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题-201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

第26题-2010-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说明: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14)

第26题9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

通过上图来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高(具体题型特点以及设问方式等

在第24题中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背景、原因类选择题、比较类选择题比重比较高。通过对图片分析发现。第26题的题型,即设问方式比较多样,本节将对比较类选择题进行阐述。比较类设问,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现象或者人物观点放在一起,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考查点可能是中国或世界古今事件的比较,也可能是中外相关历史事件的比较,一般分为同比和对比两类。

第26题9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

(完整版)图表类选择题技巧(高考历史专项训练)

【图表类选择题】 一、地图 如何读地图,就是要先看图例,通过图例来了解和寻找地图内容,这是我们看地图的角度。许多考试用地图选用局部,这第一要高度重视城市地名等标注,第二要高度重视箭头领域范围等线条,这是引导我们发现特点的关键之处。 1、(2010年安徽卷)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 与此对应 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2、(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 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二、漫画 历史漫画往往凸出重大历史事件中各方力量之间关系的焦点冲突。 处理漫画要注意充分挖掘所有信息,以利于更准确表达,从而形成全局认识。要避免只见局部不看全局的错误。 7、(2010年全国Ⅱ卷)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 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 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11、(2010年安徽卷)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 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三、图片 含大量照片在内的图片是考试常用材料,用以考察对历史特征 的判断。 处理该类材料要注意:①通过上面的文字信息判断相关的历史 事件;②通过图形风格推敲历史时间;③通过其中人物事物判 断历史归属;④通过画面场景理解相关历史;等等。 12、(2010年安徽卷)邓小平曾将 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 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 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 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 反气旋、暖锋 C. 气旋、冷锋 D. 气旋、暖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 中心区,沙尘沉降 D. 边缘区,沙尘沉降 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6-8题。 6.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7.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8.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10.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11.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9月21—30日 B.10月1—10日 C. 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首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13.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告的五珠钱,改为“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确立了钱币“圆式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著称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 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15.宋人邢员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斟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只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大题整理练习分析

大题练习 (2011年湖南)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 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 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 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 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 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 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 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 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大全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 史学常识 名题分解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一、选择题 1.(2011·天津文综·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古今地名对照,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用排除法,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故排除③即可。 2.(2011·福建文综·13)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解析】A 本题的时代背景是土尔其凯末尔革命中的政教分离。从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遭遇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同时“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反映了人们依旧可以进行作礼拜祷告,是传统的体现,故选A项。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项。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项。D项中所谓的信仰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3.(2011·浙江文综·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高考历史选择题100题基础测试(一)(含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百题测试(一) 1.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的主要条件是 A.拥有处于绝对优势的嫡系部队B.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买办的支持 C.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支持D.共产党领导人的妥协退让 2.毛泽东做的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 动。”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3.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结合史实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应放弃党对革命的领导权B.应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不应该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D.应发动秋收起义和开展土地革命 4.“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的这一思想首先实践于 A.领导秋收起义B.进行三湾改编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制定土地革命路线 5.中共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是在 A.中共二大B.国民大革命时期C.国共对峙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6.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其主要内容是A.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武装斗争B.建立农村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C.联合各革命阶级建立统一战线D.纠正“左”倾错误促进革命形势发展7.毛泽东说过:“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 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这里“孵出小鸡”指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遵义会议召开D.提出抗日反蒋主张 8、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获得的新的认识是 A.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B.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开展土地革命D.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9.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最重大历史意义在于 A.保存了革命力量B.威胁国民党的统治 C.推动全国革命斗争D.开创了我国民主革命道路 10.以下对1927年中共两大起义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B.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为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入城市揭开序幕11.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邓小平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A.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始终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与政策D.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 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 反气旋、暖锋 C. 气旋、冷锋 D. 气旋、暖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 中心区,沙尘沉降 D. 边缘区,沙尘沉降

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6-8题。 6.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7.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8.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10.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历史上重大改革(规律性总结+知识梳理+历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推荐文档

第一篇章: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一)改革的原因(背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 正常运转而设 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 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 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1)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阻碍(不适应)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商鞅变 法:秦国旧的奴隶制;孝文帝改革:鲜卑旧制;俄国1861 年改革:落后的封建农奴制戊戌变法:清朝 的封建专制统治;明治维新:幕藩就体制 (2)社会危机(内忧外患)内忧:财政危机、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或民 族矛盾尖锐 (3)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商鞅: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由分裂走向统一;孝文 帝:黄河流域统一、民族融合;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俄国改革: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趋势。 (4)思想条件:改革着或支持者的革新意识 (商鞅:百家争鸣,法家的改革思想;孝文帝:冯太后、孝文帝接受汉化思想文化;俄国:赫尔岑等人的 反对农奴制、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戊戌变法:康梁的维新思想;明治维新: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的思想 等。 (5)主观条件:改革家掌权,统治者支持、厉行改革。(商鞅、秦孝公;冯太后、孝文帝;王 安石、宋神宗;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倒幕派和明治天皇;康梁维新派和光绪帝) (二)改革内容(措施)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三)改革结果 ①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 压力; ②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 革命; ③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 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 败。 注意: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 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 革。。 (1)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 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2)失败的改革: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 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四)改革成败的原因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内容措施型 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 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 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 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 1.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1. 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 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

09高考历史选择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09高考历史选择题汇编(含答案) 全国卷1 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B.爵位C.溢号D.行业 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 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 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 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初唐书法B.秦王破阵曲C.飞天壁画D.唐三彩 15.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 16.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 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 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 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 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表明”“说明”类选择题(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错类型集锦:“表明”“说明”类选 择题 "表明""说明"类选择题 1、题型特点: "表明"、"说明"类试题也是现象-本质题中的本质题。"表明"是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表明、说明的含义相似,但也有所不同,"表明"多含有求答历史现象本质之意,"说明"含有分析、阐述之意。 从历年全国卷高考试题来看,此类试题中的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三种情况:一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因果关系,二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三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判断关系。需要具 体试题具体分析。 2、解题思路: 对此类题目的选项应该首先排除错误说法,然后再看哪个选项能够更深层次地反映材料信息;在正向选择的前提下,哪个选项离材料更远,哪个更接近本质。"表明"是指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确切的来说,"表明"题的选项应该只有对错,没有程度关系(现象-本质关系)。不过,全国卷大多数"表明"的正确选项是指向本质的。此外,"表明"是对事物本身的清楚表达,选项中对这一事物的原因分析或影响分析基本上不是正确答案。

高考试题中"反映""表明"是有一定的区别。用命题教师的话来说,"反映"一般指的是表面背后的东西,是一个可深可浅,深触及本质、浅可接近表面,但不是纯表象,具体要看题的要求。 "表明"一般指的是表象,一般来讲,考查的程度比"反映"低。具体的也要根据题意决定,不是僵化的。 这些年的高考题来看(全国卷),"反映"的考察力度还是比较准的,基本是上面的说法,但是"表明"就不太一样了,有的接近"反映",有的是表象。所以,对待高考试题,一定要具体试题具体分析。 实战演练 1.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解析】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故 A 项错误;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年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Ⅱ卷)黑龙江考题2018.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24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A.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25.自耕小农衰退.土地兼并缓和D.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A.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26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A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27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28术中人物的脸谱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 D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187729.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30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31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C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公元前32340“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B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年333.华盛顿在1787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B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1 / 8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1934.的原因在于.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C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10100年,我们应当在.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35一思想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0.(25材料一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年到19171923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5种左右。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全国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2.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4.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羌 D.氐 5.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6.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工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8.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9.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10.1913年在印度召开的西姆拉会议 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 B.讨论了西藏问题 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

9招“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

9招“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 如何迅速准确的完成历史选择题,是现在高三冲刺阶段学生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下“秒杀”历史选择题的几个方法。 首先呈现“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9项神技。 1、优先关注“阿拉伯”(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 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 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 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 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 8、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 9、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

这9大技巧其实反映了高考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是高度关注历史问题的时空定位的,历史高考是特别强调历史学科概念和体系结构的,历史学科高考特别关注学生历史思维逻辑的培养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高考历史试题。对每一个题目做一个简单的解析,大家一起体会一下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解析:本题首先要优先关注“穿衣戴帽“的关键考点“雅言”。“雅言”就是西周的普通话。然后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逻辑推理能力。“雅言”可能最早起源来自何处? 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题目还是有一定的迷惑度的。这时古代文明起源的知识越多越可能形成解题的障碍。就是心理学上的“前摄效应”。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范围传播。应该说中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就是听说过一些名词,不可能作深入的研究和分类能不要强调原始文化的地理分布。所以老师对题目的讲解不要从复原历史,传播文化的角度,从历史逻辑的角度让学生推理就行。一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今天的普通话与首都北京有密切的关系,“雅言”也应该当时的首都镐京(近西安)有关系,得出答案C。这是最简单的做题方法。高考历史命题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历史学习的对接。一是学生看到了西周想到教材上的分封制,分封其实就包含着文化的传播。谁来分封?周天子。周天子在哪里分封?陕西。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讲题方法是一些学生在高三历史成绩在经过刻苦努力学习之后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老师在分析试题的时候一定引导学生,按照中学生应该有的逻辑思考问题。 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专项训

训练历史评价影响类 1.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 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 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 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2.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此现象() A.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B.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 C.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 D.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 3.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A.孔孟的仁义之道B.老子的辨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D.墨子的非攻主张 4.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5.有学者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篇一: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txt>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 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 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 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 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 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 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 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 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历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自动保存的)

201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及各类题型全汇总 内容措施型 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 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1.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三.原因型试题的分类 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