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不同中医证型与干扰素—γ的相关性研究

肺结核不同中医证型与干扰素—γ的相关性研究
肺结核不同中医证型与干扰素—γ的相关性研究

肺结核不同中医证型与干扰素—γ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索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医(TCM)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型与干

扰素-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分布在全国14家分中心的1500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基本信息、中医证型信息等采集,建立中医证候数据库、检测指标数据库,对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前3位的证型分别为肺阴虚证(40.3%)、阴虚火旺证(20.4%)、气阴两虚证(19.5%);证型分布占比最小的为瘀阻肺络证(0.1%)。肝火犯肺证、肺气虚证、痰热壅肺证、肺脾气虚证与干扰素-γ密切相关(P<0.05)。结论:干扰素-γ在细胞免疫调节中具重要作用,而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各证型与干扰素相关性不同,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具重要参考价值。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报告发患者数始终位居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前列[2]。卫生部2015年组织开展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估算全国≥15岁人口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高达499万(471~527万)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有72万(58~86万),菌阳肺结核患者有129万(112~147万),肺结核防治形势仍然严峻[3]。本院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与全国14家协作单位联合攻关,对1500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基本信息、中医证型信息等采集,初步总结出初治继发性肺结核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探讨了与干扰素-γ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来自于全国14家分中心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流调病例1500例。其中,年龄18~65岁,平均(35.65±14.10)岁。男1033例,占患者总例数的68.9%,女467例,占31.1%。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制定[4]。中医证候诊断参照由专家问卷调查、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筛选出17个主要证候判定[5-8]。1.3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初治继发性肺结核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肺痨诊断标准。(3)入选病例均已证实肺内有活动性结核病变。(4)年龄18~65岁。(5)了解参加本课题的意义及临床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意参加试验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过敏体质或对方案中任何一种药有过敏史者。(3)合并肝、肾、代谢、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血液、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等。(5)慢性纤维空洞性改变者。(6)合并肺外结核病者(结核性胸膜炎除外)。

1.4 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应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软件,以问卷为主的调查方式,系统、规范化采集并录入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病史信息、中医证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