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社会_雷蒙_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_简介

文化与社会_雷蒙_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_简介
文化与社会_雷蒙_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_简介

文化与社会

———《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简介

刘智利 编写

雷蒙?威廉斯是英国文化唯物主义的代表理论家之一。伊格尔顿说,正是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标志着“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W1约翰?摩根在丹麦《社会学学报》2005年第6期上发表书评,介绍了澳大利亚学者保罗?琼斯(Paul Jones)的著作《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一种批判性的重建》(Ray m ond W illia m sπs Sociology of Cultur e:A Critical Reconstruction,London:Palgrave/Mac2 m illan,2004)。其主要内容如下。

从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上来看,“文化”概念是人类社会研究的核心。埃德温?泰勒爵士(Ed win Tyl or)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的经典定义。他在1871年首次出版的《原始文化》中写道:“从其广泛的人种学意义上来看,文化或文明是复杂的整体,包括某个社会成员能够得到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与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然而,在泰勒之后的130多年里,“文化”概念的解释和发展已经到了难以在它的意义上达成共识的地步。20世纪中期,艾尔弗雷德?克罗伯(A lfred Kr oeber)和克莱德?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认为,文化应该被当作分析和解释的工具,而不是在描述的意义上仿效泰勒。这导致了另一种困难,原因在于当我们把文化当作人类共同活动和行为模式中可以辨别出的抽象物时,我们是否考虑到规范的价值观或可度量的方法。不过,文化作为人类行为的连接网络,能够跨越时空地持续存在下去,并且由语言和符号交往的能力所维持下去。这种文化概念已经普遍地成为社会科学家们的共识。这可以看作已被接受的信仰的文化符码,各种群体既历史地维护它,又历史地适应它。正是在这种永久和通常细微的共同过程中,个人才形成并分享他们的知识和信仰。由于文化被用作社会关系网络或体系的描述词语,例如中国人的“关系”概念,所以它也可以被看作社会结构的根本。尤其是,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是由文化决定、调节和引导的人类遗传本能。这接着导致被同义使用的文化和文明,尤其是在西欧,尽管与一般的人类文明进程相比,“文化”概念在德国等同于人类的优秀和成就。最后,英美社会学已经怀疑现代社会是否有一种共同的文化,这种文化反过来提出下述问题:如何维持社会共识?或者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或领导权如何整合社会阶级?

在这一切中,雷蒙?威廉斯站在哪里?在25年前《新左派评论》上发表的一些著名访谈中,他回忆了写作《文化与社会》的原因。他说,“根据传统本身,以文化概念的当代用法来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和大众教育”,基本上是反动的。在“二战”后回到剑桥大学时,他对弗兰克?利维斯文学批评的体验首先促使他这样做。1948年,埃利奥特的《文化定义笔记》确证了这一点。这些向威廉斯表明,某种反动的社会思想都集中在“文化”一词的用法,集中在像

3

5

 书讯?书评 

他这样的社会主义者挑战那种“文化”用法的要求上。威廉斯漫长的写作、分析和教学生涯的其他部分是延续这种怀疑文化概念的最初冲动。这促使他研究在词语———例如“文化”———的当代含义背后的历史语义学,最著名的研究是1971年的《文化与社会》,其次是1976年的《关键词》。他也重新思考了诸如“民族”和“国家”这些概念的文化涵义,这最终使他把自己定义为“威尔士的欧洲人”。最后,他开始承认,他从威尔士的本土环境中汲取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许多思想和看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广大威尔士社会思想领域的共同财富”。这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对于理解他的生活和工作来说也非常重要。

保罗?琼斯的这本书副标题为“一种批判性的重建”,它试图思考威廉斯文化研究的社会学维度。就像致谢中所暗示的那样,这本书是非常勤奋的产物,很明显花了相当多时间。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清算文化》是一次平稳之旅,从这里指出的普通文化问题开始,讨论了威廉斯的重要著作、阶级还原论和神话学的“有机共同体”,包括威廉斯所说的“不公开的内在批评方法”。这种方法似乎意味着只是从文化体系的内部来清算它。这诚然很难成功地做到,而且就

像琼斯已经发现的那样,向其他人解释则更加困难。第二章思考了《文化唯物主义对公认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述马尔库斯(M árkus )的篇幅几乎与论述马克思的篇幅一样多。第三章《从批评到批判》是另一次平稳之旅,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戈德曼、葛兰西、阿多诺和本雅明,也谈到了“意识形态、批评和形式”。第四章致力于“社会形式主义”,仍然带有另一个可能的争论,这时则是“威廉斯对伯明翰文化?”。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题为《走向文化社会学》、《文化生产与传播工具》与《现代性的漫长革命》,这的确是最急切地全面解释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以及影响它的其他思想家和学派。但是,它拿什么来推动我们对威廉斯著作的理解?封面上的一则短评说,“这是一本我们全都一直在期待的威廉斯研究之作”。■[刘智利:廊坊武警学院警卫系]

(责任编辑 吕增奎)

(上接第24页)而不是直接到股市上去筹集。

因此大部分的融资企业集团在其总部内拥有自己

的“主要银行”,这些银行在监管个别公司的管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日本银行控制下的这些组织严密的银行部门是日本政府又一个指导“系列”的工具。金融和银行业被严格地分成不同的部门并根据政府的政策有效地输送货币。

总之,战后日本这种组织严密的资本控制复合体或“系列”已被证明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政治社会稳定方面成效卓著。

由于1991年经济泡沫的破裂和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日本的资本控制复合体经历了一段彻底变革的时期。国内外有巨大的压力要求“系列”改变成英-美类型经济体。“1955政治体系”的崩溃和近几年金融体系遭受的重创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很多报道说相互持股的经营方式已经处于衰退阶段。日本是要效仿美国经济模式还是要抵抗变革,这已经成为争论的热点。资本控制复合体理论试图与这两种选择保持一定距离并认为可能有第三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三要素(历史集团、所有制结构和金融体系)的结合形态不应局限于日本道路或美国道路,在金融市场全球化的现行环境下尤其如此。T 1奥卡贝(T 1Okabe )近期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值得注意。他分析了日本近期在个别情况下相互持股的减少,并发现相互持股在非金融企业没有像金融机构减少那么大。这也许可以被解释为是一种新的方向,也就是说,“系列”这种融资企业集团仍然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孙婷: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 刘元琪)

45— 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第12期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特征

保持骨骼轻盈:美国后现代诗歌概观 马永波 试着译一些英诗已有些年头,起初是由于对语言的兴趣,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写作提供点儿新鲜的材料和视野,而我之对后现代主义诗歌感兴趣,大抵始于三年之前,那时“后现代”这一术语已渐渐流行、时髦起来,为广大诗人、批评家、社会学家所频繁使用,加之有些国内诗人纷纷自封为中国的“后现代”诗歌创始人,这一切都促使我产生了弄明白真正“原装”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本来面目的想法。 依专家所言,后现代主义思潮起源于北美洲的文学批评,在六十年代,它几乎成了一个单单发生在美国的事件。其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扩大到整个欧美大陆。所以,集中考察一下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则可以较为便捷地得到一个关于后现代思潮的典型景观。 当代的美国诗歌,较五十年代以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变得更重现实细节,更有地域色彩,更具体。这些转变与二战后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战争加诸人们意识上的影响有关,而现代科技,尤其宇航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人们新的刺激,迫使人们以新的时空观念重新认识、估念人类在宇宙秩序中及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美国当代诗歌在经历了第一次大战前夕,由庞德倡导的“意像派”所代表的童年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以艾略特为代表的鼎盛时期,已经进入它开阔的中年。二十世纪早期生活中所特有的种种剧烈的脱节,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土崩瓦解,现代人的自我与其种族历史的加速分离和异化,都已记录在艾略特的《荒原》、史蒂文斯的《风琴》等诗集里面。更年青的诗人已不满于艾略特式学院气的沉思和玄想,而是要更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解剖真实,逃避个性的“非个人化”原则已被更深的沉入诗人的自我所代替。哲学也不再作为完整的认识世界的框架,而是分散在具体的现实感受之后,与生活结合得更紧密了。 这种转变的开始,则是始于一位艾略特的同时代者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一位儿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抱负远大的诗人。和许多去英国取经的诗人,如庞德、艾略特不同,威廉斯一辈子生活在新泽西州的路特福德,也许,作为一个英国人的儿子,他比大多数美国诗人都更强烈地意识到去除英国诗歌的所有特征的必要性。艾略特对传统英诗格律的继承,对荷马以来整个欧洲文学传统的珍视,以及他阴郁的学院气质,都使得威廉斯认为《荒原》是对自由诗运动的背叛,是美国诗歌的一个灾难,一个误会。他决心抓住工业化美国的实质,从形式上、内容上发展一种美国自己的新诗。1946年,威廉斯苦心经营的五卷本巨著《佩特森》第一卷问世,这部富于地域乡土色彩的史诗性作品,将自我与广袤美国融为一体,显

威廉·莫里斯及其艺术活动的概论及历史贡献

简述威廉·莫里斯及其艺术活动的概论及历史贡献。 威廉·莫里斯简介: 威廉·莫里斯是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一位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同时又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威廉·莫里斯(1834-1896)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沃尔瑟 姆斯托城一个富商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拥有不少地产的证券经纪人。莫 里斯从小酷爱文艺,特别是酷爱中世纪的艺术和建筑。他在少年时代沉浸在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的作品中,是位漫主义者,喜欢那些不满现状、 反抗压迫、以歌颂自由平等、强调个性解放为主题的诗篇,在他的思想感情 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对于少年莫里斯来说,艺术的世界和幻想的世界不但 是逃避庸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安乐乡,而且也是反抗它的根据地。 威廉·莫里斯艺术活动的概论: 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1853—1855),莫里斯跟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包 括当时的著名诗人和画家但丁·罗塞蒂和后来的著名画家伯恩—琼斯Burne—Jones,1833—1898)等以“拉斐尔前派协会”为中心,从事社会活动和艺术研究。 在1880--1910年间,英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威廉·莫里斯,正是这场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与领导者。 莫里斯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在那里他受到了拉斯金的设计思想的影响。比如“师承自然、忠实于传统材料”等。这些思想引导莫里斯走上了艺术与设计道路。在游历法国之后,莫里斯对哥特式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入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学习建筑,从而开始了他的设计生涯。 莫里斯对于新的设计思想的第一次尝试是对他的新婚住宅“红屋”的装修。在设计过程中,他将程式化的自然图案、手工艺制作、中世纪的道德与社会观念和视觉上的简洁融合在了一起。对于形式、或者说装饰与功能关系,依莫里斯看来,装饰应强调形式和功能,而不是去掩盖它们。 “红屋”的取得很大成功,不仅仅是采用功能需求为首要考虑,部分吸取英国中世纪、特别是哥特风格细节来设计住宅建筑,从而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建筑特点,

社会学概论之大学生的社会互动

大学生的社会互动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通过接触、沟通等方式而发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群体活动和社会过程是由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当相关双方相互采取社会行动时就形成了社会互动。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与其他动物间的互动相反,人类互动是有意义的。社会存在于社会互动过程之中。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人,几乎随时随地都要与他人发生接触和交往,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同时也在相互地影响。 由此可知,任何社会互动发生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互动主体必须发生相互的接触;互动主体对于互动符号的意义有比较一致的理解。 然而,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而且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社会互动的情景有二人关系、三人关系与多人关系。齐美尔深入分析过人数对互动形式的影响。 对于二人关系,充分考虑对方具体的需要、愿望和个人特点,有着其他形式下不可能达到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产生排他的特征,可能使两人冲突更加强烈。 对于三人关系,一方都需要考虑两个人的个性特征,如果其中两人冲突,第三者可能选择成为(1)中间者,从局外、公平客观地调解(2)仲裁者,经双方认可,公平解决争端(3)渔利者,以支持一方为由提出利益要求(4)分裂者、征服者,助长双方矛盾以得利。 对多人关系,组成社会网络。其中,大型群体,会形成超越个体的结构;在正式组织中,分工、组织较规范,对个体进行制约。 在大学中,这几种关系都非常普遍。例如我们现在的宿舍有三个人,因此,在各种事情的处理上,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其他两个人的想法。在各种活动中,例如运动会、晚会等等这种大型群体,需要考虑的因素则会更多。 根据互动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来分,社会互动可以分为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性关系。 情感关系: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满足个人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需要。遵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规则,当一人有需要时,其他人会尽力补足。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章节题库-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一、选择题 群体类型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可以划分为以下哪几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 A.血缘群体 B.初级群体 C.次级群体 D.业缘群体 E.趣缘群体 【答案】ADE 二、概念题 1.社会群体(华中农大2011年研) 答: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2.次级群体(中山大学2008年研) 答: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在这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3.初级社会群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2008年研;中财2007年研) 答:初级社会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由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4.非正式群体(北科大2010年研) 答: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5.内群体(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 答: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在内群体中,成员具有相互爱护及相互同情的情操;与同属于一个群体的人在一起,彼此容易认识和了解,因而感觉自然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多以内群体为中心。内群体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1906年提出来的。他试图通过内群体与外群体两个概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或别人群体的感情。 6.参照群体(中财2011年研)

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 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 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的主要成员是威廉·莫里斯。 莫里斯的设计不仅包括平面设计,也有室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等。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家创造了许多以后设计家广泛运用的编排构图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将文字和曲线花纹拥挤地结合在一起,将各种几何图形插入和分隔画面 等等。 由莫里斯设计,莱恩插图《呼啸平原的故事》一书的扉页。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建 筑代表作莫里斯红屋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建筑代表作莫里斯的“红屋”的建成和在设计界所引起的广泛兴趣与称颂,使莫里斯感到社会上对于好的设计、为大众的设计的广泛需求。因而他放弃了原来做画家或者建筑家的想法,开设了自己设计事物所,为顾客提供新的设计。莫里斯设计事物所设计的金属工艺品、家具、彩色玻璃镶嵌、墙纸、毛毯、室内装饰品等等,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也是后来被称为”工艺美术风格特征。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但是,由于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对工业化的意识认识不足,加上当时英国盛行浪漫主义的文化思潮,英国工艺美术的代表人物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进入20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装潢,追求表面效果,结果使英国的设计革命未能顺利发展,反而落后于其他工业革命稍迟的国家。而欧美一些国家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得到启示,又从其缺失之处得到

他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族,受过高等教育,在以设计哥特式风格闻名的斯特里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过建筑设计,后来加入拉斐尔前派的行列,准备从事绘画。由于建立画室和以后的新婚居室,使他又一次改变了想法转而从事起建筑及产品设计来。 1859年,他与菲利普·韦珀(Phillip Webb,1831-1915)合作设计建造了“红屋”,内部的家具、壁毯、地毯、窗帘织物等,均由莫里斯自己设计。它们实用、合理的结构,以及追求自然的装饰体现了浓郁的田园特色和乡村别墅的风格。从此,他开设了十几个工厂并于1861年成立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把包括建筑、家具、灯具、室内织物、器皿、园林、雕塑等等构成居住环境的所有项目纳入业务之中,并以典雅的色调,精美自然的图案备受青睐。 莫里斯的理论与实践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纷纷效仿,进行设计的革新,从而在1880—1910年间形成了一个设计革命的高潮,这就是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于不负责任地粗制滥造的产品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并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者恢复标准。在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等价值中获取灵感,并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工艺美术运动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试验。 工艺美术运动范围十分广泛,它包括了一批类似莫里斯商行的设计行会组织,并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活动中心。行会原本是中世纪手工艺人的行业组织,莫里斯及其追随者借用行会这种组织形式,以反抗工业化的商业组织。最有影响的设计行会有:1882年由马克穆多(Arthur Mackmurdo,1851—1942)组建的“世纪行会”和1888年由阿什比(Charles R.Ashbee,1863—1942)组建的“手工艺行会”等。值的一提的是,1885年由一批技师、艺术家组成了英国工艺美术展览协会,并从此开始定期举办国际展览会,因而吸引了大批外国艺术家、建筑师到英国参观,这对于传播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人物大都受过建筑师的训练,但他们以莫里斯为楷模,转向了室内、家具、染织和小装饰品设计。马克穆多本人是建筑师出身,他的“世纪行会”集合了一批设计师、装饰匠人和雕塑家,其目的是为了打破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线,工艺美术运动的名称“Arts and Crafts”的意义即在于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为了拯救设计于商业化的渊薮,“必须将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纳入艺术家的殿堂”。 编辑本段阿什比的“手工艺行会” 阿什比的命运是整个工艺美术运动命运的一个缩影。他是一位有天分和创造性的银匠,主要设计金属器皿。这些器皿一般用榔头锻打成形,并饰以宝石,能反映出手工艺金属制品的共同特点。在他的设计中,采用了各种纤细、起伏的线条,被认为是新艺术的先声。 阿什比的“手工艺行会”最早被设在伦敦东区,在闹市还有零售部。1902年他为了解决“良心危机”问题,决意将行会迁至农村以逃避现代工业

_思在物中_从现象学角度看威廉斯客体派诗歌

“思在物中” ———从现象学角度看威廉斯客体派诗歌 武新玉 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现象学理论,从创作主题、语言和形式等方面探讨威廉斯客体派诗歌的意义,认为威廉斯诗歌的美学思想“思在物 中”使诗歌摆脱了“思”的束缚,更加客观具体地走向了日常生活。 关键词 威廉斯 客体派 思在物中 现象学直观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 illia m Carl os W illia m s,1883-1963)是20世纪美国最卓越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开拓者。1928年3月与刘易斯?朱可夫斯基(Louis Zukofsky)的结识,让威廉斯更多地从“意象”转向了“客体”,并在30年代投身于客体主义(Objectivis m)运动,致力于客体派理论和诗歌创作的探讨和实验。 威廉斯对自己的客体派诗学有过这样的解释:“我用这个词是因为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人生活在世界上,与世界同在,你感觉到它们,想到它们,那是首要的事。”①威廉斯认为诗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必须源于现实世界,因为现实世界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和源泉,它本身就充满诗意。他还主张诗歌必须使用普通人的鲜活语言及韵律来表现日常生活,要清新明朗,剥去一切虚饰,通过具体的事物进行艺术构思和表情达意。威廉斯客体派诗歌理论的核心强调从形而上学的纯粹思想走向现实世界中活生生的存在,而这恰是现代西方现象学的一个突出特点 ①张子清:《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49页。

———海德格尔就曾经将现象学的座右铭定为“走向事物本身”。 ①一、诗之主题:走向生活本身 威廉斯的诗歌关注美国人独特的生活,他所描写的无论是树木、花朵、穷人、病人、城市等,都是简单而质朴的生活世界里的人和物。他立足本土,认为现代诗人应该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发现并挖掘隐藏其中的美,哪 怕是“丑陋中的美”。如下面这首《完美》(“Perfecti on ” ):啊,可爱的苹果! 纵然已完全腐烂, 却依旧美丽, 轮廓少有瑕疵——— 也许 顶部有点儿皱 此外别无毛病 处处堪称完美! 啊,可爱的苹果! 那完好无损的表皮 覆盖了何等浓厚 痛苦的褐色! 一个月前我把你 放在门廊的栏杆上 等待你成熟 没有人动过你 外国文学评论 No.2,2010 ①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278页。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八章 社会群体——第十章 社会组织)【圣才出

第八章社会群体 一、选择题 群体类型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可以划分为以下哪几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 A.血缘群体 B.初级群体 C.次级群体 D.业缘群体 E.趣缘群体 【答案】ADE 二、概念题 1.社会群体(华中农大2011年研) 答: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社会群体有广义狭义之分:①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②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2.次级群体(中山大学2008年研) 答: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是指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在这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

对面的接触很有限,主要是依据既定的角色联系在一起。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大工厂和政府部门等。 3.初级社会群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2008年研;中财2007年研) 答:初级社会群体,又称为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初级群体这一概念。初级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4.非正式群体(北科大2010年研) 答: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5.内群体(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 答:内群体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1906年提出来的。他试图通过内群体与外群体两个概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或别人群体的感情。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在内群体中,成员具有相互爱护及相互同情的情操;与同属于一个群体的人在一起,彼此容易认识和了解,因而感觉自然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多以内群体为中心。

从红屋看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

19世纪下半期,工艺美术运动兴起,威廉莫里斯作为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或者说直接的推动者,对于工艺美术运动以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威廉莫里斯自己设计的自己的婚房--红屋,也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时代经典,论文主要从威廉莫里斯的红屋入手,从红屋的设计风格,设计背景之类的进行解析,进一步的阐释出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及其对于时代的影响。 1.威廉莫里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红屋的设计开端由来及其设计师的个人简介 2.红屋的设计特点、设计思想、由此引出威廉莫里斯的设计主张和设计原则 3.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对于“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及对于设计师个人设计思想的简单的个人评判。 从红屋看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 摘要:19世纪下半期的英国,一场工艺美术运动悄然展开。威廉·莫里斯成了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他的红屋集中展现了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是集全部设计精华之所在,而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对于19世纪下半页正在展开的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也波及到了现在,对于现在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威廉莫里斯所处的时代背景、红屋的设计开端 1.时代背景 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机器生产对传统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随之而来的,传统的设计理念在大机器生产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猛烈的撞击。然而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 却没有给设计带来相适应的艺术, 于是导致了问题的出现:产品使用大机器进行批量生产,而产品的质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急剧下降。 (1)设计和制造开始分工,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工业革命使用大机器进行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开始出现,产品的批量生产成为机器时代的特点,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模一样,以前手工艺时代的工匠

社会学概论第六章 社会互动

第六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界定 (一)社会互动概念 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过程。它包括所有的社会行动。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构成社会互动,一般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的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基于对行动意义的理解,发生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布鲁默 符号互动理论的很多关键思想都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最早的著作中作了论述。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符号互动理论解释为:第一,我们通常用符号来代表一些事务,这些符号都是能够由意义地代表另一事务地,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地;第二,我们针对我们对符号的意义来采取行动;第三,我们对彼此的行动有所反应之前,经历了一个内在阐释的过程。 (二)拟剧论戈夫曼 拟剧论使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戈夫曼。 (三)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 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加芬克提出了常人方法学这一词。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常人方法学是对一定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研究。 第二节社会化的类型与过程 一、交换 (一)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互动的表现形式是交换。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的的行动。 按照这个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目标、付出、回报和效益。 (二)交换的类型 交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物质的交换和非物质的交换。 (三)交换存在的社会基础 交换主要是有社会差异引起的,在社会中,处于交换行为中的各方都以自己的所有物为手段,以对方的所有物为目的,因而才有了交换。 二、合作 (一)合作的概念 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之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二)合作的类型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划分为四种类型:

威廉·莫里斯

威廉·莫里斯 ①威廉·莫里斯(Charles William Morris,1901—?)美国哲学家,现代“指号学”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逻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和科学的经验主义》、《符号理论的基础》、《符号、语言和行为》、《人类价值种种》、《意谓和意义》等。他把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结合起来,提出“科学的经验主义”,并创立指号学。莫里斯对指号作了广泛的理解,把“指号”说成是一切“有所指”的东西,它不仅包括语言中的指号,而且包括非语言的指号。指号学是一种关于指号及其运用的一般理论,以指号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指号学可分为纯粹的、描述的和应用的这三种类型。指号包含三种类型的关系:指号与其对象的关系,指号与人的关系,指号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属于语义学、语用学和语形学的研究对象。指号学是三种学科的总括,是一切科学的“元科学”。指号由语形和意谓两方面构成,具有定位、指谓、评价、规定指号四种类型或意谓方式,他进而将指号的意谓方式与四种用法(告知的、定价的、鼓动的、系统的)加以配合,指出指号的十六种论域,其中把诗列为“评价的”(方式)和“定价的”(用法)。他指出,指号的美学应用与其它应用不同,“那些能提高科学的清楚性的方法,都会减弱指号的美学应用的可能性”。断言美学研究指谓价值的图像指号,“是一门具有语形的、语义的和语用的这些组成因素的关于指号的学科,而且关于这些组成因素的区别又给美学批评提供了一个基础。”。 ---------------------------------- -------------------- ②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手工艺艺术家,设计师。 在英国,威廉·莫里斯(1834—1896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对许多英国人来说,他可能是人们唯一能够脱而出的设计师。[1l(丹’然而,这位设计师有他独特的个性:他要设计的是整个世界,他所要使用的手段是传统的方式。(P·)他的核心思想则是恩格斯所说的“情感社会主义”。 莫里斯虽是画家,却主要是致力于工艺美术,用伯恩·琼斯的画稿,作漂亮的绒毯,从事绘画玻璃、陶器、家具、书籍装帧等各方面的工作。在从事这些工作以外,不能忘记的,是他参加拉斯金为中心的“美的社会主义运动”。据说“现代社会的矛盾,生活的丑恶,是机械文明和物质文明过度繁荣的必然结果”,要给由于物质文明而荒

杜甫对国外诗歌影响

一、雷克斯罗思的杜甫情结 肯尼斯.雷克斯罗思(Kenneth Rexroth, 1905-1982)并不是美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主要是由于他不参加任何一个诗歌流派,独往独来,自成一体,他似乎游离于美国主流的诗歌传统之外。但是,雷克斯罗思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第一位重要的诗人,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他尤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垮掉派出现以前的垮掉分子 雷克斯罗思出生在印第安纳州,后来长期生活在旧金山。他在美国的中西部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3岁时成为孤儿。他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很不系统,他曾在芝加哥和纽约学习过绘画,当过画家、工人、专栏作家、记者和大学教师。他干过各种杂活,并结识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士,从激进的波希米亚文学运动到立体主义诗歌和抽象派绘画,他无不介入。雷克斯罗思一生结过四次婚,共出版了50余部书。1929年,他开始在杂志上发表诗歌作品,1940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他的主要诗歌作品有︰《几点钟》(In What Hour, 1940)、《凤凰与乌龟》(The Phoenix and the Tortoise, 1944)、《万物的印记》(The Signiture of All Things, 1949)、《世俗智能的艺术》(The Art of Worldly Wisdom, 1949)、《龙与独角兽》(Dragon and Unicorn, 1952)、《捍卫地球》(In Defense of the Earth, 1956)和《自然数》(Natural Numbers, 1963)等。 在50年代,雷克斯罗思成为"垮掉派的教父",同垮掉派作家ailun艾伦?金斯堡(Allen Ginberg, 1926-1997)、弗林盖蒂(Laurence Ferlinghetti, 1920-)和斯奈德(Gary Snyder, 1930-)有着密切的交往。他帮助这些垮掉派作家树立自己独立的形象,并利用自己已经取得的影响协助年轻的诗人进行创作。但应该明确指出的是,雷克斯罗思不是一位垮掉派诗人。他从不愿意把自己的创作局限在某一种风格的标签之下。 雷克斯罗思不仅创作了不少诗作,还写过一些评论文章。他的文学评论也颇有见地,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他的专着《二十世纪的美国诗歌》(American Poetr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71)。雷克斯罗思对亚洲文化有很浓厚的兴趣,他曾经翻译过《日本诗歌一百首》(100 Poems from the Japanese, 1955)、《中国诗歌一百首》(100 Poems from the Chinese, 1956)以及《爱与历史的转折岁月︰中国诗百首》(Love and the Turning Year:100 More Poems from the Chinese, 1970)他还同美籍华人钟玲合译了《中国女诗人》(Women Poets of China, 1972)和《李清照词全集》(Li Ching Chao: plete Poems, 1979)。雷克斯罗思于1974年出版的《新诗集》(New Poems)其实不都是他自己创作的诗。这部诗集包括4个部分︰他自己创作的诗、他翻译的一位假托的日本女诗人的诗、中国诗的仿作以及中国诗的译作。可以看出,雷克斯罗思已经把自己的创作同他对东方文化的介绍联系在了一起。我们甚至很难判断出哪些是他自己的创作,哪些又是翻译的中国诗作。 雷克斯罗思对诗歌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美国文学不应该从欧洲追根溯源,而应该从当地的印第安文化中汲取力量。他强调在诗歌作品中表现个人的生活经验,歌颂大自然和新生事物,抨击腐朽的传统和社会的罪恶。他对劳动人民怀有同情,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极端痛恨各种人为的灾难,对战争更是深恶痛觉。他曾声称他写诗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揭露一切邪恶"。 在创作技巧上,雷克斯罗思曾做过许多尝试。"他写过意象主义诗、立体主义诗、仿玛拉美的印象主义诗、仿阿波里奈尔的象征主义诗、超现实主义结构的诗、仿中国或日本风格的诗、有爵士乐队伴奏的诗、民谣体的诗、古香古色的山水诗等。"他非常注意从世界各国的文学中汲取营养,曾翻译出版了许多中国、日本、希腊、拉丁、西班牙和法国的诗歌。他认为诗歌既是一种结构,也是一种交流。他自己创作出来的诗接近口语化,清新明朗,亲切自然,具有中国山水画般的宁静和深邃。 (二)雷克斯罗思的《中国诗歌一百首》 雷克斯罗思在研究外国文化的时候,对中国古典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雷克斯罗思翻

社会学概论 第七章群体

第七章群体 第一节什么是群体 一、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它是社会和个人的中介。 群体的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5)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 二、群体的类型 (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是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这是社会学群体研究中最经典的分类之一。 初级群体又称作为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初级群体具有规模较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烈等特性。 次级群体又称作为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正式群体也就是社会组织。 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不同,它不是由上级社会结构组织起来的,而是在成员个人倡议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一般说来,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无正式组织结构、无正式章程的群体,如朋友群、游伴群等。非正式群体既存在于这鞥是群体之外,也可以在正式群体内部形成。 (三)内群体和外群体 内群体和外群体是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内群体和外群体,又称作我群和他群。这连个概念由萨姆纳在《民俗轮》一书中最先提出。凡是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感的,就是内群体;而那些由他人结合而成、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群体,就属于外群体。(四)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和成员群体是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成员群体也就是内群体,个人属于该群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活动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互相影响。 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参照群体不是人们所属的群体,而是个人心目中想要加入或理想中的群体,它的价值观和规范体系常常是参照这个人的目标或标准。(五)大群体和小群体 大群体和小群体是以群体的规模为标准而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大群体一般指规模较大、人数较多、人员之间较少直接互动的群体。典型的大群体是如阶级群体这样的利益群体。 小群体则是指那些规模较小、成员之间能够直接互动的群体。小群体的主要特征是:成员之间有面对面的联系,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成员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保持着直接的思想沟通;具有共同认可的群体规范。 三、初级群体 (一)初级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初级群体作为由面对面对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总体上分析初级群体具有以下特征: (1)规模小;(2)是长期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3)是成员的人格特征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表现;(4)是成员之间的角色位置难以替代;(5)是习惯、伦理道德和感情在维系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初级群体的类型

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威廉.莫里斯(1834—1896)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设计家、诗人、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奠基人与领导者。所谓“艺术与手工艺运 动”是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之贫弱、传统手工艺之式微,而力图通过复兴传统 手工艺以及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来探索新的社会背景下艺术设计发展道路 的一场改革运动。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1880—1890年间达到顶峰。 虽然该运动主要局限于手工艺设计领域,而且具有反对机械化大生产和提倡中世纪 哥特式复兴的不足,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设计改良运动。它所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有助于弥补艺术与设计 的隔阂;它所开创的真实自然的设计风格,有助于消除雕琢堆砌、玩弄技巧的设计 弊病。从这意义上说,它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开端,作为该运动的领袖人物, 莫里斯也就被后人尊为“现代设计的先驱”。 莫里斯早年学习过哲学、神学、建筑与绘画,而后由于强烈不满设计领域复古思潮、庸俗美学的大行其道以及对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的滥用,而转向各类日用 品的设计。1861年,他组建了著名的“莫里斯商行”,自行设计、生产、销售装设 精美、工艺考究、趣味古朴、格调高雅的家具、织物、陶瓷、玻璃以及金工产品。 在设计思想领域,莫里斯继承了著名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的思想,主张从更广 泛、更深刻的社会与伦理的角度去审视设计问题。 首先,他主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以实现改良日用品的目的,认为艺术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实用艺术,反对在观赏性的“高等艺术”与实用性的“次等艺术”间强 调分高下;其次,他重视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光大,力图通过手工艺的复 兴来消除工业生产所造成的设计与制作相分离的弊端,因为他认为,这种分离既妨 碍设计者进行合乎功能的设计,也不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最后,他反对机器生 产的滥用和工业化对人性的扼杀,希望通过设计的改革,美的教化,实现社会主义 的宏大理想,而对工业社会的不满,又导致了他对中世纪的迷恋,对哥特式风格的 过度崇拜。 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与装饰艺术家,他的设计开一代新风;作为一名思想深邃、眼光独到、立意高远的思想家、理论家、他关于艺术与手工艺的主张影响了几 代人,不仅直接促成了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高潮的到来,而且还影响到欧洲大 陆以及北美地区的“新艺术运动”。进入20世纪后,莫里斯的影响并为完全消退, 无论是德国的“包豪斯”,还是北欧的“早期现代主义”设计思潮,都或多或少、或直 接或间接地受到了其启发。六七十年代之后,随着西方社会由工业化的转型,莫里 斯的学说因其对文化与人性的重视,而再次受到了设计理论界的垂青。 莫里斯关于艺术与手工艺问题的思考,集中体现在发表于1877—1894年间的35 篇演讲稿中,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装饰艺术》(1877),《生活中的次等艺术》(1882), 《艺术与社会主义》(1884),《手工艺的复兴》(1888) 其次威廉。莫里斯的主要设计思想可分为以下四类:1、强调实用与美的统一。2、设计为大众,而不为少数(反复强调的原则)。3、主张艺术家与工匠团结合作(反复强调的原则)。4、提倡中世纪哥特式和自然注意风格。 但在这些设计思想的原则上,他虽然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他来说依然采用手工艺方式,采用简单哥特式和自然主义装饰。因

美国文学复习

美国文学复习整理 一、 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学(colonial settlements )& 理性和革命时期文学(revolutionary period )(文艺复兴时期) 1. 清教主义的shaping influence 2. 代表人物 1. Anne Bradstreet 安妮·布莱德斯特 “T he Tenth Muse ” 第一位移民诗人 2. Philip Freneau 菲利普·佛瑞诺 有宗教隐喻,关注本土地貌、人文。写印第安人故事。 美国诗歌之父 father of American poetry 代表作《野金银花》The Wild Honey Suckle 3. Thomas Jefferson 托马斯·杰弗逊 起草了独立宣言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1776 4. Thomas Paine 托马斯·佩因 拥护独立宣言 早期殖 民文学

代表作:《常识》Common Sense 《理性时代》The Age of Reason 5.Jonathan Edwards乔纳森·埃德沃兹 大觉醒运动的代表人物 the Great Awakening 6.Benjamin Franklin 本杰明·富兰克林 代表作:《自传》The Autobiography 《穷理查德历书》Poor Richard’s Almanac 美国梦的代表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American Romanticism) 早期浪漫主义(Early Romantic Period) 1.背景:1> 时间:18世纪末到内战爆发前夕(1861) 2> 条件:○1国家的快速发展,大量移民和工业化发展 ○2小说的发展,期刊杂志(periodical)出现 ○3受英国文学的影响 2.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1>Stressing emotion rather than reason

现代设计的先驱——威廉·莫里斯

现代设计的先驱——威廉·莫里斯 何人可黄亚南 在1880--1910年间,英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威廉·莫里斯(图1),正是这场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与领导者。 莫里斯于1834年3月24 日出身在埃塞克斯郡(Essex)的一个富商家庭。在17岁那年,他随母亲一道去参观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一方面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博览会的建筑——“水晶宫” 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而“水晶宫”(图2)展出的内容却与其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视任何基本的设计原则,其滥用装饰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为市场生产的商品。莫里斯对于当时展出的展品很有反感,这件事对他日后投身于反抗粗制滥造的工业制品有密切关系。

莫里斯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在那里他受到了拉斯金的设计思想的影响。拉斯金是一位作家和批评家,他通过极富雄辩和影响力的说教来宣传其思想,在反对工业化的同时,拉斯金对建筑和产品设计提出了与若干准则,比如“师承自然、忠实于传统材料”等。这些思想引导莫里斯走上了艺术与设计道路。在游历法国之后,莫里斯对哥特式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入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学习建筑,从而开始了他的设计生涯。 莫里斯对于新的设计思想的第一次尝试是对他的新婚住宅“红屋”的装修。为了给新婚家庭购买生活用品,小商店,竟无法买到一件令他满意的家具和其它生活用品,这使他十分震惊。在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下,他自己动手按自己的标准设计和制作家庭用品。在设计过程中,他将程式化的自然图案、手工艺制作、中世纪的道德与社会观念和视觉上的简洁融合在了一起。对于形式、或者说装饰与功能关系,依莫里斯看来,装饰应强调形式和功能,而不是去掩盖它们。 “红屋”建成后,莫里斯与几位好友建立了自己的商行——“莫里斯商行”,自己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图3)。这是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于英国的众多工艺美术设计行会的发端。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另外,在印刷、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图4),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道家美学

道家美学照耀下的两朵诗坛“奇葩”— 陶渊明与史蒂文斯

道家美学照耀下的两朵诗坛“奇葩”— 陶渊明与史蒂文斯 摘要: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 想学派之一,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道家的“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影响了中西方的著名“自然派”诗人陶渊明与史蒂文斯,使他们在诗坛留下辉煌的一页。本文主要分析道家美学思想对他们的代表性的诗作的影响,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西方的影响,特别是道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应用。 关键词:道家美学思想,自然派,陶渊明,史蒂文斯,田园诗

道家美学照耀下的两朵诗坛“奇葩”— 陶渊明与史蒂文斯 一道家美学思想概述 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以道德、知足为美,讲究遵循大道贵信上德,是由宇宙的辽阔、自然的完美和人类局限而来,是从有限和无限、无为与有为的辨证中而出现的感受。道家思想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思想精髓影响了无数文人墨客。道家美学的核心观念就是“天人合一”,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得更为清晰。老子说:“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与的者,同于德;于天者,同于天。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天者,天亦乐得之。”可见,与道—人和德—人关系一样,与“天”保持一致的人,天也乐意得到他或包容他。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所以,总体来说自然、简洁、朴素、清净高远是道家美学的思想特征。二陶渊明与史蒂文斯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作风格得到了如,孟浩然,李白,苏轼等的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