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蒋 奖 许 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摘 要:该文从认知-行为治疗、个别治疗和团体治疗等方面,介绍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旨在促进国内有关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的研究。

关键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认知-行为治疗;个别治疗;团体治疗

中国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4)04-0052-04

在DS M-Ⅳ的人格障碍分类系统中,依据临床症状描述的相似性,将人格障碍分作三大群,十一种类型。第二群是以戏剧性、情绪化、不稳定为特点的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 ocial pers onality dis order,简称APD)属于其中之一[1]。APD患者的特点是通过持续的攻击性行为来侵犯他人的权益,却毫无罪恶感,缺乏悔改之意,不受良心与道德的约束,善于利用他人,无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冲动、易激惹,具有欺诈性[1~2]。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APD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尤其在罪犯中比较普遍,而且APD经常与暴力犯罪、物质依赖、家庭暴力和失业相联,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一直非常关注APD,运用心理学、药物和神经反馈等方法对APD进行干预和治疗。

APD是公认的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能够利用的研究成果很少。虽然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尝试着使用了多种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很少经受过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和有效的追踪研究,因而难以决定哪个方法最有效。另一方面是APD患者的特性所致。APD患者普遍缺乏情感和改变的动机、经常责备他人、挫折承受力低、难以形成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具有危险性和欺骗性等,这些都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因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可治疗性(treatability)”受到了一些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置疑,但尽管如此,APD患者还是会到心理健康部门和机构中寻求治疗。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在对APD的治疗中,比起药物治疗来,心理治疗法为首选,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介绍了APD心理治疗领域中最常用的三种方法,并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1 认知-行为疗法(C 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从治疗方法角度看,认知-行为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英国Broadm oor医院平均监禁期为8年的106名APD患者,22%参加过社会技能团体, 6%参加过放松治疗,4%参加过性行为矫正项目, 6%参加过愤怒控制训练。认知疗法认为个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想法的控制,可以通过改变问题行为背后的不良想法而改变问题行为。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理解其障碍的本质与内涵,了解自已怎样制造出了问题行为,通过强化认知功能来改善其道德和社会行为。

认知技术包括质疑患者的不良观念或非理性想法,并且提供新观念取而代之。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思考哪些观念激发或者强化了不良行为,例如患者使用攻击性行为来获取安全感,减轻紧张,或者作为防御系统抵制其他感觉,思考之后患者再进一步考虑是赞成还是反对改变自己的行为[3]。最著名的认知行为技术源自Bandura观察学习理论的治疗性模型(therapeutic m odelling),该模型主要用于降低个体的焦虑、传授社会技能和进行愤怒管理,全部通过模仿完成。治疗时,通常安排患者观察一个符合要求的行为模型,并期待这类行为能在患者将来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M oyes,T ennent和Bedford(1985)[4]发现将应变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代币(token economy)和社会技能训练(s ocial skills training)相结合,减少了被试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被试为78名男女青少年,有着行为和人格障碍(包括攻击、自残、偷窃、潜逃和破坏性行为),对照组为63名等待接受治疗的青少年。治疗结束后经过两年的追踪发现,治疗组表现出较少的身体攻击、自残和发脾气,而且比较独立地生活着。

另有报告表明认知-行为技术在治疗攻击性患者的愤怒控制时取得了成功。在研究过程中,控制

第24卷总第92期

心理学探新

PSY CH O LOGIC A L EXP LORATI ON

2004年

第4期

组进行每周2次每次1小时的心理教育,而实验组

进行每周2次每次1小时的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随着治疗的进行,实验组被试与控制组相比,愤怒水平明显较低,对刺激的容忍阈限增加[5]。2 个别治疗(individual therapy )2.1 治疗方法的选择

个别治疗是相对于团体治疗而言的一种治疗形式。在对APD 患者进行个别治疗之前,治疗者应对治疗方法加以适当考虑和选择。一般认为顿悟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insight -oriented approaches )例如精神分析法对APD 患者不起作用,应当尽量回避。治疗者经常选用的方法为积极强化、代币法、教育取向的愤怒管理或者冲动控制训练项目以及其他认知-行为技术。2.2 治疗入口的选择

由于很多APD 患者是被机构或者他人要求来进行治疗的,而非自愿,因此治疗初始时很难发现患者的治疗动机,此时治疗的着眼点放在那些能使患者投入治疗的特殊而且具体的问题上,例如患者的攻击性行为。对于合并酗酒和物质滥用的APD 患者,此时的焦点在于酗酒和物质滥用问题,让患者了解酗酒和物质滥用的后果,以及它们如何加剧了症状,这对患者而言非常有用。对于在法院或者监狱中的APD 患者,治疗可以集中在生活问题上,例如当获释时,他们的目标;社会或家庭关系的改善;学习新的应对技能等。同样,门诊病人的治疗焦点也可放在这类问题上。

此外,治疗内容也可以选择患者的情感。情感是治疗APD 的一个关键点,除了常见的愤怒或者挫折,强化任何情感都有好处,在治疗中,患者体验到强烈的情感常常是进步的标志。在生活中,患者很少甚至没有情感回馈关系,因此治疗关系成为第一个情感回馈关系。起初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惊慌,甚至无法忍受,但是一旦患者信任治疗者,与治疗者的关系稳固和谐,那么一个密切的治疗关系就出现了,个别心理治疗也就能取得效果。G erstley (1989)曾对48名APD 患者进行了为期24周的治疗,之后再追踪7个月,发现能够与治疗者建立治疗联盟的患者疗效显著[6]。2.3 治疗的基本架构

在治疗过程中,APD 患者时常会威胁治疗者,向治疗者索要钱财、处方,让治疗者直接给予建议,或者违反其他规则。因此对APD 患者而言,设立界限(boundaries )和限制性情境(limit setting )是必不可少

的。此外,治疗者在与患者见面前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APD 患者超越界限的行为真正出现时,治疗者将如何处理。2.4 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在患者的生活中和治疗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将预示着不良治疗结果:在上小学时就有问题行为;独自一人时容易干坏事;缺乏外部条件来规范和监控患者的行为;以及与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的关系不佳。但如果在治疗情境中出现下列情况,则预示着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与治疗者形成治疗联盟的能力;当感到无价值时,患者避免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能力;患者避免使用简单的防御机制例如分裂或投射的能力;从心里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悲哀;患者产生共情(em pathy )的能力;自责、懊悔、怜悯的出现。3 团体治疗(G roup therapy )3.1 团体治疗的优势

在对APD 患者的治疗实践中,团体治疗被认为优于一对一的个别治疗,是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在英国Broadm oor 医院里APD 患者中的71%参加过团体心理治疗,43%接受过个别治疗。团体治疗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教育、鼓励和支持,同时也提供一个可以交流信息和意见的安全环境,患者从中学习到共性、个性、自主、亲密和情境性,并在此情境中学习受一定限制的关系。在团体情境下,每个患者都有机会来审视自己的困难,了解问题如何在家庭和社会关系网中形成和发生,因为团体就类似于一个网。因为有多名团体成员参加,因此患者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复杂而且变化多端,这一方面使得患者学会更多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同时也领悟到如何更好地与其他患者发展关系。3.2 团体成员的选择

治疗者在接纳一个APD 患者加入团体治疗之前要思考一些重要问题,例如患者可能会对团体干坏事吗?患者能够遵循团体的规定吗?在团体中患者能控制冲动,与其他团体成员妥善相处吗?在一个同质团体中患者是否会得到更好的帮助?治疗者能够在团体中控制患者的情绪吗?团体能把握患者可能扮演的角色吗?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和自我发展水平适合团体吗?在考虑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做好了准备,才能吸收APD 患者。而且不管APD 患者是否适合团体治疗,建议最好同时进行个别治疗。3.3 同质团体

如果将APD 患者与其他多种类型的心理障碍

3

5第4期蒋 奖等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患者组成异质团体,这对于APD患者和其他成员都是不利的。一方面在团体中,APD患者维持旧貌,关闭着情感,拒绝与他人分享,因此得不到任何治疗的机会。另一方面,虽然在治疗初始阶段APD患者是一个活跃的重要团体成员,但是其想破坏团体和操纵他人的特有人际方式倾向将对团体造成破坏,最终导致对他们的治疗不当,以及对其他成员造成伤害。因此APD患者最好不要加入异质团体进行治疗,尤其不应当加入在有易受攻击的人在内的异质团体中。

如果团体成员经过适当的挑选,单纯地由APD 患者组成的同质团体则是最好的选择。在这样的团体中,患者有了一个更好的归因理由,可以彼此分享。在同伴面前用这种支持的方式讨论他们的情感和行为,个体会感到较轻松自在。一旦克服了最初的害怕和犹豫加入同质团体后,大多数患者能从团体中得到有益的帮助。

3.4 特殊形式的团体

在团体治疗中,常用的形式有家庭和婚姻治疗(family and marital therapy)和治疗性社区(therapeutic community,简称T C)。家庭和婚姻治疗对反社会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为家庭治疗有助于改善交流和增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家庭成员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使用决断(assertiveness)来进行自我保护,家庭也可以学会不再扮演援助者的角色,而且比起与治疗者的关系,患者与重要他人即家人的关系是导致改变的一个更强的促进因素,患者更可能接受来自家人的挑战。陈清刚(2002)利用对照组方式进行研究,共20例病人,其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5例,占25%,方法为系统家庭治疗法。治疗针对患者及主要家庭成员(配偶、父母、兄弟、姐妹),治疗者首先确立中立的治疗态度,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其次以假设引导会谈流程,循环式提问进行治疗干预、非言语性治疗干预;最后对治疗进行积极评价,然后布置家庭作业,待下一次再进行讨论。每2周进行一次,疗程3个月(12次),每次治疗时间1小时。通过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证明家庭治疗取得了疗效[7]。

治疗性社区在对APD患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治疗性社区利用了心理教育模型,让患者集体生活在一个人为构造的环境中,由于周围的人都具有同样问题,因此不太容易引起患者内心的抗拒。在治疗性社区中患者能够看到其他人的缺点,同时也反观了自己的缺点,因为自己与这些人非常类似;在得到工作人员和同伴的支持后,患者之间更有可能互相挑战行为,也更能接受来自同伴的挑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深深的情感。Messina等(2001)实施了一个经过严格设计的研究,对象为物质依赖合并APD患者与单纯物质依赖患者,在治疗前后两类患者都填写了自陈量表,并由治疗者对他们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物质依赖合并APD患者与其他患者一样完成了治疗,并没有向人们预计的那样会中途退出治疗;此外其表现出的物质使用减少和复吸的模型与其他患者一致。因此,研究者认为物质依赖合并APD患者能从T C治疗中获益[8]。4 未来APD治疗的展望

APD让心理治疗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APD患者给个人、单位和社会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需要进行治疗和改变,另一方面心理治疗建立在个人成长和改变的能力基础之上,而APD患者缺乏对其行为的洞察力,不容易对治疗者产生信任,增加治疗的难度。虽然对APD患者的心理治疗研究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仍没有取得突破性成功的心理治疗方法,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有:除了继续使用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之外,更要寻找新的心理治疗方法,已经有研究者在这方面作了初步尝试。Martens(2001)[9]提出了一个新的APD 心理治疗方法———激动治疗法(agitation therapy)。主要针对非常棘手的攻击性APD患者,任何其他类型的心理治疗、神经反馈和心理药物治疗在一段时期内对他们都没有用或者几乎没用。在激动治疗期间,冲动性APD患者将被置于一个由其他患者制造的受控的冲突情境中,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自我了解、意识到自己身上令人无法忍受的行为和缺陷、升华冲动和愤怒、洞察到改变的必要性和意愿、感受到责任和情感、发展社会性和道德感。

整合各种治疗方法,由原先的单一治疗逐渐转变为综合治疗。虽然长期心理治疗对某些类型的APD患者有效,其人格特质会改变,但仅仅用心理治疗对于改善APD症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10]。最好整合其他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例如Martens认为激动治疗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治疗形式,如果与其它心理治疗、神经反馈或心理药物治疗相结合,那么它会更经常取得成功[9]。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治疗家们找不到研究来证明药物治疗对APD患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现在这种格局被打破了。Hirose(2001)[11]首先报告了一例使用药物

45心理学探新2004年

治疗获得成功的APD 个案,患者为男性,32岁,住院

期间每天服用3毫克利培酮Risperidone ,其攻击性和冲动性行为消失了。出院后又追踪了六个月,患者状况稳定。Walker 等(2003)[12]报告了四例APD 患者,每天服用600-800毫克奎硫平Quetiapine ,结果其冲动性、易怒性和攻击性都降低了。从中可以看出药物治疗正在崛起,重新登上APD 的治疗舞台。因此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帮助,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中的感觉寻求(sensation -seeking )、冲动性和攻击性有可能减少,从而取得治疗效果。今后的治疗趋向将是几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共同使用,采用综合的方法对APD 患者进行治疗。由于APD 的特殊性,对治疗而言,早期预防和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成年APD 患者想通过治疗缓解症状、发生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参加治疗的自愿性。但是由于APD 患者极为不信任他人(包括治疗者),因此让患者自愿参加治疗相当不容易,从而治疗的实施和疗效的取得也相应比较困难。所以,无论如何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治疗APD 是存在局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关注的焦点应当由原先的单纯对APD 成年患者的治疗转为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例如在学校和家庭咨询中对问题儿童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政府和社会在儿童和家庭服务中要投入足量的人员和资金,保证项目的有序开展。由于环境在APD 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干预重点可以放在给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一个能够阻止APD 发展的早年环境,例如敦促新闻媒体对暴力进行更为负责的报道和对普通人群进行教育与培训等[13]。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 ociation.Diagnostic and S 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 orders (fourth edition )[M].Washington DC ,1994.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 M D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

与诊断标准(第三版)[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K raus G,Reynolds D J.The “A -B -C ’s ”of the cluster

B ’s :identifying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cluster B per 2s onality dis orders[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01,21(3):345-373.

[4] M oyes T ,T ennent T G,Bed ford A P.Long -term follow -up

of a ward based behavior m odification programme for adoles 2cents with acting out and conduct problems[J ].British Jour 2nal of Psychiatry ,1985,147:300-305.

[5] S termac L C.Anger control treatment for forensic patients

[J ].Journal of Interpers onal Violence ,1986,1:446-457.[6] G erstley L ,McLellan A T ,Alterman A I ,et al.Ability to

form an alliance with the therapist :a possible marker of prog 2nosis for patients with antis ocial pers onality dis order [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89,146(4):508-512.[7] 陈清刚,陈晓鸥.系统家庭治疗对人格障碍临床疗效观

察[J ].山东精神医学,2002,15(1):12-13.

[8] Messina N P ,Wish E D ,Nemes S.Therapeutic community

treatment for substance abusers with antis ocial pers onality dis 2order[J ].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 T reatment ,1999,17(1-2):121-128.

[9] Martens W H J.Agitation therapy for antis ocial and psycho 2

pathic pers onalities :an outline[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 2chotherapy ,2001,55(2):234-250.

[10] Martens W H J.The hidden su ffering of the psychopath[J ].

Psychiatric T imes ,2002,19(1):1-7.

[11] Hirose S.E ffective treatment of aggression and im pulsivity

in antis ocial pers onality dis order w oth risperidone[J ].Psy 2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2001,55:161-162.

[12] Walker C ,Thomas J ,Allen T S.T reating im pulsivity ,Irri 2

tability ,and aggression of antis ocial pers onality dis order with quetiapin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 ffender Therapy and C om parative Criminology ,2003,47(5):556.

[13] K aylor L.Antis ocial pers onality dis order :diagnostic ,ethi 2

cal and treatment issues[J ].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 2ing ,1999,20:247-258.

The Psychotherapy of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s :a R evie w

Jiang Jiang Xu Y an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 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The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dividual psychotherapy and group psychotherapy of antis ocial pers onality dis orders are re 2viewed.I t is expected to prom ote the psychotherapy research of antis ocial pers onality dis order in our country.

K ey w ords :antis ocial pers onality dis order ;behavioral -cognitive therapy ;individual psychotherapy ;group psychotherapy

5

5第4期蒋 奖等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变态心理学案例报告 偏执型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 案例报告 班级:11级应用心理 姓名: 学号:

一例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报告 案例: 某男,已婚,系同一条街的街坊,约50岁,离异。 个人成长史: 自小与四个兄弟姐妹(其中一个姐姐在16岁时因病死亡)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脾气较怪,稍有不满,就会发脾气责怪打她的子女。其父亲与母亲感情不和,年轻时,常年与其母亲分居,且不抚养子女,将工资用来养活一个寡妇及其孩子。后来得知父亲养活了别人,找父亲说理,被父亲关在小黑屋,不给吃喝,险些丧命,后被看不下去的邻居搭救。 案例描述: 后来结婚成家后,心重,敏感多疑,每每看见妻子与异性接触,就怀疑妻子与别的诸多男人有不正当关系,甚至害怕“狗男女”要一起害自己,时常会打骂妻子。他悄悄跟踪妻子,并反复盘问,多次要求妻子不可以与异性接触。后妻子与其离婚,并带走孩子。 他不轻易相信任何人,看见邻居家的孩子在向自己家门口扔树叶,便怀疑小孩是受邻居唆使要谋害自己,并为此与邻居大骂。有时在看见小狗便溺,也破口大骂,指责狗的主人居心叵测,多次险些与狗主人打架。 常与别人激烈争执与自身毫无关系的事,与别人意见相左时,总是高高在上的说教,仿佛自己是伟人、智者。夸耀自己的字体(事实上不怎么样),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很有本事,感到社会对自己不公。与别人(父母、妻子、孩子等)争吵后,挑剔别人的种种错误,从不认为自己有错。 对本案例的身心状况评估: 不知情的外人看来与常人无异,思维逻辑、智力等正常; 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能挣到工资过活,但是无法与人保持持久友好、正常关系; 具有与一般人相异的情感表现,如:情绪不稳定、易激惹; 自幼的经历使得他人格方面有缺陷,不完善。性格敏感、多疑、不信任人。 CCMD-3偏执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1)其症状标准: 广泛、稳定、长期的与常人偏离,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异常偏离。 ①心胸十分狭窄,对遭遇过度敏感,多疑; ②感觉被迫害,且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④过分自我中心,过于自负,一直将错推给别人,坚持认为自己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自己永远都正确; ⑤易激动,过分警惕,抱有敌意; ⑥脱离实际的好争辩;

变态心理学测验考试

2007年4月变态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把心理异常归纳为体内四种体液的失调,是疾病,并且有器官上的原因的古希腊学者是( b ) A.盖伦B.希波克拉底 C.比奈尔D.克雷佩林 2.同时面对两个对自己具有威胁性的事件,而且只能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免另一个事件的威胁时,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叫b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3.病人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段经历,称之为c A.遗忘B.错构 C.虚构D.似曾相识症 4.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定义性特征是b A.敏感性B.社会性分离 C.对他人的掠夺性态度D.古怪的言谈、行为、思维或感知5.痴呆是认知功能全面的、逐渐的衰退,并经常伴有兴奋、冷漠和 A.抑郁B.焦虑 C.恐惧D.强迫 6.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并不包括 A.思维联想障碍B.情感障碍 C.意志行为障碍D.妄想

7.躁狂发作的核心症状并不包括. A.活动增多B.心境高涨 C.思维奔逸D.夸大妄想 8.抑郁症的自杀高峰期常为 A.抑郁发作中期B.抑郁发作末期 C.起病初期和抑郁发作末期D.抑郁发作中末期 9.在性功能障碍的分类中,性交恐惧障碍属于 A.性欲障碍B.性唤起障碍 C.性高潮障碍D.性心理障碍 10.患者看见“和平”二字,马上想到“战争”二字;一见“安全”,便想到“危 险”,这种症状属于 A强迫性怀疑B.强迫性回忆 C.强迫性穷思竭虑D.强迫性对立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研究心理异常现象比较直接的方法是临床法,包括个案研究与调查研究。其中调查研究又可分为 A.相关研究调查B.反应式调查 C.非反应式调查D.病程实验调查 12.感觉障碍除感觉过敏和感觉减退外,还包括

八种人格障碍

A类型(第一类群):行为怪癖、奇异,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1、对挫折和拒绝过分敏感;2、对侮辱(无礼)和伤害不依不饶或持久的怨恨;3、多疑,且带有弥散性,甚至把中性和友好的态度歪曲为敌意或蔑视;4、好争斗,为个人权利进行不屈的斗争,明显地过分且处境不和谐;5、病态性的嫉妒;6、自视过高,过分重视自身的作用,持久的自我缓引态度;7、认为周围有人搞阴谋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类分裂样人格障碍:1、不能享乐;2、情感冷淡,对人无温情、无体贴,也不发怒;3、对赞扬或批评均无反应;4、对异性不感兴趣;5、沉湎于幻想,孤独地活动;6、无知心朋友,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7、不遵守社会传统习俗,行为怪异。 B类型(第二类群):情感强烈而不稳定,包括表演型、自恋型、反社会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1、对人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2、没有责任心,不顾道德准则、社会义务和社会规章;3、不能与人维持长久的关系;4、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受挫后易产生攻击甚至暴力行为;5、无内疚感,不能汲取教训,处罚无效;6、与社会或他人相冲突时总是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别人;7、持续存在的易激怒。 冲动型人格障碍:1、常有突如其来,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2、事先无计划,也看不到的可能的未来事件或境遇; 3、心情不可预测,变化不定; 4、容易暴怒或产生与此相反的激情 5、不能控制行为的暴发; 6、与社会或他人相冲突时总是为自己辩解而责怪别人; 7、不能坚持没有报酬或奖励的行动。 戏剧型人格障碍:1、自我戏剧化,情绪表达过分;2、易受暗示,易受他人的影响;3、情感肤浅;4、自我中心,自我放纵,不考虑别人。 C类型(第三类群):紧张、退缩,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和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1、优柔寡断,过分谨慎,表现出深层的不安全感;完美主义,反复核对检查,过分注意细节;3、过分认真,顾虑多端,只考虑工作或学习的成效而不惜牺牲愉快和人际关系;4、拘泥迂腐,因循守旧,不善于对人表达温情;5、刻板、固执,总要求别人适应其办事方式。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1、持续且弥散性的紧张不安感;2、习惯性地注意自我体验,或不安全感,或自卑感;3、不断地渴望被别人所接受,所欢迎;4、对批评和反对意见过分敏感。 依赖型人格障碍:1、怂恿和允许别人在人生重大事件上代负责任;2、个人需要服从于所依赖的人的需要;3、对所依赖的人不提任何即使是合理的需求;4、自认无能,并缺乏精力。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科学。主要从心理与社会层面了解分析症状。 精神病学则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主要从生物层面来了解症状,对其进行干预诊断与治疗。神经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的精神病学研究的范畴,是指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所表现的不同疾病。 精神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含义大致相同,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或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 精神病:属于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的研究范畴,狭义是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乏,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病)有三个特点(许又新): 1、社会检验能力严重受损; 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缺乏症状自知力。 心理障碍: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张伯源、陈仲庚提出的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判断标准: 1、个体经验标准:涉及个人的主观感觉不良和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2、社会文化标准:参照社会常模与社会适应的标准; 3、医学标准:根据病因与症状进行判断; 4、心理学标准:根据统计结果,观察其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 对心理障碍的医学诊断分类体系:中国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CCMD);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及其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Problems,ICD)。 克雷培林:德国精神病学家,师从著名心理学家,并曾在冯特的心理实验室工作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和临床实验基础上以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了精神病学,分析了上千的病例,建立了精神病学的系统并从1883年开始出版精神病学教科书。主要贡献:1、明确区分了两种精神病:躁狂忧郁性精神病和早发性痴呆;2、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关于精神疾病的科学分类;3、首次将实验心理学方法运用于对精神病学的研究;促进了精神病学的发展,也充实了变态心理学的科学内容;4、被认为是变态心理学医学模式的创始人。 催眠术:古希腊时就已有记载,中世纪,一些术士号称用一种神秘的力量来治病。麦斯默创立了动物磁感应理论,并将其操作成为麦斯默术。他认为宇宙间充满动物磁性,受损或阻滞就会生病。他采用磁铁、与对方接触或吸引对方注意的方式使病人进入恍惚状态,然后让其放松使之得到治疗。麦斯默术是催眠术的前身而且其治疗的癔症患者,与心理治疗一脉相承。19世纪70年代后,法国的Bernheim和Charcot(夏可)开始对催眠术进行研究,但是Bernheim认为催眠状态时病态的表现,与癔症相提并论,Charcot认为催眠是由暗示引起的,可见于正常人。于是由于意见分歧,形成了南锡派和巴黎派的激烈争论,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另外,华生认为行为都受环境事件控制,对行为可进行预测和控制,并且认为异常心理反应有可能是通过学习的经验而建立的。桑代克通过实验提出了练习律和效果律。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并将其应用于医院治疗,首次提出了“行为治疗”。沃尔普创立了“系统脱敏”等行为治疗方法。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指出个体可仅仅通过模仿习得新的行为。认知治疗开始于贝克对癔症的治疗,之后埃利斯提出了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困扰、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均与人的认知有关,强调以改变认知的方式来消除或减轻心理问题。 ●几种脑成像技术: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RI:核磁共振技术,

变态心理学(1-6章) 重点

第一章绪论 【单选】 1. 属于心理障碍判断标准的是: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 认为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导致异常行为,而矫正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异常行为的是:认知学派 3. 创造“患者中心治疗”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罗杰斯 4. 希波克拉底关于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是一种:生物学的观点 5. 在心理障碍的评估中,人格测验是一种:心理测验 【判断】 1. 痛苦是所有心理障碍的共同特点(F) 2. 人本主义对人性持乐观态度(T) 3. 效度是信度的必要条件,信度是效度的充分条件。(F) 【名词解释】 1. 心理障碍——变态心理或者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2.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记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 【填空】 1. 行为主义有3个最基本的假设:环境决定论、实验化和乐观主义

2. 第一个提出个体全程发展理论的是:埃里克森 3. 临床访谈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和结构化访谈 【简答】 1.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把心理障碍分为哪10种类别?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论述】 1. 请谈谈你对变态心理多维度整合模型的理解 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

变态心理学 自考 复习题目

变态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2、DSM-IV对心理障碍的定义是:导致个体痛苦或使得个体在一个或多个重要方面表达丧失功能的行为或心理类型。 3、防御机制:是指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过程,用来保护原始的与冲突有关的情绪以使自我能够继续它的协调能力。 4、压抑:是改变心理现实的最基本的手段。这是一种防御机制,使得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将不想要的想法或被禁止的欲望驱逐出头脑,以免吹起羞耻,愧疚、自我贬损的记忆。 5、投射:是把我们否认的以及压抑的情感和体验,归因于他人 6、升华:是指把心理能量从不受社会赞许的目标转移到受社会赞许的、具有建设性的目标的过程。 7、感觉过敏:指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8、感觉减退:指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9、错觉: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却被错误的感知 10、幻觉:是在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11、词语新作:患者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其只有患者本人才能理解的含义;或将不同意思的词融合、浓缩,拼凑在一起,以表达特殊的观念 12、强迫观念:某一概念或念头在患者脑子里反复出现,患者明知不必要并且有意识地加入抵抗,却摆脱不掉,为此感到痛苦。 13、错构:是记忆的错误,表现也对过去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尤其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 14、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15、恐怖症——CCMD-3定义为: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客体或外境为主的神经症。 16、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或心理活动 17、精神活性物质是指能够影响人的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可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18、依赖是一组认识、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19、滥用:在ICD-10分类系统中被称为有害使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个体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可导致明显的不良后果,如损害了躯体,心理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 20、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21、失范论;失范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为社会学家E·Drukheim所用,原指一种反常的社会状态,即在危机到来时社会的凝聚力变弱,人们丧失了明确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22、犯罪亚文化:是指社会中一些违法犯罪少年集团独特的生活、行为方式。 吸毒治疗分两步走,即急性期的脱毒治疗和脱毒后防止复吸及社会心理康复治疗。 23、正强化物——指的是一个事件,它的发生会增加先前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24、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末来的担扰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选择和填空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识、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功能的损伤。 2、非此即彼的想法来源于对变态行为的两种传统看法,概括起来就是:身体的原因和心理的原因, 3、万物有灵论,认为所有的人,所有的东西都有灵魂 4、持生物学观点的人们相信变态是人本身体上的原因 5、生物学观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低 6、四种体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粘液 7、梅斯梅尔的催眠

变态心理学知识点

绪论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冬季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工作重点: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现象加以描述,进行分类和解释,而且要试图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待定】?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和控制观察) 2、个案调查法 3、实验法(病程实验,病人的治疗性实验,儿童自然实验,动物实验) 4、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 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1、统计学指标 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 3、以个人经验为指标 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CCMD—3的主要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中枢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2、儿茶酚胺3、去甲肾上腺素4、多巴胺5、5-羟色胺6、r(伽马)-氨基丁酸7、神经肽 第五章认知心理障碍 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体却坚持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幻觉相关:幻觉也可以在正常人身上见到。不过对正常人来说一般都是片段的,持续时间也很短,如果反复出现大量的幻觉或持续时间很长就应看做是病理状态。 作为病理过程的幻觉,按其内容的性质来看,可以是肯定的,中性的,否定的与命令性的。分类:1、按照感知器官的不同,幻觉可以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唤触以及内脏和本体感受器的幻觉等。 2、按照幻觉形象的真实性分,可以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真性幻觉是指病人对幻觉形象的体验与对真实事物的感知映像完全相同。假性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入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但坚信不疑。 3,幻觉的另一种特殊形式是机能性幻听。这是病人在听到外界某种现实声音刺激的同时,

变态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变态故事 1)企鹅肉 问:一个男科学家回忆说:他和他的妻子去南极考察,但是他中途中了雪盲,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在南极游荡,最后只能生吃企鹅来维持生命。但是他妻子最后还是没有挺住,最后死了。他一个人继续走了一天,最后被救了回去。第二天他特意去企鹅店吃企鹅,但是回来后竟然自杀了。为什么? 2)水草 问:有个男孩跟他女友去河边散步。突然他的女友掉进河里了,那个男孩就急忙跳到水里去找,可没找到他的女友,他伤心的离开了这里。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人在钓鱼,可那老人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人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人说: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说到这时,那男孩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为什么? 3)葬礼的故事 问: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妹妹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有型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会到家后,妹妹把姐姐杀了。为什么? 4)满地木屑 问: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瞎子侏儒比另一个侏儒矮。马戏团只需要一个侏儒,马戏团的侏儒当然是越矮越好了。两个侏儒决定比谁的个子矮,个子高的就去自杀。可是,在约定比个子的前一天,瞎子侏儒,也就是那个矮的侏儒已经在家里自杀死了。在他的家里只发现木头做的家具和满地的木屑。他为什么自杀? 答案 1.男科学家其实是吃了他女朋友的肉才维持了生命,当他去吃真企鹅肉的时候发现了事实(企鹅肉和自己曾吃过的不一样),所以他自杀了;…………(多么伟大的爱情啊~~) 2.当男孩知道这个河没有水藻的时候,他才知道当初缠住自己脚又被自己踢开的“水藻”其实是他女朋友的头发,由于自责而自杀.. 3.妹妹把姐姐杀了是以为又能再举办一次葬礼,然后就又能见到那个帅哥了... 4.那个不瞎的侏儒偷偷去了瞎子侏儒的家用锯把瞎子侏儒家里的家具都锯掉了一截。瞎子侏儒因为瞎不知道情况,因为他都要靠身体接触那些家具,当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家具都变矮了,就以为自己长高了,所以就自杀了.... 变态心理学: 这一分支科学,至今尚无确切定义,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 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 病来研究,所以应叫做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可是,如果把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