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乡音乡情》艺术分析

歌曲《乡音乡情》艺术分析
歌曲《乡音乡情》艺术分析

歌曲《乡音乡情》艺术分析

【摘要】艺术歌曲是一种优雅的、内涵深厚、创作手法娴熟、优美的歌曲。《乡音乡情》是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先生早年创作的一首充满当地风味的歌曲,因为受到人们的喜爱,已广泛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选曲。也是一首风格淳朴,曲式严谨,有真挚的情感内涵深刻的艺术歌曲。作者通过对祖国不同地域和不同风情的赞美,将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情愫融为一体,书法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关键词】乡音乡情;艺术歌曲;演唱

一、《乡音乡情》时代背景

由晓光作词、徐沛东作曲、余卓群配伴奏的《乡音乡情》,作曲家徐沛东先生创造了丰富的音乐美,这些音乐美是一种纯粹的美,简单的美。他颂扬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流畅的旋律、充满个性,听起来令人耳目一新。作者以诗为词,既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又吸取了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来发展音乐主题,加上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成为具有当代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

二、《乡音乡情》艺术作品分析

1、歌词内容分析

歌词意境抒情,寓意深刻,第一乐段把家乡碧湖、海滩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描绘出来,诗的意境具体、形象。在这优美的意境中,作者抒发“乡音难改,详情缠绵……时时刻刻萦绕在我心窝。”这种感觉,如有声、有色的诗情画意一般,似乎出现在听众的面前。第一乐段把对家乡父老的感情升华到对祖国的感激之情:“华夏土地生我养育我,九曲黄河滋润哺育我。”通过诗一样的语言与音乐完美结合,生动刻画了艺术形象。

2、《乡音乡情》音乐内容分析

《乡音乡情》是一首扩展性再现乐段的二段体(A+B)的曲式。A段是二句

式的、方整性的、收拢性的的终止。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地,深深地感受到每个人的情绪,对培养自己的中华大地深深怀念之情。音乐深情、舒展。B段是扩展性的再现乐段,再现句是d句的扩展性重复。C句在音乐上达到高潮,节奏变化重复,先用切分节奏突出强音,后用两音一字的落滚旋律把中华土地、九曲黄河对“我”的培养之情深情的表达出来,接着音乐进入行板较快的节奏,叙说着乡音乡情时刻萦绕在我心窝。

《乡音乡情》是bE大调的抒情歌曲,其间出现了离调现象,乐曲第一、二

句起于大调,色彩明朗,第三、四句转到小调,色调暗淡,第一乐段最后一句又回到大调上,从淡淡的优思遐想回到了明亮的大调色彩中。第二乐段都在大调上进行,其间也出现有离调现象,把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用小调的暗淡色彩表达出来。缕缕乡音萦绕心窝,中华黄河生养的儿女心中充满了自豪、感谢、思念的情怀。在旋律上大胆使用重复手法,促进音乐的展开。音乐作品展开乐思、重复法构建作品方面,做得很巧妙,让整首歌曲取得良好的效果。整首歌两个乐段,每个乐段都用了重复法。

《乡音乡情》可以迅速走红大江南北,而且久唱不衰,与它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的结构特点,最重要的就是重复和变化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只有重复,不可避免的枯燥,只有变化,则则杂乱无章。缺少了哪一个都不成为音乐。这种俗称合头的结构,开始乐思相同,逐步形成了音乐的变化。这一思维中国人认为事情的发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念有关,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中庸之道”有着密切的关系。《乡音乡情》这首歌曲中作曲家徐沛东运用了六次重复与变化的手法,谱写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看似简单,但简单的背后是作者每一次细致的安排,巧妙的设计的结果。第一次作曲家小试牛刀了一下,在第三小节的最后半拍开始,采用了统一移低三都的传统办法,旋律自然,就像呼吸平稳,没有丝毫迷人的创作。进入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的音调不再是渐进的音阶,而是连续小三度的交替,如微风吹起平静的海面,泛起粼粼的皱纹,继而旋律开始跌沓起伏,作者只在第六小节变化乐句里只改变了一个八分音符,比前面一句只是稍微高了一个大二度,一带而过,这次可谓“四两拨千斤”,音乐情感的表现略有促进更深一层,给人一种垂露欲滴之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七小节一个七度的大跳,最后把前面一直徘徊犹豫的心情推向一个临时的高点,积蓄的情感似乎要爆发,但再次又回到原有的平静旋律上,见好就收。这与中国园林艺术中的障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创作理念在作曲家的其他的一些作品中也能找到身影。因为好的东西需要慢慢欣赏,作者也知道中国这一传统的审美习惯,正是用这种台阶式的情感预设,最终让听众获得内心的共鸣。在第七小节作者在最后一个八分音符上用了一个临时降号,不仅在音乐的节奏上更加顺利,同时又与他的前一个还原音形成对比,小二度在音响效果上本是属于不协和的,所以很多作曲家在使用时都很小心,但在这里作曲者为了歌词要表达的特殊的意境,大胆的使用一个下行伴音的小二度,为歌词中“村落”和“传说”营造了朦胧的氛围,罩上一层虚幻神秘的色彩。

作者第三次使用在第九小节,这里是主歌部分的反复,变化乐句是一个自然

的五度音阶下行,创作概念类似于文学创作中先抑后扬的手法。一连串下行的音

符为与将要出现的高潮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同时与前一段那个平静的四拍又有一个动与静的比较。第四次运用此法在第十四小节,但这次变化不再是第二次使用时的蜻蜓点水式了,而是变化音高了大三度,而且在时值上由原来的二拍变为四拍,这里处于是整个音乐的黄金分割,也是歌曲的高潮部分,这次的结构变化吧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那种养育之恩何以回报的感激之情表现的恰到好处。当音乐似乎要停止在这个延长音上,逐渐成为静止时,那像水一样的旋律又给我们带来活力。第五次运用此法在二十一小节的末尾到二十三小节,但这次和前面几次不一样,这次在变化乐段不只是改变一个音符的时值和音高,而是根据情感的需要,变化的乐段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整个音乐的氛围如激流后浪,最后终于在高潮中告别一个段落。最后一次使用此法是在整个音乐的结束句上,这里作曲家来了一个四度大跳,这首歌作曲家把他定在降E大调上,认为只有达到这个调式才能够表达那份赤城的爱恋,这个翻唱上去的音就是一个加自由演唱

记号的降B,是全曲的最高音。

如果说作曲家赋予歌曲的是灵魂,那么作词家赋予歌曲的则是这个灵魂的载体身躯。歌词前四句用了四个排比句分别从祖国四个不同地方描写了游子对故乡的热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情感也不一样,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故乡是幸福安康的。第二段是写在恒定的记忆留下的是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家乡的画面,插秧的村姑,收割的阿爸,山寨的酒歌,草原的童谣,这次作者站在少数民族的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下一句“我爱古老的传说”是主歌部分的点睛之笔。这句在让我们感受到晓光一语双关的同时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都是写的每个人各自的小家,接下来写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顺理成章的过渡。

思乡事情是人类高尚的感情,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晓光也写过很多思念故乡的其他歌曲,但这样如此让人无法释怀,难以舍却的要算《乡音乡情》了。严谨的结构,合理的布局,简单的歌词,丰富的内涵,和醉人的旋律,把岁思乡之情融汇成一种舒适和宁静之美,细细聆听,慢慢的感悟,淳朴的自然味道如一缕浓浓的乡情铺面而来。对故乡的思念也像这首歌一样,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年代越久远,也有更深厚的感情。乡情永远是人生的一杯清茶,让我们品味终生。

3、《乡音乡情》的演唱技法

《乡音乡情》在演唱技法上适用美声唱法,因此在演唱时,根据调性及内容要求,歌声是明亮的、抒情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应注意速度、力度及音色的处理。如第一句应用中mf的力度饱含情感的唱出,然后用坚强的力度一句比一句唱的深情。第二乐段是乐曲的高潮部分,演唱者在情绪的积累上也达到高潮,f演唱中的应用,以“我爱崭新的村落”的低沉的音乐,把爱引向深入。一乐段中声区较多,在演唱上配合胸腔共鸣。在第二乐段进入之前的过渡中,则在“说”字配一个极有韵味的下行低音拖腔。“华夏土地生我养育我,九曲

黄河滋润哺育我”是一对不同的峰的高腔,感情至深至热。最后“乡音难改,详情缠绵”则是点题。在演唱上除音色多用头腔外,随着感情的变化,语气的力度也发生变化,应做到气息饱满,统一音色、明亮。

演唱时,我们应该怀着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去全市作品。此外,歌曲的开头都在小字二组e的周围,正处于男女声的换音区,所以,咬字发音时尽量要在气息支持的基础上打开喉咙,避免发出过挤、过窄的声音,要做到气息饱满、生意统一流畅、喉咙稳定。演唱“我”字时,字头w基于呼吸的支持,应双唇自然并拢、舌头自然抵住下齿、牙齿微张。“森”字起音在小字二组f上,演唱时需要在气息支持的基础上,舌尖抵住下齿,在小字s的基础上快速像鼻内展开,引出en。

最后,作曲家选取了“萦绕在我心窝”的音乐素材,用一连串的“啦”字将情感进一步升华。演唱这段旋律是,应尽量在气息支持的基础上,打开喉咙,用哼鸣的感觉把每个“啦”字哼唱出来,让音乐平稳、流畅。

全曲之中,做区划都在《乡音乡情》这首艺术歌曲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才有今天这样一首集艺术性与戏剧性、时代性与通俗性于一体的音乐作品。另外,虽然这首歌曲音域不宽,一般高音声部的演唱者都能胜任,但是旋律多在换声区周围,并且音区跨度较大,因此,对演唱者在歌唱基本功和呼吸控制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适合美声唱法的抒情男、女高音声部中级以上程度的演唱者选用。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乡音乡情》的分析,从音乐专业的角度分析它的调式调性、演唱技法等,让演唱者在声音技能、情感艺术处理的认识上有一个飞跃性的突破,使演唱者更完美的表现作品。

一首好的艺术歌曲之所以得到人们喜爱并且能流传,作曲家的创作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此我们在分析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时,应该要了解作品本身,同事还应该对如何把握演唱技法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透彻、深入的理解作品内容,准确表达作品内涵,让听众产生共鸣。

作者简介:王彬宇,长江师范学院2010级音乐表演二班

参考文献:

[1]宁文燕,赵海春,邓颖贞.试论艺术歌曲《乡音乡情》的音乐元素及其演唱技法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0

[2]张微微.走进徐沛东——《乡音乡情》的演唱研究[J].大众文艺.2010

[3]赵海春,宁文燕.魂牵梦绕乡音乡情——谈谈艺术歌曲《乡音乡情》钢琴伴奏[J].柳州师专学报.2010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黄自是我国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以及教育家之一。在早期的求学过程中,他较为全面系统学习了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在艺术歌曲和交响乐方有着丰硕的成果。虽然他一生短暂,但涉猎的音乐体裁却很多,诸如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等体裁。田汉对其称赞道:“黄自是最有青年气的音乐家,他学习音乐的动机是为民族国家”。i钱仁康先生在《黄自的生活与创作》一文中也曾称道:“他在我国初垦的音乐园地里辛勤耕耘,催发出一朵朵艺术歌曲的鲜花……”。ii可见黄自对我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拟以歌词的创作背景与手法着手对其艺术歌曲分为三类:现实性艺术歌曲、抒情性艺术歌曲、古诗词艺术歌曲。 一、现实性艺术歌曲 现实性艺术歌曲中的“现实性”主要表现在:音乐是对当时中国历史现状、人民呼声、时代背景的一种反应。而这类型的艺术歌曲具有了直面社会、表现社会的实用功能。黄自的现实性艺术歌曲歌词主要源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期。每个国民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黄自作为一名音乐家,试图通过音乐作品来振奋人心,将中华优良的道德文化继续传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旗正飘飘》、《抗敌歌》、《天伦歌》、《热血歌》等。 以《天伦歌》为例,歌词通过悠悠白云与滔滔江水描述出人生路的漫长,进而突出自幼失去父母的孤儿之痛,用“何处觅源头”强化

人生的苦难与遥遥无期,增加其凄凉感。第二段音乐转入小调,歌词通过“人世的惨痛,岂仅是失了爹娘”让人了解社会的黑暗与人世的荒凉,需要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大胸怀,达到相互关爱的目的。 二、抒情性艺术歌曲 在黄自众多的艺术歌曲中,抒情性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与创作技法公认最高。其抒情性艺术歌曲的歌词多采用中国近代诗人所创作的作品,其中《思乡》(韦瀚章词)、《春思曲》(韦瀚章词)、《玫瑰三愿》(龙七词)以深入人心。在创作上,他将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如五声、七声音阶与西方古典创作技法相结合。在旋律的线条上,清新淡雅,浑然天成。倘若将这类艺术歌曲钢琴部分单独演奏,也不失为一首较为优雅的钢琴小品。如在《春思曲》中,黄自将d自然小调与d和声小调完美的混合,钢琴在轻柔、缓慢的演奏二连音的伴奏和旋与下行的旋律线条,配合歌词“潇潇夜雨滴阶前”便很容易把人们带进淅淅沥沥的春雨之中。 总之他的作品能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在节奏、曲调和句法结构等方面与歌词意境结合巧妙,能体现出艺术歌曲固有的音乐风格与艺术特征。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 黄自在出国接受西方音乐之前,受过较为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因此,他不仅有着较好的古文功底,同时也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着强烈的爱好。在《音乐的欣赏》一文中他曾说过:“我小的时候,最

初中音乐八年级《艺术歌曲赏析》教学设计

《艺术歌曲赏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喜欢艺术歌曲,通过对艺术歌曲主题的学唱和赏析,了解其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 2、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小夜曲》.的主题体验和感受其中的音乐情绪和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美与旋律的珠联璧合,体会和感受艺术歌曲的风格特色。 2、体会演唱形式的变化与伴奏织体的多样性,对该艺术歌曲的烘托和渲染,来感受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1、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漫长河中,音乐一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在人类绚丽多彩的音乐舞台上,有很对人一以他们自己杰出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挚爱,用生命谱写了不朽的乐章,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出示音乐家头像)让我们记住他们的面孔,感谢他们留给我们巨大的音乐财富。 2、今天我们有机会聆听大师的音乐作品,音乐为我们搭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用心与大师们交流。 视频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片段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片段 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片段 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片段 以上这些作品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你熟悉作品的名字吗? 生:回答“乐圣”贝多芬、“旋律大师”柴可夫斯基、“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等。 师:美妙的音乐让人叹为观之,其艺术魅力令人无法抗拒,有人说: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果真如此吗?你们听-------(播放女生合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师:这首女生合唱曲用了海涅的诗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谱曲,美妙的诗句和动听的曲调的完美结合,加入女生甜美的音色,再配上精致的钢琴伴奏,犹如天籁之音,让我们如醉如痴,仿佛梦境。今天就上我们呈乘上歌声的翅膀一起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 (二)新授 艺术歌曲:(课件)是青年人徘徊于恋人的窗前唱、奏的情歌,多情而动听,这首小夜曲是舒伯特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 师:说到艺术歌曲;我们就不能不提起“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你知道舒伯特吗?(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生:学思考后回答问题。介绍舒伯特的一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师:你能从艺术歌曲的四个方面来理解这首小夜曲的艺术性吗?出示谱例:(略) 学生赏析并作品分析: 每一乐句都有间奏,且间奏是前一句的模仿,有应答和呼应的效果,表达了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节奏; 第一第二段歌词用同一旋律,在一连串轻柔的三连音343的引导下,引出了旋律。变化音的

简析陆在易艺术歌曲《桥》

浅析陆在易声乐作品《桥》 音乐学专业学生李国迎 指导老师岳雷 摘要: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陆在易作品《桥》,创作于1981年。《桥》《家》《盼》 三首艺术歌曲在2001年获得第一届金钟奖。陆在易在中国艺术歌曲方面的贡献卓著。《桥》这部作品情感真挚、词曲结合完美,旋律优美流畅,浓郁的乡土特色使这部作品美感丰盈。本文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歌曲的二元化特征等方面浅析此作品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于歌曲的处理和演唱体会。 关键词:陆在易《桥》;艺术歌曲;处理和演唱体会 Lu Zai Yi of work in "bridge" Student majoring in Musicology Li Guoying Tutor YueLei Abstract: The well-known composers of contemporary works in vulnerable land "bridge", created in 1981. "The Bridge", "home ", "hope" three art songs in 2001 for the first annual Golden Bell Awards. Lu Yi in China in terms of art songs and well. "The Bridge" sincere emotion this work,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lyrics, smooth melodies, strong local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undance of this work. This paper from the works of creative background, tuning tone, musical structure, the song features the dual aspects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is work 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songs and singing experience Key words: land in the easy "bridge"; art song; processing and concert experience 引言: 陆在易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由于陆在易所取得的卓越的艺术成就,1993年曾由多家单位联合,为他举办了“上海之春”音乐节历史上第一个

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摘要:《长恨歌》是唐朝着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诗中描绘了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全诗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鲜明刻画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人物形象,同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将眼前的景物化为情思,博得了“古今长歌第一”的称誉。 关键词:《长歌行》艺术成就 《长歌行》是诗人白居易着名的代表作,其是白居易任盩厔 县尉时,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50多年前的“天宝遗事”,有感而发,便创作了这篇《长恨歌》。通读全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既包含了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作孽的愤恨,也包括了对其真挚爱情的感动与同情。全诗不仅内涵丰富,故事性极强,也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成就。 一、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首先,文章用了大量笔墨来直接描写杨贵妃的美貌。如“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然就生成了美丽的姿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温泉水滑洗凝脂”她的肌肤如玉般圆润光滑。“芙蓉如面柳如眉”等等。衬托对比等一系列间接描写更能体现杨贵妃的美貌。如“六宫粉黛无颜色”,通过杨贵妃与其它嫔妃的对比,突出杨贵妃的美丽。“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明皇对她的贪宠,在一定程度上也间接体现了她的倾国倾城。其次,对唐明皇形象的刻画也很鲜明细致,诗中唐明皇的形象分为两种。一是因好色

而误国,如“汉皇重色思倾国”,“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二是其对爱情的坚贞与矢志不渝,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表达了他对杨玉环的思念之情;再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誓言足见他对爱情的坚贞。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一部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玉环将死之时,惨淡的景物寓于悲伤的情感之中。当“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时,玄宗却掩面救不得,这是何等的无奈与绝望;此刻在玄宗眼中看到的是漫天的“黄埃”,感受到的是秋天的萧索和刺骨的寒风,我们可以揣测此时玄宗的心情是落寞无助,绝望凄凉的。在逃亡的途中走在峨眉山下的他顿觉行人稀少,就连鲜艳的旌旗和耀眼的日色在他眼中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一切的美色和乐声都使玄宗伤情。二是再经马嵬坡。当乱平回京之时,又路经马嵬坡;“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环空死处”表明控油死的地方,而玄宗再也寻觅不到自己朝思暮想的贵妃。“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信马归”三字,足以写出了玄宗伤心过极,心灰意冷,也包含了悔恨和歉疚之情。三是乱平回宫之后,玄宗回长安之后,睹物思人。池苑皆依旧,不见玉环人;“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尽管花照开,柳照垂,可是物是人非,是中有非。宫里的一切都勾起玄宗对玉环的思念,一切的一切怎能不让他垂泪将景物化为情思在本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是一大特色,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最新 近代艺术歌曲演唱分析-精品

近代艺术歌曲演唱分析 一、近代艺术歌已的风格特点 1、时代背景对风格的影响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经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与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展等阶段,中国社会在承接晚清时期列强入侵之后,又一次处于大分化、大动荡的时期.中国人民身受三座大山的重压和离乱之苦,生活苦不堪言。因此,在战乱不止、民族危亡时代所产生的艺术歌曲,尽管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时代的氛围使歌曲的基调都有一种压抑和悲壮的色彩.一些作品直接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的不满和对反动统治的僧恶。如肖友梅作曲的《问》(易韦斋词)、赵元任的《老天爷》,前者运用低沉的起句,叹息式的音调,在一连串发间中,表现出对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的祖国的深深的优虑,情绪深沉而压抑。后者吸取曲艺音乐的表现手法,借着对“老夭爷”的嘲笑、咒骂,表现出对世事的愤葱不平和对当时反动统治者的僧恶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时代对。48?歌曲风格的影响.聂耳作曲的《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词)、张寒晖的《松花江上》、贺绿汀的《嘉陵江上)(端木蔡良词)等,则直接反映出日寇入侵之后,中国人民的痛苦生活,在哀伤之中暗含着悲壮与奋起。这些作品无疑深受当时抗日群众歌曲风格(壮烈、奋起)的影响。即使一些抒情题材的歌曲中,也无不深受时代氛围的影响,而渗透着压抑与悲壮的色调。如:青主的《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借古喻今,在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背后,隐含着对第一次大革命的夭折和对遇难战友的怀念;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暗含着对故国故土的思恋.又如张曙的《日落西山》(田汉词)在温馨的爱河中,不忘民族危亡等等。总之,各种题材的艺术歌曲,总是隐含着压抑、哀怨、思恋或悲壮的色彩,成为近代艺术歌曲的特点之一。 2、音调差础 近代艺术歌曲的特点之二,即以民族民间音调为基础,根据中国语言声韵特点处理词曲关系,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这方面,既是作曲家,又是语言学家的赵元任先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的歌曲《卖布谣)(刘大白词)中,曲调与词韵结合紧密,而且字音、声韵、语调、语气,在曲调的构成中,都有具体的设想和细微的艺术处理.在音调的运用上,赵元任先生也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如《教我如何不想他》,以京剧的音乐素材为基础汉听雨》采用古诗吟诵的音调;《老天爷》则根据歌词音韵,以说唱朗诵调式处理为音调荃础等.因此他的歌曲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音韵流畅、易记上口。此外,其他作曲家也以此为榜样,广泛采用民族、民间音调作为创作的基础.如陈啸空的《湘累》(郭沫若词)以中国古代歌曲和悲歌的风格写成,真挚哀怨、凄切感人;张寒晖的《松花江上》以民间“哭坟调”的音调为基础加工而成;贺绿汀的《嘉陵江上》,则是以汉语语调为基础写成朗诵调风格的戏剧性独唱曲等等。还有更多的是汲取、揉合古代歌曲或民间音调的特点,创作出极富民族色彩的作品,如《可怜的秋香》(黎锦晖曲)、《铁蹄下的歌女)(聂耳曲)、《长城谣)(刘雪庵曲)、《我住长江头》(青主曲)等等.近代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多数是曾留学欧美、日

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诗歌;伴奏;体裁;风格 艺术歌曲是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19世纪在奥地利和德 国兴起的以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沃尔夫、马勒等作曲家为 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高潮,成为这一时期与教堂音乐平分秋色的重要 音乐体裁,是其确立、发展、繁荣的时代。而歌德、席勒、海涅等 伟大的文学家所创作的无数优美的诗歌,为艺术歌曲的产生、发展 奠定了基础。歌德的《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野玫瑰》、《魔王》、《山峦沉寂》、《图勒的国王》、《欢乐的痛苦》,海涅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我的影子》、《离别》、《莲花》、《罗 雷莱》,席勒的《渔童》,雨果的《当我入梦》,缪勒的《紫罗兰》、《报春花》等等,都成为了日后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 德奥的“艺术歌曲”最初受到法国歌曲的影响,到18世纪下半 叶和19世纪初,来自英国的浪漫诗人华慈华斯?柯尔律治的抒情短诗,以及罗伯特?彭斯的苏格兰民间歌谣和叙事诗歌,均给德奥艺 术歌曲这种体裁的创作以很大的促进。此外,德国作曲家勒韦作的 叙事歌对艺术歌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1818年 他根据赫尔德翻译的苏格兰叙事诗歌《爱德华》所写的歌曲,采用 节拍、调性、德语表情符号以及钢琴织体的对置手法,将爱德华弑 父后与母亲的对话描绘出来,这种音乐与传奇相结合并体现出其中 强烈的戏剧性,正是当时德奥浪漫主义者所热衷的。而舒伯特将艺 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最终使其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因 此可以说,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以及理查德?施特劳斯和马勒,甚至包括瓦格纳的歌曲,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向前的。 一、诗歌与音乐的完善结合 二、丰富的钢琴伴奏及其表现力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教学文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 讲课人:宋延华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类型:音乐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内容。这一章节介绍了浪漫派音乐的不同题材与音乐特点。本课重点认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尤其剖析了作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钢琴伴奏部分,本课时是接下来学生对浪漫派器乐体裁作品学习的前奏。 (二)本节课内容适合音乐基础教育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 (三)本课分别从艺术歌曲《鳟鱼》和《魔王》中体验和分析艺术歌曲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能力与音乐感受能力。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歌曲《鳟鱼》和《魔王》,感受、体验音乐思想情绪,理解音乐形象,提高学生对艺术歌曲的兴趣,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辨认是非的能力,面对社会中的种种诱惑能够学会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重要代表作,学习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欣赏艺术歌曲《魔王》,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范唱、学生演唱、启发、讨论探究等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四、教学重、难点:

简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简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字数:3332 字号:大中小摘要: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宝库中重要的部分。自这种体裁形成之后,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得人们的心灵和情感获得了解放,其创作手法和歌唱方法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艺术歌曲;风格;特点 一、艺术歌曲的概念: 艺术歌曲(Art song)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特指浪漫时期的德国歌曲,当时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这是艺术歌曲空前繁荣的时代,歌德、席勒、海涅等伟大的文学家们为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无数的优美诗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流传到了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艺术歌曲在我国一向被看成是严肃音乐,或者说是高雅音乐。 二、艺术歌曲的形成和发展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起源于德奥地区,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现多指专业演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的艺术性强、格调雅致、意趣深邃的声乐作品。 艺术歌曲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思想启蒙运动中,一些歌曲创作者开始主动接受新的思想,主张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要求摆脱宗教束缚,向往世俗的享受。于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许多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和改革家也投身于音乐方面,并小有成就。音乐得到广泛普及不再是贵族们的专享之物。特别是在18世纪末,德国的轻歌剧作曲家约翰?亚当?希勒和彼得?希茨将民歌引入轻歌剧中倍受欢迎,这是民间音乐与学院音乐的一次成功结合,是艺术歌曲产生的转折点,很快这种艺术形式在德国得到了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声乐艺术的演变和不断的“美声”追求,这也是一个推动其整体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由于艺术歌曲在各国和各地的演出对象和渠道不同,必然在艺术歌曲的整体创作上有不同的影响最终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 第二,艺术歌曲得到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们的认可和保护,他们积极地为一些文艺巨人的作品谱曲,这对艺术歌曲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使艺术歌曲得以传播,并发展起来。之后,大批的音乐家致力于艺术歌曲的创作,艺术歌曲的质量大大提高。如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他仿佛就是为艺术歌曲而生的,其经典之作很多,像《请听云雀》《摇篮曲》《圣母颂》《菩提树》《小夜曲》《鳟鱼》《野玫瑰》等等。 第三,艺术歌曲的发展还依赖于合适的伴奏乐器——钢琴。据记载,键盘乐器最初是由独弦琴发展起来的,后来独弦琴发展成翼琴,由翼琴进而分化出一系列的键盘乐器,如:古钢琴、小键钢琴、大键琴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改进,更方便、更好的乐器产生,使作曲家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也更有激情创作。因此,没有好的乐器,产生不了好的音乐,艺术歌曲的发展也不例外。钢琴的出现使艺术歌曲的创作有了飞速发展。 三、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1.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艺术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在人类古代时期,诗与歌是集于一体的。艺术歌曲的歌词都显现出诗的韵律,其旋律跳动着诗的脉搏。如著名诗人刘半农和作曲家赵元任合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便是一首诗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歌曲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各种自然景物富于诗情画意的描写,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歌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分析

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分析 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二者除了体裁不同,在其他方面也有区别,比如题材、对声音的要求、对语言的要求、歌曲的表现形式等。虽然两者有很多区别,但这不代表两者之间有矛盾,在很多情况下,两种形式下表演者的感情丰富程度是一致的。本文主要针对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进行分析。 一、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分析 (一)歌剧咏叹调分析 歌剧咏叹调基于歌剧,歌剧最开始利用音乐要素来诉说故事,所以歌曲也被称之为音乐戏剧,一种歌唱和语言并存的艺术形式,《达芙妮》是第一部被称为歌剧的作品,《尤里狄茜》是第一部公开在宫廷贵族面前上演的歌剧,这两部都是佩里和里努契尼作品。蒙特威尔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咏叹调和宣叙调共存,伴奏比较凸显,威尼斯歌剧城建成后,歌剧逐渐享誉世界。歌剧中的咏叹调可以以独立歌曲形式存在,也可以存在于伴奏中,对这种模式进行发展的是A·斯卡拉蒂,他对这两种调进行了区别创作,使这两种调有了更细致的分类,尤其是咏叹调分类,咏叹调主要表达人的情绪和感情,将其用在歌剧中,歌剧的抒情作用加强。咏叹调虽然是在宣叙调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随着其慢慢发展,咏叹调变成一种独立的歌唱形式,结构变得越来越完整,演唱技巧越来越复杂,对歌唱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极强的旋律和抒情性是对演唱者的演唱能力的考验。 在普契尼歌剧《图兰多特》中,有用到咏叹调的歌曲,比如《今晚不能入睡》,这是一首4/4拍的G大调,需要由男高音来完成。男高音在演唱之前,就要对《图兰多特》的相关故事进行了解,了解它是讲述中国元代美丽公主图兰多特猜谜选夫,最终选中卡拉夫的故事,在选夫的过程中,猜对谜语者入选,猜错者葬送性命;其次演唱者要对《今夜不能入睡》所对应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解,对当事人卡拉夫的

《长恨歌》美学赏析

《长恨歌》是中唐杰出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二人是唐朝最高统治者,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和政治人物。但白居易的《长恨歌》叙述的故事却不完全等同于历史,而是结合了里巷传说,因此是艺术化了的人物和故事。他们已经不是深宫中高不可攀的帝王与宫妃,而是沾染了人间烟火的爱情主角。所以在他们身上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寄予了现实的真情实感。只是不同的是他们的爱情是个悲剧,而他们自己又是这个悲剧的制造者和主人公。 有人认为它的主题是爱情。因为李杨爱情是排他的。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在美人成群的后宫却情有独钟。无论是安史乱前的“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还是马嵬兵变后的“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以及此后的玄宗见月伤心,闻铃断肠,以致山河变色,日月无光,都形象地反映了他对杨贵妃的刻骨铭心的爱。白居易在诗歌的第二、第三部分反复渲染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归途中他“君臣相顾尽沾衣”,信马由缰,魂不守舍;回京后的物是人非却让他产生幻觉,处处幻化出杨妃的美丽容颜:“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他辗转反侧,孤枕难眠:“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希冀梦中相见却一次次落空:“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终于道士为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在海外寻到了已经成仙,道号太真的杨玉环。而杨玉环听到唐朝来使的消息匆匆出见:“花冠不整下堂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虽然已是天人永隔,但她仍然以物寄情:“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坚守着爱情誓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坚信:“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在这如泣如诉的的诗行里,读者早已忽略了他们长恨的根由,转而被他们荡气回肠的爱情深深感动。 另一主题是讽喻说。即君主好色,女色误国,导致了安史乱起,葬送了他们所谓的爱情。持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诗歌的第一部分。诗歌开篇即是对君主好色的毫不留情的批判:“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当得到杨贵妃后唐玄宗便沉溺于美色,荒废朝政:“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并且为了讨好杨贵妃,用人唯亲:“姊妹兄弟皆列土”,甚至导致社会风气大变:“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唐玄宗的行为,代价自然就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但是,更为广大读者接受的是双重主题说。即白居易原本为讽喻,可是在故事的诗化叙述中,情不自禁地变为了对忠贞爱情的歌颂。如果说第一部分李杨一个贪恋美色,一个恃宠而骄,感情中的欲望成分较重的话,而当他们天人永隔后,距离产生了美,他们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人性终于压倒了政治是非,达到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境界。 《长恨歌》一方面描述了唐玄宗和杨玉环荒淫的生活景象,讽喻了由此引起的国事荒废,外戚霍乱;另一方面在诗文的下半部分,又对杨贵妃和唐玄宗阴阳相隔,相思不得相见的遗恨表现了同情和恋爱。不论如何,此诗始终以坚贞不渝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主线贯穿其中。《长恨歌》这首诗从总体结构上来看,第一、二部分相较于第三部分来说属于实写,但实中有虚。诗人虽在实处落笔,却善于虚处经营。如杨贵妃的入宫,作者就进行了艺术虚构。诗中说她是被选入宫的。但据《新唐书?后妃?杨贵妃传》所记载,事实并不是这样。白居易用虚笔有意识的剔除了历史材料中的丑闻,特地隐去了杨玉环原为唐玄宗儿媳妇这一史实,净化了杨贵妃的出身,而是写“一朝选在君王侧”,也隐去了安史之乱,略写为“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这使得全首诗的忠贞爱情基调奠定下来,而为后来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思念和痴迷的苦情做了铺垫。突如其来的变故,上阕的欢乐与下阕的悲凉更是显出了爱情忠贞之可贵。 在《长恨歌》之中,无论情节结构、题材处理、人物塑造、意境创构还是表现手法等方面,作者都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进行了巧妙的艺术处理,二者交错为用,相得益彰,极具风

浅析艺术歌曲的处理与演唱

浅析艺术歌曲的处理与演唱 【摘要】对一首艺术歌曲的处理,需要演唱者在提升自身演唱技巧的同时,深入分析作品,如作品的歌词含义、创作背景、歌曲曲调、作品意境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尽力融入作品进入角色、展开想象,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的不同来调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对作品还要反复锤炼,精益求精、烂熟于心,并且要内化为内在艺术素质。达到高度地表现艺术歌曲内涵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歌曲分析处理演唱 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在德国,由舒曼、舒伯特勃拉姆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在法国艺术歌曲中,与之同类的歌曲被称为“Melodie”﹔它原本的意思是“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于不同歌剧的方法,令人领悟到歌词戏剧性的内容”。流传到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的演唱不同于演唱一般的创作歌曲,它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要有深刻的理解,使用所学的技术和文化功底对作品实行处理。为此,演唱者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一、深入分析作品 演唱者拿到一部作品时首先要仔细准确的分析歌曲作品,分析作品的歌词含义、创作背景、歌曲曲调、作品意境与作曲家本人实行全面的分析。 1分析作品的歌词含义 首先要认真准确的分析歌曲作品,词曲作家通过音乐和歌词创作丰富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演唱者“必须尊重词曲作者,认真分析音乐和歌词,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内容深入分析理解,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表现手法等实行熟悉和了解而对作品实行完美的诠释。” 2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很多艺术歌曲都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例如《黄河大合唱》就是抗日时期的代表作,《美丽心情》就是歌颂时代美好的代表作,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特点是传说与幻想相结合的,多以神话为色彩。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就比较循规守距、重视规范、不能实行感情的释放。浪漫时期的音乐就更强调感情,自我意识的表达。一首完美的艺术歌曲就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剪影和浓缩,而且作品的时代背景直接影响作者的创作和创作出自己的歌曲作品的风格特征。 3分析作品的歌曲曲调 分析艺术歌曲的曲调是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关键,通过对音乐的分析,获得对歌曲更深刻的理解。分析音乐应先从作品的结构、调式、调性入手,要具体、细致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各个部分的内在含义,一般来说,大调式表现得时喜悦的情感,小调式表现的是忧伤的情感,演唱者在演唱艺术歌曲时要从节拍、力度、速度来分析,还要分析伴奏、和声在歌曲中的作用。例如﹕《鳟鱼》以主属为主的和声织体,全分析的伴奏音塑造了小溪中鳟鱼的快活悠然游动的形象。在这些音乐形象中,演唱者无需酝酿情绪而顺其自然的进入意境之中。 二、要尽力融合作品 1分析作品意境 演唱艺术歌曲时要贯穿情感,尽力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通过对歌曲的分析确定作品的思维,思想,感情基调,才会淋漓精致的表现作品的意境,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例如舒曼的《献词》,演唱者可“移情”于这样一种场景﹕一个热恋

[word格式] 简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word格式] 简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简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艺术理论?音乐 简析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张芦菲(江西省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337000) 摘要: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宝库中重要的部分.自这种体裁 形成之后,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使得人们的心灵和情感获 得了解放,其创作手法和歌唱方法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对艺 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艺术歌曲;风格;特点 一 ,艺术歌曲的概念: 艺术歌曲(Artsong)是音乐史上,种特定的体裁.特指 浪漫时期的德国歌曲,当时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门德尔 松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这是艺术歌曲空前繁荣的时,席勒,海涅等伟大的文学家们为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无代,歌德 数的优美诗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流传到r中国,我们将 它译为”艺术歌曲”.艺术歌曲在我国一向被看成是严肃音乐, 或者说是高雅音乐. 二,艺术歌曲的形成和发展 艺术歌曲是l8D纪末l9t廿=纪初起源于德奥地区,欧洲盛行的 一 种抒情歌曲.现多指专业演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的艺术性强,

格调雅致,意趣深邃的声乐作品. 艺术歌曲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思想启蒙运动中,一些歌曲创作者开始主动接受新 的思想,主张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要求摆脱宗教束缚,向往世俗的享受.于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许多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和改革家也投身于音乐方面,并小有成就.音乐得到广泛普及不再是贵族们的专享之物.特别是在18世纪末,德国的轻歌剧作曲家约翰?亚当?希勒和彼得?希茨将民歌引入轻歌剧中倍受欢迎,这是民间音乐与学院音乐的一次成功结合,是艺术歌曲产生的转折点,很快这种艺术形式在德国得到了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离不开声乐艺术的演变和不断的”美声”追求,这也是一个推动其整体进步的不可或缺的素.由于艺术歌曲在各国和各地的演出对象和渠道不同,必然在艺术歌曲的整体创作上有不同的影响最终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 第二,艺术歌曲得到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们的 认可和保护,他们积极地为一些文艺巨人的作品谱曲,这对艺术歌曲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使艺术歌曲得以传播,并发展起来.之后,大批的音乐家致力于艺术歌曲的创作,艺术歌曲的质量大大提高.如艺术歌曲之于舒伯特,他仿佛就是为艺术歌曲而生的,其经典之作很多,像《请听云雀》《摇篮曲》《圣母颂》《菩提树》《小夜曲》《鳟鱼》《野玫瑰》等等. 第j,艺术歌曲的发展还依赖于合适的伴奏乐器——钢琴. 据记载,键盘乐器最初是由独弦琴发展起来的,后来独弦琴发展

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长恨歌》是白居易作品中的代表作。一篇长恨有风情,体现了它的伟大的爱情主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名句至今仍广为传诵。然而一篇文章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还应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下面我就浅析一下《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 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交代了事情发展的起因,统领了全篇,故事由此展开。全文可分成四段,从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为第一段,写了杨贵妃的美貌,以及与唐明皇的爱情。他们整日沉迷于儿女情长,甚至“从此君王不早朝”。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东望都门信马归”为第二段,写了由于唐明皇因美色而荒于朝政,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在马嵬坡唐明皇被逼无奈只有痛杀杨贵妃。从“归来池苑皆依旧”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第三段,唐明皇回来后还是放不下杨贵妃,朝思暮想,以至触景生情“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他,可“魂魄不曾来入梦”。至此,已经将情节写得动人心魄,但文章并没有结束,而笔锋一转写出了以下的故事。因此,文章的第四段是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最后,诗人借助想象构造了一个妩媚动人的境界,将情节又一次推向高潮。玄宗在道士的帮助之下在仙境中找到了杨贵妃,在那里又一次地再现了杨贵妃的姿容,并重申前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至此,文章才结束,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但又自具首尾,以李杨二人的爱情始,又以李杨的爱情终,可谓情节完整,自具首尾。 二、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首先,《长恨歌》对杨贵妃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非常完整鲜明。主要通过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来完成的。文章用了大量笔墨来直接描写杨贵妃的美貌,如“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然就生成了美丽的姿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温泉水滑洗凝脂”她的肌肤如玉般圆润光滑。“芙蓉如面柳如眉”等等。衬托对比等一系列间接描写更能体现杨贵妃的美貌。女“六宫粉黛无颜色”,通过杨贵妃与其它嫔妃的对比,突出杨贵妃的美丽。“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明皇对她的贪宠,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她的倾城倾国。 其次,对唐明皇形象的刻画也较鲜明全面。文章前部分主要写现实中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三千宠爱在一身”以至“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明皇贪恋美色,无心料理朝政,更为过分的是“姊妹弟兄皆列土”。任用奸臣,听信谗言,就这样引发安史之乱。事发过后还无心悔过,甚至整日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作为一国之君,这种荒谬的行为,实在让人痛恨。然而,从作者的描述中,又可以看出唐明皇对爱情的坚贞与矢志不渝。之前对杨贵妃的宠爱不说,后来只看对杨贵妃的思念就足以证明唐明皇对这份爱情的坚贞。回来之后,他整日沉浸在思念中,甚至触景生情,“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还不够,他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于是就找道士帮忙去寻找,通过上天入地,终于找到了,并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从此不再分开。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对唐明皇的言行与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充分表现了唐明皇的两种鲜明形象。 三、具有乐府歌行体的特色的语言 篇幅可长可短是歌行体的首要特点,《长恨歌》全篇有一百二十句,篇幅较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文中开头就指出唐明皇好色,从而有了下面一系列的故事,叙述中既完整地记叙了

莫扎特艺术歌曲赏析

莫扎特艺术歌曲赏析 欧洲古典音乐奠基人、天才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的作品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创作题材。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艺术歌曲只是他信手拈来的即兴作品,但以独具的抒情性在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一些作品完全达到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水准和高度。 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以其能够较好地体现欧洲科学发声体系的要求已成为声乐演唱者磨练技术、提升自身声乐演唱艺术水准的“试金石”。正因如此,莫扎特的许多作品,尤其是艺术歌曲被声乐教师作为教学作品面广泛使用。正如“贝尔康多”即“美声唱法”嫡系继承者麦奴·加西亚所说:莫扎特是“贝尔康多”学派最好、最理想的代表人物。要懂得“贝尔康多”作品的唱法,必须要彻底地研究莫扎特的作品,无论在技巧上还是理论上,莫扎特都给了我们完美的例证。 莫扎特一生创作的艺术歌曲在数量上虽然不及舒伯特,但歌曲风格各异,体裁多样、旋律和声独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歌剧咏叹调风格 莫扎特一生最喜欢歌剧,他11岁开始歌剧创作,一生共写了22部歌剧作品。因此他的几首艺术歌曲受其影响写成了咏叹调的风格,例如《鸟儿喜欢换地方》(Oiseaux si tous Les alas)(KV 307),曲讲述小鸟每年飞向远方,追求阳光,是为了寻找爱的欢娱。这首歌曲旋律简单,类似宣叙调,伴奏中有很多优雅的倚音来模仿鸟叫。又如《我走进树林》(Dans un bois solitaire)(KV 308),颇具戏剧性,叙述一个在森林中散步的少年,不小心把沉睡的爱神吵醒,为了惩罚他。爱神一箭射穿了他的心,让他从此为爱而忧伤。莫扎特用不同的速度变化将这首歌写得像一首充满悲剧气氛的咏叹调。上面两首歌曲用法文写成。是莫扎特22岁时的作品,其风格受到当时流行的巴黎风味的咏叹调的影响。再如《鲁意丝烧毁情书》(Als Luise die Briefe ihres ungetreuen Liebh-abers verbrannte,K.520),则充分展示出莫扎特过人的抒情及戏剧才能,描写一位名叫鲁意丝的女郎把她不忠实的爱人的来信付之一炬,钢琴伴奏中出现火的音乐。并使人们不断从他的歌曲中获得情感宣泄和心灵的共鸣。还有一首歌曲《致克罗埃》是用德文写成,是为诗人雅科比(J-G-Jacobi)的诗谱写的一首轻快的小咏叹调。歌曲结构为回旋曲式,混合了一些莫扎特最常用的旋律与乐念,让人感受到热情又优雅的气息。歌曲的旋律朗朗上口,显得十分俏皮。A段在bE大调上流淌着非常流畅优美动人的旋律,在B段两次再现的时候分别作了些变化和加花,转入属关系调bB大调,到A1段时又回到bE大调直至结束。歌词中写道:“从你蓝色明亮的眼睛看出你对我的爱情,我的心在胸中跳动,我的脸儿也发红……”。歌曲旋律始终处于上行的运动状态中,而四度、三度上跳的音型也是整首歌曲旋律的“核心音程”,这一音型将少年激动而昂扬的情绪很好地表现出来。歌曲坦诚地倾吐了对克罗埃姑娘的真情,表示直到生命结束才能放松对他的誓言。演唱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对比和高潮,要学会在歌唱中发展呼吸,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中去。呼吸的同时要想着你向听众倾诉、述说着什么,这比任何方法都能让声音更加自如流畅。让呼吸、发音和吐字完全放松。作品中出现了几处装饰音以增加音乐的灵活性,表现出华丽、浪漫的艺术风格,在演唱时要注意把装饰音的时值加长,唱成切分的感觉,这也是莫扎特声乐作品演唱的一个特点。在德文咬字上。字头字尾的子音都要咬准到位。某些母音如U和O发音的点高而狭窄。音色必须演唱得圆润明亮。总之,要想把莫扎特所写的音符变为理想中的声音,需要极高的技巧。很小的疏忽或是技巧上的不足,比如音节与音节不够连贯统一、换声区的声音不够有把握等,都会很明显地暴露出来。莫扎特声乐作品具备的这个特点,是声乐教师们乐于选其作为教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意大利歌曲风格 欧洲音乐史上十七——十八世纪属于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是这时期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国家,在声乐方面诞生了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大量声乐体裁,受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作曲家在声乐创作上主张加强歌词的感染力、选用古希腊抒情歌,运用明朗、灵巧的旋律、简洁明晰的乐句、流畅的音乐、通俗易懂的语汇,重视主调音乐与和声的结合等。莫

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32359103.html, 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 作者:黄玉娇吴海萱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1期 摘要:黄自,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本文从黄自先生的创作背景、作品特点入手,对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做具体的演唱分析。 关键词:古诗词;作品分析;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3-0118-02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战争贯穿整个过程,政局动荡不安,经济秩序混乱,人民生活疾苦。这一时期,作曲家不满于水深火热的现实生活,只能从古代诗词中挖掘音乐素材,进行音乐创作,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黄自也不例外。他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白居易词) 、《下江陵》(李白诗词)、《点绛唇·赋登楼》(王灼词)等都跻身于优秀作品之列。本文从创作特点与演唱分析的视角,力求详尽解剖黄自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花非花》,希望对演唱黄自艺术歌曲的歌者提供一些借鉴。 一、作品分析 (一)歌词与曲式结构探究 1.歌词探究 歌词选自白居易《长庆集》中的《花非花》一段,被作者集中编在“感伤”之部。杨慎先生曾经如此解说此诗:“《花非花》是白居易用花同雾作一种神秘美人儿的隐示。”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这是白居易灵感激荡之作。《花非花》一词短小精悍,意境凝练、朦胧且含蓄,十分倾向于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仅仅四句便带给人们一种漠然的伤感。 2.曲式结构分析 歌词中穿插的美丽且短暂意象,表达出一种对曾经存在美好的生活的追忆,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隐晦而又真实,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那些人,那些事,已然匆匆,成为一条最最遥远的路。黄自取此词作曲,与当时所处的环境对人们内在心境的影射,恰有几分类似。此曲为五声 D 宫调式,这首歌共有十小节,是典型的一段式结 构,短短四句里“起承转合”,面面俱到。 全曲结构如图1所示:

艺术音乐领域目标

艺术领域(音乐)审美总目标 1、初步感受、欣赏环境、生活和音乐作品的美。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术的敏感性。 3、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4、能通过多种感官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用不同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5、在音乐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能理解、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表现形式与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阶段目标 小班上学期 1、喜欢参加歌唱活动。 2、会听前奏,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音域一般在c1—g1。 3、愿意参与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活动,尝试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4、尝试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着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 5、愿意摆弄打击乐器,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6、感受手铃、串铃等打击乐器的音色, 7、喜欢倾听、欣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美的声音和形态。 8、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小班下学期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正确的姿势歌唱,能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c1—g1。 2、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3、能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着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的力度和速度。 4、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体验韵律活动中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 乐。 5、进一步感受手铃、串铃、碰铃、木鱼等打击乐器的音色,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 儿模仿各种声音感受其变化。 6、乐意随熟悉的音乐合拍地演奏,能参加两至三种乐器的齐奏,体验节奏活动的 快乐。

7、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 8、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摇篮 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中班上学期 1、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演唱自己喜欢、熟悉的歌曲。会听间奏,音域一般 在c1—a1。 2、初步学习接唱、对唱等演唱形式。 3、乐意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喜欢参与韵律活动。 4、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 速度、节拍等。 5、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学习用几种乐器演奏简单的固定节奏型。 6、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铃鼓、圆舞板、鼓等)的演奏方法,学习简单 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节奏型。 7、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作品的感受。 8、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中班下学期 1、能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演 唱。 2、喜欢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歌词并尝试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歌曲。 3、继续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4、引导发现律动中的动作组合规律,初步学习创编韵律动作。 5、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继续学习几种乐器的演奏,学习设计简单的固定节 奏。 6、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增加沙球、双响筒等)的演奏方法,进一步学 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的节奏型。 7、进一步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能用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 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8、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大班上学期 1、用自然、饱满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1-c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