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总结

小学数学应用题总结
小学数学应用题总结

数学应用题总结

共1974个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应用题是数学的半壁江山。做不好应用题的孩子,不止是数学成绩很难提高,整体成绩恐怕也会受很大牵连。

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觉得难的原因。

今天小睿老师给大家理一下,解应用题常见的问题和方法。相信,孩子如果能完全掌握,就会在解应用题上有很大提升。

审题出错,全白忙活

为什么把审题单独拿出来说?就和写作文一样,题审不好或者审偏了,下面工作做得再好也是白忙活。

数学应用题,主要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题目往往叙述内容较长,导致一些孩子没有耐心。其实,只要掌握了审题的技巧,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仔细审题

数学语言的表达往往是十分精确,并具有特定的意义。审题时,就要仔细看清题目的每一个字、词、句,只有领会确切的含义,才能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叩开解答之门。

善于挖掘隐含条件

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时对题目的条件进行补充或结果进行限制。审题时,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还其庐山真面目,便为解题提供了新的信息与依据,解题思路也油然而生。

善于“转化”和“建模”

一道数学题目,在审题时应先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并结合题意,建立数学模型、构造数学算式。

总之,审题时,一定要对题目中的文字语言反复推敲,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获取解题的途径。

让孩子培养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并在审题中学会动脑,才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无形中培养孩子的严谨做题习惯,真的是受益良多。

2大常见失误,你是不是常犯?

对题意理解失误

虽然一再强调仔细审题,但是,很多孩子还是会在这上面栽跟头。

没弄清题意,未读懂条件。在平时的应用题训练中,大多数题目叙述极为简洁,易于学生理解,但此类题目的失误率仍居高不下。

如:一段路,计划每天修48米,需要修25天。如果要提前5天完成任务,每天要修多少米?很多学生忽略了关键词“提前”二字,从而直接列成算式48×25÷5=240(米),导致解题失误。

90%的孩子都出现过此类失误,家长一定要多加提醒。

未读懂问题。有部分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连问题都未看清楚,就胸有成竹提笔就做。

如:一批梨,每筐装40千克,要装15筐。如果每筐装50千克,那么比原来少装多少筐?许多学生就列式为:40×15÷50=12(筐),学生根本没有读懂问题是求现在筐数比原来筐数少多少筐,而把它求成了现在要装多少筐。

没有正确分析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

许多孩子做应用题,不善于分析相邻的条件间的关系就草率做题,从而导致应用题出错。

如:某纺织车间加工一批布,前4天织布3600匹。照这样计算,再织8天就可以完成任务。这批布共有多少匹?有部分学生不明白“照这样计算”和“再织8天就可以完成任务”的意思,从而导致错误列式3600×8+3600=32400(匹)或3600÷4×8=7200(匹)。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在于审题的严谨性不足。初看题目,以为简单,于是,没有细致地分析题意,出现“动笔就做,做完就行”的现象。等到试卷发现后,才恍然大悟:真不该出错啊!

福利:应用题常用公式大全

常用公式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a+b)×2 面积=长×宽 S=a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3、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6、圆直径=半径×2 d=2r 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7、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体积 =长×宽×高 V =abh

8、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9、圆柱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

=2π(d÷2) +2π(d÷2)h

=2π(C÷2÷π) +Ch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0、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

11、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2、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13、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4大常见题型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的重点与难点。它不仅考察了孩子对各种数学概念的理解、记忆,也考察他们对各种数量关系的运用和推理能力,对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这么说,小学应用题学好了,对于孩子初高中都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喔!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2019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小学各年级知识点请关注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易错题习题整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判断题) 一、判断题: 1、行同一段路,甲用5小时,乙用4小时,甲乙速度的比是5:4。( ) 2、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 ) 3、只要能被2除尽的数就是偶数。 ( ) 4、每年都有365天。 ( ) 5、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扩大3倍。 ( ) 6、12/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 7、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 ( ) 8、a、b和c是三个自然数(且不等于0),在a=b×c中 A、b一定是a的约数 ( ) B、c一定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 ( ) C、a一定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 ( ) D、a一定是b和c的公倍数. ( ) 9、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 ) 10、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11、“光明”牛奶包装盒上有“净含量:250亳升”的字样,这个250毫升是指包装盒的容积。 ( ) 12、x+y=ky(k一定)则x、y不成比例。( ) 13、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四边形。( ) 14、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两者一定是等底等高。( ) 15、比例尺就是前项是1的比。( ) 16、1千克的金属比1千克的棉花重。( ) 17、1/100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 ) 18、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小2/3。( ) 19、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 20、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的内角和不变( ) 21、任何长方体,只有相对的两个面才完全相等。( ) 2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23、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物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 24、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 25、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26、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 27、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 28、比例尺大的,实际距离也大。( ) 29、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和圆的面积比是∏∶4。( ) 30、分数值越小,分数单位就越小。( )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总结(1)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总结 一.填空题 1、1.25×0.8表示( ) 2、去掉0.25的小数点,就是把这个数扩大();把50.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把它缩小到原来的( ) 3、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积会()。 4.一个不为0的数乘以0.8,它的积比这个数()。一个自然数乘以0.01,就是把这个自然数()。 5、把“2.58×0.03”中的0.03扩大为3而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2.58的小数点应(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6、56÷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精确到百分位是()。 7、3÷11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记作()商保留一位小数是()。 8、9.97÷4.21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 )保留整数是()。 10、两个因数的积是3.4,如果把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积是() 11、三个2.5连乘得积是()。 12、3x=6.9的解是()。 13、水果店运来香蕉x千克,运来的桃子是香蕉的2.5倍,香蕉和桃子一共运来( ) 千克。如果x=5,桃子比香蕉多( )千 14、35dm2=( )cm27.4m2=( )dm27.5m2=( )cm2350m2=( )公顷 ?500平方米=()公顷 ?3平方米70平方分米=()平方米 ?3小时15分=()小时 ? 1.8时=()时()分 ? 2.15小时=()分钟 ?7.6米=()米()厘米 1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 ),它的高和面积都会( ) 16、把一个形长方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 ),它的高和面积都会( )。 17、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高和面积( ),周长( )。 18、一张边长是20厘米的正 方形纸,从相邻两边的中点 连一条线段(如右图),沿 这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 的面积是()。 19、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cm,三角 形的高是( )。 20、一个梯形的上底增加3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将根据《教学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认真抓好数学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能认识人民币并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物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初步了解除法的意义会用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等等。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作业完不成,学习习惯差造成了成绩较差的现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有热情,具备这样的前提,学生才能把知识学好。本学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下载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

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很多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效果极好。 三、课堂上“精讲多练” 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及时做练习册 完成一小节的内容就及时做练习册,本学期练习册基本是在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对练习册即时讲解,及时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反复训练,直到吃透弄懂为止。 五、认真批改作业 每次布置作业都非常用心,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注重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类总结(30种)

小学数学典型应题归类总结(30种)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吨钢 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 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 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小学数学总复习易错题集(精心整理版)

小学数学总复习易错题集 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的底角都是45度,它的顶角是()度,这个三角形叫做()三角形。(注意答案的准确完整) 2、有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对边都是4厘米的四边形,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注意答案的准确完整) 3、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20天完成,已知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比为4:5,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天。(注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转化) 4、一座钟的时针长3厘米,它的尖端在一昼夜里走过的路程是()厘米。(注意两个关键词) 5、在一块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可把圆看作正方形) 6、3/4吨可以看作3吨的(/ ),也可以看作9吨的(/ )。(可看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7、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为1∶3,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体积比是()∶()。(长度比不变,面积成平方比,体积变立方比) 8、长方体货仓1个,长50米,宽30米,高5米,这个长方体货仓最多可容纳8立方米的正方体货箱()个。(注意高度上不能放整个数,不能用大体积除以小体积,要分层计算) 9、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至少需要()个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需要()个可以拼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大正方体。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依次排成一排,可以排成 ()米。(较大即棱长多1,另注意单位的变化) 10、一个数的20%是100,这个数的3/5是()。(先求单位1,再已知单位1求对应量) 11、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这天的出勤率是()。(注意出勤率=出勤人数除以应出勤总人数乘以100%,得数一定要写成百分数) 12、A除B的商是2,则A∶B=()∶()。(看到除和除以一定要小心) 13、甲数的5/8等于乙数的5/12,甲数∶乙数=()∶()。(甲乙之比不等于两分数之比,另最后一定要写成最简整数比) 14、把4∶15的前项加上2.4,为了要使所得的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前项增加它的几倍,后项也要增加它的几倍,而不能加或减相同的数) 15、6/5吨:350千克,化简后的比是(),比值是()。(注意化单位) 16、把甲班人数的1/8调入乙班后两班人数相等,原来甲、乙两班人数比是()。(调入不是相差甲班的1/8,而是甲班的两个1/8) 17、甲走的路程是乙的4/5,乙用的时间是甲的4/5,甲、乙速度比是()。(速度=路程除以时间,一定要注意前后两条件顺序不一,最后写成最简整数比)18、一个数由6个百亿、500个万,8个千,40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改写成万为单位的数写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注意改写和省略尾数的区别) 19、50以内只含有质因数2的数有()。(即不同个数的2相乘) 20、4米的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等于1米的()。(不带单位是分率,是分数的一般意义,平均分成若干份是分母,选其中的几份是分子,和整体的大小无关;带上单位是量,是分数的除法意义,用整体除以份数) 21、3/8的单位是(),要添上()个这样的单位是87.5%。 22、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分母是一位数的分数,3/4<()<4/5。(可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找中间数) 23、16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约数是(),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的()。 24、用字母表示: (1)一项工程,甲队独做a天完成,乙队独做b天完成。两队合作,()天完成。 (2)a和7所得和的3倍除以5的商。() (3)n除m的商。()(看到除和除以一定要小心) 25、一根长2米,横截面直径是6厘米的木棍,截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它原来的体积是()。(想一想截成4段截了几次增加了几个横截面,另注意单位的变化) 26、x=5b-2b b和x成()比例(把算式化简改写,x和b凑一起是乘还是除,是反比例还是正比例) 27、甲绳是乙绳的4/5,乙绳比甲绳长()(注意两个量的前后顺序) 28、一个整数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是5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最大是四舍去一个最大的尾数得到的,最小是五入得到的即进一才是5万尾数必满5且最小)29、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分别是6厘米、8厘米、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找到两条直角边,分别是底和高) 30、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测得内直径是10厘米,内装药水深度有16厘米,正好占杯内容量的80%。如果装满药水,应是()毫升。(注意实际高度,可先求药水体积再求容积或先求杯子实际高度再求容积) 31、一本书若定价每本10元,获得的纯利润是25%;如果想使获得的纯利润是40%,则每本书应定价()元。(注意单位1是成本,纯利=定价-成本,定价=成本×(1+利润率)) 32、4/11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总结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更新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标的推出,要求我们更新观念,与改革同步。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角色转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这个学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我在教学“线段”的认识时,如果为了背出线段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是结合情境,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得空间观念、观察想像力和探索问题得能力。所以,从一开始用消防员滑铁管引入,到最后小明从家到学校得线路结束,整个课自始至终,由近到远都与生活实际、情境问题密切地结合,使学生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线段以及与线段有关地简单问题。 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作为教师是值得注意的。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身高,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位数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读、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四、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如书本第18的例3:“学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

小学三下册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汇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较难题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一、填空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5 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在这个长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今年全年有( )天,第一季度是( )天。从今往后,第一个闰年是( )年。 3、□73÷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 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10 厘米,宽5 厘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周长是( )厘米。 二、选择 1、小明家的客厅和小芳家的客厅一样大,小明家客厅用了126 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 块地砖,那么( ) A、小明家用的地砖大 B、小芳家用的地砖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2、小明家客厅用了126 块地砖,小芳家则铺了140 块地砖,那么( ) A、小明家的客厅大 B、小芳的客厅大 C、一样大 D、说不清 3、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45 千克,最轻的23 千克,下面哪个数量有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 ) A、45 千克 B、32 千克 C、23 千克 4、25×40 积的末尾有( )个0 。 A、3 B、2 C、1 5、周长是80 米的正方形花坛,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A、320 B、6400 C、400 6、两个数相除,余数是8,除数最小是( ) A、7 B、8 C、9 7、852÷8 的商( ) 中间有0 B、中间没有0 C、末尾有0 8、704 被7 除,结果是( ) A、10......4 B、100......4 C、1000 (4) 9、当A÷B=13……9 时,B如果取最小,A=( ) A、117 B、130 C、139 10、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1)班42 人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 人参加书画小组, 24 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人。 A、7 B、8 C、9 D、10 11、下列商最接近80 的算式是:( ) A、481÷6 B、550÷7 C、600÷8 D、959÷9 12、图书管理员将新书放在书架上。如果书架共有19 格,每一格可放32 至38 本,一

小学数学应用题总结

数学应用题总结 共1974个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应用题是数学的半壁江山。做不好应用题的孩子,不止是数学成绩很难提高,整体成绩恐怕也会受很大牵连。 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觉得难的原因。 今天小睿老师给大家理一下,解应用题常见的问题和方法。相信,孩子如果能完全掌握,就会在解应用题上有很大提升。 审题出错,全白忙活 为什么把审题单独拿出来说?就和写作文一样,题审不好或者审偏了,下面工作做得再好也是白忙活。 数学应用题,主要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题目往往叙述内容较长,导致一些孩子没有耐心。其实,只要掌握了审题的技巧,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仔细审题

数学语言的表达往往是十分精确,并具有特定的意义。审题时,就要仔细看清题目的每一个字、词、句,只有领会确切的含义,才能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叩开解答之门。 善于挖掘隐含条件 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时对题目的条件进行补充或结果进行限制。审题时,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还其庐山真面目,便为解题提供了新的信息与依据,解题思路也油然而生。 善于“转化”和“建模” 一道数学题目,在审题时应先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并结合题意,建立数学模型、构造数学算式。 总之,审题时,一定要对题目中的文字语言反复推敲,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获取解题的途径。 让孩子培养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并在审题中学会动脑,才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无形中培养孩子的严谨做题习惯,真的是受益良多。 2大常见失误,你是不是常犯? 对题意理解失误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汇总及解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汇总及解析 01填空题。 1、1.25×0.8表示( )。 2、去掉0.25的小数点,就是把这个数扩大( );把50.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把它缩小到原来的( )。 3、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积会( )。 4.一个不为0的数乘以0.8,它的积比这个数( )。一个自然数乘以0.01,就是把这个自然数( )。 5、把“2.58×0.03”中的0.03扩大为3而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2.58的小数点应(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6、56÷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 )精确到百分位是( )。 7、3÷11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记作( )商保留一位小数是( )。 8、9.97÷4.21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 )保留整数是( )。 9、在“3.1.4.、3.14·、3.14、3.13· 、3.23”中,最小的是( ),最大的是( )。 10、两个因数的积是3.4,如果把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积是( ) 11、三个2.5连乘得积是( )。 12、3x=6.9的解是( )。 13、水果店运来香蕉x 千克,运来的桃子是香蕉的2.5倍,香蕉和桃子一共运来( )千克。如果x=5,桃子比香蕉多( )千克。

14、35dm2=()cm2;7.4m2=()d m2;7.5m2=()cm;2350m2=()公顷;500平方米=()公顷; 3平方米70平方分米=()平方米;3小时15分=()小时;1.8时=()时()分;2.15小时=()分钟; 7.6米=()米()厘米。 1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它的高和面积都会() 16、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它的高和面积都会()。 17、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高和面积(),周长()。 18、一张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纸,从相邻两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如下图),沿这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阴影部分)面积是()cm2。 19、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cm,三角形的高是()。 20、一个梯形的上底增加3厘米后就变成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如下图),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完美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本期我担任大杨中心学校二年级一班老师数学教学工作。这20xx 年的这一年来,自己工作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现对自己的工作回顾如下: 一、政治思想 本期来,自己认真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撰写读书笔记6篇,心得体会6篇,自己思想认识有了明显转变,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大大加强。做到了学习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认真反省工作得失,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及时整改,使自己的政治素养明显提高。 二、教学工作 多年来,自己一贯奉行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的教学原则,坚持把工作做细做实,加强教学过程全程跟踪管理,真正确保教学工作中不出现大的纰漏,因材施教。具体做法是:在认真备课的同时加强教科书的批注,做到每一句,每一段严抓细扣,准确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备课的实用性。上课做到精讲精练,巧讲巧练。 抓住根本,讲求实效,重视数学基本功训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的动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限度的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个体差异,不搞题海战术和机械重复。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习、爱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勤布置、勤辅导、勤检查、严要求、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自己已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今后教学工作开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学效果显著。 三、班级管理 在完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级自管小组的作用和德育积分的作用,奖优促差,榜样示范,做到周小结月评比,强化班干部监督职能,规范学生言行,倾力打造班风正、学风浓、讲文明、守纪律的先进班级。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内心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思想,真正做到了环境教室干净清洁,纪律安静有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文雅清静、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存在问题 1.教学工作欠严欠细教研教改没有新的起色。 2.班级管理中欠冷静易犯急躁病。 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改进管理方法,扬长避短,干好本职工作。

浅谈小学数学易错题案例 2

浅谈小学数学易错题案例学生数学错题天天有,如何减少错题、预防错题的发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难点。一、案例描述片段一:课前怎样预设“错题”?——预设生成“亮点”。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掌握新知,落实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进行课前预设时,有时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对错题的辨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将“错点”变为“亮点”,提高学习效果,成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例如: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时,想到学生对倒数的概念往往辨析不清,便在进行相应的知识铺垫后,预设了一组概念辨析题。例如下: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因为67 和76 乘积是1,所以67 是倒数,76 也是倒数; 3、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1。辨析片段生1:我认为第1题是对的,应打√;比如67 ×76 得数是1,所以67 和76 互为倒数; 生2:第1题是错的,应打×;因为,乘积得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 生1:我还是认为第1题可以打√,因为得数也包含乘出来的得数; 生3:我赞成生2的意见,只有乘积的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加、减或除出来的得数是1的两个数,不能算是互为倒数。例如刚才复习题中67 +17 =1,67 和17 是互为倒数吗?当然不是! 生1:哦,我懂了。第1题应打×。第2题也应该打×,67 ×76 乘积是1,所以只能说67 和76 这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不能孤立的说67 是倒数,76 是倒数。师:这样理解对吗?, 生齐:对! 生4:第3题是对的,如98 的倒数是89 ,1712 的倒数1217 ,89 与1217 都小于1; 生5:第3题是错的,77 、99 、1212 都是假分数;它们的倒数仍然是77 、99 、1212 ,它们的倒数分明等于1,而不是小于1;所以这句话应改为“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1”才对。点评: 教师预设的3个判断题,均是学生过去易混淆的“错点”;让学生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比较、探讨,最后弄清楚“倒数”概念的准确内涵,起先出错的同学自己找到了错因,纠正了原先错误的判断。“错点”变“亮点”的辨析过程,多么精彩啊! 片段二:课中生成“错题”怎么办?——疏导生成“亮点”。课堂预设是在课堂教学之前考虑的,但众所周知,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同样,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即使上同样的教学内容,课堂也往往不会一样,因为,生成的课堂难免出现“不可预约的错误”。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尤其当“错点”呈现之时,教师要学会延迟评判,进行巧妙疏导,让学生们自己通过讨论“错点”,析“错因”,找对策,将它转化、生出新“亮点”,进而自主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练习中出现了这样的一道题:0.65÷2.5=?学生当时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法:(1)6.5÷25=0.26;(2)65÷250=0.26;(3)65÷25=2.6。大部分学生用了(1)式算法,少部分用了(2)式算法,也有3、4个学生因为对小数点变化的规律没有理解,写成了(3)式。针对这种比较典型的现象,笔者没有立即进行判断,而是提醒学生进行验算辨别。很快学生通过验算,0.26×2.5=0.65,2.6×2.5=6.5判断出(1)(2)正确,(3)错误。很显然,用(3)式计算的学生,没有考虑商不变的性质,错误地将被除数和除数都变成了整数;用(2)式的学生运用了商不变的性质,虽然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都变成了整数,但是不够优化。针对这两种现象,教师利用这次错误资源创设了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比较、讨论,解决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片段三:作业出错怎么办?——比较生成“亮点”。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作为教师,我们要多研究这些“错题”出现的原因,巧妙地通过比较,让学生找准“错点”,领会出错的原因,自己纠正错误,达到“纠正一个错点,预防一类错题”的目标,形成自主学习的“亮点”,提高了学习实效。[错点例选1] (1)24×5=100 (2)37 +47 ×38 = 38 错点分析这种错误是强信息干扰所产生的。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深刻,当遇到与强信息相似的外来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干扰正常的思维活动。如:(1)式是受到25×4=100这个强信息的干扰;(2)式是受到37 +47 =1这个强信息的干扰;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想简便的强成分掩盖了运算顺序在头脑中的概念,引起错觉。三、案例反思1、数学错题是小学生作业练习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小学生做数学练习,无论是课堂、家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资料讲解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完整word版)比较全面的小学数学易错题集锦--汇总

小学毕业考试易错题集锦 一、填空 1. 20千克:0.2吨的比值是()。 2. ():20= 12/( ) =24÷()=()%=二成=()折 3. 在第15届亚运会上,我国香港特区运动员获得6枚金牌,12枚银牌,10枚铜牌。所获金牌、银牌和铜牌的数量之比是(),把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4. 一种商品先降价10%,再涨价10%。现价是原价的()% 5. 一只挂钟的分针长15cm,经过1小时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cm,分针所扫过的面积是() 6. 把15米长的电线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米,一份占全长的()。 7.400米的25 是()米;比24吨多38 是()吨。 8.一袋大米25kg,已经吃了它的2/5 ,吃了()kg,还剩()kg。 9.大圆的半径相当于小圆的直径,这两个圆的面积和是100平方厘米,大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用一个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剪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11、往30千克盐中加入()千克水,可得到含盐率为30%的盐水。 12、在一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13、两正方体棱长比为1∶3,这两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体积比是()∶()。 14、一个三角形的底角都是45度,它的顶角是()度,这个三角形叫做()三角形。 15、一个数的20%是100,这个数的3/5是()。 16、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这天的出勤率是()%。 17、甲数的5/8等于乙数的5/12,甲数∶乙数=()∶()。 18、把4∶15的前项加上2.5,为了要使所得的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 19、6/5吨:350千克,化简后的比是(),比值是()。 20、把甲班人数的1/8调入乙班后两班人数相等,原来甲、乙两班人数比是()。 21、一个数由500个万,8个千,40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改写成万为单位的数写作()万,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作()万。 22、一根绳子长4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长()米,等于1米的()。 23、一根长2米,横截面直径是6厘米的木棍,截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原体积是()。 24、x=5b-2b B和X成()比例 25、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分别是6厘米、8厘米、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6、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测得内直径是10厘米,内装药水深度有16厘米,正好占杯内容量的80%。如果装满药水,应是()毫升。 27、4/11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28、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如果A-B=1,那么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9、一个两位数,能同时被3和5整除,这个数如果是奇数,最大是();如果是偶数,最小是()。 30、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m,个位上的数字是n,这个数是()。 31、一个两位小数,它的近似值是4.0,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32、分母是6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33、5/7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和最小的质数相等。 34、甲数是乙数的60%,甲数比乙数少()%,乙数比甲数多()。 35、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度的比是(),货车的速度比客车的速度快()%。 36、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分米,它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棱长是()分米。 37、一根长1.5米的长方体木料,底面是正方形,把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0.18平方分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小学五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易错题分析.DOC 易错题一 小明和爷爷在400米的环形操场上跑步,由同一起点逆时针出发,小明速度为6m/s,爷爷的速度为4m/s,问多少秒后小明超过爷爷一圈? 点拨:这类型的题目属于追及问题。设x秒后小明超过爷爷一圈。则6x-4x=400→2x=400→x=200 易错题二 一名警察以400米/秒的速度向小偷追去,小偷的速度是350米/分,现在警察和小偷的距离是500米,那么警察最快几分钟追上小偷? 点拨:这是一道典型的追及问题。根据速度差×追及的时间=追及的路程,设最快x分钟追上小偷,(400-350)x=500→50x=500→x=10 易错题三 小明与小清家相距4.5千米,两人同时骑车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0米,小青每分钟行4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点拨:此类型题目属于相遇问题,根据速度和×相遇的时间=相遇的路程,4.5千米 =4500米, (50+40)x=4500→90x=4500→x=50

易错题四 张大爷沿着一面墙,用3米6分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鸡舍,其中长是宽的2倍,这个鸡舍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点拨:沿着一面墙围鸡舍,说明只有一条长和两条宽,设宽为x,长为2x,3米6分米=36分米,2x+x+x=36→4x=36→x=9,长:2×9=18(分米) 易错题五 师徒两人共加工44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45个,徒弟每小时加工35个,加工几小时后还剩40个? 点拨:设x小时后还剩40个,则: (45+35)x+40=440→80x=400→x=5 易错应用题 1、某小学五年级有学生55个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解析:根据等量关系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列方程。】 解:设女生有x人,则男生有1.2x人 1.2x+x=55 2.2x=55 x=55÷2.2 x=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