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政治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题,70分)

1.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3、4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8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有很大关系。这些故事说明

①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②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爱恩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D.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C.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5. 孟子和王夫子都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王夫子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C.都回答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D.都看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6.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 3.5%;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表明

A.意识决定发展进程B.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C.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7.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由于“立春”发生在正月之前,被民间称为“无春年”,部分地区被引申为“寡妇年”“哑年”。旧俗认为“无春之年”不宜婚嫁、生育,认为生下来的小孩子不会说话、容易丈夫夭亡妻子守寡等等。从哲学上看,下列与“‘无春之年’不宜婚嫁、生育”观点相一致的有

A.我在故我思B.形存则神存

C.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D.未有此事,先有此理

8.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①理在事先一一断章取义②气者,理之依也一一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一一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一一刻舟求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漫画《山中无柴草,挖根换酒钱》讽刺某些人无视

A.实践的能动性

B.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C.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自然界的客观性

10.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词汇也纷纷热门起来,“高帅富、白富美”是部分人对他人的评价,而“屌丝”是对自己的嘲解,出现这一现象,从哲学角度看体现了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④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11.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①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②墨守成规、刻舟求剑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④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12. 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

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3.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14.2013年6月7日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生Troy Alexander在秘鲁东南部Tambopata 研究中心附近蓝色帆布下发现了一个神秘结构令科学家困惑不解,它好像是一个被白色尖桩篱栅围起来的尖塔。经测量,这些栅栏直径约2厘米。从那以后,他把照片发到网上,目的是寻找这些奇特结构的起源和揭示它们真面目的细节。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识别它们。这表明

①宇宙的浩渺无际决定了人们不可能真正认识它

②主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

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总是有限的

④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15.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从50年代起,政府就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相继攻克了调水工程中的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均接近尾期,北京与南阳“共饮一江水”即将变成现实。由此可见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②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摆脱规律的制约,造福人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在给莫言致授奖词中说:“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了人类存在本身,他是一位卓越的自然雕刻者。”对于想象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从根本上推动着社会进步

B.想象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往往是凭空产生的

C.想象力不拘泥于客观实际,具有主动创造性

D.想象力凸显了人类的本质能力,具有直接现实性

17.适应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①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循环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和发展的动力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8.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19.随着《后宫甄嬛传》的热播,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从哲学的角度看,“甄嬛体”语言来自于

A.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

B.人们的想象,因为谣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

C.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0.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

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矛盾的斗争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1. 煤矸石原本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可是在河南省鹤壁市,它却成了宝贝,不但可以生产烧结砖,甚至可以用来制取无机纤维进行造纸。上述材料说明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创造人为事物联系的物质条件

②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满足人们现实需要的客观联系

③应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

④人们可以改变客观条件,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具体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 公立医院在我国卫生体系中地位重要、影响重大,是医改工作中最为艰巨的任务。国务院决定,公立医院医改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待经验成熟、条件具备再向全国推开。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要抓主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④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3.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理解的社会公平、正义包括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二是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充分发展提供空间,机会平等。这表明

①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4.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俗语、比方,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选项与成语“舍本求末,本末倒置”的哲学寓意理解相同的是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D.“十个指头弹钢琴”

25. 我们认为文化之间应该“和而不同”,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

样一种文化交流态度。中国文化年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走向法兰西的。这种文化交流态度表明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26.有专家指出,由于气候具有地域性特征,全球变暖在局部范围内利大于弊

是可能的,但从全球角度而言则无疑是弊大于利。一位乌克兰气象学家曾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对乌克兰的影响就是利大于弊。由此体现的相关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③办事情应抓住主要矛盾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7.飞速发展的高铁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却让40个人的生命足迹永远定格。这起事故给高铁敲响了警钟:没有安全的速度等于零。这启示我们要坚持

A.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D.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8.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里面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鳄鱼吞了小鸟就说他们不悲悯。只有羊羔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莫言对世界的描述说明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一个人如果只去过北京上海,就断言中国发达,鼓吹中国责任论,肯定会招来质疑;同样,只沉迷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或者只盯着拆迁纠纷、食品安全,也很难了解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这说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①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②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要准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A.①②

B. ③④

C.②④

D. ①③

30.新年伊始,全国大范围地区遭遇雾霾袭击。雾霾笼罩,是危机,也蕴藏转机,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前所未有地突显出来。与材料中蕴涵的哲理相符的

①吃一堑,长一智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形态的更替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众中去

32.台籍全国人大代表范增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期,台湾当局领导人强行推动‘法理台独’,我们要对其提出严正警告,失道寡助,‘台独’是走不通的死路,全体中国人民决不会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这表明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B.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C.人民群众是无法改变领导人的决定

D.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3、我党的卓越领导人万里,为了农民走上吃得饱、穿得暖的“阳关道”,甘

愿冒着犯政治错误的风险,倾听农民的心声,遇事和农民商量,支持农民首创的“包产到户”做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万里身上,可以看到他

①坚持实践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承认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4、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宣示了中国对历史、对和平、对国际秩序和人类文明等方面的看法,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也传递了中国珍爱和平的坚定信念,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振聋发聩。这三个必胜体现的哲理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要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5、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之中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作用。”这一论述的辩证唯物论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36.2013年4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抓住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一中心环节。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的机制和政策,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请你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该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9分)

37.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

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

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

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8分)

38.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必须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科

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材料二: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历时两

年,共收到各方面提出的意见191849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4次审议,充分反映了

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这部重要法律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是民主立法、

科学立法的又一典范,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

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说明制定《劳动合同法》的必要性。(6分)

参考答案

1-5 BCDDC 6-10 CDDDB 11-15 CADCB 16-20 CDBCB

21-25 DDADA 26-30 BBBDB 31-35 CDCDC

36.(1)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的机制和政策,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3分)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这

要求我们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抓住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一中心环节。(3分)

(3)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分)37.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个人梦”和“国家梦”也是紧密相联的。

(2分)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国家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

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3分)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

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

奠定基石。(3分)

38: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我国现实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

客观上需要法律保护,《劳动合同法》制定有其客观必然性;(3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实施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3分)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时,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法》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

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经济基础。(3分)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劳动合同法》为保障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3分)

参考答案1-5 BCDDC 6-10 CDDDB 11-15 CADCB 16-20 CDBCB

21-25 DDADA 26-30 BBBDB 31-35 CDCDC

36.(1)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的机制和政策,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

环境。(3分)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这

要求我们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抓住研发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一中心环节。(3分)

(3)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

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分)37.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个人梦”和“国家梦”也是紧密相联的。(2分)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国家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3分)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3分)

38: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我国现实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客观上需要法律保护,《劳动合同法》制定有其客观必然性;(3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实施有利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法》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完善经济基础。(3分)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劳动合同法》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