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原理模拟试题

科学管理原理模拟试题
科学管理原理模拟试题

科学管理原理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

2.科学管理坚信: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不一致的。(×)

3.同时满足工人的高薪酬这一最大需求和雇主的低产品工时成本这一目

标,是不可能的。(×)

4.使工人、雇主双方遭受到最大害处的是‘本性磨洋工’。(×)

5.科学管理通过工作分析与工作执行分离,实现了以科学的知识代替过去

的经验(√)6.在科学管理下,工人在日常操作时,可以使用自认为最合适的工具和办

法。(×)7.泰勒认为,企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工

人缺乏科学指导。(√)8.单个人工作的情况下,只有在其实现了日产出最大时,才可实现其财富

最大化。(√)9.通常管理下,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比起他们属下的所有工人的知识和

技能总和都要强。(×)10.现代科学或任务管理的精髓是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

协作。(√)11.如果人和机器的生产效率都发挥到了极至,能力成倍地增加后就很有可

能导致一部分工人的失业。(×)

12.在通常的管理制度下,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是不可能的。(√)

13.科学管理认为,从事管理者有责任去发现规律,以替代过时的经验。

(√)

14.科学管理原理不适用于太复杂的工作。(×)

15.为保证平均铲运负荷,铲运矿石时,用大规格铁锨,铲运灰土时,用小

规格的铁锨。(×)16.挑选工人不是要寻找特殊的人,而是从普通人中挑选少数特别适宜从事

这类工作的人。(√)

17.吉尔布雷斯先生所提出动作研究的方法,并不适用每一个行业。(×)

18.在个性化管理工人的方式下,工人出现一次失职应适当降低其工资。

(×)19.由于在科学管理下技工工作的特殊性质,老师必须到工人中间去培训。

(√)20.科学管理下,如果工人由于工作过度疲劳,所规定的任务一定是错误的。

(√)

二、单选题

1.财富最大化只能是(B)的结果

A、企业最大化

B、生产率最大化

C、工资最大化

D、奖金最大化

2.在“积极性加激励”管理制度下,实际上所有的问题由( B )决定,

而在科学管理制度下一半问题由( D )决定。

A雇主B工人C最高级别领导D管理者

3.科学管理相信,从每个工人的每项操作中,都可以归纳出:( D )

A最佳方法B简单规则C最佳顺序D科学规律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C )

A、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B、实行计件工资

C、动作的标准化

D、实行职能工长制

5.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直接监督指导下属人员工作上,他

一定是( A )

A、工长

B、总经理

C、董事长

D、车间主任

6.科学管理中最突出的独一无二的要素是(A)。

A、任务观念

B、工资

C、奖金

D、动作

7.科学管理比通常管理制度下的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工人工资可以增加30%~100%,

B、可彻底根除“磨洋工”的所有原因

C、人均产量的大量增加

D、以上均不对

8.对自行车钢珠检验员而言,最重要的是(C)

A、感知能力低

B、“个人系数”高

C、“个人系数”低

D、支付工资低

9.自行车钢珠检验变革,以下不是公司得到的利益(D )

A、产品的质量持续改进

B、检验成本降低

C、管理者和工人间建立良好关系

D、公司场地减小

10.金属切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与以下哪个方面没有关系:(D )

A、科学方法替代了工人的主观判断;

B、工人是在经过实验后科学地选择并培养出来的;

C、管理者和工人承担几乎均等的责任;

D、采购了新的设备。

11.原来制度下的单个领班由8个不同职能的负责人代替,不包括(C )

A、质量检验员

B、维修工长

C、安全员

D、技术员

12.以下对工人提出改进建议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

A、工人提出无用的建议,应进行批评

B、对建议详细分析,有必要时进行实验

C、把明显优越的新方法作为标准

D、建议被采纳,给予提出人荣誉与物质奖励。

13.实行科学管理方法,唯一的目标在于保证全体第三方的利益,第三方是

指(D )

A、管理者

B、工人

C、公司全体人员

D、全体人民

14.员工激励方面,比起一般的福利,(A )永远将起到强大的激励作用。

A、个人发展

B、培训

C、年终奖

D、工资

15.发展一门科学,(A)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A、机械工艺

B、生铁搬运

C、自行车钢珠检验

D、砌砖

16.在泰勒提出科学管理之前,人们对(C )未进行研究分析。

A、人

B、工具

C、工作

D、设备

17.实行科学管理,需要开展变革,不正确的是(C)

A、实行工时研究

B、工具标准化

C、不需对机器单独研究

D、工人习惯改变

18.当企业的(A )雇员已从原来的方法改变为新的方法时,就达到了一个

转折点。

A、1/4-1/3

B、1/2

C、1/5-1/3

D、1/5

19.要发展一门简单的科学,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A )

A、需找10~15个对所要分析的工作有所了解的人

B、需研究每个人采用的基本操作或动作确切顺序,以及使用的工具

C、需用秒表测算每一步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D、需消除一切虚假的、慢的和无用的动作

20.关于计件工资制的优点,说法错误的是(B)

A、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

B、提高了雇主利益及雇员工资;

C、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D、能够迅速清除低能的工人,吸收适合的工人来工作

三、多选题

1.管理的首要目标是(AB)

A、雇主的财富最大化

B、雇员的财富最大化

C、任务明确

D、生产率最大化

2.只有(ABCD )方面以最低支出完成企业的工作,才能为工人和雇主带

来永久的最大化财富。

A、人力

B、自然资源

C、建筑物

D、机器

3.“磨洋工”的原因有(AB)

A、本性磨洋工

B、故意磨洋工

C、工资太低

D、工作太多

4.以下属于劳动生产率低下主要原因的有(ABC)

A、广为流传一种谬论:在商业中,如果每个人或每台机器的产出增加,最终将导致大量工人的失业。

B、通常实行的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工人“磨洋工”。

C、单凭经验行事的生产率低下的方法,导致工人浪费了大量的劳动。

D、工人工作时间太短。

5.通过以下措施,工人和机器的产出将成倍增长(ABC)

A、制止各种形式的“磨洋工”

B、调整好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

C、工人与管理者无间地合作

D、减少工资和福利

6.要实现永久的社会财富最大化,首先必须从广义上理解“财富最大化”,

去实现:(AC)

A公司和所有者获得更多利润B销售出更多的产品

C各行各业达到最好的经营状况D研发更多的新品种

7.吉尔布雷斯把砌砖工的动作从18个压缩到5个,是通过以下哪些方法实

现的:(ABCD )

A设计简易工具B增加辅助工人C消除无用动作D双手并用8.科学管理包括哪两大领域( B D)

A行为研究B时间研究C人性研究 D 动作研究9.科学管理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是:(BD)

A计划B任务C放权D奖金

10.管理者的新任务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ABCD)

A、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B、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

C、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D、管理者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已比工人更胜任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

11.科学管理是由多种要素结合而成的,这些要素包括(ABCD)

A、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

B、协调,而不是分歧。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

C、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

D、实现每个人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富裕最大化

12.科学管理下的铲运工作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制度,由下面几类人员

构成:(ABC )

A熟练的工人,充当老师B工具库工作人员

C工作安排人员D质量检验员

13.要正确地运用科学原则,铲运工作管理者在与工人协作方面必须尽到以

下哪些职责:(ABCD )

A制定工作计划B为每一个铲运工分配一节车皮

C记录每个工人的工作成果D按劳付酬

14.科学管理要求的作业标准化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BCD)

A操作方法B工具

C机器和材料D作业环境

15.科学管理机制的要素包括:(ABCD )

A、时间分析,以及正确完成分析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B、合乎需要的计划室或部门

C、为工人制作的指示卡

D、“差别工资制”。

四、填空题

1.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根本内容是在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2.科学管理需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合理日工作量,采用差别计件工资

调动工人积极性,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

3.科学管理通过工作分析与工作执行分离,实现了以科学的知识代替过去

的经验。

4.最好的方法和工具只有通过对所有正在采用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系统的科

学研究和分析,同时结合准确、精密的动作和时间研究才能发现和形成。

5.为了按照科学规律行事,应该在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推行更平等的责任

制。

6.“积极性加激励”的管理,它被认为是代表了通常所用的最佳管理制度。

7.科学管理制度能够在更大范围以绝对的一致性来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

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

8.在大多数情况下,“创建科学”在科学管理的四个关键要素中是最重要

的。

9.科学管理原理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实行时,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对搬运生铁

采用新的计件工资制。

10.工人对待工作和雇主的态度完全改变,要经过长时间有目的的直观教学

才能实现。

11.科学管理是过去就存在的各种要素的“集成”,即把原来的知识收集起

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规则,从而形成一门科学。

12.科学管理原理四个基本组成要素: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科学地选择工

人,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地合作。

13.股份制或分红制公司通过出售股票给员工或者年度给员工分红等形式来

激励工人,收效甚微的原因之一是不能给予及时奖励。

14.科学管理中,实施各项标准和协作的职责完全在管理者。

五、请简述科学管理方法对自身工作的借鉴作用。(答案略)

热力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解:已知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 pV nRT, 由此易得 1 V nR 1 V p TV T , 1 _p nR 1 P 彳V 两 T , 1 _V 1 nRT 1 T V p T V p 2 P 1.2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T,p 的物质,其物态方程可 由实验测得的体胀系数 及等温压缩系数 ,根据下述积分求得: lnV = odT 町 dp 如果 1 T [,试求物态方程 T p V V T, p , 其全微分为 V dV dT T p —dp. p T 全式除以V ,有 dV 1 V V V T 1 V dT dp. P V p T 解:以T, p 为白变量,物质的物态方程为 (1 ) 1.1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 ,压强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 (1) (2) (3)

根据体胀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T的定义,可将上式改写为 dV V dT T dp. (2 ) 上式是以T, p为白变量的完整微分,沿一任意的积分路线积分,有 lnV dT T dp . 1 右一, T 1 一,式(3)可表为 T p 1 1 lnV —dT —dp . T p 选择图示的积分路线,从(T o, p o)积分到相应地体 P T, p o ,再积分到 (3 ) (4 ) (T, p), 积由V。最终变到V ,有 ln V=ln T V o T o ln卫 P o pV P o V o T T o (常量),

式(5)就是由所给1, T [求得的物态方程。确定常量C需要 T P 进一步的实验数据。 1.3 在0°C和1p n下,测得一铜块的体胀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分别为4.85 10 5K1和T 7.8 107p n 1.和T可近似看作常量,今使铜块加热至10°C。问: (a)压强要增加多少P n才能使铜块的体积维持不变?(b)若 压 强增加100 P n,铜块的体积改变多少? ^解:(a)根据1.2题式(2),有 空dT T dp. V (1)上式给出,在邻近的两个平衡态,系统的体积差dV,温度差dT和 压 强差dp之间的关系。如果系统的体积不变,dp与dT的关系为 dp —dT. (2) T 在和T可以看作常量的情形下,将式(2)积分可得 p2 p1 — T2 T1 . (3 ) T 将式(2)积分得到式(3)首先意味着,经准静态等容过程后,系统在初态和终态的压强差和温度差满足式(3)。但是应当强调,只要初态V, T和终态V, T2是平衡态,两态间的压强差和温度差就满足式(3)。这是因为,平衡状态的状态参量给定后,状态函数就具有确定值,与系统到达该状态的历史无关。本题讨论的铜块加热的实际过程一般不会是准静态过程。在加热过程中,铜块各处的温度可 以不等,铜块与热源可以存在温差等等,但是只要铜块的初态和终态是平衡态,两态的压强和温度差就满足式(3)。 将所给数据代入,可得 5 4.85 10 5 P2P17.8 10 7 10 622 p n .

统计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1)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若正态总体,方差2σ已知,则总体均值μ的区间估计所采用的统计量为( )。 2.利用最小二乘法配合趋势线方 程的条件是:( )。 3.有10位学生, 其中8位男生,2位女生。从中一次 随机抽选4人,则恰巧其中有2位女生的概率为( )。 4.假设检验中的显着性水平越高, 对同一问题( )。 [A] 临界点就越小 [B] 所需样本量就越大 [C] 就越有可能接受H [D] 就越小 5.各实际观测值i y 与回归值?i 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 [A] 回归平方和 [B] 剩余平方和 x x x x [A] ?()0i i y y -=∑ [B] 2 ?()i i y y -∑最 小 [C] 0t =∑ [D] A 且B [A] 4221028()()10 10 C [B] 2228()()10 10 [C] 224 8210/C C C [D]

[C] 总离差平方和 [D] 估计标准误差 6.在对一个4×4列联表进行2χ检验时,2χ 分布的自由度是( )。 7.我国目前的零售价格指数的特 点是( )。 [A] 对所选商品使用的价格是该商品的市价 [B] 对所选商品使用的价格是该商品的议价 [C] 是根据全部零售商品计算而得 [D] 是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形式计算的 8.在回归分析中,F 检验主要是用来进行( )检验。 [A] 回归方程的显着性 [B] 相关系数的显着性 [C] 回归系数的显着性 [D] 估计标准误差的显着性 9.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在计算上的区别是( )。 [A] 只有样本方差才使用了全部数据 [B] 样本方差是用数据个数去除离差平方和 [C] 只有总体方差才使用了全部数据 [D] 总体方差是用数据个数去除离差平方和 10.2~(,12)X N μ,则(||36)P x μ-≤=(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研究促销方式对销售量的影响,促销方式共有三个水平,则这种方差分析是( )。 [A] 单因素方差分析 [B] 双因素方差分析 [A] 16 [B] 12 [C] 9 [D] 2 [A] [B] [C] [D]

科学管理原理

读《科学管理原理》有感 《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为美国弗雷德里克.泰勒所著,他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如果说彼得德鲁克把管理的定义真正的确定,并且把它全球化的话,第一个真正认真研究劳动,真正把管理当成一种科学的人,不用质疑一定是弗里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于1911年出版,标志着一个管理时代的新纪元,给予着我们对于管理的无穷启示,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著作。 《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讲述了如何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要从执行同一种工作的工人中,挑选出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一个人。更为详细的方法为把具体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个动作,用秒表测量并记录每一个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再除去动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最后,把最经济的、效率最高的动作集中起来,确定标准的作业方法。实现了作业所需的各种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最后根据标准的操作方法和每个动作的标准时间,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工作量,这样更加体现出了公平、公正、公开,使每一个劳动者都可心悦诚服。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原理”是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的一种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泰勒是第一个对工作进行研究的人,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的人。他认为,工人做任何一项工作,都会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甚至每种动作都会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形式,用在同一类工作中的工具也会非常繁多。只有经过准确、精密、持续的动作、工时和工具研究,找出最佳动作、最短工时和最适当的操作工具,进而将其确定为工作标准,才能快速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的教学,更需要研究,坚持以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开展问题导向式教研,加强问题的收集、提炼和整合,集中力量开展研究,并将成果进行转化,才能不断改善教学成效。但现实中,我们对工作的分析研究实在是太少了,大多工作都是凭经验和惯性开展,不去改善,不敢创新,致使学校发展迟缓,甚至停滞不前。科学管理原理的精髓,在于突出强调管理要“以科学取代个人经验判断”。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用数字和事实说话,才能做到管理的精细化。 什么是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呢?我总结的泰勒先生的“科学管理”思想是:在立足于劳资双方“双赢”的基础之上,首先要明确管理的目的,其次对于管理工作要按照管理的职能进行分工,接着对于管理的过程和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记录,再并对每一项具体工作进行定额化和标准化分析,最终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办法,从而提高整体工作过程的效率的一种方法。可以简称为“双赢、分析、增效法”。 《科学管理原理》倡导管理层与工人保持友好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做为学校管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校领导与老师、学生和谐友好的合作,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想构建和谐校园,让师生有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首先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坚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刚性的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的管理和谐统一,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感情、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给予师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坚持“办事公道、施政公开”的理念,增强学校办学的透明度,使教师对领导的人格魅力敬信佩服,对领导的处世原则心悦诚服,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 精心培训工人是科学管理原理的核心思想体现。泰勒认为,工人必须按照工厂所提供的最佳方法和最适合的工具开展工作,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选择。

热力统计学的第一章的答案详解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1.1 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和等温压缩系数κT 。 解:已知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 ,pV nRT = (1) 由此易得 11 ,p V nR V T pV T α???= == ? ??? (2) 11 ,V p nR p T pV T β???= == ? ??? (3) 2111 .T T V nRT V p V p p κ???????=-=--= ? ? ???????? (4) 1.2 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T p 的物质,其物态方程可由实验测得的体胀系数α及等温压缩系数κT ,根据下述积分求得: ()ln T V =αdT κdp -? 如果11 ,T T p ακ== ,试求物态方程。 解:以,T p 为自变量,物质的物态方程为 (),,V V T p = 其全微分为 .p T V V dV dT dp T p ?????? =+ ? ? ?????? (1) 全式除以V ,有 11.p T dV V V dT dp V V T V p ??????=+ ? ??????? 根据体胀系数α和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可将上式改写为

. T dV dT dp V ακ =-(2)上式是以,T p为自变量的完整微分,沿一任意的积分路线积分,有 () ln. T V dT dp ακ =- ?(3)若11 , T T p ακ ==,式(3)可表为 11 ln. V dT dp T p ?? =- ? ?? ?(4) 选择图示的积分路线,从 00 (,) T p积分到()0 ,T p,再积分到(,T p),相应地体 积由 V最终变到V,有 000 ln=ln ln, V T p V T p - 即 00 p V pV C T T ==(常量), 或 . pV CT =(5)式(5)就是由所给11 , T T p ακ ==求得的物态方程。确定常量C需要

统计学期末试题 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统计学期末试题 院系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描述其分布特征的图形主要有() A. 直方图和折线图 B. 直方图和茎叶图 C. 茎叶图和箱线图 D. 茎叶图和雷达图 2.在对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 A. 异众比率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3.n?50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的总体中,抽出一个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数学期 望和方差分别为() A. 100和2 B. 100和0.2 C. 10和1.4 D. 10和2 4.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5.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A. 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 B. 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 C. 一定包含总体均值 D. 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总体均值 6.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y?x7.反映的是(在回归模型中,)10y x的线性变化部分的变化引起的由于A. y x的线性变化部分的变化引起的由于 B. yy x的影响C.和除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y x的影响由于D.的线性关系对和8.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 A.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 B.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无关 C.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 D.因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相关 9.为增长极限。描述该K若某一现象在初期增长迅速,随后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则以. 类现象所采用的趋势线应为() A. 趋势直线 B. 指数曲线 C. 修正指数曲线 D. Gompertz曲线 10.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A.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统计学贾俊平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二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辆新购买的轿车,在正常行使条件下,一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及相应的概率如下表所示: 故障次数()0 123 概率() 正好发生1次故障的概率为() A. B. C. D. 要观察200名消费者每月手机话费支出的分布状况,最适合的图形是() A.饼图 B.条形图 C.箱线图 D.直方图 从某种瓶装饮料中随机抽取10瓶,测得每瓶的平均净含量为355毫升。已知该种饮料的净含量服从正态分布,且标准差为5毫升。则该种饮料平均净含量的90%的置信区间为()

A. B. C. D. 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回归方程是使() A. B. C. D. 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因对课程不感兴趣而逃课的比例为20%。随机抽取由200名学生组成的一个随机样本,检验假设,,得到样本比例为。检验统计量的值为() A. B. C. D. 在实验设计中,将种“处理”随机地指派给试验单元的设计称为() A.试验单元 B.完全随机化设计

C.随机化区组设计 D.因子设计 某时间序列各期观测值依次为10、24、37、53、65、81,对这一时间序列进行预测适合的模型是() A.直线模型 B.二次曲线模型 C.指数曲线模型 D.修正指数曲线模型 在因子分析中,变量的共同度量反映的是() A.第个公因子被变量的解释的程度 B.第个公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 C.第个变量对公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 D.变量的信息能够被第个公因子所解释的程度 如果要检验两个独立总体的分布是否相同,采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是() A.Mann-Whitney检验 B.Wilcoxon符号秩检验 C.Kruskal-Wallis检验 D.Spearman秩相关及其检验 在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偏回归系数的含义是() A.变动一个单位时,的平均变动值为 B.变动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变动值为 C.在不变的条件下,变动一个单位时,的平均变动值为

统计学模拟试题(卷)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古典统计学时期有两大学派,它们分别是和。 2、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 3、统计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种误差:和。 4、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分组和分组。 5、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等于零,并且为最小值。 6、直接用平均差或标准差比较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两个变量数列的相等。 7、优良估计的三个标准是、和。 8、在相关分析中,要求两个变量都是_______;在回归分析中,要求自变量是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 9、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10、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事物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就是。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填入“√”或“ ”) 1、可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 2、通常情况下,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3、在异距分组数列中,计算频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4、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决定的。() 5、位置平均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6、登记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是可以避免的,而偶然性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7、变量y 与平均数y 的离差平方和,即2 )(∑-y y 称为y 的总变差。( ) 8、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 9、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增长量Δ相等(Δ>0),则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是逐年(期)增加的。( ) 10、价格是价格指数的研究对象,习惯上把它称为指数化指标,而销售量则是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是(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标志值 D 、数量指标 3、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 4、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 A 、不变 B 、扩大到5倍 C 、减少为原来的1/5 D 、不能预测其变化 5、在抽样调查时,若有意选择较好或较差的单位,则会产生( ) A 、登记性误差 B 、调查误差 C 、偶然性误差 D 、系统性误差 6、在简单回归直线bx a y c +=中,b 表示( ) A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a 的数量 B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b 的数量 C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值

科学管理原理模拟试题

科学管理原理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 2.科学管理坚信: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不一致的。(×) 3.同时满足工人的高薪酬这一最大需求和雇主的低产品工时成本这一目 标,是不可能的。(×) 4.使工人、雇主双方遭受到最大害处的是‘本性磨洋工’。(×) 5.科学管理通过工作分析与工作执行分离,实现了以科学的知识代替过去 的经验(√)6.在科学管理下,工人在日常操作时,可以使用自认为最合适的工具和办 法。(×)7.泰勒认为,企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工 人缺乏科学指导。(√)8.单个人工作的情况下,只有在其实现了日产出最大时,才可实现其财富 最大化。(√)9.通常管理下,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比起他们属下的所有工人的知识和 技能总和都要强。(×)10.现代科学或任务管理的精髓是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 协作。(√)11.如果人和机器的生产效率都发挥到了极至,能力成倍地增加后就很有可 能导致一部分工人的失业。(×) 12.在通常的管理制度下,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是不可能的。(√) 13.科学管理认为,从事管理者有责任去发现规律,以替代过时的经验。 (√) 14.科学管理原理不适用于太复杂的工作。(×) 15.为保证平均铲运负荷,铲运矿石时,用大规格铁锨,铲运灰土时,用小

规格的铁锨。(×)16.挑选工人不是要寻找特殊的人,而是从普通人中挑选少数特别适宜从事 这类工作的人。(√) 17.吉尔布雷斯先生所提出动作研究的方法,并不适用每一个行业。(×) 18.在个性化管理工人的方式下,工人出现一次失职应适当降低其工资。 (×)19.由于在科学管理下技工工作的特殊性质,老师必须到工人中间去培训。 (√)20.科学管理下,如果工人由于工作过度疲劳,所规定的任务一定是错误的。 (√) 二、单选题 1.财富最大化只能是(B)的结果 A、企业最大化 B、生产率最大化 C、工资最大化 D、奖金最大化 2.在“积极性加激励”管理制度下,实际上所有的问题由( B )决定, 而在科学管理制度下一半问题由( D )决定。 A雇主 B工人 C最高级别领导 D管理者 3.科学管理相信,从每个工人的每项操作中,都可以归纳出:( D ) A最佳方法 B简单规则 C最佳顺序 D科学规律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 C ) A、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B、实行计件工资 C、动作的标准化 D、实行职能工长制 5.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直接监督指导下属人员工作上,他 一定是( A ) A、工长 B、总经理 C、董事长 D、车间主任 6.科学管理中最突出的独一无二的要素是(A)。 A、任务观念 B、工资 C、奖金 D、动作 7.科学管理比通常管理制度下的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热力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1.1 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和等温压缩系数 κT 。 解:已知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 ,pV nRT = (1) 由此易得 11 ,p V nR V T pV T α???= == ? ??? (2) 11 ,V p nR p T pV T β???= == ? ??? (3) 2111 .T T V nRT V p V p p κ???????=-=--= ? ? ???????? (4) 1.2 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T p 的物质,其物态方程可由实验测得的体胀系数α及等温压缩系数κT ,根据下述积分求得: ()ln T V =αdT κdp -? 如果11 ,T T p ακ== ,试求物态方程。 解:以,T p 为自变量,物质的物态方程为 (),,V V T p = 其全微分为 .p T V V dV dT dp T p ?????? =+ ? ? ?????? (1) 全式除以V ,有 11.p T dV V V dT dp V V T V p ??????=+ ? ???????

根据体胀系数α和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可将上式改写为 .T dV dT dp V α κ=- (2) 上式是以,T p 为自变量的完整微分,沿一任意的积分路线积分,有 ()ln .T V dT dp ακ=-? (3) 若1 1,T T p ακ==,式(3)可表为 11ln .V dT dp T p ?? =- ???? (4) 选择图示的积分路线,从00(,)T p 积分到()0,T p ,再积分到(,T p ),相应地体 积由0V 最终变到V ,有 000 ln =ln ln ,V T p V T p - 即 000 p V pV C T T ==(常量), 或 .pV CT = (5)

统计学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假设检验中,若Η0 :π≤0.8 Η 1 :π>0.8 ,则此检验是 ( ) A . 右侧检验; B . 左侧检验; C . 双侧检验; D .以上都不是; 2. 变量x 与y 之间为负相关是指( ) A. 变量x 数值增大时y 的值也随之增大; B. 变量y 的值几乎不受变量x 取值得影响; C. 变量x 数值增大时y 的值随之减少; D.变量x 数值减少时y 的值也随之减少; 3. 在回归模型εββ++=x y 10中,ε反映的是( )。 A. 除x 和y 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 的影响 B. 由于x 的变化引起的y 的线性变化部分 C. 由于y 的变化引起的x 的线性变化部分 D. 由于x 和y 的线性关系对y 的影响 4. 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的总体中,抽出一个50=n 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 A. 100和2 B. 100和0.2 C. 10和2 D. 10和1.4 5. 均值为20,变异系数(离散系数)为0.4,则标准差为( ) A.50; B.8; C.0.02; D. 4; 6. 下列各组列出为同一个问题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哪一组肯定是 错误的( ) A 、y=5-2.6x, r=0.78; B 、y =-75+13x, r=0.91; C 、y =50+0.3x ,r=0.8; D 、y=-130+3.5x, r=0.96 7. 为描述身高与体重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适合采用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 .直方图; C .箱线图; D .散点图; 8. 某大学为了调查学生上网情况,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式属于( ) A. 纯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两阶段抽样; D. 整群抽样; 9.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 检验是用来检验( ) A. 总体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B. 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C. 样本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D. 0:210====k H βββ 10. 95%的置信水平是指( )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热力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 第一章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1.1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 ,压强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 解:已知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 1.2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T,p 的物质,其物态方程可 由实验测得的体胀系数 及等温压缩系数 ,根据下述积分求得: lnV = a dT K dp 如果 —,T 1 ,试求物态方程 T P 解:以T, p 为自变量,物质的物态方程为 V V T, p , 其全微分为 V V dV dT dp. T p P T 全式除以V ,有 dV 1 V 1 V , dT dp. V V T p V p T pV n RT, 由此易得 1 V V T nR P PV 1 〒, 1 P nR 1 P T V PV T , 1 V 1 nRT 1 V P T V 2 P p (1) (2) (3) (4)

pV CT. (5) 根据体胀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T 的定义,可将上式改写为 上式是以T, p 为自变量的完整微分,沿一任意的积分路线积分, lnV dT T dp . 若 1 , T 1 ,式(3)可表为 T P 1 1 lnV -dT dp . T p 选择图示的积分路线,从(T 。,p 。)积分到T, p 。,再积分到( 相应地体 积由V 。最终变到V ,有 f V C (常量), dV V dT T dp. (2) 有 (3 ) (4 ) ln V =ln T V 。 T 。 In _p P 。

式(5)就是由所给 丄,T 1求得的物态方程。 确定常量C 需要 T P 进一步的实验数据。 1.3 在0O C 和1p n 下,测得一铜块的体胀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分 别为 4.85 10 5K 1和 T 7.8 107p n 1.和T 可近似看作常量,今使铜 块加热至10o C 。 问: (a )压强要增加多少P n 才能使铜块的体积维持不变? (b )若压 强增加100 P n ,铜块的体积改变多少? 鈔解:(a )根据1.2题式(2),有 强差dp 之间的关系。如果系统的体积不变,dp 与dT 的关系为 dp 一dT. T 在和T 可以看作常量的情形下,将式(2)积分可得 将式(2)积分得到式(3)首先意味着,经准静态等容过程后,系统 在初态和终态的压强差和温度差满足式(3)。但是应当强调,只要 初态 V, T 和终态V, T 2是平衡态,两态间的压强差和温度差就满足 式(3)。这 是因为,平衡状态的状态参量给定后,状态函数就具有 确定值,与系统到达该状态的历史无关。 本题讨论的铜块加热的实 际过程一般不会是准静态过程。 在加热过程中,铜块各处的温度可 以不等,铜块与热源可以存在温差等等,但是只要铜块的初态和终态 是平衡态,两态的压强和温度差就满足式(3)。 将所给数据代入,可得 4.85 10 5 …… P 2 P 1 T 10 622 p n . 7.8 10 因此,将铜块由O o c 加热到10o C ,要使铜块体积保持不变,压强要增 dV V dT T dp. 上式给出,在邻近的两个平衡态,系统的体积差 (1) dV ,温度差dT 和压 (2) P 2 P 1 —T 2 T 1 T (3)

统计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模拟试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 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 A. 1000个消费者 B.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额 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金额 2.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系统抽样 D. 分层抽样 3.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考试分数在70到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 A. 95% B. 89% C. 68% D. 99% 4. 已知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和抽样分布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 A. 50,8 B. 50,1 C. 50,4 D. 8,8 5. 根据某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一个样本,用95%的置信水平构造的该班学生平均考试分数的置信区间为75分~85分。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数( ) A .肯定在这一区间内 B .有9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C .有5%的可能性在这一区间内 D .要么在这一区间内,要么不在这一区间内 6. 一项研究发现,2000年新购买小汽车的人中有40%是女性,在2005年所作的一项调查中,随机抽取120个新车主中有57人为女性,在05.0=α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2005年新车主中女性的比例是否有显著增加,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 ) A .%40:,%40:10≠=ππH H B .%40:,%40:10<≥ππH H C .%40:,%40:10>≤ππH H D .%40:,%40:10≥<ππH H 7. 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的预测区间估计是指( ) A.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平均值的区间 B. 对于自变量x 的一个给定值0x ,求出因变量y 的个别值的区间 C.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D. 对于因变量y 的一个给定值0y ,求出自变量x 的平均值的区间 8.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F 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 ) A.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著 B.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显著 C. 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D. 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不显著 9. 如果时间序列的逐期观察值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或衰减,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 A. 移动平均模型 B. 指数平滑模型 C. 线性模型 D. 指数模型 10. 设p 为商品价格,q 销售量,则指数∑∑ 01 0q p q p 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 ) A. 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 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C. 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D. 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影响程度 二.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简述直方图和茎叶图的区别。

《科学管理原理》读书笔记

《科学管理原理》读书笔记 《科学管理原理》是由科学管理的基础和科学管理的原理这两章组成: 在第一章,作者提出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可这种情况很难达到。他说财富最大化只能是生产率最大化的结果,强调了生产率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协作是现代科学或任务管理的精髓。同时指出了当时企业中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1.当时的工人普遍相信一个谬论,即如果每个人或每台机器的产出增加了,那么最终将导致大量工人的失业。 2.当时的管理者都是凭借经验自己选择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十分不完善。 3.雇员与雇主之间不和谐的关系不可避免的出现“磨洋工”的现象。 这些当时现存的浪费生产力的问题就促使了科学管理原理的形成。作者在讲述了“磨洋工”的现象以及分析了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后指出了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真正的消除或者减少“磨洋工”的现象。 在第二章,作者对科学管理原理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首先讲述了一般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区别,相对于一般管理中“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方式,科学管理的原则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这是要注意的点。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然后用搬运生铁的实例说明了科学统计和解决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性。而后又通过砌砖和检查钢珠等几个实例说明了培训和挑选合适的人的主要性。 所以我们说一定要注重管理的科学性 总结来说,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是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从执行同一种工作的工人中,挑选出身体最强壮、技术最熟练的一个人,把他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个动作,用秒表测量并记录完成

热力学统计物理答案 第一章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习题1.1 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和等温压缩系数T κ。 解:由得:nRT PV = V n R T P P n R T V == ; 所以, T P nR V T V V P 1 1)(1== ??=α T PV Rn T P P V /1)(1== ??=β P P n R T V P V V T T /11 1)(12=--=??-=κ 习题1.2 试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的物质p T ,,其物态方程可由实验测得的体胀系数α及等温压缩系数T κ,根据下述积分求得:?-=)(ln dp dT V T κα如果1T α= 1 T p κ= ,试求物态方程。 解: 因为0),,(=p V T f ,所以,我们可写成),(p T V V =,由此, dp p V dT T V dV T p )()( ??+??=, 因为T T p p V V T V V )(1,)(1??-=??=κα 所以, dp dT V dV dp V dT V dV T T κακα-=-=, 所以, ?-=dp dT V T καln ,当p T T /1,/1==κα. CT pV p dp T dT V =-=? :,ln 得到 习题 1.3测得一块铜块的体胀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分别为1510*85.4--=K α和 1710*8.7--=n T p κ,T κα,可近似看作常量,今使铜块加热至10°C 。问(1压强 要增加多少n p 才能使铜块体积不变?(2若压强增加100n p ,铜块的体积改多少 解:分别设为V xp n ?;,由定义得: 74410*8.7*10010*85.4;10*858.4----=?=V x T κ 所以,410*07.4,622-=?=V p x n 错

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有了接触,当然不是原著,是一些后觉者加了很多诠释的批评版。今天,读了泰勒的原文,感觉到收益良多,很有必要。 按照西方思想史的说法,泰勒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思想体系。对管理的发展的贡献是莫大的。 通常,当文化处于它的襁褓期,留给后世的往往是一些短小精粹的经典。这些经典的作者留给后人的印象,如同开辟混沌的众神。凭借《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就赢得了这种神祗般的地位。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在现代管理者的眼里,泰勒制已经彻底成为史前时代的传说,有着恐龙般的外形与气质。或者说,泰勒制出现刹那造成的震撼本身就不亚于一头恐龙降临在原野上,足以引发弱小动物的恐慌,也因此造成了它不得不急速消亡,随后,它的后裔改头换面,以进化了的姿态悄然渗入现代工业的血脉。 泰勒时代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是任何体制下的国家、社会都必须面对并且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极快,在很多方面,泰勒的观点都很有参考价值。列宁在著名《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写道:“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操作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统计和监督制等等。苏维埃共和国在这方面无论如何都要采用科学和技术上的一切宝贵的成就,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应该在俄国研究与传授泰勒制,有系统地 试行这种制度,并且使它适应于我国的条件。” 可见,泰勒制不仅是泰勒本人的骄傲,它的精髓无愧于神祗的地位,而它的运用则完全取决于运用 者。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原理》中对于“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在一切企业和机构中的工人们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即“这些工人们对待他们的工作责任、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对他们的同事、他们的工人和所有的同事工作问题责任上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泰勒认为美国人在效率问题上存在着两个盲点:其一、没有意识到管理中的效率问题;其二,即便是他们在意识到了效率问题之后,他们对于如何提高效率却依然有着方法论操作上的难题。这两点就可以看做是泰勒要在本书中要启发美国人“效率心智”的地方。今天我们当然不觉得那是个重要的问题,然而我们却知道,在任何时候最难改变的就是人们的观念,整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再向美国人普及一些观念。因此,作者“科学管理之父”的美誉在这里也可略见一斑。 书的主体内容分为两章,主要还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第一章“科学管理的基础”,这是泰勒要美国人注意到效率问题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效率低下的三个原因,在分析第三个原因时引出了第二章“科学管理原理”,通过与“积极性激励”方法的对比,泰勒提出的解决效率低下问题的科学措施,并进一步阐 述了管理科学。 在通读此书后,我解除了过去对泰勒制的一些错误认知,我认为科学管理的精髓在于,强调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协作。在充分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之上,追求财富最大化,追 求生产效率最大化。 应该有四个主题: 1、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的一致 2、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实现雇主的财富最大化 3、满足工人的高薪酬 4、低生产成本 泰勒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每个人和每个机器的产出增加,最终将导致大量员工的失业。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统计资料 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B.同质性 C.总体性D.具体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 C.统计模型法D.综合分析法 E.直接观察法 3.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教师职称C企业规模D企业产值 4.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年龄B机器台数C人口数D学生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