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成分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成分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成分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成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成分

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和形成历史相同,二者

可能同时生成的。它们都是通过钻探到储油层或储

气层的井开采出来的。往往在一个储层中同时含有

石油和天然气,但有时天然气转移到另一个地方造

成油气分家。

未经处理的石油叫原油,原油及其加工所得的液体产品总称为石油,石油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含有一至五十个以上碳原子的化合物,其碳和氢分别占84-87%和12-14%,主要成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石油中的固态烃类称为蜡。通常有

两类,一类是片状或带状结晶称为石蜡,另一类是很

小的针状结晶称为地蜡。除纯烃类成分之外,原油中还有

氮、氧、硫等有机杂环化合物。按照所含烃类比例的不同,

石油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烃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原油

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

它们主要以硫醚、硫酚、二硫化物

、硫醇、噻吩、噻唑及其衍生物等形态存在。

石油中的氮含量远比硫少,约为0-%,以杂环系统的衍

生物的形式存在,如噻唑类、喹啉类等。石油中还含有微量的V、Ni、Fe、Al、Ca、Na、

Mg、Co、Cu等金属元素。主要以羧酸盐或卟啉螯合物形

式存在。中硫含量变动范围很大。按含硫量多少,原油可分为低硫石油的分子结构

天然气的分子结构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但也含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烷烃,如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等。碳原子数n≥5的组分在地下高温条件下以气态开采出来,但在标准状态下是液体。丙烷和丁烷常态下为气体,但稍微加压即可液化。天然气中各组分通常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含量递减,其中还含N2、H2、SO2和H2S等,有时还有稀有气体氦、氩等。煤气的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等有机化合物。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肉类的主要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

肉类的主要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 姓名:王雪巍学院:护理学院班级:11本三学号:24号 摘要:肉类食品是非常必要的食物,它是人们所需的动物蛋白质的一个主要来源。肉是营养密集的动物性食品,富含人体生长发育所莹需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调节及维持正常生活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的重要食品。肉类包括畜肉、禽肉。畜肉有猪、牛、羊、免肉等;禽肉有鸡、鸭、鹅肉等。它们能供给人体所必需的氮基酸、脂肪酸、无机盐和维生素。肉类营养丰富,吸收率高,滋味鲜美,可烹调成多种多样为人所喜爱的菜肴,食肉能够使人更能耐饥同时肉类还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助于消化。因此肉类是食用价值很高的食品,长期食用,还可以帮助身体变得更为强壮。关键词:肉类化学组成营养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增强,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而饮食营养与健康关系密切,因此营养成为不少人挑选食品的首要考虑因素。单纯吃得饱已经不是人们的唯一目的,如何能吃得好吃的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饮食健康因此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说到饮食健康,一顿健康的饮食搭配自然是少不了肉类的。肉类富含营养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活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肉类是人们所需的动物蛋白的一个主要来源,也是人们每天所不能缺少的食物。 肉类的热量比较高,其化学组成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糖类等。由于肉类的品种不同,它们之间的化学组成成分差异也较大,例如有的过多进食会引起肥胖,有的适当过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只有弄清肉食的化学组成及营养价值,有选择进行食用,对健康才能起作用。首先就来对肉类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做详细的介绍。 一、蛋白质 畜肉的蛋白质主要为优质蛋白质,分布在肌肉中,其中肌浆中蛋

液化石油气泄漏形式及原因分析

液化石油气泄漏形式及原因分析 一、液化石油气的危险性分析 液化石油气(简称液化气)是一种低碳烃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因其来源和制造工艺的不同,其所含的成分也不尽相同,主要成分有: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及少量的乙烯(C2H4)、戊烷(C5H12)等这些碳氯化合物常温常压下呈气态,而当压力升高或温度降低时,又很容易转化为液态,具有气体和液体的性质,因此,习惯上称之为液化石油气。根据《液化石油气标准》(GB11174- 1997)规定:为确保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要求液化石油气具有特殊 臭味。必要时加入硫醇、硫醚等硫化物配制的加臭剂,加入量不得超 过0.001%(m/m)。 1液化石油气气态时的特点 (1)比重比空气大1.5~2.0倍,在大气中扩散较慢,易向低洼地 区流动; (2)着火温度约为430~460℃,比其它燃气低; (3)爆炸极限较窄,约为1.5%~9.5%; (4)热值高; (5)当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或压力增加时,会出现凝液; (6)液化石油气的蒸汽压力较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液化石油气液态时的特点 (1)体积膨胀系数比汽油、煤油的大,约为水的16倍; (2)比重约为水的一半。 3液化石油气的危险性分析

(1)易燃易爆性 评定气体物质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标志是爆炸浓度下限和自燃点。爆炸浓度下限和自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液化石油气的爆炸下限仅为1.5%,一旦泄漏很容易在空气中达到这个浓度,即使是少量的泄漏,由于液化石油气的比重比空气大,也会在低洼处汇集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仍有爆炸的危险。液化石油气的自燃点约为430~460℃,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3mJ,极易自燃或被引燃。 (2)膨胀性 液化石油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受热膨胀系数极大,约相当于水的10~16倍。 (3)汽化与扩散性 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易汽化,但气态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不易扩散,这与它的比重有关。 液化石油气主要组分在液态时的沸点很低,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态,储存在钢瓶(贮罐、槽车)中的液化石油气一旦泄漏出来,在常温常压下就会迅速由液体汽化为气体,体积扩大约250~300倍。液化石油气主要组分在气态时的比重比空气重,约为空气的1.5~2.0倍;所以气态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不易扩散。 (4)带电性 液化石油气是不导电的绝缘体,当液化石油气在管道中流动,或在运输中摇晃,以及从容器、设备、管道或破裂处喷出时,与管壁、容器、管口和破损处摩擦,都能产生静电。实践证明,液化石油气中含的杂质成分越多、喷速越高或流速越快、流量越大、流程越长,产生的静电荷就越多,当静电电压达350~450V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就能引

石油化学与组分分析

第一章 1. 石油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为经济发展供应能源,支撑材料工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为工业部门提供动力,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石油和天然气出发,生产出一系列石油产品及石油化工中间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溶剂,涂药,农药,染料、医药等与国际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 2. 了解石油化学组成有何实际意义? 因为原油虽在表观特征上与烃类相似,然而在利用原油和加工原油的角度看,各种原油在性质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有的原油通过蒸馏就可以得到产率较高的合格汽油,有的却只能得到很低产率的低质汽油。有的原油常温下要凝固,有的在0℃仍能流动。有的原油很容易获得沥青,有的却非常困难。原油及其加工后产品的性质都是由它们的化学组成所决定的,包括烃类的组成和非烃类的组成。因此,在确定一种原油的加工方案前,首先要了解它的性质和组成。 3. 石油的定义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4. 常规石油是指哪些石油资源? 常规石油就是指油气田可以用传统的技术(自喷、人工举升、注水气)采油等进行开发。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5. 非常规石油指哪些石油资源? 目前,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尚无明确定义,人们采用约定俗成的叫法将其分为非常规石油资源及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重(稠)油、超重油、深层石油等,后者主要指低渗透气压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深层天然气及无气成因油气。此外,油页岩通过相应的化学处理后产出的可燃气和石油,也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 6. 世界石油资源的大致情况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在东半 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于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7.中国石油资源的大致情况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尚有57%的剩余可采资源有待探明。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级成熟阶段。但中国待探明石油资源70%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漠、黄土塬、山地等等,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技术要求和成本费用越来越高。未来中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和海上。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根据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约为100亿吨,其中70%在中国断续国界以内。 8. 世界石油资源消耗的大致情况消费量(亿吨油当量)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 间:2008-3-5 返回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催化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如下(%): 氢气5~6、甲烷10、乙烷3~5、乙烯3、丙烷16~20、丙烯6~11、丁烷42~46、丁烯5~6,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 烃类5~12。 热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如下(%): 氢气12、甲烷5~7、乙烷5~7、乙烯16~18、丙烷0.5、丙烯7~8、丁烷0.2、丁烯4~5,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 类2~3。这些碳氢化合物都容易液化,将它们压缩到只占原体积的1/250~l/33,贮存于耐高压的钢罐中,使用时 拧开液化气罐的阀门,可燃性的碳氢化合物气体就会通过管道进入燃烧器。点燃后形成淡蓝色火焰,燃烧过程中产 生大量热(发热值约为92 100 kJ/m3~121 400 kJ/m3)。并可根据需要,调整火力,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卫生。 液化石油气虽然使用方便,但也有不安全的隐患。万一管道漏气或阀门未关严,液化石油气向室内扩散,当含 量达到爆炸极限(1.7%~10%)时,遇到火星或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为了提醒人们及时发现液化气是否泄漏,加 工厂常向液化气中混入少量有恶臭味的硫醇或硫醚类化合物。一旦有液化气泄漏,立即闻到这种气味。而采取应急 措施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在提炼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油品过程中剩下的一种石油尾气,通过一定程序,对石油

尾气加以回收利用,采取加压的措施,使其变成液体,装在受压容器内,液化气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它在气瓶内呈 液态状,一旦流出会汽化成比原体积大约二百五十倍的可燃气体,并极易扩散,遇到明火就会燃烧或爆炸。 煤气 coal gas 以煤为原料加工制得的含有可燃组分的气体。根据加工方法、煤气性质和用途分为:煤气化得到的是水煤气、半水 煤气、空气煤气 (或称发生炉煤气) ,这些煤气的发热值较低,故又统称为低热值煤气;煤干馏法中焦化得到的气 体称为焦炉煤气,属于中热值煤气,可供城市作民用燃料。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石油化学工业产品检验检测成分分析

石油化学工业产品检验检测成分分析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张工 134—3103--5152 石油化学产品(petrochemicals):是指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制造化学 品的石油化学工业的制成品,同称为石油化工产品。石油经过各种加工过程,可制得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石油焦、液化气等石油产品,并可为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化肥、农药等化工产品提供丰富的原料。 产品介绍:石油化工产品是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 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多种)及合成材料等(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有机化学品: 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合成气等。 乙烯 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丙烯 丙烯用量最大的是生产聚丙烯,另外丙烯可制丙烯腈、异丙醇、苯酚和丙酮、丁醇和辛醇、丙烯酸及其脂类以及制环氧丙烷和丙二醇、环氧氯丙烷和合成甘油等。 用于制丙烯腈、环氧丙烷、丙酮等。用以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生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多种精细化学品等。 醇、醛、酮、酸、胺类、酚类、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 醇 醇是有机化合物的一大类,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一般所指的醇,羟基是与一个饱和的,sp3杂化的碳原子相连。若羟基与苯环相连,则是酚;若羟基与sp2杂化的烯类碳相连,则是烯醇。酚与烯醇与一般的醇性质上有较大差异。

液化石油气组分

我国的液化石油气按原石油工业部规定的质量标准,可分为四种规格: 标号为1号的液化石油气,其C3(按丙烷计,下同)含量为100%;标号为2号的液化石油气,其 C3、C4(按丁烷计,下同)含量各为50%;标号为3号的液化石油气,其C3含量为30%,C4的含量为70%;标号为4号的液化石油气,其C4的含量为100%。 30℃时水是液体,只要考虑二氧化碳体积。按丁烷计算,1千克是17.25摩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69摩尔,30℃时体积是1715升。按丙烷计算,1千克是22.73摩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68.2摩尔,30℃时体积是1695升。 所以,1号的液化石油气30℃时1千克燃烧后体积是1695升;2号的液化石油气30℃时1千克燃烧后体积是1705升;3号的液化石油气30℃时1千克燃烧后体积是1709升;4号的液化石油气30℃时1千克燃烧后体积是1715升。 液态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45.217-46.055MJ/KG(10800-11000千卡/公斤),1立方米的水从30°至60°吸热125.46MJ(300千卡),所以可以加热0.36--0.37立方米水(从30°至60°)。 CH4+2O2=CO2+2H2O 2C4H10+13O2=8CO2+10H2O 水煤气: 2H2+O2=2H2O 2CO+O2=2CO2 合起来就是 2H2+2CO+O2=H2O+CO2 假设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水煤气的体积都是aL

则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水煤气的耗氧量分别为:2aL、、0.5aL。 由于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是一定的,那么完全燃烧同体积的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水煤气需要的空气的体积的比例为 =4:13:10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正异丁烷、正异丁烯等烃类,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戊烷及硫化物等杂质,从不同生产过程中得到的液化石油气,其组成有所差异。液态比重比水轻,像油类一样,浮于水面,约相当于水比重的一半,在0.50~0.60之间。 液化石油气(LPG)知识 [苏州蓝天燃气有限公司]该新闻共被浏览: [2903]次 液化石油气(英文缩写LPG)指比较容易液化,通常以液态形式运输的石油气,简单地说就是液化了的石油气。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状态,在常温加压或常压低温下很容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便于运输及贮存,故称液化石油气。 一、液化石油气的化学成分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含有三个碳原子和四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行业上习惯分别称为碳三和碳四。液化石油气主要组成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四种。除上述主要成分外,有的还含有少量的戊烷(为通常俗称为残液的主要成份)、硫化物和水等。通常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加入微量的甲硫醇、甲硫醚等硫化物作加臭剂。液化石油气主要来源是从炼油厂获取。其含量约占原油总量的5%--15%。 二、 液化石油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所说的液化石油气都存在液、气两种形态,液、气态处于动态平衡中。它具有一些以下物理化学性质:

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一、液化石油气的来源、组成 1、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液化石油气是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制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而取得到的以丙烷、丁烷为主要成分的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只有在加压或降温的条件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常温下,液化石油气中的乙烷、乙烯、丙烷、丁烯、丁烷等均为无色无嗅的气体,他们都比水轻,且不溶于水。液化石油气中的刺鼻味是由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特意加入的硫醇和醚等成分产生的,便于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使用者察觉判断。 液化石油气,英文Liquefied Petroleum Gas,缩写LPG。 2、液化石油气的组成 主要成分:丙烷(C3H8)、丁烷(C4H10) 少量成分:甲烷、乙烷、丙稀、丁烯。 残液:液化石油气钢瓶里总有微量液体用不完,该部分液体称为残液,其主要成分为戊烷及戊烷以上碳氢化合物。 液化石油气国家标准规定残液含量不大于3%。

二.液化石油气的生产: 主要从炼油厂在提炼石油的裂解过程中产生。在石油炼厂及石油化工厂的常减压蒸馏、热裂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及延迟焦化等加工过程中都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一般来讲,提炼1吨原油可产生3%-5%的液化石油气;也可从天然气中回收液化石油气。从油田出来的原油和湿气混合物经气液分离器分离,上部出来的天然气送到一个储气罐中,经过加压(16kg/cm2)再分馏,用柴油喷淋吸收;天然气(干气)从塔顶送出,吸收了液化气的富油经过分馏塔,在16kg/cm2压力下冷凝为液态,形成液化石油气。 LPG的生产主要有3种方法。 1、从油、气田开采中生产 在油田开采时,反携带有原油中的烃类气体或气田开采时,携带在天然气中的其他烃类,经初步分离及处理后,再集中送到气体分离工厂进行加工,最后分别获得丙烷、丁烷。在一定压力下或冷冻到一定的温度将丙烷、丁烷分别进行液化,并分装在不同的储罐内。生产商可分别出售丙烷、丁烷,也可按用户要求,把丙烷、丁烷按一定比例,调配成符合质量标准的LPG再出售。 2、从炼油厂中生产

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

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一、概述 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是为了准确测定液化石油气的组分,检验产品的质量,在两个产品标准中,对于相应的产品都规定了C5及C5+的总含量上限指标,因为C5及C5+含量过多,就会造成液化石油气挥发性减弱、密度增大,且使用时,罐内残余多,使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 目前,我国的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标准有两个,即GB/T10410.3《液化石油气组分测定法》和SH/T0230《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均采用气相色谱法来测定液化石油气组分。由于GB11174和GB9052.1两个产品标准中均引用SH/T0230试验方法,所以本节着重介绍该试验方法。 二、原理

试样在汽化装置内被均匀汽化后,由载气带入色谱柱并被分离成单体组分,经热导检测器检测记录相应的检测信号,并经数据处理,采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三、仪器设备 (1)气相色谱仪:带有热导检测器(灵敏度优于1000mV·mL/mg苯)和色谱数据处理机。 (2)汽化装置:具有使液化石油气均匀汽化的功能。 (3)四通阀。 (4)转子流量计:流量范围0~100mL/min。 四、试剂及材料 (1)十二醇/多孔硅珠(HDG-202A):80~100目色谱固定相。

(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色谱固定液。 (3)6201担体:60~80目。 (4)乙醚:化学纯。 (5)变色硅胶。 (6)分子筛:干燥用。 五、试验准备 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色谱柱的制备 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色谱柱的配比,在天平上称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g,溶于适量的乙醚中,然后慢慢加入40g6201担体,搅拌均匀之后置于红外灯下烘干或让其自然风干,直至没有乙醚气味为止。然后将其填入色谱柱管(不锈钢)中,要求填充紧密均匀。

液化石油气的基本知识

一、液化石油气的来源、组成 1、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液化石油气是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制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而取得到的以丙烷、丁烷为主要成分的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只有在加压或降温的条件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常温下,液化石油气中的乙烷、乙烯、丙烷、丁烯、丁烷等均为无色无嗅的气体,他们都比水轻,且不溶于水。液化石油气中的刺鼻味是由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特意加入的硫醇和醚等成分产生的,便于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使用者察觉判断。 2、液化石油气的组成 主要成分:丙烷(C3H8)、丁烷(C4H10) 少量成分:甲烷、乙烷、丙稀、丁烯。 残液:液化石油气钢瓶里总有微量液体用不完,该部分液体称为残液,其主要成分为戊烷及戊烷以上碳氢化合物。液化石油气国家标准规定残液含量不大于3%。 二、液化石油气的用途 1、民用燃气:烹调、烧水、取暖等。 2、工业用:干燥、定型、发泡、熔化金属、烘烤等。 3、农业生产:烘烤、采暖、催熟等。 三、液化石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1、密度:在标准状态下(0℃、1个大气压)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气态:Kg/Nm3 液态:KG/升 混合气气态密度为各组分在同一状态下的密度与各组分体积百分数之和。 2、比重:一物质的密度与某一标准物质的密度之比。 气态的液化石油气比重是空气的1.5~2倍,它扩散后处于空气的下部,可以由高处流向低洼的地方,积存在通风不好和不易扩散的地方。 液态液化石油气比水轻,其比重在0.5~0.6之间。 3、体积膨胀系数 液体一般受热膨胀,温度越高膨胀得越厉害。液化石油气的膨胀系数是水的16倍左右。因此,容器灌装时必须要留出一定的空间。液化石油气充装系数为85%(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是安全的)。

石油化学与组分分析

第一章 1.?石油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为经济发展供应能源,支撑材料工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为工业部门提供动力,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石油和天然气出发,生产出一系列石油产品及石油化工中间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溶剂,涂药,农药,染料、医药等与国际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 2.?了解石油化学组成有何实际意义? 因为原油虽在表观特征上与烃类相似,然而在利用原油和加工原油的角度看,各种原油在性质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有的原油通过蒸馏就可以得到产率较高的合格汽油,有的却只能得到很低产率的低质汽油。有的原油常温下要凝固,有的在0℃仍能流动。有的原油很容易获得沥青,有的却非常困难。原油及其加工后产品的性质都是由它们的化学组成所决定的,包括烃类的组成和非烃类的组成。因此,在确定一种原油的加工方案前,首先要了解它的性质和组成。 3.?石油的定义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4.?常规石油是指哪些石油资源? 常规石油就是指油气田可以用传统的技术(自喷、人工举升、注水气)采油等进行开发。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5.?非常规石油指哪些石油资源? 目前,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尚无明确定义,人们采用约定俗成的叫法将其分为非常规石油资源及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重(稠)油、超重油、深层石油等,后者主要指低渗透气压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深层天然气及无气成因油气。此外,油页岩通过相应的化学处理后产出的可燃气和石油,也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 6.??世界石油资源的大致情况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在东半 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于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着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7.??中国石油资源的大致情况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尚有57%的剩余可采资源有待探明。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级成熟阶段。但中国待探明石油资源70%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漠、黄土塬、山地等等,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技术要求和成本费用越来越高。未来中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和海上。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根据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约为100亿吨,其中70%在中国断续国界以内。 8.?世界石油资源消耗的大致情况??消费量(亿吨油当量) 9.?中国石油资源消耗的大致情况 1950年原油和天然气只占总能源的0.9%,到1960年、1970年就分别增加到3%和15.3%,1980年达到26.8%,近年来,我国石油能源在总能源中的比重一直在20%左右。这与石油能源在世界总能源的比重58%相比还是相当低的。 10.?我国在石油资源方面面临哪些重大问题?

液化石油气的化学成分(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液化石油气的化学成分(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液化石油气的化学成分(新版) 液化石油气是由多种烃类气湾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含有三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的碳氢化合物,即: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丙烯、1-丁烯、顺式-2-丁烯、反式-2-丁烯和异丁烯八种重碳化合物,行业习惯上俗称碳三和碳四。另外还有少量的甲烷、乙烷、戊烷、乙烯和戊烯[俗称碳一(C1 )、碳二(C2 )和碳五(C5 )],以及微量的硫化物、水蒸气等非烃化合物。碳原子少于三个的甲烷、乙烷和乙烯需要比较高的压力才能液化,碳原子高于四个的戊烷、戊烯在常温下呈液态,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这些都不是液化石油气的组分。 有机化学中,烃类混合物的化学式有分子式、结构式和示性式3种表示方法。分子式仅能表示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在数量上的

关系。结构式能表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包括碳原子之间的价键数和键的位置。示性式是简化的结构式,它省略了结构式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短线,并把连在每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都合并书写。结构式和示性式中原子之间的短线代表结合的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为一条线表示一价键或单键,有两条线则表示二价键或双键,因此,烃按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烷烃和烯烃等。 一、烷烃 烷烃化合物是构成液化石油气的主要化学成分,其化学分子式可用Cn H2n +2(n≥1)表示。在烃的分子里,碳的化合价是四价,氢的化合价是一价。烷烃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相结合,而其余的价键都与氢原子相连接,直至4个价键完全饱和为止,故烷烃又称饱和烃,其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含有一个碳原子(n=1)的烷烃称为甲烷,含有两个碳原子的称为乙烷……,以此类推。当碳原子数在十个以

石脑油组分分析---干货来了

石脑油组分分析---干货来了 石脑油市场初步分析前言石脑油,种类繁多,不同装置,产出的石脑油性质是不同的,相应的石脑油可做的用途也不同。种类:按照种类来分,一般石脑油可分为轻石脑油、重石脑油。轻石脑油的馏程为30—90度,密度 0.69g/cm3,硫含量0.1%;重石脑油的馏程是80—180度,密度0.72g/cm3,硫含量0.3%;加工装置:按照加工装置来分,一般石脑油可分为直馏石脑油、二次加工装置石脑油。直馏石脑油一般是常减压装置的常压塔顶和初馏压塔顶的 石脑油,而二次加工装置的石脑油有加氢石脑油、焦化石脑油以及重整拔头油等等。具体可以见表一。表一石脑油性质二石脑油的具体性质上面说到,石脑油的种类繁多,不同石脑油的性质是不同的,相应的价值也不同,例如同是密度为0.716g/cm3的石脑油,一个报价为3700元/吨,另一个报价为4400元/吨,这就是因为石脑油的不同性质,可做的用途不同,那么价格肯定也不同的。1、直馏石脑油下图为中石油不同公司的直馏石脑油性质对比: 图一石脑油性质对比上图中的石脑油大多数为直馏石脑油,链烷烃含量高,多数高于50%以上,煤化工的费托石脑油能够达到99%以上,是比较优质的裂解原料。但有个别的烯烃、芳烃含量较高,例如咸阳石脑油的烯烃含量较

高,乌石化石脑油的芳烃含量就比较高,不利于其进一步利用。2、二次石脑油二次石脑油中,市场上需求较多的还是加氢石脑油,下图是加氢石脑油与直馏石脑油的对比。表2 石脑油组成分析 根据上表可知,加氢石脑油(大多数是加氢裂化石脑油),N+2A的含量高于直馏石脑油,是很好的重整原料,因此,大多数炼厂都会尽可能提高加氢石脑油的比例,以提高重整装置汽油的辛烷值。其次,由于地炼的焦化装置较多,还有一类焦化石脑油,其性质如下。表3 焦化石脑油分析 上图可知,焦化石脑油的硫含量高,达到 0.5%--2.0%,烯烃含量高达30-50%左右,但其辛烷值也比较高,MON有70-80左右,如何将其合理利用是一个难题。目前国内炼厂大多数将其加氢之后,送去重整装置或者去乙烯裂解装置。 三石脑油的用途石脑油的用途非常广泛,按照不同性质用途是不同的,简单来说,两大用途,一是作为乙烯裂解原料,另一个是作为重整装置原料。也有调油商将石脑油调入汽油内,但是对于石脑油的辛烷值要求较高,一般来说要高于70—80以上才比较划算,如果较低的话,增加了其它高辛烷值组分的调入量,相对就亏本了。1 乙烯裂解 国内裂解装置原料有50%左右为石脑油,石脑油+柴油总计

肉类的化学组成与营养价值.

肉类的化学组成与营养价值 一、肉的化学组成 从广义上讲,肉指畜禽胴体。胴体是指畜禽屠宰后除去毛、皮、头、蹄、内脏(猪保留板油和肾脏,牛、羊等毛皮动物还要除去皮)后的部分,因带骨又称为带骨肉或白条肉。从狭义上讲,肉是指胴体的可食部分,即除去骨的胴体,又称其为净肉。 肉(胴体)是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四部分组成,其组成比例大致为:肌肉组织50%~60%,脂肪组织15%~20%,结缔组织 9%~13%,骨组织5%~20%。 各种畜禽肉都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一般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其中不含淀粉和粗纤维。其营养成分的含量依动物的种类、性别、年龄、营养与健康状况、部位等不同,见表2—25、表2—26。 表1 各种畜禽肉的化学组成 表2 猪肉各部位的化学组成(%)

二、肉的营养价值 1. 畜肉的营养价值 畜肉的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丰富,蛋白质品质好,并且加工后适口、味美,是宠物食品搭配时提高营养价值、改善适口性的重要原料。 (1)蛋白质畜肉含蛋白质一般为15%~25%,主要为肌肉蛋白质、肌浆蛋白质和结缔组织蛋白质。通常牛、羊肉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猪肉,兔肉含蛋白质最多,而脂肪含量最少;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部位是脊背的瘦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2%,里脊肉(里脊肉是指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一部分)鲜嫩,水分含量较多,奶脯(奶脯肉是指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蛋白质含量最少,而含有最多的脂肪。畜肉蛋白质品质好,为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但结缔组织中所含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缺乏色氨酸和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故结缔组织含量越多,营养价值越低。 (2)脂肪从胴体获得的脂肪称为生脂肪,生脂肪熔炼提出的脂肪称为油。猪肉脂肪含量高于牛肉、羊肉,但动物的肥瘦程度使肉的脂肪含量差异很大。脊背肉含脂肪较少,而猪肋、腹肉的脂肪含量较高。动物脂肪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三脂肪酸甘油酯),约占96%~98%,还有少量的磷脂和胆固醇脂。畜肉脂肪酸以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磷脂和胆固醇脂是能量的来源之一,也是构成细胞的特殊成分,它对肉类制品的质量、颜色、气味具有重要意义。 (3)矿物质畜肉矿物质含量为1%左右,其中钙含量较低,仅为70~110mg /kg,磷为1 270~1 700mg/kg,铁为62~250mg/kg。畜肉是锌、铜、锰等多

液化石油气岗前考试含答案

液化石油气岗前考试含答案 子长县液化石油气管理供应站 岗前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 1、液化石油气英文缩写为L P G ,其主要成分为:是由丙烷(C3H8)、丁烷(C4H10 ) 。从安全考虑,为了便于察觉,才在在液化石油气中加入一些硫醚或硫醇,使期有一种特殊的臭味。 2、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大约是同温度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的10~16倍,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体积会不断膨胀,气态压力也不断增加,温度每升高摄氏1度,体积膨胀0.3 ~0.4 %,气压增加0.2 ~0.3MPa 。 3、我站目前充装的三类液化石油气钢瓶分别为YSP118;YSP35、5; YSP12。其壁厚分别为:≧3.2mm;≧2.5mm;≧2.0mm。水压试验压力为:32.MPa;气密性试验压力为:2.1MPa 4、我站压力表检验周期为半年,安全阀检验周期为一年,防雷电检测为半年。 5、设备操作人员应做到“四懂”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即会使用、会维护、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6、我站储罐工作压力为≤1.6MPa;储罐内液体温度≤40℃;贮罐最大充装系数≤0.9 。 7、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主要包括:安全阀、爆破片、紧急放空阀、液位计、压力表、单向阀、限流阀、温度计、喷淋冷却装置、紧急切断装置、静电消除装置、防雷击装置等。 8、气态比重比空气重,约为空气比重的1.5 一2 倍,所以液化石油气泄

漏,极易沉积在低洼处,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9、液化石油气有低毒性,当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超过 1 %时,就 会使人呕吐,感到头痛;达到 1 0%时,二分钟就能使人麻醉,人体吸入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时,就会发生窒息死亡。 10、液化石油气可用作民用燃料,工业燃料或化工原料。 二、选择题 1、搬运气瓶时, 应该( A) 。 A. 戴好瓶帽,轻装轻卸 B. 随便挪动 C.无具体安全规定 2、对触电人员现场救护时要注意的问题是:( D ) A、救护人员必须使用干燥绝缘的工具。不可直接用手、其他金属或潮湿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 B、人在触电后,有时会有较长的时间的“假死”,救护人员不能中止救

沥青化学四组分分析法

沥青化学四组分分析法

沥青化学组分(四组分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采用溶剂沉淀几色谱柱法进行道路石油沥青的四组分成分分析。 2 仪器与材料技术要求 2.1 沥青质抽提器:由球形冷凝器及100mL抽提器组装而成。 2.2 玻璃吸附柱:外面带夹套,热水循环保温。 2.3 真空干燥箱。 2.4 高温炉:0~1000℃。有自动温度控制器。 2.5 恒温水槽:控温准确度为1℃。 2.6 磨口锥形瓶(200~250mL)、磨口冷凝器、磨口弯管、牛角管。 2.7 量筒(20mL、50mL、100mL)。 2.8 氧化铝:层析用、中性,粒度0.15~0.75mm(100~200目),比表面积大于150㎡/g ,孔体积250mmm3/g。 2.9 石油醚:60~90℃,分析纯。 2.10 正庚烷:分析纯。 2.11 甲苯、无水乙醇、丙酮、分析纯。 2.12 硅胶:细孔、粒度0.42~0.15mm(40~100目)。 2.13 分析天平:感量不大于1g、1mg、0.1mg各1台。 2.14 定量滤纸:中速φ110~125mm。 2.15 干燥器。 2.16 电热板(电热套)。 2.17 其他:瓷蒸发皿(300mL)、吸液管、蒸馏水、大细口瓶、玻璃漏斗、漏斗架、二联橡皮球等。 3 方法与步骤 3.1 准备工作 3.1.1 将沥青质测定器、玻璃吸附柱、锥形瓶等洗净,锥形瓶编号,并置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其质量,准确至0.1mg。 3.1.2 活化氧化铝:将氧化铝倾入瓷蒸发皿,并置于高温炉(500℃)中加热6h。然后,取出瓷蒸发皿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将氧化铝装入已称质量的细口瓶中,并用吸液管加入氧化铝质量1%的蒸馏水,塞紧橡皮塞。剧烈摇动瓶中氧化铝及蒸馏水5min,放置24h备用。活化后的氧化铝一般可使用两周,时间较长或已吸水者,需要重新活化处理。 3.2 实验步骤 3.2.1 用四组分法分析沥青化学组分的流程如下所示,途中溶剂用量为每克试样的用量。 3.2.2 沥青质含量测定: 1)在已称量为恒重的磨口锥形瓶(1 号)中,称取试样1g±0.1g(m)(对沥青质小于10%的试样)或0.5±0.01g(对沥青质大于10%的试样),准确至0.1mg。注入正庚烷,用量为每克试样60mL。将锥形瓶与冷凝器连接好,用电热板或电热套加热回流0.5~1h,稍冷却后取下锥形瓶,盖上塞子,在暗处静置1.5~2.0h。 2)将锥形瓶(1号)中的正庚烷溶液用定量的滤纸慢慢地过滤至另一锥形瓶(2号)中,再用热正庚烷(60~ 70℃)30mL将锥形瓶(1号)中的沥青质残

【石油行业标准】石油液化气标准

目前,我国液化石油气质量标准GB11174-1997的具体内容为: 实际应用中,密度和蒸气压是最便于检测的参数,由于该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密度值,我单位依据多年液化石油气入库检测经验及北方各大炼厂的油品质量状况,规定了液化石油气的入库检测密度标准。低于这一标准时,C5以上组份含量及蒸发残留物一般符合国家标准,直接入库;高于这一标准时,则须按照SH/T0230 方法进行色谱分析。 2007年6月,我单位接收了两批液化石油气,检测合格入库。该油品分装后实际使用时,火苗却只有原来的1/2~1/3,用户反映强烈并退货。当时的密度检测值为0.62kg/m3,色谱分析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为: 表1 两批遭用户退货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

与标准进行对照,就会发现这两批油品虽然密度较大,但组份含量却是符合要求的。符合国标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问题出在哪里呢? 二、原因分析 为找出符合国标的液化石油气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因,我们查找了一些资料,如几种主要成份的化学性质、燃烧特性等。但因资料来源和笔者学识所限,未能找到影响用户使用的确切原因,只能从几种主要成份已掌握的物化性质进行一些表面分析。 首先是饱和蒸气压,当液态液化石油气储存在密闭容器内时,只要容器上部还留有空间,这部分空间就会被气态液化石油气充满。当容器上部气液两相处于动态平衡时,所测出的气相空间的压力,就是当时条件下该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众所周知,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与容器的大小及液量无关,仅取决于成份及温度。几种液化石油气主要组份的饱和

蒸气压如下: 表2 几种液化石油气组份的饱和蒸气压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仅C3组份饱和蒸气压与C4相差较大,同一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间蒸气压也有较大差异。如正丁烷与异丁烷、顺丁烯-2、反丁烯-2与正异丁烯,均相差30%以上。饱和蒸气压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该种物质自然气化能力的大小。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必然感到效果明显不同。 其次是化学活性,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应该是丙烷、丁烷。烷烃是饱和烃,是只有碳碳单键的链烃,因为C-H键和C-C单键相对稳定,所以烷烃的性质很稳定,难以断裂。除了氧化、卤化、裂化反应外,烷烃几乎不能进行其他反应。因此,很多发达国家的液化石油气是丙烷气、丁烷气或丙丁烷混和气。而烯烃是指含有C=C键 (碳-碳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双键基团是烯烃分子中的功能基团,具有反应活性,可发生氢化、卤化、水合、卤氢化、次卤酸化、硫酸酯化、环氧化、聚合等加成反应,还可氧化发生双键的断裂,生成醛、羧酸等。因此,烯烃虽然也是易燃易爆气体,但由于其晶间结构排列的不同,相同温度下密度高于烷烃,

石油的组分分析和物理性质测定(doc5)

V c 20 4 100 石油的组分分析和物理性质测定 一、实习目的 石油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了解石油的性质对石油地质研究和评价石油的工业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观察和简易的实验演示了解:(1)石油的主要族组分组成分析;(2)石油的基本物理性质。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 (一)石油馏份试验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有机化合物所组成的,每一种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沸点和凝点。按一定的温度间隔蒸馏切割出不同沸点范围的原油组分,为原油的一个馏分。 实验时称50g油样,倒入恩氏蒸馏烧瓶中(图实1-1 ),将烧瓶均匀加温,记下馏出第一滴时的温度(初馏点)及温度为150C、170C、210C、230C、250 C、270C、300C时馏出 的体积,根据下式可计算各馏分的数量: 式中:U:为每一馏分含量(体积百分数); Vc :为每一馏分馏出量(ml); Wo :为油样量(g); D 420:为20C时油样的比重。 (二)石油组分分析 石油的组分,包括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根据石油中不同组分的化合物同吸附剂间的吸附性能不同,以及各种有机冲洗剂的极性不同,其脱附快慢也不同的原理,选择适当的吸附剂配比及冲洗剂的用量,可以把原油中各族组分分离。目前常采用柱色层法,以硅胶和氧化铝为吸附剂,用正己烷和无水乙醇、苯与上述组分相似性质的溶剂作为冲洗剂,冲洗色层柱,从而将原油各组分分离。试验时,首先将脱硫、脱水并经馏程切割(210C以上馏份)的原油溶于正己烷中,静置后用滤纸脱去沥青质,再将滤液通过漏斗倒入色层柱中,见图实 1-2 ;然后用正己烷淋洗脱附饱和烃,收集冲洗液,自然挥发干即可得出含量。再用苯淋洗脱附芳烃,收集冲洗液得其含量;残留在色层柱上的为胶质,是吸附能力极强的含氧、氮、硫的非烃化合物,可由减差法计算其含量。若要专门研究可用苯一甲醇将其全部冲洗下来。若定量分析时,一切仪器用品均应事先洗净, 严格称重。 (三)石油的物理性质 1. 石油颜色的观察 石油颜色的深浅取决于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一般胶质和沥青质含量愈高, 颜色愈深。 观察原油的颜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透射光下观察,即将样品朝光源方向,观察试管中对着眼睛一侧的颜色。若原油色深,透明度差,可摇动原油样品,观察留在试管壁上原油薄膜的颜色。另一种是在反射光下的观察,即向着光源一侧试管壁的颜色,常有荧光颜色干扰,不常采用。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资料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 分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 第一节液化石油气主要知识简介 一、主要成分 液化石油气是从石油的开采、裂解、炼制等生产过程中得到的副产品。液化石油气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包括: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和丁二稀(C4H6),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甲烷(CH4)、乙烷(C2H6)、戊烷(C5H12)及硫化氢(H2S)等成分。从不同生产过程中得到液化石油气,其组成有所差异。液化石油气的化学分子式是C3H8。 在常压条件下,液化石油气C3、C4成分的沸点都低于常温,容易汽化为气体,由于C5以上成分的沸点较高,在C3、C4等汽化之后仍以液态残留在容器之中,因此称为残液。我国民用液化石油气残液含量较高。 二、主要物理性质 1.相对密度 液化石油气是混合物,其相对密度随组成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液化石油气气体的相对密度为空气相对密度的1.2~2.0倍;液态相对密度大约0.51。 2.液态体积膨胀系数 液态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大约是同温度下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的10-16倍。因此,在给容器充装液化石油气时,液相不得充满,而要留一定的空隙,以供受热体积膨胀时占用。 3.溶解度 溶解度指液化石油气的含水率。其特点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由于液化石油气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因而在储罐、钢瓶等液化石油气容器的底部经常沉积着一定的水,需要定期排放。 4.浓度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燃烧热值 液化石油气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浓度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及燃烧热值随组分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一般认为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体积浓度爆炸极限约为1.5%~9.5%,最小点火能量低于0.3毫焦耳,燃烧热值为92092~12139千焦/立方米。 5.电阻率 液化石油气的电阻率约为1011~1014欧*厘米。据测定,液化石油气从容器、设备、管道中喷出时产生的静电位可达9000伏。 三、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险性

石油化学与组成分析思考题

第一章 1.石油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为经济发展供应能源,支撑材料工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为工业部门提供动力,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石油和天然气出发,生产出一系列石油产品及石油化工中间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溶剂,涂药,农药,染料、医药等与国际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 2.了解石油化学组成有何实际意义? 因为原油虽在表观特征上与烃类相似,然而在利用原油和加工原油的角度看,各种原油在性质上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有的原油通过蒸馏就可以得到产率较高的合格汽油,有的却只能得到很低产率的低质汽油。有的原油常温下要凝固,有的在0℃仍能流动。有的原油很容易获得沥青,有的却非常困难。原油及其加工后产品的性质都是由它们的化学组成所决定的,包括烃类的组成和非烃类的组成。因此,在确定一种原油的加工方案前,首先要了解它的性质和组成。 3.石油的定义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4.常规石油是指哪些石油资源? 常规石油就是指油气田可以用传统的技术(自喷、人工举升、注水气)采油等进行开发。 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5.非常规石油指哪些石油资源? 目前,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尚无明确定义,人们采用约定俗成的叫法将其分为非常规石油资源及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重(稠)油、超重油、深层石油等,后者主要指低渗透气压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深层天然气及无气成因油气。此外,油页岩通过相应的化学处理后产出的可燃气和石油,也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 6. 世界石油资源的大致情况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在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于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7.中国石油资源的大致情况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尚有57%的剩余可采资源有待探明。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级成熟阶段。但中国待探明石油资源70%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漠、黄土塬、山地等等,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技术要求和成本费用越来越高。未来中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和海上。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根据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约为100亿吨,其中70%在中国断续国界以内。 8.世界石油资源消耗的大致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