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教学文稿

《粮油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教学文稿
《粮油食品工艺学》实验讲义教学文稿

《粮油食品工艺学》

实验讲义

实验一面包的加工

面包是许多国家的主食,在我国也是重要的面制食品之一。面包按质地可分为软质面包、硬质面包、介于二者之间的脆皮面包和内部分层次的丹麦酥皮面包;按食用用途可分为主食面包和点心面包。我国内地则接配料分为普通面包和花式面包。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熟悉面包的制作工艺,了解面包生产所用原料及要求,掌握面团形成、面包发酵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材料及要求:

①面粉生产面包宜采用筋力较高的面粉。我国面包专用粉的主要要求:精

制级-湿面筋≥33%,粉质曲线稳定时间≥10min,降落数值250~350s,灰分≤0.60%,普通级-湿面筋30%,粉质曲线稳定时间7min,降落数值250~350s,灰分0.75%。

②②酵母现在广泛采用即发活性干酵母进行面团发酵,早期的老面发酵和

液体酵母已少见。

③③食盐应选用精制食盐。

④④水要求卫生、可饮用,中硬度(8~10度)、微酸性(pH5~6)。

⑤⑤糖、油脂、蛋品、乳品、果料普通面包一般只添加适量的糖和油脂,

花式面包除糖、油脂外,还应使用一定的蛋品、乳品和果料。从油脂的工艺性能来看,固体油脂(如起酥油和人造奶油)要比液体油好。

⑥⑥面质改良剂主要有氧化剂、还原剂、乳化剂、酵母食物、酶制剂、硬

度和PH调节剂等,常配成面包改良剂供应市场。

三、实验设备

和面机、醒发箱、烤炉、案板等厨房用具

四、实验步骤

面包生产工艺有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速成发酵法、液体发酵法、连续搅拌法和冷冻面团法等,现代面包制作工艺虽然很多,但都是在传统发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内外通常采用的工艺流程如下:

一次发酵法(直接法):调制面团→发酵→分割搓圆→中间醒发→整形→入盘(听)→最后醒发→烘烤→冷却→包装。

二次发酵法(中种法):调制种子面团→发酵→调制主面团→延续发酵→分割搓圆→以后工序同一次发酵法。

速成法(不发酵法):调制面团→静置(或不静置)→压片→分割搓圆→以后工序同一次发酵法。

五、面团基本配方

一次发酵法和速成法的基本配方:一次发酵法-面粉100%,水50~

65%,即发酵母0.5~1.5%,食盐l~2.0%,糖2~12%,油脂2~5%,奶粉2~8%,面包添加剂0.5~1.5%;速成法-面粉100%,水50~

60%,即发酵母0.8~2%,食盐0.8~1.2%,糖8~15%,油脂2~3%,鸡蛋1~5%,奶粉1~3%,面包添加剂0.8~1.3%;

二次发酵法的基本配方如下:种子面团-面粉60~80%,水36~48%,即发酵母0.3~l%,酵母食物0.5%左右;主面团-面粉20~40%,水12~14%,糖10~15%,油脂2~4%,奶粉5~8%,食盐l~2%,鸡蛋4~6%。具体使用时,各原料的用量应根据不同品种调整。

六、技术要点

①调制面团一次发酵法和速成法的投料顺序为:先将水、糖、

蛋、面包添加剂在搅拌机中充分搅匀,再加入面粉。奶粉和即发酵母搅拌成面团。当面团已经形成,面筋尚未充分扩展时加入油脂,最后在搅拌完成前5~6min加入食盐。搅拌后的面团温度应为27~29℃,搅拌时间一般在15~ 20min。

二次发酵法的投料顺序为:将种子面团所需的全部原辅料于搅拌机中搅拌8~10min,面团终温应控制在24-26℃进行发酵。再将主面团的水、糖、蛋和添加剂投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并加入发酵好的种子面团继续搅拌使之拉开,然后加面粉、奶粉搅拌至面筋初步形成。当加入油脂搅拌到与面团充分混合时,最后加食盐搅拌至面团成熟。搅拌时间

一般为12~15min,面团终温为28~30℃。面团搅拌成熟的标志是:表面光滑、内部结构细腻,手拉可成半透明的薄膜。

②面团发酵发酵室的理想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为75%~85%。一次发酵法的发酵时间约为2.5~3小时,当发酵到总时间的60%~75%(或体积达到原来的1.5~2倍)时进行翻面。发酵成熟度的判断可采用手按法,用手指轻轻按下面团,手指离开后面团既不弹回也不下落,表示发酵成熟。二次发酵法的种子面团发酵时间为4~5小时,成熟时应能闻到比较强烈的酒香和酸味。主面团的发酵时间从

20~60min不等,成熟时面团膨大,弹性下降,表面略呈薄感,手感柔软。

③分割手工将面团分割成50g一个的剂子,最好在20min内将一料面团分割完毕。

④搓圆使不整齐的小面块变成完整的球形,恢复在分割时被破坏的面筋网络结构,手工搓圆的要领是手心向下,用五指握住面团,向下轻压,在面板上顺一个方向迅速旋转,将面团搓成球状。

⑤中间醒发温度27~29℃,相对湿度70%~75%,时间12~

18min,醒发程度为原来体积的1.7~2倍,设备有箱式醒发机等。

⑥整形:手工将面团压片、卷成面卷、压紧然后做成各种形状。手工适于制作花色面包,机械适于制作主食面包,整形机有直线形、直角形等。

⑦入盘或装听花色面包用手工装入烤盘,主食面包可从整形机直接落入烤听。要注意面坯结口向下,盘或听应预先刷油或用硅树脂处理。

⑧最后醒发在醒发箱内完成温度38~40℃相对湿度85%左右,时间55~65min。

⑨烘烤:

面包烘烤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膨胀阶段:上火略小,下火强,时间占总烘烤时间的25%~30%。

定型阶段:上火及下火都强,时间占35%~40%。

上色阶段:上火下火均弱,上火高于下火,时间占30%~40%。

烘烤温度和时间与生坯重量、体积、高度和面团配方等因素有关,很难作统一规定。掌握的一般原则是:体积小、重量轻,配方中糖、蛋、乳用量较少,坯形较薄的应采用高温短时的烘烤。

对能控制上、下火的层式烤炉,应按三段温区的原则分阶段控温。具体焙烤工艺参数由学生在实验中根据具体情况实验得出。

⑩冷却与包装烘烤完毕的面包,应采用自然冷却或通风的方法使中心温度降至35℃左右,再进行切片或包装。

七、思考题

1.试析面包金黄色外观和特有风味形成的机理。

2.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快速发酵法制得的面包在外观、口感、质

构、风味方面有何差异,为什么?

实验二馒头的制作

馒头是我国特有的面制发酵食品,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过去,馒头制作多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发展很慢。近年来,随着主食品加工社会化的需要,馒头生产在机械化、冷冻保藏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馒头的制作工艺及原料要求,比较馒头和面包的异同点,从工艺角度研究馒头生产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原料及要求

①面粉一般采用中筋粉,我国馒头专用粉的主要指标如下:

精制级普通级

湿面筋(%)25.0~30.0

粉质曲线稳定时间(min)≥ 3.0

降落数值(s)≥ 250

灰分(%)≤0.55 0.70

②发酵剂主要为面种、酒酿、即发干酵母或鲜酵母。也可使用发酵粉,但风味较差。

③食用碱即纯碱。

④水目前尚未考虑水质对面团发酵的影响,一般用自来水即可。

⑤糖用于制作甜馒头,加糖量约5%~10%。

⑥乳化剂如硬脂酰乳酸钠,目前使用者不多。

(2)工艺流程与基本配方馒头生产有面种发酵法、酒酿发酵法和纯酵母发酵法(新发酵法),前者最具代表性,其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和面→发酵→中和→成型→醒发→汽蒸→冷却→成品

三、面团基本配方

配料比例(%)

面粉100

面种10

碱0.5~0.8

水45~50 设备:和面机,醒发箱、蒸锅及灶具等厨房设备

四、技术要点

①和面取70%左右的面粉、大部分水和预先用少量温水调成糊状的面种,在单轴S型或曲拐式和面机中搅拌5~10min,至面团不粘手、有弹性、表面光滑时投入发酵缸,面团温度要求30℃。

②发酵发酵缸上盖以湿布,在室温26~28℃,相对湿度75%左右的发酵室内发酵约3小时,至面团体积增长1倍、内部蜂窝组织均匀、有明显酸味时完毕。

③中和即第二次和面。将已发酵的面团投入和面机,逐渐加入溶解的碱水,以中和发酵后产生的酸度。然后加入剩余的干面粉和水,搅拌10~15min 至面团成熟。加碱量凭经验掌握,加碱合适,面团有碱香、口感好。加碱不足,产品有酸味。加碱过量,产品发黄、表面开裂、碱味重。

酒酿或纯酵母发酵法的和面与发酵,可采用与面包生产相同的直接法或中和法,由于面团产酸少,不需加碱中和。

④成型手工定量分割和搓圆,然后装人醒发箱去醒发。

⑤醒发温度40℃,相对湿度80%左右,醒发时间15min即可。若采取自然醒发,冬天约30min,夏天约20min。

⑥汽蒸传统方法是锅蒸,要求"开水上屉(笼)"。炉火旺,蒸30-35min即熟。

⑦冷却吹风冷却5min或自然冷却后包装。

五、思考题

1.试析面包和馒头的异同点。

2.什么是老化?如何延缓馒头老化的发生?

3.你认为在全世界馒头为什么远不如面包普及?应如何改进?

实验三蛋糕生产及质量控制

蛋糕是松软可口的高蛋白食品。其制作原理是利用蛋液的胶体特性,经搅打而充入大量空气,在烘烤或蒸制时气泡受热膨胀而松发,形成多孔的海绵体。蛋糕可分为清蛋糕型、油蛋糕型、复合型和裱花型等四种。清蛋糕由于成熟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烘蛋糕和蒸蛋糕。

一、实验目的

熟悉清蛋糕中的烘蛋糕的生产工艺和原料要求,对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讨论,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和操作经验。

二、原料及配方

制作蛋糕的原料有鸡蛋、白糖、面粉、油、饴糖、淀粉、发粉等,其质量要求和配方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蛋糕配方

鸡蛋(kg)白糖(kg)低筋粉(kg)饴糖(ml)淀粉(kg)

1 0.87 0.75-0.87 50 0.15

三、实验步骤

蛋糕生产流程是将鸡蛋加白糖和饴糖打发后,与富强粉(可掺少量发粉)调糊,经成型、烘烤即可制得蛋糕成品。

打蛋浆:将蛋液、白糖、饴糖一起放人打蛋机内进行搅拌,使空气充入蛋液,并互溶,充分乳化而呈饱和含稳定泡沫的粘稠胶体。具体要求如下:

1)打蛋所用的容器、工具,不要与油、盐、碱接触,防止蛋液不起泡、不膨松;2)鸡蛋随用随打,不得存放蛋液,特别是夏天。以免细菌繁殖和污染;

3)打蛋速度与时间,视气温和蛋质而定,通常为12min左右。气温在 20℃以上时,蛋液粘度低,转速可高些,时间短些;反之,转速慢些,时间长些。冬季打制时,每3kg蛋可加 15~20mL的温水;或者将容器放在热水中略微加温;

表2 蛋糕的原料及质量要求

原料质量要求

鸡蛋蛋粉或鲜蛋均可,要求气味正常,无霉变、粘壳血筋

白糖糖色洁白明亮、颗粒均匀、松散干燥、不含带色糖粒和糖块。糖有增加口味、改进色泽及起发作用,含量高的制品起发度强。

低筋粉无霉变发热、压实结块、酸度增高现象。面筋含量(湿)以25—27为好。

饴糖无酸酒味或其他异味,具有饴糖正常风味;呈粘稠状微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饴糖在夏天很容易发酵,酸度增高,品质变劣,购买时应尤为注意;饴糖

用来增加吸水性。

生油棕黄色透明液体,具有品质纯正的气味和无酸苦、涩、辣等异味。油脂用来增进风味,提高营养,减低面糊粘着性,便于操作。

淀粉用以稀释面筋含量和调节面筋胀润度的作用,使制品柔软。

发粉在蛋糕生产中起辅助松发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视蛋液质量和数量而定。蛋液质量差或因面粉用量高,发粉可酌情用一些;不用发粉制作的蛋糕,内质软而

绵;发粉用量过多,内质脆易散碎,甚至有碱味和涩味

4)打发倍数应控制在1.5~2倍为宜。如达不到1.5倍,则充气不足,制作的糕坯不松软,成品发实不起;但也不能搅打过度,过度易将蛋液打泻,胶体粘度也会降低,使蛋液中气泡易逸出。此外,蛋坯烤制过程中会过滤膨起,温度一凉,则又造成收缩

调糊:调糊又称和粉。当蛋浆打完后,即可加人面粉(淀粉掺和)。调糊要求:

1)面粉要过筛。如需用发粉,需事先与面粉掺和;

2)调糊操作时。要轻轻地混合,机器开慢档,以搅到均匀、无结块、无糊块、无颗粒为止。如搅拌过快,时间过长,面粉容易起筋,制品内部则有无孔隙的僵块,外表不平;

3)调成后的蛋糊要及时入模烘烤,不要放得过久,因为胀润后的粉粒和少量未完全溶化的糖粒的比重均大于蛋液,容易下沉。生产上有时出现上层蛋糊制品体大量轻、下层蛋糊制品体小量重的现象,其原因主要在此。由于蛋质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因此在气温高时更易出现这种现象。

成型:蛋糕成型均用铁皮模。入模方法是:一般用调匙舀糊入模,或将糊装入角袋挤入模中,也有用注料机注入。主要要求:要准、稳、大小均匀,注入重量大体

相仿,避免将糊浇到模外。蛋糊入模后,表面如需撒用果仁或蜜饯的可在入炉时撒上,过早撒上容易下沉。

入模前注意先将炉盘撒点水烤热,然后将模子刷上一层油,以防熟后粘模而挑碎。油要刷得均匀,不得过多。

烘烤:烘烤的具体要求如下:

l)烘烤温度要底火大、面火小、炉温稳定;进炉时180℃以下,使蛋糊涨满铁皮模;约10min后升到200℃,使糕坯定型、上色而成熟;出炉温度为220℃。

2)蛋糕在炉内定型前正处于半流体状态,因此铁盘不要随便震动,避免“走气”,使制品中心下陷;

3)为防止夹生,可在糕坯表面上色之后,用细竹签插人蛋糕中心,拔出竹签,如有粘连物,说明未熟,可降低炉温,再适当延长烘烤时间,或在表面盖上一张纸再烘至中心成熟;

4)成熟以后,抽出烤盘,用铁针挑出装箱,每叠高度不超过5只,以免受压变形。

四、成品质量要求及常见缺陷分析

蛋糕成品在色、香、味、外形等方面都有一定质量要求,具体指标见表3。制成的蛋糕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将可能引起常见缺陷的主要原因列如表4。

表3 蛋糕成品制品质量要求

项目质量要求

色泽表面呈棕红色,深浅一致无焦斑

外形膨松饱满、整齐、厚薄一致,不走形,无焦糊边

内质有均匀小蜂窝,内部组织细腻而均匀,弹性足:在手掌握紧,放松后能恢复原状

口感香甜适口,松软而微韧,无粗糙感,无粘牙,无蛋腥味

含水量20—24%

表4 常见质量缺陷分析

现象原因

中心凹陷(1)糖太重(2)搅打过度或发粉过多(3)烘烤不足(表面有

潮湿痕纹)(4)蛋糕定型前受震(5)用粉量轻(6)水分过多

(7)蛋糊没有及时入模烘烤

表面过高高低不平(1)面粉比例过高(2)和粉过度起筋(3)蛋浆打发度不够,

和粉过早(4)炉温太高,时间不够,结皮过早

内质僵硬块形紧实(1)搅打充气不足(2)面粉用量过多而发粉用量不足(3)蛋

质量差,粘稠度低(4)蛋糊没有及时入模烘烤

成品重量大小不一(1)注模不均匀(2)蛋糊没有及时入模烘烤

五、思考题

1.如果要建立蛋糕生产的HACCP管理体系,那些应该是CCP,为什么?

实验四植物蛋白质的提取

关键点:a、种子研磨充分 b、蛋白质尽量溶解 c、蛋白质尽量沉淀

所需试剂:NaCl、C2H5OH、(NH4)2SO4、NaOH、HCl、CH3COOH﹑Na2SO4﹑冰水(Na2SO4,芒硝,禁与强酸、铝、镁相配)。试剂溶解度:NaCl,36g[20℃];(NH4)2SO4,76.7g[25℃];Na2SO4, 19.5g[20℃]。其中溶解蛋白质的常用中性盐是NaCl、(NH4)2SO4、Na2SO4、Mg2SO4等。

一、盐析法

原理: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表面离子周围的水分子数目,亦即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外周亲水基团与水形成水化膜的程度以及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的情况决定的。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后,由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致使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层减弱乃至消失。同时,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之后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由于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盐浓度中的溶解度不同,不同饱和度的盐溶液沉淀的蛋白质不同,从而使之从其他蛋白中分离出来。简单的说就是将硫酸铵、硫化钠或氯化钠等加入蛋白质溶液,使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导致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因素去除而沉淀。步骤:溶解蛋白质→离心→取上清液,盐析(低温)→离心沉淀蛋白质→透析二、等电点法(本方法中最好不要用Na2SO4,)

原理: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净电荷为零(即正负电荷相等),此时蛋白质分子颗粒在溶液中因没有相同电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其颗粒极易碰撞、凝聚而产生沉淀,所以蛋白质在等电点时,

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淀物。等电点时的许多物理性质如黏度、膨胀性、渗透压等都变小,从而有利于悬浮液的过滤。

步骤:溶解蛋白质→离心→取上清液,调pH,析出蛋白质→离心沉淀蛋白质→透析

三、有机溶剂法

原理:有机溶剂能降低溶液的电解常数,从而增加蛋白质分子上不同电荷的引力,导致溶解度的降低;另外,有机溶剂与水的作用,能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故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而分离的方法,称“有机溶剂分段沉淀法”,它常用于蛋白质或酶的提纯。使用的有机溶剂多为乙醇和丙酮。高浓度有机溶剂易引起蛋白质变性失活,操作必须在低温下进行,并在加入有机溶剂时注意搅拌均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大。由此法析出的沉淀一般比盐析容易过滤或离心沉降,分离后的蛋白质沉淀,应立即用水或缓冲液溶解,以降低有机溶剂浓度。操作时的pH值大多数控制在待沉淀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有机溶剂在中性盐存在时能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少变性,提高分离的效果,在有机溶剂中添加中性盐的浓度为0.05mol/L左右,中性盐过多不仅耗费有机溶剂,可能导致沉淀不好。

步骤:溶解蛋白质→离心→取上清液,向其中加乙醇(低温)→离心沉淀蛋白质以等电点法提取大豆蛋白为例:

大豆粉末浸取离心取上清液

①②

残渣A 干燥、分析

酸沉离心取沉淀水洗离心取沉淀

③④⑤

残渣B 干燥、分析

溶解中和

干燥、分析

注:① 用0.01mol ∕L NaCL 溶液浸取,用NaoH 溶液调节浸取液pH 为7.5—9.0(8.0为宜)[梯度7.5、8.0、8.5], 温度30℃-60℃。 每10mL 浸取中加入1g 大豆蛋白粉末,在振荡器上震荡1-2h 。② 、⑤ 离心10-30min ,转速4000r ∕min 。③ 用盐酸或乙酸调节溶液pH 为3.0-6.0(4.5为宜)[梯度4.0、4.5、5.0],沉淀时间为0.5-1h ,轻微震荡。④ 用0.5mol ∕L NaCL 溶液溶解沉淀并搅拌。⑥ 搅拌溶解,用NaoH 溶液、盐酸调节溶液pH 至7.0。A .植物蛋白中主要含有清蛋白类(可以溶于水、稀酸、稀碱、稀中性盐中)和球蛋白类(优球蛋白不溶于水,溶于稀酸、稀碱、稀中性盐中;拟球蛋白则全溶)。B.待用等电点法取得一定量蛋白产品后,再用等电点法确定最适于蛋白质溶解的pH 及pI 。盐析法、有机溶剂法亦可用这些蛋白产品来确定有关溶剂的适宜浓度,最后实验时对这些浓度进行微调以确定最佳。

数据记录表(浸取时间2h ,离心时间20min ,酸沉时间1h )

实验室培训材料汇编

督导评估实验室培训材料 标准是什么,水平与方向 实验室的的重要性 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场地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笼统的讲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具体的说:机构人员、制度档案、仪器管理、帐目管理、环境人文、实验应用 (一)健全实验教师管理机构,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规程》指出:“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要有一名学校负责人分管学校的实验室工作。对实验室工作应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经费有落实,及时解决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章程》要求,学校要有一名校长负责实验室工作,4轨及4以上学校应成立实验教学研究组,配备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实验教师。 具有良好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顺利推进新课程的保证。实验教师不仅要熟悉新课程的理念,还应掌握新教材的内容;实验教师不仅是理科实验的准备员、管理员,更应是理科实验的研究员、新实验的研制者。所以,实验教研组要发扬团队精神,始终站在实验教学的前沿,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能运用计算机及其他新的仪器设备开展创新性的实验研究。 (二)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规范实验室档案管理 1、制度建设: 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根据省(冀教备[1996]3号)要求,实验室应建立健全七种规章制度,一种应急措施,按相应各室悬挂上墙。分别是: (1)、《理科教师(含自然教师)实验教学守则》(悬挂于实验教师办公室、学科准备室)。 (2)、《实验教师岗位职责》(悬挂于实验教师办公室、学科准备室)。(3)、《学生实验守则》(悬挂于理、化、生实验室)。 (4)、《实验室管理规则》(悬挂于实验教师办公室、学科准备室)。(5)、《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悬挂于化学实验室)。 (6)、《危险药品的使用规则》(悬挂于化学实验室、准备室)。(7)、《关于教学仪器损坏、丢失赔偿的规定》(悬挂于理、化、生实验室)。 (8)、《实验室一般性伤害的应急措施》(悬挂于理、化、生实验室、学科准备室)

国际象棋常用英语词汇讲课稿

国际象棋常用英语词汇 Chess国际象棋 King王(国王) Queen后(皇后) Bishop象(主教) Knight马(骑士) Rook车(城堡) Pawn兵(奴隶) Board棋盘 Position局面 Checkmate将死 Game对局对弈比赛 Openings开局 middlegame, midgame中局 Endgames残局 Tactics战术 FEN Forsyth-Edwards Notation,福斯夫-爱德华兹记录法PGN Portable Game Notation,可移植式棋局记录法。Database数据库 castle王车易位 open file开放线 pawn structure兵型

double check双将 pin牵制 fork击双(捉双) center中心 王翼kingside 后翼queenside 通路兵pass pawn 棋格square 封锁blockade 提议和棋offer draw (大)错、劣、漏、臭着blunder 规则rule 超快棋(闪电战)blitz 认输resign 记谱notation 棋子,子力(除兵之外)piece 重子heavy pieces 轻子minor-pieces board棋盘 Chess set棋具 chess player下象棋者、棋手Participane参赛者

Arbiter裁判 Master大师 winner优胜者 champion冠军 Tournament锦标赛、联赛 Match对抗赛 Olympiad奥林匹克赛correspondence chess国际象棋通讯赛team队、组 captain队长 country国家 drawing of lots抽签 number序号 round轮次 category级别 game of chess国际象棋对局 laws of chess国际象棋规则 Colour颜色 White白棋 Black黑棋 piece棋子 square格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13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

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初中英语面试词汇课试讲稿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是重要环节,考生要想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从细节入手,做到完美,才能打动考官,赢得胜利。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初中英语面试词汇课试讲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英语面试词汇课试讲稿 一、强化语音教学,为词汇教学打好基础 词汇教学一般采取由音到形再到义的顺序。音是学生接触一个词的最初印象,如果读不出音就记不住形,无音无形就谈不上什么义,因此,要牢记一个单词,首先应把音念准。听是语言教学的根本方法,先听音、后开口和发准音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己读,也可用录音带,要求学生静静地听,并告诉学生听后进行模仿。教师可以把两组或几组音先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辨出哪一组发的是哪个音,也可以把音标写在黑板上,读一个句子或一组词,让学生辨出含有该音的词。 语音教学虽然重点是语音,但不能就音论音,而应把单音放在词和句中,反复练习,不断纠正。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以电视、录像、录音、幻灯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模仿、练习发音的机会,以达到最终准确发音的目的。

二、词汇教学,提升英语价值 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不同词汇组合到一起构成了英语语句。因而,初中生在学习英语课程时必须要掌握相关词汇的具体含义,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词汇教学应注重学生理解、应用、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这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有着显著的教育价值。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英语课程时容易混淆知识内容,对小学、初中英语的差异性把握不准,这对后期初中英语学习是不利的。英语词汇教学对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能让学生接触到不同词汇的具体运用方式,对各词汇的具体含义有深刻的理解。此外,当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量以后,教师也可为学生搭建词汇应用平台,使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英语才能。 三、探究引导,锻炼词汇能力 词汇是英语知识的基本构成,“探究引导”是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词汇学习以激发其大脑潜能,对英语词汇能有充足的记忆与理解。1、创造探究机会。初中英语词汇内容丰富多样,不同学生对词汇知识的理解存在差异。为了让所有学生的词汇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应努力创造探究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面对初中新教材改革,我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对新、旧词汇进行总结,如kickback(回扣),hippie(嬉皮士),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yumcha(饮茶),realwoman(淑女);eyeball(观察),cowboy(莽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 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材料用具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观察时,可对照课本上的插图,辨认四种基本组织。 讨论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答: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能够使机体产生运动。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神经组织: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目的 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 实验材料 绿豆50粒,培养皿1个、吸水纸若干 实验步骤 1.在培养皿内垫上4—5层吸水纸,洒上水让纸充分浸湿。在培养皿中均匀的放入50粒种子,再盖上两层吸水纸,放在通风阳光处。 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实验结果 发芽率计算:50÷50×100%=100% 实验结论 本组实验结果发芽率为100%。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实验目的 观察根尖,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 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大镜,显微镜,镊子。方法步骤 1、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 这就是根毛。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2、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看构成根尖的不同部位的 细胞有什么特点。 讨论 比较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说说幼根的伸长主要由哪些部位的细胞起作用。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实验课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体验、领悟相关科学方法,培养动手水平及探究精神。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理解,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水平,引导学生就实验分析的方法实行初步探索。 一、取材分析 准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准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准确。例如,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准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准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对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

英语词汇学 英语词汇学习题3及答案讲课稿

英语词汇学英语词汇学习题3及答案

试题三 第一部分选择题 I. Each of the statements below is followed by four alternative answers. Choose the one that would best complete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letter in the bracket.(30%) 1.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similarity, homonym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 ) A. perfect homonyms B. homonyms C. homophones D. all the above 2.Transfer as a mode of semantic change can be illustrated by the example ( ) A. ad for “advertisement” B. dish for “food" C. fond for “affectionate” D. an editorial for “an editorial article" 3.It is a general belief that the meaning does not exist in the word itself, but it rather spreads over ( ) A. the reader’s interpretation B. the neighbouring words C. the writer's intention D. the etymology of the word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prefix of time and order? A. extra- B. pro- C. re- D. semi- 5.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ctionaries is not a specialized dictionary? A.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 B. Chamber's Encyclopedic English Dictionary C. Longmont Dictionary of Phrasal Verbs D. Webster's New Dictionary of Synonyms 6.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 Referenc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world. 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word and its referent is arbitrary. C. Concept is universal to all men alike. D. Sense denotes the relationships outside the language. 7.The words which occur before or after a word and may affect its meaning form ( ) A. physical context B. grammatical context C. lexical context D. linguistic context 8."Smith is an architect. He designed World Trade Center. "The clue provided in the context is ( ) A. definition B. explanation C. example D. hyponym 9.The term "vocabulary" is used in different ways because of all the following reasons EXCEPT that ( ) A. it can refer to the common core of a language B. it can refer to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words in a language C. it can represent all the words used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D. it can stand for words in given dialect or field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之间何时交流、怎么评价实验效果等。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这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最好提前进行预实验把握时间。 二、深入研究教材 各个课题中,课题背景阐明了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基础知识介绍了基本方法与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提供了试验流程示意图和参考资料,操作提示则从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由于这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个课题的研究时,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甚至进行预实验。然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明确知识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生物技术,形成实践能力。 三、观看视频、录像,用“讲授—演示”法进行教学 “讲授—演示”给了我们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动画,甚至可以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也有收获,配合讲授,学生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实验活动小组 本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搜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为落实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维目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这样既在活动中实现智慧共享,提供创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激励,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适当利用学生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资源。比如到制作果酱的车间去参观,豆瓣酱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答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六、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仅能了解课题活动效果,还能发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心理上的变化。在这种难度较大、历时较长、自由度较高的

学校实验室及实验教学档案管理表格

张掖市学校实验室及实验教学档案管理表格说明

实验室资料档案目录

实验教学进度表

实验通知单 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 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 注:1.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2.本单位注销由实验室存入档案。 3.实验分类按教学活动分类方法是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讲边实验。 实验通知单 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 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 注:1.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2.本单位注销由实验室存入档案。 3.实验分类按教学活动分类方法是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讲边实验。 实验通知单 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 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 注:1.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2.本单位注销由实验室存入档案。 3.实验分类按教学活动分类方法是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讲边实验。

实验教学原始记录表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资料档案。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实验教学原始记录表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资料档案。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

实验事故报告单 领导(签名)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注: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将事故经过原因落实后认真填写存入实验室档案中备查。 实验事故报告单 领导(签名)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注: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将事故经过原因落实后认真填写存入实验室档案中备查。

我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与体会

我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与体会 发表时间:2011-05-04T13:21:40.373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中旬供稿作者:安宏林[导读] 生物学教学本质上是实验教学,实验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安宏林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摘要】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由“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出发,从树立“开放性”的实验思想;正确看待“探究”,多方面体 现探究;在实验设计中,从让学生体验创新三个方面谈了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与体会。【关键词】自主合作与探究体验创新体验探究【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157-01 生物学教学本质上是实验教学,实验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和提高观察、分析、思维和实践等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能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新改革的核心就是生物学实验。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每一种发明和创造都来自实验和实践,改进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对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与体会。 一树立“开放性”的实验思想要想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力,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民主、平等、和谐,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环境来自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了环境的开放,还需有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等的“开放性”。以前教材采用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是几十年不变的,这种材料和方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新的课改形式下,教师可以改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应用求异思维,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实验过程中也不断的“开放”起来。 比如高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实验,用显微镜观察装片,以前上这节实验课时,学生总会遇到很多困难,老师要一个一个辅导,这次让学生从接受性学习改成自主体验式学习,用自主思维引领学习实践和学习过程。 首先让学生观看操作示范录像,产生初步印象,然后自己操作,遇到麻烦、困难时,先思考克服的办法,如观察别人怎么做,边看课本说明边尝试,自行摸索、请教同学、求助老师等。如果发现奇异现象,思考怎样去探索原因,寻求答案,解决问题。如果在实验中有新发现、新想法、新看法,改进创新,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进一步实践,获取成果。 在整堂教学实验课中,学生们完成了学习内容,经历了自主体验式学习及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优化了学习效果。比如实验采用多种方式去除装片中的气泡,比较了染色与不染色的区别,染色浅与深的区别,在调节焦距观察时,发现洋葱表皮并不是一层细胞,而是有几层细胞,以往在对光、调节通光孔、低倍镜与高倍镜转换上出现常见问题,这次学生都可以通过主动思维、个人探究、合作学习进行解决,以往一些学生等待老师帮忙代替操作的现象不见了。 二正确看待“探究”,多方面体现探究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思维,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实验过程,而不是急于得出一个结论,这有利于探究思想的培养。但一听到“探究”,似乎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然而,学生关于探究是怎样进行的都不知道,怎么进行探究呢?所以,教师必须多指导,即放手之前要做好前奏,要循序渐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掌握各个探究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侧重点,如在“探究光对动物生活的影响”,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不一定是对整个实验的探究,可以是对某一部分的探究。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侧重对照实验的设计和变量的控制。 三在实验设计中,让学生体验创新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内容、过程往往是验证性的,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这仅仅是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动手不动脑。要学生真正地投入实验,从实验中学到知识,还得让他们做自己实际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实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与探究”,而学生分组实验正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落实“双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试想一下,有哪一种学习方式能比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及亲身体验、感受所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感知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真正地感到我也能行!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扬起学习与生活的风帆,勇敢地去搏击科学的惊涛骇浪,去征服一个个科学的险峰……如果在我们的引领之下,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在进步、在发展、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学习也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课改不仅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还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将实验延伸到课外,将学习思想延伸到课外,只有这样生物学实验教学才能进行得有滋有味。〔责任编辑:李锦雯〕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本学期生物实验室的各各方面工作都能顺利开展,现将这学期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1、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室建设发展建议 2、购置仪器、药品要先行申请,由主管领导审阅后报校长室审批后再购置,入库要验收,同时填写入库清单。仪器原则不外借,若借出要由主管教导或校长同意后才能,并要及时追回。 3、认真记录仪器使用.损毁.丢失情况并报学校有关部门核对备案。 4、及时做好实验仪器的验收.核对.入库工作。如实填写年度库存仪器登记表。 5、加强安全制度。药品、仪器橱要上锁,沙桶要定期检查、补充。实验室经常通风换气,设备保持经常运转。 6、仪器、药品存放制度。做到分类存放,定橱定位。分组实验所用仪器药品一律应实验员发放,实验结束,及时清洗、整理、归放。 7、科学管理.规范摆放.井井有条。 8、保持仪器整洁.完好。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9、搞好室内外卫生。 二.实验教学工作: 1、按照实验教学计划安排,及时开足开好试验课程。 2、积极和任课老师沟通交流,认真研究,确保实验教学的场地 . 器材和实验过程中学生人身安全.仪器安全。 3、根据实验通知单提前.充足准备仪器,确保教学需要。 4、协助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指导学生分组试验。

5、及时补充实验材料,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禁止浪费。 6、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果。 7、编排学生实验座次表,教育学生爱护仪器,损坏仪器要赔偿。 8、及时回收.清洗 .摆放教学仪器。 9、积极和任课教师做好实验课的分析总结,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本人在开学初就制订出生物实验计划,推动了本期实验教学有序、有计划的进行。 1、严格实验准备制度,演示实验三天前,分组实验一周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准备好实验后,老师先预做实验,以此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实验中损坏的仪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 2、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 3、对显微镜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有害、有毒的药品实行了专柜存放。 4、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炼地操作使用。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5、按时完成了本期的实验任务,做到了实验室整洁、卫生。在新的一年里,要更进一步加强学习,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容是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主要介绍了口腔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过程。在探究竟中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的过程。通过这两个实验的探究,学生可以掌握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消化——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并对口腔中的物理消化过程有一定认识。其后总结出了两种消化的方式,其中化学消化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足够的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知识。因此,在介绍时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课件等。最后总结了健康的饮食方式以及牙齿的保健知识。 引入:教师课前准备好馒头,课上分给学生每人两小块,进行咀嚼馒头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食用馒头的方式产生的结果不同引起认知冲突,设置疑问,引起学生兴趣。 新课组织:首先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探究竟”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唾液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作用。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结合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不同消化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说出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说出消化的类别和过程。 过程与方法 1.提高预防龋齿,保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分析推理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养成严肃、认真、实事的科学态度。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探究实验的设计。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消化方式。 难点:不同的消化方式及原理。 四、教学媒体 小烧杯、试管、稀碘液、滴管、含淀粉物质(如淀粉、馒头等)、温度计、酒精灯、大小相等的馒头块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导学案: (一).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唾液中的什么成分让馒头的主要成分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3、如何鉴别淀粉? 4、麦芽糖与碘液变化么? (二)、 1、探究的实验问题是什么? 2、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预期结果是什么? (三)、 1、如何模拟牙齿和舌头的作用。? 2、预期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3、结论是什么? 七、教学过程设计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探析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探析 发表时间:2016-01-11T11:26:25.8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1月总第175期供稿作者:刘攀[导读]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053000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首先要了解仪器的原理以及药品的特性,如果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053000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仪器实验程序实验现象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首先要了解仪器的原理以及药品的特性,如果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无知,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而且倍数越高,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果图像不太清晰,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像了。至此学生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 在明确学生实验中药品的使用能力方面: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让学生了解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是与染色体结合的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是指有色离子是阳离子的染料,而不是染液的pH呈碱性。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醋酸起什么作用?应让学生了解2%醋酸是染料的溶剂,在染色时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而不引起细胞膨胀,利于染液的离子进入细胞而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时,要让学生了解自来水中有许多阳离子,可以将已交换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亚甲基蓝阳离子交换下来,使蓝色的根变浅。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大致为:培养→95%酒精和15%HCI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95%酒精和15%HCI溶液中是为了溶解细胞间的果胶质,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应让学生了解将滤纸剪成长10厘米是因为胡萝卜素在纸条上扩散的距离约为9厘米左右;宽1厘米是利于划出齐而均匀的滤液细线,去两角为了使层析液在纸条上扩散速度均衡,后两者都是为了扩散出四条平行的色带,在距去两角的一端1厘米处用铅笔画一横线,目的是为划滤液细线提供参照线并且防止层析时在盛有3毫升层析液的烧杯(100毫升)中,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没及。划滤细线时还应让学生知道干燥后重复划2~3次,是为了增加色素的分子数,以便在纸条上走出四条明显的色素带来。如果在不干燥的情况下连续划线,色素会随滤液中的液体(如丙酮)在纸条上的扩散而扩散,划出的滤液细线较宽,其结果是相邻的两条色带会发生部分重叠。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应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现象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如果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为间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变化如何。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彼此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层析液是一种展开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展开剂)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胡萝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则慢。 在实验中,因某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实验结果不明显或失败,老师应指导学生查找原因。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学生很快就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但有的学生虽然在步骤方法上都按要求进行了,但没有发现质壁分离现象,教师应启发学生寻找原因: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角质层细胞?是否由于未用蔗糖溶液浸泡材料?是否蔗糖溶液被原清水稀释而造成浓度不够?是否视野太亮,反差度小而未能看清等等。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教师也开始注重生物实验的教学。生物在高中是一种实验性和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对于生物的学习来说,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学习形态的变更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参考文献 [1]傅秀荣浅析中学生物科学知识的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 [2]白林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和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 [3]陈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教师·

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及实验教学档案管理表格

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及实验教学档案管理表格 一、实验室管理表格说明

二、实验室管理工作程序 三、实验室管理表格 表一实验室工作大事记 表二实验室资料档案目录

表三教学仪器说明书索引 注:存入实验档案 表四实验室业务人员统计表年月日 注:存入实验室档案 表五实验教学进度表 学科班级任课教师 注:实验所需特殊仪器和材料在备注栏目内说明以便实验室准备存入档案表六实验通知单 学科高(初)中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 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 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 注:1、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2、本单位注销由实验室存入档案。 3、实验分类按教学活动分类方法是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讲边实验。

表七实验教学原始记录表 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注:1、本表填写送交实验室存入资料档案。2、根据不同班级实验情况认真填写记录。表八实验事故报告单 填写日期 领导(签名)任课教师(签名)实验员(签名) 注: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将事故经过原因落实后认真填写存入实验室档案中备查。

表九中学理科实验课开出率统计表 实验室负责人(签字): 实验完成情况综合分析 1、分析实验完成开出率:物理 %;化学 %;生物 %。 2、分析选做实验总计。 3、分科未完成实验的个数及原因说明。 ⑴物理实验个;化学实验个;生物实验个。⑵未完成实验的原因(可另附) 4、分科实验课应开出实验个数,各学校根据所用教材内容统计总数为准。 5、学期终了统计后存入档案。 主管领导(签名)教务主任(签字)实验室负责人(签名)实验员(签名) 表十一教学仪器验收单 到货日期:检验日期: 实验室负责人(签名)验收人(签名) 注:存入资料档案

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篇一: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虚拟实验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一、拟实验的产生 的加利福尼亚高中学生拒绝在科学课的实验室中解剖青蛙。她的反应使得美国人对动物解剖实验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美国的生物教育工作者们从此后进行了多种尝试,试图用书本、切片、幻灯片、模型、录像带、影碟等来代替解剖实验,但是,教学效果都不佳。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利用虚拟的实验室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1994年,维吉尼亚州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MABLEKINZIE建立了一个网上的虚拟青蛙解剖实验室(https://www.360docs.net/doc/b31770168.html,/go/frog)。在这个名为“网络青蛙”的虚拟解剖实验室中,多媒体电影能展现照片所无法提供的解剖技术。“网络青蛙”的虚拟解剖操作可以从下面系列截图1中管中窥豹。

虚拟解剖实验在虚拟实验研究中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出于医学伦理道德等方面教育的需要,在我国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几乎已经不再涉及到动物解剖实验,因此,虚拟解剖实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二、虚拟实验的概念 虚拟实验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学习者通过鼠标、键盘、显示器以及力矩球、数据手套、数据眼镜等输入输出设备操作虚拟环境中的实验仪器,模拟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探索实验规律的实验。简单的说,虚拟实验是用多媒体的手段对真实实验进行再现或模拟,再学生进由行观看或参与操作的一种实验方式。虚拟实验用到的相关技术如图2。 图2:虚拟实验相关技术 我国的生物虚拟实验还处于起步阶段,首家中学虚拟科学实验室于2002年9月建成(见《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2日第二版),其中也安装了生物学科的实验软件和传感器。在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b31770168.html,.tw/wong/courses/inform/site03x. htm中也介绍了很多生物虚拟实验室的网址。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对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实验的研究还停留在研究和探索阶段,其实践和应用局限在部分高校的有限的范围,虚拟实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种类和特点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种类和特点 王祥钢 (青岛九中,山东青岛 266071) 摘要:高中生物实验系统可分为三大类:以实验操作为主的生物实验、以实验观察为主的生物实验、以结论总结为主的生物实验。每一类生物实验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实验准备、实验课的进行以及教师的实验教学等不同方面也都有自己应当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高中生物新教材增加了较多的实验教学内容,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判断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亲自动手亲眼观察,可以对知识有更直接更深刻的理解。 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生物学实验通常都由三大要素组成,即: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结论总结。在不同的实验中这三大要素所占的比重及其重要性是不同的,由此生物实验可以分成三大类。 一、以实验操作为主的生物实验 这类实验中动手操作的比重较大,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等实验”。 由于突出训练动手能力,这类实验往往用到的实验用仪器和药品比较多,如使用仪器12种,药品7种,使用仪器16种,药品6种,并且对实验材料要求较高,要使用鲜活的材料,如新鲜菠菜和新鲜鸡血等。这对于实验准备工作要求就比较高,仪器要干净,药品浓度要准确,材料要新鲜合乎标准。这对实验教师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分化,动手能力极强,悟性极高的学生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都有,更多的学生是处于中间水平。这类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实验操作中存在些许偏差就可能导致结果失真,实验失败。以往的经验说明,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操作,能取得好的实验效果的实验小组站的比重很小,多数学生会实验失败,这不仅达不到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甚至造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玩闹的现象,对此教师应当引起注意。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通过实验在能力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我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以实验操作为主的生物实验时宜采用边讲边做的方法。即,老师在讲台上准备一套与每组学生相同的实验用品,在系统地讲授了实验过程和原理之后,老师和学生们同步做实验,并且作到老师讲解一步,学生们跟着作一步,要求学生们不能提前也不能落后。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细节有较多的控制,从而使学生操作的错误和疏漏减少到最低,并且可以方便地控制整个课堂,使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从而事较多地实验小组成功完成实验。 这类实验如果操作正确,最终的结果观察往往比较简单,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最终色素带容易分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DNA 丝状物较多,颜色反应现象明显就标志着实验的成功。 二、以实验观察为主的生物实验 这类实验中实验观察的比重很大,往往要用到显微镜,特别是高倍显微镜。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等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