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沉浮的奥秘

鸡蛋沉浮的奥秘
鸡蛋沉浮的奥秘

鸡蛋沉浮的奥秘

时间:2018-03-25 19:18:15 | 作者:学霸

今天在班做了一个实验——鸡蛋沉浮的奥秘,这个实验十分有趣。

实验器材有:适量的盐、一只敞口杯、适量的水、生鸡蛋一枚、搅拌棒一根。

开始实验了,只见老师左手端着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右手拿着一枚鸡蛋,小

心翼翼地把鸡蛋移近杯口。只见鸡蛋“扑通”一声,像一个跳水运动员从水板

跳下并潜入到杯底。我想鸡蛋在杯底稳稳实实的,怎么会浮起来呢?难道老师

还会魔法不成?

带着我们的疑问,进入下一步实验。老师用勺子舀了半勺盐,我们紧紧盯着杯子,等着奇迹发生。老师把半勺盐缓缓倒入水中。清澈的水,立即变得浑浊了,像明亮的天空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纱。可是鸡蛋依然像一个熟睡的婴儿,一

动不动。“实验失败了吗?”“怎么还没有浮起来呢?”大家在底下七嘴八舌

的议论起来。“不会真的是败了吧?”我也担心了起来。

就在这时。老师又舀起起来一勺盐倒入水中。杯子里的水越发变得浑浊了,隐

隐约约看到了鸡蛋正在水中飘飘悠悠的浮动、升腾。

老师,拿起搅拌棒迅速的搅拌起来,那鸡蛋随着搅拌棒在杯中跳起了芭蕾。“哇!浮起来啦!”就在老师搅拌的那一刻,鸡蛋像潜水员一样,猛地向上游去。我们瞪大双眼,“成功啦!成功啦!”我们欢呼着,“这也太神奇了!这

盐的力量也太大了,居然让鸡蛋在水中真的浮了起来。”我不禁在心中暗暗称奇。

老师解释道:“那是因为盐放入水中搅拌,溶化后水的比重就会加大,水对鸡

蛋的浮力就加大了,当水的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的时候,鸡蛋就会浮出水面了。”

原来是这样啊!这次的实验真的令我们大开眼界,生活之中,真是处处皆学问啊!

比较鸡蛋在淡水、盐水中的沉浮

《比较鸡蛋在淡水、盐水中的沉浮》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鸡蛋的沉浮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2.技能目标:能随着加入盐的量观察鸡蛋的悬浮程度,会记录和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体验在鸡蛋沉浮实验中两人合作探究和分享实验经验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才能浮起来,并且悬浮的程度与盐水的浓度有直接关系。 2.活动难点:做盐水浓度与鸡蛋悬浮程度关系实验时能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能清楚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杯、勺子、筷子、鸡蛋若干;清水、盐,记录纸和笔若干。 2.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已经在生活中获得一些沉浮的感性知识,如人会游泳才能浮在水面,不会游泳的人需要借助游泳圈才能浮在水面,石子投入水中会立马沉入水底等。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设疑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一个人躺在死海上舒适地看书。 2.教师: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可以浮在水面没有沉下去?你觉得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吗? (二)基本部分 1.介绍试验教具,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并介绍:两个透明的玻璃杯装着一样多的水(先不说出一杯是清水一杯是达到一定浓度的盐水),一枚鸡蛋;突出两个玻璃杯是一样的,里面的水也一样多。 (2)教师提出问题:把蛋宝宝放到第一个水杯里(清水),再把它放第二个水杯里(盐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初步感知蛋的沉浮现象 (1)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鸡蛋在两个杯子中沉浮的情况。 (2)教师提问: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3)幼儿自主探索: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原因: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3.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深入理解沉浮与盐量的关系 (1)教师进一步引导:蛋宝宝放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吗?要放多少盐才会浮起来呢?我们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2)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两一组,合作探究。 (3)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每组一个玻璃杯,一份食盐,一根小勺,一根搅拌棍,记录纸和笔。 (4)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明确加盐、搅拌和记录方式等。 (5)幼儿合作操作实验并进行记录,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4.说一说沉浮规律,分享和总结经验 (1)请小组幼儿展示记录纸,并谈谈实验过程和结果。 (2)教师继续提问引导:为什么蛋宝宝在刚开始加盐的时候没有浮起来,后来再接着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 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树皮拓印 实验目的:用拓印的方法观察树干 实验器材::白纸、笔 实验步骤: 1一只手将白纸按在树干上。 2、另一只手用铅笔在白纸上涂磨。 3、取下涂磨的纸与别的组进行比较观。 观察到的现象:树皮上有() 。 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 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叶的标本制作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叶的标本。知道叶的标本与认识叶的作用 实验器材::各种叶、标本纸、固定胶等 实验步骤: 1、选择几种完整的叶。 2、将不同的叶,正面朝上平放在标本纸上,尽量做到美观大方。 3、用固定胶固定。 观察到的现象: 。 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狗尾草 实验目的:观察狗尾草特征 实验器材:摘一棵狗尾草 实验步骤: 1、在野外取一棵狗尾草。 2、观察它的的根、茎、叶、花、果实。 观察到的现象:茎较(),多()。 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 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认识各种各样的叶 实验目的:认识到不同的树叶,形状是不同的,叶脉也不同 实验器材:各种叶、放大镜 实验步骤: 1、将各种叶平放在一块。 2、观察比较 3、用放大镜观察叶脉及其他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的树叶,()是不同的,叶脉也()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 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蜗牛观察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蜗牛的反应;蜗牛的运动;蜗牛吃食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步骤: 1、观察蜗牛的爬行①将捕捉到的蜗牛放在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②实验时拿出来放在小玻璃片上,观察它的爬行, 2.蜗牛食性实验,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②、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蜗牛对刺激性的反应①、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察其反应。(不要倒在蜗牛身上)②、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蜗牛除了吃菜叶还喜欢()。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 立刻()。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小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mall class scientific lesson plan "The Ups and Downs of Egg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小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 活动背景 沉浮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常见的科学现象,它表示了物体在水中的一种绝对的、肯定的终极状态,幼儿对它的认识是确定性的。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或搪塞而过,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这一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设计理念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许多道理和知识,都有可能成为幼儿科学启蒙的素材,孩子总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了解和认识世界。一件在成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在幼儿眼里却是那么的新奇有趣,也正是因为这些早期经验的获得,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使得孩子的生活富有生气和活力,他们的心智得以有益健康地发展。

本次活动分:猜一猜、找—找、说一说四个步骤进行:经历了激趣——发问——探索——交流的过程,做到激之以情,调情入境;授之以法,启发思维;导之以行,探索规律。让幼儿在动中学习、趣中思考、奇中发现、乐中获取,达到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增强活动性、鼓励创造性的目的。最终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达到“我会学”。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 2.幼儿能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能积极思维,有主动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放大的记录纸一张。 学具:1.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各若干。 2.磁吸标记、记录表、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蛋宝宝沉浮的位置 1.出示内装等量淡水、盐水的两个烧杯,引导幼儿比较:两个烧杯中的水一样多吗。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大小对比 二、实验日期 2016年9月4日 三、实验材料 1.玻璃杯 2.食盐 3.鸡蛋 4.茶勺 5.筷子 四、实验过程 1.取出玻璃杯,倒入自来水, 水量约为杯子容量的3/4; 2.将鸡蛋放入淡水中; 鸡蛋很快沉入水底: 3.取出鸡蛋,往水里加入3大茶勺食盐; 4.拿筷子在杯中快速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5.将鸡蛋放入刚刚搅拌好的盐水中; 6 .鸡蛋没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 五、实验结论: 1.清水的浮力小,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 2.盐水的浮力大,在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 六、理论基础: 把生鸡蛋放在淡水中,它会下沉,因为鸡蛋的重力比浮力略微大一些。

当同一个鸡蛋放在盐水里时,它会浮起来,这是因为虽然鸡蛋的重力保持不变,但盐水所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这个比较大的浮力抵消了鸡蛋的重力并且阻止它下沉。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图一白醋图二 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 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 鸡蛋沉浮小实验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中心学校 六班柳智如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美丽神 奇的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科学奥秘。赋予人们更多的科学想象。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科学课上布置了一道作业——把一个鸡蛋放入一杯盐水里,仔细观察,会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到底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呢,真的会不可思议嘛,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名称:减少空气阻力 (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结论: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注意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 (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实验目的: 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 实验材料: 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注意事项: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 (第6课哪杯水热)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水温计、烧杯、水 操作步骤: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结论: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 注意事项: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5、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 (第7课水温的变化) 实验目的: 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实验15—20分钟。 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降到一定温度(室内温度)不再下降。 注意事项: 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链接:水温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 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与温差有关。 给凉水加热时,热源是不变的,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热源释放的能量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凉水的温度是应该均衡上升的。但由于水在加温的过程中与外界出现了温差,而且温差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因此水的蒸发和热传递加快,热水对外散失的热量呈直线上升状态,温度越高(低于沸点),单位时间内散失的热量越多。所以,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水升温的规律就是先快后慢。 热水降温时,起初温差较大,单位时间内热水向散失的热量较多,降温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逐渐变小,单位时间内热水向外界散失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降温的速度也随之减缓下来。 补充实验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 杯子放进冷水的水槽,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子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科学)

活动名称:鸡蛋浮起来了(关键经验:科学) 活动背景及设计意图 沉浮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常见的科学现象,它表示了物体在水中的一种绝对的、肯定的终极状态,幼儿对它的认识是确定性的。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或搪塞而过,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这一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2引导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二、活动准备 三个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上1、2、3的数字,1号杯放入水,2号杯放入水后再加两勺盐,3号杯直接在下半层放食盐搅拌均匀水,上半层再倒自来水),三个鸡蛋,盐,水、勺子、一根筷子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沉浮的状态。 ——(出示三个玻璃杯,出示鸡蛋)把鸡蛋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会发生什么现象,是沉入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呢?(引导幼儿自由猜测,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把鸡蛋放入1号杯,鸡蛋是沉还是浮呢?(幼儿猜测并用身体动作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蹲表示沉)。鸡蛋沉入杯底。 分别把鸡蛋放入2号、3号杯,鸡蛋在2号杯里悬浮杯子的中间,在3号杯子里浮在水面上。 ——鸡蛋为什么在三个杯子里的位置不同?(幼儿猜测,互相交流自己的见解)(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悬浮的秘密。 ——为什么鸡蛋在第1号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2号杯子里却浮在中间,而在3号杯子来却浮在水面上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这三个杯子里的水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 ——是不是鸡蛋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为什么2号杯子里的鸡蛋浮在中间,而3号杯子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盐水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

因素。实验结果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名称:减少空气阻力 (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结论: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注意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 (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 实验目的: 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 实验材料: 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 注意事项: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

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 (第6课哪杯水热)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水温计、烧杯、水 操作步骤: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结论: 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 注意事项: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鸡蛋浮起来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鸡蛋浮起来 了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科学《沉与浮》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进一步让幼儿探索介于沉与浮之间的 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 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 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科学《浮起来的鸡蛋》这个活动。 本次活动分猜一猜――试一试――做一做――说一 说四个步骤进行:经历了激趣――发问――探索――交 流的过程,做到激之以情,调情入境;授之以法,启发 思维;导之以行,探索规律。让幼儿在动中学习、趣中 思考、奇中发现、乐中获取,达到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增强活动性、鼓励创造性的目的。 在活动中通过直观延演示法,实践操作等教学手法 来完成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发现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发生。 2.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

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悬浮的鸡蛋》课件。 2.记录表一张。 3.盐、鸡蛋、透明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猜想办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听!(鸡妈妈买了盐、糖、酱油、 生粉、味精用篮子装好准备回家,发现自己刚下的 蛋不见了。鸡妈妈着急的到处找,找呀找,发现鸡蛋掉 进了一个深深的坑里,鸡妈妈怎么也拿不出来,请小朋 友帮鸡妈妈想想办法。)你们有办法吗? 2.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的办法来帮助鸡妈妈,那会不会成功呢? 二.初步探索、发现奥秘 过渡:于是鸡妈妈来到了大二班,看见老师把鸡蛋 放在装有水的罐子里, 觉得很奇怪。(小朋友猜猜看,老师要来干什么?)原来我们今天要借鸡妈妈的盐、糖、酱油、生粉、味精 来用一下。做一个鸡蛋能否浮上来的实验。你们想试一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doc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

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

鸡蛋在液体中沉浮的奥秘

《鸡蛋在液体中沉浮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沉与浮》内容的拓展。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活动。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继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物体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体时,物体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知道了有些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知道了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具备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的思维难度不太大。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物体沉浮的关注,只落到物体的本身,如大小、形状、轻重等,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经验,本课将引导学生展开对另一变量——液体密度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证据。

2、培养学生做事严谨的态度,注重安全的意识。 教学重点:液体的性质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教学难点: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鸡蛋、鹌鹑蛋、桂圆粒、石子、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四个不锈钢勺子、2个滴管、课件; 小组准备:两个勺子、一个250毫升烧杯、一根牙签、一支塑料棒、1份食盐、1份白糖。 教学过程: 一、观察现象,引入新课。 1、师演示一个鸡蛋在两个杯中液体中一沉一浮的实验。 2、学生提出疑问,进行猜测。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个实验现象引入本课研究内容,通过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进行的时候说明自己的理由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进行有理有据的推测的科学习惯,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观察、实验比较两杯液体。 1、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两杯液体是不同的呢? 2、学生尝试用看、闻等方法辨别。 3、用加热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4、引导学生分析:我们用加热的方法,发现1号杯的液体没留下什么,2号杯的液体中有白色粉末。说明了什么呢?(生:这两杯液体不同。生:鸡蛋浮起来可能是因为2号液体中溶解了一些物质) (设计意图:对两种不同液体的比较,学生已经学习了多种方法,在这里通过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环境下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演示实验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实验中的危险和不必要的失误。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作出科学判断,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 三、调制一杯使物体浮起来的液体。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土壤成分的探究课题了解土壤实验名称 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组次小组成员 探究土壤的成分实验目的 土壤、烧杯、水、搅拌棒、纸巾、蒸发皿、石棉瓦、实验材料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步骤: 1、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发现什么,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5分钟。 4、学生分组实验,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5、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上面放上盛有土壤的蒸发皿,下面用酒精灯点燃加热。闻一闻发现了什么, 6、注意酒精灯使用:(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体的2/3。(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由下往右上方在灯芯上划过,使灯芯点燃。(3)用外焰加热。(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吹灭,用灯帽盖上灯芯,使火焰熄灭。 我们的发现: 1、餐巾纸会有明显的斑迹,说明土壤中含有。 2、土块中冒出,过一会土壤 ;表明土壤中含有。 3、停止搅拌,土壤出现 :大颗粒在,是 ;细小颗粒在是。

4、把土壤放在火上烧看到有冒出后,闻到的气味,说明土壤含有。 实验结论: 土壤的主要成分有。 星光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NO:2 课题肥沃的土壤实验名称做 肥料袋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组次小组成员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腐殖 质的形成过程,建立腐殖质概念。实验材料塑料袋、水、土、菜叶、泡过的茶 叶、线。实验步骤: 1、把水、土、菜叶、泡过的茶叶、等装进塑料袋扎紧。 2、抖动塑料袋让里面的材料拌匀。 3、把袋子放到黑暗的地方。 4、每周观察袋中发生的变化并记录。 我们的发现: 周次 1 2 3 4 5 袋里变化 实验结论: 我们生活中的植物类垃圾是可以制成的。 星光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NO:3 课题果实和种子实验名称观 察种子的内部构造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组次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认识种子的内部构造 实验材料蚕豆或菜豆等其他种子、水、烧杯、放大镜、捏子、小刀实验步骤: 1、把蚕豆种子放到烧杯中用水泡发。 2、用刀把泡发的蚕豆种皮去掉。 3、把种子剖开观察,用文字或图画描述。 我们的发现: 我观察的种子名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背景 沉浮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常见的科学现象,它表示了物体在水中的一种绝对的、肯定的终极状态,幼儿对它的认识是确定性的。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或搪塞而过,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这一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设计理念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许多道理和知识,都有可能成为幼儿科学启蒙的素材,孩子总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了解和认识世界。一件在成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在幼儿眼里却是那么的新奇有趣,也正是因为这些早期经验的获得,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使得孩子的生活富有生气和活力,他们的心智得以有益健康地发展。本次活动就缘于一次不经意的谈话:班上的汪洋小朋友跟大家描述起在乡下外婆家经历的一幕情景,外婆家的一只小水缸里漂浮着许多鸭蛋,他一时兴起,用手压住蛋欲使其沉下去,可那些鸭蛋在水面上晃悠来晃悠去,不听使唤。在旁默默听着的曹颖马上说道:“我看到妈妈把煮熟的鸡蛋放到水里后是沉的,不是浮起来的。”个别大胆的孩子纷纷猜想着可能是鸡蛋和鸭蛋、生与熟、冷水与热水的原因所致吧!也有的孩子疑惑不解,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于是,一个设想在我头脑中酝酿而成。 本次活动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说一说四个步骤进行:经历了激趣——发问——探索——交流的过程,做到激之以情,调情入境;授之以法,启发思维;导之以行,探索规律。让幼儿在动中学习、趣中思考、奇中发

鸡蛋的浮沉实验

鸡蛋的浮沉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大小对比 二、实验日期2009年8月5日 三、实验材料 1.玻璃杯 2.食盐 3.鸡蛋 4.茶 勺 5.筷子 四、实验过程 1.取出玻璃杯,倒入自来水(就是淡水),水 量约为杯子容量的3/4; 2.将鸡蛋放入淡水中;鸡蛋很快沉入水底:

3.取出鸡蛋,往水里加入3大茶勺食盐; 4.拿筷子在杯中快速搅拌, 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5.将鸡蛋放入刚刚搅拌好的盐水中;鸡蛋没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

五、实验结论: 1.清水的浮力小,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 2.盐水的浮力大,在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 六、理论基础(摘自小学科学网): 把生鸡蛋放在淡水中,它会下沉,因为鸡蛋的重力比浮力略微大一些。 当同一个鸡蛋放在盐水里时,它会浮起来,这是因为虽然鸡蛋的重力保持不变, 但盐水所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这个比较大的浮力抵消了鸡蛋的重力并且阻止它下沉。 七、联系实际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含盐量极高,是普通海水含盐量的10倍,游泳者极易浮起。

鸡蛋的浮沉实验 一、新课导入: 回忆一下小学科学课老师当初给你们做过的鸡蛋浮沉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 我们中学老师非常感谢你们的小学科学老师给你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实验器材:杯子、水 师:谁愿意上来闻闻老师这个杯子里是什么?谁敢尝试一下呢?(无色无味的水)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生鸡蛋。现在,老师要请一个同学把鸡蛋放进杯子里,你们猜猜鸡蛋会怎么样? 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将鸡蛋放入水杯中 实验现象:鸡蛋一下子就沉到了杯底 思考:此时鸡蛋受到浮力吗? 师:老师手里有一袋生活中天天见到的食盐,能让鸡蛋浮起来,你们相信吗? 师:老师现在又要请个小助手了,帮我把盐非常缓慢地添加到杯中。 学生上讲台实验演示:先放了一点盐,然后用筷子搅拌了一下,让学生确认已经是盐水了(盐在水里慢慢地溶解) 实验现象:鸡蛋直立起来,但是没有浮起来 思考:不是盐水能让鸡蛋浮起来吗?出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来回答;可能食盐添加的不够多!(盐少了) 师:你们觉得鸡蛋能浮起来吗?现在是什么原因没有浮起来呢?老师再请位同学上来帮忙继续添加食盐。(要求还是缓慢添加) 学生演示的动作:又倒入少许盐,不断地搅拌使其溶化。 实验现象: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 思考:你们说说,鸡蛋为什么开始不能浮起来后来能浮起来? 引导学生去思考水—盐水变化的量是什么,让学生理性思考问题:同一个鸡蛋在盐水中到的浮力比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变大的根本原因原来是液体的密度发生了变化。当液体的密度变的足够大的时候,产生的浮力。 学生分组实验: 让你们的鸡蛋浮起来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强调合作! 三、进一步上网查资料,了解中学物理浮力知识,了解除了改变液体密度改变浮力外,还有其他的方式;潜水艇、气球轮船的浮力知识应用。

(完整版)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鸡蛋的沉浮》 执教人:孔娜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科学《沉与浮》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进一步让幼儿探索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科学《鸡蛋的沉浮》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在鸡蛋沉浮实验中两人合作探究和分享实验经验的乐趣。 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2.知道鸡蛋的沉浮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发生。 3.能随着加入盐的量观察鸡蛋的悬浮程度,会记录和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鲜鸡蛋、吸管、小勺、盐、糖、清水若干。 2.观察记录表 3.《死海》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直观导入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鸡蛋,并提问。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客人。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出示鸡蛋,鸡蛋表面有点污渍,我们来给它们洗个澡吧! 二、引导幼儿发现鸡蛋沉浮的秘密。 1.教师把鸡蛋分别放进装有清水、盐水和糖水的1、2、3号杯子里。请幼儿仔细观看。 师:鸡蛋宝宝洗干净了澡,但是你们发现,这3个杯子里鸡蛋的位置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杯水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出示杯子上的图片标签。 2.教师小结:原来,鸡蛋是浮在水面上的水里面是加了盐的。 教师提问:是不是所有加了盐的水,鸡蛋都会浮起来呢?要放多少盐才会浮起来呢?我们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吧!出示大的调查表,引导幼儿进行猜想。 三、体验探究鸡蛋浮起来的方法,并进行操作纪录。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进行了猜想,接下来小朋友想不想去验证一下你们猜得对不对呢?(其实孩子可以大致说一下,然后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自己的记录表上)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及记录表的使用要求。 (1)记录表的填写要求。 鸡蛋沉与浮记录表 (2)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每组一个玻璃杯,一份食盐,一根小勺,一根搅拌棍,记录纸和笔。教师提醒:鸡蛋是生的,注意不要弄破了。 (3)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明确加盐、搅拌和记录方式等。 舀盐时,盐要舀满每勺盐基本一致。舀盐是一定要记住你舀了几勺,并将数字填写在记录表里。 (4)搅动时,不要把水弄洒,直到盐完全融化。 (5)分组进行,每组请小组长负责安排小小操作员和小小记录员。 2.请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理(如:鸡蛋破了) 3.说一说沉浮规律,分享和总结经验。 (1)请小组幼儿展示记录纸,并谈谈实验过程和结果。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鸡蛋沉浮的秘密。 2.探究改变水中的浓度后,鸡蛋沉浮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发现。 活动准备 1.矿泉水瓶子剪去颈部(安全考虑用透明胶包好)。 2.鲜鸡蛋、吸管、小勺、小盘子、水彩笔盐、糖若干。 3.观察记录表 4.《死海》的视频和图片。 5.场地:将幼儿分五组。 活动过程 导入:直观导入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鸡蛋,并提问。 师:小朋友们,今天蒋老师请来了一个客人。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出示鸡蛋,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物品。 桌面上分别摆放1、2、3个杯子里面分别装相同的水,清水、糖水、盐水。 二、引导幼儿发现鸡蛋沉浮的秘密。

1.教师分别将鸡蛋放入1、2、3号杯子里面。请幼儿仔细观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3个杯子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会区别盐与糖。 师:你们知道杯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不同?请你找一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感官:看、尝发现盐与糖的区别。 1.教师提问:是不是只要加了盐的水,鸡蛋就会浮起来呢? 幼:引导幼儿讨论加多少盐鸡蛋会浮起来? 三、体验探究鸡蛋浮起来的方法,并进行操作纪录。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及记录表的使用要求。 (1)记录表的填写要求。 (2)鸡蛋是生的,注意不要弄破了。 (3)舀盐时,盐要舀满每勺盐基本一致。 (4)搅动时,不要把水弄洒,直到盐完全融化。 (5)分组进行,每组请小组长负责安排小小操作员和小小记录员。 2.请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理(如:鸡蛋破了) 3.分享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放了几勺盐鸡蛋浮起来了?

鸡蛋在酸溶液中沉浮实验的探究

鸡蛋在酸溶液中沉浮实验的探究 今天看到一则关于探究“鸡蛋在酸溶液中沉浮”这一实验的,特转载!http://lyj99999333.blog.163. com/blog/static/128159164201121895548689/。谢谢!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10期《对一例经典习题的质疑》一文中指出:“鸡蛋在盐酸(食醋)溶液中,并没有出现课文习题答案中所描述的吸附在蛋壳表面的气泡能使鸡蛋发生上浮、下沉多次往复现象”。针对这一质疑,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的实验探究,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1.鸡蛋在白醋中沉浮的实验探究 1.1问题的提出 首先我让学生星期天在家完成这样一个家庭小实验:取一只鸡蛋放在盛有大半杯白醋的玻璃茶杯中,观察鸡蛋在白醋溶液中的变化,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然而,学生星期一到校反映不一,少数学生观察到了鸡蛋在白醋溶液中的上浮下沉现象,多数学生反映鸡蛋在白醋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上浮,但不再下沉。学生有如下质疑: 1.1.1同一个实验不同的学生做,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现象?从理论上讲鸡蛋投入白醋中由于其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当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白醋不断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吸附在蛋壳的表面,使其体积变大、浮力增大,当其浮力大于其重力时开始上浮,蛋上浮后部分吸附其表面的气泡剥离破灭,蛋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此时蛋应出现下沉现象,鸡蛋上浮后为什么不再出现下沉现象?为什么不同的蛋投入白醋中出现上浮现象所需要的时间差距很大,短的2—5分钟,长的超过一个小时? 1.1.2锌粒、小石子与白醋(稀盐酸)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泡能立刻离开其表面逸出,几乎没有气泡吸附在其表面,而鸡蛋与白醋(稀盐酸)溶液反应表面产生的大量气泡为什么迟迟的不愿及时地离开蛋的表面? 1.1.3将在白醋中反应了一段时间的蛋取出,发现蛋壳表面有一层粘稠物,该物质为何物,来自何方? 1.2.活动探究 1.2.1蛋壳表面易吸附大量气泡,这与蛋壳结构组成中含有蛋白质等物质有关。 针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我首先让学生上网查阅鸡蛋相关资料,了解蛋壳结构及其化学成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构成蛋壳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由蛋白质纤维所构成的基质,在这蛋白质基质上堆积钙质的结晶物,最后在蛋壳上覆盖上一层蛋白质的外膜。虽然蛋壳中蛋白质只占3.3%(矿物质约占95%,水分1%,脂肪0.03%,其余是碳水化合物和其它有机物质),但从蛋壳表面外膜到蛋壳的钙质(碳酸钙)的结晶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它既可处于晶体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界面,又可处于晶体的内部。通常,这些酸性蛋白质与疏水的大分子相结合而形成广泛的三维结构。蛋壳与白醋反应过程中表面产生一层蛋白质粘稠物,它对气泡有很强的吸附性,它在白醋与蛋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泡时虽然降低其表面张力不多,但形成的气泡膜很牢固,结果使得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吸附在蛋壳表面不易(破裂)逸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与浮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与浮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与浮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会浮起来,培养幼儿小心、细致的学习习惯,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鸡蛋的沉与浮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学会交往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进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合作型的人才。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在合作过程中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为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从而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所以我班在学习游戏活动中一直注意对孩子进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新添置了玩具“钓鱼”,那些塑料鱼浮在水面上,由于钓竿太少,没有钓竿的孩子在旁边等不及就将手上的小磁铁扔进水里,磁铁沉下去了,孩子们聚在一起讨论哪些物品在水里浮起来,哪些物品在水里沉下去,结合孩子们的认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沉与浮的小实验,孩子们发现木头、树叶、小碗等在水里会浮上来,而铁丝、玻璃、勺子、砖头等会沉下去。孩子们发现借助于其他材料,沉与浮就会发生变化。如:小碗中放上石块会沉下去,空的瓶子装满水或石子,瓶子也会沉下去,活动中孩子们对让浮的东西沉下去,如何让沉的东西浮上来特别感兴趣,于是我选择了《鸡蛋的沉与浮》这一活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合作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他们在自由平等中交往、学习、商量、讨论、操作等,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有机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活动中,我除了提供材料外,更多的是关注和引导幼儿商量、合作、交流,让幼儿通过合作、实验,再实验来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变化,来体验合作及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会浮起来。 2.培养幼儿小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3.培养幼儿喜欢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做科学小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细心观察能力,喜欢动手做科学小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中会浮 起来。 教学难点: 培养幼儿多观察善思考,勤动脑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鸡蛋、盐、水、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问:你们知道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浮起来吗?(幼儿回答各种答案) 2.请幼儿在准备好装满清水的透明小鱼缸里放进准备好的物品(如:积木、锁子、苹果、石块、鸡蛋等),观察哪些物品在水里浮?哪些物品在水里沉? 二.教学过程 1.“我是魔术师”老师神秘告诉幼儿能让鸡蛋会“游泳”,让它在水里浮起来,淡水中加入食盐(幼儿不知情),边加边搅拌,鸡蛋慢慢的浮起来了。 2.设疑,让幼儿猜测是什么原因? 3.教师告诉幼儿加入水中是食盐,能使水的浮力变大,鸡蛋就慢慢浮起来了。 4.小朋友动手做实验,把盐放进水里,小心的搅拌,鸡蛋沉到水底还是有什么变化,是沉还是浮,谁的鸡蛋浮起来了。放盐少鸡蛋浮的起来吗?放多少?请他把这个方法和同伴交流。小朋友在小心、细致做着。并用图画、图示、方法培养孩子的记录能力。 5.接着使用课件,“放盐→搅拌→鸡蛋浮起来”。请小朋友在此细心观察。 6.小结:小朋友整理鸡蛋和水罐,把实验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学”感受和成就感。 活动延伸 小朋友家里有什么东西也会溶化的,如:糖、豆粉放进水中用同样的方法,看看有什么效果。和父母一起观察不同的水温鸡蛋浮起来速度一样吗? 教学反思 在小朋友做实验的过程中,一个小朋友偷偷用手指点盐水,眉头一皱说很咸的。嘴巴不舒服,另一个小朋友说,你赶快去漱口,孩子们在取得直接经验,并会帮助伙伴。实验中博博的鸡蛋浮起来了,不小心水泼了,爱水的天性使他又去续水,鸡蛋又沉下去了,又加盐来搅拌。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孩子很快实验成功,过程积极、愉快。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记录能力,在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