众多的瀑

布跌水。(如图3所示)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

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

河段南岸,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

泊。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

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

西接湘、资、沅、澧四水,由岳

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水

系由面积2691平方公里的洞庭

湖和人湖的湘江、资水、沅江、

澧水4条河流和直接入湖的汨罗江、新墙河等中小河流组成。湘江,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河源为潇水,流经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

至岳阳市的湘阴县注入长江

水系的洞庭湖。如海洋河为

源,湘江干流全长844公里,

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一

说全长817公里,流域面积

92,300平方公里)。资江,

长江二级支流,全长653公

里,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干流西侧山脉迫近,流域成狭带状,上、中游河道弯曲多险滩,穿越雪峰山一段,陡险异常,有“滩河”、“山河”之称,为湖南四水之一。沅江,属于洞庭湖水系,干流全长1033公里(湖南568公里),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湖

南省5106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93.3亿立方米,流域南北较长,东西较窄,约成西南斜向东北的矩形,左岸支流较多,主要有氵舞水、辰水、武水、酉水,右岸主要有渠水、巫水、溆水,汇集形成为羽毛状河系。澧水,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沿途接纳溇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澧县小渡囗注入洞庭湖,多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干流全长407公里,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其中湖南境内15736平方公里,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1600毫米,年径流总量(三江口站)131.2亿立方米。

1.4 地质基础

湖南省域处于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之间,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汉断拗,南部则属华南褶皱系赣湘桂粤褶皱带,志留纪末的晚加里东运动使之转化为地台,并与扬子准地台合并,然后沉积了与扬子准地台大致类似的泥盆系到中三叠统地台盖层,其北西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其东南为华南准地台的一部分。三大岩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发育,晚元古代以后的地层出露齐全。扬子地体其构造活动是以较均衡的升降运动为主,因此其构造形态多以连续、完整的褶曲形式出现,断裂不发育,极少岩浆活动。

华南褶皱带内部由于构造活动是以均衡性较次的差异性运动,构造形态以非连续性的褶曲为多,常伴随以断裂活动,岩浆活动也比较频繁。

1.5 地貌概况

湖南地貌的基本轮廓是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隆起,岗、盆珠串,北部平原,湖泊展布,呈朝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盆地。根据形态成因,全省地貌分为六个类型区(如图5)。

湘西北山原山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处于云贵高原东北边缘与湘、鄂、渝山地交汇地带,地壳上升强烈,武陵山脉呈北东向斜穿其境,境内山体、山原高耸,岩溶发育,山峦连绵,河谷深切,海拔最高为壶瓶山2099米,海拔最低为东北部石门县易市在100米以下,地面坡度大于25度以上面积占54%,小于15度面积占18.5%。湘西南山地区,本地位于湖南省西部,包括沅麻谷地和雪峰山地及云贵高原的东部边缘部分,地貌特征以褶皱断裂为主,构造地貌明显,包括两个不同的构造带:西北部为沅陵—麻阳构造盆地,呈现低山丘岗地貌;东部为雪峰山复式背斜,形成长200多公里、宽数十公里的雪峰山地,海拔1000米以上,为中山地貌景观,境内海拔最高为雪峰山苏宝顶1934.4米,最低为沅麻盆地在200米以下,坡度大于25度的面积占50%以上,小于15度的面积占15%。湘南山丘区,本区位于湖南省南部,总面积36554.6平方公里,境内具有花岗岩、变质岩中山为主体并间有灰岩峰林溶蚀盆地组合的山地地貌特征,区内南岭山地横亘,罗宵山脉高耸,东南山峦起伏,山峰海拔1500米以上,西北为湘江河谷平原,中部为丘岗盆地,海拔最高为桂东、资兴交界处的八面山2042.1米,丘陵和平原海拔则多在300—200米以下,全区最大高差为1880米。湘东山丘区,

位于湖南省东

部,由变质山

岩、板岩、千

板岩、花岗岩

组成陡坡地

形,相对高差

较大,总面积

21455平方公

里,山地面积

占50.7%,山丘岗地占36.78%,丘陵除部分有砂页岩、灰岩组成外,其余大多为沉积岩构成,坡度大于25度的面积占50.75%,小于15度的面积占28.55%。湘中丘陵区,位于湖南省中部,西以雪峰山东麓,北临洞庭湖平原,总面积43831平方公里,该区地貌受燕山运动影响,盆中形成厚度200—500米的红岩陆相碎屑堆积,盆缘有二迭系、石炭系、泥盆系的地层出现,丘陵海拔在200—300米

以下,岗地在100米左右,境内海拔最高为南岳祝融峰1268米,由于岩浆侵入形成了衡山、沩山、紫云山、大云山大面积花岗岩体,本区地势平缓,坡度大于25度的面积占16.83%,小于15度的占42.23%。湘北平原区,总面积26432.68%平方公里,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纯湖区海拔在24—45米之间,滨湖区海拔150米以下,环湖区丘陵区海拔小于250米,坡度大于25度的面积占4.84%,小于15度的占68.27%。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和占总面积的66.62%。

1.6土壤

湖南省的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雪峰山与武陵山以东,以红壤为主,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3%,一般土层深厚,酸性强,含有机质少,富含铁、铝,养分缺乏,肥力较低。主要分布于武陵雪峰山以东的丘陵山麓及湘、资两水流域,宜于发展油茶、茶叶、柑桔等经济作物;以北以黄壤为主,湘北海拔500米以上以黄壤为主,以下则以红壤为主,湘南700米以上以黄壤为主,以下则以红壤为主,山坡、山脚地带有黄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潮土、水稻土、石灰土和紫色土等,潮土是由江河、湖泊沉积物形成的,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养分丰富,适应性较广,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5%,水稻土主要农用土壤,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水稻土和潮土分布于洞庭湖地区和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沿岸,适宜发展水稻、棉花、麻类、油菜等农作物,石灰土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9%,主要分布于省境西北的武陵山地区,湘中和湘南的石灰岩地区,表土近中性,石灰含量丰富,适宜油桐、乌桕、生漆和柏木等生长,紫色土面积约133.33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3%,主要分布于衡阳盆地和沅麻盆地,富含磷、钾,宜于经济作物生长。

本省东部由于气温较高,湿度较西部小,地带性土壤多发育为红壤,红壤占该区土地面积59.6%,石灰土仅占2.1%,而西部由于地势高,气温低而湿度大,地带性土壤多系黄壤,东西两地土壤的差异,显著影响植被分布。

1.7植被

(1)分布的纬度向地带性

湖南植被划分为南北两个植被带,其分界线东起万洋山北端(茶陵县和吕林场)、经茶陵(南)、永兴(南)、来阳(南)、常宁(南)、阳明山和泅州山北缘、零陵(南)、止于都庞岭北端省界。此线大致是年平均沮度180C(桂东县高地气沮偏低),

年)100C积温56000C,1日平均溢度6 0C的等值线。

湖南北部植被带常绿叶林组成和结构比较单纯,建群种壳斗科的稠、拷、柯种类较简单,有时为单优群落,而且上层乔木中的木兰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等种类也较少,如金缕梅科只有落叶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an,山茶科只有木荷或不存,木兰科只有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或不存。亚乔木层或小乔木层中的山矾科、冬青科、泡花树属Meliosma种类单纯。下木层的茜草科、紫金牛科、大戟科、芸香科以及草本层中的姜科,天南星科的种类均大减。而且藤本植物则多为葡萄科、木通科、蝶形花科、大血藤科。

(2) 植被分布经度向的差异性

湖南省西部(湘西北至湘西南)基本上属华中区,这里除分布有较多的中国或华中特产属水杉、琪桐、杜仲、金钱械、串果藤之外,喜马拉雅(喜一华中)成分、东亚一北美成分也较东部丰富,有的属罕见于湘东及更东部地区,或仅有个别种见于东部。湘西还分布有滇黔桂区系成分,如伊桐属、伞花木属(间断分布于台湾),不见于本省东部及华东大陆地区。同时湘西多山,许多北方温带区系的属也分布到这里,罕见于本省东部及华东地区。因此,湖南东西部的分界线不仅是我国大地形的分界与过渡带,也是很多西部植物与东部植物的分界与过渡带。1.8 自然资源概况(以矿产为主)

湖南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湘东和湘南地区。矿产资源根据2012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编制的《湖南省矿产资源年报》,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已发现各类矿产143种。37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中国前5位,62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中国前10位。其中,钨、锡、铋、锑、石煤、普通萤石、海泡石粘土、石榴子石、玻璃用白云岩等矿种的保有资源储量居中国之首,钒、重晶石、隐晶质石墨、陶粒页岩等矿种居中国第二,锰、锌、铅、汞、金刚石、水泥用灰岩、高岭土等矿种也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

2自然地带的划分

全国综合自然区划中规定的温度带的划分界线,主要依据≥10℃积温数值划分,如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界线,主要是依≥10℃积温为5000~5300℃做依据划分的。湖南地处五带中的北温带,若以积温5000℃为指标,北亚热带南部地区和中亚热带北部地区经过湖南的分界线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森阳苗族自

治州——吉首市——古丈县——张家界市——慈利——石门县——澧县一线;若以积温5300℃为指标,中亚热带北部地区和中亚热带中部地区经过湖南的分界线为:会同县——洞口县——隆回县——邵阳市——新邵县——娄底——韶山——湘潭市——株洲市——醴陵县;若以积温6000℃为指标,中亚热带中部地区和中亚热带南部地区分界线为:通道侗族自治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新宁县——零陵区——新田县——资兴市——桂东;若以积温6300℃为指标,亚热带南部地区和南亚热带北部地区分界线为:江华瑶族自治县——南山县。

显而易见,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界线之差别所在,其原因在于划线的积温数据不同。我们从实际出发,采用积温5000℃等值线为界线,此线以北为北亚热带,此线以南为中亚热带,以积温6300℃等值线为界线,以北为中亚热带,以南为南亚热带。其中,中亚热带区域内,受湖南地形影响以5300℃和6000℃为界线划分成三个区域。因此,湖南省可划分为北亚热带(湘北地区)、中亚热带(湖南大部分地区)、很少一部分南亚热带(郴州市和永州市位于南岭山脉以南的部分)。

2.1区划原则

<1>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及其本身综合特征的相似与差别,然后挑选出一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贯彻综合性原则,目的是要保证所划分的单元是一个具有特点的自然综合体。在对湖南省综合自然区划中,综合考虑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计算积温得出划分第一自然区的界限。

<2> 主导因素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强调选取反映区域分异的重大影响因素或代表性因素,取其某些主导标志来作为确定区界的主要根据,并且特别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按统一的指标来划分。主导因素原则通常是通过主导标志法来实现的,即选取能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的某一指标作为确定区域界限的主要根据。在对湖南省的综合自然区划中,区划第一自然区的主导因素为积温,区划第二自然区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划分出两级自然区。

<3> 相对一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下,划分区域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特征的一致性各有不同的标准。例如,自然带的一致性体现于热量基础大致相同,自然地区的一致性体现于热量辐射基础相同情

况下,大地构造和地势起伏大致相同。

2.2区划方法

在编制综合自然区划中,有很多种方法,主要方法有古地理法、类型制图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和主导标志法等。本文采用主导标志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和结合顺序划分法对湖南省的综合自然进行划分,就是在湖南省气候类型的基础上以,综合分析各市常年活动积温、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概况而做出的湖南省自然带的划分。考虑各市≧10℃积温日数和积温数值的差异,“自上而下”逐进行划分,得出综合自然区划(如图10)。

<1> 主导标志法:指从众多自然要素中选取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标志来进行自然区划的方法,核心是选择各自然要素区域分异界线中最主导的特征值作为综合自然区划的界线。在对湖南省的自然区划中,选取气候为主导作用的要素指标,通过积温特征值划分综合自然区划单元,再按地貌类型细化。

<2> 顺序划分法,也称“自上而下”地划分,即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可将等级高的自然区划单位划分成等级低的自然区划单位,如湖南省自然区划中,将5个一级自然区细化为14个二级自然区。

<3> 部门区划叠置法:是将若干自然要素的分布图或要素区划图叠置在一起,然后选择其中重叠最多的线条作为综合自然区划的依据。在湖南省自然区划中,将积温、地形、植被分布叠加,划分出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自然区划单元。 2.3区划指标

<1> 积温:该区划中,在综合了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下,计算各市某年的年平均积温的特征值作为划分第一自然区界限的主要指标,≥10℃积温为≤5000℃一线以北地区为北亚热带南部;≥10℃积温≤5001—5300℃线之间为湖南中亚热带北部地区;≥10℃积温≤5301—5600℃线之间为湖南中亚热带中部地区;≥10℃积温≤5601—5900℃线之间为湖南中亚热带南部地区;≥10℃积温≤5900℃一线以南为湖南南亚热带北部地区。

<2> 地貌类型:对于第二自然区的划分,主要是以每个第一自然区的地貌类型为主要指标,根据每个区划单元特征的相同或相似性区划出第二自然区,如在中亚热带中部部分,划分为新(晃)、通(道)山低山区,祁(阳)、零(陵)岩溶岗平区,衡阳紫色盆地区,罗霄山山前丘陵区四个二级自然区。

<3> 地貌成因:根据某地行单元内地貌成因,将成因相同的区域划分出来形成下一级自然区,如在第二自然区中,洞庭湖区可根据其成因划分为洞庭湖湖泊河汊区、洞庭湖平原区、洞庭湖环湖低岗地区三部分。

2.4区划系统

根据以上区划原则和方法,对湖南省综合自然环境做出区划如下:

Ⅰ北亚热带南部地区,包括湘西北部、中部和湘北部分地区;Ⅱ中亚热带北部地区,包括湘北、湘中、湘西的部分地区;Ⅲ中亚热带中部地区,包括湘东南和湘西部分地区;Ⅳ中亚热带南部地区,包括湘东南南部和湘西南部部分地区;Ⅴ南亚热带北部地区,包括湘南南部部分地区。即,日平均温度≧10℃期间的累积温度(即积温)与自然带分布密切,积温5000℃等值线大致是洞庭湖平原西侧地区和武陵山盆地地区和山地地区分布的南界,为湖南北亚热带南部地区。在积温5000C℃等值线以南,主要为洞庭湖地区,这个地区为湖南中亚热带北部地区。积温5300等值线℃常年平均等值线大致于丘陵盆地地区,南部为湖南中亚热带中部地区。湖南中亚热带南部地区主要为雪峰山南部地区,属于华南植物区系,其南亚热带北部地区主要出于山地地区,积温线于6000℃,介于山区其积温日数小于100天。

图10 湖南省综合自然地理区划

Ⅰ湖南北亚热带南部地区:ⅰ澧水谷地;ⅱ武陵山原山地区

Ⅱ湖南中亚热带北部地区:ⅰ沅(陵)、麻(阳)红岩盆地区;ⅱ雪峰山北部山区地区;ⅲ长(沙)、株(洲)、湘(潭)丘陵区;ⅳ洞庭湖区:①洞庭湖湖泊河汊区②洞庭湖平原区③洞庭湖环湖低岗地区

Ⅲ湖南中亚热带中部地区:ⅰ新(晃)、通(道)山低山区;ⅱ祁(阳)、零(陵)岩溶岗平区;ⅲ衡阳紫色盆地区;ⅳ罗霄山山前丘陵区

Ⅳ湖南中亚热带南部地区:ⅰ雪峰山南部地区;ⅱ桂宁岩溶丘陵区;ⅲ汝(城)桂(东)山地区

Ⅴ湖南南亚热带北部地区:莽山;九嶷山山地区

2.5自然区分区概述

<1> 湖南北亚热带南部地区(≥10℃积温≤5000℃)

本区包括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森阳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古丈县——张家界市——慈利——石门县——澧县一线以北的武陵山山地、山谷和湖北平原西部地区,也是湖南西北地区,≥10℃积温≤5000℃。

山地部分,即武陵山山地地区构成主体,山系呈北东向延伸,弧顶突向北西,新华夏构造带之隆起,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顶保持着一定平坦面,山体形态呈现出顶平,坡陡,谷深的特点,因成土母质、地势和水热条件的影响,主要发育石灰土和黄壤以及山地黄棕壤。金鞭溪从武陵山中流过,沿途形成多种自然景观。森林是该山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类型划分原生性的栲树林、青冈栎林、珙桐林、黄杨林、高山柏林等以及次生性的响叶杨木、桦木林、枫香林、枫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等44个森林类型,在该区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森林活立木蓄积为3378000立方米。裸子植物、种子植物和苔藓类植物种属丰富,植物区系分类复杂,是一个丰富、古老的温带、亚热带的植物区系。

山前平原和谷地部分,即武陵山山前平原和澧水谷地,山前平原主要是武陵山冲击平原,以河流冲积物为主要成分,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额人谷底部分是澧水谷地,主要是碳酸盐地层,岩溶发育,溶洞、暗河、天坑遍布,且相互连贯,在地质构造上属新华夏构造第三隆起带;地质构造运动活跃,节理,褶皱,断层发育,较大的褶皱有武陵山复式背斜、桑植复式向斜以及澄水大断裂和石门张家湾断裂等。

<2> 湖南中亚热带北部地区(≥10℃积温≤5001—5300℃)

本区处于≥10℃积温≤5001℃和5300℃线之间部分,包括沅(陵)、麻(阳)红岩盆地区、雪峰山北部山区地区、长株潭丘陵区和洞庭湖区四个第二自然区。

山地丘陵部分,该山地部分呈东北—西南走向属于褶皱断块山、呈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广泛分布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板溪群一套由浅变质的板岩、变质砂岩及千枚岩组成的地层,震旦系变质碎屑岩亦发育良好,早古生代寒武—志留系的板岩、灰岩、细砂岩等组成的地层间有出露。主要土壤为黄壤,分布在海拔200~

及千枚岩组成的地层,震旦系变质碎屑岩亦发育良好,早古生代寒武—志留系的板岩、灰岩、细砂岩等组成的地层间有出露。主要土壤为黄壤,分布在海拔200~1000米的地带;1000~1400米的地带分布有黄棕壤,顶部为山地草甸土。山地冬冷夏凉、潮湿多雨,森林植被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带谱,群落发良好,除木本植物外,真菌、苔藓、地衣、蕨类、草本植物等林下、林间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0.7%。

丘陵部分,湘中丘陵是本区的主要部分,本地区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气候温暖、湿润,在该低山丘陵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生长繁茂,乔术层一般以青刚栋、苦储、青拷、小红拷、甜储、钩栗等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 明优势种明显藤本植物比较不多,土壤动物资源丰富。

洞庭湖地区,包括洞庭湖湖泊河汊区,洞庭湖平原区,洞庭湖环湖低岗地区,湖泊河汊地区,即①地区,因河床中因河间岛或沙洲使水流分成两股或多股形成,河床平面外形成莲藕状,狭窄段流速大,不易沉积泥沙,宽段流速减少,挟沙能力降低,泥沙在河床中沉积形成沙洲。平原部分,即②主要由长江水系输入的泥自然地带

第一自然区 第二自然区 北亚热带 湖南北亚热带南部地区(≥10℃积温

≤5000℃)

武陵岩溶山地原区 ⅰ澧水谷地 ⅱ武陵山原山地区 中亚热带 湖南中亚热带北部地区(≥10℃积温

≤5001—5300℃)

湖南中亚热带中部地区(≥10℃积温

≤5301—5600℃)

湖南中亚热带南部地区(≥10℃积温

≤5601—5900℃)

沅(陵)、麻(阳)红岩盆地区;雪峰山北部山区地区;长(沙)、株(洲)、湘(潭)丘陵区; 洞庭湖区:①洞庭湖湖泊河汊区 ②洞庭湖平原区 ③洞庭湖环湖低岗地区 新(晃)、通(道)山低山区;祁(阳)、零(陵)岩溶岗平区;衡阳紫色盆地区;罗霄山山前丘陵区 雪峰山南部地区;桂宁岩溶丘陵区;汝(城)桂(东)山地区 南亚热带

湖南南亚热带北部地区(≥10℃积温

≤5900℃) 莽山;九嶷山山地区

沙和洞庭湖水系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主要湖沼洼地多在南缘地带。平原热量丰富,水域广阔、土层深厚,土壤自然肥力较高,为理想的粮、棉、麻、水产和蚕丝的重要基地。环湖低岗地区,即③地区,该地处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带,长期受流水侵蚀和物理风化等作用的影响,最低海拔33.5米,相对高度10~30米。以流水面状冲刷和沟蚀作用为主。岗顶平齐,岗体多呈馒头状,和缓起伏,微向平原倾斜。外侧与洞庭湖平原接壤,转折清晰。

<3> 湖南中亚热带中部地区(≥10℃积温≤5301—5600℃)

本区处于≥10℃积温≤5301℃和5600℃线之间部分,包括新(晃)、通(道)山低山区;祁(阳)、零(陵)岩溶岗平区;衡阳紫色盆地区;罗霄山山前丘陵区。

山地部分,该山地区是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和雪峰山末端延伸,北部隆起,中部凹陷,地势向中、向西北倾斜,山地夹丘陵、谷地,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交界地区,形成明显的山地地貌景观,区内因气候和地形影响,四季分明,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如木本,草本,蕨类,菌类和竹类等多种植物。岩溶岗平部分,该地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富的亚热带气温条件,既具温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年降雨量1290~1900毫米,地表水对石灰岩冲蚀、溶蚀等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盆地部分,主要是衡阳紫色盆地,处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南段,略呈北东向展布,为中生代末期形成的内陆断拗湖盆,是具有地域特点的红层盆地,区内广泛发育红壤,非地带性的紫色土12万多公顷,其中石灰性紫色土占72%,沿河洲滩及冲谷地带多分布冲积土和水稻土。山前丘陵部分,因山地间夹有长条形断陷盆地,堆积有红色岩层,经后期地壳变动,断陷盆地抬升,河流切入红色岩层之中,形成丘陵,该区森林覆盖率较大,以马尾松、杉、毛竹为主。主要以经济林为主,如油茶、油桐、漆树。

<4> 湖南中亚热带南部地区(≥10℃积温≤5601—5900℃)

本区处于≥10℃积温≤5601℃和5900℃线之间,包括雪峰山南部地区;桂宁岩溶丘陵区;汝(城)、桂(东)山地区。

山地部分,主要是雪峰山南部和罗霄山南部地区,雪峰山为正向构造的古老隆起山地,南起于湘桂边境的大南山,沅江和资水之间的分水岭,山地冬冷夏凉、

潮湿多雨。山地主要土壤为黄壤,分布在海拔200~1000米的地带;1000~1400米的地带分布有黄棕壤,顶部为山地草甸土。雪峰山植森林植被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带谱,群落发良好,除木本植物外,真菌、苔藓、地衣、蕨类、草本植物等林下、林间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不少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如松茸菌、牛肝菌、木耳、蕨菜、猕猴桃,药用的天麻、灵芝、何首乌、半夏、黄姜、麦冬、绞股兰、鱼腥草等。罗霄山部分主要在汝(城)、桂(东)山地区,主要由燕山期岩体及古生代地层组成南北向隆起带,为隆起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貌上表现为层峦叠嶂,山岭高大,山区气候温暖湿润,生长松、杉、楠、樟、毛竹等常绿针叶、阔叶树种,有大量热带区系植物分布。岩溶丘陵部分,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丘陵,起伏不大,坡度小于45°,已不具峰林形态,与溶蚀洼地组合成中亚热带岩溶区。

<4> 湖南南亚热带北部地区(≥10℃积温≤5900℃)

本区处于≥10℃积温≤5900℃线以南地区,包括莽山、九嶷山地区。本区主要以山地为主,莽山位于南岭山脉北麓,地形复杂,山峰尖削,沟壑纵横,气侯温和,雨量充沛,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九嶷山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多为砂页岩、花岗岩、变质岩组成。受亚热带气候影响,降水丰富,植物资源种类多,并有溶洞,紫霞岩等各种景观,旅游资源丰富。

参考文献

[1] 王传深熊振.浙江省综合自然区划新方案[J].杭州大学学报1986年4月第13卷第 2期

[2] 陈瑶.马山县综合自然区划研究[J].硕士论文2014年6月

[3] 张绪良.山东省惠民县综合自然区划研究

[4] 杨勤业郑度.横断山区综合自然区划纲要[J].山地研究1989年2月第7卷第1期

[5] 李万.关于认识性与应用性区域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特点的探究一一以湖南省为例[J].地理研究年1987年9月第6卷第3期

[6] 刘卫东.江汉平原土地类型与综合自然区划[J].地理学报1994年1月第49卷第1期

[7] 杨勤业郑度.横断山区综合自然区划纲要[J].山地研究 1989年2月第7卷第1期

[8] 黄浩.掌握湖南气候特点[J].档案时空2005年2月

[9] 唐忠元.永州地区的气候类型名称匡正[J].零陵学院学报2003 年 9 月第24卷第 5 期

[10] 饶家荣肖海云刘耀荣柏道远邓延林.扬子、华夏古板块会聚带在湖南的位置[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2月第55卷第2期

[11] 游兴李昌昊喻娓厚.湖南省降水特性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2004 年第 6 期

[12] 袁正科周刚田大伦袁穗波张灿明刘文端.红壤和紫色土区域植被恢复中的水土流失过程[J].中南林学院学报

[13] 万绍滨彭寅斌刘林翰.湖南植物区系与植被概祝聊城大学学报(白然科学版)[J] 2003年6月第16卷第2期

[14] 蔡运龙.土地类型和自然区划研究与综合自然地理学[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1年8月第7卷第3期

[15] 李忠武曾光明朱华方勇阳小聪黄雅.湘中红壤丘陵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生态学杂志

[16] 徐立刘少博刘云国吴际友努扎艾提艾比布宋华晓陈贝贝.湘中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长沙市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

[17] 孙伟军方晰项文化张仕吉李胜蓝.湘中丘陵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特征[J].生态学报 2013年12月第33卷第24期

https://www.360docs.net/doc/b316795131.html,/gtmh(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综合农业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一、综合农业自然区划的对象和任务 自然界是一个物质世界,它遵循物质不灭和能量守衡定律,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它对人 类来说是一个错综复杂,但业非杂乱无章的对象。空间各种形式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转换都给人类带来或是利益或是炎难。然而利益和炎难都是相对的,它决定于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决定于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力量,决定于时间。 从对物质世界的利用、适应和改造的角度出发,我们把自然界的物质及其运动形式区分 为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已被人们认识业利用的物质及其在运动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例如矿藏、森林、土壤、水、辐射能、风能、热能等等。自然条件是指我们周围的环境条件,例如风力大小、温度高低、坡度陡缓、霜期早晚、辐射强弱、酸碱程度等等。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同出于一个物质世界,由于它的表现形式不同,或者说对不同物质或现象的作用不同,再加上人类对它们的认识程度和控制能力的大小,就体现为资源或条件。例如凤,当它达到一定风速时可作为风力资源利用,但风速过大在农业上就成为害风条件;又如北京山区森林很少,这不仅是一个森林资源缺乏的问题,而且也体现为水源涵养差和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条件向短。 无论是农业自然资源的调查或是综合农业自然区划,都必须弄清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自 然条件的区别和关系,不能以农业自然资源作为单一研究对象,而忽视了自然条件因素。综合农业自然区划是以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作为研究对象,所以它不 仅把自然界作为自然资源,而且是把它作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来进行区划的。 以自然因素作为对象的区划很多,有单项自然因素的自然区划,如气象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等等;有综合自然因素的区划,如综合自然区划。但是综合农业自然区划则与之不同,它是直接为农业区划服务的,为农业区划提供自然依据,是农业自然因素的综合区划。通过这一区划耍提出各分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向和对农业自然条件适应和改造的措施。综合农业自然区划的任务是要探索各农业自然因素的地域分布规律和作用特点,根据各因素的异同性和相互联系以及合宜的土地利用方向,划出各级农业自然区。 二、综合农业合然区划的分区原则 ‘”综合农业自然区划耍求各自然区都能体现出主导的土地利用和不同的综合治理特点,以便进,步为综合农业区划确定各区主导专业方向提供依据,业使农业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培育保护相互结合。根据这一要求,提出以下划区原则。 一生3一 1、自然因素的搽合1lJ区原则各级自然区不能简单依某个单一自然因素的分布规律 划分,而应按照各自然因素的综合特征来划分。因为诸自然因素相互制约,且资源的利用受到多因素综合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取决于某个单一因素的作用。 土地利用方向是综合分析各自然因素之间联系的出发点,反之,为了确定某一土地利 方向必须综合分析各自然因素的作用。例如在北京山区的条件下,若初步考虑适宜利用方为牧,那么首先应考虑有无草本群落,其次分析地形坡度是否便于放牧,能否引起严重水流失(暴雨强度、次数),土壤水分状况和肥力能否保证牧草较快恢复,牧草生境对提供 季牧爆或干草的可能性,等等。只有根据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才能划出宜牧分区。 但是,自然因素的综合不是任意可以选择的,它是按一定规律有机组合的。因此,我 只能按照它们分布的规律,考虑资源可能利用方向和自然条件的作用来选择各种组合的围,划分区域。 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有一条相对比较明显的规律,这就是地貌分异的规律。现将北京 区各自然因素随地貌变异而组合的规律以图示意(见下图)。 由图可见,随着地貌的变异,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都相应产生较规律的变化。当然,气候、土壤、植被等也相互作用而促成这样的分布规律。平原地区地貌类型的差异对不同

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 023-2005

ICS13.020.50 Z04 湖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3/023-2005 代替DB43/023-91、DB43/067~069-92 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 功能区划 Water Enviromental Functional Demarcation For HuNan Main Surface River 2005-04-01发布 2005-07-01实施 湖南省环境保护局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3/023-200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 (2) 5.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2) 6.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3)

DB43/023-2005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DB43/023-91、DB43/067-92、DB43/068-92、DB43/069-92。 与DB43/023-91、DB43/067-92 、DB43/068-92 、DB43/069-92相比较,本标准对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干流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并将水域区划范围扩大到四水的三级支流、洞庭湖主要水域及湖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珠江水系、赣江水系。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可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混合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按照“不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836个,其中源头水域10个、自然保护区21个、饮用水源保护区338个、渔业用水区283个、景观娱乐用水区45个、工业用水区52个、农业用水区86个、混合区1 个。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2005年7 月 1 日起实施,DB43/023-91、DB43/067-92 、DB43/068-92 、DB43/069-92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批准。 本标准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综合自然区划

第七章综合自然区划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区划:泛指区域的划分,通常所说的区划可分为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和 行政区划。 2、综合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地理综合体,根据自然地理 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其相似性程度和差异性程度排列成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综合自然区划反映了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和地域联系。 二、简答题: 1、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区域共轭性、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方法有古地理法、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类型制图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 3、综合自然区划研究有何实践意义? ①揭示了自然综合体的地域分异规律性;②掌握一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综合特征;③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的改造自然条件,拟定改造自然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所以,综合自然区划工作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与生产建设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 4、什么是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综合分析自然地理各个要素,从中找出主导因素,以便选取主导标志作为划区的界限。 三、论述题: 1、试分析《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三大自然区的特征。

2、试评价1956-1959年(黄秉维主持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优点: (1)在区划等级系统中,第一次反映出地带性区划单位,成为我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典范。 (2)区划方案有一套完整的综合自然区划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每一级区划单位都有明确的概念,划分原则和指标,从科学上看,十分严谨。创造性地运用了交叉排列单列等级系统,有独到之处,对以后的区划方案影响大。 (3)全面评价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合理利用和拟定改造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实践性强,为农业服务的目的性明确。 (4)第一次划分三大自然区。 (5)在区划的理论上有突出特点: ①明确提出中国自然区划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林、牧、副、渔、水利等事业的规划与先进经验推广提供依据。 ②广义理解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③在高级单位中,主要反映地带性分异规律,低级单位反映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为主。 ④采用不同区域相同级别的统一原则、统一依据、统一指标。 ⑤在高级区划单位中,交替使用主导标志法。

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区域范围面积(平 方公里) 人口(万人)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鄂伦春自治旗、 阿尔山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黑龙江 省:北安市、逊克县、伊春区、南岔区、友好区、西林区、翠峦 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 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上甘岭区、铁力市、通河县、甘南 县、庆安县、绥棱县、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加格达奇区、 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嘉荫县、孙吴县、爱辉区、嫩江县、 五大连池市、木兰县 346997711.7 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吉林省:临江市、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浑江区、江源区、 敦化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靖宇县黑龙江省:方正县、 穆棱市、海林市、宁安市、东宁县、林口县、延寿县、五常市、 尚志市 111857637.3 阿尔泰山地森林草原生态功 能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 巴河县、青河县、吉木乃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 11769960 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 能区青海省:同德县、兴海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玛沁县、 班玛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玛多县、玉树县、杂多县、 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 35339472.3 若尔盖草原湿 地生态功能区 四川省: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2851418.2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 功能区甘肃省: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 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33827155.5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 功能区甘肃省:永登县、永昌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不包括北部区块)、民乐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不包括北部 区块)、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中牧山丹马场、民勤县、山丹 县、古浪县青海省:天峻县、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县 185194240.7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江西省: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 安远县、寻乌县、井冈山市湖南省:宜章县、临武县、宁远县、 蓝山县、新田县、双牌县、桂东县、汝城县、嘉禾县、炎陵县广 东省:乐昌市、南雄市、始兴县、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兴 宁市、平远县、蕉岭县、龙川县、连平县、和平县广西壮族自治 区: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 县 66772123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山西省: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吉县、乡 宁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中阳县、兴县、临县、柳 林县、石楼县、汾西县、神池县陕西省:子长县、安塞县、志丹 县、吴起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112050.51085.6

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总论 规划背景 湘江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之一,它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西麓的海洋坪,自西向东北蜿蜒而下,斜贯湖南省境,从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湘江干流在湖南省 内全长670km,沿途接纳了大小支流2157条,集雨面积8.51万km2,多年平均入湖水量 624亿m3,是洞庭湖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产水最多的河流。湖南省也因有湘江而简称“湘”。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是湖南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湘江流域也是湖南省 最发达的区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40.3%,跨永州、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8个地市,流域内城镇密集、人口众多、工业集中。2008年末,流域内人口4069万人、GDP5738.88亿元、工业增加值1995.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9.5%、75.2%、76.4%。 湘江水域集饮用、灌溉、渔业、航运、工业用水、纳污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湘江流域 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的保障。目前,沿湘江共设有110余个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约2000万人以湘江水体作为直接饮用水源;沿湘江2000万亩耕地以湘江为直接灌溉水源;沿湘江自永州苹岛至岳阳城陵矶已全部成为航道,其中湘江苹岛至衡阳278km航段为IV级标准,衡阳至城陵矶439km航段为III级标准。 湘江流域的自然资源丰富,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对象的资源产业(资源生产和资源 初加工产业)成为湘江流域产业的主体和主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造就了湘江流域众多的 资源型产业,并进而形成许多的资源型城镇。目前,湘江流域云集了电力、治金、化工、 煤碳、建材、纺织、食品、造纸等工业,这类工业的成长发展过程就是资源型城镇的形成 过程,同样也是不断消耗自然资源并使景观生态不断受到侵袭和损害的过程。因此,湘江 流域的自然资源禀赋造成了流域的产业结构具有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及生态环境受到 破坏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主要 表现为流域陆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干扰与破坏,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局部地质 灾害频现;水生生态环境脆弱而退化、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水生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湘江水体水质受到重金属、有机物和微生物等的复合污染,水体中汞、镉、氨氮、石油类、总氮以及粪大肠菌群在沿线均有超标,而在衡阳松柏河、株洲霞湾港等江段重金属更是超 标严重,湘江流域的总体水环境质量在逐年下降。同时,受全球气候变暖、三峡工程建设 等综合因素影响,湘江水位近年枯水频率增多,湘江长沙站水位枯水位连创历史新低,沿 江城市的供水、航运交通、工农业生产等均受到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多年来已做了大量的流域生态 治理工作。为彻底改善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湘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健康安全,省委、省政府决心结合国务院批准的《长株潭城市群全国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建设要求,系统性的进行全流域生态环境 综合整治,并通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对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型城镇进行改造 和变革,还湘江流域青山绿水。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 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 分区等级 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 区划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 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方法 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分区命名 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 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三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的特点,由地名+生态服务功能特点(或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生态功能区构成。 生态服务功能特点包括荒漠化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文调蓄、土壤保持、海岸带保护等。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包括土壤侵蚀、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酸雨敏感性等,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 生态功能分区概述结果应包括对每个分区的区域特征描述,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 (2)?存在的或潜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和原因。

湖南地图及行政区划

别称湘,全省面积21.1875万平方千米,人口6568万3722人(六普)。共有14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7个自治县)。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天心区湘府路8号。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长沙市辖6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57个街道、86个镇、27个乡。市政府驻岳麓区岳麓大道。 芙蓉区(东屯渡街道)天心区(青园街道)岳麓区(望岳街道)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 雨花区(圭塘街道)望城区(高塘岭镇) 浏阳市(关口街道) 长沙县(星沙街道)宁乡县(玉潭镇) 株洲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26个街道、63个镇、41个乡、1个民族乡。市政府驻天元区。 荷塘区(桂花街道)芦淞区(枫溪街道)石峰区(响石岭街道)天元区(嵩山路街道) 醴陵市(西山街道) 株洲县(渌口镇)攸县(联星街道)茶陵县(城关镇)炎陵县(霞阳镇) 湘潭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22个街道、38个镇、21个乡。市政府驻岳塘区芙蓉路。

雨湖区(雨湖路街道)岳塘区(五里堆街道) 湘乡市(望春门街道)韶山市(清溪镇) 湘潭县(易俗河镇) 衡阳市辖5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34个街道、111个镇、72个乡、1个民族乡。市政府驻蒸湘区。 珠晖区(广东路街道)雁峰区(雁峰街道)石鼓区(松木乡)蒸湘区(长湖乡) 南岳区(祝融街道) 耒阳市(蔡子池街道)常宁市(宜阳街道) 衡阳县(西渡镇)衡南县(云集镇)衡山县(开云镇)衡东县(城关镇) 祁东县(洪桥镇) 邵阳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21个街道、96个镇、79个乡、21个民族乡。市政府驻大祥区。 双清区(汽车站街道)大祥区(城南乡)北塔区(状元洲街道) 武冈市(迎春亭街道) 邵东县(大禾塘街道)新邵县(酿溪镇)邵阳县(塘渡口镇)隆回县(桃洪镇) 洞口县(洞口镇)绥宁县(长铺镇)新宁县(金石镇) 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 岳阳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22个街道、96个镇、60个乡。市政府驻岳阳楼区金鄂东路。 岳阳楼区(新路口街道)云溪区(云溪镇)君山区(柳林洲镇) 汨罗市(城郊乡)临湘市(长安街道) 岳阳县(荣家湾镇)华容县(城关镇)湘阴县(文星镇)平江县(汉昌镇) 常德市辖2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10个街道、106个镇、96个乡、4个民族乡。市政府驻武陵区。 武陵区(南坪岗乡)鼎城区(武陵镇) 津市市(襄阳街街道) 安乡县(深柳镇)汉寿县(龙阳镇)澧县(澧阳镇)临澧县(安福镇) 桃源县(漳江镇)石门县(楚江镇) 张家界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共有7个街道、32个镇、49个乡、15个民族乡。市政府驻永定区。 永定区(西溪坪街道)武陵源区(军地坪街道) 慈利县(零阳镇)桑植县(澧源镇) 益阳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9个街道、69个镇、15个乡、1个民族乡。市政府驻赫山区桃花仑。 资阳区(大码头街道)赫山区(赫山街道) 沅江市(琼湖街道) 南县(南洲镇)桃江县(桃花江镇)安化县(东坪镇) 郴州市辖2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有7个街道、86个镇、153个乡、11个民族乡。市政府驻北湖区人民东路。 北湖区(燕泉街道)苏仙区(苏仙岭街道)

临潭县综合自然区划报告

精选文档 综合自然地理学 临潭县综合自然区划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11级地理科学<1>班 姓名: 学号:20112100104

精选文档 临潭县综合自然区划报告 一:自然地理概述 临潭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坐 标为东经103° 10'?103° 52',北纬34° 30'?35° 05'。东邻岷县,北接康乐、渭源2县,东西南3面被卓尼县包围。总面积1557. 68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60 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3公里。临潭县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过渡地区,属高山丘陵地带,平均海拔2825米,最高3926米,最低2209米,地形西高东低。气候属高寒阴湿区,春季回暖缓慢,夏季多暴雨冰雹,秋季降温迅速,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3.2C,极端最低气温-27.1 C,极端最高气温29.6C。平均无霜期65天。年平均降水量518毫米。高寒、阴湿、霜冻、冰雹、旱涝为临潭县灾害性气候。 1:地质 1.1:地层 临潭位于秦岭褶皱系西部中段,以王家坟一一合作大断裂为界,将西秦岭分为北秦岭海西优地槽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临潭县正处在这两个褶皱带的过渡带上。县境内出露地层以上古生界及中、下三迭统为主,第三系、第四系分布零星。 1.2 :地质结构 横贯临潭境内主要地质构造为北秦岭海西优地槽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次一级构造由新堡——力士山复背斜和洮河复向斜组成。 新堡——力士山复背斜:轴部由下石炭统砂岩、页岩、粉砂岩组成;两翼逐由中、上石炭统、二迭系、中下三迭统灰岩、砂岩、页岩、板岩组成;背斜轴部在秋峪山至甘沟一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局部偏转呈弧形,由尖山向西则呈北西向展布;在复背斜轴部发更次

湖北生态功能区划简本全解

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 (简写本) 湖北省环境保护局 2004年12月

湖北省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周坚卫副省长 副组长:夏贤忍省政府副秘书长 杨家志省环保局长 成员:熊茂浩省计委副主任 周顺民省财政厅副厅长 张感山省水利厅副厅长 余胜伟省农业厅副厅长 詹世良省建设厅副厅长 林志慧省交通厅副厅长 阎新民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李天汉省旅游局副局长 张和坤省林业局副局长 刘晓鸣省环保局副局长 湖北省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晓鸣 湖北省环境保护局自然处 处长:李炜

技术承担单位: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技术协作单位: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技术负责人:方芳沈渭寿 技术组成员:望志方燕守广张彗

说明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保护纲要》及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湖北省环保局在全省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于2004年组织编制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审稿)》,并组织了专家论证会,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编。同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组织省环保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旅游局等8个部门召开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审稿)》部门论证会,会后依据各部门意见进行了详细修改,于2005年编制完成《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批稿)》。此后又经过长达一年多的修改和审定,完成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全部修编工作。 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系统研究区域生态因子及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为生态系统资源信息的配置提供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框架。 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生态系统学理论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保障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确保生态功能发挥的稳定性、生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生物资源保护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湖南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湖南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了解湖南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2、学会看地图,读懂地区的位置,并理解位置对一个地区自然和人文的影响。【学习重点】 学会看图,并总结具体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 对地图的理解和把握 【预习交流,尝试课文】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读图1—1,说出湖南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湖南的邻省。 2.读图1—2,湖南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我国哪一个温度带? 3.读图1—4,找出湖南的东南西北四个端点的位置,湖南所辖的14个州市的位置和名称。 4.在图上找出你的家乡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在地图上找到省会长沙市,判断它位于你的家乡所在地的哪个方位?指出长沙市与我省哪些省辖市相邻?有同学说,湖南省的政区轮廓好像人头像,你觉得像吗? 【小组讨论,探究提升】

1.我们已经了解到,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就是回答“它在哪里”的问题。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如海陆位置等)。读图1-1、1-2,判断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相对位置,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绝对位置。 2.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2)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3.结合上述分析,读图,说一说湖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梳理巩固】 一、地理位置 1. 面积: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千米 2 2. 邻省:赣、粤、桂、黔、渝、鄂 3. 相对位置: 位于我国中南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 4.绝对位置: (1)经纬度:东经108度47分——114度15分 北纬24度39分——30度09分 (2)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亚热带 (3)四个端点的位置 最东端: 桂东县最西端: 新晃侗族自治县 最南端:江华瑶族自治县最北端:石门县壶瓶山 5.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湖南位于我国中南部,南邻广东,北接湖北,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部地区的桥梁,在中部各省中,湖南具有承东启西、南北对接的战略地位。 二、行政区划 1、共辖14个州市 2、省会:长沙市

关于黄秉维先生《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的解读

关于黄秉维先生《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的解读 黄老先生这篇文章的脉络为:以对综合自然区划进行定义作为开篇,接着通过对区划目的和意义的阐述引出具体的区划内容。阐述区划内容过程中,先分析区划的总体依据和最终区划单位,接着分别对每个单位的具体划分依据进行具体阐述,最终以区划的作用作为全篇的结尾。下面,我将就我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 首先关于综合自然区划的定义:按照地表自然界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域甲乙划分,并按照划分出的单位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 接着进行综合自然区划,能够制定一个符合我们目的的区划分类单位系统。一方面与世界接轨,在全球视角下,更加完整地看待中国地表自然界的分异,并且借鉴国外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某些部分相似的地域中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利用改造自然的经验,取精华去糟粕运用到我国的生产实践与科学认识中。另一方面,也照顾到中国自然界的特点。(中国自然界的特点:1.季风和青藏高原的作用2.中国地台与地槽性质特殊3.地势复杂,高原山地与丘陵所占比重大4.收第四纪冰期影响微弱,响应植被风化壳残余等差异巨大5.历史悠久,人为因素强烈。) 第三方面此次区划采用多级区划系统,每级划分出的单位,其内部相似性逐渐增大。换句话说,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性要大于自然省的内部差异性,自然区的界限也不像自然省的界限那么明显。其原因在于从自然区到自然省,虽然没有连续的级别,但是其划分依据在逐渐细化。例如,在进行具体区划时,有些地方采用的补充原则是: 1.较高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自然界的现代特征与进展特征为主要依据,较低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残存特征为主要依据。 2.较高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不能改变或很难改变的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较低级的单位划分着重以较容易改变的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

甘肃公路自然区划

甘肃公路自然区划 我国公路自然区划采用三级区划体系,一级区划以温度和地貌为主导因素,二级区划以潮湿系数,适当考虑岩土类型为依据,全国分为7个一级区,33个二级区和 1 9个副区,三级区划则是各地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自行制定。自然区划是按一定的理论原则( 综合分析原则、主导因素原则),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各个方面的相似性程度或差异性程度,并将其划分为的自然区,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等级系统。 公路是穿越不同自然地理区域的空间线状人工构造物,与周围自然环境直接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不断受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公路建设也会反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自然条件的改变。甘肃省地处我国三大高原即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或阿拉善高原)的交汇地带,同时又是我国三大气候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而且是我国惟一占有三大自然区各一部的省份,地域分异非常复杂,且极富特色。所以,全面、准确的认识和搞清省域内自然环境条件的基本情况和地域分异规律,是甘肃公路三级区划研究的根本或基础。 一、区划指标 1、一级分区——对于甘肃省来说,对公路建设影响最大差异最大的自然地理要素应为: 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切割深度

岩土类型和植被状况等。( 1) 海拔高程甘肃省是一个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省份,特别在高海拔地区如甘南高原(平均海拔3000m 左右) 祁连山、阿尔金山等,对公路设计施工养护和汽车运营都造成较大的影响,这些地区的冻土也对公路造成较大的危害,( 2) 地形坡度该要素对公路设计指标的选取控制投资施工养护和各种病害的产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 3) 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这两个要素反映地表的破碎程度,而地表的破碎程度对公路建设的各方面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4) 岩土类型公路建筑在岩土(体)中,同时又需要大量高质量的筑路材料,许多公路病害也是由于岩土(体)引起或造成的,( 5) 植被状况植被状况对公路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虽然较前几个因素影响相对小,但对森林覆盖率极低的甘肃省来说,植被情况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上述要素都是反映非地带性的,从甘肃省自然地理条件来看,非地带性的地貌、岩性、植被对公路建设影响最大、差异最大将其作为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的一级分区指标是合理可行的。寻找和建立以上因素的联系和函数关系,采用公路工程困难度指数,按照公路工程建设困难度等级划分(表)就可进行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一级区划的分区。 表公路工程建设困难度等级划分

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文本(2003-11-1)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概况 一、地理位置 安徽省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地理坐标北纬29°22′~34°40′,东经114°53′~119°30′,国土面积13.96×104km2。东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接中原腹地,处于华北与华南之间过渡地带。行政区划上,全省辖17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和61个县,省会为合肥市。 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淮河横贯本省,省域自然地理环境表现出明显的南北纬向过渡特征。由于地形由东部平原过渡到西部丘陵山区,海洋气候影响趋弱,也表现出一定的经向过渡性。气候、生物、土壤等自然生态要素的纵向和横向过渡渐替,形成了本省具有显著特点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形地貌 长江、淮河横贯境内,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和江南(皖南)三个区域。地形由平原、山区、丘陵相间排列,自北向南依次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区、长江沿岸平原和皖南丘陵山区。 安徽省淮北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低平;淮河和长江之间分布最广的是岗、冲相间的波状起伏地,间有较高的低山、残丘及小面积的滨湖平原;大别山区位于江淮之间西南部,海拔多在500~1000m,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m,位于霍山县境内;长江沿岸平原介于江淮低山丘陵和皖南低山丘陵之间,依长江走向,呈狭长带状。铜陵以西平原狭窄,以东平原开阔,沿江平原残存有低山丘陵;皖南丘陵山区分布有三条明显的山地丘陵带,海拔一般都在400~1000m,少数1000~1500m以上,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m,是全省最高峰。 三、气候 安徽省处于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海南综合自然区划

1.海南的自然地理概况 海南省简称“琼”,是我国唯一的特区省。它位于北纬3°58'~20°10',东经108°37'~170°50'之间,它的北部是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相望,其它三面都被南海包围,西与越南为邻,东与菲律宾,南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隔海相望;南海东北部有台湾海峡与东海相通;东有巴士海峡与太平洋相连;西南部的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道。本岛地处热带北缘,旅游业相当发达。面积3.22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台湾。其中陆地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领海的一半。 2.自然特征 (1)气候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常风大,多台风,风害威胁大。(2)水系 岛内主要河流成辐射状,向四方分流入海。南渡江313公里,为岛上最大河流。其它河流有南渡江、万泉河、太阳河、陵水河、望楼河、昌感河、昌化江、文澜江等。 海南岛大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00万千瓦,可开发约6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6亿度。地下水资源储量约75亿立方米,占总水资源

的20%左右,其中理论可开发利用253亿立方米。 (3)地貌 海南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是山地、台地和平原,其中海拔1000米以下的台地、平原占全岛面积的近三分之二,地势中高周低,山地边缘分布着许多大小盆地,各盆地之间分布着海拨500?米以下的丘陵盆地。近海台地平原占相当大的面积,绝大多数是河流冲积成的平原。海南山地属花岗岩穹窿体,经长期侵蚀切割和构造运动,展状地形明显,山间盆地发育。还有最多的是海岸地貌

湖南省行政区号

湖南 代码名称430000 湖南省 430100 长沙市 430101 市辖区430102 芙蓉区430103 天心区430104 岳麓区430105 开福区430111 雨花区430121 长沙县430122 望城县430124 宁乡县430181 浏阳市430200 株洲市 430201 市辖区430202 荷塘区430203 芦淞区430204 石峰区430211 天元区430221 株洲县430223 攸县430224 茶陵县430225 炎陵县430281 醴陵市430300 湘潭市 430301 市辖区430302 雨湖区430304 岳塘区430321 湘潭县430381 湘乡市430382 韶山市430400 衡阳市 430401 市辖区

430402 江东区430403 城南区430404 城北区430411 郊区430412 南岳区430421 衡阳县430422 衡南县430423 衡山县430424 衡东县430426 祁东县430481 耒阳市430482 常宁市430500 邵阳市 430501 市辖区430502 双清区430503 大祥区430511 北塔区430521 邵东县430522 新邵县430523 邵阳县430524 隆回县430525 洞口县430527 绥宁县430528 新宁县 430529 城步苗族自治县 430581 武冈市430600 岳阳市 430601 市辖区430602 岳阳楼区430603 云溪区430611 君山区430621 岳阳县430623 华容县430624 湘阴县430626 平江县430681 汨罗市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整理 文章结构导图 ●区划分类单位的原则 ●具体进行区划 ?三个自然区 ?第一级单位 ◆热量的地域差异 ◆湿润情况 ?第二级单位 ◆代表性的土类、植被 ?第三级单位 ◆地形的生物气候特征 ●区划的作用 综合自然区划就是按照地表自然界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域加以划分,并按照划分出来的单位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 与分布的规律性。因此,划分工作的第一步是制定一个符合我们目的的 区划分类单位系统。 划分自然区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组合若干自然情况有某些相似性的区划单位,以便与世界及亚洲区划系统相衔接,另一方面是帮助我们理 解热量带在不同自然区具有不同意义的手段。 划分一贯遵循生物气候原则,就是根据气候与土壤、生物、农业的相关性来划分单位,拟定界限。所考虑的规律主要是垂直地带性规律的 反映。 一、三个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蒙新高原区与青藏高原区 二、(一)六个热量带和亚带。

可能还不到1000℃,少数山地顶部在雪线以上。所显示规律是垂直地带性,在4000米左右为暖温带,4000米以上至4200米为亚热带。 (二)湿润状况 地区中站中坚位置的是上层由中生的多年生高大草本组成的群落,半干旱区植被以丛生状草原最为普遍,干旱地区全为荒漠。 三、代表性土壤和植被 有10地区和亚地区各仅有一个地带或亚地带,其余8个地区与亚地区中的地

四、地形 将七种地形划分为四类:平原与丘陵、低山、间山平原、中山与高山。综上,将相对高度500米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分类标准,是考虑了若干方面的自然现象与规律的。 自然省:自然地带内由于地形或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生物气候特点不同或其组合形式不同的地域。每一自然省中,生物气候特点或其组合形式基本相同,在土壤与植被等方面有与之相应的相似性,其地形在生物气候分类上属一个类型。 五.区划的作用 第一,可以系统的大致了解不同地域有可能生产什么,土地应该主要用以生产什么,在不同技术条件下,可以获得多少产量。 第二,更充分的利用自然,消除不利的自然因素,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也可以按自然地区、自然地带和自然省来分别考虑,权衡缓急。 第三,对农、林、牧生产技术的先进经验的推广也有一定的作用。 第四,按综合自然区划来规划农业、林业等试验机构及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这些机构的布局,可以避免偏倚,拟定出比较恰当的方案。 第五,大规模的自然改造往往牵涉到不同的综合自然区划单位,自然界的变化,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根据区划单位来进行研究、计算和规划。9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的历史发展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的历史发展 一.1954 年《中国自然区划草案》:罗开富 1. 依据与步骤 (1) 根据季风影响程度,将中国分为东西两半壁 (2) 东部根据温度不同分出四个区;西部根据干燥程度及高度变化分出两个区; 东西交界划出康滇区 (3) 根据地形因素分出23 个副区 2. 评价 (1) 优点:是解放后第一个方案,起承上启下作用;区划单位的名称与地域名称相对应,便于记忆 (2) 缺点:理论上不严谨 二.1956 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黄秉维 1.依据和步骤 (1) 根据自然情况最主要的差异,分出三个自然区 (2) 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分出6 个自然带和1个高寒区 (3) 按水分差异分出18 个自然区 (4) 依植被,土壤条件分出28 个自然地带 (5) 根据自然地带内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分出自然省 (6) 根据地貌和岩性划分自然州 2.评价 (1) 优点:理论上严谨,分级有指标;首先把辽东和辽宁南部划入华北区 (2) 缺点:命名太费解,无地名意义;暖温带被分为东西两块,违反了区域共轭性原则 三.1961 年《中国自然区划》:任美锷 1.特点 (1) 运用综合性和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 (2) 认为区划的指标要有灵活性 (3) 认为区划指标的数量定级要有灵活性 (4) 认为区划单位的等级不应太多太繁,区域单位的名称应简单化,命名与常用的地域名称相 适应 2.依据 根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将全国划分为8 个自然区,23个自然地区和65 个自然省. 3. 评价 (1) 优点:简便 (2) 缺点:有些区划的归属尚在讨论之中 四.1963 年《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自然区划》:侯学煜 1.特点:目的明确,具体,偏重于实用 2.依据和步骤 (1)按照热量指标,划出6 个自然带和1 个高寒区(2)根据大气水热条件结合状况不同,分为29 个自然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发布日期:2011-6-9]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区域范围 面积 (平方公 里) 人口 (万人)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 鄂伦春自治旗、阿尔山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 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 黑龙江省:北安市、逊克县、伊春区、南岔区、友 好区、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 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带岭区、乌伊 岭区、红星区、上甘岭区、铁力市、通河县、甘南 县、庆安县、绥棱县、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 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嘉荫县、 孙吴县、爱辉区、嫩江县、五大连池市、木兰县 346997711.7 长白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吉林省:临江市、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浑 江区、江源区、敦化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 靖宇县 黑龙江省:方正县、穆棱市、海林市、宁安市、东 宁县、林口县、延寿县、五常市、尚志市 111857637.3 阿尔泰山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11769960

森林草原生态功能区福海县、哈巴河县、青河县、吉木乃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 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青海省:同德县、兴海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 治县、玛沁县、班玛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 玛多县、玉树县、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囊谦 县、曲麻莱县、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 35339472.3 若尔盖草原 湿地生态功 能区 四川省: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2851418.2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甘肃省: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碌曲 县、夏河县、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保 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33827155.5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甘肃省:永登县、永昌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 裕固族自治县(不包括北部区块)、民乐县、肃北 蒙古族自治县(不包括北部区块)、阿克塞哈萨克 族自治县、中牧山丹马场、民勤县、山丹县、古浪 县 青海省:天峻县、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 县 185194240.7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江西省: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县、全南 县、定南县、安远县、寻乌县、井冈山市 湖南省:宜章县、临武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 县、双牌县、桂东县、汝城县、嘉禾县、炎陵县 667721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