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光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光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光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直接观察白纸,可发现_____________,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_______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答案】竖直比较像和物的大小移去棋子B,在B处放置一白纸像不能成在白纸上虚不转向自己

【解析】

【分析】

(1)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让A棋子与B棋子完全相同,B又与A的像完全重合,结果就可以得出A的像与A大小相同的结论;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而,所成的像是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只能用眼睛观察;

(4)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判断像的变化。

【详解】

(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则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所以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实验时玻璃板应该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将白纸竖直放在蜡烛B处,移开蜡烛B,观察像能否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有没有像);若像不能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没有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若像能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有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实像;

(4)当镜子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时,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镜子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镜中的像相对于A不移动;当镜子绕OO′向人转动时,像也向人的方向转动,如图:

2.如图所示,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是为了________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实验中,小华同学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________(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他又将玻璃板绕其底边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__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3)实验中,玻璃板后的蜡烛和玻璃板前的蜡烛产生的像无法完全重合,原因是

________.

(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

∠NOF________∠EON(选填“>”、”<”或“=”).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那么实验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射出,这说明光反射时:________.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2右转向自己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2)镜中的左手的像与左手在同一直线上,相对于小华是左边,但是因为是在镜子里,人物就要左右颠倒,所以小华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右手点燃蜡烛的;由于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当镜子绕底边转向向人转动时,如图所示,所以像也向人的方向转动;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

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

(4)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静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NOF=∠EON;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纸板F 转过一定的角度后,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F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

(5)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当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

3.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如果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4)小明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____.

(5)实验时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__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_____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6)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7)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8)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答案】较黑暗大小相同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等效替代法 A 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成的像不在水平位置用手电筒照亮跳棋重合不能虚对比蜡烛A的像与蜡烛B 的大小2不变暗 C

【解析】

【详解】

(1)[1]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这样蜡烛的像才会比较清晰;

(2)[2][3][4]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通过比较像与蜡烛B的大小,从而比较像与蜡烛A的大小;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5][6]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这样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如果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这种情况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成的像不在水平位置;

(4)[7]用手电筒照亮跳棋,这样跳棋反射的光更多,所成的像更明显;

(5)[8][9][10]实验时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11][12]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可以看到玻璃后面的蜡烛,便于对比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这是因为比较厚的玻璃板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

(7)[13]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不变,这是因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的位置不变,那么所成的像位置也不变;

(8)[14][1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这是因为入射光线在玻璃板第一个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线强度就已减弱,折射光线又作为入射光线在第二个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线强度又减弱了,此时第二个反射光线在第一个面又作为入射光线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个折射光线所成的虚像距离观察者较远,同时光线强度比较弱,所以像较暗;由上述可知,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一次折射、然后一次反射,最后一次折射形成的,所以说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故选C.

4.如图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小红的实验装置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

(6)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大小较黑暗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重合相等垂直相等不能虚不变 B

【解析】(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是来测量像到镜的距离和物到镜的距离,从而得出二者的关系。(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4)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6)因为光屏

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因此移走后面的蜡烛B,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8)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点睛: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成像越清晰。

5.新思维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学完光学中小孔成像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小孔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像的形状可能与物体形状有关;

猜想二:像的形状可能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同学们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制作了“E”、“F”和“R”形状的LED发光字来充当物体,做成两个小孔形状不同的纸筒,纸筒另一端绷装半透明膜,做好装置后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

(1)物理上将“F”、“E”和“R”形状的LED发光的字称为________,射出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传播;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同学们将“F”发光字固定好后,先用小圆孔纸筒进行实验,同学们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倒立的“F”,如图所示,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同学们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后,再换用小方孔纸筒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

(3)同学们再换用“E”和“R”形状发光字,分别按照实验(2)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发光字小孔形状像的形状半透明膜上是否呈现

1F圆形倒立呈现

2F方形倒立呈现

3E圆形倒立呈现

4E方形倒立呈现

5R圆形倒立呈现

6R方形倒立呈现

(4)通过比较________,同学们验证了猜想一,得出结论: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5)同学们通过比较1、2,3、4和5、6,得出结论:___________

(6)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光源直线较黑暗实像1、3、5(或2、4、6)在物体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控制变量法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能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LED发光的字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进行,成的像会比较清晰。

(2)[4]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成在光屏上,孔成像中所成的像,能呈现在半透明膜上,说明所成的像是实像。

(4)[5]通过比较1、3、5(或2、4、6)实验数据可知,小孔形状相同,物体形状不同,所成像的形状不同,说明在小孔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5)[6]通过比较1、2,3、4和5、6,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形状相同,小孔形状不同,所成像的形状相同,说明在物体形状相同时,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形状无关。

(6)[7]实验小组在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物体形状和小孔形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6.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只点燃蜡烛A),在此实验中:

(1)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小滨应在玻璃板_____(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3)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B侧的镜面,将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在镜中观察到烛焰的像;

(4)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向_____ 移动。(填

“左”“右”“上”“下”或“不”)

【答案】2;黑暗;前面;反射;能;上。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仪器选用、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

【详解】

(1)[1] ]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即2mm厚的玻璃板;

[2]这个实验探究要求成像物体尽量亮,而环境尽量暗,这样可以避免环境中的光线对成像的干扰,从而能观察到更清晰的像,所以应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3]蜡烛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后,所以为了观察成像的情况,小滨应在玻璃板前;

[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而此探究中用玻璃析代替平面镜,所以经过玻璃板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3)[5]平面镜本来就是不透光的,即光射到镜面被反射回来而成像,并不是光透过镜面成像,所以用黑纸遮住B侧琉璃面,虽然光不能透过玻璃,但会被反射回来而成像,故能继续观察到烛焰的像;

(5)[6]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当镜面竖直放置时,像和物的连线在水平方向。而镜面向左倾斜时,像与物体的连线要稍向上偏离水平线才能与镜面垂直,故像将向上移动。

7.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应选较_______ (选填“厚”、“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面上。

(2)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直至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 。(3)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_______ 像

(4) 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小华家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 1.8m 高处有一灯,该灯遇过转盘成像如图所示,则灯的像距离该灯______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_ (选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薄前面大小相同虚不变 3.6不变

【详解】

(1)[1]实验时应选较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面上,这是因为较厚的玻璃板会成明显的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

(2)[2][3]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这是为了能够看到蜡烛A所成的像;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而蜡烛B和蜡烛A是相同的,那么蜡烛A的像和蜡烛A大小相同;

(3)[4]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4)[5]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5)[6]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灯的像到玻璃转盘的距离等于该灯到玻璃转盘的距离,可知灯的像距离该灯距离是

L=+=

1.8m 1.8m 3.6m

[7]灯的位置不变,那么即使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灯的像的位置也不变。

8.小华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他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但他发现观察到A的像“重影”很明显,而影响到确定A的像的位置,你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将此玻璃板更换为____________(选填“茶色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如图2所示将棋子放在竖立的玻璃板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则经过2s后棋子与像的距离为______m.若将玻璃板放置成与水平面成45°角,将会在物体位置观察到像在物像连线的方向上以_______cm/s的向物体靠近(结果可带根号).(3)某同学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后,回家途中,站在离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0.5米候车.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该同学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

A.随着门逐渐打开,门后的像会逐渐远离她本人

B.随着门逐渐打开,在两侧门中会各成一半像,且分别向左右移动

C.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

D.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到她的距离为1米

【答案】薄玻璃板2 D

【解析】

【详解】

(1)[1]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即同时成像,所以A的像“重影”是由于玻璃板太厚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换用厚度较小的玻璃板.

(2) [2]根据v=s

t

可得2s棋子移动的距离:

s=vt=5cm/s×2s=10cm,

棋子此时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40cm?10cm=30cm,

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0cm,所以,经过2s后棋子与像的距离为:

30cm+30cm=60cm=0.6m;

[3]已知棋子沿桌面以5 cm/s的速度向着平面镜处移动,由几何知识可知,棋子沿垂直于镜面方向运动的速度52 cm/s;

因为棋子向平面镜运动的速度等于平面镜中棋子的虚像向平面镜运动的速度,因此平面镜中棋子的虚像向棋子靠拢的速度的大小是102 cm/s;

(3)[4]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故A错误;

B.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完整的像,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玻璃门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人在安全门外0.5米,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成的像到安全门的距离也是0.5米,所以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到她的距离为1米,故D正确.

9.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__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___.(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则_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_______________.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__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如图,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________ON.(选填“靠近”或“远离”)(4)要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需测出图中的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如这二个角相

等,则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你认为这样做需改进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答案】光路入射角和反射角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不发生靠近应该改变角度的大小,多次测量,得到普遍性的结论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白色硬纸板能发射所有光,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入射光、反射光的光路,也能方便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2)[3][4][5]白色硬纸板的面向后旋转,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的位置是不变的;

(3)[6]若将AO向ON靠近,那么入射角变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变小,反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

(4)[7]需要改进的地方,应该是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出对应的反射角,这样得到的结论才有普遍性.

10.小明的书桌放在南窗边,冬日的暖阳斜射在书桌玻璃台板上,在房间竖直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有一次他将一支铅笔放在玻璃圆镜正上方约 10 厘米处,墙上光斑中出现了两个黑色的阴影,小明在思考:

(1)光斑的形成是因为_______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 造成的.

(2)为什么墙上有两个黑影呢?小明进行了探究,如图甲和乙所示,当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两个黑影变为紧挨着.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移动.于是他认为两个黑影中一个是铅笔的影子,另一个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请帮助分析他的猜想是否有道理?_______.

(3)为什么一只笔出现了两个影子呢?小明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结果发现影子只剩下一个,如图丙所示.你能用在丁图中用光学作图来说明光斑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黑影的道理吗?

(______)

【答案】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没有道理

【解析】

【分析】

光被遮挡没有到达的地方会形成影子.光被铅笔遮挡没有到达平面镜,这时影子形成在平面镜上,反射后墙上是影子的投影.

【详解】

当太阳光斜射玻璃圆镜上时,发生了镜面反射,发射光射到墙壁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当铅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铅笔会挡住射向镜面部分入射光线和由镜面射向墙壁的部分反射光线,从而在墙上形成两个黑影;如图所示:

光被铅笔遮挡没有到达平面镜,这时影子形成在平面镜上,反射后墙上是影子的投影,如图②.这个是先有影子后成像,所以是影子的像.另一个是光通过镜子反射后照在铅笔上,投影在墙上,是铅笔的影子,如图①.而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在镜子的下方,故小明的猜想是没有道理.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发射光线将不会被遮挡,如图①消失,只剩下图②的黑影了.

光现象专题训练

[课时训练(二) 光现象] 一、填空题 1.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月亮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km/s,修建隧道时采用激光准直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_的原理。 3.如图K2-1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当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图K2-1 4.如图K2-2所示是林红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情景,此时反射角等于________°,实验时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________立于平面镜上,要能在实验中显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实验时应让入射光____________。若入射光线沿BO方向入射到O点,则反射光线是沿________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图K2-2 5.如图K2-3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反射角是_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________。 图K2-3 6.如图K2-4所示,为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人们应用“荷式开车门”:右手开左门,左手开右门。这样开车门人的上半身会自然而然地转动,车侧后方的光通过后视镜________后进入人的眼睛,然后人转身的时候向后看,由于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有光从物体射入人的眼睛,扩大了视野。 图K2-4 7.林红身高1.6 m,站在平面镜前0.5 m处,则她镜中的像离她________m;当她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K2-5所示,由此可知,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

2018上海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201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英语试卷 考生注意 本卷有7大题,共94小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全部试题均采用连续编号。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Part I Listening(第一部分听力) 1. Listening comprehension(听力理解)(共30分) 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片)(6分) 1、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5、__________ 6、__________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保留版权 初中学业考试(2018)英语试卷第1页(共10页)

B.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r(根据你听到的对话和问题,选出最恰当的答案)(8分) 7. A)Apple. B)Banana. C) Orange . D)Pear. 8.A)At8:45. B)At 9:00. C)At9:15. D)At 9:30. 9. A)By bus. B)By bike. C) By car. D)By underground. 10. A)Rainy. B) Cloudy. C)Sunny. D )Windy. 11. A)Visit his uncle. B)Visit his classmates. C) Go to London. D) Go to a language camp. 12. A)In a store. B)At home. C) At the cinema. D)In a restaurant. 13.A) Husband and wife. B) Doctor and patient. C)Shop assistant and customer. D)Teacher and student. 14. A) Talk to Lucy. B)Go to the supermarket. C) Eat more. D)Lose some weight. C.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TF 列句子是否符合你听到的对话内容,符合的用“T”表示,不符合的用“F”表示)(6分) 15. Mary has just become a college student. 16. Simon doesn’t enjoy classroom discussions. 17. Mary has nothing interesting to do after class. 18. Simon will volunteer for an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in Shanghai. 19. Mary and Simon will go to Shanghai together in five months. 20. Simon gives Mary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choose a job in China. D.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听短文,完成下列内容。每空格限填一词)(10分) 21. Kitty wanted to plant a _____ ______with beautiful flowers for Mum's birthday. 22. Dad found that the flowers were _______ ______. They were plastic. 23. Dad went to Mr. White _______ _______some flower seeds. 24. Kitty and Dad worked for _______ ______ before Mum came back. 25. After Mum heard the ________ ________ she was moved to tears. 初中学业考试(2018)英语试卷第2页(共10页)

八年级光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其目的是_____。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 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解析】 【分析】 (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 (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 (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 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最新中考物理光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最新中考物理光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现象 1.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小华看到厨师在做“番茄炒鸡蛋”这道菜,想到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你认为她理解正确的是() A. 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 C. 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 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 A 【解析】【解答】A.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进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符合题意; B.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是错误的,因为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色光决定的,不合题意; C.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刻有花纹的目的是增大摩擦不是为了减小摩擦,不合题意; D.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分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B、能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了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番茄和蛋黄不是光源,不能发光;

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 D、天然气具有化学能,天然气燃烧时消耗了它储存的化学能同时获得了为内能, 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C. 水0℃时结冰是因为分子停止运动 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宇宙由众多的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 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故B错误; C、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但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C错误;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从宏观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常用光年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2)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最小的粒子为夸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在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花朵在水珠中成像 B. 霞光中跑步者的“剪影” C. 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 D. 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

2018年上海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数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5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4.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各题如无特殊说明,都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证明或计算的主要步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1. ) A. 4 B.3 C. 2.下列对一元二次方程2 30x x +-=根的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且只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3.下列对二次函数2y x x =-的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开口向下 B.对称轴是y 轴 C.经过原点 D.在对称轴右侧部分是下降的 4.据统计,某住宅楼30户居民五月份最后一周每天实行垃圾分类的户数依次是:27,30,29,25,26,28,29.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25和30 B.25和29 C.28和30 D.28和29 A.A B ∠=∠ B. A C ∠=∠ C. AC BD = D. AB BC ⊥ 6.如图1,已知30POQ ∠=?,点A 、B 在射线OQ 上(点A 在点O 、B 之间),半径长为2的A 与直线OP 相切,半径长为3的 B 与A 相交,那么OB 的取值范围是( ) A. 59OB << B. 49OB << C. 37OB << D. 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7. -8的立方根是 . 8. 计算:2 2 (1)a a +-= . 9.方程组20 2x y x y -=??+=? 的解是 . 10.某商品原价为a 元,如果按原价的八折销售,那么售价是 元(用含字母a 的 代数式表示).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现象精选文档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光现象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

2017 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现象 1.(2017烟台)“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 2.(2017呼和浩特)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 B.手影 C.国家大剧院的倒影D.人看见地上的书 3.(2017福建)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 等光学问题.图中的 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

成原理相同的是() A.湖中倒影 B.日食现象 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 4.(2017盐城)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下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 LED 5.(2017常州)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 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6.(2017邵阳)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邵阳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

A .清澈见底——光的反射 B .坐井观天——光的折射 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 7.(2017绥化)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镜中蜡烛的像C.用鱼叉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8.(2017上海)光从空气倾斜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 A. 0° B. 35° C. 60° D. 90° 9.(2017德州)如图中,属于光的反 射现象的是()

上海中考试卷结构分析

上海中考试卷结构分析 一英语分值150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总共分为大部分:听力;语音语法词汇;读写部分。 1,听力部分(30分)分为单选(14题14分);判断(6题6分);短文理解(10分) 2,语音语法及词汇部分(50分)分为选择题(20题20分);选词填空(8空8分);给词成句(8分);完成句子考察对语法,单词,句型的理解(14分)。 3读写部分(50分)分为:阅读理解(10分);完形填空(12分);填词成文(1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写作(半命题20分) 二数学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总共有三大题:选择;填空;解答。 1,选择题(6题24分)题少分值重。 2,填空题(12题48分)主要考察:数的运算,方程求解,求范围,统计知识。涉及面广,比较典型,要求学生个知识点扎实清晰。 3,解答题(78分)7道题7种不同类型主要分为:简化求值(10分);解不等式组(10分);解函数多应用题型(10分);数形结合题(10分);证明题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和数学定理运用要熟练;解方程分值增加题目变难要求学生的抽象逻辑能力(12分);综合应用题几何证明数形结合以及数型函数结合,要求学生知识串联能力较强。(14分) 三语文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共有四大部分组成每个大部分考察一个大知识点: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1,文言文部分(39分) a,诗词默写(15题15分) b,古诗词鉴赏(4分) c,阅读文言文理解翻译题(8分) d,阅读文言文理解翻译题课外文言文(12分) 2,现代文部分(40分) 两篇幅的阅读理解各20分;主要考察语文文体格式运用方面知识。 3,综合运用(11分) 通常是一篇现代文阅读。考察理解和表达能力。 4,写作题(60分) 试卷分值比重最大的部分。题型:全命题;字数600 ;文体试卷未说明? 理化为同场分卷闭卷考试 四物理分值80分 试卷共五大题:选择;填空;作图;计算;实验; 1,选择题(共8题16分) 2,填空题(26分)电,力,热等初三内容较多。

2020中考物理专题专题4 光现象(第1期)(原卷版)

专题4 光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路灯下人的影子 B. 人站在岸边看到水里游动的鱼 C. 晚上可以看到前面正在行驶的自行车的红色尾灯 D. 斜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筷子 2.(2020·山东省泰安市)人在水面下看到岸边景物的正确光路是() A. B. C. D. 3.(2020·山东省泰安市)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云在水中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4.(2020·四川省成都市)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用户进行人脸识别时,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 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5.(2020·江苏省泰州市)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水中倒影 B. 小孔成像 C. 雨后彩虹 D. 海市蜃楼 6.(2020·湖南省常德市)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 自行车尾灯是靠光的反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 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7.(2020·贵州省黔西南州)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 D. 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二、填空题 8.(2020·四川省成都市)小王走向正前方的玻璃窗,想看看美丽的夜景,却发现玻璃窗里有个“自己”迎面走来,这是光的___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同时她发现,房内电灯通过玻璃成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___________。 9.(2020·山东省泰安市)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图中的一束光竖直射入井中,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 10.(2020·贵州省黔南州)小丽站在平面镜前1.5 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镜中的像是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m,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三、作图题

2017年上海中考数学试卷

2017年上海中考数学试卷 一. 选择题 1. 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A. 0 B. C. 2- D. 27 2. 下列方程中,没有实数根的是( ) A. 220x x -= B. 2210x x --= C. 2210x x -+= D. 2220x x -+= 3. 如果一次函数y kx b =+(k 、b 是常数,0k ≠)的图像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k 、 b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0k >且0b > B. 0k <且0b > C. 0k >且0b < D. 0k <且0b < 4. 数据2、5、6、0、6、1、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0和6 B. 0和8 C. 5和6 D. 5和8 5.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菱形 B. 等边三角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等腰梯形 6.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AC 、BD 是它的两条对角线,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断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的是( ) A. BAC DCA ∠=∠ B. BAC DAC ∠=∠ C. BAC ABD ∠=∠ D. BAC ADB ∠=∠ 二. 填空题 7. 计算:22a a ?= 8. 不等式组2620 x x >??->?的解集是 9. 1=的解是 10. 如果反比例函数k y x = (k 是常数,0k ≠)的图像经过点(2,3),那么在这个函数图象 所在的每个象限内,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 11. 某市前年PM2.5的年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去年比前年下降了10%,如果今年PM2.5 的年均浓度比去年也下降了10%,那么今年PM2.5的年均浓度将是 微克/立方米 12. 不透明的布袋里有2个黄球、3个红球、5个白球,他们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那么从 布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恰好为红球的概率是

(完整版)中考复习光现象习题及答案

最新中考复习光现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2016柳州)如图所示,哪幅图中所描绘的情景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2. (2016贵阳)远看浅浅的湖(河)水,一旦涉入水中后,才发现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许多,如图所示.水对眼睛的这种“欺骗”,对于想游泳的同学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我们必须要警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2题图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发生了折射 C. 光发生了反射 D. 某些人的幻觉 3. (2016长沙)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4. (2016山西)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作为镜子,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A. 缩小的实像 B. 等大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等大的虚像 5. (2016铁一中模拟)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6. (2016葫芦岛)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第6题图

A. 小孔成像 B. 河水看起来变浅 C. 海市蜃楼 D. 水中荷花的倒影 7. (2016湖州)右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第7题图 A.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 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大 B. 在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C. 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9 (2016兰州)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A.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 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C. 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 D. 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10. (2016资阳)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 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 ..的是() A.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

2017上海中考数学试卷

201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A.0 B.2 C.-2 D. 7 2 2.下列方程中,没有实数根的是 A.0x 2-x 2= B.01-x 2-x 2= C.01x 2-x 2=+ D.02x 2-x 2=+ 3.如果一次函数y=kx+b (k 、b 是常数,k ≠0)的图像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k 、b 应满足的条件是 A.k >0,且b >0 B.k <0,且b >0 C.k >0,且b <0 D.k <0,且b <0 4.数据2、5、6、0、6、1、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0和6 B.0和8 C.5和6 D.5和8 5.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菱形 B.等边三角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 6.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AC 、BD 是它的两条对角线,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断这个平行四边形为矩形的是 A.∠BAC=∠DCA B.∠BAC=∠DAC C.∠BAC=∠ABD D.∠BAC=∠AD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7.计算:2a.a 2= . 8.不等式组???2 2-x 6x 2>,>的解集是 . 9.方程13-x 2=的根是 . 10.如果反比例函数x k y =(k 是常数,k ≠0)的图像经过点(2,3),那么在这个函数图像所在的每个象限内,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 。(填“增大”或

“减小”) 11.某市前年PM2.5的年均浓度为50毫克/立方米,去年比前年下降了10%。如果今年PM2.5的年均浓度比去年也下降10%,那么今年PM2.5的年均浓度将是 毫克/立方米。 12.不透明的布袋里有2个黄球,3个红球,5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那么从布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恰好为红球的概率是 。 13.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0,-1),那么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 。(只需写一个) 14.某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各月份产值占这个季度总产值的百分比如图1所示,又知二月份产值是72万元,那么该企业第一季度月产值的平均数是 万元。 15.如图2,已知AB ∥CD ,CD=2AB ,AD 、BC 相交于点E 。设=,=,那么向量用向量表示为 。 16.一副三角尺按图3的位置摆放(顶点C 与F 重合,边CA 与边FE 重合,顶点B 、 C 、 D 在一条直线上)。将三角尺DEF 绕着点F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n °后(0<n <180),如果EF ∥AB ,那么n 的值是 。 17.如图4,已知Rt △ABC ,∠C=90°,AC=3,BC=4,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画圆,如果点C 在☉A 内,点B 在☉A 外,且☉B 与☉A 内切,那么☉B 的半径长r 的取值范围是 。 18.我们规定:一个正n 边形(n 为整数,n ≥4)的最短对角线与最长对角线长度的比值叫做这个正n 边形的“特征值”,记为λn ,那么λ6= 。 图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2016年中考试题题组

光现象(2016年中考) 1.【2016·重庆B卷】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答案】D 【解析】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C.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的太阳光进入了人的眼睛,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定位】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2016·重庆A卷】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C 【解析】A.路灯下的人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与题意不符。 C.大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看见溪水下的“石头”,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3.【2016·天津卷】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下图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A.B.C.D.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即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首先确定反射光线①,因法线可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平分,可确定其位置②;法线的垂直线就是平面镜的位置③,故选B。 【考点定位】光的反射光路图 4.【2016·上海卷】下列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A.紫光B.红光C.橙光D.黄光 【答案】B 【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应选B。 【考点定位】光的三原色 5.【2016·山西卷】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等大的虚像 【答案】D 【解析】铜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是等大的虚像。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6.【2016·北京卷】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上海中考试卷

D C B A O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为………………………………………………………………( ) A 、2; B 、34; C 、π; D 、0. 【答案】D 【解析】整数或有限小数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故选D 。 2、当a >0时,下列关于幂的运算正确的是………………………………………………( ) A 、a 0 =1; B 、a -1 =-a ; C 、(-a )2 =-a 2 ; D 、22 11a a = . 【答案】A. 【解析】除了0以外,任何数的0次都等于1,因为a >0,所以,a 0 =1 3、下列y 关于x 的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为…………………………………………( ) A 、y =x 2 ; B 、y =x 2; C 、y =2x ; D 、y =2 1+x . 【答案】C 【解析】1 22 x y x = =,是正比例函数,选C 。 4、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为72°,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4; B 、5; C 、6; D 、7. 【答案】B. 【解析】边数为360 72 n = =5。 5、下列各统计量中,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是……………………………………(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方差; D 、频率. 【答案】C 【解析】方差反应数据波动程度,方差大,波动大,方差小,波动小,稳定。 6、如图,已知在⊙O 中,AB 是弦,半径OC ⊥AB ,垂足为点D ,要使四边形OACB 为 菱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A 、AD =BD ; B 、OD =CD ; C 、∠CAD =∠CBD ; D 、∠OCA =∠OCB . 【答案】B 【解析】因OC ⊥AB ,由垂径定理,知AD =BD ,若OD =CD ,则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所以,OACB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题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题专题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把一个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 转动,ON垂直于镜面. (1)先使E、F两块纸板成为同一平面,让一束红光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出现在法线的________(选填“同”或“异”)侧. (2)使OA慢慢偏离ON,观察到反射角将____;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可知,反射角____入射角. (3)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该如何操作?____. (4)如果光线沿BO的方向射向M,则反射光线会与OA重合,这说明____. (5)本实验中可在纸板上看到光线,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用薄玻璃片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______。实验中选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用光屏代替了蜡烛B,他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像。 3.下面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

(1)组装仪器时,如图所示,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白纸相互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 (2)在实验中,小红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消除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C.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3)消除影响后,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它的像的大小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实验中,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 (1)如图甲所示将白纸铺于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置于白纸上,即保证玻璃板与白纸是相互______的,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玻璃板所在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______,这说明了______。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光现象中考题汇总

一选择题 1(11重庆)1.在图1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答案:B 2(11广州)2.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 B.放大的 C.等大的 D.缩小的 答案:A 3(11衢州)4.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答案:A 4(11义乌)5.从水面上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这是 A.光的反射现象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D.平面镜成 答案:B 5(11绍兴)4.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6(11莆田)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墙壁上装面大镜子,有增大空间的感觉 B、清澈的河底,看起来变浅了 C、人在路灯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 D、清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看到它 答案:C 7(11丽水)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答案:A 8 (11泰州)3.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答案:C 9(11益阳)2.图1是2009年7月22日上午发生日食时在益阳拍摄的照片。日食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答案:A 10 (11黑龙江东五市)1.下面哪幅图中所描绘的情景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11(10百色市)1.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百年难遇的日全食奇观。图1是发生日全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食现象的规律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凸透镜成像 答案:C 12(11江津)3.下来物理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山峦在水中的倒影 B.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彩虹的形成 D.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答案:B 13(11长沙)16.下列短语成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 B.鱼翔浅底 C.三点一线 D.一叶障目 答案:B 14(11苏州)4.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答案:C 15(11·南平)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

上海中考试题(解析)

2018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18上海)在下列代数式中,次数 为3的单项式是< ) A.xy 2 3 3 3 D..3xy B.x+y C..xy 考点:单项式。 解答:解:根据单项式的次数定义可 知: A、xy2的次数为3,符合题意; B、x3 +y3不是单项式,不符合题意; 3 4,不符合题意; C、xy的次数为 D、3xy的次数为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18上海)数据5,7,5,8,6,13,5的中位数是<) A.5B.6 C.7 D.8 考点:中位数。 解答:解:将数据5,7,5,8,6,13,5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 5,5,5,6,7,8,13, 位于中间位置的数为6. 故中位数为 6. 故选B. 3.<2018上海)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A.x>﹣3 B.x<﹣3 C.x>2 D.x<2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答:解:, 由①得:x>﹣3, 由②得:x>2,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故选C. 4.<2018上海)在下列各式中,二次根式的有理化因式是 < ) A.B.C.D. 考点:分母有理化。 解答:解:∵×=a﹣b, ∴二次根式的有理化因式是:. 故选:C. 5.<2018上海)在下列图形中,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等腰梯形B.平行四边形C.正五边形D.等腰三角形

1/11

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只有B.故选:B. 6.<2018上海)如果两圆的半径长分别为6和2,圆心距 为3,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外离B.相切C.相交D.内含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答:解:∵两个圆的半径分别 为6和2,圆心距为3, 又∵6﹣2=4,4>3, ∴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内含.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7.<2018上海)计算= . 考点:绝对值;有理数的减法。 解答:解:|﹣1|=1﹣= , 故答案为:. 8.因式分解:xy﹣x=. 考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解答:解:xy﹣x=x

最新中考物理光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中考物理光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光现象 1.最近,千厮门大桥北桥头一银行的小水池成了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们争相打卡的火热景点,不是水池景观有多么漂亮,水中有多少观赏鱼,而是这个水池能够倒影出整个渝中半岛,当水面无风时,小小的水池犹如镜子一般将高楼林立的涂中区倒映在水中(如图),美丽得令人皇息,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图中“渝中倒影”相同的是() A. 鱼缸中放大的鱼 B. 小猫照镜 C. 日环食 D. 雨后彩虹【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 A、看到鱼缸中放大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小猫照镜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B符合题意; C、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歌曲中常含有许多物理知识,关于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

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描绘的景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风使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 B. 倒映的白塔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 C. 船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两个是平衡力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风使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A正确; B、倒映的白塔是由干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故B错; C、船桨回后划水,船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 D、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两个是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1)蒸发吸热,有致冷的作用;(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二力平衡的应用。 3.照镜子时,你会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镜子里的像是虚像 B. 像的大小与镜子的大小有关 C. 镜子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人向镜子靠近0.3m,像将远离镜子0.3m 【答案】 A 【解析】【解答】镜子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A符合题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B不符合题意;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人向镜子靠近时,像也向镜子靠近,D不符合题意。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在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