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翼的前世今生

汽车尾翼的前世今生
汽车尾翼的前世今生

汽车尾翼的前世今生

当今,行驶在道路上的越来越多的轿车,除车身显示出美观的流线型外,在其尾部行李箱盖外端都装有一块像是倒装的飞机尾翼,使原本就拥有华丽迷人外观的轿车又增添许多妩媚和生气。许多人以为这新颖美丽的汽车尾翼是厂家为了好看才给轿车安装的装饰件,其实,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减少轿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和节省燃料。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常将“汽车尾翼”称为“汽车导流板”,这种叫法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汽车导流板”在轿车上确有其物,只不过是指轿车前部保险杠下方的抛物型风罩,而“汽车尾翼”则应是安装在轿车后箱盖上的。国外一些人根据它的形状形象地称它为“雪橇板”,国内也有人称它为“鸭尾”。比较科学的叫法应为“汽车扰流器”或“汽车扰流翼”或者“汽车定风翼”。

从1960年代开始单座位赛车的性能开始因为引进扰流翼而大增。自1968年起,F1车队开始实验以粗糙的空力设备来增进轮胎在赛道上的抓地力。而这些初期的设计是非常简陋的,常常于比赛时自赛车上掉落,还造成许多意外。经过30年长期的发展,现在,空气动力学已是赛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1991~1997年的Williams车队与1998~2001年的McLaren车队,他们的赛车都是由同一个人所设计,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Adrian Newey。

在F1赛车上所使用的扰流翼其实基本原理与飞机的机翼是相同的,后来才被移植

于普通汽车上。只不过飞机的机翼是产生向上抬升的力量,而赛车的扰流翼则是要产生向下压制的力量。如图1所示,这是飞机机翼的剖面,当空气流经机翼时,由于通过机翼上方的气流速度较快,下方的气流速度较慢,因此翼面上方的空气压强降低,相对的翼面下方的空气压强较大,所以产生向上抬升的力量,而且速度越快压力差越大。如果把机翼倒过来,就是简单的赛车扰流翼了,效果也就相反,产生向下压制的力量,通常我们称之为下压力(Downforce)。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我们知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空气阻力,围绕汽车重心同时产生纵向、侧向和垂直上升的三个方向的空气动力量,其中纵向为空气阻力。

为了有效地减少并克服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的影响,人们设计使用了汽车尾翼,其作用就是使空气对汽车产生第四种作用力,即产生较大的对地面的附着力,它能抵消一部分升力,有效控制汽车上浮,使风阻系数相应减小。使汽车能紧贴在道路地面行驶,

从而提高行驶的稳定性能。目前大多数汽车尾翼都是根据车身的宽度,经过精确计算用玻璃纤维或碳素纤维制成的,既轻巧又坚韧,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不然反而会增加轿车的行车阻力或起不到减阻节能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同形状的车身和不同的行驶速度,造成空气动力压值的差异,故其空气阻力系数也不同。据德国奥迪公司风洞试验的结果表明:当汽车在时速超过60 km/h,空气阻力就会大量消耗发动机的能量,影响车速。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现今汽车的时速已达100 km/h左右,车速越快,阻力越大,升力也就随着增大,其上升气流就会将汽车托起,减少车轮与地面附着力,使汽车飘浮,稳定性变差,易发生交通事故。

汽车尾翼的作用,就是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使空气阻力形成一个向下的压力,尽量抵消升力,有效控制气流下压力,使风阻系数相应减小,而不是前面例题所解答的那样是为了提供一个向上的升力,故上题四个选项中没有正确答案。

目前,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厂商相继致力于研究开发汽车风阻的新技术,一个更趋合理、完美、科学的尾翼时代正降临于世。过去我国在轿车使用中比较忽视尾翼的安装,这是由于当时车速不高,尾翼减阻、省油作用不十分明显。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大批高速公路和许多大中城市高架路、高等级道路的建设及投入使用,车速有了较大的提高,汽车尾翼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以排气量为1.8 L的一般轿车为例,如果装上尾翼,空气阻力系数降低20%,在一般道路上行驶,耗油量减少或许不明显。如果在高速公路上,以120 km/h的速度行驶,则能省油14%,此时汽车尾翼的作用就很明显了。一个根据车身的宽度,经过精确计算制作而成的尾翼,不但能使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更加稳定和安全可靠,而且能减少汽车在行驶中的空气阻力和提高车速、节省油耗。

一文看懂“车联网”的前世今生

一文看懂“车联网”的前世今生 从汽车诞生的那一天起,对于城市交通,安全和便捷始终是最重要的课题。面对城市道路中日益增长的车辆,以及与日剧增的事故风险和通行压力,城市管理者和交通领域的科研人员,利用交通信号设施来实现交通控制,并不断地推出新。19世纪60年代,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吗,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交通信号灯(壁板式燃气交通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进行灯色切换:红灯停,绿灯行。虽然缓解了路口的交通压力,但这第一盏交通信号灯在工作了23天后就爆炸自灭了。1914 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Cleveland, Ohio)开始部署电气交通信号灯用于地面交通控 制和协调,这被认为是最早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1918年,纽约市五号街的一座高塔上出现了三色(红、黄、绿三种标志)的交通信号灯,这种经典的“配色”一直延续到现在。1926年,英国的沃尔佛汉普顿首次使用自动化控制器来控制信号灯:按照一个固定的周期切换信号灯的颜色。20世纪60年代,美国丹佛市通过模拟计算机对交通信号实现集中化的实时性控制,可以同时对道路网中各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协调控制。而后,加拿大的多伦多在全市围建成了第一个全市交通信号集中控制与协调系统。至今,交通信号灯的样子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但交通控制的理论方法和运行系统

却一直在进步。从人工操作或固定周期式的单点控制;到以协同相邻道口的周期、保证道路沿线的绿灯具有连续性的干线控制;再到持续优化整个区域交通资源(主要是信号灯的配时)的面控制,如今的交通控制技术,虽然演进出很强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特性,但同时也已经达到了性能瓶颈。采用单一的“红绿信号灯”模式进行交通控制,已经无法更有效地管理交通资源(实时性不足):红绿灯只在路口起效,其效用无法覆盖整条道路;驾驶员可能因为天气原因,以及在交通拥堵情况下看不清交通信号灯;司机容易陷入“黄灯时两难境地”(Yellow interval dilemma),即在黄灯闪烁时难以抉择是“进”还是“停”;虽然在交通网络中引进了诱导系统(提示路况信息),司机也可以使用实时反馈路况的导航系统,但对道路利用的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城市道路要容纳更多的车辆、满足更多的出行需求,就需要突破原有的技术领域,朝着更深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交通”的想法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它的诞生与城市化发展戚戚相关:城市管理者希望它能够解决城市道路日益拥堵的状态,以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0世界90年代,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的概念逐渐成型。目前,ITS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获得了广泛应用,其研究推进工作呈现“三足鼎立(领先)”的局面:美国、欧洲、日本(美国智能运输协会-ITS America、欧洲道路运

汽车尾翼工作原理

汽车尾翼工作原理 经常能看见一些小车背着夸张的尾翼和粗壮的排气管招摇过市,其实源于赛车的空气动力学尾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视觉需要的,更 多的是给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提供更多的下压力。而对于民用车来说,没有经过专业调校的尾翼不仅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而且还可能给 安全行车带来隐患。 汽车尾翼的原理 汽车尾翼学称尾部扰流板,一般分为单层和双层两种,而材质有铝合金、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多种,其工作方式也有手动可调和自 动调节之分。不过无论结构材质有何区别,其根本的目的都是改善 车辆在动态状况下的稳定性。 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的阻力可分为纵向、侧向和上升三方面,而且随着车速的提升,阻力也就更为明显。在高速进行激烈驾驶时,车辆就更容易出现转向不足、轮胎抓力不足等问题。而扰流板的安 装能大大降低这种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竞赛车辆的身后都会安 有扰流板。 尾翼在行车中的功用 对于一般的民用车来说,尾翼在城市(图库论坛)道路中并不能起到节油或增加稳定性的作用。因为当车辆的行驶速度低于100KM/h 时,车体表面的凸出物越少,车身的线条越流畅风阻系数才会越小,而增加的尾翼这时只会添乱。 只有当车速高于120KM/h时,尾翼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我们经常能看到F1比赛中的赛车风驰电掣地通过弯道,除了优异的底盘结 构外,车身的扰流板也有很大功劳。不过想得到这份额外的下压力 也不容易,赛车的工程师们每场比赛都要根据不同的赛道不断调整 尾翼和其它扰流板的角度和方向,以获得最佳的空气动力学效果。

而对于民用车来说,尾翼更多的只是起到强化视觉效果的作用。一方面,城市行驶时的车速还不足以用到尾翼来提供额外的下压力;另一方面要想获得合理的下压力,那么这个尾翼的材质、角度还有调整的范围都必须是经过了严格测试后得出的,而这种调校别说是一般的改装店,就算专业的汽车公司也要费巨资才能完成。 私改尾翼须谨慎 其实对于私家车来说,给爱车装饰性地加个小尾翼还是可行的。车主可以选择一些美观小巧的尾翼来和自己的爱车搭配。比如在两厢车的尾部安装一个小扰流板,既可以将车顶上的气流顺畅地导至车后,同时还利用了该气流将后车窗的灰尘清除掉,避免了因灰尘附着而影响到司机的后视野。不过那种夸张的大尾翼最好还是要慎重选择,因为没有经过调试过的尾翼不仅会给安全行车留下隐患,还有可能因此而无法正常验车。

方程式赛车尾翼优化设计

方程式赛车尾翼优化设 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方程式赛车尾翼优化设计 摘要 方程式赛车尾翼是赛车空气动力套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方程式赛车尾翼造型发展的了解,结合汽车理论方面的知识,对FSC方程式赛车的尾翼进行了一定的优化改变。希望通过对造型的改变能提升赛车尾翼性能及提升人工可操控性,即在不同比赛项目中,利用人工对尾翼攻角角度的调整使汽车尾部的空气流动更利于单项比赛。关键词:方程式赛车尾翼人工调整 Abstract For Formula Car,rear w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as the aerodynamic this article,author improve the modeling of rear wing according to learning something about the modeling of rear wing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automobile. Author wish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handling by improving the other words,taking advantage of artificial adjusting to the rear wing angle make the airflow to help the Formula Car in different matches. Keywords:Formula Car Rear wing Manual adjustment

国产精典之代表:“北京212”吉普的前世今生!

国产精典之代表:“北京212”吉普的前世今生!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心中,关于汽车的记忆可谓点滴琐碎,直至80年代后,人们印象中除了“老解放”,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经典形象。如果说“解放”代表着凝重和宽厚,那么这种汽车则更像是一个顽皮、轻盈的精灵。在无数的电影、电视剧中,在大院的孩子们爬上它发动机前盖的欢声笑语中,在共和国几十年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中,它的形象早已被定格,它就是中国自产的第一代轻型越野车中最辉煌的杰作—北京212(BJ-212)。除了“212”这个亲切的乳名之外,人民还给它起过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北京吉普”。想当年,凡是刚刚有了点儿积蓄,又做着汽车梦的车迷,都会把拥有一辆BJ-212作为一个美好的梦…… 传奇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军酝酿用汽车装备军队,并专门制定了越野车的标准:为便于隐藏,车身高度不超过850毫米;为了对付泥泞路和进行牵引用途,选用低压轮胎、四轮驱动等。当时总共有三家公司投标设计,经过测试后,军方决定采用仅重250千克的四轮驱动越野车,由威利斯公司设计制造,这就是美国大兵引以为傲的“威利斯”吉普。解放战争期间,美国曾经向蒋介石提供了大批援助,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威利斯”吉普。当然,托“运输大队长”的福,这些“威利斯”吉普有相当一部分都到了解放军官兵的手中,很多人就是从那个时刻知道了“威利斯”MA、“威利斯”MB等一代经典车型。自此,这支红色的队伍开始了与美制轻型越野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连毛主席在南苑机场阅兵的时候,乘坐的也是美制“威利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战争的继续和抗美援朝前线作战的迫切需要使新生的共和国开始大量进口汽车。这一时期主要以苏式汽车为主,截至1957年底,军队的汽车装备总数已达92000余辆,其中苏式汽车占70%以上。当时部队的轻型越野车除缴获的美制产品之外,基本以苏联制“嘎斯”69为主。大量进口的苏式汽车在解决了军队和国家的燃眉之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完

特斯拉汽车前世今生揭秘

特斯拉汽车前世今生揭秘 TeslaMotors,特斯拉汽车,一个2003年创立于美国硅谷,至今不过10年的纯电动车企业。在传统巨头纷纷倒下的最艰难日子里,这个出奇制胜、名不见经传的小弟不仅挺了过来,而且发展得如日中天。目前特斯拉股价已经突破100美元大关,甚至直逼丰田汽车,成为美国股市里,仅有的两家股价突破100美元的汽车企业,甩开通用、福特将近3倍,超过戴姆勒也将近1倍,总市值甚至一度超越拥有法拉利汽车的菲亚特集团。特斯拉究竟凭什么在巨头林立的汽车工业里立足呢? 特斯拉·起源

和来自美国东部汽车城底特律的传统巨头不同,特斯拉从一开始就将选址定在了美国西部的科技圣地硅谷,将自己定位为高科技公司而非传统意义的汽车企业。这种差异,恐怕也是造就特斯拉这个企业最为不同的一点。

说起特斯拉就不能不提其联合创始人兼CEO——Elon Musk。关于Musk,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称电影版《钢铁侠》导演就是以他为灵感,塑造了大家熟知的银幕版高富帅英雄史塔克。这个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一直胸怀三个梦想,第一:改变互联网的使用方式,于是他和别人联合创立了https://www.360docs.net/doc/b39118701.html,网站。当然这个网站未来会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PayPal,也就是支付宝的先祖。他随后将PayPal卖给eBay,也就是淘宝网的先祖。卖了15亿美元后,他转头去实现第二个愿景:将视线投入遥远的太空。他创立Space X 私人航天器发射公司,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找到Space X,依靠他们发射卫星,并为国际空间站运输补给。Space X也因此被美国媒体称为除了美俄中外,第四个掌握卫星发射和回收技术的“国家”。

尾翼和扰流板的区别

尾翼和扰流板区别 首先来排除一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装在汽车尾部的东西都是尾翼,像下图所示的这种东西就是扰流板。这款车是雪佛莱AVEO,在这个价位的许多溜背型小车里都装的是扰流板而不是尾翼。如图所示,这种在车后部做出来像鸭尾似的突出物就是扰流板,它可以将车顶冲下来的气流阻滞一下,以形成向下的作用力。扰流板也能有效地减少高速行驶时的上浮力,但它的作用原理与尾翼完全不同。 图1:掀背车的后扰流板 图2:车辆高速时气流示意图 那什么才是尾翼呢?我们要先来看看尾翼的作用原理,才能正确地区别扰流板和尾翼。 简单地说,尾翼就是为了减少高速行驶中产生的浮力而设计的。先来简单地说说上浮力产生的原因吧.上图是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示意图,如果把空气看作是有形的东西,汽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车前部空气会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从车辆的上部通过,一部分从车辆的下部通过.相同时间内,车上部的空气经历的路程要长于下部流经的空气,可以想见,车辆上部的气压要小于下部,这样就产生了从下往上压力差.极端情况下,汽车产生的升力能抵消掉汽车的重力,等于车辆悬浮起来完全失去抓地力,这对高速行驶的车辆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尾翼就是把刚才所描述的过程颠倒过来,做成下部行程长,上部行程短的结构,这样就能获得一个向下的气流压力(负升力),抵消车辆的升力。而且现在大部分跑车都是采用后轮驱动,

尾翼此时提供的负升力正好作用在车辆后部,对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和加大抓地力很有好处。这样我们就清楚了,虽然都对高速行驶的稳定性有帮助,尾翼和扰流板的本质区别是:尾翼能够提供一个负升力,而扰流板没有这个功能。 图3:尾翼的作用示意图 图4:斯巴鲁翼豹的尾翼 实际上,汽车在低速时,气流对汽车的影响较小,尾翼的作用根本不大,所以较小的汽车(小

长安汽车发展史之前世今生

长安汽车发展史之前世今生 一、长安汽车的前世 ①1862年李鸿章授命英国人马格里和中国官员刘佐禹创办了上海洋炮局。 ②1863年更名为苏州洋炮局。 ③1865年洋炮局迁往南京,建立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金陵制造局。 ④1937年,金陵制造局更名为第二十一兵工厂。 ⑤1951年,第二十一兵工厂更名为中央冰宫总局国营五六厂。 ⑥1957年,四五六厂终于试制出中国第一辆越野车—长江牌46型越野车。更名为长安机器制造厂。 ⑦长安在80年代初引进日本铃木deep产品和技术。 ⑧1984年11月15日,长安牌SCC112微型厢式货车和SC110微型载货汽车正式下线,标志着长安厂正式从军工企业转型为民用车生产企业。 二、长安汽车的合资路 ①1993年6月,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资总额5.55亿美元、厂址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 ②2001年4月25日、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 ③2006年2月27日,马自达汽车公司参股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④2012年8月27日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以及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发布联合声明、长安福特马自达将分立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两家合资企业。 ⑤2006年,长安年与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共同成立了长安沃尔沃。 ⑥2010年3月28、福特汽车公司宣布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沃尔沃轿车及相关资产出售达成协议。同年8月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已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汽车的合奏协议,沃尔沃S80L将投产到2019年。 三、长安汽车的今生 ①自90年代初开始,长安在中国微型车市场已占三分之一的份额。 ②1994年、江陵厂发动机产量也突破了10万台大关。 ③1995年1月1日、长安厂与江陵厂合并为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④1996年10月13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⑤2003年,长安汽车在意大利都灵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外汽车设计中心—长安汽车欧洲设计中心。 ⑥2006年7月,长安汽车公布其自主品牌轿车发展战略,宣告正式进军轿车领域。 ⑦2006年11月,长安奔奔以3.98-4.88万元的售价上市,并得到了消费者广泛认可。 ⑧2008年4月17日,长安汽车在日本成立第二个海外研发中心。 ⑨2010年6月,长安汽车英国研发中心在英国诺丁汉正式成立。

培训改装:汽车尾翼改装

培训改装:汽车尾翼改装 1、安装后翼的目的 尾翼也是改装中使用比较多的用品,但是一般来说不建议小排量的汽车加装尾翼。有的车主盲目地加装尾翼是适得其反的,因为尾翼是用来增加车身的稳定性的,针对大排量车来说很重要,但小排量的车安装夸张的尾翼反而会影响车速。比如说排量在2.0以下的车型都属于小排量,而2.0以上的诸如宝来、高尔夫等车型也不适合加装比较夸张的尾翼。目前市场上有三种尾翼为主:一是以原厂生产的玻璃钢材质的尾翼,相对比较贴合车身的线条。二就是铝合金的尾翼,给人感觉比较夸张,但导流效果不错,而且价格适中,不过重量要比其他材质的尾翼稍重些。最好的尾翼材质应该说是碳纤维的尾翼,是高刚性和高耐久性的完美结合,并广泛被F1赛车采用,不仅重量轻而且也是最美观的一种尾翼。

2、选择后翼板 后翼板的形状尺寸差异较大,这与车型有关。选择时,应按车型要求,尽量选用与车型相配套的后翼板。因为后翼板在设计制造时,均经过一定的研究试验而确定的,绝非随意所为。所以,需要选择相配套的后翼板。 若无配套的后翼板时,可按后翼板的产品说明书和车型状况,尽量选用近似车型的后翼板。因为有的后翼板可为几种车型通用。 3、安装施工方法 (1)清洗安装部位,一般后翼板都安装在行李箱盖板上,大都用螺钉连接。所以,可应用清洗剂擦洗行李箱盖板并擦干,保持干净整洁。 (2)按安装要求,钻后翼板的安装孔。这些安装孔是钻在行李箱盖板的相应位置上。

(3)在行李箱盖的安装孔与后翼板的接合处涂上硅胶,以防漏水。 (4)将固定螺钉由行李箱内侧往外再固定锁紧。 (5)为了提高防漏水的可靠性,固定后,在固定架周围注入透明硅胶。以上所述安装方法,稳定可靠,效果好。 (6)有的后翼板可采用粘贴法安装。这种方法不在行李箱盖板上钻孔,不会发生漏水现象。但是,其稳固性和可靠性要差一些。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剥落掉下的现象发生。这可能与粘贴质量欠佳或粘胶质量不良有关。安装前阻风板和后冀板的轿车,

年的辉煌,日产发动机的前世今生

天籁有什么优点? 应该大家都心里有数,一口都能说出好几个优点,比如:安静、舒适、省油、动力强。 。 。 。 。 汽车之核心的东西应该就是发动机了,天籁能够有这些特点和技术先进的发动机密不可分,天籁的发动机可是连续年获得全球十佳发动机的称号。 但大家对发动机的前世今生知道多少? “技术日产”一直是日产公司的品牌承诺,日产大名鼎鼎的系列发动机则是印证这个口号的最佳佐证,连续年获得沃德世界十佳发动机称号的系列也是发动机发展史上一抹传奇的色彩。 下面,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日产系列发动机的前世今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日产的系列发动机拥有之间的多个排量,年间共推出过款不同型号的发动机。 系列发动机的共同特点是采用型缸形式,全铝缸体的材质,顶置双凸轮轴,气门结构和顺序多点电喷系统,后期版本配备了可变进气控制系统,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和可变气门升程系统。 期间还推出过采用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动机以及一系列涡轮增压的高性能版本。 系列发动机从一推出便被广泛用于日产中高级轿车,跑车系列和英菲尼迪车型上。 自年起,美国权威汽车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年度的十佳发动机,评选的标准主要是对所选引擎进行综合性能、动力输出性能、扭矩、通用性、经济性、环保要求、是否具有前瞻性等多项目的纵向、横向对比。 系列发动机从年之间曾连续次入选。 年 获奖型号: 其他同型号发动机: 装备车型:日产风度;至今日产风雅等 日产对于的研发开始于年,日产基于“羽毛”的开发理念,以轻量化、高效、节能的全新诉求开始了全新的发动机的

研发,以一般人的观点看来,柔软轻盈的羽毛似乎和难以和动力强劲的发动机联系起来,不过日产的设计初衷就是希望将发动机强大的动力以羽毛般柔美、舒畅的方式得以完全释放,带给驾乘者收放自如的驾乘乐趣。 在经过了年的研发,亿日元的投入之后,在年,在日本工厂第一批发动机正式投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日产风度是首款使用发动机的车型』 这款全新的高性能发动机在投产之后逐渐取代原有的系列发动机,开始在日产旗下的众多车型上服役。 在当年上市的日产(风度)上,就配备了系列的,和三种排量的发动机,次年,排量的发动机第一次荣获美国《’》“世界十佳发动机”奖项。 此后的六年时间里,也连续入选。 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发动机并没有太多亮点的技术可言,不过在当时它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个气缸使用了°型设计,这个角度的设计既保证了引擎最佳的基本尺寸同时也保证了引擎运转时的高度平稳性,从而令引擎的静音性能得到加强。 使用了当时领先的顶置双凸轮轴,气门结构,缸径和冲程为和,压缩比为:,短冲程的设计典型的高转速发动机,根据调教不同,的最大功率为,最大扭矩。 就是以现在的主流发动机标准来看,它的性能表现也并不落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性能强悍的,最大功率匹马力()』 此后在基础上日产还推出了性能取向的涡轮增压版的和(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中拥有两颗涡轮加持的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惊人的,这也是当年大赛中的赛车以及后来的赛车上的御用发动机。 在年后,日产为发动机匹配了技术并推出了全新的,老版的发动机就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年 获奖型号: 其他同型号发动机: 装备车型:至今日产贵士;至今日产天籁;日产;英菲尼迪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年,全新开发的发动机取代了成为日产的主力发动机虽然依然还是顶置双凸轮轴,气门结构,全铝缸体的结构,但它的缸体却经过了重新的设计,缸径和冲程为和,压缩比,与偏向高转速的相比,较为中性的缸径

汽车尾翼的物理学原理以及种类

汽车尾翼的物理学原理以及种类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39118701.html,/14579.html 尾翼,专业的叫法为扰流板,属于汽车空气动力套件中的一部分。尾翼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容易导致车辆过度转向、后轮抓地力减少以及高速稳定性变差。 目前安装尾翼已经成为年轻车主彰显时尚个性的一种方式,安装大气美观的尾翼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然而貌似简单的尾翼安装也有一定的学问。 尾翼种类 一、玻璃钢尾翼:这类尾翼造型多样,有鸭舌状的、机翼状的、也有直板式的,比较好做造型,不过玻璃钢材质比较脆,韧性和刚性都不大,价格比较便宜。 二、铝合金尾翼:这类尾翼导流和散热效果不错,而且价格适中,不过重量要比其他材质的尾翼稍重些。 三、碳纤维尾翼:碳纤维尾翼刚性和耐久性都非常好,不仅重量轻而且也是最美观的一种尾翼,现在广泛被F1赛车采用,不过价格比较昂贵。 尾翼的优缺点 优点:提高高速行驶稳定性 安装尾翼除了美观的作用外,更大的作用是高速行驶时可以为车辆提供必要的稳定性。尤其对大功率的车来说,在高速过弯或通过复杂路段时,尾翼可以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缺点:城市路况行驶增加油耗 汽车表面的凸出物越少,线条越流畅风阻越小。增加的尾翼毫无疑问会增大风阻,由于大多数轿车以城市道路行驶为主,车辆根本达不到尾翼能够发挥作用的时速,这样体积越大,低速阻力就越大,再加上车身整体重量的增加,也势必会导致油耗的上升。

有关汽车尾翼的历史以及物理学原理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常将“汽车尾翼”称为“汽车导流板”,这种叫法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汽车导流板”在轿车上确有其物,只不过是指轿车前部保险杠下方的抛物型风罩,而“汽车尾翼”则应是安装在轿车后箱盖上的。国外一些人根据它的形状形象地称它为“雪橇板”,国内也有人称它为“鸭尾”。比较科学的叫法应为“汽车扰流器”或“汽车扰流翼”。 从1960年代开始单座位赛车的性能开始因为引进扰流翼而大增。自1968年起,F1车队开始实验以粗糙的空力设备来增进轮胎在赛道上的抓地力。而这些初期的设计是非常简陋的,常常于比赛时自赛车上掉落,还造成许多意外。经过30年长期的发展,现在,空气动力学已是赛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1991~1997年的Williams车队与1998~2001年的McLaren车队,他们的赛车都是由同一个人所设计,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Adrian Newey。 在F1赛车上所使用的扰流翼其实基本原理与飞机的机翼是相同的,后来才被移植于普通汽车上。只不过飞机的机翼是产生向上抬升的力量,而赛车的扰流翼则是要产生向下压制的力量。如图1所示,这是飞机机翼的剖面,当空气流经机翼时,由于通过机翼上方的气流速度较快,下方的气流速度较慢,因此翼面上方的空气压强降低,相对的翼面下方的空气压强较大,所以产生向上抬升的力量,而且速度越快压力差越大。如果把机翼倒过来,就是简单的赛车扰流翼了,效果也就相反,产生向下压制的力量,通常我们称之为下压力(Downforce)。 车在高速行驶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我们知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空气阻力,围绕汽车重心同时产生纵向、侧向和垂直上升的三个方向的空气动力量,其中纵向为空气阻力。 为了有效地减少并克服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的影响,人们设计使用了汽车尾翼,其作用就是使空气对汽车产生第四种作用力,即产生较大的对地面的附着力,它能抵消一部分升力,有效控制汽车上浮,使风阻系数相应减小。使汽车能紧贴在道路地面行驶,从而提高行驶的稳定性能。目前大多数汽车尾翼都是根据车身的宽度,经过精确计算用玻璃纤维或碳素纤维制成的,既轻巧又坚韧,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不然反而会增加轿车的行车阻力或起不到减阻节能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同形状的车身和不同的行驶速度,造成

汽车尾翼生产项目立项申请

汽车尾翼生产项目立项申请 一、项目背景 1、园区是市政府于1996年批准成立的市级经济园区,当时批准的建设用地为6平方公里。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突出扶大引强,实施龙头带动,引导产业合理布局、错位发展,推进产业链整合与集群式发展。依托当地城市圈发展,推进东进东接,力争到2020年,全市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总产值年均增速在11.3%以上,到2020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3500亿元,力争达到4000亿元。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1%以上,到202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2、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要注意遵循技术和产业发展规律,抓住技术和市场的潜在商机,促进技术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要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聚集,促进不同创新主体良性互动,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握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机,并确定适宜的赶超战略和实现路径

3、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汽车尾翼生产企业874家,规模以上企业17家,从业人员43700人,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汽车尾翼生产产值143635.36万元,较2016年127268.62万元增长12.86%。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63498.25万元,较去年53341.94万元同比增长19.04%。 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汽车尾翼生产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有限责任公司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某某工业园区。 (二)项目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26853.42平方米(折合约40.26亩),其中:净用地面积26853.42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40.26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38400.39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0111.97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38400.39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3101.17万元。 四、项目产品方案

混合动力的汽车发展简史

混合动力的前世今生 踢过球和看过球的都知道,一支优秀的球队,既需要优秀的球员发挥各自所长,又要有出色的教练来排兵布阵。这就像汽车的混合动力系统,通过良好的控制系统来协调不同能源的特点,扬长避短。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就是使用汽油(或柴油)和电动机。混合动力汽车并不算是个“新生儿”,而是个名副其实的“老人儿”,它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有了超过100年的历史。 混合动力汽车的原型车Semper Vivus 1900年,斐迪南·保时捷研制成了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的原型车Semper Vivus,后来虽然很多汽车设计师都投入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中,但是由于售价、续航里程、整车重量、体积多方面原因,那个时代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使用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汽车也因此陷入了发展桎梏期。在汽车工业发展之初,使用混合动力仅仅是出于“使用汽油引擎为电动机充电”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然而这个想法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演绎,并成为了汽车工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们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态度在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令之后悄悄发生了转变。这次石油危机造成了美国汽油价格的飙升,而在那个时期,近85%的美国人驾车上班。消费者对油价的关注促使汽车制造商们在之后25年时间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研发新能源技术,然而实际效果却乏善可陈。一些厂商研发出排放没有污染的纯电动汽车,然而这些产品大多昙花一现。无论是在10年、20年还是50年的时间里,这个系统(指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系统)都不可能被彻底取代。要想建设一个具有同样规模和可靠性的新能源系统,不仅需耗时数十年,还要付出巨额的开支。这将需要未来几代工程师的共同努力。 讲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就不可避免的要谈到丰田,谈到普锐斯。在当时,

汽车尾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版)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 (一)公司名称 xxx实业发展公司 (二)公司简介 本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公司紧跟市场动态,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大数据分析考虑用户多样化需求,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服务策略的市场及经营体系,并综合考虑用户端消费特征,打造综合服务体系。 上一年度,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21.06万元,同比增长12.84%(1595.93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汽车尾翼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3012.76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2.81%。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201.9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40.58万元,增长率15.96%;实现净利润2401.43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4.93万元,增长率17.34%。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二、背景、必要性分析 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制造业竞争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 重要指标。今年以来,我市强势开局、精准发力,引进了一批能带动区域 产业转型升级的央企名企,落地了一批事关“十三五”和长远发展的大项 目好项目,填补了台州制造业体系中的一些空白,台州制造的产品将遍及 海陆空各领域,成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镇。这也为调整产业结构、提 升台州制造的品牌和实力注入了新的动能(因产业集聚效应,仅无人机产 业基地将为台州带来1000亿元的新增产能),显示了超常的“台州力度”。加上相关领域的一系列重磅举措,共同为台州接轨“中国制造2025”打下 坚实基础,台州已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非常鼓舞人心。 全面落实推进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重大部署,把思 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赋予我市的历史使命上来。突出重点,精准施策,

问个尾翼的问题,常规尾翼和V尾都有什么优缺点~~~遥控飞机,遥控直升机,遥控汽车

问个尾翼的问题,常规尾翼和V尾都有什么优缺点~~~遥 控飞机,遥控直升机,遥控汽车 倒T尾是我们最常见的形式... 这种构造会有最高的结构稳定性与可靠度... 在制作与飞行调整上也比较容易判断误差以例修正... 但如果主翼与水平尾翼在同一平面上,则水平尾翼的舵面表现较易受到流经主翼气流的干扰... 所以这种飞机在设计上会尽量避免两翼设计在同一水平线上... 但机身构造的极限将会限制这个问题的修正程度。T尾常会在高速的飞行机种上见到... 主因是水平尾翼可以触碰到飞行方向最干净的气流... 以利作出最精准的舵面动作...

有许多的竞速机,便以此设计最为好的选择... 但此设计对于机身尾部结构材料强度会更要求...而可能造成机尾重量增加的情况... 这时就需要更强度的材料与设计才能因应这样的需求... 所以一般在复合材的高速机种我们才比较容易见到样的设计... 另外这种飞机在低速转弯时,容易因流经主翼的紊乱气流... 而造成水平尾翼的失速或丧失舵面效应... 经典的带弯滑降失速就是这样来的...V尾似乎拥有了上两种翼形大部分的优点... 但却需要精准度的支持... 制作上的偏差虽可以经过调整而在飞行结果上隐匿... 但却可能因调整的错误,而在高低速时有不同的癖性...

或者可以这样说... V尾在不精确的飞行下,可以拥有另两种尾翼的优点... 但在特殊的高要求的飞行中,更需要绝对的制作精准度与调机子的正确观念与方法... 然而,也唯有V尾才能应付这样的苛刻需求... 例如F3F的飞行... 同时需要飞行速度、航线精准、结构强度与舵面失速的需求时... V尾便脱颖而出了。

汽车常识:混合动力车的发展历史

汽车常识:混合动力车的发展历史 --------养车点点车窝第21期 去年以来,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风靡全球,在中国销售也风头正劲,中国国内合资和自主品牌也大力研发推出纯电动汽车,这使得起步略晚的纯电动汽车几乎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老大哥”。与纯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相比,混合动力汽车也在持续发力。 丰田无疑是时下混合动力市场的最大赢家,不过其他厂家也没有束手待毙。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在其主销产品系列增添了混合动力型号。 在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的市场美国,排除了电动车之后,10大节油轿车(美国混合动力销量冠军普锐斯未被归入轿车Sedan类别)全部都被混合动力轿车所占据,包括了本田雅阁混合动力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福特Fusion混合动力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林肯MKZ混合动力以及大众捷达混合动力车型,丰田凯美瑞混合动力与雷克萨斯ES 300h等等。

整个2013年,混合动力车型在美国的销量接近50万辆。 说回到我们国内,混动力车型远没有在国外那么风光,无论是销量还是车种都与国外有巨大的差距。以采取了限牌措施的广州为例,每个月专为丰田凯美瑞尊瑞设计的1000个节能指标,在2月也只有102个被个人认领。 本田尽管已经公布未来将把混合动力车型带入国内国产,以满足我国即将实施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相关规定,但在混合动力车型何时进入中国以及定价问题上也表达了审慎的态度。 “混合动力汽车要充电吗?”“汽车电池安不安全?”“保养维修又麻烦又贵吧?”国内消费者对于混合动力的误解与疑虑显示各个品牌的广宣之路任重而道远。 大郭本人并不看好混合动力系统,混动车本身就是在夹缝中出现的一个用来过渡的种类,未来随着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突破,混合动力汽车肯定会消失。今天【帅郭说车】大郭给大家分享一篇混合动力的前世今生。 1900年——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 1900 年,斐迪南·保时捷研制成了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的原型车Semper Vivus,后来虽然很多汽车设计师都投入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中,但是由于售价、续航里程、整车重量、体积多方面原因,那个时代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使用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汽车也因此陷入了发展桎梏期。在汽车工业发展之初,使用混合动力仅仅是出于“使用汽油引擎为电动机充电”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然而这个想法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演绎,并成为了汽车工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3年——石油危机 人们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态度在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令之后悄悄发生了转变。这次石油危机造成了美国汽油价格的飙升,而在那个时期,近85%的美国人驾车上班。消费者对油价的关注促使汽车制造商们在之后25年时间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研发新能源技术,然而实际效果却乏善可陈。

百年汽车发展历史观后感

百年汽车发展历史观后感 本学期的公选课我有幸选修了《汽车文化》这一门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让我收获颇多。老师的课程安排很系统也很生动,第一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我们讲述汽车的发展史、介绍汽车公司和商标以及汽车原理等,第二节课都会放《汽车百年》纪录片给大家看,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说说我对《汽车百年》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 《汽车百年》是第一部由中国导演陈怡制作的汽车历史纪录片,是中国第一部以百年汽车发展史为线索,反映人类为理想而不断进取的大型高清电视专题片。该纪录片一共有12集,每集大约40分钟。片中,奔驰、法拉利等名车的后代传人面对镜头讲述了祖辈与汽车的故事。该影片回溯上一个百年,追寻着汽车的发展足迹,我们看到了文明的演进,看到了由技术驱动的社会变革,看到了人类永不停止的创新和探索。这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百年汽车完整发展史,更是一部全面的人类社会进化史。针对该片,我就“汽车文化发展的核心是什么”、“汽车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两个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汽车文化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引言 纵观历史长河,人类文明经历了无数曲折坎坷,汽车文化也在跌宕起伏中不断发展,成为这历史浪涛中厚重的沉淀。自汽车诞生起至今的一百多年里,汽车不再是大批量生产时代的机械产品,它被注入了设计师的灵魂,成为一种艺术,并被应用到大众消费品中,将艺术美感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正文 汽车成为一种艺术得追溯到1927年的一天,当时好莱坞的车身制造哈利厄尔接到通用汽车公司阿尔夫斯基的邀请,带着自己的设计图纸来到了底特律,他坚信这些别人眼中稀奇古怪的图纸能够打破T型车一统天下的神话。阿尔夫斯基关于汽车的设计理念受到通用公司的充分重视,这位天才的设计师开始在汽车领域施展拳脚。不久后,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了“艺术与色彩部”,而哈利厄尔成为该部门的负责人,这意味着所有汽车长的都一样的历史在此刻终结,五彩缤纷且形态各异的汽车即将走进在人们的视野。 与之相反,当通用汽车公司不断在汽车外形上推陈出新时,保守的福特公司却不为所动。秉承传统的福特公司连续18年只生产T型车,然而这份对传统的坚守和自信似乎并没有支撑福特公司到最后,没过多久,福特公司就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停止生产T型车,福特公司

浅谈红旗轿车的前世今生

海南大学2013-2014学年度第1学期《品牌战略与管理》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红旗轿车的前世今生 学号: 姓名: 年级: 学院: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11月15日

浅谈红旗轿车的前世今生 摘要: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刚刚从苦难和屈辱中抬起头来的中国人,怀着制造原子弹的虔诚和自豪,在饥荒遍野的年代,愣是用锤子敲出一个震惊中外的车坛名作——“红旗”,一个老少皆知的世界经典品牌。该轿车曾一度停产,改革开放给“红旗”带来了第二次生命。本文将逐步介绍中国第一车的发展历程和“红旗”这一轿车品牌的内涵、设计、定位、特征、文化、传播等。 关键词:红旗;历史;品牌;管理 红旗轿车的发展历程 红旗轿车的历史始于1958年。 1958年,中国一汽从吉林工业大学借来的一辆1955型的克莱斯勒高级轿车作参照,根据民族的特色进行改进,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手工打造出了第一辆国产轿车,但当时并不叫“红旗”,而叫”东风”,编号为CA71。 1958年8月—1959年5月,一汽的设计师又认真对红旗轿车整车作了5次系统的试验。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在一汽万人集会时,正式给轿车命名为“红旗”。9月19日,邓小平、李富春、杨尚昆、蔡畅等中央领导到一汽视察,赞扬了红旗轿车,红旗轿车从此定型。5次试验后,红旗轿车定型样车被正式编号为CA72,我国第一辆有编号的红旗牌轿车才正式诞生。 1959年10月1日,10辆崭新的CA72红旗轿车在首都的国庆庆典上登台亮相。 1960年,红旗轿车被编入《世界汽车年鉴》。 1965年,红旗CA770三排坐高级轿车正式投入生产,是红旗轿车产量最多的型号。 1967年,红旗CA771双排座高级轿车开发成功。 1968年,红旗CA773紧凑型三排座高级轿车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1969年,红旗CA772特种保险车问世,是在红旗CA771轿车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1979年3月—1980年8月,以红旗CA770轿车为基础的CA770W救护车和缩短CA770轿车、采用日本进口六灯的CA774轿车,以及CA630高级旅游车等多种红旗品牌的变形车相继出现。 80年代,“红旗”轿车因为耗油量大、成本高、产量低而停产。到那时为止,全国在总共生产了1540辆红旗轿车。 1984年建国35周年阅兵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红旗CA770YJ特种检阅车检阅海陆空三军,此时老红旗已经停产。

雅阁的前世今生(1-9代雅阁全解析)

广本梁源2013款雅阁到店抢订优惠5000 2013款本田雅阁将于9月27日正式上市,相比目前在售的2012款车型,2013款本田雅阁新增了PE版遥控启动、方向盘换挡拨片、豪华运动尾翼、车身运动饰条等。广本梁源店2013款雅阁到店,定金1万,提车周期1个月。 雅阁本店最新价格变化报价及优惠 车型 指导价 (万元) 本店价 (万元) 优惠金额 (万元) 现车情况 雅阁 2013款 2.4L SE 22.98 22.48 ↘0.50有现车 雅阁 2013款 2.0L SE 20.28 19.78 ↘0.50有现车 雅阁 2013款 2.0L PE 20.98 20.48 ↘0.50有现车 雅阁 2013款 2.4L LX 21.98 21.48 ↘0.50有现车 雅阁 2013款 2.4L PE 23.68 23.18 ↘0.50有现车在2013款面世之际,您知道8代雅阁一共走过怎样的历程吗? 1976年第一代 第一代雅阁诞生于石油危机和废气排放标准大幅度提高的大背景下。这款中型轿车以低油耗为设计初衷,发动机结合当时先进的CVCC技术,Honda matic自动换档变速箱,速度感应式转向系统,强调直接的驾驶感受。外形设计具有70年代日本车流行的简约和动感风格。最初发布的车型为1600掀背版,在1977年加推四门轿车版。第一代雅阁除了日本本土业绩突出外,北美市场也表现不俗。

图为:1977 EX-L 轿车版 荣誉摘要: 1976年:Motor Fan杂志,年度车型 1977年:Road Test杂志,5000美元以下级别,年度车型 1977年:Wheels杂志,澳大利亚年度车型 1977年:Car & Driver杂志,美国年度车型 1978年:Road & Truck杂志,5000美元以下,十佳车型之一 1981年第二代 设计风格基本延续第一代,但融入更多中高级车理念。新车轴距较第一代增加8mm,但是总车长短了5mm,车内空间更大,车厢细节更加完善。技术方面,12气门横流(cross-flow)发动机结合程序控制燃油喷射技术(PGM-FI),可锁止的Honda matic自动变速箱已经升级到四前速,性能优势逐渐显露。这一代雅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除了在日本生产外,1982年开始于美国俄亥俄州本田工厂生产,成为第一辆在美国生产的日本品牌汽车。 荣誉摘要: 1982年:在美国成为最畅销的日本汽车(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1996年,共15年。) 1983年:欧洲最畅销日本车 1985年第三代 第三代雅阁在保持宽敞车内空间的同时,外观设计更呈流线型,翻盖头灯是这一代

汽车尾翼的前世今生

汽车尾翼的前世今生 当今,行驶在道路上的越来越多的轿车,除车身显示出美观的流线型外,在其尾部行李箱盖外端都装有一块像是倒装的飞机尾翼,使原本就拥有华丽迷人外观的轿车又增添许多妩媚和生气。许多人以为这新颖美丽的汽车尾翼是厂家为了好看才给轿车安装的装饰件,其实,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减少轿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和节省燃料。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常将“汽车尾翼”称为“汽车导流板”,这种叫法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汽车导流板”在轿车上确有其物,只不过是指轿车前部保险杠下方的抛物型风罩,而“汽车尾翼”则应是安装在轿车后箱盖上的。国外一些人根据它的形状形象地称它为“雪橇板”,国内也有人称它为“鸭尾”。比较科学的叫法应为“汽车扰流器”或“汽车扰流翼”或者“汽车定风翼”。 从1960年代开始单座位赛车的性能开始因为引进扰流翼而大增。自1968年起,F1车队开始实验以粗糙的空力设备来增进轮胎在赛道上的抓地力。而这些初期的设计是非常简陋的,常常于比赛时自赛车上掉落,还造成许多意外。经过30年长期的发展,现在,空气动力学已是赛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1991~1997年的Williams车队与1998~2001年的McLaren车队,他们的赛车都是由同一个人所设计,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Adrian Newey。 在F1赛车上所使用的扰流翼其实基本原理与飞机的机翼是相同的,后来才被移植 于普通汽车上。只不过飞机的机翼是产生向上抬升的力量,而赛车的扰流翼则是要产生向下压制的力量。如图1所示,这是飞机机翼的剖面,当空气流经机翼时,由于通过机翼上方的气流速度较快,下方的气流速度较慢,因此翼面上方的空气压强降低,相对的翼面下方的空气压强较大,所以产生向上抬升的力量,而且速度越快压力差越大。如果把机翼倒过来,就是简单的赛车扰流翼了,效果也就相反,产生向下压制的力量,通常我们称之为下压力(Downforce)。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我们知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空气阻力,围绕汽车重心同时产生纵向、侧向和垂直上升的三个方向的空气动力量,其中纵向为空气阻力。 为了有效地减少并克服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的影响,人们设计使用了汽车尾翼,其作用就是使空气对汽车产生第四种作用力,即产生较大的对地面的附着力,它能抵消一部分升力,有效控制汽车上浮,使风阻系数相应减小。使汽车能紧贴在道路地面行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