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附件三:

宣城市江南职业技术学校

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㈠公共基础课

1.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3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生活经济和就业创业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现代社会的生活与消费、收入与支出、生产与营销、投资保险的生活观念,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认识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把握生活中的经济规律,正确选择生活中的经济行为,提高生存能力和创富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懂得诚信、合作和维权,学会理财,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划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追求正确的生活世界、劳动世界的共同价值,引导学生创造美好的生活,成就理想,享有幸福的人生。

2.职业道德与法律(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

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4.哲学与人生(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体育与健康

音乐特色课程设置

音乐特色课程设置 一、音乐艺术特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1、培养音乐艺术人才,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人才,也为学生拓宽考试渠道,开辟升学路子的需要。高等院校招收音乐艺术专业的特长学生,必须加试考查音乐艺术特长。音乐特色课程的设置,保证了音乐艺术教育的实施,使之严格按照要求科学地进行训练,提高音乐素质,提高专业水平。 2、建设音乐艺术特色学校的需要。建设音乐特色学校,培养特长生,实现特色教育,就必须落实到课程上。有了设置科学的课程,才能保证特色学校的顺利有效的进行。 3、弘扬民族文化,推广民歌艺术的需要。 音乐艺术特色课程的设置,确保民歌艺术特色教育的实施,为培养音乐艺术人才提供保证,为弘扬民族文化做贡献。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明确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由此看出,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创建音乐艺术特色学校,设置音乐艺术特色课程,将音乐特色课程设置纳入教学科研工作中、就能在教学和科研体系中建立音乐学习、传播、研究和创新的架构与平台,发挥学校教学、科研的职能和优势就能积极实施民族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承、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 二、音乐特色课程的资源开发利用。 (一)、结合学校特色,大力开发校园音乐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是相辅相成的。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要有体现音乐特色的课程设置。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而课程的编制反过来也应根据学校自己的性质、需要、特点和条件进行。开展特色教育,要遵循“合格+特色”的学生培养模式。合格就是按照高考要求,培养高等院校音乐艺术类招生合格的人才。特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音乐专业中有特长,有一门强项。根据音乐高考纲要,开设相应的试唱课、器乐课、乐理课,利用校园橱窗、黑板报、广播、校园电视,展示音乐专业班学生的演出,举行音乐会,开展各种音乐比赛,如校园歌手大奖赛、革命歌曲大奖赛。促进校园音乐资源的利用,培养学生音乐专业特长。 (二)、结合学生实际,挖掘学生自身资源 学生的学习渠道是多方面的,他们联系着一个庞大的社会资源。学生的学习经验来自他们的家庭生活,来自他们与其他孩子的游戏与交往,来自他们与社区环境、及文化的体验与影响,他们往往会把这些渠道获得的知识带到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把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增大教育的信息量,丰富教学容。这些经验与经历,都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教师应针对不同特点,善于挖掘学生的智慧和学习性,为教学所用,使教学更生动更有效的开展。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音乐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另外,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心灵深处。音乐特色课程课程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三)、结合地方特色,收集当地民间娱乐活动民歌民谣等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特色的地方资源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素材,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1.民歌民谣 《十送红军》《采红菱》《回娘家》等这些民歌歌谣都是非常喜爱的歌曲,当地也有许多群众喜爱的,广泛流传的民歌民谣,教师可选取比较短小、精悍、易唱易记、积极向上的民歌编辑进教材,学生学起来一定非常有兴趣。 2.民间娱乐活动

最新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资料

小学1—2年级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感受与欣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完整word版)最新六年级下学期音乐课程纲要完整

六年级下学期音乐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音乐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时:20课时 教师:康海英 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二、实施手段 1、整合教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2、利用音乐教室钢琴音响投影等设备辅助教学 三、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通过聆听鉴赏、演唱音乐主题、小组展示、师生互动等方法进行学习。、 评价 学期音乐成绩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 一、过程性评价 三、结果处理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不同层次之间是统合与隶属的关系。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审美为导向,突出美育性能;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文关怀是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次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这场改革。 一、课程体系的含义 (音乐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 体系:从词义上讲,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 体系的分类: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转换,又有物质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有能量转换,没有物质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转换,又无物质交换。 那么,课程体系的定义则为学科之间或学科内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组合的整体。而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既可以是一种敞开的体系——综合性,又可以是一种封闭的体系——整体性。它不是孤立的音乐,它可以与语言、舞蹈、演奏、歌唱同时存在,也可以是音乐自身的“综合”,它以以音乐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因此,音乐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和“整体性”的课程体系。 二、音乐学科课程体系结构的特点及设置

音乐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实操课程。其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音乐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学前教育相应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演唱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熟悉音乐活动的总体工作流程,具备音乐相关业务的职业能力,达到10级职业资格的鉴定要求。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树立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和生态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第一学年能力目标: ●能掌握音乐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准确运用; ●能准确掌握节奏模唱与听辨练习;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及视唱曲; 第二学年能力目标: ●能准确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与演唱技巧; ●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艺术歌曲; ●能积累大量的幼儿歌曲并结合幼儿舞进行歌表演; 第三学年能力目标: ●能掌握基本合唱理论知识及拍点与图示的练习;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分声部合唱歌曲; ●能准确的对幼儿进行儿童合唱歌曲的指挥与排练。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一学期教学安排 (一)第一单元音的位置与高低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音相关的乐理知识。 技能目标:能准确模唱钢琴上的音,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视唱练习曲。 情感目标: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

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的进行听音模唱 ③能准确的演唱歌曲; 3.教学内容 (1)音的位置与高低 ①音的相关知识; ②记谱法; ③音名、唱名与音的分组; ④半音与全音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铃儿响叮当》 (二)第二单元音的时值与长短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基础乐理知识音符与休止符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一个C调式的视唱 情感目标: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 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 3.教学内容 (1)音的时值与长短 ①音符; ②音符的种类; ③休止符; ④五线谱音符和休止符的规范记写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送别》 (三)第三单元拍子与节奏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节拍与节奏的相关乐理知识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各种节奏型的视唱 情感目标: 能有感情的演唱视唱及歌曲

音乐专业课程资源

音乐专业课程资源 摘要:音乐课程资源是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音乐课程或服务于学校音乐课程的艺术资源。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包括各地域民间歌曲演唱资源和各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对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音乐课程建设的新课题,是对民间歌曲演唱资源的进一步挖掘和补充,是弘扬、传承民族音乐和保护民族民间演唱资源的一个有效措施。我们应从吸收民族民间演唱特点及演唱技法入手,将之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建立民族民间演唱社会实践基地,有效的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演唱资源。 关键词:民族民间演唱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2―0018-04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且多民族、多方言、多种习俗并存的一个大国,民族民间演唱资源极为丰厚。民间歌曲是我国众多民间演唱形式的一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音乐教育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如何开发与利用民间演唱课程资

源,把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演唱资源――民歌加以延续传承,充分发挥民歌演唱资源的作用,使民歌演唱资源与学校的音乐专业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是学校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传承民族民间演唱方法,增强学生民族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课题主要研究和探讨民族民间演唱资源的一个重要 内容,即民歌演唱资源演唱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民歌演唱课程资源是指全国各地域、各民族流传在民间的传统的各种风格的民歌及其演唱方法中的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音乐课程或服务于学校音乐课程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它可以简单地分为地域民间歌曲演唱资源和少数民族民间歌曲 演唱资源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都市化的发展,民族民间演唱资源会不断地演变,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但遗憾的是,在人们追求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一些古老的民歌被人们淡忘了、遗失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也是令人担忧的。民间民歌和民间演唱技法是我国无形的宝贵财富,它可以通过音乐课程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二、民族民间歌曲演唱资源的挖掘

表演课课程大纲

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表演专业的主干课,学时多、学分高,既要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掌握表演技能和技巧。 上:让学生逐步了解和初步掌握诸元素及元素间的有机联系,达到消除紧张,放松自己,解放天性,能够让学生在自己假设的规定情境中还原生活,真实地积极地有机行动,能独立完成单人行动小品的构思和表演。 下:仍是表演基础教学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解放天性,通过交流元素的学习,能掌握与对手进行真实有机的交流。通过动模,人模的训练初步了解人物创作的基本方法,建立正确的创作方法和观察生活能力——源于生活、还原生活到高于生活。创作并表演观察生活小品。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理论阐述: a、什么是表演,影视表演与其他表演的根本区别,在假设的情况下以假当真、假戏真做、掩盖自己、冒充别人;

b、表演艺术的主要特征:①虚构及假定性;②当众;③是一门行动学;④再创造(二度创作);⑤是时间艺术也是空间艺术; ⑥是一门综合艺术。 基本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了解什么是表演及基本特征 2、游戏与练习。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游戏能初步解放天性,自如地进入表演练习:a、“发疯练习”;b、当众思维练习;c、肌肉松弛练习;d、艺术操;e、苦笑练习;f、编故事等。 3、各种表演证实练习。 内容上可做四种证实即:a、物体证实;b、环境证实;c、动作证实;d、情绪证实等。 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与初步掌握表演诸元素及元素间的有机联系,通过练习,学生能开展想象力,增强假设能力及信念感、感应力,注意力集中等。学会对生活有逻辑有顺序的组织能力,真实的还原生活。 4、感觉练习:阐述什么是感觉,演员的三种感觉。 a、生理性感觉; b、心理性感觉; c、人物的自我感觉。 ①做各种感觉练习:包括静态种的生理感觉、动态中的各种生理感觉、情绪感觉、心理性感觉(人物自我感觉到二年级再进入)。 ②示范感觉练习:包括闻花——发现花、观花、赏花、闻花、摘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课程标准编者:学前音乐教研室 审核人: 课程负责人:盛丽 编制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 编制日期:2016年1月20日 2016年1月20日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课程的简介性质:《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它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儿歌编配与弹唱、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四个部分组合在一起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四个学期的音乐部分基础教材; 课程的作用:四个学前由基础乐理知识到音乐教学的运用的学习,通过比较系统的、规范的、精炼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音乐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学技能、心智技能)两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上好每一节幼儿音乐课。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导的各项活动,讲授《乐理与视唱练耳》、《儿歌弹唱》、《学前音乐教育》等教材,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专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能力目标 (1)熟练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实践于自身风格特点的纠正。 (2)会合理掌握组合音乐、节奏。 (3)会运用各民族特色技术技巧。 (4)能上好学前音乐课。 2、知识目标 (1)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2)掌握儿歌伴奏技能。 (3)掌握地域、民俗的基本知识。 (4)掌握相关幼儿音乐的教学方法。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 (2)树立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

舞蹈表演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舞蹈表演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 么 舞蹈表演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舞蹈表演的精髓在于手部的姿势,而不是腿部。这一点在芭蕾上尤为突出。只有通过手来表现舞蹈之美,才是最为经典和优美的。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受到舞蹈表演方面的训练,具有有从事舞蹈表演能力。 知识技能,1.掌握舞蹈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2.具有对不同民族舞蹈的鉴赏能力;3.掌握主要舞种的分析方法和一般技术;4.具有舞蹈写作、评论以及表演的基本能力;5.了解舞蹈艺术前沿动态、应用情景和发展动态;6.掌握舞蹈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舞蹈表演专业主干课程,《艺术概论》、《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名作赏析》、《舞蹈美学》等。舞蹈人体科学领域基础知识有:《舞蹈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舞蹈专业技术课程有:《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含福建民间舞)》、《现代舞》、《舞蹈编创》、《中国古典舞技巧》等 舞蹈表演专业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

舞蹈表演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可观,毕业生可在文艺团体、专业及普通学校、艺术馆(站)、青少年宫、企事业单位等工作。舞蹈表演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舞蹈演员、舞蹈教学、辅导组织工作;青少年业余舞蹈教学排练;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编导、排练等工作。[2] 近年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的择业更趋于理性化。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期望值,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实现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双赢。对于舞蹈专业同样如此。据文化部教科司的统计,当前包含舞蹈专业的高校共有五类,即专业艺术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以及某些理工科或的院校。这些院校不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主要招生来源,同时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而近五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毕业生的就业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人才滞留方面。从整个舞蹈学科对于理论或史论型人才的需求以及中国舞蹈理论的本体建设来看,舞蹈的理论建设与其它学科相比尚有待提高和完善,但在普通高校中却十分缺少专业舞蹈理论人才和推广型人才的,因此,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理当不困难。如果按目前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来看,预计在未来可能会出现人才流动量可能日益增加。原因在于舞蹈理论专业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与表演、编导等术科学生有所不同,从事舞蹈理论要依附于某一单位,而不像编导或演员那样可以选择自由职业甚至无职业等较为自由的发展空间与走向。再者,舞蹈理论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以及本身的不够成熟也显示出舞蹈理论人才的空缺与需求。舞蹈表演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舞蹈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能在社会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等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 吴斌 一、为什么要进行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研制具有怎样的背景?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诸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和淘汰,等等。面对挑战,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作出回答,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便顺理成章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基础音乐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初步建立起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专人管理音乐教育的状态;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中小学音乐课程开课率稳步上升,改变了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引进学习了多种国外著名音乐教学法,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音乐教材建设、教学器材配备以及音乐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可以说,目前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中不仅同样存在,而且还面临许多自身体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主要的、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 学什么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学术研究能力和具有创新性、开拓性、时代性创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学科在强调对艺术本体进行较高层次的学术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开拓性思维和创新理念,并能够从哲学层面掌握音乐、舞蹈艺术的文化学理念和创作性思维方式。 “现代传媒音乐设计与创作”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能够深入研究当今传媒音乐的发展动态和掌握其相关的创编技法的能力,并着重培养既有较高学术水准又具有设计创编不同类别媒体音乐能力的高等院校、影视广播行业以及社会各类传媒机构所需的音乐设计、创作的高端人才。 “钢琴表演艺术与理论研究”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为钢琴表演艺术与教学研究、钢琴艺术理论研究。培养较深的钢琴艺术理论和技能、较宽泛的知识结构、能胜任学校及其他机构的钢琴表演与教学、理论研究以及管理的高级人才。“声乐教学研究”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相当程度的歌唱示范能力,对中外声乐艺术发

展史、声乐名作、歌唱教学理论、教材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高等院校、高级中学音乐教育师资。“舞蹈教育”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相当舞蹈表演基础,对舞蹈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舞谱、东西方舞蹈风格、人体与舞蹈、音乐与舞蹈及舞蹈教学的理论、教材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高等院校、舞蹈学校、高级中学舞蹈教育师资 主干课程 舞蹈写作教程、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纲、欧美现代舞史、舞蹈专业英语、舞蹈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舞蹈意象论、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解剖学等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计划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2006)670202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各类文艺团体、相关社会文化部门、音乐教育战线胜任音乐表演、文艺活动组织与策划、音乐教学、艺术实践创新及文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社会较高层次的应用型音乐专门人才。 (二)适应岗位 毕业生可在各县市文工团、歌舞团、电视台、群艺馆、文化馆,企事业单位、学校、音乐培训单位就业 (三)智能结构 1.素质要求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创新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观点;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知识要求 (1)系统掌握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音乐表现和音乐鉴赏的能力; (2)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科研和艺术创作的能力; (3)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初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宽阔的文化、艺术视野。 3.核心能力 具备良好的演奏、演唱、舞蹈基本功,具有一定的音乐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 4.能力结构 (1)具备音乐表演方面的综合能力,具有在演唱、演奏、舞蹈等方面的单项表演能力; (2)具有一定的艺术活动的组织和编导能力;胜任社会文化团体、音乐活动等的艺术指导和排练工作; (3)具有从事现代音乐教育工作应具备的教学能力;胜任社会、学校音乐教学工作。 (四)资格证书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音乐教育 论文作者:马静 作者单位:沭阳县东小店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郑重承诺:本论文是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并没有在期刊杂志上发表;同意主办单位将本论文作非营利性展示、上网或发表。 承诺人(签名):马静 单位推荐意见(盖章):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 音乐文化素质,为我国音乐艺术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以及表现与创造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素养。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将其自身体系中诸要素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让学生在简单的基础知识与艺术之间亲手编制一座七彩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内校外 小学音乐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和专业艺术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教育并没有能够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得到有效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要求,如何对小学音乐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充分发挥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和学校音乐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已成为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校内、校外两大方面来分析课程资源如何被开发、被利用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

影视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进度表

影视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进度表 (一)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指定选修课课课成学时分配开课 学期与周学时学程程绩课程名称类编方分理论实践上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别号式 思想道德修养 2 32 2 1 ?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32 2 2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48 3 3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48 3 4 ? 公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 5 3 48 3 要思想 法律基础 2 32 2 6 共 ? 大学英语 16 256 4 4 4 4 7 ? 课计算机应用基础 6 48 48 3 3 8 ? 体育2 64 2 2 9 Ο 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 2 30 30 10 Ο ? 小计 41 474 94 48 艺术概论 2 32 3 11 ? 学术论文写作 2 32 2 12 ? 专 剧作概论 2 32 2 13 ? 业 视听语言 3 32 16 3 14 ? 基 中国电影史 3 32 16 3 15 础 ? 影片欣赏 3 24 24 3 与 16 ? 专名著导读 2 32 2 17 ? 业声乐 12 96 96 3 3 3 3 18 ?

课形体 12 3 3 3 3 19 ? 台词 15 3 3 3 3 3 20 ? 表演 60 480 480 4 4 4 4 12 12 20 21 ? 总计 157 (二)选修课 1 剧作基础Ο 2 2 2 电影导演基础 2 2 Ο 3 中国传统文化 2 2 Ο 选 4 古典诗词鉴赏 2 2 Ο 5 应用美术 2 2 修Ο 装饰绘画6 2 2 Ο 课 2 7 篆刻2 Ο 8 摄影 2 2 Ο 9 广告设计2 2 Ο 10 中外名曲鉴赏 2 2 Ο 注:选修课必须选购16学分。 (三)实践教学环节学期安排(周数) 序学 实践教学 号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公益劳动 1 1 1 社会实践 2 2 2 艺术实践 2 2 3 毕业创作 7 7 4 毕业论文 4 4 5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幼儿时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时期,也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儿童的思维较为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尤其是对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有着特别的情感,因此,应重视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为日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构建一种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使音乐教学工作更加具有实践价值,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构建 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曲调和节奏的变化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欢快的节奏和曲调会让人心情愉悦,舒缓低沉的音乐会让人感到悲伤,基于音乐的特殊魅力,很多学前教育都增设了音乐课程,用以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和鉴赏能力,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成长。由于以往的学前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科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十分低下,孩子不能理解音乐的内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促使学前音乐教育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 一、确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想让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不能妄自菲薄,订立过低的的目标,也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儿童对音乐的掌握情况确立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预见性和先进性。教师可以设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先制定某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当目标达成后自动实施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如果在该时间段内目标没有达成,则要分析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教学工作循序渐进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学目标还可以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第一,认知目标。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使儿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形成较强的节奏感;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训练开发儿童的音乐天赋,用音乐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第三,情感目标。使儿童学会欣赏音乐,并能正确叙述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儿童对高雅音乐乃至高雅事物的喜爱。如果儿童能够正确鉴赏音乐,并随着音乐的曲调变化而产生想象和联想,那么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学前音乐课程的教学也会更具有实践意义。 二、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模块 (一)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化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托,充分考虑儿童的

《音乐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音乐学专业导论》是音乐学专业一年级新生的专业方向必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音乐学专业大学四年的主要内容,包括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组合、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以及考研课程、专业前沿和重大科研成果;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技术刊物,技术权威,参考书目、课程设置及未来就业前景和领域的介绍,并了解本院音乐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校内教师的职业成就和承担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专业导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在一定阶段内专业学习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掌握音乐学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基本的知识结构及课程组合,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以及专业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和通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明确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的学习方法,主要的刊物,权威、参考书目;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关系以及与相关学科和本院系的其他专业的联系;了解四年应获得的总学分以及学分绩点的含义: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实践环节学分、课外学分是多少。并以此来帮助完成本科专业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了解考研课程、本专业前沿和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该专业在本地的发展、就业前景和人才需求的基本特征和技能要求,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志向和兴趣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在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知识结构,使个人发展有一定的空间性和延展性。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没有先行课程,后续课程为音乐专业课程。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参考:《2013级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ln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二、为何要开发音乐课程资源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新课程的倡导,改变了过去对课程资源研究的忽视态度,走出了对课程资源的僵化的思维

观念定势,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转动,它不再只是一堂简简单单的音乐课,而是音乐学科、儿童、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都将成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音乐课程资源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区和所在的地区,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学习的“课堂”。音乐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能使学生从小就受到各种音乐文化的熏陶,并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音乐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文化差异极大,音乐资源及其丰富,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效、高效地为音乐教育教学服务,确实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包罗万象,还是选择部分?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 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教师用参考书和音响教材,教材具有权威性、统一性和不可代替性,是音乐课程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实施音乐课程的主要依据和载体。因此,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应立足于教材。过去我们教师一直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材提供什么材料,就教什么材料,即教教材。新课程指出:“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材(主要指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

舞蹈表演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舞蹈表演艺术专业)

舞蹈表演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时期,全国各地对舞蹈艺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社会需求量高,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社会文化的需求日渐提高,舞蹈的功能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手段,渗透在各层次的文化活动与教育活动中,除了各省市电视台、旅游景区、歌剧舞剧院等对舞蹈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单位、现在企业的繁荣发达随即也兴起了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的艺术团体。这都是我们拓宽办学规模,重组专业设置,对舞蹈教育的层面加以新的布局,是培养舞蹈艺术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一个极好良机。 从事舞蹈方向的技术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目前所需,日渐增多的全国专业艺术团体也为该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现在舞蹈艺术人才是用人单位急需的,而且供不应求。面对社会的需求,面对现在良好的社会现状,我们向前行进的每一步都必须务实,正确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按社会的发展及需要来制定和调整我们的教学课程和设置,已成为我们必须明确的一个前提。

我国舞蹈艺术也即将适应社会的发展,从我国目前舞蹈发展的现状来看,舞蹈艺术人才在各大企事业单位、各省市电视台、歌剧舞剧院、全国各旅游景区艺术单位、部队文工团、教育行列等单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文化的传播者;而今后的舞蹈艺术将会沿着现代化、民族文化性、原生态、群众性四大方向发展,其中民族文化性将成为主流方向。因为中国民族文化必须有赖于文化性的挖掘,文化是舞蹈得以长久发展的源泉,立足文化根基,发扬中国民族文化,是中国舞蹈将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所在,将会为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河南省职业中专开办舞蹈表演专业的院校也是极少数,为了弥补企业市场对舞蹈艺术人才的需求,我司与实力院校共同联办舞蹈表演艺术专业。开办以来,培养的学生企业供不应求,同时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一、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能够熟练掌握舞蹈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和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以及能演、能教、能编、能导的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担任演员、专业教师、辅导组织工作;全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音乐课程资源的论述,针对当前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策略,试图为音乐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音乐课程资源课程改革开发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音乐教学中潜在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学校和教师长期习惯于课程执行者的角色。因此,音乐课程资源的发掘还远远不够。如何让这些潜在的资源得以开发并真正与音乐教学活动相结合,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课程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音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音乐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各种资源, 包括音乐教材与教辅资料、音乐器材、音乐教室、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等。 音乐课程资源按其来源与空间分布不同可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1]; 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2]; 按其存在方式可以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3]; 按突出人的价值可分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中的课程资源[4]。 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课堂内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堂音乐教学,“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因此,课堂内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从教师和教材两方面着手。 1、音乐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 音乐教师是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源泉。不仅在于音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决定着音乐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与利用,更在于其自身的知识、情感、技能、经验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课程资源。因此,在音乐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音乐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有利于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背景下,更有效、更主动地学习”[5]。因此音乐教师要认真了解音乐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和种类,深刻认识和领悟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以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为指导,不断探索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方法。 其次,要树立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在新的音乐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等都是全新的,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因此,音乐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树立现代音乐教育观念,进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出丰富的、高质量的能满足音乐课程改革实施的课程资源。 再次,发挥自身特长,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音乐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根据自己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另外,不同的教师个体拥有不同的教育思想、知识经验、教学技巧、兴趣爱好等,教师的群体智慧是个更大的课程资源库。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要发挥教师个体资源的作用,还要发挥教师群体资源的作用。音乐教师之间以及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与交流。积极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以促进自身音乐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