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丙橡胶加工工艺的探讨

乙丙橡胶加工工艺的探讨
乙丙橡胶加工工艺的探讨

C-39

乙丙橡胶加工工艺的探讨

时间:2012年8月

摘要:本文先对乙丙橡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阐述,进而对其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结合我的工作经验,对一些生产中的常见缺陷,在生产中采取措施,保证胶片质量。

关键字:乙丙橡胶加工工艺过程控制

论文主体:

乙丙橡胶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胶种,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且原料来源丰富,制造工艺简单,价格适中,比重小,制品的单位重量消耗少,所以在电缆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乙丙橡胶的结构及性能

1.乙丙橡胶的结构特点

乙丙橡胶是一种无定型的非结晶橡胶,其分子主链上乙烯与丙烯单体单元是无规则排列,失去了聚乙烯或聚丙烯结构的规整性,成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当乙烯含量在20-40mol%范围时,乙丙橡胶的玻璃化温度(Tg)约为-60℃,其低温性能如低温压缩变形、低温弹性均好,但耐热性能较差。通常为避免形成丙烯链以保证在乙丙橡胶分子中的无规则分布,要求乙烯含量必须大于50 mol%,但乙烯含量超过70 mol%时,乙烯链出现结晶,玻璃化温度(Tg)升高,耐寒性能下降,加工性能变差。一般认为乙烯含量在60 mol%左右,其加工性能和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均较好。乙丙橡胶分子链不含极性基团,链节比较柔顺,分子间作用力小。

三元乙丙橡胶所用第三单体为非共轭二烯烃类,其种类和用量对硫化速度和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均有直接影响。第三单体含量高低以碘值表示,含量高则碘值高,硫化速度快,对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如定伸应力,生热、压缩变形等均有改善,但焦烧时间较短,耐热性能有所下降。乙丙橡胶的碘值范围为6~30g 碘/100g胶,大多数户则是15g碘/100g胶左右。所以在使用时应根据制品性能要求加以选择。

2.乙丙橡胶的性能

由于乙丙橡胶具有高度的饱和结构,且分子链上原子和基团的排列与天然橡胶很相似。分子链比较柔顺,使乙丙橡胶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

(1)耐臭氧性非常好。远远超过丁基橡胶和氯丁橡胶。在含臭氧100PPm 的介质中,乙丙橡胶经过2430小时仍不龟裂。而一般认为耐臭氧老化性能较好的丁基橡胶仅经过534小时即产生较大裂口;氯丁橡胶则只有46小时。在30%臭氧浓度下氯丁橡胶只经过7分钟即出现裂纹,而乙丙橡胶经过1小时后仍无变化。丁基橡胶中掺入少量三元乙丙橡胶可使耐臭氧性显著改善。三元乙丙橡胶与天然橡胶(35/65)或与丁苯橡胶(30/70)并用时,可以显著改善耐臭氧性。

(2)耐气候性和颜色稳定性非常好,可以使制品不发生龟裂,颜色经久不变。乙丙橡胶在阳光下暴晒3年不见裂纹,丁苯橡胶仅5天即发生裂口,70天断裂;天然橡胶150天出现大的裂口。

(3)耐热老化性优越,超过丁基橡胶。乙丙橡胶易老化,可长期使用于温度为85℃~90℃的条件。短期使用温度可达150℃。

(4)耐寒性较好。在-55℃时仍有较好的曲挠性。在-57℃时才开始变硬,-77℃时变脆。

(5)弹性大、压缩变形小。冲击弹性较好,回弹率可达50%~60%,仅次于顺丁橡胶和天然橡胶。而且在低温下弹性保持较好。

(6)电绝缘性能优异,超过丁基橡胶。尤其是耐电晕性很突出。丁基橡胶的耐电晕性不超过2小时,而乙丙橡胶则可以达两个月以上。乙丙橡胶的介电系数为2.27;介质损耗角正切在0.0023以下。体积电阻系数在1016~1017欧·厘米以上;在交流电压下,击穿强度为32~35kV/mm,浸水后电绝缘性能仍很稳定。乙丙橡胶用于高压电缆绝缘时,它有不发生电树、水树的突出优点。

(7)耐化学腐蚀性好。特别是对无机酸碱和极性溶剂有良好的稳定性。

(8)比重小(为0.87),是合成橡胶中比重最小的品种。

乙丙橡胶的主要缺点是硫化速度慢,和其它橡胶并用时共硫化性差。不耐燃,耐油性相对较差,自粘性和互粘性都很差(因为分子中既无反应性基团,又不含极性基,故粘合力小),不易粘合,给加工工艺带来困难。

二乙丙橡胶在电缆中的应用

乙丙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热、耐臭氧、耐老化、耐化学药品(非极性溶剂除外)性能、电绝缘性能、冲击弹性、低温性能(使用温度范围宽-57~150℃)、低密度和高填充性(能大量填充增塑剂和填充剂)及耐热水耐水蒸气等性能,并具有易于聚烯烃塑料共混改性加工的特点,广泛用于汽车密封部件、电线电缆、耐热胶管胶带、防火卷材、油品添加剂及塑料改性等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生产能力和产耗量已居七大合成橡胶中的第四位,仅次于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异戊橡胶。

乙丙橡胶在电线电缆中主要用作绝缘层,尤其适用在耐温等级和耐电压等级较高的电线电缆上,乙丙橡胶极好的绝缘性、耐水性、和耐老化性能是制造电线电缆绝缘的良好材料,特别适用于中高压电缆,其配方举例见表1.

三乙丙橡胶的加工

1.塑炼

三元乙丙橡胶的塑炼效果差,不象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那么易于塑炼。门尼粘度高的三元乙丙橡胶塑炼时,由于分子链断裂,门尼粘度有所下降。低门尼粘度的乙丙橡胶,只是在塑炼初期门尼粘度稍有下降。因此三元乙丙橡胶不像天然橡胶那样需要专门进行塑炼,只是在混炼前先将三元乙丙橡胶在低温下稍薄通即可。

2.混炼

三元乙丙橡胶可采用开炼机和密炼机混炼。但用密炼机混炼,填充剂分散效果更好。

1.开炼机混炼

由于乙丙橡胶塑炼效果差,缺乏粘着性,不易“吃”炭黑,不易包辊(或易包后辊),故用开炼机混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门尼粘度低的(ML!1+4, 100℃在80以下者)可以用开炼机混炼,门尼粘度高的用开炼机混炼较困难;

(2)混炼开始时采用窄辊距,先将生胶薄通10次左右,使其形成连续的包辊胶后再放宽辊距进行加料混炼;

(3)辊温应控制在60℃左右,前辊温度稍低于后辊;

(4)混炼高填充油和高填充剂的胶料时,可将油和填充剂先混合后再加到胶料中去,以改善混炼操作;

(5)硬脂酸易使胶料脱辊,宜在混炼后期加人。

此外,加入操作油能改善混炼胶操作性能。故充油乙丙橡胶的混炼工艺性能较好。

2.密炼机混炼

三元乙丙橡胶密炼机混炼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容量应比正常容量高15%左右;

(2)温度要高些,以利于乙丙橡胶在高温下塑化,从而使配合剂易于分散均匀;

(3)填充剂用量高的胶料宜采用逆混法,填充剂用量低的胶粉用一般混炼法较好。

逆混法:

a.先加除硫黄和促进剂外的所有配合剂;

b.加生胶;

c.待配合剂完全混合均匀后排胶;

d.在开炼机上下片,冷却;

e.在开炼机上或温度低于100℃的密炼机中加硫化体系。

注: 密炼机混炼时间视密炼机的类型(快速或慢速)及配方不同而异,以达到配合剂充分分散均匀为原则.

一般混炼方法:

a. 加生胶;

b.加硬脂酸、氧化锌、1/2填充剂、1/2软化剂和其它配合剂;

c.加1/2炭黑、1/2软化剂;

d.继续混炼至均匀、排胶;

e.在开炼机上下片、冷却;

f. 在开炼机上或低于100℃的密炼机中加硫化体系。

3.挤出

胶料压出性能往往是以胶料容易输送、压出速度快、压出物表面光滑以及形状、尺寸保持性好为标志。三元乙丙橡胶比一般橡胶容易压出,压出速度较快,压出物收缩小,但要控制好胶料的门尼粘度和压出温度。乙丙橡胶胶料门尼粘度(ML!1+4,100℃)以40~60为佳。压出条件一般为;口型温度为90-140℃,机头温度80-130℃,机身温度60-70℃,螺杆采用通水冷却。压出速度要适宜。压出速度太快,压出物口型膨胀大,表面粗糙,尺寸稳定性差。

乙烯含量高及分子量分布窄的三元乙丙橡胶压出工艺性能好。高填充配合的胶料亦有良好的压出性能,特别是填充高结构炉黑、快压出炉黑、通用炉黑、半补强炉黑、中粒子热裂法炭黑和细粒子热裂法炭黑等炭黑的胶料压出表面光滑,白色填料以钛白、滑石粉、碳酸钙为最好,压出速度超过炭黑胶料。

三元乙丙橡胶胶料需要通过压延制备各种规格胶片以及在织物上擦胶或贴胶。胶料门尼粘度、压延速度和温度均会影响压延物质量。压延温度过低容易产生气泡,压延物不平整,收缩大。一般压延温度应控制如下:上辊90~100℃,中辊90℃左右,下辊90~120℃。

4.硫化

三元乙丙橡胶在高温下易于流动和充满模型,硫化后易脱模。一般硫化温度在150~170℃,特殊情况下硫化温度可更高。三元乙丙橡胶制品和其它橡胶制品一样,可以采用硫化罐硫化(包括蒸汽硫化和热空气硫化)、平板硫化机硫化、模压、传递模压和注射模压硫化、连续硫化(包括熔融盐浴硫化和超高频硫化)以及低温长时间硫化(即自然硫化)等。高达250℃的熔融盐浴中短时间硫化时,其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无明显下降。三元乙丙橡胶一般硫化方法与其它橡胶的硫化方法相同,不再赘述。在这里详细讲一下连续硫化的方法。

连续硫化

二元乙丙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均宜于连续硫化。较典型的是应用在电线、电缆生产中,一般是用熔融盐浴连续硫化。

熔融盐组成举例如下(重量百分数)

KNO

3 53%,NaNO

3

7%,NaNO

3

40%

熔融盐浴温度范围一般为190-250℃,温度波动范围在±2℃之内。采用熔融盐浴连续。

硫化的优点如下:

(1)生产效率高,在非常高的温度下硫化时间很短,如在250℃下只需30~60秒的硫化时间;

(2)压出产品的长度不受限制,不必贮存半成品;

(3)没有氧化作用。使其能用于那些要求必须在无空气情况下硫化的胶料,如过氧化物硫化体系胶料的硫化;

(4)可以生产空心、含金属芯压出制品和由实心及微孔部件组成的复合压出制品;

(5)生产工艺简单,耗费劳动力少。

连续硫化的缺点是压出尺寸受限制,当用于复杂形状或薄壁压出制品时,可能在通过熔融液体时发生变形;生产厚壁制品时大于1cm时,则所需硫化时间长;对那些不耐高温的橡胶制品不能使用。同时由于缺乏内压,当胶料中存在气体、水分和挥发性物质时容易产生气泡,因而配合剂需经脱水、脱挥发物处理,或使用真空压出机,致使成本明显增加。

连续硫化工艺要求胶料具有好的热稳定性,故二元乙丙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充油或非充油乙丙橡胶均适于连续硫化。为了改善连续硫化的乙丙硫化胶的弹性,可与10-20重量份的顺丁橡胶和异戊橡胶并用,但其并用体系要用过氧化物进行硫化以实现共硫化。增塑剂宜用石蜡油。

四乙丙橡胶混炼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自MT818-2009标准颁布实施以来,煤矿用橡套软电缆的绝缘材料已由乙丙胶替代了使用多年的天然-丁苯胶,对于使用在3.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乙丙胶,由于成品电性能要考核局放水平,故胶片在混炼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胶片的清洁度,避免杂质的混入。乙丙胶在混炼加工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乙丙胶生产过程中,对原胶采用了进口和国产两种乙丙,国产乙丙在试生产出胶料的表面比较粗糙,胶料的塑性,伸长率,拉伸强度等物理机械性能和电性能都可以满足要求,但是该胶料表面粗糙,并且在连硫挤出时工艺性能比较差,不利于下道工序生产。在进口乙丙方面,公司采购部门和技术部对原胶牌号的选取严格控制,规范配方中各个配料确实使用合格供方提供的原材料,明确产品性能和加工工艺。

2.生产前的准备由于绝缘胶对清洁度的高要求,在胶种切换时,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在准备生产绝缘用乙丙胶时,应使用合适胶料对密炼机组进行“洗车”,并对机组的传送、滤橡、冷却装置进行彻底清扫保洁,确保工艺路线中无杂质,密炼机腔体中无其他杂料存在,以保证胶片的清洁度,防止成品电缆局放试验时局放水平超标。

3.配粉重量准确的配粉份量和胶片质量是密切相关的。配粉特别是配细料的时候一定份量准确,并且细料规格比较多,不管生产哪一种规格的胶片,配的时候一定做到精确无误不遗漏。粗料,每一规格的胶片,生产一车都有规定的份量,份量的准确对胶片质量的影响没有细料的大。

4.混炼工艺对原材料加料顺序混炼时间排胶温度的控制,生产出乙丙胶的塑性,伸长率,拉伸强度等物理机械性能和电性能都比较好,挤出电线电缆表面光滑达到工艺要求。在生产正常的情况下,冷却水温波动时,胶料容易产生高温,使得乙丙胶表面粗糙不光滑。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摸索,通过调整混炼时间和密炼机转子的转速,基本解决了胶片粗糙的问题,保证胶片质量,不影响

下道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5.加硫时间为提高硫化剂的分散均匀性,以及滤橡时的安全性,我们的混炼工艺采取二段式加硫工艺。即在一段混炼时,按工艺顺序加入除硫化剂以外的各种配合剂,经滤橡、冷却后,出厚片,再将厚片按工艺称重,投入密炼机加入硫化剂。为防止密炼机中温度过高而产生早期硫化,加硫时间一般控制在6-10S 为宜,但因在密炼机中的混合时间较短,硫化剂有可能混合不够均匀,则在排料后,还需在开炼机上进行补充混炼,并使来回杆至少走动5次,防止胶料中局部硫化剂过多,而在挤出时产生“熟胶”现象。

五结语

乙丙胶的牌号很多,在牌号选型时必须谨慎,对各品种应进行平行对比试验,以保证胶料性能的稳定性。在混炼过程中,要确保各工艺要点的执行,以保证乙丙胶的加工工艺性能,进而对乙丙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电性能等提供质量保证,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受益。

参考文献:

[1]唐斌.乙丙橡胶应用技术[M].上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

[2]曾守信.橡胶制品生产手册[M].上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

[3]杨清芝.实用橡胶工艺学[M].上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4]电缆材料[M].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6,6

[5]吕百龄.实用橡胶手册[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1,7

[6]张玉龙.橡胶品种与性能手册[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1,1

[7]王艳秋.橡胶材料基础[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6,1

[8]于清溪.橡胶原材料手册[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7

橡胶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橡胶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一、塑炼 橡胶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橡胶仍能保持其形变的能力叫做可塑性。增加橡胶可塑性工艺过程称为塑炼。橡胶有可塑性才能在混炼时与各种配合剂均匀混合; 在压延加工时易于渗入纺织物中;在压出、注压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此外,塑炼还能使橡胶的性质均匀,便于控制生产过程。但是,过渡塑炼会降低硫化胶的强度、弹性、耐磨等性能,因此塑炼操作需严加控制。 橡胶可塑度通常以威廉氏可塑度、门尼粘度和德弗硬度等表示。 1、塑炼机理 橡胶经塑炼以增加其可塑性,其实质乃是使橡胶分子链断裂,降低大分子长度。断裂作用既可发生于大分子主链,又可发生于侧链。由于橡胶在塑炼时,遭受到氧、电、热、机械力和增塑剂等因素的作用,所以塑炼机理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则是氧和机械力,而且两者相辅相成。通常可将塑炼区分为低温塑炼和高温塑炼,前者以机械降解作用为主,氧起到稳定游离基的作用;后者以自动氧化降解作用为主,机械作用可强化橡胶与氧的接触。 塑炼时,辊筒对生胶的机械作用力很大,并迫使橡胶分子链断裂,这种断裂大多发生在大分子的中间部分。 塑炼时,分子链愈长愈容易切断。顺丁胶等之所以难以机械断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生胶中缺乏较高的分子量级分。当加入高分子量级分后,低温塑炼时就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氧是塑炼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缺氧时,就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生胶塑炼过 塑炼时,设备与橡胶之间的摩擦显然使得胶温升高。热对塑炼效果极为重要,而且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影响也不同。 由于低温塑炼时,主要依靠机械力使分子链断裂,所以在像章区域内(天然胶低于110℃)随温度升高,生胶粘度下降,塑炼时受到的作用力较小,以致塑炼效果反而下降。 相反,高温塑炼时,主要是氧化裂解反应起主导作用,因而塑炼效果在高温区(天然胶高于110℃)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对塑炼起着促进作用。各种橡胶由于特性不同,对应于最低塑炼效果的温度范围也不一样,但温度对塑炼效果影响的曲线形状是相似的。由前已知,不论低温塑炼还是高温塑炼,使用化学增塑剂皆能提高塑炼效果。接受剂型增塑剂,如苯醌和偶氮苯等,它们在低温塑炼时起游离基接受剂作用,能使断链的橡胶分子游离基稳定,进而生成较短的分子;引发剂型增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和偶氮二异丁腈等,它们在高温下分解成极不稳定的游离基,再引发橡胶分子生成大分子游离基,并进而氧化断裂。此外,如硫醇类及二邻苯甲酰胺基苯基二硫化物类物质,它们既能使橡胶分子游离基稳定,又能在高温下引发橡胶形成游离基加速自动氧化断裂,所以,这类化学增塑剂称为混合型增塑剂或链转移型增塑剂。 2、塑炼工艺 生胶在塑炼前通常需进行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烘胶是为了使生胶硬度降低以便切胶,同时还能解除结晶。烘胶要求温度不高,但时间长,故需注意不致影响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例如天然胶烘胶温度一般为50~60℃,时间则需长达数十小时。生胶自烘房中取出后即切成10~20公斤左右的大块,人工选除其杂质后再用破胶机破胶以便塑炼。按塑炼所用的设备类型,塑炼可大致分为三种方法。 1、开炼机塑炼 其优点是塑炼胶料质量好,收缩小,但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此法适宜于胶料变化多和耗胶量少的工厂。 开炼钢机塑炼属于低温塑炼。因此,降低橡胶温度以增大作用力是开炼机塑炼的关键。与温度和机械作用有关的设备特性和工艺条件都是影响塑炼效果的重要因素。 为了降低胶温,开炼钢机的辊筒需进行有效的冷却,因此辊筒设有带孔眼的水管,直接向辊筒表面喷水冷却以降低辊筒需进行有效的冷却,这样可以满足各种胶料塑炼时对辊温的基本要求。此外,采用冷却胶片的方法也是有效的,例如使塑炼形成的胶片通过一较长的运输带(或导辊)经空气自然冷却后再返回辊上,以及薄通塑炼(缩小辊距,使胶片变薄,以利于冷却)皆可。分段塑炼的目的也是为了降低胶温,其操作是将全塑炼过程分成若干段,来完成,每段塑炼后生胶需充分停放冷却。塑炼一般分为2~3段,每段停放冷却4~8小时。胶温随塑炼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若不能及时冷却,则生胶可塑性仅在塑炼初期显著提高,随后则变化很少,这种现象是由于生胶温度升高而软化,分子易滑动和机械降解效率降低所致。胶温高还会产生假可塑性,一旦停放冷却后,可塑性又降低。两个辊筒的速比愈大则剪切作用愈强;因此,塑炼效果愈好。缩小辊间距也可以增大机械剪切作用,提高塑炼效果。 2、密炼机塑炼(高温、间断) 密炼机塑炼的生产能力大,劳动强度较低、电力消耗少; 1 / 5

数控加工工艺技术编程毕业论文

数控加工工艺技术编程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7) 1.1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7) 1.1.1继续向开放式、基于PC的第六代方向发展 (7) 1.1.2向高速化和高精度化发展 (7) 1.1.3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7) 1.2UG数控铣削编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8) 1.2.1 数控编程模块 (8) 1.2.2 刀具轨迹的生成 (8) 1.2.3刀具轴的导动方式 (10) 1.2.4刀具轨迹编辑的修改 (10) 1.2.5加工仿真 (10) 1.2.6后置处理 (10) 1.2.7切削参数库设置 (11) 1.2.8 CAM二次开发功能接口 (11) 1.3U NIGRAHPICS NX/CAM数控编程流程 (12) 第二章零件图纸的工艺分析 (13) 2.1零件图分析 (13) 2.1.1读图和审图 (13) 2.1.2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14) 2.2毛坯、余量分析 (15)

2.2.1毛坯的种类 (15) 2.2.2加工余量 (15) 第三章加工准备及工艺路线的确定 (16) 3.1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16) 3.1.1夹具的选择 (17) 3.1.2刀具选择 (17) 3.2基准的选择 (18) 3.3切削用量及切削液的选择 (19) 3.3.1吃刀量 (19) 3.3.2进给速度 (20) 3.3.3切削速度 (21) 3.3.4切削液的选择 (22) 3.4确定工艺路线 (23) 3.5确定进给路线 (23) 3.6数控加工工序卡 (24) 第四章 UG加工和编程设计 (26) 4.1加工并生成程序 (26) 4.1.1工艺参数设定 (26) 4.1.2生成加工轨迹 (27) 4.1.3生成部分程序 (29) 4.1.4例举自动生成的程序 (30) 4.2手工编程 (39)

橡胶基本工艺流程

一、基本工艺流程 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橡胶制品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当然,原材料准备、成品整理、检验包装等基本工序也少不了。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性能这个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工艺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再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使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二、原材料准备 1.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以生胶为基本材料,而生胶就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橡胶树上通过人工割开树皮收集而来。 2.各种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 3.纤维材料有(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生胶要在60--70℃烘房内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配合剂有块状的。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粉状的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液态的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 配合剂要进行干燥不然容易结块、混炼时若不能分散均匀硫化时产生气泡会影响产品质量。 三、塑炼 生胶富有弹性,缺乏加工时必需的可塑性性能,因此不便于加工。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对生胶进行塑炼,这样在混炼时配合剂就容易均匀分散在生胶中,同时在压延、成型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胶料的渗透性渗入纤维织品内和成型流动性。将生胶的长链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过程叫做塑炼。生胶塑炼的方法有机械塑炼和热塑炼两种。机械塑炼是在不太高的温度下通过塑炼机的机械挤压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长链橡胶分子降解变短由高弹性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热塑炼是向生胶中通入灼热的压缩空气在热和氧的作用下使长链分子降解变短从而获得可塑性。 四、混炼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条件、获得各种不同的性能,也为了提高橡胶制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必须在生胶中加入不同的配合剂。混炼就是将塑炼后的生胶与配合剂混合、放在炼胶机中通过机械拌合作用使配合剂完全、均匀地分散在生胶中的一种过程。混炼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果混合不均匀就不能充分发挥橡胶和配合剂的作用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混炼后得到的胶料人们称为混炼胶它是制造各种橡胶制品的半成品材料,俗称胶料通常均作为商品出售购买者可利用胶料直接加工成型、硫化制成所需要的橡胶制品。根据配方的不同?混炼胶有一系列性能各异的不同牌号和品种?提供选择。 五、成型 在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利用压延机或压出机预先制成形状各式各样、尺寸各不相同的工艺过程?称之为成型。成型的方法有 1.压延成型 适用于制造简单的片状、板状制品。它是将混炼胶通过压延机压制成一定形状、一定尺寸的胶片的方法叫压延成型。有些橡胶制品?如轮胎、胶布、胶管等所用纺织纤维材料必须涂上一层薄胶在纤维上涂胶也叫贴胶或擦胶??涂胶工序一般也在压延机上完成。纤维材料在压延前需要进行烘干和浸胶烘干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纤维材料的含水量以免水分蒸发起泡?和提高纤维材料的温度以保证压延工艺的质量。浸胶是挂胶前的必要工序目的是为了提高纤维材料与胶料的结合性能。 2.压出成型 用于较为复杂的橡胶制品?象轮胎胎面、胶管、金属丝表面覆胶需要用压出成型的方法制造。它是把具有一定塑性的混炼胶放入到挤压机的料斗内在螺杆的挤压下通过各种各样的口型也叫样板进行连续造型的一种方法。压出之前胶料必须进行预热使胶料柔软、易于挤出从而得到表面光滑、尺寸准确的橡胶制品。 3.模压成型 也可以用模压方法来制造某些形状复杂如皮碗、密封圈的橡胶制品?借助成型的阴、阳模具将胶料放置在模具中加热成型。

橡胶生产工艺简介分析

橡胶生产工艺简介 1 综述 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 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是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2 橡胶加工工艺 2.1塑炼工艺 生胶塑炼是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法,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生胶塑炼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可塑性,并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亚衍、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 掌握好适当的塑炼可塑度,对橡胶制品的加工和成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可塑度。随着恒粘度橡胶、低粘度橡胶的出现,有的橡胶已经不需要塑炼而直接进行混炼。 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塑炼方法有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机械塑炼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和螺杆塑炼机。化学塑炼法是在机械塑炼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品来提高塑炼效果的方法。 开炼机塑炼时温度一般在80℃以下,属于低温机械混炼方法。密炼机和螺杆混炼机的排胶温度在120℃以上,甚至高达160-180℃,属于高温机械混炼。 生胶在混炼之前需要预先经过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才能塑炼。 几种胶的塑炼特性: 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40℃,时间约为15-20min;采用密炼机塑炼当

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3-5min。 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之间,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但是经过塑炼后可以提高配合机的分散性 顺丁橡胶具有冷流性,缺乏塑炼效果。顺丁胶的门尼粘度较低,可不用塑炼。 氯丁橡胶得塑性大,塑炼前可薄通3-5次,薄通温度在30-40℃。 乙丙橡胶的分子主链是饱和结构,塑炼难以引起分子的裂解,因此要选择门尼粘度低的品种而不用塑炼。 丁腈橡胶可塑度小,韧性大,塑炼时生热大。开炼时要采用低温40℃以下、小辊距、低容量以及分段塑炼,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2混炼工艺 混炼是指在炼胶机上将各种配合剂均匀的混到生胶种的过程。混炼的质量是对胶料的进一步加工和成品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即使配方很好的胶料,如果混炼不好,也就会出现配合剂分散不均,胶料可塑度过高或过低,易焦烧、喷霜等,使压延、压出、涂胶和硫化等工艺不能正常进行,而且还会导致制品性能下降。 混炼方法通常分为开炼机混炼和密炼机混炼两种。这两种方法都是间歇式混炼,这是目前最广泛的方法。 开炼机的混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包辊(加入生胶的软化阶段)、吃粉(加入粉剂的混合阶段)和翻炼(吃粉后使生胶和配合剂均达到均匀分散的阶段)。 开炼机混胶依胶料种类、用途、性能要求不同,工艺条件也不同。混炼中要注意加胶量、加料顺序、辊距、辊温、混炼时间、辊筒的转速和速比等各种因素。既不能混炼不足,又不能过炼。 密炼机混炼分为三个阶段,即湿润、分散和涅炼、密炼机混炼石在高温加压下进行的。操作方法一般分为一段混炼法和两段混炼法。 一段混炼法是指经密炼机一次完成混炼,然后压片得混炼胶的方法。他适用于全天然橡胶或掺有合成橡胶不超过50%的胶料,在一段混炼操作中,常采用分批逐步加料法,为使胶料不至于剧烈升高,一般采用慢速密炼机,也可以采用双速密炼机,加入硫磺时的温度必须低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长江大学 YANGTZE UEIVERSITY 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专业数控技术 学生姓名严鑫 指导教师管志强(数控指导老师) 院校站点 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十分的广泛。而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的大国,掌握先进的数控加工工艺和好的编程技术也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开篇主要介绍了数控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势,紧接着对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做了简要的介绍,使对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接下来主要是对具体零件的加工工艺的分析,然后用西门子840D仿真软件指令进行数控编程和仿真加工,最终根据所编写的程序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对应的产品。 关键词数控铣床数控工艺编程

青岛科技大学《橡胶及塑料加工工艺》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链段:链段是指高分子链上划分出来的可以任意取向的最小单元。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 均聚物: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称为均聚物。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的聚合物。 近程结构:一个或几个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空间结构及其与近程邻近基团间的键接关系。 远程结构:相距较远的原子(团)间在空间的形态及其相互作用。 取向态结构:由于大分子链的取向而形成的聚集态结构。 聚集态结构:高分子材料中分子链与链间的排列与堆砌结构。 构象:分子中由于共价单键的旋转所表现出的原子或基团的不同空间排列。 构型:在立体化学中,因分子中存在不对称中心而产生的异构体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列关系。 松弛时间:黏弹性材料作松弛试验时,应力从初始值降至1/e(=0.368)倍所需的时间。 普弹性:材料瞬时产生的由内能变化导致的可逆小形变的特性 高弹性:小应力作用下由于高分子链段运动而产生很大的可逆形变的性质。所产生的形变称为高弹形变。 强迫高弹性:玻璃态高分子在大应力作用下由熵变导致的大形变,升温后可回复。 玻璃化转变温度:是玻璃态物质在玻璃态和高弹态之间相互转化的温度 粘流温度:Tf为高弹态与粘流态间的转变温度,叫做粘流温度或软化温度 力学松弛:由分子运动的松弛特性导致的高分子力学性能也具有时间依赖性的特性。 蠕变:恒温、恒负荷下,高聚物材料的形变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的现象 应力松弛:恒温恒应变下,材料内部的应力随时间延长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滞后现象:聚合物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内耗:聚合物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产生滞后现象,使机械能转变为热能的现象。 流变性: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性质,主要指加工过程中应力,形变,形变速率和粘度之间的联系 剪切变稀流体:流动时表现粘度随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增加而逐渐下降的流体 挤出胀大:挤出机挤出的高聚物熔体直径比挤出模孔直径大的现象。 切力增稠流体:流动时表现粘度随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增加而逐渐增大的流体。 熔融指数:表示塑胶材料加工时的流动性的数值 门尼粘度:反映橡胶加工性能的好坏和分子量高低及分布范围宽窄的数值 可塑度:是指被测试样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产生压缩形变的大小和除去外力后保持形变的能力。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高分子的结构 1. 高分子有何特征? (1)分子量很高或分子链很长,这是高分子化合物最根本的特点。 (2)高分子是由很大数目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相连接而成(均聚物,共聚物) (3)高分子的结构具有不均一性(多分散性) (4)大多数高分子的分子链具有一定的柔顺性 2. 试分析线型、支链型、交联型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线型:形状:整条高分子犹如一条又细又长的线,大分子既可卷曲成团,也可舒展成直线,这取决于高分子链本身的柔性及所处的外部条件。通常各种橡胶、大多数的纤维、塑料等都属线形大分子。特点:既可溶解又可熔融,易于加工成型。 支链型:链分子在二维空间键合增长所形成的高聚物。其主链上带有长短不一的支链,支链的形状有星型、梳型、无规支链型等几种。特点:与线形大分子相比,带短支链的高聚物更易溶解和熔融,且机械强度低此外,支链型高聚物大分子上有叔碳原子,其反应活性高,所以热稳定性差,易老化变硬变脆。 交联型:高分子链之间通过支链或某种化学键相键接,形成的三维网状大分子热固性塑料、硫化橡胶都属于网状大分子。特点:若分子间形成网状结构,则整个高聚物可看成一个大分子,既不溶解也不熔融,只能熔胀。随着分子间交联程度的增加,材料的弹性降低,但机械强度和硬度都增加 3. 以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物为例,说明单体共聚方式对高聚物性能的影响。 1)75%的丁二烯和25%的苯乙烯无规共聚,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弹性,是丁苯橡胶; 2)20%的丁二烯和80%的苯乙烯接枝共聚,共聚物是韧性很好的耐冲击PS塑料;

数控机床毕业论文

数控机床毕业论文

数控车床应用与发展前景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制造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控加工作为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形状复杂精度要求很高的模具制造行业,以及成批大量生产的零件。因此数控加工在航空业、电子行业还有其他各行业都广泛应用。然而在数控加工从零件图纸到做出合格的零件需要有一个比较严谨的工艺过程,必须合理安排加工工艺才能快速准确的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来。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数控车床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1 任务准备 1.1.1 机床结构 1.2 工作原理 1.3 数控车床的分类 1.4 数控车床的性能指标 1.5 数控车床的特点 第二章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2.1 数控车床概述 2.1.1数控车床的组成 2.1.2数控车床的机械构成 2.1.3数控系统 2.1.4数控车床的特点 2.1.5数控车床的分类 2.1.6数控车床(CJK6153)的主要技术 2.1.7数控车床(CJK6153)的润滑 2.2 数控车床的编程方法 2.2.1设定数控车床的机床坐标系

2.2.2设定数控车床的工件坐标系第三章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分析 3.1 零件图样分析 3.2 工艺分析 3.3 车孔的关键技术 3.4 解决排屑问题 3.5 加工方法 第四章当前数控机床技术发展趋势4.1 是精密加工技术有所突破 4.2 是技术集成和技术复合趋势明显结束语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橡胶制品生产工艺

橡胶制品生产工艺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橡胶制品生产工艺简要介绍 一、基本工艺流程 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橡胶制品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当然,原材料准备、成品整理、检验包装等基本工序也少不了。 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性能这个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工艺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再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使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二、原材料准备: 1.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以生胶为基本材料,而生胶就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橡胶树上通过人工割开树皮收集而来。 2.各种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 3.纤维材料有(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 生胶要在60--70℃烘房内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 配合剂有:块状的,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 粉状的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

液态的,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 配合剂要进行干燥,不然容易结块、混炼时若不能分散均匀,硫化时产生气泡,会影响产品质量; 三、塑炼 生胶富有弹性,缺乏加工时必需的可塑性性能,因此不便于加工。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对生胶进行塑炼;这样,在混炼时配合剂就容易均匀分散在生胶中;同时,在压延、成型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胶料的渗透性(渗入纤维织品内)和成型流动性。 将生胶的长链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过程叫做塑炼。 生胶塑炼的方法有机械塑炼和热塑炼两种。机械塑炼是在不太高的温度下,通过塑炼机的机械挤压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长链橡胶分子降解变短,由高弹性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热塑炼是向生胶中通入灼热的压缩空气,在热和氧的作用下,使长链分子降解变短,从而获得可塑性。 四、混炼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条件、获得各种不同的性能,也为了提高橡胶制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必须在生胶中加入不同的配合剂。 混炼就是将塑炼后的生胶与配合剂混合、放在炼胶机中,通过机械拌合作用,使配合剂完全、均匀地分散在生胶中的一种过程。 混炼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果混合不均匀,就不能充分发挥橡胶和配合剂的作用,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混炼后得到的胶料,人们称为混炼胶,它是制造各种橡胶制品的半成品材料,俗称胶料,通常均作为商品出

橡胶工艺学课程习题答案

橡胶工艺学课程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橡胶: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能够在大的变形(高弹性)下迅速恢复其形变;能够被改性(硫化);改性的橡胶不溶于(但能溶胀于)沸腾的苯、甲乙酮、乙醇和甲苯混合液等溶剂中;改性的橡胶在室温下被拉伸到原长的2倍并保持1min 后除掉外力,它能在1min 内恢复到原长的1.5倍以下。 2.格林强度:未经硫化的拉伸强度 3.冷流性:生胶或未硫化胶在停放过程中因为自身重量而产生流动的现象。 4.活性剂:配入橡胶后能增加促进剂活性,能减少促进剂用量或降低硫化反应温度,缩短硫化时间的物质 5.促进剂的迟效性 6.焦烧:加有硫化剂的混炼胶在加工或停放过程中产生的早期硫化现象。焦烧现象本质是硫化,胶料局部交联 7.工艺正硫化时间:胶料从加入模具中受热开始到转矩达到M 90所需要的时间。%90)(90?-+=L H L M M M M 8.硫化返原:又称返硫,是胶料处于过硫化状态,胶料的性能不断下降的现象。 9.硫化效应:硫化强度与硫化时间的乘积,用E 表示。? 10.防老剂的对抗效应:防老剂(抗氧剂)并用后产生的防护效能低于参加并用的各抗氧剂单独使用的防护效能之和 11.防老剂的协同效应:防老剂(抗氧剂)并用后的防护效能大于各抗氧剂单独使用的效能之和,是一种正效应。 12.软质炭黑:粒径在40nm 以上,补强性低的炭黑 13.硬质炭黑:粒径在40nm 以下补强性高的炭黑 14.结合橡胶:也称为炭黑凝胶,是指炭黑混炼胶中不能被它的良溶剂溶解

的那部分橡胶。 15 .炭黑的二次结构:又称为附聚体,凝聚体或次生结构,它是炭黑聚集体间以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不牢固,在与橡胶混炼是易被碾压粉碎成为聚集体。 16.增塑剂:增塑剂又称为软化剂,是指能够降低橡胶分子链间的作用力,改善加工工艺性能,并能提高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降低成本的一类低分子量化合物。 17.塑炼:塑炼是指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式,使橡胶由强韧的高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18.压延效应压延后胶片出现性能上的各项异性现象 19. 抗氧指数又称塑性保持率,是指生胶在140℃×30min前后华莱士塑性值的比值,其大小反映生胶抗热氧化断链的能力。 二.填空∶ 1.碳链橡胶中,不饱和橡胶有__NR __、__SBR __、___BR __、__IR __, 饱和橡胶有__EPM _、__EPDM _、__IIR _、_FPM _、_ACM _; 杂链橡胶有_聚氨酯橡胶PU _、__聚硫橡胶T __;元素有机橡胶包括_硅橡胶MVQ __等。 2.通用合成橡胶包括__丁苯橡胶SBR ___、__顺丁橡胶BR __、__异戊橡胶IR __、__氯丁橡胶CR __、__乙丙橡胶EPR __、_丁基橡胶IIR _和_丁腈橡胶NBR _。 3.天然橡胶中包含的非橡胶成分有____蛋白质____、____丙酮抽出物_____、_____少量灰分____、____水分____和_______。 4.?目前所有弹性体中,弹性最好的橡胶是_NR_(BR是通用橡胶中最好的)______,比重最小的橡胶是_______,耐磷酸酯油类的橡胶是_乙丙橡胶______,气密性最好的橡胶是_CO _,气透性最好的橡胶是_硅橡胶______,耐压减振性好的橡胶是_______,广泛用作胶粘剂的橡胶是_硅橡胶______,具有生理惰性的橡胶是_硅橡胶______,滞后损失、生热大的橡胶是________,抗湿滑性差的橡胶是_BR______,耐高低温性最好的橡胶是________,耐磨性最好的橡胶是______。 5.NBR根据丙烯腈的含量可分为____极高CAN含量____、__高CAN含量__、____中高CAN含量____、___中CAN含量___和__低CAN含量__五类。

数控加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 (格式) 课题名称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和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屑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要做一些处理,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屑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工艺分析加工方案进给路线控制尺寸

第1章前言 第2章工艺方案的分析 2.1 零件图 2.2 零件图分析 2.3 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2.4 确定加工方法 2.5 确定加工方案 第3章工件的装夹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3.2 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3.3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 3.4 装夹方式的选择 3.5 数控车床常用的装夹方式 3.6 确定合理装夹方式 第4章刀具及切削用量 4.1 选择数控刀具的原则 4.2 选择数控车削刀具 4.3 设置刀点和换刀点 4.4 确定切削用量 第5章轴类零件的加工

5.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5.2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5.3 加工坐标系设置 5.4 保证加工精度方法 第6章数控加工程序 第6章结束语 第7章致谢词 参考文献

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

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 4.1 基本工艺流程 伴随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原材料准备→塑炼→混炼→成型→硫化→休整→检验 4.2 原材料准备 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胶、配合剂、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纤维材料(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某些材料进行加工: 生胶要在60--70℃烘房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 块状配合剂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 粉状配合剂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 液态配合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 配合剂要进行干燥,不然容易结块、混炼时旧不能分散均匀,硫化时产生气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4.3 塑炼 生胶富有弹性,缺乏加工时的必需性能(可塑性),因此不便于加工。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对生胶进行塑炼;这样,在混炼时配合剂就容易均匀分散在生胶中;同时,在压延、成型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胶料的渗透性(渗入纤维织品)和成型流动性。将生胶的长链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过程叫做塑炼。生胶

塑炼的方法有机械塑炼和热塑炼两种。机械塑炼是在不太高的温度下,通过塑炼机的机械挤压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长链橡胶分子降解变短,由高弹性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热塑炼是向生胶入灼热的压缩空气,在热和氧的作用下,使长链分子降解变短,从而获得可塑性。 4.4 混炼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条件、获得各种不同的性能,也为了提高橡胶制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必须在生胶中加入不同的配合剂。混炼就是将塑炼后的生胶与配合剂混合、放在炼胶机中,通过机械拌合作用,使配合剂完全、均匀地分散在生胶中的一种过程。混炼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果混合不均匀,就不能充分发挥橡胶和配合剂的作用,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混炼后得到的胶料,人们称为混炼胶,它是制造各种橡胶制品的半成品材料,俗称胶料,通常均作为商品出售,购买者可利用胶料直接加工成型、硫化制成所需要的橡胶制品。根据配方的不同,混炼胶有一系列性能各异的不同牌号和品种,提供选择。 4.5 成型 在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利用压延机或压出机预先制成形状各式各样、尺寸各不相同的工艺过程,称之为成型。成型的方法有: 压延成型适用于制造简单的片状、板状制品。它是将混炼胶通过压延机压制成一定形状、一定尺寸的胶片的方法叫压延成型。有些橡胶制品(如轮胎、胶布、胶管等)所用纺织纤维材料,必须涂上一层薄胶(在纤维上涂胶也叫贴胶或擦胶),涂胶工序一般也在压延机上完成。纤维材料在压延前需要进行烘干和浸胶,烘干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纤维材料的含水量(以免水分蒸发起泡)和提高纤维材料的温度,以保证压延工艺的质量。浸胶是挂胶前的必要工序,目的是为了提高纤维材料与胶料的结合性能。 压出成型用于较为复杂的橡胶制品,象轮胎胎面、胶管、金属丝表面覆胶需要用压出成型的方法制造。它是把具有一定塑性的混炼胶,放入到挤压机的料斗,在螺杆的挤压下,通过各种各样的口型(也叫样板)进行连续造型的一种方法。。压出之前,胶料必须进行预热,使胶料柔软、易于挤出,从而得到表面光滑、尺寸准确的橡胶制品。 模压成型也可以用模压方法来制造某些形状复杂(如皮碗、密封圈)的橡胶制品,借助成型的阴、阳模具,将胶料放置在模具中加热成型。 4.6 硫化

橡胶生产技术工艺

橡胶生产技术工艺 1 综述 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 6 个基本工序。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矛盾的过程,通过 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 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是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 的橡胶制品。 2 橡胶加工工艺 2.1 塑炼工艺 生胶塑炼是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法,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生胶塑炼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可塑性,并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亚衍、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掌握好适当的塑炼可塑度,对橡胶制品的加工和成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可塑度。随着恒粘度橡胶、低粘度橡胶的出现,有的橡胶已经不需要塑炼而直接进行混炼。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塑炼方法有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机械塑炼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和螺杆塑炼机。化学塑炼法是在机械塑炼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品来提高塑炼效果的方法。开炼机塑炼时温度一般在80℃以下,属于低温机械混炼方法。密炼机和螺杆混炼机的排胶温度在120℃以上,甚至高达160-180℃,属于高温机械混炼。生胶在混炼之前需要预先经过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才能塑炼。几种胶的塑炼特性: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40℃,时间约为15-20min;采用密炼机塑炼当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3- 5min。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 之间,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但是经过塑炼后可以提高配合机的分散性顺丁橡胶具有冷流性,缺乏塑炼效果。顺丁胶的门尼粘度较低,可不用塑炼。氯丁橡胶得塑性大,塑炼前可薄通3-5次,薄通温度在30-40℃。乙丙橡胶的分子主链是饱和结构,塑炼难以引起分子的裂解,因此要选择门尼粘度低的品种而不用塑炼。丁腈橡胶可塑度小,韧性大,塑炼时生热大。开炼时要采用低温40℃以下、小辊距、低容量以及分段塑炼,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2 混炼工艺

橡胶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橡胶加工工艺基础知识一、塑炼 橡胶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橡胶仍能保持其 形变的能力叫做可塑性。增加橡胶可塑性工艺过程称为塑 炼。橡胶有可塑性才能在混炼时与各种配合剂均匀混合; 在压延加工时易于渗入纺织物中;在压出、注压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此外,塑炼还能使橡胶的性质均匀,便于控制生产过程。但是,过渡塑炼会降低硫化胶的强度、弹性、耐磨等性能,因此塑炼操作需严加控制。 橡胶可塑度通常以威廉氏可塑度、门尼粘度和德弗硬度等表示。 1、塑炼机理 橡胶经塑炼以增加其可塑性,其实质乃是使橡胶分子链断 裂,降低大分子长度。断裂作用既可发生于大分子主链,又可发生于侧链。由于橡胶在塑炼时,遭受到氧、电、热、机械力和增塑剂等因素的作用,所以塑炼机理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则是氧和机械力,而且两者相辅相成。通常可将塑炼区分为低温塑炼和高温塑炼,前者以机械降解作用为主,氧起到稳定游离基的作用;后者以自动氧化降解作用为主,机械作用可强化橡胶与氧的接

塑炼时,辊筒对生胶的机械作用力很大,并迫使橡胶分子链断裂,这种断裂大多发生 在大分子的中间部分。塑炼时,分子链愈长愈容易切断。顺丁胶等之所以难以机械 断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生胶中缺乏较高的分子量级分。当加入高分子量级分后, 低温塑炼时就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氧是塑炼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缺氧时,就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生胶塑炼过 塑炼时,设备与橡胶之间的摩擦显然使得胶温升高。热对塑炼效果极为重要,而且在 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影响也不同。 由于低温塑炼时,主要依靠机械力使分子链断裂,所以在像章区域内(天然胶低于 110C )随温度升高,生胶粘度下降,塑炼时受到的作用力较小,以致塑炼效果反而下降。相反,高温塑炼时,主要是氧化裂解反应起主导作用,因而塑炼效果在高温区 (天然胶高于110C )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对塑炼起着促进作用。各种橡胶由于特性不同,对应于最低塑炼效果的温度范围也不一样,但温度对塑炼效果 影响的曲线形状是相似的。由前已知,不论低温塑炼还是高温塑炼,使用化学增塑剂 皆能提高塑炼效果。接受剂型增塑剂,如苯醌和偶氮苯等,它们在低温塑炼时起游 离基接受剂作用,能使断链的橡胶分子游离基稳 定,进而生成较短的分子;引发剂型增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和偶氮二异丁腈等,它们在高温下分解成极不稳定的游离基,再引发橡胶分子生成大分子游离基,并进而氧化断裂。此外,如硫醇类及二邻苯甲酰胺基苯基二硫化物类物质,它们既能使橡胶分子游离基稳定,又能在高温下引发橡胶形成游离基加速自动氧化断裂,所以,这类化学增塑剂称为混合型增塑剂或链转移型增塑剂。 2、塑炼工艺 生胶在塑炼前通常需进行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 烘胶是为了使生胶硬度降低以便切胶,同时还能解除结晶。

橡胶生产工艺流程

橡胶生产工艺流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乳胶网-】 1.基本工艺流程 伴随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原材料准备→塑炼→混炼→成型→硫化→修整→检验 2.原材料准备 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胶、配合剂、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纤维材料(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某些材料进行加工: 1.基本工艺流程 伴随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 原材料准备→塑炼→混炼→成型→硫化→休整→检验 2.原材料准备 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胶、配合剂、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其中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纤维材料(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称量准确。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某些材料进行加工: 生胶要在60--70℃烘房内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 块状配合剂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 粉状配合剂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 液态配合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

数控车床零件加工及实用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数控车床零件加工及工艺设计 题目:数控车床零件加工及工艺设计 班级: 10数控二班 专业:数控加工技术 学生:博 指导教师:丹阳 日期: 2012年4月14日 目录

摘要 (1) 一、数控机床简介 (2) 二、数控激光的概念 (3) 三、数控机床的特点 (3) 四、数控车削加工 (4) 五、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编制 (5) 六、数控车床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5) 七、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 (6) 八、数控车床坐标的确定 (6) 九、运动方向的规定 (7) 十、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7) 十一、简单套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13) 十二、简单的盘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18) 结束语 (25) 参考文献 (25)

数控车床零件加工及工艺设计 摘要 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来改变毛坯的形状和尺寸,把它加工成符合图纸的要求。 车削加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相对于刀具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车削加工的切削能主要由工件而不是刀具提供。车削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车削适于加工回转表面,大部分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都可以用车削方法加工,如外圆柱面、外圆锥面、端面、沟槽、螺纹和回转成形面等,所用刀具主要是车刀。 在各类金属切削机床中,车床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约占机床总数的50%。车床既可用车刀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又可用钻头、铰刀、丝锥和滚花刀进行钻孔、铰孔、攻螺纹和滚花等操作。按工艺特点、布局形式和结构特性等的不同,车床可以分为卧式车床、落地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以及仿形车床等,其部分为卧式车床。 数控车削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如航天、汽车、模具、精密机械、家用电器等各个行业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已成为这些行业不可或缺的加工手段。 为了子数控机床上加工出合格的零件,首先需根据零件图纸的精度和计算要求等,分析确定零件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等容,用规定的数控编程代码和格式编制出合适的数控加工程序。编程必须注意具体的数控系统或机床,应该严格按机床编程手册中的规定进行程序编制。但从数控加工容的本质上讲,各数控系统的各项指令都是应实际加工工艺要求而设定的。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缺乏知识和经验,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当之处,望各位给予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 车削加工刀具零件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程序编制 一.数控机床的简介

机械类数控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毕业论文设计

机械类数控零件加工工艺分析毕业论文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摘要世界制造业转移,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加工厂。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已经进入发展的高技术密集时代与微电子时代,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化工业发展中期。 由于数控机床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伺服系统、精密检测与新型机械结构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具有高的高柔性、高精度与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因此,采用数控加工手段,解决了机械制造中常规加工技术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单件、小批量,特别是复杂型面零件的加工,应用数控加工技术是机械制造业的一次技术革命,使机械制造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高了机械制造业的制造水平,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多品种及高可靠性的机械产品。 本次设计主要是对数控加工工艺进行分析与具体零件图的加工,首先对数控加工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零件图进行数控加工分析。第一,根据本零件材料的加工工序、切削用量以及其他相关因素选用刀具及刀柄和零件的轮廓特点确定需要4把刀具分别为35°右偏外圆车刀、外切槽刀、60°外螺纹刀、内镗孔刀(刀具体如下图)。第二,针对零件图图形进行编制程序,此零件为轴类零件,外轮廓由直线、圆弧和螺纹组成,零件的里面要镗出一个锥孔,在加工过程中,工件需要钻孔再镗孔,第三,钻孔对刀时要先回参考点,要以孔中心作为对刀点,刀具的位置要以此来找正,使刀位点与换刀点重合确定编程坐标系及编程原点,进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最后用编程模拟软件对轴类零件进行仿真加工及校验。 关键词:数控机床轴类零件数控编程 图

35°右偏外圆车刀外切槽刀 60°外螺纹刀内镗孔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第一节、零件图纸工艺分析...................................第二节、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第三节、零件毛坯、材料的分析................................第四节、零件设备的选择......................................第五节、确定工件的定位与夹具方案….........................第六节、确定走刀顺序和路线.................................. .工序Ⅰ车左端面................................ .工序Ⅱ左端面打中心孔...... .工序Ⅲ左端钻孔 ............................ .工序Ⅳ粗、精车左端内孔至要求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