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印前原理与技术复习

数字印前原理与技术复习
数字印前原理与技术复习

复习题参考答案

1.灰成分替代

灰成分替代是指在彩色印刷中,对图像中的中性灰色或含有灰色成分的彩色中的部分灰色,用黑色油墨来代替进行印刷,而不是用三原色油墨CMY来印刷的工艺,其主要目的是更好的控制印刷中的偏色。

2.拼大版

利用计算机及拼大版软件,根据印后加工的要求,将单个页面拼合成一个印刷版面的过程,拼大版已成为当前数字印前输出的关键技术和环节。

3.采样

采样是指按照某种时间或空间间隔采集模拟信号的过程,采样要遵循采样定理,而在数字印前输入中的主要目的是更好的获取原稿或原场景的图文颜色信息。

4.RIP

RIP即光栅图象处理器,其作用是对页面描述语言进行解释,将页面描述语言表达的图文排版页面转换为可记录输出的图文点阵像素信息,它已成为数字输出的关键环节。5.色彩管理系统

就是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全面利用软件进行色彩传递控制的一种体系,它能保证印刷复制中颜色传递与转换的一致性。

6.简述数字印前系统的基本组成?

数字印前系统可分为四大部分:

①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

②处理设备:图文处理工作站,拼大版工作站

③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激光照排机,计算机直接制版机,数码打样机

④软件组成:文字处理软件,图形设计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拼大版软件,色彩管理软件,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

7.谈谈评价扫描仪性能的主要指标?

扫描仪是印前处理系统的关键输入设备,其主要的性能评价指标有:

①光学分辨率扫描仪在单位长度上的采样点数,即实际采样密度。

②信噪比即采样时采集图像有用信号与干扰噪声的比例关系。

③色深度扫描仪可以获取的图像的最大灰度级数。

④动态范围扫描仪能分辨出的原稿上的最大密度范围。

⑤扫描尺寸和扫描速度扫描仪能扫描原稿的最大尺寸。

8. 谈谈印前工艺的主要处理对象及其输入方式?

印前工艺的主要处理对象是文字,图形和图像。其输入的方式分别为:

①文字:通过键盘或光笔直接输入

②图形:在计算机中用图形软件绘制

③图像:用扫描仪扫描输入,或是用数码相机拍摄输入

9.灰平衡的含义

灰平衡是指由浅入深的整个阶调获得中性灰的三原色等效平衡,即中性灰颜色中C、M、Y的网点百分比关系

灰平衡的意义:灰平衡的作用就是通过对图像的灰色调的控制,来间接控制图像的所有色调。灰平衡是衡量印刷复制中色彩再现是否正确的一种依据,若灰平衡不能实现,则图像的复制一定会出现偏色。

10.谈谈打样的种类及其作用?

打样可分为机械打样、屏幕软打样、数码打样和虚拟打样。它是沟通制版与印刷的桥梁,信息提前预知的调节器,其作用主要有四:

①确认彩色图像复制的质量。

②客户认可复制效果的依据。

③实际印刷操作的参照标准。

④可作为实际小批量的印刷品。

⑤数字印刷和创意印刷的支撑。

11.谈谈数字印前处理的指导性原则?

数字印前处理的指导性原则:基于原稿类型(阶调、载体)、偏色(整体、局部)、特点等,按照表现的主题(感情、基调)及特定目的(意义、效果),考虑印刷复制的现实条件(加网、工艺、材料、标准),有针对性的分类调节、创意与修正。

12.谈谈彩色图像复制中影响颜色失真的环节和因素?

参考要点:

①图像输入:照明条件、输入设备的性能及参数设置、输入软件精度

②图像处理:颜色空间的选择及转换、图像处理中颜色的损失、分色系统的影响、色彩管理的精度和选择

③ RIP与加网:加网技术的影响、RIP的处理精度与控制

④输出:屏幕显示、激光照排机、数码打印机、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等的性能、调节与版

材的记录精度

⑤印刷:主要影响因素是工艺条件、印刷材料、颜色套印顺序等

⑥最本质原因:当前的印刷技术为色度颜色再现技术,其颜色信息的不独立性。

总之,保证图像复制流程中各种设备和材料的稳定和规范,选用合理的图像处理软件和加网技术,采用适宜的输出图像输出方案,积极使用先进的色彩管理系统和数字化流程体系,严格控制印刷工艺条件等,是实现颜色准确还原再现的关键。

答案2:1)原稿存在色彩失真

印刷图像原稿大多是通过摄影手段得到的。对于照片原稿,除了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色彩失真外,由于色彩是通过色料等呈色材料再现的,而呈色材料很容易发生色衰减,因而也可能引起照片色彩的失真。另外,随着数码相机的不断普及,数字图像原稿越来越多,而数码相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大大提高,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差,拍摄出来的图像容易出现画面暗淡、图像模糊等问题,造成原稿色彩失真。

2)扫描处理引起色彩失真

照片原稿的图像密度是连续的,需要将图像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在利用扫描设备扫描图像时,需要把图像分割成不连续的像素点,逐点逐行采集原稿上每个像素点的R、G、B信息。在扫描过程中,会引起像素点颜色信息的丢失,而图像处理都是以所采集的图像信息为基础,所有关于色彩的操作也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并不能增加图像的颜色信息。因此,对于照片原稿来说,扫描是图像处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操作不当就会引起图像色彩失真。

3)分色处理引起色彩失真

印刷通常使用C、M、Y、K四色油墨复制色彩,而数字采集设备采集到计算机的图像信息通常是R、G、B信息,因而在印刷制版之前需要将图像信息转换成C、M、Y、K模式,即分色处理。所谓“分色”就是将图像每个像素的色彩信息(一般是R、G、B 颜色信息)分解转换成适合印刷C、M、Y、K模式的色彩信息。在分色过程中会引起颜色信息丢失。在分色时,只有根据油墨、纸张等印刷适性,正确设置分色参数(如设定网点扩大值、灰平衡参数、黑版阶调等),才可能输出高质量的分色片,尽可能减少颜色信息的丢失。

4)色彩还原处理引起色彩失真

现代印刷通常使用C、M、Y、K四色油墨再现色彩,由于油墨本身存在纯度问题,因而印刷叠印时也会产生色彩失真。

13.数字印前的基本工艺流程

(1)信息输入

(2)图形、图像处理

(3)组版

(4)拼大版

(5)加网

(6)输出

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实习任务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010年11月

一、前言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实习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老北区。 实习时间:2010年11月16日-12月21日(共5周)。 实习成绩考核方面:实习态度、协作精神、观测记录、实习报告。 二、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掌握水平角、垂直角、距离的观测,坐标量测,数据记录与整理计算; 2、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和水准测量记录与计算; 3、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 4、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和计算机地形绘图的方法; 5、掌握测绘实习报告的编写。 三、实习任务 在为期五周的时间里,各小组测绘两幅 1:5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具体任务如下: 1、布设图根控制导线,进行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水准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导线和水准路线的近似平差计算,得到碎部测量所需的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坐标,要在实习报告中提供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平差计算表格。 2、进行数字测图的碎部数据采集(地物和地貌),在KeyStone(开思)环境下,依据地形图图式的要求,小组内各自完成两幅1:5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并将两幅1:500地形图进行拼接成更大图幅的1幅地形图。

春数字通信原理总复习第3版教材

北京邮电大学函授、远程教育 《数字通信原理》总复习教案 第1章概述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P2 模拟信号——幅度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幅度取值是离散的二进制 多进制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是根据幅度(表征信息的参量)取值上是否离散而定的。 2.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P8 ●根据传输信道上传输信号的形式不同,通信可分为 模拟通信——以模拟信号的形式传递消息(采用频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数字通信——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递消息(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数字通信传输的主要对象是模拟语音信号等,而信道上传输的一般是二进制的数字信号。 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即模/数变换(A/D变换) 3.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 P9 各部分的功能。 数字通信的特点 1.数字通信的特点 P10 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2)便于加密处理 3)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4)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 5)占用频带较宽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有效性指标 P11 ·信息传输速率——定义、公式l n f f s B ??=、物理意义 ·符号传输速率——定义、公式(B B t N 1= )、关系:M N R B b 2log = ·频带利用率——是真正用来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效率的指标(有效性) 频带宽度符号传输速率 = η Hz Bd / 频带宽度 信息传输速率 = η Hz s bit // 2.可靠性指标 P12 ·误码率——定义 ·信号抖动 例1 设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s 7 106-?,当(1)采用4电平传输时,求信息传输速率和符号传输速率。(2)若系统的带宽为2000kHz ,求频带利用率为多少Hz s bit //。 解:(1)符号传输速率为 Bd t N B B 671067.110 61 1?=?== - 数据传信速率为 s Mbit M N R B b /34.34log 1067.1log 26 2=??== (2)Hz s bit //67.110 20001034.33 6 =??==频带宽度信息传输速率η 例2 接上题,若传输过程中2秒误1个比特,求误码率(误比特率)。 解:误码率(误比特率)=差错比特数/传输总比特数 76 105.110 34.321 -?=??=

淮海工学院数据库原理及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关系代数运算中,运算对象为两个关系的运算有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运算对象为一个的有_______、_______等。2.常用的关系运算是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 3.SQL的标准库函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不允许直接出现在查询Where子句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4、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5、数据模型包括数据结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 6.数据库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数据库的数据控制功能包括安全性、_________、_________等控制功能。 8..目前主要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用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主要有VB、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 9.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需求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行维护等步骤。 10.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的系统。 二、选择题:选取最满意的一个答案任何由三个属性组成的关系可能是() (A) 1NF (B) 2NF (C) 3NF (D) 不能判定 2.数据冗余引起的问题主要是花费() (A) 时间(B) 空间(C) 时间与空间(D) 时间或空间 3.R(X,Y,Z)是个三元关系,X,Y,Z是单属性且X是码,则R一定是()(A) 1NF (B) 2NF (C) 3NF (D) BCNF 4.在数据库中,存储冗余数据是( ) (A)不应该的(B) 应该且合理的(C) 合理的但不能过度冗余(D)视情况而定 5.在关系运算中,进行自然联接运算的两个关系() (A) 必有相同的列名(B)必有相同的关键字(C)没有要求(D)必有类型相同的列 6.在数据库系统中,DBMS与DB的关系是() (A) DBMS包括DB(B) DB包括DB MS (C)不一定的(D) 同级关系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比例尺的概念及比例尺的分类。 比例尺:图上长度与相应的实地水平长度之比,称为该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分类 ①小比例尺:1:25万、1:50万、1:100万 ②中比例尺:1:2.5万、1:5万、1:10万 ③大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万 二、白纸测图与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 (1)白纸测图:传统的地形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 貌(总称地形)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状进行测定,以一定的比例尺并按图式符号绘 制在图纸上,即通常所称的白纸测图。 (2)数字测图:广义地讲,生产数字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就是数字测图。数字测图实质上 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相关输入输出设备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输出和管理。 三、什么是大比例尺数字地图? 贮存在数据载体(磁带、磁盘或光盘)上的数字形式的大比例尺地图。 四、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 (1)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图的内容。 (2)具有良好的现势性。 (3)以数字形式贮存的1:1的数字地图,不受比例尺和图幅的限制。 (4)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且精度均匀。 (5)为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6)地图的建立需要较大的费用和较长的时间。 (7)读写需要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持。 五、数字测图技术特点。 (1)精度高 (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与管理 (5)便于应用 (6)易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六、数字测图系统的工作过程及作业模式。 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简称DSM)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图数据的输出。 广义地理解数字测图系统:采集地形数据输入计算机,由机内的成图软件进行处理、成图、显示,经过编辑修改,生成符合国标的地形图,并控制数控绘图仪出图。 七、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方式有哪几种? ①地面数字测图法 ②地图数字化法 ③数字摄影测量法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题

数据通信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典型的数据终端设备()由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三部分构成。 2、数据通信系统根据处理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远程批量处理系统和分时处理系统三类。 3、如果串行传输的数据码流其速率为9600bit/s,那么8位并行数据传输线上的访问周期为()毫秒。 4、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a(t)通常是一个时间函数,它表示随机过程各个时刻数学期望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反映随机过程在时间上()的位置。 5、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是与时间无关的常数,其平均功率有界,自相关函数仅与()有关,而与时间的起点无关。 6、数据传输是指在()上传输数据信号。 7、若利用话路信道300HZ~3400HZ来传输4QAM信号,如α=0,则其频带利用率为()bit/s·hz。 8、通常,在纠、检错编码中引入的监督码元越多,信道的()下降亦越快。 9、若要检出三个错码,则分组码的最小码距d min应( ). 10、一个完整的DTE/DCE接口标准应包括四个特性,其中()特性规定了接口中各条信号线的用途。 11、在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中,使用了10个传输控制字符,当以同步字符通信时,除了()字符允许使用外,其余9个传输控制字符都不允许在电文的标题和正文中出现。 12、报文的报头(或标题)包括发信站地址、()地址和其它辅助控制信息等。 13、在数据报方式中,每个节点都要对要转发的数据分组进行()选择。 14、根据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主要用于()链路连接,实现无差错传输。 15、呼叫请求分组和呼叫接受分组传输时延之和,定义为()。 16、调制速率又称符号速率、( )、码速率( )等。 17、采用频率复用、乒乓法( )和()技术时,二线线路可实现全双工数据传输。 18、在异步传输通信中,为可靠传送一个汉字( ),采用无校验方式,停止信号长度为一个码元。那么,其传输效率为()。 19、.散弹噪声的平均值为零,幅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分布。 20、为了反映随机过程不同时刻之间的内在统计特性,采用()函数和相关函数R(t1,t2)。 21、通常把不搬移基带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称为()。 22、在2PSK输出信号中存在倒相现象,其解决方法是采用()。 23、循环码任一许用码组经过()后所得到的码组仍为它的一许用码组。 24、(7,4)汉明码能检出()个错误。 25、.DTE与DCE的界面就是OSI参考模型中()层的接口。 26、CCITT(ITU-T)V.24建议中的()接口是DTE与调制解调器之间的接口。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总结含试题及其答案

数据库原理综合习题答案 1.1名词解释 (1) DB:即数据库(Database),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 DBMS: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3) DBS:即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4)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5)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6)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7) 数据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6) 概念数据模型: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9) 结构数据模型: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10)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1)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2)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模型。其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鍵表示实体间联系。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13)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14)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15)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成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16) 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个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间的对应性,即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 (17) 外模式/模式映象:这人映象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间的对应性,即外部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都是在外模式中描述。 (18) 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技术中,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 (19) 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那么模式/内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也就是对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

数字通信原理复习题

数字通信原理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数字通信相对于模拟通信最显著的特点是( B )。 A.占用频带小B.抗干扰能力强 C.传输容量大D.易于频分复用 2.以下属于数字信号是( D )。 A.PAM信号B.PDM信号 C.PPM 信号D.PCM信号 3.通信系统可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以下属于频带传输方式的是( C )。 A.PAM传输方式 B.PCM传输方式 C.PSK 传输方式 D.⊿M传输方式 4.通信系统可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以下属于基带传输方式的是( B )。 A.PSK传输方式 B.PCM传输方式 C.QAM 传输方式 D.SSB传输方式 5.以下属于码元速率单位的是( A )。 A.波特 B.比特 C.波特/s D.比特/s 6.PCM30/32系统发送复帧同步码的周期是( D) A.125sμB.250sμ C.1ms D.2ms 7.PCM30/32系统发送1帧同步码的周期是( A) A.125sμB.250sμ C.1ms D.2ms 8.人讲话的语声信号为( A)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调相信号 D.调频 信号 9.调制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好将对编码信道产生影响,其结果是对数字信号带来( B )。 A.噪声干扰 B.码间干扰 C.突发干扰D.噪声干扰和突发干扰 10.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将受到“三要素”的限制,其“三要素”是( B )。 A.带宽、信号功率、信息量 B.带宽、信号功率、噪声功率谱密度 C.带宽、信号功率、噪声功率 D.信息量、带宽、噪声功率谱密度 11.以下不能无限制地增大信道容量的方法是( D )。 A.无限制提高信噪比 B.无限制减小噪声C.无限制提高信号功率 D.无限制增加带宽12.根据香农公式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 )。 A.信道容量一定,信道的带宽越宽信噪比的要求越小; B.信道的容量与信道的带宽成正比; C.信道容量一定,信道的带宽越宽信噪比的要求 越高; D.信道的容量与信噪比成正比。 13.以下不属于线性调制的调制方式是( D )。 补:非线性调制: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 A.AM B.DSB C.SSB D.FM 14.设某传输码序列为+1-10000+100-1+100-1+100-1, 该传输码属于( D )。 A.RZ码 B.HDB3码 C.CMI 码 D.AMI码 15.设某传输码序列为 +1-100-1+100+1-1000-1+100-1,该传输码属于 ( C )。 A.AMI码B.CMI码 C. 3 HDB 码D.RZ码 16.我国PCM数字设备间的传输接口码型是 ( B )。 A.AMI码 B.HDB3码 C.NRZ码 D.RZ码 17.以下数字码型中,不具备一定的检测差错能力码 为( A )。 A.NRZ码 B.CMI码 C.AMI码D.HDB3码 18.以下可以消除或减小码间干扰方法是( B )。 A.自动增益控制技术B.均衡技术 C.最佳接收技术D.量化技术 19.在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以下不能消除码间干扰 系统传输特性为( C )。 A.理想低通特性 B.升余弦 特性 C.匹配滤波特性 D.线性滚 降特性 20.观察眼图应使用的仪表是( C )。 A.频率计 B.万用表 C.示波器 D.扫频仪 21.三种数字调制方式之间,其已调信号占用频带的 大小关系为( C )。 A.2ASK= 2PSK= 2FSK B.2ASK= 2PSK>2FSK C.2FSK>2PSK= 2ASK D.2FSK> 2PSK>2ASK 22.在数字调制技术中,其采用的进制数越高,则 ( C )。 A.抗干扰能力越强B.占用的频带越宽 C.频谱利用率越高D.实现越简单 23.在误码率相同的条件下,三种数字调制方式之间 抗干扰性能好坏的关系为( B )。

数据库原理复习题

数据库原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从而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以上都是 2、SQL语言的GRANT和REVOKE语句主要是用来维护数据库的()。 A、完整性 B、可靠性 C、安全性 D、一致性 3、一个关系只有一个() A、候选码 B、主码 C、超码 D、外码 4、关系模式中,满足2NF的模式()。 A、可能是1NF B、必定是BCNF C、必定是3NF D、必定是1NF 5、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上的排它锁,则T对Q ()。 A、只能读不能写 B、只能写不能读 C、既可读又可写 D、不能读不能写 6、在ER模型中,如果有3个不同的实体型,3个M:N联系,根据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转换为关系的数目是()。 A、4 B、5 C、6 D、7 7、“年龄在15至30岁之间”这种约束属于DBMS的( )功能。 A、恢复 B、并发控制 C、完整性 D、安全性 8、解决事务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普遍采用()技术。 A、封锁 B、恢复 C、存储 D、协商 9、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其中的每一属性都是( )。 A、互不相关 B、不可再分 C、长度可变 D、互相关联 10、在两个实体类型间有一个M:N联系时,这个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有( )个。 A、1 B、2 C、3 D、4 11、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 A、存储模式 B、外模式 C、内模式 D、模式 12、若R为n元关系,S为m元关系,则R×S为()元关系。 A、m B、 n C、 m+n D、 m×n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知识点考研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把一个假象的、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陆地延伸且包围整个地球的特定重力等位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3、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大小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4、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5、方位角: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方向至该直线的水平角度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0°~360°。 6、危险圆:待定点P 不能位于由已知点A 、B 、C 所决定的外接圆的圆周上,否则P 点将不能唯一确定,故称此外接圆为后方交会的危险圆。 7、全站仪: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它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处理器于一体。 8、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9、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数据采集、输入、处理、输出及管理的测绘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10、数字地面模型(DTM ):是表示地面起伏形态和地表景观的一系列离散点或规则点的坐标数值集合的总称。 11、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 ,是以数字的形式按一定结构组织在一起,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的模型,是定义在 x 、y 域离散点(规则或不规则)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 二、简答题 1、实际测绘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各是什么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角度观测的主要误差来源(种类)有哪些 1)仪器误差:(1)水平度盘偏心差(2)视准轴误差(3)横轴倾斜误差(4)竖轴倾斜误差;2)仪器对中误差;3)目标偏心误差;4)照准误差与读数误差;5)外界条件的影响。 3、何谓视差如何消除视差 如果目标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则观测者的眼睛作移动时,就会发觉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为:先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然后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上下(或左右)移动眼睛,如

数字通信原理复习

复习题 名词:同步, 映射, 抽样,量化, DPCM, 汉明码, 复用, 定位,时分多路复用,正码速调整,同步复接,异步复接 问答: 1.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特点。 2.数字信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3.为什么数字通信的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4.低通和带通信号抽样定理。 5.回答均匀量化与非均匀量化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引入非均匀量化. 6.说明码的抗干扰能力与最小码距的关系. 7.什么叫PCM零次群? PCM30/32一至四次群的速率和接口码型分别是什么? 8.帧同步的目的是什么? PCM30/32系统的帧同步码型为何? 9.PCM帧同步系统处理流程图。 10.PCM30/32系统帧结构。 11.PCM帧同步系统中,前方保护和后方保护分别是指什么?其各自防止的现 象是什么? 12.PCM一次群到异步复接二次群,与同步复接的区别。 13.简述SDH通信系统的特点。 14.SDH帧结构分哪几个区域? 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15.SDH 网的速率等级有哪些? 16.SDH 中复用的概念是什么? 17.SDH 传送网的基本物理拓扑有哪几种? 18.SDH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19.画出SDH帧结构,计算出STM-N各个区域的速率大小 20.SDH网同步方式和时钟工作方式。 21.G.707 SDH复用结构。 计算方面: 1.A律13折线编解码,7/11变换; 2.带通信号的抽样及其计算,抽样后信号的频谱形式; 3.循环码计算,循环码多项式,监督矩阵和生成矩阵

4.SDH帧结构中各个信息结构速率的计算 5.系统循环码的多项式计算。 1. 某设备未过载电平的最大值为4096mv,有一幅度为2000mv的样值通过A律13折线逐次对分编码器,写出编码器编码过程及输出的8位PCM码。 2. PCM30/32路的帧长,路时隙宽,比特宽,数码率各为多少? 3. 设数字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05sμ,如采用八电平传输,求信息传输速率及符号速率;若传输过程中2秒误1个比特,求误码率。 4. 为什么同步复接要进行码速变换? 答:对于同步复接,虽然被复接的各支路的时钟都是由同一时钟源供给的,可以保证其数码率相等,但为了满足在接收端分接的需要,还需插入一定数量的帧同步码;为使复接器、分接器能够正常工作,还需加入对端告警码、邻站监测及勤务联络等公务码(以上各种插入的码元统称附加码),即需要码速变换。 5. 异步复接中的码速调整与同步复接中的码速变换有什么不同? 答:码速变换是在平均间隔的固定位置先留出空位,待复接合成时再插入脉冲(附加码); 而码速调整插入脉冲要视具体情况,不同支路、不同瞬时数码率、不同的帧,可能插入,也可能不插入脉冲(不插入脉冲时,此位置为原信息码),且插入的脉冲不携带信息。 6.由STM-1帧结构计算出①STM-1的速率。②SOH的速率。③AU-PTR的速率。 7.采用13折线A律编码,设最小的量化级为1个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95 单位。 (1)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段内码用自然二进制码);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极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 8.设数字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1sμ,如采用四电平传输,求信息传输速率及符 号速率。 答:符号速率为

数字印前原理与技术

数字印前原理与技术第二章部分试题 1.请列举3个数字印前处理时用到的系统软件,并简述其用途。(如:Word、方正书版用于文字处理; Illustrator、FreeHand、CorelDraw用于图形处理;Photoshop用于图像处理;Indesign 、PageMaker、QuarkXPress、FIT用于排版软件;Signastation 用于拼大版;MetaDimension用于RIP;PrintReady 用于流程软件。 2.简述热泡式喷墨、压电式喷墨及静电式喷墨的原理及区别。 (原理见课本28页中间部分。区别:①产生压力的方式不同。热泡式喷墨采用电流加热升温使油墨汽化形成汽泡而产生压力使油墨从喷孔喷出;压电喷墨则利用压电晶体的振动或变形产生压力;静电喷墨则是通过电场。) 3.静电成像过程分为充电、_______、______、_______、定影、清洁。(曝光、显影、转印) 4.请用流程图表示目前普遍使用的数字印前工艺流程。 (见课本33页图2-27) 5.名词解释RIP。 (栅格处理器,最主要的功能是将数字页面描述数据转换成对应

输出设备输出的“栅格图像”,即构成输出设备曝光点的二进制值输出文件,再控制输出设备输出。 其余几章试题 1.名词解释。 a.底色去除(UCR) b.灰色成分替代(GCR) (a.底色去除是指分色时减少彩色图象暗调范围内的以CMY三原色表示的中性灰部分,用相应的黑墨来替代。 b.灰成份替代是指分色时在整个阶调范围内部分或全部去除由黄、品红、青三色油墨叠印形成的灰色,由黑墨来代替的工艺。) 2.请说明数字化印前系统的功能及优点。(5点以上) (a.操作方便,质量稳定,高效快捷;b.图像处理功能强大;c.图形处理能力强,精度高;d.文字处理方式灵活,版面生动;e.实现了图文合一,制版质量提高;f.有效实施色彩管理,提高色彩复制质量; g.实现了印刷全过程的标准化、数字化;h.印前软件的强大功能提高了设计水平,丰富了版面。)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复习题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习题及解答 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 答: 数据是用于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数据的特征是:①数据有“型”和“值”之分;②数据受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的约束; ③数据有定性表示和定量表示之分;④数据应具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为: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数据通过能书写的信息编码表示信息。信息有多种表现形式,它通过手势、眼神、声音或图形等方式表达,但是数据是信息的最佳表现形式。由于数据能够书写,因而它能够被记录、存储和处理,从中挖掘出更深层的信息。但是,数据不等于信息,数据只是信息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正确的数据可表达信息,而虚假、错误的数据所表达的是谬误,不是信息。 2. 答: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组织、整理、加工、存储和传播等工作。围绕着数据所做的工作均称为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目的为:通过数据管理,收集信息并将信息用数据表示和保存,在需要的时候,为各种使用和数据处理提供数据;通过数据加工,对数据进行变换、抽取和运算,从而得到更有用的数据,以指导或控制人的行为或事物的变化趋势;通过数据传播,使更多的人得到并理解信息,从而使信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 答: 数据管理的功能为:(1)组织和保存数据功能,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地被保存;(2)数据维护功能,即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和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3)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即快速地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4)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控制功能,即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管理的目标是:收集完整的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按数据结构合理科学地组织并保存数据;为各种使用快速地提供需要的正确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 答: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和技术,它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算机机软件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的特点是:①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整体性,即数据库中的数据要保持自身完整的数据结构;②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 5. 答: 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DatabascManagementSystem),它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定义、建立、维护、查询和统计等操作功能,并完成对数据完整性、安全性进行控制的功能。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试题库及其答案

东北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题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东北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备考题库2014.5 一、概念题(本大题共66小题,其中()为补充容) 1. 测绘学: 测绘学是以地球形状、大小及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物的几何形状和地貌的形态为研究对象,并研究如何将地面上的各种地物、地貌测绘成图及将设计、规划在图纸上的各种建筑物放样于实地的有关理论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2. 地球椭球体:在测绘工作中选用的用来代替地球形状作为测量基准面的一个非常接近水准面、并且可用数学式表达的几何形体。 3. 地球椭球: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旋转椭球。 4. 参考椭球:与某个区域如一个国家水准面最为密合的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5. 参考椭球定位:确定参考椭球面与水准面的相关位置,使参考椭球面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拟合,称为参考椭球定位。 6. 水准面:水准面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 7. 坐标系:把地面上的点沿着椭球面法线方向投影到椭球面上并用经纬度来表示其位置的坐标系叫坐标系。 8. 体: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叫体。 9. 高程:地面点到水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称,或称海拔。 10. 地物: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包括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统称为地物。 11. 地貌: 地貌是指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12. 视差:由于物像没有和十字分划板重合,当人眼相对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时物像也和十字分划板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叫视差。 13. 照准部偏心差:是指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指标在度盘上读数时产生的误差。 14. 照准误差:是指视准轴偏离目标与理想照准线的夹角。(即视准轴不垂直于仪器横轴时产生的误差) 15. 竖盘指标差:(由于竖盘水准管或垂直补偿器未安到正确位置,使竖盘读数的指标线与垂直线有一个微小得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因竖直度盘指标线偏离了正确而使竖直角与正确值产生的差异被称为竖盘指标差。 16. 水准尺的零点差:(从理论上讲,水准尺的零分划线应正好与尺底面重合;但事实上由于制造质量和长期使用,两者往往不相重合。)水准尺底面与零分划线不重合,称为水准尺零点误差。 17. 望远镜的视准轴:望远镜物镜中心与十字丝焦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18. 坐标方位角:将坐标北顺时针转至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以α表示(0~360°)。 19. 子午线收敛角:除中央子午线及赤道上的点以外任何一点的真北方向N与坐标北X都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该点的子午线收敛角,以γ表示。且当坐标北偏于真北以东时,γ为正,当坐标北偏于真北以西时,γ为负。 20. 磁偏角:磁北与真北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以δ表示。且当磁北偏于真北以东时,δ为正,当磁北偏于真北以西时,δ为负。 21. 真误差: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称为真误差。 22.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固定量进行多次观测,如果观测误差在符号及

数字通信原理综合复习题_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高等函授教育、远程教育 《数字通信原理》综合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幅度(信号强度)的取值连续变化幅度的取值离散变化 2、频分制时分制 3、幅度时间模拟 4、有效性可靠性 5、抽样量化编码 6、译码低通 7、对信号波形进行的编码(或根据语声信号波形的特点,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8、提取语声信号的一些特征参量对其进行编码 9、时间上抽样定理 10、幅度上 11、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 12、=△/2 >△/2 13、提高下降 14、模拟压扩法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 15、87.6 16、具有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 17、起始电平量化间隔 18、127 128△ 32△ 512△ 16△ 64△ 256△ 1024△ 19、相邻样值的差值(实际上DPCM是对样值与过去的样值为基础得到的估值之间的差值进

行量化、编码的) 20、自适应预测自适应量化 21、125μs 256比特 8000 22、传帧同步码和失步告警码 传各路信令码、复帧同步码及复帧对告码 TS1~TS15、TS17~TS31 23、抽样合路分路 24、256kHz 8个控制编、解码用 25、防止假失步(m-1)Ts 同步状态 26、防止伪同步(n-1)Ts 捕捉状态 27、运动图像静止图像 28、彩色图像黑白图像 29、在某一点的值 30、采样量化 31、空间上 32、样本值 33、PCM复用数字复接数字复接 34、同步复接 复接时造成重叠和错位 35、按位复接按字复接按位复接 36、同步复接异步复接 37、100.38μs 848bit 38、820bit 28bit 4bit 39、插入码元去掉插入的码元(削插) 40、光纤同步信息传输 41、电接口光接口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课程期末复习思考题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课程 期末复习思考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课程期末复习思考题 一、思考题 1、数据管理技术经过哪几个阶段 2、文件系统阶段与数据库系统阶段各有何特点 3、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的概念。 4、数据库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 5、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哪三级两级映象数据的物理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 6、ER模型的基本概念:实体,联系,属性,域,键,外键,1:1,1:N,M:N联系; 7、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哪几种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什么关系模型由哪三部分组成 8、关系运算类型熟练掌握关系代数。 9、SQL的概念;熟练掌握SQL命令; 10、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 11、范式,1NF,2NF,3NF,BCNF 12、VFP索引的类型; 13、表单控件种类,各自的功能; 14、VFP的常用命令; 二、练习题 (一)、SQL命令操作 设有学生数据库中有三个表,学生表S(sno char(5), sname char(8), ssex char(2), sage int, sdept char(20))分别表示: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课程表C(cno char(4),cname char(20),cteacher char(8),credit float)分别表示:课程号,课程名,教师,学分;学生选课表SC(sno char(5),cno char(4),cgrade float)分别表示:学号,课程号,成绩。 1、试作SQL命令建立课程表C。 2、查询外语系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结果按年龄排序。 3、试用SQL插入一条记录(c101,英语4,赵老师,到课程表C中。 4、将李四同学的年龄增加1岁。

印前工艺的流程

关于印刷中印前工艺的流程 摘要:印刷品制作过程分为印前、印刷和印后三个阶段。印前即印刷之前的处理过程,印前工艺又称为制版工艺。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照排技术等在印前工艺中的广泛应用,印前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以数字形式描述页面信息,以电子媒体或网络传递页面信息,以激光技术记录页面信息。随着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技术的发展,印前的技术流程也在不断改变,其基本趋势是工艺流程的高效化和一体化。下面主要介绍了印前阶段涉及的部分工艺流程内容。 关键词:图像处理;组版与拼版;打印输出;印前发展趋势 一、图像处理 (一)、图像扫描 1、扫描仪的工作原理: 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是先将光线照射在扫描的材料上,光线反射回来后由CCD光敏元件接收并实现光电转换。 当扫描不透明的材料如照片,打印文本以及标牌、面板、印制板实物时,由于材料上黑的区域反射较少的光线,亮的区域反射较多的光线,而CCD器件可以检测图像上不同光线反射回来的不同强度的光通过CCD器件将反射光皮波转换成为数字信息,用1和0的组合表示,最后控制扫描仪操作的扫描仪软件读入这些数据,并重组为计算机图像文件。 而当扫描透明材料如制版菲林软片,照相底片时,扫描工作原理相同,有所不同的是此时不是利用光线的反射,而是让光线透过材料,再由CCD器件接收,扫描透明材料需要特别的光源补偿-透射适配器(TMA)装置来完成这一功能。 扫描仪主要对页面实物信息进行扫描,即将所扫描的图像放置于扫描设备内,所扫描图像信息面对着下端激光扫描头。当扫描头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扫描结束,在计算机中将会得到数字形式的扫描图像。当计算机外连扫描设备时,计算机内会出现扫描仪自带的软件,可对扫描所得的数字信息进行预扫描设置。并可以设定扫描区域大小、扫描模式,可以为彩色模式、灰度模式和二值灰度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期末考试备考复习题

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C)。 A. 数据 B. 数据模型 C. 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 信息 2.现有一个“教师”表,其中一个字段是教师的住址(字符型,20位长),如果不希望此字段包含空值,即某位教师现没有住址,则希望此字段自动填入“还没有”,应该( C )。 A. 为此列创建一个check约束 B. 为此列创建一个foreign key约束 C. 为此列创建一个default约束 D. 为此列创建一个primary key约束 3.数据库系统包括( D )。 A. DB、DBMS B. DB、DBA C. DB、DBMS、DBA、计算机硬件 D. DB、DBMS、DBA、OS、计算机硬件 4.假设同一名称的产品有不同的型号和产地,则计算每种产品平均单价的SQL语句是(D)。 A. SELECT 产品名称,AVG(单价) FROM 产品GROUP BY 单价 B. SELECT 产品名称,AVG(单价) FROM 产品ORDER BY 单价 C. SELECT 产品名称,AVG(单价) FROM 产品ORDER BY 产品名称 D. SELECT 产品名称,AVG(单价) FROM 产品GROUP BY 产品名称 5.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C)。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6.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B)问题而引入的。 A. 提高查询速度 B.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C. 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D. 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数据冗余 7.当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主流数据模型是(C)。 A. 层次数据模型 B. 网状数据模型 C. 关系数据模型 D.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8.如果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是m:n,转换为关系时(B)。 A. 联系本身不必单独转换为一个关系 B. 联系本身必须单独转换为一个关系 C. 联系本身也可以不单独转换为一个关系 D. 将两个实体集合并为一个实体集9.候选码中的属性可以有(C)。 A. 0个 B. 1个 C. 1个或多个 D. 多个 10.下列关于关系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 )。 A. 关系中行的值可以相同 B. 关系中列的值可以相同 C. 关系中行的次序不可以交换 D. 关系中列的次序不可以交换 11.在SQL 语句中,与X BETWEEN 20 AND 30 等价的表达式是(B)。 A. X>20 AND X<30 B. X>=20 AND X<=30 C. X>20 AND X<=30 D. X>=20 AND X<30 12.数据库系统具有许多特点,使其很快成为数据处理的主要工具,下列哪个特点不是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B )。 A. 具有复杂的数据结构 B. 不存在数据冗余

山东科技大学2019年《81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80分) 1、地形测量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测量工作中常用坐标系有哪几个?请指出属于地心坐标系有哪些? 3、根据现行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规定,请说明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是如何划分,编号如何规定? 4、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水准测量有何影响?如何抵消或削弱该两项影响? 5、经纬仪的主要轴线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6、试述自动全站仪自动目标识别与照准的过程。 7、常用的交会测量方法有哪几种?并分别简要说明。 8、简述网络RTK 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9、简述GPS 控制测量的观测步骤。 10、大比例尺数字测图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需要得到哪些数据和信息? 二、测量内业计算(1~2每题10分,3~4每题15分,共50分) 1、地质普查外业中精确丈量某一段距离,6次测量的距离值分别为:L 1=283.534m ,L 2=283.549m ,L 3=283.522m ,L 4=283.528m ,L 5=283.551m ,L 6=283.532m 。(要写出用到的计算公式) 试求:(1)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2)该距离的观测值中误差;(3)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2、某勘探工程需要布设一个钻孔P ,如图2-1。 其设计坐标为???==m y m x P P 218477733566808,已收集到设 计钻孔附近的测量控制点A 的坐标为: ???==m y m x A A 218478733566708,AB 边的方位角为"30'20225O AB =α。采用极坐标法进行钻孔放 样时,请问放样钻孔点位P 时所需的放样元素有哪些?并计算出这些放样数据。A P B N 图2-1钻孔位置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