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如何选择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如何选择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如何选择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如何选择药物治疗高血压选药

1、五大类降压药均可作为起始用药

2、降压药的获益绝大部分来源于降压本身

3、每种降压药降压幅度约为10/5mmHg,血压越高,降压幅度越明显

4、常用推荐联合方案,A+C,A+D,A+C+D

5、根据靶器官保护,不良反应等因素用药

6、安体舒通,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作为二线用药

注意

年轻男性不建议首选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会增加性功能障碍(ED)风险

单一药物降压不理想时,是先药物加量还是药物联合?大概每种药物降压10/5mmHg,任何药物,加量的幅度不如联合用药,例如氨氯地平片从5mg加到10mg降压效果仅提高3mmHg。

降舒张压比较明显的药物,CCB-BB-ARB(从强到弱)选用利尿剂用于CKD4期以上的患者,应使用袢利尿剂代替噻嗪类利尿剂,并选择与肾功能对应的剂量。

速尿口服与静推40mg约等于20mg(口服与肝脏首过效应有关,药性减活50%左右)

ACEI

1、靶器官保护最多

第一层次:心衰、心梗,肾病、尿蛋白

第二层次:高危冠心病、左心室肥厚、糖尿病、尿蛋白

2、禁忌或慎用:血肌酐>265或220ummol/L;血钾

5.2mmol/L;双侧肾动脉狭窄;备孕、妊娠;不与沙库巴曲缬沙坦(同时使用会增加血管性水肿的几率)

3、不良反应:干咳、头痛,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

ARB

1、靶器官保护与ACEI同样多,但某些方面劣于ACEI

AECI>ARB:心衰;心梗;高位危冠心病

ACEI等于ARB:肾病、尿蛋白、糖尿病、左心室肥厚

ARB>ACE:房颤

2、副作用相对ACEI较少(与缓激肽释放少有关)

3、禁忌或慎用同前

氯沙坦、缬沙坦片降压强度弱;厄贝沙坦片降压强,尿蛋白证据充分

CCB

1、获益来源于降压本身

2、禁忌症最少,适合起始用药

3、不良反应少:水肿。潮红,头痛,心悸

4、分类:二氢吡啶(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非二氢吡啶类(地尔硫卓可运用于β受体阻滞剂禁忌症的心率控制、维拉帕米)

包括:

氨氯地平:证据最多,半衰期35-50小时,起效慢,药效稳定左旋氨氯地平:效果弱

硝苯地平(缓释片):起效快;作用强;负性肌力,反射性心率增快

心衰用药(指南推荐):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β受体阻滞剂

1、在部分指南不是高血压一线用药(降中心动脉压不满意

2、适应症:心衰、心梗、心绞痛;心率大于70-80bpm,尤其伴有心悸症状

3、禁忌症: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COPD;心衰急性期;外周血管病

4、不良反应:疲惫;ED(性功能障碍);心动过缓

包括:

美托洛尔(缓释片):平片起效快(1-2h,半衰期3-5h);缓释片在20h后浓度下降

不良反应:头晕

比索洛尔:作用强;选择性高;持续时间更长;头晕少

卡维地洛:有α受体阻断;在HFrEF预后改善的“数值”最明显

利尿剂

1、难治性高血压的必须用药

2、禁用或慎用:高尿酸血症;痛风;血钾低于3.8mmol/L

3、不良反应:ED最多;低钾血症

4、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和剂型

5、氢氯噻嗪(噻嗪类)VS吲达帕胺(噻嗪样)

吲达帕胺:类CCB作用,降压更长;半衰期更长(14-18h);

常见的单片复方:A+D或A+C的方案为主;A以ARB为主

α受体拮抗剂

1、常用药物:特拉唑嗪、乌拉地尔

2、机制:阻滞外周血管及中枢受体

3、与安体疏通同为二线降压药

4、适应症: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难治性高血压

5、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心衰(禁用,因阻滞了心脏的α受体且可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耐药

总论

1、5大类降压药都可以作为起始用药。同一类药物药效和适应症基本相似

2、降压药物药效达峰需要4-8周

3、根据靶器官保护、不良反应等因素选择用药

4、安体疏通、α受体阻滞剂,β-阻作为二线用药

5、难治性高血压要充分的利尿方案;再加用安体疏通、β阻和α受体拮抗剂

特殊高血压类型

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高血压概念:妊娠期(20周后)出现,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

机制:血管痉挛——硫酸镁解痉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20周前就有高血压,于产后12周仍有。

机制:原本就有高血压——口服降压药

妊娠期高血压

吃什么药是安全的:ACEI/ARB禁用;一线用药: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甲基多巴;其他β阻滞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二线;可乐定;噻嗪类的利尿剂

降压目标:

合适起始降压:≥160/110mmHg,血压不低于130/80mmHg

难治性高血压

排查诱因;药物调整;

一线:ACD联合;

二线:B/α/安体疏通;

三线:中枢性降压药;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

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按照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的资料,我国高血压人群血压水平分布大约为:1级、2级和3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8.47%、3.1%和1.62%,1级高血压中的亚组(140~149/90~94mmHg)患病率是7.48%;单纯收缩压性高血压(ISH)的患病率是5.17%,其中的亚组(140~149/<90mmHg)患病率为2.69%。由此可见,在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水平处于中、重度(2级、3级)高血压的占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1/3以上(35.78%)。根据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的治疗要求,对这些高血压患者一开始就应该给予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如果再加上1级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0%靠单一的抗高血压药物难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实际上,应用2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将近占50%。2004年6月1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14届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上公布的VALUE(the Valsartan Antihypertensive Long-term Use Evaluation)试验给予人们最大的提示是:对高血压伴有心血管高危险因素的患者,血压尽早达标最重要。也就是说高血压防治越早越好,血压控制越接近理想水平越好。因此,合理地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在高血压的治疗中极其重要。 1 联合用药的基本原则 联合用药是高血压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增强降压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容易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方案。而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法,往往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无法长期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联合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 1.1增加降压疗效:两种以上的降压药合用应能够增加降压疗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利尿剂、钙拮抗剂(CCB)、α-受体阻滞剂合用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必要时也可与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合用;利尿剂是一种很好的联合用药的选择,与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合用,都能更有效地增强降压疗效;CCB与ACEI,β-受体阻滞剂与CCB也都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搭配。 1.2抵消不良反应:两种以上的降压药合用时要考虑到既能增加疗效,又能消除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CCB与ACEI合用,可明显减少单用CCB引起的周围水肿;β-受体阻滞剂与CCB合用,可以抑制CCB可能出现的反射性交感兴奋的现象;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而CCB和利尿剂可激发RAAS的活性,这两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就比较合理。利尿剂使血钾减少,而ACEI 和ARB具有轻度的潴钾作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搭配。 1.3同类的药物不合用:一般不主张同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如必要时可选择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合用,以增加协同降压作用。选择药物还应注意药物的化学成分,避免使用药名不同,但化学成分相同的药物。 1.4相同作用的药物不合用:有些药物虽然其化学结构不相同,但产生的药理作用却相仿,这样的药不要联合应用。最常见的是β-受体阻滞剂与某些钙离子拮抗剂如“缓释维拉帕米”、“缓释硫氮酮”,它们不是同类的降压药,但是都会抑制心脏的传导;β-受体阻滞剂与中枢激动剂“可乐定”同时应用会造成心跳减慢,应予注意。 2 联合用药的药物选择 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利尿剂(图1)。JNC- 7 推荐噻嗪类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该类利尿剂与ACEI和ARB都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如果3种以上降压药联合应用,应包括一种利尿剂,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ACEI可与任何一种抗高血压药物合用,与利尿剂、CCB、α-受体阻滞剂合用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也可与β-受体阻滞剂、ARB合用。 CCB的降压作用确切,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CCB能显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临床上常用以下几种药物搭配: 2.1利尿剂与ACEI合用:利尿剂能激活RAAS,从而使作用于RAAS的ACEI作用更明显。ACEI能逆转左心

高血压药分类 五大类最常用

高血压药分类五大类最常用 现在的高血压一般都是通过选择降压药物来治疗,高血压药分类目前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二受体阻滞剂(ARB)。 (1)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各种利尿剂的降压疗效相仿,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纳,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角平缓,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到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强降压效果。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血钾征和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现在推荐使用小剂量,不良反应主要是乏力、尿量增多。痛风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洛尔、拉贝洛尔。降压作用可能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律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β阻滞剂治疗的主要障碍时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较高剂量被他5阻滞剂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导致撤药综合症。虽然糖尿病不是使用β1阻滞剂的禁忌证,但它增加胰岛素抵抗,还可能掩盖和延长降糖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证,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方式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3)钙通道阻滞剂:又称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钙通道阻滞剂又可分为短效和长效。除心力衰竭外钙拮抗剂较少有禁忌证。相对于其它降压药的优势是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在嗜酒的患者也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有抗动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汇总.doc

高血药压物治疗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如 不加治疗,常引起脑、心、肾的损害,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 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 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一.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目前临床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利尿降压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长效钙拮抗剂。 1. 利尿降压药利尿剂自50 年代进入临床作为基础降压药至今仍 为临床常用,如噻嗪类利尿药降压作用缓慢平稳,作用时间较长,能拮抗其他降压药物引起的水钠潴留,增加其降压效果。尤其对盐敏感性 高血压、合并肥胖和糖尿病及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吲哒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兼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 ,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且不影响糖、脂代谢,为一理想的长效降压

药。 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轻交感神经活性和全身血流自动调节机制降低血压。该类药物可分为三代,第一代受体选择性 差 ,以普萘洛尔(propranolol) 为代表。普萘洛尔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β受体阻滞剂。第二代具选择性β 1受体阻滞作用,以氨酰心安、美多心

安为代表。第三代兼有α 1 受体阻滞、β 2受体兴奋和钙拮抗作用,如 拉贝洛尔 (labelalol) 、、塞利洛尔( celiprolol )、卡维地尔( carvedilol )。 临床治疗高血压通常使用β1 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或兼有α -受体阻滞作用的β -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降压作 用起效快而强,主要用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静息心率较快的中、青 年高血压病人或合并心绞痛的患者。该药不仅降低静息血压,而且能 抑制应激和运动状态下血压的急剧升高。 α 1 受体阻断剂α 1受体阻断剂能选择性阻断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 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及回心血量减少,从而降的α 1 受体,使血管扩张, 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因此,α1受体阻断剂对部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 较强针对性。该类药物尤其适用于小动脉发生结构性改变之前,单纯 因血管平滑肌张力增高而导致血管阻力增加的患者。长期服用该类 药物可对脂质代谢产生有益的影响,而对糖代谢并无不良作用,并可 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目前常用的α 1受体阻断剂包括哌唑嗪 (prazosin) 、特拉唑嗪(terazosin) 及近年来问世的多沙唑嗪(doxazosin) 。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国内外几个重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南)将利尿剂、β2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α2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六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广泛应用使高血压治疗及控制状况得到改观大大降低了全球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但目前如何正确选择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更大程度地使高血压患者从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获益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抗高血压药物选择总的原则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降压疗效与降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耐受性和效价比或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降压与降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是评价药物疗效的两个主要方面。大量循证医学证明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大多数临床试验的结果提示各类降压药之间疗效上的差异是相对的当达到一定剂量时血压均可能降到同等水平。至于是否存在降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目前对此仍有争议。从降压到降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抗高血压药物发展和降压治疗目标重新定位的结果。人们将抗高血压治疗从单纯降压转向心血管的全面保护并更加关注各类药物间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及心血管事件发生上的差异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当过分强调降压外的血管保护作用时并没有获得循证医学的充分证据。因此人们又开始怀疑甚至否认降压外的血管保护作用的存在。但近来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如LIFE、CAMELOT)的结果在血压控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药物组间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正确地铨释那些具有价值的循证医学的结果就不难得出:不同类别降压药除降压外具有不同的其他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抗高血压药物存在降压外血管保护的药理学基础也是临床选择用药的依据两利相权取其重。降压与降压外的血管保护作用无疑降压是前提是根本,超越前提与根本就无从谈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但在血压控制的前提下要选择具有特定血管保护作用的降压药以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获益。至于传统与新型降压药之分并不影响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选择。因为新药不一定都是“好药”传统降压药并不一定“差”传统降压药利尿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验其重要地位始终不能被动摇。 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药物的效价比或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耐受性主要反映药物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一般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寿比山、钠催离); 2.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博苏)、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金络、络德); 3. 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即拜心痛)、地尔硫(恬尔心)、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康宝得维)、拉贝洛尔(乐西平、司乐平)、尼群地平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博通)、依那普利(怡那林、悦宁定)、培哚普利(雅施达)、笨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瑞秦)等。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替米沙坦(美卡素)、厄贝沙坦(安博维)等。 各类降压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 各种降压药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对于我们来讲,首先更应该记住它的禁忌症,尤其是绝对禁忌症,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 1. 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HCT即双氢克尿噻);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禁忌症:痛风病人绝对不能用,相对禁忌为妊娠。 2. β受体阻滞剂 适应证: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 禁忌症:因为该类药物可减慢心率,因此2~3度房室传导阻滞绝对不能用,该类药物也会引起支气管收缩,因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也绝对不能用,此外,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可谨慎使用该类药物。 3. 钙通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等);

适应证: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娠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颈中动脉粥样硬化;该类药物使用的比例非常大; 禁忌症:该类药物没有明显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为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等。)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等) 适应证: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ACEI 所致的咳嗽;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与ACEI类药物一样,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6. α阻滞剂 适应证:前列腺增生,高血脂: 禁忌症:绝对禁忌为体位性低血压,相对禁忌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上那么多药物,大家不可能全部记得住,药物说明书上列出的绝对禁忌症是需要大家重点注意的。当然,首选为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规范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80%分布在基层(城镇社区/乡村),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 我国人群高血压控制率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欠缺有关。因此,积极宣讲《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高血压防治技术是必要的。本文仅就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规范做一简介。 高血压治疗目标●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危险。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

高血压患者不断上升,血压管理与达标治疗,需要广大脉友对抗高血压药物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有充分的了解,故,今天先从抗高血压药物的相关知识整理开始...... 一、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 1 利尿药:常单独用于抗轻度高血压,也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尤适于伴心衰、浮肿患者。代表药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长期使用此类药易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及血液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性欲减退等并发症,故一般在医生指导下间断使用。 氢氯噻嗪:早期是通过排钾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而间接降压;长期用药所致的降压效应可能是通过持续降低体内钾离子浓度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而降低血管阻力。长期服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禁用,糖尿病病人慎用。作为基础降压药用于各型高血压,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 钙拮抗药:适合于各型高血压尤适于重症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的患者。代表药为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尼群地平等。硝苯地平: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患者。 其他药物: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 3 β受体阻断药: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适于年轻的高血压病人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但不宜于伴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因能减少胰岛素分泌、干扰糖代谢)。代表药普奈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普萘洛尔: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中枢部位、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外周神经水平),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临床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 其他药物: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对原发性、肾性高血压症有很好疗效,能改善糖及脂质代谢、防治心功能不全、逆转心室肥大,常用于伴心室肥大、心衰、糖尿病、高血脂症、老年中、重度高血压。但不宜于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狭窄、妊娠等高血压患者,代表药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 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及醛固酮分泌,缓激肽的降解减少,降低血压。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左心室肥厚、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其他药物:依那普利, 5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II的已知作用就是由AT1受体亚型引起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不引起缓激肽或P 物质的潴留,所以不会引起咳嗽。 氯沙坦:与AT1受体选择性结合,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绝大多数药理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可用于各型高血压。 6 降压中成药 牛黄降压丸:传统医学认为,高血压主要由肝脏经络的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所致;现代生物科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由多基因缺损而导致的疾病。在不升高血压的前提下增加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冠状血流量,扩张冠状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能力。山楂降压胶囊:采用阶梯降压靶向疗法,有效的治疗平肝降火,利湿化瘀。适用于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症之肝火亢盛证,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目胀,面赤,脉弦等。 其他药物:罗布麻茶、脑力清、复方七芍降压片等。

高血压的治疗及用药原则

神经外科8月份小讲课内容 时间:2013年8月12日8 : 30 地点:神经外科护士站 人物:N1、N3护士 援课人:陈超 内容:高血压治疗原则及用药指导 一、非药物治疗 (1)减轻体重,建议体重指数控制在24kg/m2以下。 (2)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 ;减少膳食脂肪将脂肪控制在热量的25 %以下;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 %左右;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蔬莱水果;限制饮酒,男性饮酒每日酒精量v 20?30g,女性v 10?15g ; (3)增加体育活动。 (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应激。 二、药物治疗 不论选择何种药物,降压药物应用原则为:(1)开始治疗应用/小剂量。(2)使用适宜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同时减少副反应。(3) 如果第1种药物降压不明显或有副反应时应改用第2种药物,而不是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应用第2种药物。(4)应用长作用的药物,

每日1剂,提供24小时持续效果。(5)个体化原则。 对于经过非药物治疗及至少3种以上作用性质不同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后血压仍高的患者,采用如下步骤: 2.1病因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但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仍不能找到潜在的升高血压的原因,如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脂血症等。甚至一部分男性顽固性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治疗呼吸障碍后血压随之下降。通过自测血压及24小时血压监测有相当一部分顽固性高血压仅仅是白大衣效应。已有报道钙拮抗剂中异搏定缓释剂能减轻白大衣性高血压。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交感活性有关。寻找顽固性高血压潜在的原因,确定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至关重要。 2.2提高依从性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效果不佳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坚持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的方法都失败,应停止药物治疗,严密监测血压,测定血液中药物浓度,重新开始新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打破恶性循环,对于有漏服药物倾向的病人应选用长效制剂,建立严格的随诊制度及监测制度。 2.3重新考虑药物剂量及药物联合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剂量太小,或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加大药物剂量,合理联合用药如:ACE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钙拮抗剂,利尿剂与大多数降压药,钙拮抗剂与B受体阻滞剂等,其中卡维洛尔是新型的第3代B1 (a l )受体阻滞剂,兼有a、B受体双重阻滞作用并能抑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不仅是独立的疾病,而且是心脑血管病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已有大量的证据表明,降压治 疗可以降低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生。如何提高降压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联盟、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基本原则相似的高血压 防治指南,制定及不断修正了降压药物的合理用药 方案,以提高高血压的疗效。

一、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卡托普利 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卡托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2-3级是安全有效的,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卡托普利一样除了有效地降低体循环阻力外,还可调节肾内血UAER减少以及Cr-C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 老年高血压2-3级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早期肾功能受损往往血肌ff 水平不高,即所谓的肌配盲区,但GFR已经减低。此时在选择治疗高血压病老年患者的药物时,兼顾减少微量白蛋白提高GFR,保护了肾功能即发挥了保护心脑等其它靶器官作用。 JNC 7 也明确指出,ACEI在高血压治疗中,对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预防脑卒中复发患者拥有强的适应症,SAVE临床试验证明,卡托普利使AMI 总死亡率的危险性下降19%。 FAMIS研究显示,ACEI(福辛普利一蒙诺)可使心肌梗死死亡率和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下降4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具有ACEI类似的作用,JNC 7 在肯定ARB降压效益同时,还可以作为对ACEI不能耐受的替代药物。微量白蛋白尿既是高血压血管重塑的指标,又是老年人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GFR是肾损害的早期信号,氯沙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少有头昏、疲乏等轻度低血压反应(1.9%),未见有咳嗽。长半衰期的ACEI(福辛普利)与ARB具有恒定血药浓度,更适合老年高血压血压波动大、易并发靶器官损害的特点,使治疗的血压谷/峰比相对稳定。 卡托普利具有降压效果快、半衰期(2-4h )短的特点,它的血药浓度不如前二者稳定,肾内异常血液动力学不利于更好改善肾功能。Weber等研究 认为长期使用氯沙坦具有缓慢的降压作用,适合老年人高血压血压波动大的特点。本研究表明,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卡托普利一样除了有效地降低体循环阻力外,还可调节肾内血管使UAER减少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前两者比后者在肾内作用更为显著。另外,氯沙坦的代谢产物65%从肠道中排泄。福辛普利可通过代谢产物肝、肾两种途径清除,从而减轻肾脏排泄负荷,同时可较好地预防肾功能损害,一“〕。而卡托普利则不具有这种代谢特点。 Chan等研究表明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疗效,能有效地逆转左室肥厚。氯沙坦消除Ang Ⅱ作用后,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前后负荷,使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能发挥相似于ACEI的作用,有效地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且,氯沙坦安全性好,血药浓度相对恒定,费用适当,给药次数简单,能增加病人的顺应性,适合老年高血压病人易发生心力衰竭的特点。因此,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时已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药物,被老年人广泛接受。 钙拮抗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降低体循 环血压进而改善肾小球的“高压、高流量、高滤过”来 达到的。这种保护作用属纯粹的压力相关性获益。 它们对肾保护昨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降压的幅度 与降压的质量。因此,就单药治疗而言,降压幅度大 且能24 h平稳降压的钙拮抗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肯定优于那些降压幅度小且降压平稳度差的钙拮抗 剂。不过,在目前强调通过联合用药使血压达标且 平稳的背景下,各种钙拮抗剂,包括短效心痛定都可 能有其用途。 二、钙剂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不同,一般性非药物治疗措施无有害作用。 1992 年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召开的有关高血压会议上,已将非药物疗法的用词改为改进生活习惯。 所有确诊高血压的病人,无论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均应开始非药物治疗,以改进生活方式,消除不利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从而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性。 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目的是控制并存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降低总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为后者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药物降压可有效的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高血压监测和随访计划(HDEP)试验表明,即使是轻型高血压,进行系统、有效的药物治疗也是十分有益的,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而且,随着药物的发展,副作用越来越小,对于轻度高血压(如舒张压90~100mmhg)积极用药治疗也广为临床接受。 但治疗对血压水平较高者更有益。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最近的国际降压指导方针强调了对病人个体的心血管病绝对危险做出全面估计的重要性。

危险因素不仅包括血压还包括靶器官损伤,血管疾病共存症状的存在及相关心血管危险因子的数量等。 属高危的病人,尤其是有糖尿病和有靶器官损伤者,需要强有力的降压治疗及需不止一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才可能达到目标血压(135/80mmhg). 降压指导方针的另一个主题是使用小剂量每天一次用药,保持血浓度稳定,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目前,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个体化原则: 用药因人而异,为病人选择适宜的药物应根据各人的血压水平;血压升高程度和急、缓;病人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无靶器官损伤、有无临床心血管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有无伴随疾病影响某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注意来年和用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影响降压效果的药物;药物降心血管危险的证据有多少;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承担能力。 (2)单药开始。 (3)任何药物开始治疗时应服用适当的最低剂量,采用最小有效剂量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 (4)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增加该药的剂量。 (5)如第一中药无效,血压未能达到目标: 由于联合用药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故通常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 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是: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1.利尿药:氢氯噻嗪吲哒帕胺等 2.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 3.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定、莫索尼定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抑制药:利血平 (3)神经调节阻滞药:如美加明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①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②β受体阻断药:普诺奈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③α、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等 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ACEI普利类ARB 沙坦类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那依普利、雷米普利等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 5.血管扩张药 (1)血管平滑肌舒张药:如肼屈嗪、硝普钠等。 (2)钾通道开放药:如吡那地尔等。 二、常用抗高血压药 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包括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等。

(一)利尿药 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双氢克尿噻) 【作用与应用】 氢氯噻嗪降压作用温和而持久。降压作用机制如下: ①用药初期主要通过排钠利尿使得有效血容量下降而降压 ②长期用药则因持续排钠而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离子的含量减 少,随之钠离子和钙离子交换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减少,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对NA等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激肽、前列腺素等。 单独应用可治疗轻度高血压,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 【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 1.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镁等,以低血钾最常见,可增强强 心甙的心脏毒性。患者宜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土豆、柠檬汁等)或合用留钾利尿药。 2.高尿酸血症可使尿酸排出减少,对痛风患者易加重病情,应慎 用,与阿司匹林合用可诱发痛风。 3.高血糖因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和影响对葡萄糖的利用而 升高血糖。并能减弱降血糖的作用,故糖尿病患者慎用。 4.其他可引起高血脂、尿素氮升高、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等。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吲达帕胺(indapamide,吲哒胺,indamine)

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一、如何选择最合宜的降压剂 《利尿剂》 Thiazide利尿剂 而利尿剂最合适的适应症为高血压合并心脏衰竭、老年人单独收缩性高血压、黑人、冠心病高风险病人、脑中风后复发预防。且可减缓骨质去矿物质流失。与Dihydropyridine钙离子拮抗剂合用,可减少足踝水肿。使用时应吩咐病人多吃含钾之蔬菜水果。在使用上,2004年BHS IV建议,「应避免每日使用Hydrochlorothiazide超过25mg」,以免剂量过多引起代谢副作用而抵消其降压疗效。 2003年JNC 7说Thiazide利尿剂应做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第一线用药,或与其他药物并用治疗。JNC 7报告同时又有澳洲第二次全国血压研究(ANBP 2)发现,白种人男性以ACE抑制剂做第一线药物治疗,其结果比低剂量利尿剂略佳。2004年BHS IV报告认为年龄低于55岁且非黑人单纯高血压因多属高肾素群,故第一线药物治疗应为ACE 抑制剂。但对于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物治疗者,低剂量Thiazide利尿剂,是一个经剂又实惠的选择(即使是糖尿病的高血压族群)。 环利尿剂(Loop Diuretics) 除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肺水肿、心脏衰竭病人,或血清肌酸酐大于2.5mg%(因为Thiazide在于肾功能不佳者,效果不佳)应改用环利尿剂外,不例行用于治疗高血压。 保钾型利尿剂

保钾型利尿剂,不可用于肾衰竭、年老体弱、特别是有糖尿病或肾上腺功能低下、或曾经长期使用类固醇之病人,因恐怕引起Hyporeninemic Hypoaldosteronic Hyperkalemic Syndrome 而致命。也不可以与ACEI并用。 近年来发现心肌及血管壁含有皮质醛酮接受器(aldosterone receptor),皮质醛酮会刺激纤维芽细胞增生,引起心肌肥厚及血管硬化。故使用Spironolactone可保护心血管及改善心肌功能。文献推荐心衰竭、及心肌梗塞后应特别考虑使用此药。需注意男性长期使用Spironolactone可能引起男性女乳化(Gynecomastia)及乳房疼痛(Mastalgia)的不良反应。 《乙型阻断剂-βBlocker》 乙型阻断剂(除含ISA的Acebutolol、Carteolol及Pindolol外)为冠状动脉疾病的强制适应药,也特别适合于高血压又合并心房频脉心律不整、偏头痛、甲状腺亢进症、本态性颤抖或开刀前后之高血压治疗。中国人尤其老人使用乙型阻断剂比较敏感,易发生缓脉。遇缓脉时必须慢慢减量,当病人已使用很久时,不可忽然停用,以免因病人有潜在冠状动脉疾病,而造成「反弹性频脉(Rebound tachycardia)」,引起心纹痛或导致急性心肌梗塞。遇反弹性频脉时应嘱咐病人赶快再恢复服用乙型阻断剂治疗。 乙型阻断剂也有代谢不良反应,如胰岛素阻抗现象、血糖及三酸甘油脂升高、降低HDL 及产生阳萎等,且会抑制低血糖发作的临床反应,故应使用最少有效剂量,并从小剂开始使用。200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及2004年BHS IV都说除了冠心病须强制使用乙型阻断剂外,在其他状况使用时要小心。 《ACE抑制剂-ACEI》

2014年抗高血压药考试试题答案

抗高血压药考试试题 一、A型题(本大题62小题.每题1.0分,共62.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种药物首次服用时可能引起较重的体位性低血压: A 卡托普利 B 哌唑嗪 C 硝苯地平 D 可乐定 E 普萘洛尔 2.下列何药可使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症状加重: A 米诺地尔 B 肼屈嗪 C 阿方那特 D 普萘洛尔 E 哌唑嗪 3.属于钾通道开放药的是: A 米诺地尔 B 普萘洛尔 C 硝普钠 D 可乐定 E 哌唑嗪 4.哪种药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 A 卡托普利 B 二氮嗪 C 利舍平 D 甲基多巴 E 可乐定 5.卡托普利不会产生下列哪种不良反应? A 皮疹 B 低血钾 C 干咳 D 低血压 E 脱发 6.卡托普利的主要作用机理为: A 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 B 抑制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C 竞争性对抗血管紧张素 D 抑制肾素的生成 E 直接扩张血管 7.有关可乐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用药后血管张力下降 B 可兴奋外周血管上的。受体 C 阻断外周肾上腺素受体 D 用药后心脏表现为抑制 E 用药后血肾素水平降低 8.长期使用利尿药的降压机理主要是: A 增加血浆肾素活性 B 排Na+利尿,降低血容量 C 减少小动脉壁细胞内Na+ D 抑制醛固酮分泌

E 降低血浆肾素活性 9.下列降压药哪一药物最易引起心率加快: A 可乐定 B 利舍平 C 普萘洛尔 D 肼屈嗪 E 胍乙啶 10.哪种药物可推迟或防止糖尿病性肾病的发展: A 米诺地尔 B 利舍平 C 二氮嗪 D 卡托普利 E 肼屈嗪 11.下列哪一药物可致血肾素水平升高: A 利舍平 B 普萘洛尔 C 肼屈嗪 D 维拉帕米 E 可乐定 12.需经体内转化后才能发挥降压作用的药: A 卡托普利 B 肼屈嗪 C 依那普利 D 拉贝洛尔 E 阿方那特 13.下列哪一降压药兼有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A 米诺地尔 B 氢氯噻嗪 C 利舍平 D 肼屈嗪 E 哌唑嗪 14.硝酸甘油不引起下列哪一效应: A 心肌收缩力减弱 B 静脉容量增加 C 心率加快 D 减少心脏后负荷 E 心室壁张力降低 15.哌唑嗪降低血压而不引起心率加快的原因是: A 阻断α2受体 B 阻断α1受体与α2受体 C 阻断M受体 D 阻断α1受体与β受体 E 阻断α1受体而不阻断α2受体 16.硝苯地平的作用机理主要为: A 促钾离子外流 B 抑制钙离子经电位操纵性钙通道跨膜内流 C 抑制钙离子经受体操纵性钙通道跨膜内流 D 抑制细胞膜Na+ -Ca2+交换 E 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

高血压常用药物详解

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 1、利尿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起效较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持久,服药2-3周后作用达到高峰。利尿药能增加其他降压药的疗效。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钾血症和影响血糖、血脂、血尿酸代谢,往往发生在大剂量时,因此推荐小剂量服用。痛风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1)、噻嗪类:氢氯噻嗪、氯噻酮。 2)、袢利尿剂:呋塞米。 3)、保钾利尿剂:螺内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无需补钾) 2、β受体阻滞剂:降压起效较迅速、强力,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较差。使用的主要障碍是心动过缓和一些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反应高剂量治疗时突然停药可引起撤药综合征,可增加胰岛素抵抗,若糖尿滨湖患者必须使用时,应使用高度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主要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房室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衰、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外周血管病患者禁用。 1)、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醋丁洛尔 2)、非选择性β受体(β1、β2)阻滞剂:普萘洛尔、吲哚洛尔、阿普洛尔、氧烯洛尔、索他洛尔、噻吗洛尔、纳多洛尔 3)、兼有α受体阻滞的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拉贝洛尔。此类药物除能阻断β1、β2受体外,还能阻断α1受体。 3、钙通道阻滞剂(钙拮抗剂):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偶联,降低阻力血管收缩反应性。还能减轻血管紧张素п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缩血管效应,减少肾小管钠重吸收。钙拮抗剂降压起效迅速,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短期治疗一般能降压10%-15%,剂量与疗效呈正相关关系,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小,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除心衰外,钙拮抗剂较少有禁忌症。对血脂血糖代谢无明显影响,长期控制血压的能力和服药依从性较好。相对于其他降压药,钙拮抗剂还有以下优势:在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钠摄入不影响降压疗效;非甾体类抗炎药不影响降压疗效;对嗜酒患者也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应用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主要缺点是开始治疗阶段有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尤其使用短效制剂时。非二氢吡啶类抑制心肌收缩及自律性和传导性,不宜在心衰,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中应用。 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 1)、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尼群地平、尼索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长效)、氨氯地平(长效)、乐卡地平(长效)、依拉地平、尼伐地平。 2)、苯烷胺类:维拉帕米、加洛帕米。 3)、地尔硫卓类:地尔硫卓。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血压患者不断上升,血压管理与达标治疗,需要广大脉友对抗高血压药物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有充分的了解,故,今天先从抗高血压药物的相关知识整理开始...... 一、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及分类 1 利尿药:常单独用于抗轻度高血压 ,也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 ,尤适于伴心衰、浮肿患者。代表药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长期使用此类药易致糖耐量降低 ,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及血液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性欲减退等并发症 ,故一般在医生指导下间断使用。氢氯噻嗪:早期是通过排钾利尿,减少细胞外液容量及心输出量而间接降压;长期用药所致的降压效应可能是通过持续降低体内钾离子浓度及降低细胞外液容量而降低血管阻力。长期服用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禁用,糖尿病病人慎用。作为基础降压药用于各型高血压,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增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2 钙拮抗药:适合于各型高血压尤适于重症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的患者。代表药为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尼群地平等。 硝苯地平: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而松弛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哮喘、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或心绞痛患者。 其他药物: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 3 β受体阻断药: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尤适于年轻的高血压病人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 ,但不宜于伴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糖尿病 (因能减少胰岛素

分泌、干扰糖代谢)。代表药普奈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 普萘洛尔: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释放,在不同水平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中枢部位、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外周神经水平),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等。临床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心输出量偏高或血浆肾素水平偏高的高血压疗效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支气管收缩、心脏过度抑制和反跳现象,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 其他药物: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对原发性、肾性高血压症有很好疗效 ,能改善糖及脂质代谢、防治心功能不全、逆转心室肥大,常用于伴心室肥大、心衰、糖尿病、高血脂症、老年中、重度高血压。但不宜于肾功能不全 ,肾动脉狭窄、妊娠等高血压患者 ,代表药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 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及醛固酮分泌,缓激肽的降解减少,降低血压。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左心室肥厚、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其他药物:依那普利, 5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选择性作用于AT1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II的已知作用就是由AT1受体亚型引起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不引起缓激肽或P 物质的潴留,所以不会引起咳嗽。

(医疗药品)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高血压药物的分类 1.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寿比山、钠催离); 2.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可、博苏)、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卡维地洛(金络、络德); 3.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心痛定、拜新同(即拜心痛)、地尔硫(恬尔心)、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康宝得维)、拉贝洛尔(乐西平、司乐平)、尼群地平等)。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博通)、依那普利(怡那林、悦宁定)、培哚普利(雅施达)、笨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雷米普利(瑞秦)等。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洛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替米沙坦(美卡素)、厄贝沙坦(安博维)等。 各类降压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 各种降压药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对于我们来讲,首先更应该记住它的禁忌症,尤其是绝对禁忌症,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 1.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如HCT即双氢克尿噻);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禁忌症:痛风病人绝对不能用,相对禁忌为妊娠。 2.β受体阻滞剂 适应证:心绞痛,心梗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 禁忌症:因为该类药物可减慢心率,因此2~3度房室传导阻滞绝对不能用,该类药物也会引起支气管收缩,因此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也绝对不能用,此外,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可谨慎使用该类药物。 3.钙通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等); 适应证: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妊娠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颈中动脉粥样硬化;该类药物使用的比例非常大; 禁忌症:该类药物没有明显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为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依那普利等。) 适应证: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该类药物也是临床使用较广较多的一类; 禁忌症: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为其绝对禁忌症。

不同类型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1.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首选长效钙拮抗剂CCB,其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利尿剂。 解释:由于老年人脑循环和其他循环系统需要在较高循环压力的情况下维持正常,需要数天才能适应对降压的自身调节,因此不能快速降压。CCB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选用中长效CCB,避免速效胶囊。 β受体阻滞剂不适合用于一线,因为其降压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程度作用较差,且可减少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可与利尿剂合用,更适用于年轻高血压患者。 2.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血流动力学因素(容量和压力负荷)和神经体液因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治疗,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加利尿剂,限盐,减轻体重。 解释:左室肥厚与外周血管阻力(与血液粘稠度有关)的增强以及血容量增加有关,而AngⅡ可诱发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及心肌肥厚,这一过程被ACEI和AT1拮抗剂所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阻断血管紧张素对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的特异性结合,阻断ATⅡ介导的生物反应,使RAS系统受体受到充分抑制,从而较彻底的抑制ATⅡ的作用,延缓血管肥厚,逆转心肌和血管肥厚。 3. 高血压伴冠心病或心肌梗死——首选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 解释:避免降压过快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心肌梗死应选择无内在拟交感活性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 4. 高血压伴心力衰竭——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加螺内酯类利尿剂。不宜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重度心力衰竭时)。 解释:心衰需要大量迅速利尿,降低心脏容量负荷,缓解肺淤血,因此使用短效利尿剂。至于ACEI的话,RAAS系统激活,使血管收缩,心肌正性肌力作用增强,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醛固酮和血管加压素分泌增加,促肾上腺产生去氧皮质酮,促缓激肽释放降解,使潴钠排钾,水、钠潴留,使心肌肥厚伴心肌细胞凋亡,血管收缩,循环血容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衰。ACEI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作用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使外周血管和冠状血管阻力降低,增加冠脉血供,使心肌纤维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慢。 5.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α受体阻滞剂。可改善脂类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也可用钙拮抗剂,不宜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解释:ACEI对高血压合并早期糖尿病的患者的肾脏有保护作用, 6.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首选减体重,限热量,加强体育锻炼。可用α受体阻滞剂降低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或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等。不宜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7. 高血压合并肾脏病变——可选用钙拮抗剂或双通道排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