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之西药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分析之西药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项下的对溶剂的要求。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 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按各品种项下的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1)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 (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h/2),按n=5.54(tR/W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2) 分离度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2(tR<[2]>-tR<[1]>) R=──────────W<[1]>+W<[2]>式中t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t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W<[1]>及W<[2]>为此相邻两峰的峰宽。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3) 拖尾因子为保证测量精度,特别当采用峰高法测量时,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因子(T)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或不同浓度进样的校正因子误差是否符合要求。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W<[0.05h]> T=──────2d<[1]> 式中W<[0.05h]>为0.05峰高处的峰宽;d<[1]>为峰极大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除另有规定外,T应在0.95~1.05间。也可按各品种校正因子测定项下,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注样3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3.测定法定量测定时,可根据样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峰面积法或峰高法。但用归一法或内标法测定杂质总量时,须采用峰面积法。(1) 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供试品(或经衍生化处理的供试品)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并求出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但溶剂峰不计算在内。色谱图的记录时间应根据各品种所含杂质的保留时间决定,除另有规定外,可为该品种项下主成分保留时间的倍数。 1 2 下页

体内药物分析考试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体内药物分析》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反相HPLC 答:即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HPLC。 2.ODS 答:即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常用反相HPLC的固定相。 3.荧光光谱 答: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作的图。 4.激发光谱 答:以激发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作的图。 5.RSD 答:相对标准偏差,即精密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6.一相代谢 答: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 7.二相代谢 答:指药物在体内的结合反应,包括: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酯化、甲基化、乙酰基化、氨基酸缀合、谷胱甘肽缀合等。 8.检测限 答:表示药物的最低可测度,不必定量,通常以S/N=2~3倍时被测药物的绝对量表示。 9.定量限 答:表示药物可定量测定的最低量,须符合一定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常以标准曲线最低浓度点来确定,或以 S/N=5~10确定。 10.血清 答:全血经离心后的上清液。 11.血浆 答:全血加抗凝剂(肝素等),经离心后的上清液。

12.酶免疫分析 答:酶免疫分析是在放射免疫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分析方法,以酶代替同位素来标记药物,酶与底物、辅酶等反应后引起吸收光谱变化而被检测。 13.手性药物 答:分子结构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即手性中心)的药物称为手性药物。 14.TDM 答:治疗药物监测,为英文“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的缩写。 15.冷冻 答:指-20℃及以下温度。 16.人工抗原 答:全称为人工完全抗原,将药物等小分子半抗原与蛋白质、多肽等大分子物质经人工合成而得,具有免疫原性。 17.生物转化 答:主要指体内代谢反应。 18.提取回收率 答:指药物加入到生物样本中经前处理后测得的量与理论加入量的比值。 19.CYP1A2 答:细胞色素P450 1族A亚族第2个酶基因。 20.毛细管电泳 答:即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各组分之间的迁移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 二、填空 1.气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检测器有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氮磷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MS 等。 2.分析方法认证的主要指标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灵敏度、稳定性等。 3.在毛细管电泳中,驱动荷电物质前进的两个重要作用力是电泳流和电渗流。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进展 摘要:主要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鉴别、药物杂质检查、药物含量测定等方面具体应用以及展望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药物分析;联用技术 Abstract:Mainly introduced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drug discrimination, drug impurity test,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wor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pharmaceutical analysis,hyphenated techniques 引言: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HPLC在国内和国外的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范围很广,发展速度也很快,尤其在我国,近十几年来HPLC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HPLC 在药物的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鉴别、有关物质的检查、有效成分及含量的测定[1];本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1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1 在药物鉴别中的应用 在HPLC 法中,药物组分的保留时间与其结构和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药物由于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在色谱图上的出峰顺序不同,是定性的重要参数,

体内药物分析题库

题目 A B C D 1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 的描述,正确的是 剂型因素是抱片剂、胶囊剂、丸 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 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 作用和毒性 改善难容性药物的溶出速 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 容 2 生物药剂学的描述, 错误的是 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 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 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 论基础和研究手段 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 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 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 分析手段和方法 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 就可以判断药物制剂在体 内是否有效 3 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 述错误的是 流动性不对称性饱和性半透性 4 K+、单糖、氨基酸等 生命必须物质通过生 物膜的转运方式是 被动扩散膜孔转运主动转运促进扩散 5 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 可因下述哪些因素而 明显增加 缓释片肠溶衣薄膜包衣片使用红霉素硬脂胺盐 6 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 器 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乳腺癌耐药蛋白有机离子转运器 7 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转运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消耗能量需要载体参与 8 胞饮作用的特点有部位特异性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逆浓度梯度转运 9 以下哪些药物不是 P-gp的底物 环孢素A 甲胺嘌呤地高辛诺氟沙星 10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 是 胃小肠大肠直肠 11 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 因素不正确的是 胃内容物的粘度和渗透压精神因素食物的组成药物的理化性质 12 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 收中,溶解了的药物 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 漏槽动态平衡饱和漏槽和饱和

13 为避免药物的首过效 应常不采用的给药途 径 舌下直肠经皮口服 14 淋巴系统对()的吸 收起着重要作用 肠溶性药物解离型药物水溶性药物小分子药物 15 正确的是 不同的厂家生产的同一剂型或 者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 产品之间,不可能产生不同的治 疗效果 对难溶性药物进行微粉化或制成固 体分散物,可以增加其溶解度或体 内吸收 药物的晶型对药物的溶解度有 影响,但是对生物利用度没有 影响 只要是同一药物,给药途 径和剂型不同时,其产生 的血药浓度一定相同 16 被动扩散吸收具有以 下特征 需要存在浓度差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17 主动转运吸收具有以 下特征 需要存在浓度差脂溶性大的药物吸收快不需要载体存在饱和现象 18 胆汁中的胆盐一般能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 收,因为其具有 表面活性作用重吸收作用胃空作用首过效应 19 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脂 溶性,影响药物穿透 生物膜的药物的理化 性质是 pKa pH 油/水分布系数晶型 20 以下不属于药物通过 细胞膜被吸收的机理 的是 被动扩散微绒毛吸收载体转运离子对转运 21 不属于细胞膜主要组 成成分的是 脂肪多糖氨基酸蛋白质 22 通常胃液的pH值为1-2 1-3.5 4-5.7 7.6-8.2 2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药物的生物活性在很大程度上 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给药剂型 的影响 同一药物相同的给药途径而剂型不 同,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血药浓 度 生物药剂学实验测得的指标是 判断某药在临床上有效或无效 的最终指标,是唯一的指标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必须要 以药理实验为基础,其研 究范畴不能代替其它医药 学科

第十二章 色谱分析法基础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基础 教师:李国清 一.教学目的: 1. 熟练掌握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 2. 掌握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峰)所代表的各种技术参数的准确含义; 3. 能够利用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方程判断影响色谱分离各种实验 因素; 4. 学会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塔板理论,包括理论塔板数(n)、有效塔板数(n eff)和塔板高 度(H)及有效塔板高度(H eff)的计算。 2. 速率理论方程 3. 分离度和基本分离方程 三.教具: 多媒体计算机、板书。 四.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提问、讨论。 五.教学过程 §12-1、色谱法的特点、分类和作用 一.概述 色谱法是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6年使用右图的装置分离植物叶子中的色素时,将叶片的石油醚(饱和烃混合物)提取液倒入玻璃管中,柱中填充CaCO3粉末(CaCO3有吸附能力),用纯石油醚洗脱(淋洗)。色素受两种作用力影响: (1)一种是CaCO3吸附,使色素在柱中停滞下来 (2)一种是被石油醚溶解,使色素向下移动。 各种色素结构不同,受两种作用力大小不同,经过一段时间洗脱后,色素在柱子上分开,形成了各种颜色的谱带,这种分离方法称为色谱法。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试样混合物的分离过程也就是试样中各组分在称之为色谱分离柱中的两相间不断进行着的分配过程。 其中的一相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可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二.色谱法分类

体内药物分析

第二章生物样品与样品制备 1.体内药分的对象:人体和动物体液、组织、器官、排泄物 2.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样品量少,不易重新获得;样品复杂,干扰杂质多;供临床用药监护的检测分析方法要求简便、快速、准确,以便迅速为临床提供设计合理的用药方案及中毒解救措施;实验室拥有多种仪器设备,可进行多项分析工作;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需相关学科参与。 3.体内药物分析样品的种类:最常用且易获得的分析样品有:血样、尿样、唾液和粪便。 特殊情况下:乳汁、泪液、脊髓液、胆汁、羊水、各种组织 4.血清:血清是由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的影响引起血液凝结而析出的澄清黄色液体,约为全血的30%~50% 5.尿液:尿液的主要成分:水、含氮化合物、盐类;体内药物清除主要通过尿液排出,药物以其原型或代谢物及其缀合物等形式排出;尿药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尿清除率、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率的研究,并可推断患者是否按医嘱用药。 6.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是指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时,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浓集,必要时对待测组分进行衍生化,为测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7.为何进行前处理? 1)药物进入体内除原药外还有多种形式存在 2)生物样品的介质组成比较复杂,尤其蛋白质严重影响分离效果,必须进行前处理 3)除去介质中含有的大量内源性物质等杂质,提取出低浓度的被测药物,同时浓集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使其在所用分析技术的检测范围内。 8.生物样品处理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待测药物测定的目的与浓度范围。9.去除蛋白质的方法:加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加入中性盐;加入强酸;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酶解法。 10.生物样品的分析由两步组成:样品的前处理(分离、纯化与浓集)和对提取物的仪器分析;提取法是应用最多的分离、纯化方法;提取的目的:从大量共存物中分离出所需要的微量组分药物及其代谢物,并通过溶剂的蒸发使样品得到浓集,以供测定;提取法分为液-液提取法和液-固提取法。11.提取溶剂的选择:对被测组分的溶解度大,沸点低,易于浓集、挥散,与水不相混溶,无毒、化学稳定、不易乳化;最常用的溶剂是乙醚和氯仿。 12.被测组分的浓集:样品在提取过程中被测组分得到纯化但因微量的组分分布在较大体积的提取溶剂中,由于进样量的限制,被测组分量可能达不到检测灵敏度,故需将被测组分浓集后再测定;两种浓集方法:末次提取时加入提取液尽量少;挥去提取溶剂法。 13.分离前将药物进行衍生化的目的:使药物变成具有能分离的性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增强药物的稳定性;提高对光学异构体分离的能力;GC 中的化学衍生化和HPLC中的化学衍生化。

体内药物分析终极复习资料

1.体内药物分析定义。P1 研究药物及其代谢物在生物体内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的方法学科,获得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各种动力参数,药物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代谢产物、代谢途径等信息,对药物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研发新药等提供科学依据。 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理解)。P3-5 (1)机体因素:包括生理、病理、遗传因素 (2)药物因素:包括剂型因素、药物相互作用 (3)(3)其他因素:大气污染、食品、烟、酒、茶等 药物进入体内后,血液循环为药物体内转运的枢纽。大多数药物只有达到作用部位和受体部位,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后,才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呈平行关系,部分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效无明显相关关系。 3.体内药物分析的生物样本及分析对象。P8 生物样本:凡是体液所到之处,如血液、尿液、唾液、毛发、各种器官、组织、呼出气体等都是取样对象,还包括细胞悬液,微粒体孵育液、器官灌流液等体外试验中的各种生物介质。分析对象:母体药物、代谢产物、必要的内源性物质或与之相关的其他药物。 4.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1)干扰杂质多 (2)被测浓度低 (3)供试样品量少 (4)待测物的易变性 (5)要求较快提供结果 (6)要有一定的仪器设备 (7)工作量大 5.生物样品选择的基本原则。常用的生物样品及其应用特点。P19 选择原则: (1)必须能反映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2)易于获得 (3)便于处理 (4)根据不同目的要求选取 常用生物样品及应用特点: 血液优点:较好体现药物浓度与治疗的关系 缺点:(1)损伤性取样,取样量有限制 (2)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尿液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 (2)药物浓度高 (3)收集方便 缺点:(1)浓度变化大,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差 (2):不易采集,保存 (3):肾功能不全、婴儿不宜用此法 唾液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 (2)含蛋白浓度低,易处理 (3)C S/C P较恒定时,可代替血样进行TDM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缺点:(1)适用药少 (2)取样量变化大

第十二章 色谱分析法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答: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移动时,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分配,原来微波的分配差异产生了很明显的分离效果,从而依先后顺序流出色谱柱。 2、气相色谱仪有哪些主要部件?各有什么作用? 答: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有:高压气瓶、气化室、恒温箱、色谱柱、检测器。 高压气瓶:储存载气; 气化室:将液体或固体试样瞬间气化,以保证色谱峰有较小的宽度; 恒温箱:严格控制色谱柱的温度; 色谱柱:分离试样; 检测器:将组分及其浓度变化以不同方式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信号。 或答:气路系统:是一个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管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获得纯净、流速稳定的载气。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和气化室。其作用是让液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快速而定量地加到色谱柱上端。 分离系统:色谱柱是色谱仪的分离系统,试样各组分的分离在色谱柱中进行。 温控系统:主要指对色谱柱、气化室、检测器三处的温度控制。 检测系统:是把载气里被分离的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 3、试述热导池检测器及氢火焰电离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答:热电池检测器是基于被分离组分与载气的导热系数不同进行检测的。当通过热导池他体的气体组成及浓度发生变化时,引起热敏元件温度的改变,由此产生的电阻值变化通过惠斯登电桥检测,其检测信号大小和组分浓度成正比。 氢火焰电离检测器是根据含碳有机物在氢火焰中发生电离的原理检测的。 4、根据速率理论方程式,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答:H = A + B/u + Cu 操作条件选择: ①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填充物,并尽量填充均匀,紧密,减小涡流扩散; ②载气流速u,当u较小时,分析扩散项B/u成为影响H的主要因素,此时应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N2、Ar)以使组分在气相中有较小的扩散系数,减小组分在气相中停留的时间;当u较大时,传质阻力项Cu成为影响H的主要因素,此时宜用相对分子质量低的载气(H2、He)使组分在气相中有较大的扩散系数,减小气相传质阻力。可由H-u曲线求得U opt. ③适当降低固定液的液膜厚度,增大组分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5、试述速率理论方程式中A、B/u、Cu三项的物理意义。 答:A:涡流扩散项,在填充色谱中,当组分随载气向柱出口迁移时,碰到的填充物颗粒阻碍会不断改变流动方向,使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的流动,引起色谱峰变宽。 B/u:分子扩散项,是由于色谱柱内沿轴向存在浓度梯度,使组分分子随霸气迁移时自发地产生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扩散,从而使色谱峰变宽。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地分类及其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为:液固色谱法、液液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 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它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上地吸附作用不同来进行分配地. ①液固色谱法地作用机制 吸附剂:一些多孔地固体颗粒物质,其表面常存在分散地吸附中心点. 流动相中地溶质分子(液相)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后,在随载液流动地过程中,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液相)(吸附)<>(吸附)(液相) 其作用机制是溶质分子(液相)和溶剂分子(液相)对吸附剂活性表面地竞争吸附. 吸附反应地平衡常数为: 值较小:溶剂分子吸附力很强,被吸附地溶质分子很少,先流出色谱柱. 值较大:表示该组分分子地吸附能力较强,后流出色谱柱. 发生在吸附剂表面上地吸附解吸平衡,就是液固色谱分离地基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②液固色谱法地吸附剂和流动相 常用地液固色谱吸附剂:薄膜型硅胶、全多孔型硅胶、薄膜型氧化铝、全多孔型氧化铝、分子筛、聚酰胺等. 一般规律:对于固定相而言,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铜)之间地作用力很弱,分配比较小,保留时间较短;但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之间地作用力很强,分配比大,保留时间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流动相地基本要求: 试样要能够溶于流动相中 流动相粘度较小 流动相不能影响试样地检测 常用地流动相:甲醇、乙醚、苯、乙腈、乙酸乙酯、吡啶等. ③液固色谱法地应用 常用于分离极性不同地化合物、含有不同类型或不;数量官能团地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地不同地异构体;但液固色谱法不宜用于分离同系物,因为液固色谱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地同系物选择性不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液液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 将液体固定液涂渍在担体上作为固定相. ①液液色谱法地作用机制 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时,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小地组分较难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快;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大地组分容易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慢,从而达到分离地目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液液色谱法与液液萃取法地基本原理相同,均服从分配定律:固液 值大地组分,保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 ②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正相分配色谱用极性物质作固定相,非极性溶剂(如苯、正己烷等)作流动相. 反相分配色谱用非极性物质作固定相,极性溶剂(如水、甲醇、己腈等)作流动相.

9《药物分析》第五章(2课时)说课材料

9《药物分析》第五章 (2课时)

章 节名 称 第五章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授 课安 排 授 课 时 数 2 授 课时 间 第五周 授 课 方 法 讲授 授 课 教 具 多媒体 教 学目 的 1、 明确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和原理; 2、 学会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操作技术。 教 学 重 点 掌握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和原理; 教 学 难 点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操作技术; 项目7 苯甲酸类药物、水杨酸类药物及其它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一、苯甲酸类药物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1)结构 (2)性质 物理性质: 1、大多数是结晶性固体 2、溶解性:游离芳酸类药物,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芳酸碱金属盐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装 订 线

1、酸性:本类药物分子中具有-COOH,具有酸性,可以与碱成盐。 2、三氯化铁反应:本类大多数药物可与三氯化铁作用,生成铁盐。 3、分解性:某些药物因含有特殊的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其分解产物可发生特殊的反应,可以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 4、紫外吸收:具有苯环,所以具有紫外吸收。 (二)鉴别试验 (1)三氯化铁反应 1.苯甲酸、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盐水溶液、苯甲酸钠中性溶液,与三氯化铁作用,生成碱式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 2.丙磺舒 丙磺舒的钠盐水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作用,生成米黄色的沉淀。 (2)分解产物的反应 1.苯甲酸钠遇酸分解生成具有升华性的苯甲酸,并凝结成白色升华物。 2.丙磺舒与氢氧化钠共热熔融,分解生成亚硫酸,经硝酸氧化成硫酸,显硫酸的鉴别反应。 3.泛影酸 加热分解产生紫色碘蒸气。 (三)杂质检查 (1)羟苯乙酯的杂质检查

2019年体内药物分析考试试题

体内药物分析考试试题 一、X型题(本大题10小题.每题1.0分,共10.0分。以下每题由一个题干和 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第1题 常用的有机溶剂蛋白沉淀剂 A 甲醇 B 乙腈 C 氯仿 D 乙醚 E 醋酸乙酯 【正确答案】:A,B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生物样品前处理目的是 A 将药物自缀合物或蛋白结合物中释放,以便于药物总浓度测定 B 净化与浓缩样品,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C 将样品中药物提纯,以便获得单体化合物 D 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使其具有可检测性质或提高检测灵敏度 E 保护仪器 【正确答案】:A,B,D,E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分泌唾液的腺体有 A 腮腺 B 舌上腺

C 颌下腺 D 舌下腺 E 胰腺 【正确答案】:A,C,D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去除蛋白质的方法有 A 加入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 B 加入中性盐 C 加入强酸 D 加入含锌盐及铜盐的沉淀剂 E 酶解法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采用尿样测定药物浓度的目的是 A 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 B 药物生物等效性评价 C 药物肾清除率测定 D 推断患者是否违反医嘱用药 E 药物代谢物研究 【正确答案】:A,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尿的主要成分是 A 水

B 蛋白质 C 尿素 D 脂肪酸 E 盐 【正确答案】:A,C,E 【本题分数】:1.0分 第7题 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有 A 乙腈去蛋白法 B 溶剂提取法 C 固相提取法 D 化学衍生化 E 酶解法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8题 采用唾液作为样品测定药物浓度的优点有 A 易于反复采集 B 采集时无痛苦、无危险 C 唾液中药物浓度高于血浆中药物浓度 D 通常所指血浆中药物治疗浓度范围系指血浆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范围 E 唾液中药物浓度与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比值(S/是恒定的 【正确答案】:A,B 【本题分数】:1.0分 第9题 尿液的采集是通过自然排尿,主要包括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 课程名称 体内药物分析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程性质 指定选修课 授课时数 20学时 授课对象 2000级药学专业第四学年7学期 制订日期 2003. 8 课次 授课内容 教材与参考书目 第一次课 (2学时) 绪论 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意义、对象和任务 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与意义 体内药物分析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

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着重介绍本学科在临床药学研究中的意义。 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和任务 血液是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对象。除血液外,尚有尿液、唾液、毛发和脏器等较为常用的生物体液和组织。 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分析方法学研究,探讨各种方法应用于体内药物分析中的规律性问题。并简要介绍体内药物分析在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方面的任务。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与要求 探讨生物样品的特点及分析目的与分析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简要介绍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热点 简要介绍国内外体内药物分析这一交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发展概况,以及当前本学科的热点问题。 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知识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吸收 主要回顾药物的胃肠道吸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药物的其他途径吸收过程不作具体介绍。药物的分布 主要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与其自身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血流量与膜通透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等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药物的生物转化 探讨药物代谢的反应类型及过程、药物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以及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药物的排泄 主要介绍药物的肾排泄、胆汁排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其他排泄途径不作具体介绍。 教材: 李好枝主编《体内药物分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及期刊: 陆明廉主编《血药浓度测定与临床应用》 曾经泽主编《生物药物分析》 李发美主编《医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Sadee W, et al. Drug Level Monitoring Charmerlain G. Analysis of drug in biological fluids 药物分析杂志 药学学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Journal of Chromatogr B Clinical Chemistry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本章参考书: 吴如金主编.《体内药物分析》 王丽.介绍美国一个独特的TDM模式.中国药学杂志,1993,28(8):505 陈刚.近五年来TDM的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11(3):127

体内药物分析试题及答案

体内药物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A1 1、下列哪一步是体内药物分析中最难、最繁琐,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A、样品的采集 B、样品的贮存 C、样品的制备 D、样品的分析 E、蛋白质的去除 2、体内药物分析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不包括 A、HPLC法 B、酶免疫分析法 C、毛细管电泳法 D、放射免疫分析法 E、紫外分光光度法 3、体内药物分析特点描述不相符的 A、体内药物分析影响因素少 B、样品复杂,干扰物质多 C、样品量少,药物浓度低 D、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 E、样品在测定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 4、可用“相对标准差”表示的是 A、精密度 B、定量下限 C、专属性 D、准确度 E、线性 5、在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中,质控样品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一般应小于 A、10% B、15% C、30% D、80% E、90% 6、下列关于生物样品最低定量限说法正确的是 A、要求至少要满足测定2个半衰期时样品中的药物浓度 B、是仪器能够测定样品的最低浓度点 C、要求满足测定C max的1/10~1/20时的药物浓度 D、应有至少2个样品测试结果证明 E、其准确度应在真是浓度的85%~115%范围内

7、在考察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时,建立标准曲线至少用几个浓度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10个 8、用于建立标准曲线,每一浓度每批至少测定 A、2个样品 B、3个样品 C、4个样品 D、5个样品 E、6个样品 二、B 1、A.<15% B.85%~115% C.80%~120% D.<20% E.100% <1> 、生物样品测定方法要求,质控样品测定结果在定量下限附近相对标准差应 A B C D E <2> 、生物样品测定方法要求,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差一般应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由于生物样品非常复杂,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时,样品的前处理十分重要,包括分离、纯化、浓集,必要时还要进行化学衍生化。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081555,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的检测方法有:(1)色谱法:HPLC法、GC法及其联用技术;(2)毛细管电泳法及其联用技术;(3)免疫分析法(IA):该法是以特性抗原一抗体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常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酶免疫分析法(EI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 【该题针对“生物样品测定方法的基本要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1081554,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①样品复杂,干扰物质多,样品中除含有被测的药物和代谢物外,还含有内源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质、无机盐、色素等)和外源性物质(如共存药物),这些物质可干扰药物的测定,所以在测定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②样品量少,药物浓度低,提取分离之后,常需要对样品进行浓缩,同时要求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专属性;③工作量大,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

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1.色谱法有哪些类型?其分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GC),根据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还是固定液(附着在惰性载体上的一薄层有机化合物液体),又可分为气固色谱(GSC)和气液色谱(GLC).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同理,液相色谱亦可分为液固色谱(LSC)和液液色谱(LLC).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C)。随着色谱工作的发展,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表面,这种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CBPC)。 2.试述热导池及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原理? 答:热导池检测器是利用组分蒸气与载气导热系数不同来测定各组分的.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是利用有机物在氢气――空气火焰中产生离子化反应而生成许多离子对,在加有电压的两极间形成离子流. 3.如何选择气液色谱的固定液? 答:对固定液的选择并没有规律性可循。一般可按“相似相溶”原则来选择。在应用时,应按实际情况而定。 (i)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流出,沸点低的先流出,沸点高的后流出。 (ii)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极性次序分离,极性小的先流出,极性大的后流出。 (iii)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性组分先流出,极性组分后流出。 (vi)分离能形成氢键的试样:一般选用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与固定液分子间形成氢键能力大小先后流出,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最易形成氢键的最后流出。(v)复杂的难分离物质: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固定液。 对于样品极性情况未知的,一般用最常用的几种固定液做试验。 对固定液的要求: 首先是选择性好.另外还要求固定液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在操作温度下有较低蒸气压,以免流失太快。 (a.在操作温度下呈液态,并有足够的稳定性,能溶解被分离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且不与组分发生化学反应。b.在操作温度下粘度要低,以保证固定液能均匀分布在担体上形成均匀的液膜。c.对被分离的各组分有足够的分离能力。)

9《药物分析》第五章(2课时)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教案(理论教学首页) (第 1页) 项目7 苯甲酸类药物、水杨酸类药物及其它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一、苯甲酸类药物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1)结构 (2)性质 物理性质: 1、大多数是结晶性固体 2、溶解性:游离芳酸类药物,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芳酸碱金属盐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1、酸性:本类药物分子中具有-COOH,具有酸性,可以与碱成盐。 2、三氯化铁反应:本类大多数药物可与三氯化铁作用,生成铁盐。 3、分解性:某些药物因含有特殊的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其分解产物可发生特殊的反应,可以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 4、紫外吸收:具有苯环,所以具有紫外吸收。 (二)鉴别试验 (1)三氯化铁反应 1.苯甲酸、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盐水溶液、苯甲酸钠中性溶液,与三氯化铁作用,生成碱式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 2.丙磺舒 丙磺舒的钠盐水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作用,生成米黄色的沉淀。 (2)分解产物的反应 1.苯甲酸钠遇酸分解生成具有升华性的苯甲酸,并凝结成白色升华物。 2.丙磺舒与氢氧化钠共热熔融,分解生成亚硫酸,经硝酸氧化成硫酸,显硫酸的鉴别反应。 3.泛影酸 加热分解产生紫色碘蒸气。 (三)杂质检查 (1)羟苯乙酯的杂质检查

主要是水杨酸的检查,同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2)泛影酸的杂质检查 包括:游离碘(药物变质产生)、卤化物(苯环的碘化)、碘化物(生成、贮存)、氨基化合物(乙酰化不完全,药物水解)。 1.游离碘: 碘使淀粉变蓝的原理进行检查 2.卤化物 利用卤化物和硝酸银作用产生卤化银浑浊。 3.碘化物 碘化物在酸性条件下被过氧化氢氧化生成游离碘的原理进行检查。 4.氨基化合物 利用芳伯胺的重氮化-耦合反应检查产物吸收度。 (3)布美他尼的杂质检查 重氮化-耦合反应检查产物吸收度 (四)含量测定 酸碱滴定法包括直接滴定法、剩余酸碱滴定法、双相酸碱滴定法。 1.直接滴定法(羧酸)主要使用于含羧酸的药物。 苯甲酸、丙磺舒和布美他尼的原料药分别以酚酞或甲酚红为指示剂,用氢氧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 (1) 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 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 h/2),按n=5.54(t R/W 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2) 分离度(R)

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

(一)最佳选择题 .体内药物分析中,最常用地体内样品是 .血浆.尿液.唾液.胃.十二指肠 .血浆占全血量地比例是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常用地去蛋白质地试剂是 .醋酸.冰醋酸,甲醇.盐酸.硫酸 .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实际生物样品试验主要考察地项目是 .方法地定量限.方法地检测限.方法地定量范围 .代谢产物地干扰.内源性物质地干扰 .使用唾液作为治疗药物监测样本,应满足地条件是 .血浆中药物浓度足够大.唾液中药物浓度够大.足够大 .下列研究目地中,体内分析使用毛发样品地是 .生物利用度.药物剂量回收.药物清除率 .体内微量元素测定.以上均不是 .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方程时,权重因子(形)一般选用地是 ..1C i. .血浆样品地稳定性考察内容通常不包括地试验是 .血浆样品地室温放置.血浆样品冰冻保存

.血浆样品冻一融循环.经处理后溶液地冰冻保存 .经处理后溶液地室温或特定温度放置 .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用空白生物基质试验进行验证地指标是 .方法地定量范围.方法定量下限( ).方法地特异性 .方法地精密度.方法地准确度 .当采用液,液萃取法测定血浆中碱性药物()时,血浆最佳是 . (二)配伍选择题 [] .血清.尿液.头发.心脏.粪便 下列试验目地宜选用地体内样品是 .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药物体内代谢类型研究 [—] .准确度.精密度.定量下限 .样品.提取回收率 .用于评价样品处理方法将体内样品中待测物从生物介质中提取出来地能力.用于分析过程中,对分析方法进行质量监控 .是指在确定地分析条件下测得地体内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地接近程度 (三)多项选择题

药物分析习题-(1).

药物分析复习题(红色是答案或提示) 第一章 一、最佳选择题 1. ICH有关药品质量的技术要求文件的标识代码是 A. E B. M C. P D. Q E. S 2. 药品标准中鉴别试验的意义在于 A. 检查已知药物的纯度 B. 验证已知药物与名称的一致性 C. 确定已知药物的含量 D. 考察已知药物的稳定性 E. 确证未知药物的结构 3. 盐酸溶液(9→1000)系指 A. 盐酸1.0 ml加水使成1000 ml的溶液 B. 盐酸1.0 ml加甲醇使成1000 ml的溶液 C. 盐酸1.0 g加水使成1000 ml的溶液 D. 盐酸1.0 g加水1000 ml制成的溶液 E. 盐酸1.0 ml加水1000 ml制成的溶液 4. 中国药典凡例规定:称取“2.0 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 A. 1.5-2.5 g B. 1.6-2.4 g C. 1.45-2.45 g D. 1.95-2.05 g E. 1.96-2.04 g 5. 中国药典规定: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 A. 0.01 mg B. 0.03 mg C. 0.1 mg D. 0.3 mg E.0.5 mg 6. 原料药稳定性试验的影响因素试验,疏松原料药在开口容器中摊成薄层的厚度应 A.>20 cm B.≤20 cm C.≤10 cm D. ≤5 cm E. ≤10 mm 7. 下列内容中,收载于中国药典附录的是 A. 术语与符号 B. 计量单位 C. 标准品与对照品 D. 准确度与精密度要求 E. 通用检测方法 8. 下列关于欧洲药典(E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EP在欧盟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 B. EP不收载制剂标准 C. EP的制剂通则中各制剂项下包含:定义、生产、和检查 D. EP制剂通则项下的规定为指导性原则 E. EP由WHO起草和出版 二、配伍题 [1-2] A. SFDA B. ChP C. GCP D. GLP E. GMP 下列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 D 1.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E 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5] A.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不到1 ml中溶解 B.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1-不到10 ml中溶解 C.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10-不到30 ml中溶解 D.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30-不到100 ml中溶解 E.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100-不到1000 ml中溶解

实例解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

实例解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一、原理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液液、液固、离子交换、尺寸排阻)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二者相对运动时候,物质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分配,从而使得物质得到完全分离 二、适用范围 高沸点、热不稳定的天然产物、生物大分子、高分子化合物、离子型样品、生化样品三、特点 高压、高效、高灵敏度 四、仪器组成 流动液贮存提供脱气,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控制记录系统贮液瓶、高压泵、进样器、分离柱、检测器、记录仪 五、仪器选择 由实验条件确定是选用二元高压还是四元低压、一般来说,二元高压的准确度较高。四元低压是先将样品按比例混合再泵入,而二元高压是先泵入不同比例的溶剂再混合。确定采用的脱气系统,一般采用在线脱气。确定进样方式,人工手动六通阀进样,还是进样针自动进样,一个适用于少量样品,一个适用于大量样品。 选择检测器,如果是有较强的紫外吸收的可用紫外可见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如果是芳香族化合物,可选用荧光检测器,对于离子可采用电导检测器。 六、实验条件优化 配置待测物质的标准溶液 1、色谱柱的确定 分析样本确定是采用何种类型的色谱柱 (1)分配色谱,两项间分配系数 流动相选用极性的物质(甲醇、乙腈、水)则固定相选择非极性物质。一般用 C18 ODS柱。 (2)吸附色谱, (3)离子交换色谱 各种离子与树脂上交换集团的交换能力不同。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 为无机酸、无机碱。常用于分离离子或者可解离的化合物 (4)排阻色谱法 配置含待测物质的标准品溶液,采用不同C18柱分离,检测,对照不同色谱图像,可得到分离效能最高的色谱柱 2、最佳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的确定 梯度洗脱:按照一定的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中个溶剂组成的比例以改变流动相的 极性。将色谱柱上不同的组分洗脱出来。 配置不同的梯度洗脱方案,用标准溶液进行试验,并选取能达到最高分离效能的梯 度洗过方案作为最佳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 3、流动相的确定 在分离效能相似条件下选择更经济、毒性小的流动相 4、流速确定 流速太大,待分离组分来不及与固定相充分作用,故其中的组分较易被洗脱下来,出峰时间变短,而且柱压比较高,会引起泵负荷的增加,进而导致色谱柱的使用命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 1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 III)教案课程名称体内药物分析授课方式理论课课程性质指定选修课授课时数 20 学时授课对象 2019 级药学专业第四学年 7 学期制订日期教材与参考书目2003. 8 课次第一次课( 2 学时)授课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意义、对象和任务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与意义一、体内药物分析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 着重介绍本学科在临床药学研究中的意义。 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和任务二、血液是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对象。 除血液外,尚有尿液、唾液、毛发和脏器等较为常用的生物体液和组织。 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分析方法学研究,探讨各种方法应用于体内药物分析中的规律性问题。 并简要介绍体内药物分析在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方面的任务。 第二节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与要求探讨生物样品的特点及分析目的与分析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简要介绍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热点简要介绍国内 1 / 11

外体内药物分析这一交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发展概况,以及当前本学科的热点问题。 第二章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知识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吸收一、主要回顾药物的胃肠道吸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药物的其他途径吸收过程不作具体介绍。 药物的分布二、主要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与其自身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血流量与膜通透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等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药物的生物转化三、探讨药物代谢的反应类型及过程、药物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以及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 药物的排泄四、主要介绍药物的肾排泄、胆汁排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其他排泄途径不作具体介绍。 教材: 李好枝主编《体内药物分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及期刊: 陆明廉主编《血药浓度测定与临床应用》曾经泽主编《生物药物分析》李发美主编《医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Sadee W, et al. Drug Level Monitoring Charmerlain G. Analysis of drug in biological fluids 药物分析杂志药学学报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 of Chromatogr B Clinical Chemistry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本章参考书: 吴如金主编.《体内药物分析》王丽.介绍美国一个独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