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方教材二年级《家乡》下册教学设计集

课时教案

吉林省地方教材《家乡》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吉林省地方教材 二年级《家乡》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促进儿童综合性发展,培养学生融入周围的环境、爱家乡、参与家乡建设、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儿童。 2.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得反思和激励。 3.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4.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从而用心灵感受家乡的美丽。 5.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珍惜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6.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富饶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她的博大胸怀之中感受到快乐。 7.使学生能通过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养成热爱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品格。 8. 学会了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9.认知初步认识山东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 二、教学资源分析 1.《家乡》课程突出了时效性。教材中渗透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同时,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依据,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2.重点指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开展调查与收集资料,并采取恰当形式呈现。 3. 本地方课程以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为主要内容,探讨区域文化独特精神气质的形成。 4.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16个活动主题,把有关生态、环保、乡情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其中,本册教材用16课时完成。 三、学情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多数学生基本能遵守纪律,行为规范。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这些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

二年级家乡下册计划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教学计划 二年级家乡唐香春 《家乡》教材以“我爱家乡”为主线,选择有吉林地方特色,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教材,把教育同当地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体现教育为经济服务的思想,抒发爱乡之心,爱国之情,进而借情言志,激发青少年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生活充满好奇心,但关注能力观察能力欠缺,对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也甚少,所以地方课上想更多地体现自主性还是有难度的。课堂上,教师要以丰富的资料诱发学生努力学习、努力探究显得很重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成三个单元。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综合体现了吉林的地方特色,对学生起到综合的教育作用,增强对故乡的自豪感。并使他们认识到家乡是一个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的地方,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吉林省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环境与从文,农业与工业的方面知识,增强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过程与方法: 促进儿童综合性发展,培养学生融入周围的环境、爱家乡、参与家乡建设、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儿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富饶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它的博大胸怀之中感受到快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 2. 增强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措施 1.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意创设活动体验的真实情景和条件。 3.针对本校所处的环境组织教学,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开发本地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课程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要与校本课程结合实施。 5.将吉林省的省情、地情、乡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六、附教学进度表 - 1 -

二年级家乡下册《第6课坏习惯》教学设计

第6课、坏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好学习习惯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上有哪些坏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习惯,并改正 教学准备: 让学生总结自己生活上、学习上的坏习惯和好习惯(包括同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讲述故事《爱撒娇的明明》。 明明在家里玩积木,放的满地都是,爷爷叫他摆放整齐,他不听,还对爷爷发脾气。和妈妈一起逛街,看到超市有很多好玩的玩具,非要妈妈买,妈妈说:“家里都有很多玩具啦”!要是妈妈不给他买,他就坐在地上哭,闹不起来,不买就不回家!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一起玩积木,他喜欢把别人的积木抢来玩。时间久了,小朋友都不和他玩了,大家都不喜欢他,也不和他说话了。明明就很苦恼,一天,明明做了个梦,梦见妈妈不喜欢他了喜欢妹妹了他很害怕。第二天晚上他梦见一位白胡子爷爷,他就把自己的烦恼跟爷爷说,老爷爷告诉他:“因为你爱撒娇,爱无故发脾气,才没人喜欢你而且又不讲道理”!明明听了很难过,决定改掉坏习惯不再乱发脾气了不抢小朋友积木了。从此,小朋友又和明明玩了,他高兴极了。 大家为什么不喜欢明明?为什么不愿意和他交朋友?。 引入课题 二、新知 过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每一个地方的人有一些共同的习惯。习惯有好有坏。 1、试一试 (1)小组成员一起总结家乡人的坏习惯 (2)最终选出三个“坏习惯”参加全班的交流 2、动手做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家乡人的坏习惯然后编一个“公益广告”,看哪个小组的创意最好。 3、读一读 有些人的坏习惯要改 学生安全教育: 课后反思: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家乡教案.doc

二年级家乡下册教学进度表

目录一、家乡的四季 家乡四季的特点 家乡四季的生产活动 二、家乡的城市 我们省的市州 我们的省会——长春 我们省的其他城市 三、家乡的交通 家乡的交通工具和交通线 旅行小常识 全省走一走

二年级家乡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学教材一共安排了3个综合性活动主题,每个主题又由若干二级主题构成。二级主题活动可以根据城乡、地域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替换和补充。这些主题都是围绕认识家乡、探索家乡、热爱家乡的活动学习展开,使学生从认识身边的事物逐步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家乡。 二、教学目标: 1、促进儿童综合性发展,培养学生融入周围的环境、爱家乡、参与家乡建设、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儿童。 2、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得反思和激励。 3、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4、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从而用心灵感受家乡的美丽。 5、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珍惜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6、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富饶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她的博大胸怀之中感受到快乐。 7、使学生能通过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养成热爱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品格。 三、教学措施: 1、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创设活动体验的真实情景和条件,而非在课堂里单纯讲授。 3、针对本校所处的环境组织教学,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开发本地的课程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课程的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要与校本课程结合实施。 5、将吉林省的省情、地情、乡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6、 三、教学时数: 15课时

二年级地方下册教案

二年级地方下册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我们的家乡 教学目标: 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掌握描述家乡的词汇和句型。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家乡。 教学难点: 1.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家乡。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1. 地图、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家乡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学生绘制家乡的简单地图。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 1. 与学生交流关于家乡的话题,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的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Step 2: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 (15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地理位置,提问家乡的方位和周边环境。

2. 学习相关词汇,如: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等。 3. 进行地理位置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指令指出家乡的方位。 Step 3: 学习家乡的特点 (20分钟) 1. 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资源,介绍家乡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特色建筑等。 2. 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如:美丽的、有名的、特别的等。 3. 学生小组合作,描述家乡的特点,展示给全班。 Step 4: 用地图描述家乡 (15分钟) 1.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绘制家乡的简单地图。 2. 引导学生使用地图上的符号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Step 5: 总结和拓展 (5分钟) 1.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观点。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展示学生绘制的地图。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和采访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信息,并进行口头或书面报告。 2.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特色。 教学评估: 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表现。 2. 学生绘制的地图和描述家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并运用所学 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合作学习,积极参 与课堂活动,培养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在评估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

吉林省地方教材二年级下册《家乡》全册教案

吉林省地方教材二年级下册《家乡》全册 教案 第1课.老规矩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文化的不通风俗惯。 2.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在以前的生活中我们遵守的规矩。 3.经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体验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家乡的老规矩。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老规矩,反映着地方文化的差异。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们家里在过年的时候有哪些俗呢?有年龄大的人存在就会有很多的规矩。 XXX、引入新知: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我们遵守的“规矩”他反应着地方文化的差异。 1、试一试

每个地方、每个民族在吃饭这件事上,都有不同的俗和讲究。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在饭桌上要懂规矩”那你们知道在饭桌上都要懂什么规矩吗? 2、交流汇报 除了用饭的规矩之外,你还知道其他反应故乡文化传统的“老规矩”吗? 1)组内成员交流 2)选出一名代表班级内成员汇报 3、读一读:饭桌老规矩 孩子的座椅不能高于长辈的座椅。 长辈要坐中央。 一起吃饭时,晚辈不能先吃。 不能端着碗能到处走。 筷子不能插到碗里。 不能用筷子敲碗。 添饭时不能问“还要饭吗”。 用饭时不能吧嗒嘴。 4、小结: 板书课题:1.老规矩

饭桌老规矩…… 学生平安教育: 课后反思: 1 第2课、户外游戏 授课内容:户外游戏 教学目标: 相识故乡游戏的名称及游戏规则,分享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故乡的传统游戏名称。 教学难点: 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体验到户外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向我们四周的人相识我们故乡的游戏有哪些,并相识其游戏规则。 一、谈话导入: 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是特别值得留恋的。童年家乡的游戏更是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家乡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家乡教案 家乡 教学要求: 、 向学生展现祖国北方的迷人风光,表现祖国日新月异的转变 二、 学会本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指导学生看图明白得文 3、 培育念书能力 重点:识字和写字 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看插图,借助插图明白得文并合理想象文内容 教具预备:生字卡片,挂图 时:2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 借助拼音初读文,把字音读准确 2. 指导学生看插图,借助插图明白得文 3.

指导学生有情感朗诵文,背喜爱的句子 教具预备; 挂图,幻灯 教学进程: 一、 激情导入: . 见过什么样子的山村? 2. 这节,咱们一路到作者的家乡去看一看。板书题。 二、 初读文,读准读通: .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文,边读边画下读不准的字 2.再读文,不仅把字音读准,还要想一想小山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子的印象/读出你的感受。 指导看图明白得文。 3.指名一学生读文,另一个学生指图画,其他同窗边听边观看 小结:观看图画的方式,从上到下,由近到远 4.指导朗诵“一片、开满”想象满山鲜花。 .教师范读 6.这确实是你的学校,你想对城市的小孩说什么?

7.读出你现在的心情来 8.多种形式练习朗诵 ⑴. 自由读文 ⑵. 指名读文,集体评议 ⑶. 集体读文 三、 扩展想象: 曲曲折折、伸向远方的山间公路,会给小山村带来什么? 四、 指导朗诵最后一段: 五、 引导学生阅读《野鸭回家》: 通过阅读,了解山村最近几年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展望山村以后 六、 齐读文,整体感受: 七、 板书设计: 小山村

小山坡——山脚下 学校门前——伸向远方 小山村 家乡 爱 八、 堂作业: . 选择正确读音 2. 连连续,读一读 3. 照样子写词语 第二时 教学目标: . 会认、会写本生字 2. 学习“三点水”、“提手旁”和“单人旁”

吉林省地方教材《家乡》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吉林省地方教材《家乡》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吉林省地方教材 二年级《家乡》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标: 1.促进儿童综合性发展,培养学生融入周围的环境、爱家乡、参与家乡建设、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儿童。 2.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得反思和激励。 3.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4.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从而用心灵感受家乡的美丽。 5.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珍惜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6.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富饶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她的博大胸怀之中感受到快乐。 7.使学生能通过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养成热爱生活和乐于探究的品格。 8. 学会了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9.认知初步认识山东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 二、教学资源分析 1.《家乡》课程突出了时效性。教材中渗透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同时,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依据,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2.重点指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开展调查与收集资料,并采取恰当形式呈现。

3. 本地方课程以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为主要内容,探讨区域文化独特精神气质的形成。 4.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16个活动主题,把有关生态、环保、乡情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其中,本册教材用16课时完成。 三、学情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多数学生基本能遵守纪律,行为规范。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这些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

二年级美术下册《家乡变了样》教案 教学设计

二年级美术下册《家乡变了样》教案教 学设计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家乡变化的主题。在这个课堂中,我们将了解家乡和城市的发展历史,感受家乡的变化,并用拼贴或绘画的方式创作表现家乡变化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造型表现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视频《家乡变了样》,通过观看学生们的家乡和学校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其次,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老师和学生的童年,了解家乡变化的历程。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家乡调查成果,展示家乡的变化,例如衣服和住房方面的变化。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最后,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家乡和城市的发展,感受家乡的美丽。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了解表现方法,用创造性的方式表现家乡变化,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造型表现能力。

现在很多同学的家都拥有漂亮的商品房,周围还有高楼大厦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这些都是我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但是,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 交通工具的变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和模型等方式来了解交通工具的变化。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效率和便利性。 以前人们的闲暇娱乐方式有很多,比如唱歌跳舞、下棋打牌等。现在,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种类的娱乐活动,比如看电影、玩游戏、旅游等。政府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修建了很多休闲娱乐场所,让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虽然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但是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可持续。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我的家乡》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我的家乡》教学设计之二 1、了解课文中家乡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确良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朝和倒的字音,了解字义;理解家乡、月牙、倒映、河岸、火红、朝霞、绿油油、农田等词之意。 3、学会看图用许多写一句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有关的词义;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家乡,读准字音,理解意思。(家乡就是自己的家庭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2、老师的家乡在杭州,谁来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

3、揭题,提出问题。 出示:7 我的家乡(齐读) 我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家乡又怎么样呢?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哪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指名读第一段。 2、哪风段是具体写家乡的美丽?指名读2、 3、4段。 3、齐读全文。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遇到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怎么记住这些字,再想想词义。 3、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上的插图,想想叶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哪几段具体介绍家乡的美丽? 四、检查字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乡、苹、映(后鼻音)栽(平舌音)、绕、朝(翘舌音);多音字:朝、倒 2、字形分析。 绕:左右结构,注意右上不要加点,右下是兀,不是几。 霞:上下结构,上扁下大。 3、词义理解。 理解词义的方法。 看图理解:绕(围),河岸、(河边的陆地);用近义词理解词语:许多(很多)、缓缓地(慢慢地);分析词素来理解:朝霞朝,早晨;霞,云霞;朝霞就是早上日出时东方火红的云霞。倒映可放在讲读时理解。 4、练一练:(口头) 湾:共有()笔,第12笔是() 绕:共有()笔,第7笔是() 缓:共有()笔,第8笔是()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我的家乡》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我的家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家乡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确良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朝”和“倒”的字音,了解字义;理解“家乡、月牙、倒映、河岸、火红、朝霞、绿油油、农田”等词之意。 3、学会看图用“许多”写一句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有关的词义;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家乡”,读准字音,理解意思。(家乡就是自己的家庭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2、老师的家乡在杭州,谁来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 3、揭题,提出问题。

出示:7 我的家乡(齐读) “我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家乡又怎么样呢?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哪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指名读第一段。 2、哪风段是具体写家乡的美丽?指名读2、 3、4段。 3、齐读全文。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遇到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怎么记住这些字,再想想词义。 3、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上的插图,想想叶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哪几段具体介绍家乡的美丽? 四、检查字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乡、苹、映(后鼻音)栽(平舌音)、绕、朝(翘舌音);多音字:朝、倒 2、字形分析。 绕:左右结构,注意右上不要加点,右下是“兀”,不是“几”。 霞:上下结构,上扁下大。 3、词义理解。 理解词义的方法。 看图理解:绕(围),河岸、(河边的陆地);用近义词理解词

吉林省人教版新家乡(地方)教案二年级

1、我们都怕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痛是神经细胞在起作用。 2.使学生初步了解痛是一种自我保护机能。 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疼痛感受学习本课。 4.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疼痛事件。 教学重点 让学生科学认识痛感的原因与作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疼痛。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谈自己疼痛的感受。认识痛是经常发生的,并引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有痛感? (二)活动:议一议 1.同学们有疼痛的经历吗?看图描述图中的场景:再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哪些情况会引起疼痛。 2.引出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有痛感呢?痛感有什么作用呢? 3.了解疼痛是神经细胞在起作用;了解痛是一种自我保护机能。 活动一:认识神经细胞的作用。请学生分别扮演“神经细胞”和“我”,“神经细胞”和“我”的对话说明痛感的原因:人体内有专管疼痛的神经细胞,当它们的神经末梢遇到危险刺激后会迅速将信号传递给大脑,人就会马上产生疼痛感。 活动二:了解人体没有疼痛的地方。学生说说自己没有疼痛的时候(剪头发、剪指甲),讨论得出科学认识:人的头发和指甲上没有分布神经末梢,因此不会感觉到痛。 (三)进一步了解疼痛的作用。 1.师:人的头发和指甲上没有神经细胞,所以不会产生痛感,如果人的身体内任何地方都没有神经细胞该多好啊,那就不会有痛感了,我们也就不会害怕了。这样可以吗?人要是没有痛感了会怎么样呢? 2.学生讨论。 (四)麻醉术的秘密 1.请打过麻药的小朋友说说打麻药时的感觉。 2.引导讨论揭示:麻醉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避痛技术,是用麻醉药注射于组织内产生暂时性痛觉消失的方法。 (五)生命的坚强

1.阅读小故事“敬礼娃娃不怕痛”、“关羽刮骨疗伤”,谈感受。 2.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有坚强的一面。 3.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讲述生活中勇敢克服疼痛的故事。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做“疼痛,我们怎么面对”的选择题。 2.让学生从小树立当疼痛出现时,首先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和救治,其次才是学会克服和忍受。 四、小结 交流本节课学习收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