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问题与改革

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问题与改革
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问题与改革

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问题与改革 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问题与改革 丁明君,齐硕樑,李光旭,布和 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本文是关于天津工业大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和研究。 本文报告了调查的主要结果,指出了我国目前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中 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就今后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汉语教学;教学调查 作者简介丁明君 1982-,男回族,硕士,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 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 一、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基本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古老的中国文化 以其独特魅力加之汉语在国际推广工作中的逐渐深入,近年来华学习汉语 的人数增长迅速。 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我们要意识到汉语教学已经不仅仅是作为单纯 的语言教学而存在,而是成为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交 流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及时总结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的经验,更好地实施国家对外汉语 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精神,天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对本校留学生汉 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 我们扩展了论文[1]中提出的方法, 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1 汉语课程的教 学目标和教学内容;2 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3 课程设置;4 教学评估及其 反馈作用;5 多媒体、网络资源库的开发与利用;6 教学条件与环境;7 汉 语交际意愿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 本次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面向本校留学生及汉语教学老师。 二、本校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1 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随着汉语水平入学测试在我校留学生招生全面实施,新入学留学生的 汉语水平有了明显进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来我校前所修读的汉 语课程达到中等汉语水平。 有观点提出应在刚入学阶段完成留学生的基础汉语教育。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除极少数老师认为可以适当降低部分国家的留学 生的基础汉语教学,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基础教学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参加我校组织的汉语水平调研的留学生中,完全或部分达到《教学大 纲》汉语水平要求的有 413 人,其中高于平均水平的有 258 人,占有效问 卷的 625。 其中,来自韩国的留学生为 221 人,占东亚留学生的 816,其他地区 为 192 人。

与此同时,调查的 10 名教师全都表示已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 了所授课程的教学任务。 这表明《教学大纲》已基本被我校教师所接纳。 在教学目标方面,绝大多数教师都将提高学生的汉文化素养和提高学 生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重要或较重要的教学目标。 其次,培养学生的生活用语能力和提高学生汉语水平考试的通过率也 被老师们广泛重视。 只有少数老师选择培养职场汉语应用能力及其他作为重要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以往被广泛重视的提高留 学生的汉语水平考试通过率已不再是最重要的选项了。 并且,针对来自不同地区的留学生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式上出现了不 同的选择。 如就培养学生的生活用语应用能力而言,针对来非东亚的留学生的教 学目标来说,有 227 的教师认为重要;而对于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来说,有 79 的教师认为重要。 对于培养学生学职场汉语应用能力,有 297 的教师认为对于韩国留学 生的汉语教学最重要,有 117 的教师认为对于来自非东亚的留学生重要。 根据生源地的不同,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 这些差别反映出留学生汉语教学正朝着 《教学大纲》 提出的分类指导、 个性化教学的方向发展,是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教学内容方面,有 626 和 348 的教师认为汉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 技能是最重要和较重要。

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听、读、说被认为是最重要技能 及次重要技能的比例比分别为 80、53 和 42。 在汉语能力总的要求方面,参加调研的 23 的留学生被要求达到一般 要求。 加强听说能力,已成为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着力点。 虽然在过去大家普遍认为阅读作为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输入的主渠 道,是其他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但忽视听说能力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培养留学生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观念现已深入人 心,而大学生的听说能力也确实有了显著提高。 这得益于大学汉语教学改革。 随着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向前推进,我们鼓励更多教师选择较高或更 高要求作为教学目标级。 2 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为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大纲》特别强调了利用多媒体 在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为确保听说能力的训练,我校大部分留学生汉语 基础阶段课程实行分课型教学。 在天津工业大学开设的留学生汉语课程中实行分课型教学的,有 20 的课程采用的是读写译+视听说, 30 的课程采用的是读写译+视听+口语, 10 的课程采用的是读写译+视听+口语+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采用课堂面授结合计算机自主学习的方式被广

泛提倡。 在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采用课堂面授 +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已经在 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普及,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辅助课堂教学的形式被广泛 采用。 但是,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实现《教学大纲》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仍有 大量工作要做。 3 课程设置。 《教学大纲》指出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强求一律,为确保不同层 次的留学生在汉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实际 情况开设各类汉语基础课程和入系生课程。 调查表明,我校汉语基础阶段汉语专业课有 4~7 门,并有越来越多 的学生选择入系学习。 有部分教师建议,针对不同汉语基础的留学生应适当调整入系生课在 总课程中的比例。 关于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教学方面,《教学大纲》要求留学生汉语课程 设置应努力满足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校留学生汉语课程大都采用全校统一的形式,许多参加调研的 教师希望能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汉语课程。 4 教学评估及其反馈作用。 教学评估的改革是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要正 确处理书面考试与口语考试的关系以及全国统考与本校评估的关系,还应 处理好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的关系。

《教学大纲》指出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 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 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要加强形成性评估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本次调研重点考察了教师如何看待留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测试、作 业、考试以及自主学习表现等在教学评估中的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都将这些方面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参考。 但相对而言,认为课堂表现是最重要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多。 这说明虽然形成性评估的理念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但如何将学生的 自主学习的情况纳入形成性评估体系仍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汉语水平考试成绩被许多教师视为衡量留 学生汉语水平的唯一标准,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应试导向现象比较突出。 部分教师甚至将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围绕汉语水 平考试来进行。 但作为一项全国性标准化考试来说,汉语水平考试仍有自己的局限性。 5 多媒体、网络资源库的开发与利用。 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尤其是网络教学的作用应得到 充分发挥。 参加调研的教师基本上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经过调查,一些课程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出版社提供后,任 课教师再对课件进行二次开发的。 教师们普遍认为过度依赖出版社开发的课件很难较好地满足本班学

生的具体需求,也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本人的对课堂内容的把握[2]。 为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教师应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我校留学生汉语 教学正筹划多媒体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6 教学条件与环境。 在对在校留学生中的 212 人进行专用网络机房对汉语教学的作用的问 卷调查时,回答作用非常大的有 183 人,占 863。 留学生平均每周上机学习汉语时间为 26 小时。 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汉语教学。 为了实施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汉语教学新模式提供便利,我校 目前为留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网络机房和新媒体设备。 7 汉语交际意愿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 我们评估了语言学习取向和社会支持对留学生汉语交际意愿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工作、学习成绩、知识、旅行和友谊取向中,工作取向和学习 成绩取向是与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意愿联系最紧密的两个取向,并与交际意 愿呈现正相关。 同时,在交际意愿与社会支持的分析中,家庭和老师的支持与留学生 的汉语交际意愿呈现正相关,并对交际意愿有正面的预示作用。 他们的支持是提升留学生汉语交际意愿的强大动力[3]。 为此,在留学生课余生活的安排上,应将潜在的交际意愿转化为更多 的练习汉语的机会,并且应争取尽量多的社会支持。 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对留学生交际意愿的培养是对 外汉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根据留学生普遍存在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特点。

为此,我们认为要将留学生较高的、潜在的汉语交际意愿转化为现实 中的交际活动,只有开启任务型教学,才能做到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 三、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通过本次对天津工业大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我们应针对教 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更明确的目标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继续 推进和深化大学汉语教学改革开创新局面。 1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促进教改。 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突出了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在汉语课程中的支 撑作用,广大一线汉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 式,以网络资源为依托,丰富汉语教学内容。 正确处理好教师与网络的关系,把网络信息技术与汉语教学相整合, 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而建立起适合外语教学的网络生态环 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被公认是未来发 展的趋势。 2 分类指导,特色发展。 针对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教育背景的留学生入学水平以及发展不 平衡的问题,应提倡分类指导。 要根据不同教学目标、课程类别、培养方案、未来职业取向等因素提 出不同解决方案,杜绝同质化、千篇一律的现象。 随着汉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前推进,天津工业大学在留学生汉语教 学中取得了一定经验。 但也应注意汉语基础教育在各班的推进不平衡的情况。

许多留学生汉语总体水平较低,基础薄弱,特别是来自斯拉夫语族的 留学生听说能力相对较弱。 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推进基础汉语教学改革。 留学生汉语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坚持以 人为本的思想,自觉服务社会、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使教与学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形成鲜明特色[4]。 3 构建更加完整的留学生汉语课程体系。 我校留学生汉语课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别第一,基础汉语;第二,应 用用途汉语;第三,古汉语基础。 大部分留学新生汉语语言知识是有限的,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综合应用 能力是弱的,需要接受更具高等教育特点的留学生汉语教学来增强学生们 的汉语水平。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有一部分优秀留学生来华前的汉语能力已相 当不错。 我们建议对于这类学生,应加强职场汉语教学和高级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所在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文化遗产 有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 留学生汉语教学应帮助留学生东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熟悉中外 文化异同,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 否则,就无法达到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实现汉语课程 的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4 将人文教育引入大学汉语教学环节。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就明确提出,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创新文 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提升国家软实力。 我们应该在汉语教学模式改良的同时加强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和中 国文化[5]。 留学生汉语课程作为人文课程之一理应与其他人文课程一道担负起 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 并且,经过调查发现,社会用人单位在选择和录用留学生时,除了考 量学生的基本素质、汉语水平以外,还看重一些文化因素,如诚实守信、 正直负责等思想素质,以及善于人际沟通、具有合作精神的实践素质等。 我们应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以中国 文化为核心的汉语教学模式,为外国学生的在华留学之路开辟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郭素红,吴中平。 留学生汉语需求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汉语学习,2012,6。 [2]姜云龙,冯学民。 浅析网络语言对留学生汉语习得的影响[]品牌下半月,2014,12。 [3]吴庄,文卫平。 汉语交际意愿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日本留学生汉语使用频率的影响 []暨 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4。 [4]吴敬。 浅析留学生汉语教学成效的提升[]中国电力教育,2010,25。

[5]王昌宜,祖琴。 跨文化背景下留学生汉语时间教学初探[]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6。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失败的课堂管理案例 一、背景介绍 此案例来自我个人的教学经历。2016年3月,某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培训中心的老师将一个校区的汉语课堂教学工作交付给我。当时我就读的是英语专业,由于我个人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学习发展计划偏向第二语言教学,所以平时在学校经常一对一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2015年11月我在学校汉语培训中心实习了一个月,实习内容为跟随老师听课、协助办公室面试前来应聘的汉语老师,实习结束时试讲了一节复习课,所以对汉语教学有了一点实践上的了解。我所负责的班有两个,一个为本科生班,一个为硕士博士混合的班,此案例来自硕博混合的这个课堂。该班有30人,5个学生是博士生,其他为硕士生。他们已经有了34个课时的学习,教材为《汉语会话361句》。学生有半数来自巴基斯坦,其他学生来自北非、东南亚和中东;学生年龄都偏大,有的甚至都有好几个孩子了。学生上课很守纪律,有个别会经常迟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眼里的“懂事”和“听话”的学生。课后师生交流也比较频繁。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本科还未毕业的小女孩,尤其是对于巴基斯坦的学生来说,学校让一个任何学位都没有拿到的小女孩来给他们上课,来自传统文化的他们心里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二、案例 一般上课我都会按照教案和PPT的顺序讲解语法点和操练,学生很配合,偶尔碰到有学生问题比较多的语法点我会停下来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学生都是理工科专业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一旦有一个地方不“通顺”,学生是会主动发问直到理解为止,但是他们理解得都很快。一次,上课上到一半时,我正在讲解一个语法点,班里最活跃的一个男生突然“钻牛角尖”般地追着这个语法点问问题,他的思维是发散的,从一个问题跳到另外一个问题,而问题的内容越来越偏离这节课的内容。我明白课堂内容已经偏离正轨了,所以我心里非常不情愿去接着回答问题,因为这样问下去我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当时为了答疑解惑,我还是耐着性子仔细地给他解释下去。但是真正的问题出来了,他问题问得越深,我越无法解释,毕竟超出了我的对外汉语知

1998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在线做题

1998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在线做题 1998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2、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__语言迁移___、._社会文化环境__、_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_等。 3、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实用性原则_、_知识性原则_、_趣味性原则_、_科学性原则_。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10分) 1、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证试题_______B____的方法之一。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 2、“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_____C_____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_H_________。 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 E、巴甫洛夫 F、斯金纳 G、皮亚杰 H、华生 3、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___D_____研究的重要领域。 A、语言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对外汉语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___D___。 A、80年代初 B、80年代中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 三、词语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2、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四、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 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词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a) 常用和构词能力强。常用涉及到使用范围的问题,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一个范围内则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是在各个范围内都经常使用的词。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可以作为语素跟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这样的构词能力强的词是选择的重点。 b) 另外,在选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在编写教材时,选择常用词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好话题。 2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详见2002年论述题第三题,此二题大体相同。) 1) 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 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 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 新词语的产生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这些新词语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报纸和日常谈话中,成为我们常用词汇的一部分。然而,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面对这些课本中没有出现过地新词语时,难免有些手足无措。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新词语的研究刚刚起步,诚如汤志祥所说的那样,“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当今的对外汉语教学,在讲授和学习汉语新词语方面基本还是空白,不论是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上,都找不到应有的定量说明”。为此,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新词语的教学问题是当前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也必须予以关注并设法给出相应的教学安排。 、新词语的定义及分类 对于新词语的定义,各位学者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概括出新词语的定义,新词语实际上就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能够反映社会发展面貌的词语。它具有全民常用性的特点,符合社会规约和语言习惯,同时也涵盖了新造词语、旧词新义、外来词、方言词、混合词的特点。根据新词语的产生途径,我们把其分为以下五类: 1.新造词语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产生了许多反映社会生活的新词语。从不同领域的新词语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领域的变化,如彩民、银行卡、便利店、传销、断码、量贩店等。 2.旧词新义 词义的引申、比喻和语义色彩的变化是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 。旧词新义主要包括旧词新用以及专业术语的泛化两个方面,这涉及到通过一些修辞法对原有词语进行加工。如“朝阳”原义为“早晨的太阳”,引申出的新义是“新生的、具有竞争力的、充满前途的”(例:朝阳产业)。这类词不是新造的,但是它的意义和用法是新产生的。 3.外来词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中学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活动的拓展》马莉莉

广州大学2016-2017 学年第 1 学期考试卷 课程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考试形式结课论文 学院人文学院专业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号2111612056 姓名马莉莉 中学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活动的拓展 案例呈现:《身临其境亲身体悟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教学对象:9年级汉语高水平学生。 对象特点:正处于认识社会、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发展阶段,非常好动,也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新颖的见解和看法,更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教学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习得汉语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提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了解中国文明及文化,主动地运用汉语,促使学生积极负责地参与不断变化、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 在中秋来临之际,计划用8个课时完成以下活动。对象是9年级汉语高水平学生。 1、学习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课时) 作业:根据自己对词的理解,选择恰当的音乐进行配乐词朗诵,并录音。 2、请糕点厂的师傅教学生做月饼,请糕点厂代烤(2课时) 作业:查找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和传说。 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学生们非常兴奋。他们其中有的曾经吃过月饼,但从没想过月饼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有的说从没有见过月饼,更没想到自己有机会亲手制作月饼。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他们还不断突发其想,用汉语向糕点厂的师傅提建议,比如把月饼做成心形的,把月饼做成奶酪的等等。 3、学唱经典民歌《明月几时有》(1课时) 4、欣赏同学们自己录制的配乐词朗诵(1课时) 5、茶话会喝茶、吃学生自己烤的月饼,讲述及讨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来历以及传说(2课时) 作业:制作以中秋佳话为主题的报告 在茶话会的讨论中,一位台湾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并展示了嫦娥仙子的年画,同学们对嫦娥为什么要奔月的心理活动和奔月后的生活有浓厚的兴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向学生展示了活动的实施细则和最终报告评估细则。同时,学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希望把一部分自己做的月饼作为节日礼物送给父母,邀请父母一起过中秋节,并在其他汉语班表演唱《明月几时有》。由于学生参与到了部分的活动策划中来,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回首我的中学时代,接受的是传统的、较刻板的中国式教育,当我在高中时期第一次听到流行歌《明月几时有》时,我开始搜寻初中时期学习这首词的记忆,而记忆中除了能背诵整首词和了解词作者之外,其他的教学内容却再也想不起来了。今天,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避免刻板学当中的弊端,我设计了以上教案。制作月饼、吃月饼、唱歌、讲故事等环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中秋节的内涵以及中秋节对中国人的意义,寓教于乐的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最后的评估报告中也体现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浓厚兴趣和较为深入的了解。 案例分析: 中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一群11-18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认识社会、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发展阶段,针对这样的受教育群体,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促使学生积极负责地参与不断变化、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习得汉语言知识,更在于提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了解中国文明及文化,主动地运用汉语,融入当地华人社区。要达到上述两个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 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 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 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 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 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里只有 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 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晓 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 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 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 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 动的招呼。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 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有一次她 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

浅析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高师函授毕业论文题目浅析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作者肖娟娟 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选题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职称 完成时间 2011年8月3日 太原师范学院成教处

浅析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论文关键词: 现代汉语新词语构词词义社会文化信息 论文摘要: 词汇作为语言的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变化最为突出,其中新词语的产生、运用及变化便是词汇变化的一大表现。现代汉语新生词语主要来源于新造词语、外来词语、方言词语、专门术语、旧词语、数字符号语和缩略语,我们要针对其来源的不同,积极发挥其不同的交际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新生词语。从构词方式、词义及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角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可更清晰地一窥现代汉语新词的特点。 语言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中,词汇是语言最为活跃的因素,与社会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社会的发展在语言中最先反映在词汇中,引起词汇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人们

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急剧、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语言的应用呈现出丰富、活跃、复杂的状态,其中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新生词语的大量涌现。如2003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收人最近12年的新词语2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000条。什么是新词语?回答似乎可以很简单:新词语就是新出现的词语。然而,简单的回答并不能解决新词语认定上实际存在的问题。早在1984年,吕叔湘先生就发表了《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一文探讨这一语言现象,从而渐渐引起了人们对新词语研究的重视。自198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汉语新词词典》以来,新词词典的编纂出版便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出版20余部,但关于“新词语”的界定却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 (1)认为新词语一般指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变革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汉语的构成规律新创造出来的词和语。如周永惠的《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变化》认为,新词是新创造的词,它从意义到形式都应该是新的。这是传统词汇学的观点。 (2)认为新词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没有的,新时期里随着新生事物、新观念、新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词语;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有的,但是在新时期的语言交际中增加了新的义项,并且该义项以较高的频率被使用的词语。如王铁昆所说,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 讨论了当前汉语新词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掌握新词语的基本要素目标和新词语的言语技能目标。结合新词语的特点和教学实际,从引导学生掌握词族序列、谐音序列、简缩序列、类推序列、隐喻序列、转喻序列、语义序列、情境序列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词语境”的汉语新词语教学策略。 标签:新词语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本文讨论的“新词语”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指称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的词语或产生新义的原有词语。这些词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人们认识社会的途径以及人们的交际生活。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何在语言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全球推广汉语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地教授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新词语,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不仅要确定好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还应不断探索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策略。 一、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 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留学生学习、掌握新词语的基本要素;一类是新词语的言语技能教学。 (一)新词语的基本要素教学 从新词语的基本要素的角度,可以把新词语教学分为“语音、语形、语用”三个方面。 1.语音 把每个新词语读准确,是一个基本的前提。由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词语,对他们来说还没有特别要求学习新词语。对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准确朗读新词语的难度并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排除谐音词语的干扰,以免发错词语的声调。如“旅游”的“旅”的声调和“绿游”的“绿”的声调不同,前者是上声,后者是去声。谐音词语只是两个词语的语音上接近,但声韵调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语形 掌握基本构词规则:包括音节语素化的表现形式、词民族效应形成的基本结构形式、谐音词语的表现形式、主要的简缩形式、主要的类推结构等。前文已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帮助留学生了解以上构词规则,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构词理据的认识,便于记忆和理解新词语,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汉语语感。 3.语义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结构主义是20 世纪语言学的主要理论,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学流派。广义上 讲,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把语言看作本身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的独 立系统的任何语言研究。它由三个主要的学派组成, 布拉格学派、哥本 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语言学派。其中,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发展得 最完备,对人类的语言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推动了其他学科的 研究,尤其是对第二语言教学。本文通过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独特 阐述与分析,这一流派创建了新的教学理论。由此产生的教学法——听说 法,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教学理论外语教学听说法 结构语言学( structural linguistics) 或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 世纪30 至50 年代在欧美形成和发展的语言学流派,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1857- 1913 年) 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阐述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其基本原则是:“真正实际存在的不是某种个别的语言事实,而是作为系统的语言;语言的每一成分只是由于它跟系统中其他成分的关系而存在;系统不是成分的机械总和,而是规定成分的。系统的框架或结构是由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结构语言学有三个主要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然而,为了挽救濒危语言美洲印第安语,而欧洲传统历时语言学没法满足这种只有音而没有书面文字的特殊语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American 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美国结构主义或美国结构语言学或称美国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于上世纪初应运而生。 这个学派的先驱者是博厄斯(也译鲍阿斯)及其学生萨丕尔,主要代表是布龙菲尔德,之后是海里斯和霍凯特。在一般意义上,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以布龙菲尔德(L. Bloomfield) 和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学者(post2Bloomfieldians) 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一整套语言理论。自产生以来,它以其特有的理论基础,研究、分析及描述语言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产生及发展不仅对该国的土著语、语言

如何对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

如何对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 一、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国家正式公布了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这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开始走上法制轨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国内语言政策正确执行的大好形势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每年都有大批留学生涌入中国,因而对外汉语教学也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推广、普及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这也正是实现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之一。可以说国家的语言政策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规范的语言也不例外,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词语的大量涌现使传统的词语规范观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仍有不少人固守教条,认为只要学好基本词汇就足够了,没必要学习新词,甚至认为新词语教学是不合规范的教学。他们不能认识到,得到大众认可的新词语能使语言发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是对现有语言在交际上的补充。我们只有对语言观规范观不时更新才能使自己的思想适应语言的变化,任何阻挠新词语应用的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具有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来说,他们的拼音和学习基本词汇的能力已很高,而掌握那些反映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新词语才是他们的急需。生活需要的,就要学,就要练,就要教,我们怎可能无视新的语言现象的存在,无视留学生的需要呢?语言最本质的属性是应用,一旦没有了应用的价值,这个语言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成人教育,外国留学生已经是能够辨别是非的成人了,他们缺乏的是汉语能力和中国文化的熏染,教授规范的普通话不等于把一个完整的静止的规范语言印到他们的脑子里,而是应该让他们融入到汉语社会中来,把他们看作汉语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与这个社会毫不相干的“外人”。总之,规范的普通话教学与新词语教学应该是一种辨证发展关系,应该正视这种关系,过分强调哪一方面都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二、新词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组成部分 所谓“新词语”,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在新闻媒体上以及在社会群体中频繁出现的流行词语,它被社会的全体成员有所选择地接受承认和使用,并最终成为新的规范形式。它反映了当代社会时局和民族文化的变化,敏锐的人们从中可以预测未来的生活态势。《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的基本词汇固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但最能敏锐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变迁的是这些新词语。伴随着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一章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总结:教学需考虑学习者自身因素,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也起着中要的作用。 4、与其他学科联系。 (1)与外语教学有密切联系。 (2)与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 心理、社会语言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1、语言学原理。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普遍语法——语法翻译法 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存在普遍语法,研究美洲印第安语——听说法 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语言规则具有生成性,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规则——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功能法 2、心理学原理。 (1)心理学研究什么?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 情感、意志-->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 (2)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倡导自然法。 3、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1)教育学的发展影响外语教学法 在传统古典教育思想(死记硬背)的制约下,只能采用翻译法。 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从而产生了直接法。

周随堂练习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班级:2011级对外汉语班 姓名:杨语佳 学号:20111032132 一、案例分析: 某位本土汉语教师在教案日志中记录了如下情况: “今天教了五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学生写他的姓是瘳。我问他你是不是姓廖?他说是。我说你写错了后面的两个点应该没有。他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还大声地跟我说:我以前也这样写,我妈妈也这样写,我的老师也这样写。然后我给他看一本词典,但是我恰巧带的是一本小的词典,里面没有廖这个词。这个学生跟我说,你自己也看词典嘛!我跟他说我想给你看你写错了。他还不服说,‘你不相信就问我妈妈,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从中国来的。’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 问题: 1.面对学生的质疑,你认为该本土汉语教师的处理 方式是否得当?如果是你,你怎么处理? 2.从这份教案日志,不难看出该本土教师在汉语教 案课堂中,遇到了除“质疑”以外的“问题”, 由此,给予了你什么启示?

3.在汉语教案课堂中,教师常会面临学生的“质 疑”,请结合自己的教案经历,列举自己曾经遇 到过的“质疑” 答:1.如果是我会先上完准备的内容后再依靠词典等工具书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告诉学生老师的观点不一定全正确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2.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第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中国的汉语老师教错了汉字才引发的。该案例中,中国老师之所以教错,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认为“廖”字就应该有后面的两个点,由此可见该教师对汉字的掌握并不过硬,最起码对“廖”和“瘳”两个字的区别并不清楚。把错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教给学生,自然会出现问题。 第二,在教授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字词或知识点,一定要查阅、确认之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或猜测来应付学生。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案例中,如果该生之前的老师能负责地查阅词典、确认之后再教给学生“廖”字的正确写法,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发生教错的事,其一可能是如第一条中所述,老师本身对知识的掌握有问题;其二,则是老师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意地拿自己也不确定的答案来应付学生,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中文摘要】汉语惯用语短小精悍,寓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因其长期蛰伏在汉民族的口语之中,反而不被本族人所察觉,对其 的研究也起步甚晚,目前学术界对其界定还未有定论。惯用语以其含而不露的独特气息进入人们的视野,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它结构简单却内涵丰富,形式短小却富于变化,广为流传却难以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疑成为了重点和难点,让众多学习者望而却步。学术界对惯用语的研究的集中在对其本体的研究方面,将视野放在对其教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而将之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更为有限。但是无论从教材方面还是教师方面来讲,由于缺乏对其的重视,而导致惯用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疏漏,再加上文化的冲突、碰撞,使得留学生学习中的偏误层出不穷。本文仅就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对语义教学、语境教学、惯用语积累、汉外文化对比分析方面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对惯用语文化的探究精神,最终建立起学习者 头脑中的“惯用语词典”。希望这些对策能够对惯用语的对外教学提供一些帮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惯用语在教学中出现的偏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着重讨论其语义、语法、语用方面的偏误及其文化底蕴,试图从这些方面揭示它的神秘面纱,并讨论它在对外汉语 教学中的应对策略。本文见识浅薄,对前人的研究不敢妄自非议,只求能够有一点拙见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裨益。

【英文摘要】Chinese Dapper idiom which means cultural heritage richer than other idiom, but it is not to be perceived in Society that research also started very late, because of its long dormant in the spoken language among the people, yet their definition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is inconclusive. Dapper idiom has distinctive flavor and not exposed coming into view, reflecting people’s live. Its structure is simple but rich in content, form short but varied, which widesprea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difficult, i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 many learners.Academia studies focus on its body in the idioms,on the other hand, vision that put in to its teaching research is less, 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earch is more limited. But no matter from the materials or the teacher aspec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its attention, it led to the phra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ome omissions, plus the cultural conflict, collision, which makes the foreign students learning errors of the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The paper make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problems in order to semantic, context teaching, idioms,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be

简析汉语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简析汉语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表时间:2011-10-25T16:47:56.783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于双双[导读] 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 于双双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对外汉语专业,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297-01 摘要:在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系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总能在语言深处引起不小的涟漪。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新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词语;对外汉语;教学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新语教学的背景和问题 (一)汉语新词新语的涌现及世界汉语教学的新特点。 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词语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一定流动性的。新词语作为词汇中的“新鲜血液”,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断涌现出新的词汇。例如:“MP3,音乐肥料,IT产业,健美浴,嘉年华,亚健康等,此类新词语都是社会的变化最直接的产物。对新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成为人们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更是顺利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换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点:当前,人们学习汉语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多数汉语学习者秉着在学习中“学以致用”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任继愈先生曾经这样说过:“50年前,外国人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多从考古、社会学、民族学着眼。但今天世界各国学者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是企图认识、了解这个活生生的国家,要和它打交道,建立长期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语言学习者除了在传统方式下学习汉语外,他们更注重增加汉语学习中“习得”的比重。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新词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果大家对语料中大量使用的新词新语不熟悉、不离解,就会造成严重的障碍。 (二)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新词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先锋”却由于其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备受冷落。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1992年出版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中根据汤志祥的统计,这本书中新词仅占总数的0。125%,如此微小的新词语比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80年后大约10年间产生了上万的新词语,这些后产生的新的词汇却一直没有在大纲中出现。新词语的教学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相关的教学实践就更为少见。这就使得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乏新词语的教学内容。 2.关于新词语的教材常见的主要有两本《报刊阅读基础》、《当代中国话题》。有人专门对这两本教材的新词语进行过分析和整理,其中新词语113条,经济类的新词语有27条,政治法律类的新词语 21条,科教文卫类的新词语41条,社会生活类的新词语19条,国家统一、社会安全类5条。这些为数不多的新词语中大多数还是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这反映了我们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以及对于新词语的吸收落的后状况。 3.受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规范、教材制定等条件的限制,汉语新词语教学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哪一门课程是专门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这样使得汉语教学和汉语应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讲解,所以这并不利于新词语教学的开展。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注意新词新语的必要性及作用 新词新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从教学效果和目的及汉语的自身状况上讲,和语音、语法相比,语言要素中变化最快的就是词汇要素。当前,新词语已成为社会和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更有效地使汉语学习者接触和掌握新词语。如果我们不认真的对待此事,汉语教学就会变的没有生机与活力,就会脱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词汇教学一直是以某种大纲或词表为范围,注重系统而静态的分析与考察词汇,却很少去进行动态的追踪和关注,这使得汉语词汇的新成分不能及时引入教学中,导致新词语教学成为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新词语教学的开展,不但可以使词汇教学的内容得以完善,使词汇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更可以丰富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材料库。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汉语媒体不但对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为其接触和学习汉语提供了重要的语料来源,是汉语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方面。新词语活跃在各类媒体中。国家语委近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表明,每年媒体都有大量的新词语使用,成为当下中国语言生活的一个特色。由此可见新词语与媒体的重要关系。在与媒体的接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更为主动地学习从而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汉语材料,获得更为实用的汉语能力用于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因此,新词语的教学可以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在媒体上获取、传递和交换信息。还有,新词语和汉文化关系密切。中国的文化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的,是向外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前后相承的,而不是割裂的。从文化的角度讲,新词语在出现和流行的同时,内涵着诸多文化性的因素。新词语在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因子的同时,也更多地折射着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子。新词语一般都是在特定的背景和原因下出现的,通常是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变迁相伴随着,是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新的动态和信息的反应。通过新词语教学,既可以使汉语学习者知道并掌握新词语的特点和内部规律,了解新词语的类型和语义特征,又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汉语中将来出现的新词语。 其次,从学习者的实际应用效果上、对猜测,理解,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上,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社会,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使其在汉语词汇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尤其是在新闻,报刊等注重时效性的文体中出现的更是频繁。据我们了解,现在很多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已经开设了新闻,报刊阅读课程,这无疑会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类课程中除了要教给学生新闻,报刊的文体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新词语的教学。新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外国留学生具备一定的猜测,理解和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从而跨过新词语的理解障碍,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学习者接触中国的新文化,提高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发展和更新更加速了新词语的流行程度。如果学习者可以了解一些网络流行词语,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和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网络词汇里的:CU、OIC、1314、3X、818、斑竹、倒、雷、闪、板凳、板斧、给力、童鞋、东东、路过等,这些网路新词学习起来都很有意思。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总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要点总汇 填空或选择题:(熟记) 1.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等四大环节。 2.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3. 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4. 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5. 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 6.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7. 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 8.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9. 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 11.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12.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种水平测试。 13.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14.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 15. 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16.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17.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18.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20.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21. 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临界期假说。 22. 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四个步骤。 23. 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24.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文化或知识性文化。 25.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26. 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27.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28.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29. 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30. 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1.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 32. 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分的 33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学理论。34.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35.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36 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和科学性、趣味性 37. 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 38. 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 39.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两部分。 40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分的客观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41.认知法的理论性基础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42 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43 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为11级。 44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 45 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46 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的成果。 47 言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48. 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学。 49.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 50. 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51.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52. 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化石化” 53. 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听,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 54. 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55. 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56.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57.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学生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以学习为重点_。 58.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汉字难。 59.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 60.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听、说、读和写。 61.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认知法。 二,选择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