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原高寒冻胀害施工技术研究

关于高原高寒冻胀害施工技术研究
关于高原高寒冻胀害施工技术研究

关于编制总公司优秀工法核心技术评审鉴定汇报材料的补充通知

本次总公司优秀工法核心技术评审,是针对形成工法的核心技术评审,在汇报材料中不涉及任何“工法”字样,具体要求如下:

1、对该项关键技术进行阐述说明。

2、该项技术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与传统方法比较,其在工期、质量、造价方面的先进性与可操作性。

3、工艺原理: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4、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应当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对于构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有所交代。

5、质量控制:说明该项技术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指出关键技术在现行标准、规范中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要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6、安全措施:说明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警事项

7、效益分析:从工程实际效果(消耗的物料、工时、造价等)以及文明施工中,所产生的经济、环保、节能和社会效益,可与国内外类似施工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另外,对工法内容是否符合满足国家关于建筑节能工程的有关要求,是否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也应有所交代。)

不能出现工法字样

公路隧道冻害防治技术

发表日期:2008年1月30日【编辑录入:办公室】

中国广大地区,由于冬季气候寒冷,不少已建隧道衬砌产生冻胀病害(开裂、酥碎、剥落),每逢冬季,就会出现洞顶、侧墙挂冰,路面溜冰等现象,不仅使隧道衬砌遭到破坏,而且会出现侵界,危及行车安全。如对隧道衬砌冻害表面进行清理养护,则费用高、难度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日本提出采用隔热法和加热法的对策,前苏联提出采用供热法防治冻害,欧洲一些国家则用夹层板构件做成的绝热棚来防治冻害等。这些方法效果不错,但造价高、能耗大,且工艺繁杂、技术要求高,难以在中国推广应用。

中国对防治隧道冻害提出排水防冻技术思路是将衬砌背后围岩中的地下水

排除,则主要冻害将大大减轻或消除。为此采取的技术措施有双侧保温水沟、中心深埋水沟、防寒泄水洞等。但在冻结深度大的严寒地区,衬砌背后排水系统和路面下的排水沟往往因冻死而丧失排水功能,导致衬砌和围岩发生冻胀病害。

本文提出了在原衬砌外周设置防水层及防冻隔温层,然后再修筑套衬的技术方案,对隧道温度场进行了全面测试,获得了分布变化规律,为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且采用等效厚度法计算防冻隔温层厚度。

1、渗漏和冻害产生原因及防治

1.1 工程概况及冻害原因

秦皇岛一青龙公路梯子岭隧道全长1142.72m,纵坡为4.1 %的直线隧道,始建于1993年,1994年底交付使用。由于未做路面设计和防排水设计,交付使用后渗漏滴水,每逢冬季就结冰,隧道内车辆、行人难以通行。为此,秦皇岛市交通局两次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治理,但隧道渗漏和冻害始终未得到彻底根治。

梯子岭隧道渗漏和冻害的主要原因,除了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外,自然通风和两洞口之间因高差引起的洞内外空气的流动,促进了洞内流动空气与衬砌、围岩之间的冷热交换,加剧了冻害的发展;特别是在隧道设计与施工中,未能建立完善、畅通的防水和保温排水系统。

1.2 防治方案

在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对国内多个典型隧道防冻害工程进行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采用在原衬砌外周设置防水层及防冻隔温层(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板材),然后再修筑套衬的技术方案(图1)。该方案的难点是防冻隔温层的设计(包括选材、厚度确定)和施工工艺问题。

2、设计与施工

2.1 防冻隔温层的设计方法

在测得围岩最大冻结深度后,以确保衬砌背部水不会冻结来确定防冻隔温层的最小厚度。为此,依据绝热原理,对隧道衬砌表面或内部铺设的防冻隔温层材料利用等效厚度换算法计算其厚度。

防冻隔温层材料的厚度相对于面积而言很薄,故可按平板计算其热流量;隧道是个管状结构,且隧道围岩的冻结深度较大,故可按圆筒计算其热量流。由此可得防冻隔温层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δ为隔温层厚度;λ

为隔温层材料的导热系数;S为隔温层的传热

1

面积;d为实测围岩最大冻结深度;r为隧道的当量半径;A 为围岩的导热系

数;l为隧道的长度。

经对多种防冻隔温材料进行物理指标及热学参数比较,确定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板材作为防冻隔温层材料。

2.2 防冻隔温层的施工工艺

为确保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经对注入成型和喷涂成型两种工艺对比,决定采用现场手工注入成型工艺施工。

由于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密度小,为节约运费,故在隧道洞口修建了临时生产厂房。

考虑到板材加工和安装的方便,板材的尺寸定为1 000 mm×460 mm×40 mm。选用966氯丁防冻胶做为粘结剂,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板材粘附到防水板上,避免了对防水层的破坏。板材与板材之间的接缝用特制的聚氨酯材料封堵,使整个隧道的板材成为一体,保证了防冻隔温层的整体密封性。

3 结语

(1)防冻隔温层的效果测试表明,隔温层背后温度均控制在0℃以上,确保了围岩中的渗水不会结冰,全隧道夏天无渗漏,冬季无冻害。

(2)梯子岭隧道冻害的彻底根治,表明将防排水技术和防冻隔温层技术相结合,可消除或根治冻害的发生,确保寒冷地区隧道正常运营。

(3)采用在原村砌外围设置防水层及防冻隔温层,然后再修筑套村的技术方案,可为寒冷地区既有或新建隧道冻害防治提供参照。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丛-地境界面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第22卷第2期草地学报2014年3月V01.22No.2ACTAAGRESTIA SINICAMar.2014doi: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2.004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草丛一地境界面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芦光新1,陈秀蓉孙,王军邦¨,吴楚4 (1.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16;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94;4.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摘要: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以COz浓度增加、气候变暖、大气氮沉降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效应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草丛一地境界面中草地植被和土壤环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土壤微生物与草地植被和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同层面上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不同。气候变化的各个因素对土壤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且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全球变化因子,包括CO。浓度、气温及氮沉降等因素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评述了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微生物的响应机制,并对未来研究需关注的问题和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全球变化;草地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草丛一地境界面 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435(2014)02—0234~09 ResearchProgressesontheEffectsofGlobalChangeontheMicrobesofPlant—siteInterfaceinAlpineGrasslandEcosystem LUGuang—xinl,CHENXiu—rong弘,WANGJun—bang¨,WUChu4 (1.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College,QinghaiUniversity,Xining,QinghaiProvince810016,China; 2.PratacuhuralCollege,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GansuProvince730070,China: 3.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eResources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4.CollegeofHorticultureandGardening,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HubeiProvince434025,China) Abstract:Theeffectsofglobalchangesongrasslandecosystemshavebecomeafocusofgreatconcerninthewholeworldduetonaturalfactorsandhumanactivities.Theecologicaleffectsofglobalchanges。in—eludingelevatedC02,warming,andincreasednitrogendeposition,ongrasslandecosystemsarecomplex. Theresponsesofthegrasslandvegetationandsoilenvironmentofplant—siteinterfacetoglobalchanges arevery sensitive,and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soilmicrobialcommunitiesandtheplant—siteinter—faceofgrasslandecosystem.Theresponsemechanismsofmicroorganismstoglobalchangesdifferfromdifferentlevels.Thefactorsofclimatechangeshavedirectorindirecteffectsonsoilmicroorganisms.butthemechanismsarestillnotclear.Theeffectsofglobalchanges,includingelevatedC02,warming,andincreasednitrogendeposition,onthesoilmicrobialcommunitydiversitiesofgrasslandecosystemsandtheresponsemechanismsofgrasslandmicroorganismstoglobalchangesarereviewedinthispaper.Andtheis-suesandresearchtrendsarediscussed. Keywords:Globalchanges;Grasslandecosystems;Microbialcommunitydiversity;Plant—siteinterface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地球环境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但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因素驱动,以CO。浓度增加、气候变暖、大气氮沉降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效应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在全球范围逐步引发了地球环境的变化或与全球环境有重要关联的区域环境的变化¨2|。草地是 收稿日期:2013-06—29;修回日期:2013一11—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藏高原草地耐低温纤维素分解真菌多样性研究”(41261064);“退化高寒草甸碳吸收和释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比研究”(31270520)资助 作者简介:芦光新(1974一),男,青海湟中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草地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利用研究,E—mail:lugx74@qq.com;*通信作者Authorofcorrespondence,E—mail:jbwang@igsnrr.ac.cn;chenxiurong@gsau.edu.ca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应急预案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应急预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做好和规范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确保重大活动期间不发生各类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伤病员的延误救治事件,不发生重要对象医疗保健工作不到位的事件,保障重大活动参与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保障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县境内举(承)办的具有特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政治、经贸、文化、体育以及其他需要实施医疗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工作的重大活动。 1.4工作原则 1.4.1预防为主。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不力的事件情况要进行及时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4.2 统一领导,协调配合。县政府建立重大活动卫生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开展重大活动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各有关部门在重大活动卫生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认真做好突发重大活动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3以人为本、科学处置。坚持以人为本,救险先救人的原则,采取边处置、边调查、边核实的方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1.4.4常备不懈。建立和完善重大活动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加强演练 3.2.2响应 接到二级活动任务后,各相关单位应当至少提前15天做好工作准备。县卫生局:制定活动(接待)卫生保障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做好卫 生保障的指挥、协调等工作。

三高高原高寒高温标定试验的基本内容

据德尔福工程师介绍,德尔福发动机管理系统开发应用流程是,在拿到项目之后,首先要定制这个系统的配置,比如所需电脑、传感器、执行器等。定制好之后,再做计算机的技术标定、桌面标定、零部件定制、台架标定、以及在车上做试验。在车上完成基础的标定试验之后就准备做“三高”试验。 “三高”试验是在极端苛刻、严格的环境中判断车辆和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工作情况,需要进行车辆排放、诊断等工作,满足排放法规及耐久性等。如果条件允许,还需要再来一次“三高”试验进行考核。完成之后,就是标定发放环节。标定发放之后,标定公司要做的工作就是确定标定数据,让发动机和车辆在各种工况下正常运转,同时保证车辆的油耗、排放等都满足要求。最后,标定数据就可以灌制到所有的车辆的车载电脑里,然后出厂上市。 发动机管理系统夏季试验内容主要包括热浸置状态下的热车启动、发动机爆震的控制调节、三元催化转化器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监测以及车辆的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标定考核等。热浸蒸发,就是车子在公路上行驶几十公里之后,发动机和散热系统的温度已经非常高,然后找一个避风的地方,把车停在那里,让它的温度不断上升,最高可能到112或者115度的水温。当温度达到最高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热车启动试验,从而考核燃油系统的热浸气阻对系统是否有影响?在供油系统方面,如果油箱内温度太高就会产生气泡,进而产生燃油蒸汽,而燃油蒸汽则可能导致车辆不能启动,因此可以,考核燃油控制系统是否有问题?此外,我们还要针对车辆的硬件、配置状态进行相应的考核,比如对散热系统在高温下是否可以满足要求?会不会开锅?空调是否可以合理工作?降温是否可以降下来?同时,在做测试的时候,还有一系列的硬性指标需要满足,比如车辆启动时间规定不能超过三秒钟等。另外,我们也会考核我们的零部件这个温度下是否有问题? 此外,夏季试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测试发动机爆震控制,因为爆震是在夏季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发动机发生在某些情况下,在活塞点火前就发生了燃烧,不通过活塞点火,因此就导致爆震,这是需要避免的。爆震对发动机产生比较严重的损害,因此在试验当中,各种工况下都要对爆震控制进行标定调节。同时,还要测试三元催化器,它的功能是把发动机的废气,通过三元的氧化还原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等无害气体。如果三元催化器损坏,就会导致整车的排放较多废气,对大气造成污染。三元催化器在很高的温度下,容易熔化,因此我们需要在各种工况的情况下,进行加速、减速等各种负荷下的测试,看是否超出三元催化器允许的最高温度。 在高原测试中,会验证车子的冷启动和热启动,熄火之后马上的启动,以及验证发动机在上坡、下坡的状况之下,高温是否会把车烧坏等等。OBD排放监测标定测试的故障诊断要反映在车子上,没有误判发生。对于消费者来说,避免误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各种不同的严苛的环境条件下,这些系统都必须要经过检验。高原试验首先做冷启动,因为高原地区的海拔高度高于大气压力,空气比较稀薄,进入缸内汽油很少,我们会根据这个做相对调整。在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我们会让车辆先进行热浸蒸发,再进行热启动,要求是必须一次启动成功,整个标定程序就是模拟消费者买车后在海拔高的地方发动机启动情况。

浅论对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设计的思考

浅论对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4-16T15:17:12.3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吴志明 [导读]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在不断深入,不仅内陆地区的交通质量得到了改善,高原高寒地区的交通问题也在日益环节。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650000 摘要:在我国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公路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原高寒地区的公路设计存在一定难度,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公路的质量,还要保障公路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所以,要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提升高寒高原地区公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其满足现代交通需求,从而促进我国西藏等高原高寒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高原高寒;公路设计;思考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在不断深入,不仅内陆地区的交通质量得到了改善,高原高寒地区的交通问题也在日益环节。在高原高寒地区修建公路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公路建设任务,其受到地质、环境、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公路设计存在一定的难度。与内陆地区相比,高原高寒地区不论是在公路规模上,还是在设施、宽度等方面其等级水平都相对较高。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各项技术标准,做好线位的布设,将安全、环保等现代公路的修建理念融入到公路设计之中。 一、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路线设计 (一)规避不良地质 在高原高寒地区修建公路很容易遇到不良地质情况,所以在设计时,要尽可能规避不良地质,减少地质问题对公路质量的影响。可以利用遥感、GPS、地质勘查等技术手段来分析路段情况,正确评估地质灾害等级,避免其对公路建设造成影响。对比不同的路线方案,要坚持回避原则,如果无法完全规避不良地质,可以采用一定的处理措施。如果存在泥石流、滑坡、冻土等比较恶劣的地质问题,可以重新选择修建路线或绕开修建,降低不良地质造成的危害影响。在公路修建项目中,如果地质条件相同,要优先选择阳坡修建,从而减少冻融滑坡、融陷破坏等问题的出现。阳坡光照时间较长,可以提升路面温度,避免过大的早晚温差,进而对上述问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规避大长纵坡 高原高寒地区经常会出现积雪、冰冻等情况,导致大长纵坡路段行车危险性较大,所以在设计时要多加注意。研究显示,隧道方案能够降低大长纵坡的危险性,所以可以对隧道方案进行合理利用,从安全、环保、成本造价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比较不同的方案方法,确保路线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避免小半径曲线的使用;第二,提升高行车视野距离;第三,设置避险车道,其入口视距要符合要求;第四,设置紧急停车带,方便检修和调整。 (三)科学选取超高值 在选取曲线超高值时,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考虑,其中包括车速、气候、路面类型等等。如果在路段位于积雪冰冻区域范围内,则在设计时要对最低车速进行考虑,避免冰雪天气出现车辆打滑等问题。此外,要以我国货车为标准,将最大超高设定为6%。 二、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路基设计 (一)路侧净空 通常,积雪冰冻地区容易出现车辆打滑等情况,其路面摩擦系数相对较低,所以容易引发事故危险,转弯路段的危险系数最高。所以,要准确计算路侧净空,平曲线半径越大越好。为了避免车辆在道路外围再次发生呢危险,如果用地面积足够,可以额降低路基边坡坡率,可以选用两种边沟形式,一种是暗埋边沟,另一种是碟形边沟,其能够增加路侧净空,进而使道路使用更加安全。 (二)横断面 高原高寒地区降雪频繁,所以路面积雪较多,针对这个特征,路基横断面不仅要设计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等位置,还要尽可能进行路基加快,设置更多可停靠空间,进而确保初雪设备的自由出入。 (三)排水 高原高寒地区的路基时常会出现冻胀、翻浆两种病害问题,这两种病害问题具有独特性,需要采取有效的路基排水措施进行防治缓解。针对此类地区较强的冻融循环情况以及冬季需要撒盐除雪的特点,在排水工程设计时,首先要选择恰当的设施材料。可以将圬工材料作为首选,也就是尽可能采用浆砌片石,或预制/现浇混凝土材料,合理设计混凝土排水结构。由于此类路段时常需要撒盐除雪,所以还要选择有效的防腐手段和提升混凝土抗冻能力的对应措施。 三、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路面设计 路面需要长时间暴露在外部,其会直接受到低温、降雪、紫外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路面设计时,要优化设计思路,对路面抗高寒、抗裂缝、抗滑三种性能加以考虑。裂缝较多的路面在高温软化后会出现许多车辙印记,等到寒冷季节的到来,这些车辙会使裂缝问题更进一步恶化。而后,雨水会从裂缝中进入路基,影响路基稳定性,进而导致路面质量降低,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在高原高寒地区,时常会出现积雪和冰冻现象,与正常路面相比,其摩擦系数较小,进而导致路面没有足够的抗滑性能。所以,要对其抗寒、抗滑、抗裂三种性能进行强化,着重进行路面材料的考虑和筛选,才有合理的层间处理措施。优质的层间处理能够减少半刚性基层干缩裂缝反射问题。要尽可能选择摩擦阻力系数较高的材料,这种材料的防滑性能较好。 四、高原高寒地区公路桥梁设计 在高原高寒地区建设桥梁具有条件差、形式多等特点,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要着重做好安全性能设计。其主要包括桥身强度、稳定性、桥梁耐久性、全寿命周期等多个方面。 (一)结构形式选择 由于环境恶劣,不具备良好的施工条件,所以现场技术和质量管理都无法充分发挥效用,桥梁结构最好以预制拼装结构为主,统一孔跨布置,避免预制结构产生尺寸变化,确保其具有一定的可更换性,使其能够大批量生产。采用化零为整的方式尽量在预制场内实现桥梁结构的批量生产,从而有效控制生产质量,提升其对抗恶劣天气的能力。针对现浇施工,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和方案的筛选,从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_武高林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 武高林① 杜国祯② ①博士,②教授,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西部专项项目(90202009)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退化 恢复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生态环境仍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草地退化现状、退化因素和改良技术研究等,并针对其现状和恢复目标,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建立综合的草地改良和恢复技术体系,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建立合理的草地放牧制度体系,并建立高效的饲草供应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地上建立集约化的高效社区模式草地畜牧业体系,改变退化草地生态功能,是实现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措施。 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类型最为独特的草地生态系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是广大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基础。其次,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气候的启动区和调节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否稳定不仅对我国的东部和西南部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对北半球甚至全球的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青藏高原是我国黄河、长江等主要水系的发源地,高寒草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黄河、长江等下游地区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高寒草地植被也是“世界第三极”地区重要的碳库,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碳源-碳库的平衡起着一定调节作用。随着全球CO2浓度的提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高寒草地固定碳源、影响气候变化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此可见,青藏高原的环境效应不仅直接塑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过去,也必将继续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和千秋万代的根本利益产生深刻的影响。另外,作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和内陆盆地的过渡,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地生物资源异常丰富,蕴育着众多世界上独特的土著生物和种质资源。高寒草地是世界唯一的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其生物种类丰富,青藏高原已记录的真菌5000种,维管束植物12000种,脊椎动物约为1300种,昆虫4100种。但随着人类活动加剧以及对生物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生物种质资源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该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化,资源短缺,使动植物失去生存环境,造成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草质柔软、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纤维素含量低、热值含量高等特点,是发展高原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长期忽视了对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粗放经营,超载过牧,以及对草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人类生存最关键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濒危动植物名录不断增加,许多珍稀动植物不断消失,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丧失竞争和更新能力而逐渐减少,同时毒杂草比例增加,整个草场植被组成以家畜不喜食或有毒、有害的杂类草为优势。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从结构上来看,要么形成黑土滩甚至沙化,要么恶性杂草的比例增加,降低草场质量;从功能上来看,生态系统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严重丧失。人类在从事社会活动过程中,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较多地运用经济尺度来衡量其活动价值,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态尺度。草地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以青海省为例,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18.3966亿元总值中,以草地生态破坏损失值最大,为9.7076亿元,占总损失值的52.76%[1]。掠夺式经营、过度放牧、鼠虫危害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使草地严重 · 159 ·

浅谈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工程施工

浅谈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工程施工 浅谈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工程施工 【内容提要】分析高寒地区冻土路基的特点,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冻胀、融沉等不良地质现象做出分析,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高寒冻土路基施工 1.冻土路基工程 冻土是一种温度低于0℃的土岩,是一种对温度敏感且性质不稳定的土体。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路基时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 古洛铁路古莲至月牙湖段工程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境内,其区域是我国多年冻土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工程路基主要以冻土低路堤、冻土路堤、冻土路堑、冻土沼泽地段路基为主,其占线路总长度的85.5%,所以如何控制好路基的施工成了保证此段路基工程质量的关键。 2.高寒地区多年冻土路基工程施工 2.1施工方法及温度测定 根据设计要求路基施工采取破坏冻土原则,既将路基地表浅层黏性土层、粉砂层及局部地段的饱冰、含土冰层砾砂层采用挖除换填弱冻胀性土的施工方法。既采取破坏冻土的原则,就需在路基施工前,测定地表的气温,确定气温是否适合施工,对于此类多年冻土路基,测定温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2.2 地表的清理与换填 在路基施工范围内,对有树根的表土必须挖除,对含有地表水、淤泥、杂草、腐植土等路基的地基应清理干净,使用推土机将其推平。本工程设计要求冻土路基及路堑换填处理需气温在0℃左右施工,根据气温测定显示夜间气温在0℃左右,符合设计要求,但考虑到冻土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分段开挖分段封闭的原则,一般在施工前将换填料运到开挖段旁,开挖20~25m左右立即进行回填,尽量减少多年冻土在外裸露的时间,保证其不产生融沉等地质问题,最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履行行政职能,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应急体系,全面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防范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通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建成覆盖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 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 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以及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 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三)编制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抓紧编制出台我市“”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 类应急资源,统一规划突发事件应急平台、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编制本地本部

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要符合预 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根据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编制、修订、完善各类应 急预案,推进镇处(街道)村(社区)学校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逐级监督” 原则,制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 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制度,有计划、有 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促进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不断提升应急队伍实 战水平,结合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完善。涉及重点领域的应急预案要求每年至少演练一次。 (五)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 常规应急办事机构都应设在本单位的办公室。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是全市处置突发事件的 决策指挥机构,下设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应急办)明确为市政府办公室内 设机构。市政府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自职责, 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各地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尽快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年,各地人民政府要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

汽车三高(高温、高原、高寒)试验解析!

汽车三高(高温、高原、高寒)试验解析! 汽车作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对性能、寿命等方面要求极高,影响汽车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汽车经过严格的验证环节才能面市;而汽车“三高”试验正是检验新车品质、排除整车故障的关键一环,是考验新车能否适应极端苛刻环境的重要依据,设计开发是否满足要求的重要环节。接下来漫谈君给大家带来”三高“试验的具体内容!一高温试验高温试验气候条件:吐鲁番当地7、8月份,白天气温需在40℃以上。在此条件下对发动机进行调试,使发动机达到最低排放,并尽可能增强车辆动力性能,节省燃油,提高车辆在夏季的可操作性,能确保汽车在炎热的夏季避免开锅和失火等问题的发生。发动机熄火保护汽车高负荷行驶若干公里后熄火停在挡风墙后,15分钟后检测发动机温度。 发动机匹配试验汽车在最恶劣的高温工作环境下高负荷行驶, 在连续高低速行驶和长时间爬坡的过程中,根据实际车辆行驶情况,不断进行修改和调试电控单元的各参数,使发动机输出功率满足汽车各档位、速度的匹配要求,同时,当水温达到一定限值时就要限制扭矩,从而控制加速和车速,使发动机水温能稳定在设计范围之内,有效保护发动机,在保护发动机的同时,还保证了汽车行驶性能在最佳状态。 共轨油压系统和温度测试汽车在最恶劣的高温工作环境下,

连续高速行驶和长时间爬坡的过程中,测试油泵、喷油器和供回油管的油压和本体温度是否在设计范围之内,同时,熄火停泊在挡风墙后,测试油泵、喷油器和供回油管本体温度。ECU及各传感器温度测试汽车在最恶劣的高温工作环境下, 连续高速行驶和长时间爬坡的过程中,测试ECU及各传感 器的本体温度,并熄火停泊在挡风墙后,在45分钟内测试ECU及各传感器的温度情况,确定ECU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整车质量考核试验车在气温40℃左右和地面温度60℃以上的条件下,行驶3000公里以上,在此期间需没有因高温环 境导致零部件(包括橡胶、塑料件)出现质量故障;空调在外界气温42℃、地面温度61℃时车室内温度是23℃—24℃,根据人的实际感受,舒适度满足要求。试验车经过标定后起步、加速、高低速行驶和爬坡性能都满足《GB/T12544-1990汽车最高车速试验》、《GB/T12543-2009汽车加速性能试验》、《GB/T12539-1990汽车爬坡试验》。二高原试验高原标定试验主要是对涡轮增压器的保护标定、烟度限值标定、驾驶性能和起动性能等项目标定。驾驶性能标定试验汽车每天早晨从海拔2700米的格尔木出发向海拔4800m左右的昆仑山行驶,途中在不同的速度和坡度过程中,根据车辆实际行驶情况,调整电控系统参数,使车辆满足各种工况的行驶性能。涡轮增压器的保护标定车辆从格尔木向昆仑山行驶,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行驶中测试涡轮增压器温度情况,进行喷油量

非洲地区国家边界的确定

非洲地区国家边界的确定 在教学中,讲解非洲历史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非洲国家在地图上看,边境线那么平直,而不是像其他地区蜿蜒曲折的。我想这正是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好机会。于是和同学们一起确定了非洲国家边界研究的课题。我与同学们,分工协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首先,我们要知道相邻国家边界是如何确定的。国家边界的确定在世界上大致有以下几种边界类型,一是自然边界,所谓自然边界是指以自然要素作为划分边界的依据。这是最早的边界形式。一般以独特的地貌特征为根据,如高山、海洋、河流、湖泊、沙漠、森林等。二是人为边界。与自然边界相对应,人为边界是指以民族、宗教信仰、语言、意识形态、心理习惯等因素作为依据划分的边界。三是几何边界。几何国界是指以经度或纬度等数理位置作为划分国界的根据而划分的国界,不考虑地表上的人文和自然状况,又称数理国界。非洲地区国家边界的确定我们归纳总结为两个方面因素。 1.自然地理状况因素 非洲自然地理多以高原、沙漠为主,高原有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有“高原大陆”之称。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三分之一。如著名的撒哈拉沙漠、纳米布沙漠、卡拉哈迪沙漠。非洲地区地面缺乏山脉、河流等自然边界标志,地形测量资料不足,所以边界很难划定。非洲国家大多根据经纬度人为确定的几何边界。 另外,非洲地区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石油、黄金、铝土、铜、金刚石、铀等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占很大比重。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最为落后的非洲正好拥有这些东西,又因其落后,没有反抗的实力。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来到非洲殖民。 2.非洲近代殖民统治因素 在殖民主义各族入侵和瓜分之前,非洲是没有国界的,这是因为非洲地广人稀,主要是游牧民族,部落经常迁移,任何边界对他们来说都显得多余。非洲地区国界并非由当事国自主划分的,而是由不同的殖民国家根据各自的国家利益拍拍脑袋在地图上画出来的。1884年11月15日,柏林会议正式开幕。与会的法国、德国、英国和葡萄牙等国家用笔和尺主导瓜分了非洲。殖民大国在谈判桌上,用红铅笔肢解了非洲躯体。笔直界无情地穿过许多部族的聚居区,他们根本未考虑非洲众多部族、宗教、语言、传统习惯及复杂的部族矛盾。殖民主义者大多是按经、纬线划分非洲边界(例如:埃及和苏丹边界的一部分就是沿着北纬22划定的,而南纬22度线则成了纳米比亚与博茨瓦纳之间700千米的边界线),也有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非洲边界的,还有以河流、山脉等自然标志划分的。据统计:非洲国家边界的44%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分的;30%的边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仅有26%的边界是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

高寒地区的路基冻害处置方法简述

高寒地区的路基冻害处置方法简述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寒地区地理形成和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的工程实际,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冻胀、翻浆等病害,按照施工规范结合实际情况从施工的角度提出保证路基稳定的简单实际可行的处治方法。 关键词:高寒地区;路基施工;处置方法 1 高寒地带的分布成因及对路桥的危害 1.1 从字面上,结合经纬度理解就不难理解什么是高寒地区。所谓的高寒地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海拔、高纬度都较高,而且常年处于低温、冻土常年不化的地区;在我国高纬度的黑龙江、甘肃、内蒙古等省北部地区以及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地区都是我国高寒地区主要分布区。 1.2 在这种地带修筑路桥的危害。在高寒和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季节交替变化使得冻土融冻层的反复冻融,冻土或多年冻土层的消长变化,导致各种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频繁发生。如果在该地区进行破土开挖施工,就会打破原有地质平衡状态,使得原有土层的天然状态也遭到破坏,尤其是热力学平衡在多年冻土地区带来的影响,这些都会对所修建的建筑物和路基带来潜在威胁和破坏,尤其是在一些高山地区修建路基截断地下含水层,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地下水边渗

边冻,蔓延到整个道路上,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涎流冰现象。造成路基的冻胀、翻浆、边坡塌方,如果涎流冰发生在路面上,会使通行车辆翻车,造成车毁人亡和经济损失,而危及行车安全,严重时中断交通。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在高寒地区所修建的道路路基主的要形式以路堤、路堑和沼泽湿地为主,切且分布不均,范围广,所以如何控制好高寒地区的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也是保证交通工程质量的关键。 2 高寒地区路基施工处治方法 2.1 冻土区。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 在我国冻土分布范围广泛,由于冻土的周期性变化往往会导致道路的沉陷、翻浆、变形、滑坡、破坏等病害。因此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公路、铁路,有一系列的特殊工程地质问题,所以在冻土区筑路必须考虑的工程地质问题,也是当前路基施工的一个热点问题。 2.1.1 保证路基的填筑高度。通过多年在冻土上修筑路 堤工程实践中,通过抬?高路基的填筑厚度是一种经济可行 的措施之一。 只要满足最小高度(采取保护多年冻土原则设计路堤时,能使基底人为上限维持在原天然上限位置的最小高度),就 能减小路面对热量的吸收带来的热量。增大了冻土与周围大气之间的热阻,防止大气热阻力侵入路基内部,从而减少冻

重要活动应急保障方案-修改

重要活动应急通信保障方案 一、应急保障分类 恰当的应急分类是指导应急方案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一环,明确应急保障分类,是分析应急保障事件特征的重要工具,进而明确保障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制约应急保障的主因和次因,并制定针对性的保障方案。 一般应急保障分为常规性通信保障、突发事件通信保障、重大事件通信保障。 二、重大事件应急保障流程 针对重大事件应急保障,一般分事前、事中、事后保障三个阶段。

三、应急保障举例 东荷体育馆许巍演唱会应急保障方案 1、信息采集(保障时间、地点及范围) 据演唱会官方发布,许巍将于11月29日于东荷体育馆举行巡回演唱会,为满足界时大量突发通信需求,济南移动提前进行通信测试保障,具体测试安排如下: 1)活动时间: 2014年11月25日至29日 2)测试设备:MIFI终端及D2测试手机

3)测试范围: 活动范围为济南东荷体育馆,重点保障区域为1-4层看台及走廊人员聚集区域及三楼包厢区域。 2、演唱会测试保障方案 测试前注意事项: 1)确认测试区域:活动进行前提前模清体育馆现场建筑结构,各RRU布放位置及覆盖范 围,确保各RRU运行正常。 2)测试人员提前到位:由于早忙时堵车严重,要求测试人员提前进入场馆进行通信保障。 3)风险点规避:活动期间设备故障及大话务带来的拥塞等指标恶化,需要提前协调应急通 信车及工程设备RRU备件,避免打不通电话引起的大量投诉。 4)测试范围站点状态监控:后台人员测试前提前到位,提取现网各站点运行、告警及话务 量状态,如发现问题及时报保障人员,及时进行有效规避处理。 5)关键配置检查 ------修改TDD SRS配置方式为接入优先。 ------打开SRI资源自动调整开关。 ------关闭DRX开关。 ------扩双载波并配置负载均衡。 ------保证周围邻区关系完整。 活动保障方案实施施 1)提前进行话务分析,预估话务需求。分析活动现场占用小区情况,针对活动现场人员情况对相应小区进行扩容处理,提前协调应急通信车到现场进行保障 2)对重点人物入场路线及重点场所进行模底保障。对活动周边道路进行遍历测试及重点区域的CQT拨测,确保目标人物的通信体验。 3)加强设备监控力度.加大话统分析和告警监控力度,对每日指标性能最差小区进行分析,拿出解决方案,及时解决。每小区发出告警及话务监控信息,抄送全体保障组人员,准备相关应急板件,保障基站稳定运行,预留部份重要的备品备件以便能及时处理重要基站的故障4)应对突发事件通信保障 突发事件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某个特定区域内短时间话务激增,出现高拥塞现象,为很好的应对此类事件,我们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西藏那曲高原高寒地区砼路面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西藏那曲高原高寒地区砼路面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摘要:本文在研究了西藏那曲海拔4600米的高原高寒地区的路基、砼路面破损的机理后,提出了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换填老路基土以保证路基体填料的天然含水量小于起始冻胀含水量、在最大冻结深度以下设置路基纵横向盲沟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体内的地下 水位低于最大冻结深度、取消常规砼路面施工中的真空吸水工序以保证砼路面表面不因过早失水收缩而产生表面裂缝及采用抗冻砼 配合比和加强对砼路面的保温养护等防止该地区路基、砼路面破损的设计技术,再将该设计技术应用于该地区的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高原高寒;换填土;纵横向盲沟;抗冻砼配比;保温养护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in naqu of tibet plateau 46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in subgrade, pavement breakage mechanism, put forward with gravel and other porous materials for filling road foundation soil road base filler to ensure the natural moisture content of less than the initial water content of frost heaving, the maximum frozen depth is arranged below the subgrade vertical blind drainage system to ensure embankment in the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is lower than the maximum frozen depth, cancel the conventional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of vacuum suction process to ensure the

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姓名:曹红彬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王建华;冯卫星 20061101

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 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处于低气温、低气压的施工环境中,比之一般地区,混凝土在施工中和运营期间的冻融破坏、内燃动力设备的效率降低、施工中的通风排烟等均需采取特殊的施工措施。我国已建成的隧道工程在高原高寒条件下的施工中,最冷月都停止了混凝土的施工。我国近五年内即将开工建设的高原隧道总长达50公里以上,研究高原高寒地区的隧道施工技术具有广阔的运用和推广前景,对我国西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目前国内公路隧道最长海拔最高的隧道工程鹧鸪山隧道项目为依托,结合工程实际,对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施工通风、隧道混凝土施工和运营期间防治冻融破坏等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通过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的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验证,形成了混凝土抗冻融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完善了冬季混凝土防冻及抗冻融的配合比设计及外加剂的选用;总结了冬季混凝土施工防寒技术措施和抗冻融施工工艺;形成了高原高寒地区长大隧道平行双洞施工通风模式,完成了高原通风机性能研究和提高供风能力的技术改造;完成了对内燃装载机的功率恢复改造,形成了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设备配套模式。 关键词:高原高寒地区隧道施工混凝土抗冻融施工通风设备配套 - I -

Study on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 cold plateau regions ABSTRACT Tunneling in Cold Plateau is subjected to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 of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atmospheric pressure. Compared with ordinary regions, special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should be adopted to deal with problems induced by Cold Plateau such as freeze-thaw damage, Combustion power equipment efficiency decrease, and Waste Gas Discharging and Ventilation. In the coming five years, more than 50 kilometers tunnel will be constructed in the Cold plateau of western China. However, special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 cold plateau have not been well studied to ensure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in these regions. This thesis present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 Cold plateau based on a case history of the Zhehushan tunnel construction. In this study, based on field test data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winter construction, concrete anti-freez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s developed; the component design and use of Chemical Admixtures are improved; research on plateau ventilation equipment efficiency is conducted to enhance the ventilation ability; combustion power equipment is upgraded to recover efficiency; a new integrated pattern for construction equipment in cold plateaus is developed. Keywords: cold plateaus regions, tunnel construction, anti-freeze techniques, ventilation, construction equipment integration - I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