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 作者:丁卫萍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中医院神经外科,225500 刊名: 内蒙古中医药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10,29(6)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7条) 1.袁红;周蓉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09(12) 2.程化坤;代连途;董艳脑出血术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05) 3.刘胜;徐世杰;刘远新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8(14) 4.梁凤焱;张强;张建平护理行为对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的干预[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2008(20) 5.陈宝芝;赵丹凤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2005(10) 6.莫海花危重患者置管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与预防2例[期刊论文]-实用护理杂志 2003(08) 7.朱士俊现代医院感染学 199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李永辉老年骨折卧床病人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期刊论文]-中医正骨2007,19(11) 2.林静.温晶晶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 3.张艳.张桦RICU中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卫生产业2011(34) 4.罗前颖.罗美妮.卢东文老年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118例护理体会[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0) 5.庄静.沙淙.秦林林颅脑损伤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护理[期刊论文]-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1) 6.邹玉红.李玮.李雯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预防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航空航天医药2009,20(2) 7.刘印红.Mian Xian.LIU Yinghong.Mian Xian危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172例的病因分析及对策[期刊论文]-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 8.高海华.聂勤哲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期刊论文]-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9) 9.马晓惠.邓双艳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研究[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 10.王晓丽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期刊论文]-实用医药杂志2008,25(8) 引证文献(2条) 1.程国玲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医疗前沿 2011(20) 2.姜建平.唐凯.汤光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11(19)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33251669.html,/Periodical_nmgzyy20100615 3.aspx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2变化,特别是气管切开术后三天的患者应重点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 ⒉观察气管分泌物的量及性状。 ⒊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⒋严密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 ㈡护理要点 ⒈环境要求: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度左右,相对湿度60%。 ⒉仪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 ⒊正确吸痰,防止感染: ⑴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发现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等情况时给予吸痰。 ⑵先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再开启吸痰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以防损伤患者气道粘膜;吸引时间一次不超过15秒。 ⑶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吸痰管吸一次换一根,顺序为气道、口腔、鼻腔。 ⑷遵医嘱配置气道湿化液,每24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内滴入水份约200ml/日左右,平均每小时约10ml,可在每次吸痰前后给予。 ⒋手术创面的护理:在贴皮肤面以油纱布覆盖,常规每日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两次,并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等征象及分泌物颜色,切口感染后分泌物多呈草绿色或铜绿色,一旦出现应及时进行分泌物培养,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⒌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时,要随时注意气囊压力,防止漏气。 ⒍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度。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⒎保持内套管通畅(金属导管):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 ⒏维持下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有条件者可用蒸汽吸入疗法。 ⒐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⒑拔管:对于原发病以痊愈或减轻,喉梗已解除,作拔管准备工作——试行堵管,可先堵1/3-1/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现象,观察24小时,呼吸通畅,可行完全性堵管,观察24~48小时后拔管。对于因非喉部疾病行气管切开者,如无气管插管等喉部可能损伤的病史者,可于呼吸功能衰竭纠正后,直接全堵管进行观察,并于24小时后拔管。拔管1~2天内应严密观察。 ㈢指导要点 ⒈吸痰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及护理

实用医药杂志2013年01月第30卷第01期Prac J Med &Pharm.Vol 30,2013-01No.01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预防和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是护理工作十分艰苦而重要的目标。现将感染病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09-05~2011-05笔者所在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 并肺部感染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22~68岁,平均48.4岁。使用呼吸机辅助者14例、气管切开者34例;感染发生时间为入院后的4~32d ,经抗感染治疗及有效护理后治愈39例,因严重颅脑伤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7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 2原因分析 2.1 呼吸道自洁及整体免疫力下降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多 伴有较重的意识障碍,其咳嗽反射或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使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不畅,细菌易滋生[1];同时患者昏迷和卧床时间较长,肺活量减少不利于气体交换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其次外伤后中枢性原因的多器官功能障碍、降颅压的脱水药物应用等,常有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衡等合并症的发生,而使整体免疫和抵抗力下降。 2.2条件致病菌的繁殖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多有频繁的呕 吐发生;胃被认为是院内肺炎致病菌的重要储藏所,咽部细菌定殖和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是院内肺部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源;H2受体阻断剂等抑酸剂的使用可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但同时也使胃腔内pH 值升高,一些胃内定居的条件致病菌会过度繁殖;有文献报道当胃酸pH> 4时则发生肺炎的危险性显著增加[2]。2.3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增加肺部感染 人工气道或接受 机械通气的患者,其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是通过气管内人工吸引来完成的,吸痰的多个环节中若无菌操作不严,无疑可将细菌带入呼吸道而增加了肺部感染。气管切开者,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基本丧失,加之空气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而直接吸入气管,无形中也增加了呼吸道的感染。 2.4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的应用颅脑损伤患者应用糖皮 质激素可达到多重作用的脑保护作用,但同时也可抑制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其长期大量的应用无疑会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颅脑外伤后预防性抗生素的过度或不合理使用,也使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被打乱,增加了条件致病菌的活力或耐药性,使真菌感染等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增加,反复感染、多重感染的机会增多。 2.5院内交叉感染医院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场所,住院 时间延长,患者抵抗力下降,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常被医院中的耐药性细菌取代。同时,患者与患者之间,家属探视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接触等,势必产生接触性传播,导致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殖。 3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及生命体征,清 醒患者应鼓励其深呼吸和咳嗽,根据病情头部抬高,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意识障碍患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动作轻柔,切忌动作粗暴,连续吸痰时不要超15s ,以防气道黏膜损伤;翻身叩背1次/2h ,叩背时应注意在患者呼气时进行,使松动的分泌物在呼气气流的冲击下排出。 3.2加强口腔护理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肺部感染由 口腔病菌直接或者间接引起,因此,做好重症患者的口咽护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或控制口咽部细菌的定殖,从而预防或者减轻肺部感染的发生。应根据口腔pH 值选择口腔清洁液,如pH 值高时选用2%~3%的硼酸液擦洗, pH 值低时采用2%碳酸氢钠擦洗,pH 中性时用1%~3%的过 氧化氢或者生理盐水,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药液擦洗,如洗必泰、益口液等。为经口咽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可由2人共同完成,一人固定好气管插管及牙垫,另一人操作,动作要轻,同时观察口腔情况和异味,口腔护理前气管插管气囊要充满气体,以防止分泌物和口腔护理时护理液顺气管插管流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同时也建议需较长时间气管插管者尽可能采用鼻咽插管,而更方便于进行口腔护理。 3.3防止胃液反流加强对留置胃管、鼻饲患者的护理,可 采取半卧位,鼻饲量<250ml/次。用瓶装营养液瑞素时,注意滴速不能太快,500ml 瑞素维持在6~7h 滴完,如果速度太快,则部分患者不能消化吸收,会出现反流或腹泻现象。 3.4预防医源性感染3. 4.1 加强无菌操作 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肺部感染的一 项重要护理操作,危重患者具有创操作多,如手术、插管、呼吸机等;医护人员要严格把握每项操作的无菌要求,经常督促检查,定期进行容易造成污染环节器物或空气的细菌培养、必要时对特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把科室的感染降至最低。 3.4.2手卫生洗手是防止医护人员因操作而引起外源性 医院感染最重要环节,约占院内感染的三分之一。杨明浩等[3]研究发现,洗手依从性差异导致交叉感染,加强手卫生,可使外科l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从27%降至到17%。洗手是最简便、最容易取得良好感染预防效果的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应提高手的保洁意识,加强对实习生的带教和培训,在医疗查 [作者单位]467000河南平顶山,152医院神经外科(宋莲淑,时丽蒲,赵聪俐,胡俊雅) 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及护理 宋莲淑,时丽蒲,赵聪俐,胡俊雅 [关键词]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 79··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计划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计划

一、护理诊断: 清理呼吸道低效与严重的肺部感染,痰液粘稠有关。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道通畅,无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病人能有效排出分泌物。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病室温度在22 ℃~25 ℃,湿度在70%~80%,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1~3次。 2、遵医嘱予雾化吸入BID,氧气湿化,面罩吸氧,气管套管口遮盖湿纱布,以达到湿化空气,稀释痰液的目的,利于痰液的排出。 3、每次翻身时给病人拍背,拍背时手作空心状,自下而上,由外而内。教会病人正确咳嗽,先进行两次深呼吸,再保持张口,用力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4、痰液多时,及时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将痰液吸干净。 二、护理诊断: 有窒息的危险与痰多痰稠不能有效排痰,内套管堵塞、外套管脱出的可能有关。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表现为血氧饱和度正常,无气管导管堵塞及脱出。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正确咳嗽,给病人翻身拍背,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以利痰液稀释,便于排出。痰液多时,及时负压吸引吸净痰液。 2、限制头部、颈部过度的伸展,以免套管脱出。 3、经常检查其套管系带的松紧是否合适,系带结是否牢固。检查气管外套管有无脱出,如脱出立即通知医师,协助重新插管。 4、检查有无皮下气肿而致呼吸困难的发生。 5、出现呼吸困难应采取以下措施:① 内套管阻塞:迅速拔出内套管,清洁后再放入,呼吸即可改善。② 外套管阻塞:滴入抗生素药物,吸入管内深处痰液,必要时换管。③ 外套管脱出:立即将原套管再度插入气管内。 三、护理诊断:有感染的危险与气管切开处的伤口有关 护理目标:没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温度在22 ℃~25 ℃,湿度在70%~80%,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1~3次,桌面、地板要用专用抹布擦洗,并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每天至少拖地2次,如地面被污染随时擦拭; 2、管内套管每隔6~8 h取出更换一次,先用棉签清洗管内的痰痂,洗后再煮沸消毒30 min,待冷却干水后,即按无菌操作将其放回外管内。 3、气管切开每日换药2次,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擦拭时棉球不宜过湿,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套管脱出。并检查患者颈部及胸部,注意有无伤口感染,皮下气肿,肺部并发症等 4、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2次,保持口腔清洁,痰液黏稠时每天行雾化吸入2次。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采集本院因重型颅脑损伤同时合并引发肺部感染60例患者,观察引发肺部感染的原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临床痰培养可见引发肺部感染致病因素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其次分别为真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经有针对性的治疗后,干预组护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无一例无效病例。结论:经对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可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较好的护理,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昏迷;肺部感染;护理 颅脑损伤(head injury)是由于暴力作用从而引起头颅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以及脑损伤三部分的损伤。由于交通事故、工伤、外力作用而引起[1]。临床根据颅脑损伤情况分为轻、中、重型颅脑损伤,而中型及重型多有不同程度的混合,而重型颅脑损伤多为受伤后昏迷12 h以上,意识障碍明显加重或出现再次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均有明显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在长期昏迷情况下需注意重型颅脑损伤,主要包括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以及颅内血肿。重型颅脑损伤其死亡率高至70%,引发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为82%,如处理不当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而长期昏迷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又多伴有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因此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以及预后,特采集本院临床病例进行肺部感染发病因素分析,同时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较为理想,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本院收治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0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均进行GCS评分,评分为3~8分。同时排除具有脑梗死病史患者、存在脑痴呆病史患者、严重脏器功能损伤及不全患者。其中广泛颅骨骨折患者34例,广泛脑挫裂伤患者21例,脑干损伤患者15例,颅内血肿患者10例。患者年龄18~39岁,平均(28.0±7.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8~39岁,平均(27.0±6.9)岁;干预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8~39岁,平均(29.0±5.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肺部感染诊断标准 肺部感染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8-02T10:00:50.2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马晓芬李素春[导读] 气管切开后临床上往往伴随许多常见并发症,但多侧重于对症治疗与护理,对心理护理与护工的配合往往不够重视。马晓芬李素春(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 4541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346-01 【关键词】气管切开后并发症护理 气管切开后临床上往往伴随许多常见并发症,但多侧重于对症治疗与护理,对心理护理与护工的配合往往不够重视。为了克服这种倾向,我科2011—2013年收治的35例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通过改进措施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35例病人,男25例,女10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6.8岁。其中呼吸道烧伤23例,多发性创伤12例。 1.2方法 本组病人术后均给予抗感染,防痰堵,强化心理护理、专业培训护工等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 2 结果 本组35例病人,在医护人员,陪护及病人的默契配合下,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与护理,均未发生并发症。有效率100%。 3 护理 3.1术前准备 (1)根据病人术后不能说话的特点,术前让病人对手术后失语有充分思想准备,学会用手势或书面表达病情及对护理的要求,如口渴、疼痛、发热、有痰、需大小便等[1]。同时通过手术成功的实例介绍,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限制探视人员,要求陪护与病人谈话距离0.8米以上,严禁有呼吸道感染病人探视。护理人员要充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帮助病人擦拭口腔或含漱、协助病人拍背咯痰等,并及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3.2术后护理 (1)医护人员及护工配合强化心理护理。根据有关研究,恶性刺激易使创口愈合速度减慢,而良性刺激则能加速愈合;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A型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并提高免疫水平[2]。医护人员和护工与病人接触时,必须要做到态度和蔼、语气婉转、处置动作轻柔,陪护则要根据病人爱好,为其放轻音乐,讲其喜爱的有趣的故事,以及提供书刊纸笔等。力求避免一些恶性刺激,以保持其住院期间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其抗感染能力并加速创口愈合。 (2)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①做好病室的日常消毒、通风,保持温湿度适宜,室温20~22℃,湿度60%~70%,最好用 DF——医用消毒机,可在有人条件下,对病室进行消毒每天1次。②气道的湿化。a.湿化液的使用;湿化液一般采用0.9%生理盐水250ml加庆大霉素16万U加a-糜蛋白酶4000U,以3~4/滴的速度持续向气管内滴入。湿化量根据痰液粘稠情况增减,如果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或黏液块咯出,说明湿化满意;如果痰液过分稀薄,而且咳嗽频繁,需经常吸痰,应酌量减少湿化量并建议不采用吸痰前气管内灌洗法,反之,则湿化不够,应适当增加湿化量或输液量并采取吸痰前后气管内灌洗法,5~10ml/次,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药液注入并马上进行吸痰。b.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分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于气体中,通过吸入的方法,进行吸入的方法,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并可保持气道湿润,可采用氧气雾化或超声雾化吸入。 (3)为预防口腔细菌下移,每天用灭菌生理盐水擦拭病人口腔,或用0.02%呋喃西林让病人漱口,3次/d。 (4)病人吸痰选用灭菌一次性、透明、柔软、有侧孔的硅胶管。应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过多的吸痰会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分泌物增加。应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及性状适时吸痰;气道痰液滞留达一定程度可在患者床旁或胸部听到痰阻声或痰鸣,提示需要吸痰,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或站在患者床旁,能听到“呼噜”声,表示大量糊状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当氧饱和度<95%以下时且听诊有痰鸣音应立即吸痰。[3] (5)适时湿化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①在护工人员协助下,经常用灭菌生理盐水湿化气管套管口纱布,以保持气管湿润。②在病人气管内有痰或听到痰鸣音时,优先在陪护协助下选用翻身拍背助咳,如病人颅压不高,还可采用头低位,无效时再按常规用上述吸痰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次。护理常规要求吸痰时应先将吸痰管插入一定深度后再打开负压边吸边退,由上至下,但通过临床观察对于痰液多的病人常常自发地咳嗽将痰液排于气管套管头部。因此,吸痰时应在插入过程中即开启负压把套管上段痰液先清除,防止痰液随吸痰管的插入而移入气管下部。[4] 4 讨论 通过经常于套管口纱布上滴灭菌生理盐水保湿,以求病人吸入到湿润舒适的空气。若室内过分干燥,建议用纱罩、蚊帐覆盖病人头和上胸部,并用3%双氧水在罩帐内喷雾,来提高局部湿度并达到消毒和部分补氧的目的。此种措施的重点在于心理护理和护工配合做好基础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陈晓棠.手术中用消毒机消毒与否空气细菌总数的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1,18(1):28. [2]乔凤海.预防疾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5. [3,4]杨骏.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气道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9(20):9.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注意事项 (一)术后护理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采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 (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 (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 (二)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 1、脱管:常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是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

一、气管内套管阻塞 (一)、发生原因 1. 病人有呼吸道炎性病变或伤扣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黏稠,吸痰不及时或不彻底,内套管未及时清洗等。 2.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若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阻塞气管内套管。 3. 使用的气管套管质地过于柔软,导管套囊充气过多致压力过高,压迫气管导管,使导管内径变小,产生呼吸道梗阻。 4. 吸痰动作粗暴或插入不洁内套管。 (二)临床表现 病人均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吸痰管插入受阻,检查气管内套管均见有痰痂阻塞 (三)预防与处理 1. 对于呼吸道炎性病变或伤口感染的病人,发现病人咳嗽、气管中有痰鸣音时,及时吸痰;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注入生理盐水稀释后再吸引;同时选择有效敏感的抗生素;内套管定时清洗和消毒。 2. 加强气道湿化①气管导管口用两层纱布覆盖;②以每分钟0.2-0.4ml的速度滴入湿化液;③对痰液黏稠病人还可配用雾化器 3. 定时翻身、叩背,正确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观察痰液的量、色、气味和黏稠度。 4. 定时测量气囊内的压力 5. 若发现痰阻塞气管内套管,可行吸引或钳除痰痂,如无效,则更换内套管。

二、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 (一)发生原因 1、气管套管可因导管系带固定太松,病人烦躁不合作,剧烈咳嗽或术后皮下气肿逐渐加重。 2、内套管型号选择不当。 3、支撑呼吸机管道的支架调节不当等原因致脱出或旋转。 (二)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其相应的症状。(三)预防及处理 1. 气管切开术后2-3天的病人应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 2、选择长度、弯度、型号适当的内套管。气管套管脱出需更换气管套管;气管套管旋转至窒息,只需将病人平卧,将气管套管复位即可恢复气道通畅。 3、气管切开术后应抬高床头30-45度,头部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给病人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 4、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随时依体位调节呼吸机管道支架,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5、不合作或烦躁者应约束双上肢,并给与适量镇静剂。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流程指引 (1)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指引 一、评估 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血氧饱和度、痰液的粘稠度和量。 2.气管切开插管深度,气囊充气情况。 3.气管切开伤口处有无渗血、红肿、皮下气肿、肉芽增生。 二、体位 1.患者体位不宜过多变动,一般取平卧位。体位:术后当日取平卧位,不可多变换体位;24小时后抬高床头15-30。,翻身应保持头颈胸在同一轴线,避免颈部扭曲致套管刺激或套管脱出。 2.如无颅内压增高,头位可稍低,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3.定时翻身、叩背,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四.气管切开患者病房环境要求 1.定时开窗通风,使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60%~70%。 2.陪护制度:要求陪护的亲友在病房内尽量戴口罩,人数尽可能少,说话的声 音尽可能地控制在最低音量。 五、气道湿化 1.湿化液选择:0.45%氯化钠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0.45%氯化钠在气道内 水分蒸发后渗透压更符合生理需求,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不易引起痰痂、痰栓,吸痰效果好。 2. 0.45%的生理盐水配制方法:使用0.9%的生理盐水中加入等量的灭菌注射用 水稀释即可。 3.气道湿化方法:微量泵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延长管并将延长管插入气管套管内, 超过气管套管1 cm-2 cm, 于气管套管口用胶布固定【1】。注射器、延长管24小时更换一次。 4.痰液黏稠度判断【2】: Ⅰ度( 稀痰) : 状如米汤或泡沫样, 吸痰后玻璃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提示湿化过度; Ⅱ度( 中度黏痰) : 痰液如稀米糊, 吸痰后玻璃管内少量滞留, 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满意; Ⅲ( 重度黏痰) : 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呈坨, 常呈黄色, 吸痰后玻璃管内大量滞

气管切开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气管切开术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主讲人:钟孝霞 一、气管切开术护理: (1)、术后护理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应用湿化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 ⑴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 ⑵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 (2)、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1.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12或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也可将导管前端较厚的盲端剪去,使之成向内凹之月牙形,再将两侧剪两个小孔,以减少头端吸痰时的负压,增加吸痰面积。如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及痰中带血,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同时进行止血等抢救措施。 2.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一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3.吸痰前应深呼吸3~5次,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 4.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 5.吸引负压以 6.7kpa(50mmHg)为宜。 6.在吸痰过程中病人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的吸出。 (3)、拔管的护理

ICU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体会

ICU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12-11T09:24:50.5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2期供稿作者:王倩倩 [导读]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病人生命、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非常广泛[1]。 王倩倩 (江苏省盐城新东仁医院 224000)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以基础护理为主的全面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而有效的护理工作可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康复的几率。 【关键词】气管切开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280-0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病人生命、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非常广泛[1]。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形成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一般在甲状软骨下第2和第3或第3和第4环状软骨之间作横切口,插入气管导管以形成人工气道[2]。现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一、护理 1、一般护理 (1)病房环境:病房环境保持病房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60%~70%。 (2)体位:病人体位应取平卧或半卧位,头稍往后仰。 (3)吸痰的护理 吸痰前后给予充分吸氧: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期间常可引起低氧血症[3],导致组织缺氧,加重器官功能损害,甚至威胁危重病人生命。近年来,一次性吸痰三通管[4]的应用,减少了停止机械通气的时间,不论是气道湿化或吸痰均不需与通气分离,保证了吸痰时的供氧。 2、气管切口护理 切口周围皮肤和呼吸道分泌物常成为切口的感染源,更换前用碘伏消毒套管周围及伤口皮肤, 再更换双层无菌纱布, 上面再覆盖上双层无菌纱布。 3、气道湿化护理 3.1雾化:每日3-4次,每次10~20 min为宜。 3.2气道滴注:0.9%盐水滴入后对气管和肺组织细胞形态、大小基本无变化是较为理想的气道湿化液[5]。 3.3空气湿化:未接用呼吸机者,使用人工鼻[6]与气管套管入口端连接法,解决了覆盖纱布常因咳嗽、翻身脱落问题,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 2.1出血 原因(1)切口过低造成无名动脉暴露,损伤无名动脉造成大出血[7]。(2)凝血机能障碍。(3)气管壁黏膜及血管壁的损伤。 2.1.1措施(1)手术切口不能太低,避免损伤无名动脉。(2)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情况,选择合适气管导管,避免频繁的吸痰刺激而损伤气管黏膜。 2.2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气胸 皮下气肿是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纵隔气肿是少见严重并发症,其原因与切口过低、过多分离气管前筋膜、切口过长缝合过紧及气管切开后剧烈咳嗽有关。 2.3气管套管脱出、移位、断开,气管导管脱落是较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 2.3.1气管移位脱出发生原因[8.9] 气管套管偏短,大小不合适;切口过大过低;套管固定不牢。 2.3.2处理措施气管切开时要选择合适的导管,使用前严格检查导管质量,搬动患者时做到轻、稳、准,一旦发生脱管,立即报告医师,同时抽尽气囊的气体,剪断固定带,使患者去枕平卧。 3 脱管的护理 准确掌握堵管与拔管的时机。患者呼吸平稳,缺氧纠正,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即可试行堵管。 4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有主动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及时处理病人的不适,用眼睛与病人交流沟通,有预见性解决病人要求。 三、小结 综上所述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吸痰时间不宜太长, 导管不宜插入太深,防止损伤气管黏膜和并发肺部感染等。护士要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责任心,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有效地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保持气道通畅,保持病室环境适宜,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气管切开。 参考文献 [1]王凤霞,王平.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7):2224. [2]李飕.成人气管切开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7): 323. [3]朱艳萍,杨言诚,刘夕珍,等.预充氧对减少吸痰导致组织缺氧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14 [4]李秀治.吸痰三通管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44 [5]丁彩儿,李剑萍,丁国芳,等.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 42(10) : 872 [6]翁惠英.人工鼻在气管切开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15) :1418 [7]梁凤娟,朱桂栏,吴翠诗援气管切开术后脱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临床医学.医学信息,2009,22(8):1620-1622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常规 1、观察要点 变化,特别是⑴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SpO 2 气管切开术后三天的患者应重点加强巡视,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 ⑵观察气管分泌物的量及性状。 ⑶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⑷严密监测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等。 2、护理要点 ⑴环境要求: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度左右,相对湿度60%。 ⑵仪表要求:工作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洗手,带口罩、戴手套。 ⑶正确吸痰,防止感染: ①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出现咳嗽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发现氧饱和度突然下降;肺部听诊有痰鸣音等情况时给予吸痰。 ②先将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再开启吸痰负压,左右旋转边退边吸,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吸痰负压不能过大,以防损伤患者气道粘膜;吸引时间一次不超过15秒。 ③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吸痰管吸一次换一根,顺序为气道、口腔、鼻腔。 ④遵医嘱配置气道湿化液,每24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内滴入水份约200ml/日左右,平均每小时约10ml,可在每次吸痰前后给予,或持续微量泵泵入。 ⑷手术创面的护理:在贴皮肤面以油纱布覆盖,常规每日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两次,并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等征象及分泌物颜色,切口感染后分泌物多呈草绿色或铜绿色,一旦出现应及时进行分泌物培养,以便指导临床用药。 ⑸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时,要随时注意气囊压力,防止漏气。 ⑹每日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度。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防止牵拉过度致导管脱出。 ⑺保持内套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金属导管内套管每日定期取出清洗消毒。内套管取出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 ⑻维持下呼吸道通畅: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有条件者可用蒸汽吸入疗法。 ⑼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⑽拔管:对于原发病以痊愈或减轻,喉梗已解除,作拔管准备工作——试行堵管,可先堵1/3-1/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现象,观察24小时,呼吸通畅,可行完全性堵管,观察24~48小时后拔管。对于因非喉部疾病行气管切开者,如无气管插管等喉部可能损伤的病史者,可于呼吸功能衰竭纠正后,或痰量减少肺部感染已控制,可直接全堵管进行观察,并于24小时后拔管。拔管1~2天内应严密观察。 3、健康教育 ⑴吸痰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紧张。 ⑵佩带气管套管出院者,应告之患者及家属: ①不可取出外套管,注意固定带是否固定牢固,以防套管滑出发生意外。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流程指引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流程 指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指引 一、评估 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血氧饱和度、痰液的粘稠度和量。 2.气管切开插管深度,气囊充气情况。 3.气管切开伤口处有无渗血、红肿、皮下气肿、肉芽增生。 二、体位 1.患者体位不宜过多变动,一般取平卧位。体位:术后当日取平卧位,不可多变换体位;24小时后抬高床头15-30。,翻身应保持头颈胸在同一轴线,避免颈部扭曲致套管刺激或套管脱出。 2.如无颅内压增高,头位可稍低,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3.定时翻身、叩背,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四.气管切开患者病房环境要求 1.定时开窗通风,使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60%~70%。 2.陪护制度:要求陪护的亲友在病房内尽量戴口罩,人数尽可能少,说话的声音尽可 能地控制在最低音量。 五、气道湿化 1.湿化液选择:%氯化钠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氯化钠在气道内水分蒸发后渗 透压更符合生理需求,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不易引起痰痂、痰栓,吸痰效果好。 2. %的生理盐水配制方法:使用%的生理盐水中加入等量的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即可。 3.气道湿化方法:微量泵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延长管并将延长管插入气管套管内,超过气

管套管1 cm-2 cm, 于气管套管口用胶布固定【1】。注射器、延长管24小时更换一次。 4.痰液黏稠度判断【2】: Ⅰ度( 稀痰) : 状如米汤或泡沫样, 吸痰后玻璃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提示湿化过度; Ⅱ度( 中度黏痰) : 痰液如稀米糊, 吸痰后玻璃管内少量滞留, 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满意; Ⅲ( 重度黏痰) : 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呈坨, 常呈黄色, 吸痰后玻璃管内大量滞留, 不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不足。 5.泵入速度: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选择泵入速度,泵入时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果 患者不能够耐受,可相应调低泵入速度 (1)泵入速度:速度为2~10 mL/h 不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3】。常用2—5ml。(2)按照痰液粘稠度选择适宜的速度【4】。泵入时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果患者不能够耐受,可相应调低泵入速度 Ⅰ度( 稀痰): 36 h 内气道湿化量为6 mL/ h, 36 h-48 h 逐渐过渡为12 mL/ h; Ⅱ度( 中度黏痰) :气道湿化量为12mL/ h; Ⅲ( 重度黏痰) : 36 h 内气道湿化量为10-16 mL/ h, 36 h-48 h 逐渐过渡为10mL/h; 六、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护理: 1.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管的选择【5】:在保证能够顺利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情况下, 吸痰管 应越细越好。一般建议: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一半( I V 级证据,B 级推荐); 对于婴幼儿则建议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7 0 %( I V 级证据) 2.吸痰时机选择【6】:吸痰不宜常规进行, 建议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 出现临床必 要的吸痰指征时( 如出现气管分泌物) 再予实施,对清醒患者按患者需要吸痰;昏迷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气管切开后临床上往往伴随许多常见并发症,但多侧重于对症治疗与护理,对心理护理与护 工的配合往往不够重视。为了克服这种倾向,我科2011—2013年收治的35例气管切开病人 的护理通过改进措施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35例病人,男25例,女10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6.8岁。其中呼吸道烧伤23例,多发性创伤12例。 1.2方法 本组病人术后均给予抗感染,防痰堵,强化心理护理、专业培训护工等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 2 结果 本组35例病人,在医护人员,陪护及病人的默契配合下,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与护理,均 未发生并发症。有效率100%。 3 护理 3.1术前准备 (1)根据病人术后不能说话的特点,术前让病人对手术后失语有充分思想准备,学会用手 势或书面表达病情及对护理的要求,如口渴、疼痛、发热、有痰、需大小便等[1]。同时通过 手术成功的实例介绍,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限制探视人员,要求陪护与病人谈话距离0.8米以上,严禁有呼吸道感染病人探视。 护理人员要充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帮助病人擦拭口腔或含漱、协助病人 拍背咯痰等,并及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3.2术后护理 (1)医护人员及护工配合强化心理护理。根据有关研究,恶性刺激易使创口愈合速度减慢,而良性刺激则能加速愈合;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A型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并提高免疫水平[2]。医护人员和护工与病人接触时,必须要做到态度和蔼、语气婉转、处置动作轻柔,陪护 则要根据病人爱好,为其放轻音乐,讲其喜爱的有趣的故事,以及提供书刊纸笔等。力求避 免一些恶性刺激,以保持其住院期间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其抗感染能力并加速创口愈合。(2)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①做好病室的日常消毒、通风,保持温湿度适宜,室温20~22℃,湿度60%~70%,最好用 DF——医用消毒机,可在有人条件下,对病室进行消毒每天 1次。②气道的湿化。a.湿化液的使用;湿化液一般采用0.9%生理盐水250ml加庆大霉素16万U加a-糜蛋白酶4000U,以3~4/滴的速度持续向气管内滴入。湿化量根据痰液粘稠情况 增减,如果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或黏液块咯出,说明湿化满意;如果 痰液过分稀薄,而且咳嗽频繁,需经常吸痰,应酌量减少湿化量并建议不采用吸痰前气管内 灌洗法,反之,则湿化不够,应适当增加湿化量或输液量并采取吸痰前后气管内灌洗法, 5~10ml/次,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药液注入并马上进行吸痰。b.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治疗是将 药物或水分分散成雾粒或微粒悬于气体中,通过吸入的方法,进行吸入的方法,进入呼吸道 和肺部沉积,并可保持气道湿润,可采用氧气雾化或超声雾化吸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