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科学家广东省少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生物试题年年级

小小科学家广东省少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生物试题年年级
小小科学家广东省少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生物试题年年级

小小科学家广东省少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生物试

题年年级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学校年级姓名“小小科学家”广东省第三届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

选拔赛试题(小学4-6年级生物B卷)

笔试部分(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小每小题1分,共5分)

1、面包遇到()会变成蓝色。

A、酒精;

B、碘酒;

C、凉开水;

2、家庭饲养金鱼和蝌蚪最好使用()。

A、蒸馏水;

B、自来水;

C、凉开水;

D、河水。

3、为防止我们居住环境的空气污染,净化空气最好的方法是()

A.治理环境污染

B.喷洒药物

C.植树种草

4. 要使植物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是()。

A.水、空气、土壤; B、水、空气、阳光;

C、适当水、空气、适当的温度;

D、水、空气、土壤、阳光。

5、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活动,其原因是()

A.洞中缺少食物B.洞中缺少阳光C.洞中缺少氧气D.洞中温度过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植物主要靠吸收水分。

2、叶绿素只能在的条件下才能合成。

3. 花的子房将来发育成。

4、种子都由和构成。

三、事实解析(10分)

有人在中午时分把一根带叶的枝条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水面上滴入薄薄的一层食用油,形成油层,在玻璃杯上覆盖一个大玻璃杯罩住,置于阳光下。在很短的时间内,罩壁上就会聚集起水滴。(如下图)

请你分析:

1. 在阳光下,由于不让水穿过,所以水只能从蒸发出来,这是植物的作用。

2. 根据以上实验,夏天移栽植物时,你打算给人们提出什么建议(4分)

四、实验设计(10分)

以下是“子叶的作用”这个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案,请你帮忙完成这个实验设计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刚发芽的绿豆幼苗、清水、杯子。

1.实验方案:(6分)

(1)取2棵绿豆幼苗一同放进杯中,在杯里放入少量的。(2分)

(2)把一株幼苗的子叶,一株幼苗的子叶。(4分)

(3)观察1-2天后发生的现象。

2.预测结果实验:(2分)

3.实验结论是:(2分)

实验操作部分(70分)

一、实验操作(40分)

实验题目:利用科学实验箱及实验桌上的器材,制作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考场补充材料:吸水纸、清水、洋葱鳞叶。

注意:找准物像后让监考老师过来评定,然后继续做下面的实验报告

1. 正确使用显微镜。(15分)

2. 正确制作临时装片(25分)

二、实验报告(30分)

要求:根据操作实验和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 1、请列出实验所需器材。(10分) 2、绘出1—2个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图,并注明主要结构的名称。(20分)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小小科学家体验活动-物理小低试题含答案

“小小科学家”体验活动物理试题 (小学低年级组) 笔试部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每题1分,共5分) 1、50毫升的盐水和50毫升的清水相比较,。 A. 盐水和清水一样重 B. 盐水比清水重 C. 盐水比清水轻 2、空气在受热时,体积会。 A. 会变大 B. 会变小 C. 没有变化 3、下列材料中传热最快的是。 A. 铜条 B. 塑料直尺 C. 木条 4、声音不可以在下列哪种环境中传播,。 A. 水中 B. 真空中 C. 空气中 5、下面的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A. 铁丝 B. 塑料 C. 橡皮 二、填空题(填写正确每空1分,共5分) 6、空气流动形成。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 8、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9、我们通常把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 10、把橡皮筋拉长后产生的力是。 三、科学方法与能力(共10分)

11、把鸡蛋放在一杯清水里,鸡蛋沉了下去,一直沉到杯底。往杯子里不断加盐,轻轻搅拌,注意不要弄破鸡蛋,鸡蛋慢慢浮上来。再往杯子里加清水,鸡蛋又会慢慢沉下去。如图所示是整个实验的过程。 这个实验表明同一个鸡蛋在不同的液体(清水和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填写“相同”或“不相同”);鸡蛋的浮沉除了鸡蛋本身的重有关之外,还跟鸡蛋放在不同液体里受到的浮力有关,也就是说鸡蛋的浮沉取决于和。 (第一空为4分,第二为3分、第三空为3分) 四、实验设计(共10分) 12、2011年12月10日晚上,是10年来我国观测条件最佳的一次月全食,包括我省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欣赏到。 (1)请你用三个圆分别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并用几条线表示光线,简要画出月偏食(5分)。 月偏食 (2)请你用三个圆分别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并用几条线表示光线,简要画出月全食(5分)。 月全食 实验操作部分(70分) 一、实验操作(40分) 13、请你用实验箱中的器材,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要求: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断开开关,小灯泡不亮。 二、实验电路图(30分) 14、请把你刚才实验中连成电路的电路图画出来,可以画实物图也可以用符号表示器材。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2.系统性原则 3.科学小制作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6.科学 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8.偶发性科学活动 9.观察法 10.科学教育 11.小实验 12.技术 13.行为核对 14.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 15.作品分析法 16.时代性要求 二、填空题

1.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 4.学前儿童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7.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进行测量。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

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 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 A.探索态度 B.探索对象 C.探索过程 D.探索结果 3.下列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C.能尊重儿童 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儿童能说出“溶解”一词语,表明儿童已形成“溶解”概念 B.儿童不能说出“溶解”这一词语,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水平上 C.儿童能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象,表明儿童已形成了初级科学概念 D.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明,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水平上 5.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 A.哲学依据 B.心理依据 C.学科依据 D.社会依据

6.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 )。 A.小班 B.中班 C.中班和大班 D.大班 7.下列不属于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是( )。 A.儿童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学到的知识 B.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C.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D.教师告诉儿童的科学概念 8.下列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中,不稳定的因素是( )。 A.认知能力 B.知识经验 C.个性 D.情绪 9.下列关于集体教案活动优越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 B.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 C.集体活动有着集中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 D.集体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的机会 10.下列关于“鸟”的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 )。 A.让儿童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B.向儿童讲解鸟类飞翔的原理 C.引导儿童了解鸟类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D.引导儿童了解不同鸟类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11.在下列天气现象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 )。 A.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B.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4.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 1.形式逻辑 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正式测量 4.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5.文学艺术 6.家庭中 7.整合性 8.长期系统性观察 9. 二元 10.2061 三、简答题 1.(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全面性与整体性;连续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社会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性。 3.(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四、论述题 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五、设计题 要求:1.格式正确。(5分)2.目标、内容、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过程。(10分)3.内容设计的理由。(5分)答案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小小科学家

1.小小科学家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中的第一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学习的开端。 本课是对于科学本体的认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科学这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教材以“小小科学家”为题,从“科学家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对科学家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已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打破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做科学,激励学生从小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就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从认识科学入手去获得什么是科学的初步感知;通过像科学家一样做滚小球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有所发现,从而让学生觉得科学并不那么神秘,我们就是在做小小科学家的事情。最后通知阅读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同时隐含有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本质论的思想。 本节课的滚小球实验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做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前教师先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时做好示范,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掌握,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提醒学生实验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重点】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 通过滚小球实验,知道小球怎样滚得远,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小小科学家”广东省少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 生物试题年年级

学校年级姓名“小小科学家”广东省第三届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 选拔赛试题(小学4-6年级生物B卷) 笔试部分(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小每小题1分,共5分) 1、面包遇到()会变成蓝色。 A、酒精; B、碘酒; C、凉开水; 2、家庭饲养金鱼和蝌蚪最好使用()。 A、蒸馏水; B、自来水; C、凉开水; D、河水。 3、为防止我们居住环境的空气污染,净化空气最好的方法是() A.治理环境污染 B.喷洒药物 C.植树种草 4. 要使植物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是()。 A.水、空气、土壤; B、水、空气、阳光; C、适当水、空气、适当的温度; D、水、空气、土壤、阳光。 5、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活动,其原因是() A.洞中缺少食物B.洞中缺少阳光C.洞中缺少氧气D.洞中温度过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植物主要靠吸收水分。 2、叶绿素只能在的条件下才能合成。 3. 花的子房将来发育成。 4、种子都由和构成。 三、事实解析(10分) 有人在中午时分把一根带叶的枝条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水面上滴入薄薄的一层食用油,形成油层,在玻璃杯上覆盖一个大玻璃杯罩住,置于阳光下。在很短的时间内,罩壁上就会聚集起水滴。(如下图)请你分析: 1. 在阳光下,由于不让水穿过,所以水只能从蒸发出来,这是植物的作用。 2. 根据以上实验,夏天移栽植物时,你打算给人们提出什么建议?(4分) 四、实验设计(10分) 以下是“子叶的作用”这个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案,请你帮忙完成这个实验设计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刚发芽的绿豆幼苗、清水、杯子。 1.实验方案:(6分) (1)取2棵绿豆幼苗一同放进杯中,在杯里放入少量的。(2分) (2)把一株幼苗的子叶,一株幼苗的子叶。(4分) (3)观察1-2天后发生的现象。 2.预测结果实验:(2分) 3.实验结论是:(2分) 实验操作部分(70分) 一、实验操作(40分) 实验题目:利用科学实验箱及实验桌上的器材,制作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考场补充材料:吸水纸、清水、洋葱鳞叶。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B卷+答案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B 卷)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层次:高起专 考试方式:闭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 ) A.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的 B.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C.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D.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2. 从字面上理解,评价应该包括( ) A. 评论和价值 B. 评判和价值 C. 评价和价位 D. 评判和价格 3. 儿童用小棒测量物体的长短,属于( ) A. 正式量具的测量 B. 非正式量具的测量 C. 观察测量 D. 目测 4. 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 A. 探索情绪 B. 探索好奇心 C. 探索意识 D. 探索态度 5. 下列不属于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是( ) A. 社会的需要 B. 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 C. 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D. 教育本身的需要 6. 在幼儿园里开展的“听声音、猜东西”、“气味真正多”、“小小品尝会”等活动,是有关什么的探索( ) A. 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 B. 人的心理活动 C. 个体的生命过程(生长、发育和衰老) D. 感受、体验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活动和功能 7. ( )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也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方式。 A. 观察 B. 早期科学阅读 C. 科学游戏 D. 科学实验 8. ( )是通过让幼儿使用简单的工具,多次、反复地劳动,不断作用于某一植物或动物,并在与他们频繁的接触中,连续地持久观察、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 A. 播种 B. 种植和饲养 C. 散步和采集 D.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得分 评阅人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最新“小小科学家”广东省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 第三届天文试题初中组

学校:班级:姓名: “小小科学家”广东省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 天文试题(初中年级组)B卷(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基础知识部分】(共30分)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5分) 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太阳B.金星 C.月球 D.北极星 2.著名的织女星位于下列星座中的哪一个() A. 天鹰座 B.天琴座 C.大熊座 D.小熊座 3.潮汐即海水有规律的涨落现象,当地球上产生大潮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是()A.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位于日、地中间 B.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与地球和月亮的连线成一个直角 C.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的中间 D.A和C都正确 4.地球上日夜交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A.地球的公转 B. 地轴是倾斜的 C.地球的自转 D.月亮绕地球运动 5.中秋节晚上九点,佛山的小王陪家人赏月,此时月亮位于天空的方位大致是()A.东南方 B.西南方 C.正东方 D.正西方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 1.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在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2.地球上重量120千克的物体,到了月球上重量只有千克。 3.根据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可知日食发生在农历前后,月食发生在农历前后。 4.当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方时的季节为。 5.人们在天气晴朗的清晨可以看到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空中,请问这个时候的月相是,晴朗的傍晚的也可以见到这种现象,请问这个时候的月相是。 6.天文实验箱里给大家提供了光学望远镜,使观察物体变得清晰,在目镜中观察物体,它(填“能”或“不能”)使物体变大。 7.著名的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下次回归的时间是年。 8.首次在太空行走的中国航天员是。 三.实验数据题(共10分) 太阳系,由太阳、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其公转。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测试试卷一 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CBBCC BABAD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游戏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第一,由幼儿的内在动机所驱使。 第二,“无目的”而又“有目的”。 第三,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 第四,幼儿可以自己控制探索的进程。 2.“STS”教育的含义是什么?它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STS是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和社会( 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它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它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严重启示是: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要融合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教育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根植于儿童的实际生活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幼儿的世界中是否有科学?我们如何理解儿童的科学?结合实例说明。 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填塞了科学的探究精神,但他们的科学又与成人所理解的科学并不相同。儿童的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2)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3)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到理解 举例略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中教师在科学区投放洗衣液,做PH试纸测试的活动违背了科学区操作材料选择的年龄合适性以及安全性原则,这个科学区活动是不合适的。 首先,科学区用PH试纸测试洗衣液的酸碱度,违背了年龄合适性原则。教师在设计科学材料时,首先需要思考材料是否符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幼儿是否能够理解、是否感兴趣,材料的操作水平幼儿是否能够达到等问题。材料中所提供的洗衣液、PH试纸测试对幼儿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内容,难度过高,幼儿不会玩,就简易放弃或产生与探索活动无关的活动。 其次,洗衣液这个材料对幼儿来说也不是安全系数够高的材料,不符合安全性原则的要求。 洗衣液是化学制品,使用不当、清洗不明净等都会给幼儿的活动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应该为幼儿选择无毒、无害、无味、对幼儿无损害隐患的制作材料。 五、撰写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20分) 答案略。

“小小科学家”广东省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 生物试题4-6年级

学校年级姓名 “小小科学家”广东省第三届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选拔赛试题(小学4-6年级生物B卷) 笔试部分(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小每小题1分,共5分) 1、面包遇到()会变成蓝色。 A、酒精; B、碘酒; C、凉开水; 2、家庭饲养金鱼和蝌蚪最好使用()。 A、蒸馏水; B、自来水; C、凉开水; D、河水。 3、为防止我们居住环境的空气污染,净化空气最好的方法是() A.治理环境污染 B.喷洒药物 C.植树种草 4. 要使植物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是()。 A.水、空气、土壤; B、水、空气、阳光; C、适当水、空气、适当的温度; D、水、空气、土壤、阳光。 5、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到地面活动,其原因是() A.洞中缺少食物B.洞中缺少阳光C.洞中缺少氧气D.洞中温度过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植物主要靠吸收水分。 2、叶绿素只能在的条件下才能合成。 3. 花的子房将来发育成。 4、种子都由和构成。 三、事实解析(10分) 有人在中午时分把一根带叶的枝条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水面上滴入薄薄的一层食用油,形成油层,在玻璃杯上覆盖一个大玻璃杯罩住,置于阳光下。在很短的时间内,罩壁上就会聚集起水滴。(如下图) 请你分析: 1. 在阳光下,由于不让水穿过,所以水只能从蒸发出来,这是植物的作用。 2. 根据以上实验,夏天移栽植物时,你打算给人们提出什么建议?(4分)

四、实验设计(10分) 以下是“子叶的作用”这个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案,请你帮忙完成这个实验设计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提供的实验器材有:刚发芽的绿豆幼苗、清水、杯子。 1.实验方案:(6分) (1)取2棵绿豆幼苗一同放进杯中,在杯里放入少量的。(2分) (2)把一株幼苗的子叶,一株幼苗的子叶。(4分) (3)观察1-2天后发生的现象。 2.预测结果实验:(2分) 3.实验结论是:(2分) 实验操作部分(70分) 一、实验操作(40分) 实验题目:利用科学实验箱及实验桌上的器材,制作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考场补充材料:吸水纸、清水、洋葱鳞叶。 注意:找准物像后让监考老师过来评定,然后继续做下面的实验报告 1. 正确使用显微镜。(15分) 2. 正确制作临时装片(25分) 二、实验报告(30分) 要求:根据操作实验和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 1、请列出实验所需器材。(10分) 2、绘出1—2个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图,并注明主要结构的名称。(20分)

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号:2504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半开卷) 2015年7月 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3分,共30分) 1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A .加涅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D .布鲁姆 2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 .心理学依据、科学依据、社会依据 B .心理学依据、社会依据、学科依据 C .学科依据、心理学依据、行为学依据 D .科学依据、社会依据、行为学依据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 ()。 A .地方性 B .启蒙性 C .时代性 D .环境性 4 .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 h 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 这是()。 A .挑选分类 B .二元分类 C .感知分类 D .多元分类 5 .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 艺术作品的是()。 A .图片 B .歌曲 C .谜语 D .科普画册 6 .下列材料中属于操作实验类材料的是:()。 A .橡皮泥 B .昆虫标本 C .编制机 D .放大镜 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A .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B .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C .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 D .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 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A .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 .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 .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 . n 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9 .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 ()。 A .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一、单项 (在每小 备选答案 选择题 题的四个 中,选出

小小科学家体验活动 物理小低试题含答案

“小小科学家”体验活动物理试题 (小学低年级组)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每题1分,共5分) 1、50毫升得盐水与50毫升得清水相比较, 。 A、盐水与清水一样重 B、盐水比清水重 C、盐水比清水轻 2、空气在受热时,体积会。 A、会变大 B、会变小 C、没有变化 3、下列材料中传热最快得就是。 A、铜条 B、塑料直尺 C、木条 4、声音不可以在下列哪种环境中传播, 。 A、水中 B、真空中 C、空气中 5、下面得物体中属于导体得就是。 A、铁丝 B、塑料 C、橡皮 二、填空题(填写正确每空1分,共5分) 6、空气流动形成。 7、物体得冷热程度叫做。 8、要精确测量物体得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常用得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性质制成得。 9、我们通常把容易导电得物体称为。 10、把橡皮筋拉长后产生得力就是。 三、科学方法与能力(共10分) 11、把鸡蛋放在一杯清水里,鸡蛋沉了下去,一直沉到杯底。往杯子里不断加盐,轻轻搅拌,注意不要弄破鸡蛋,鸡蛋慢慢浮上来。再往杯子里加清水,鸡蛋又会慢慢沉下去。如图所示就是整个实验得过程。 这个实验表明同一个鸡蛋在不同得液体(清水与浓盐水)中,受到得浮力就是 (填写“相同”或“不相同”);鸡蛋得浮沉除了鸡蛋本身得重有关之外,还跟鸡蛋放在不同液体里受到得浮力有关,也就就

是说鸡蛋得浮沉取决于与。 (第一空为4分,第二为3分、第三空为3分) 四、实验设计(共10分) 12、2011年12月10日晚上,就是10年来我国观测条件最佳得一次月全食,包括我省在内得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欣赏到。 (1)请您用三个圆分别表示太阳、地球与月球,并用几条线表示光线,简要画出月偏食(5分)。 月偏食 (2)请您用三个圆分别表示太阳、地球与月球,并用几条线表示光线,简要画出月全食(5分)。 月全食 实验操作部分(70分) 一、实验操作(40分) 13、请您用实验箱中得器材,连接一个简单得电路,要求: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断开开关,小灯泡不亮。 二、实验电路图(30分) 14、请把您刚才实验中连成电路得电路图画出来,可以画实物图也可以用符号表示器材。 物理试题(小学高年级组) 笔试部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每题1分,共5分) 二、填空题(填写正确每空1分,共5分) 三、科学方法与能力(共10分) 11、不相同鸡蛋重浮力 (后面两空可以互换位置,表达了意思均可得分) 四、实验设计(共10分) 12、(1)请您用三个圆分别表示太阳、地球与月球,并用几条线表示光线,简要画出月偏食(5分)。 月偏食 (2)请您用三个圆分别表示太阳、地球与月球,并用几条线表示光线,简要画出月全食(5分)。

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号:250 4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半开卷) 2015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加涅B.皮亚杰 C.布鲁纳D.布鲁姆 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 A.心理学依据、科学依据、社会依据 B.心理学依据、社会依据、学科依据 C.学科依据、心理学依据、行为学依据 D.科学依据、社会依据、行为学依据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原则的是( )。 A.地方性B.启蒙性 C.时代性D.环境性 4.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进行分类,黄瓜、罗h都是蔬菜,苹果、红枣、梨都不是蔬菜,这是( )。 A.挑选分类B.二元分类 C.感知分类D.多元分类 5.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艺术作品的是( )。 A.图片B.歌曲 C.谜语D.科普画册 6.下列材料中属于操作实验类材料的是:( )。 A.橡皮泥B.昆虫标本 C.编制机D.放大镜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 A.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B.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C.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 D.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 )。 A.活动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B.目的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C.形象性、开放性、启发性、逻辑性 D.n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 9.下列评价中,不属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是( )。 A.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

广东省第六届“小小科学家”科学教育 体验活动决赛报名表

附件1 广东省第六届“小小科学家”科学教育 体验活动决赛报名表 学校: 领队老师:联系电话: 序 学生姓名年级组别指导老师联系电话/手机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此表可自行复制,并请用EXECL表格方式提交) 填表说明: 1、表格可根据参赛人数增加。 2、组别按年级分为A(小学1-3年级)、B(小学4-6年级)、C(初中1-3年级),四项科目分为1(物理)、2(化学)、3(天文)、4(生物)、5(小机器人)。例如小学1-3年级参赛物理,组别应为A1,小学1-3年级参赛化学,组别应为A2,依次组别分别为A1、A2、A 3、A 4、A 5、B1、B2、B3、B4、B5、C1、C2、C3、C4、C5。

附件2 广东省第六届“小小科学家”科学教育 体验活动优秀组织奖(示范学校、实验学校) 申报表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本届省赛参赛人数 在校学生人数本届参加活动人数 学校性质公办□民办□教师人数 校长姓名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区号) 传真Email地址 参与广东省“小小 科学家”学生科学 教育体验活动情况 及成果简介 学校意见 (章)年月日组织单位意见 (章)年月日

附件3 广东省第六届“小小科学家”科学教育 体验活动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赛前准备 (一)参赛者必须在竞赛前自带实验器材(含电池)和考试用文具,考试过程中所用的考试材料由组织方提供(化学实验箱中化学药品不足组织方会提供,生物材料由组织方提供); (二)参赛者在参赛过程中不能与他人共用实验器材,有问题举手示意找监考老师帮忙解决; (三)参赛者须熟悉相应参赛科目中的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事件的发生。 二、入场 (一)参赛者提前30分钟到达考场,准备入场; (二)参赛者到考场找到对应的试室,工作人员检查无误后方可入场,进入考场后在指定位置上就座; (三)参赛者只能携带实验器材和笔入考场,不得把实验手册带入考场; (四)竞赛开始10分钟后,参赛者如未按时到场则取消参赛资格。 三、参赛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参赛者在安全操作规程下进行实验,竞赛时间40分钟; (二)工作人员提前5分钟发放竞赛试题,参赛者须认真填写个人信息项目; (三)考试开始后参赛者方可打开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或者作答,在竞赛过程中取出实验手册等其他材料者,视为作弊,取消参赛资格,成绩以零分记; (四)参赛者不允许互相交流、提示、帮助,否则取消参赛资格,成绩以零分记; (五)参赛者不得干扰他人答卷或者实验,否则取消参赛资格,成绩以零分记; (六)参赛者完成答卷或实验后,如有特殊情况的要求退场,需举手示意工作人员,经工作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考场; (七)参赛者离场时只能将自己的物品带出考场。参赛者不得将答卷、实验报告等考场发放的材料带出考场,否则以违反考场纪律处理,成绩以零分记; (八)竞赛时间结束时,工作人员宣布竞赛结束。参赛者起立,停止实验和答卷; (九)工作人员检查无误后安排参赛者离开考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9.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可以将材料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分类类型有挑选分类、二元分类、多元分类等三种。 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