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读拖延心理学有感(一)

文| 小梅

1

在读《拖延心理学》之前,我一直认为,拖延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毛病。有些人经常为不易改掉的习惯懊恼,有些人为在最后一秒的灵感迸发而沾沾自喜,这似乎是生活常态。

当我读了这本书,对拖延行为进行深入了解后,看法有了改观。虽然只读到一半,但是对我有两个帮助:1. 认清现实和自己,接受自己;2. 指导自己在育儿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拖延习惯的养成。

表面上看,拖延是个人的时间管理问题,或者对所处理的事情责任感不强而逃避的方式。事实上,研究发现,拖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涉及个人的心理、行为和情绪问题,还涉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即使我们意识到拖

延的存在,已经耽误了事情,却无法停止这种行为。

2

有时,我们会被一些所谓”拖延者的信条”所说服。

比如说,

1. 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2. 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3. 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安全;

4. 如果这一次我做的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很好;

5. 如果我成功了,别人就会受伤,等等。

我们平时听到这些,会认为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是完美主义者,办事求稳。事实上,这些跟拖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这些想法是不现实的,是为拖延开道的个人观念。如果你认为必须做到完美,那么你宁愿拖着也不愿努力去做,因为你不愿意冒风险被人批判你的

失败;如果你认为成功是危险的,你就会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而降低成功的概率。

人们形成拖延习惯,是因为害怕,害怕展露真实的一面,会不被别人接受,以至于拖延者不仅躲开了认知世界,也躲开了认知自己。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反感的痛苦,但是比起认清自我所带来的脆弱,这种痛苦更容易接受。改善拖延的过程,也是认清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像老朋友一样与自己相处的过程。

3

很多人都有拖延行为。

有的拖延会导致严重的外在后果,甚至严重性会出乎你的预料;有的拖延虽然没有产生严重的外部损失,但是拖延者的内心受到极大的煎熬,从恼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同时,也有一部分人的拖延体现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而在重要事情上,基本都能准时完成,貌似这种情况下的拖延完

全可以忽略。我之前也这样认为。随着自己的成熟,对做人做事上的精益求精。我慢慢发现,这种拖延很难根除,在你意志力薄弱的时候就会凸现,影响对自我的认可感。

当了妈妈后,我很担心自己的拖延行为在孩子身上放大。为了完善自己,也为了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我特意挑选了这本书仔细研读。从中了解到,孩子的拖延行为不是单纯从父母身上学习来的,还跟其家庭关系有重要联系。

在本书第九章中,作者系统阐述了亲子关系的不协调,会给孩子拖延问题的产生制造机会。通过对拖延者的研究发现,有五个基本的家庭倾向。这五个倾向和与之相伴随的内心恐惧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它们是:施压、怀疑、控制、依附和疏远。这五个倾向在每个拖延者的家庭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五种倾向相互交织,压制着拖延者的自尊心发展,从而培养出拖延习性。

4

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评估。

如果你的自尊低,就会感到空虚。如果自尊受到膨胀,你会感觉自己几乎无所不能。个人成长中的一个使命,是要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合理认知,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同时维护一个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家庭可以通过接受孩子是怎样一个人,而支持其完成这个使命,帮助孩子发展出一个稳定的自我感。父母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尽量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积极与孩子互动,提供心理上的安全地带。这是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接受,被爱,具有完整感和对自己有信心的一个基础。当然父母也不是完美的,也会犯错,也会有糟糕的情绪和行为。这段时间里,可能无法呼应孩子的需求。

幸运的是,好父母无须事事和孩子呼应。研究表明,父母只要在30%的时间内与孩子呼应,就会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牢固的情感依赖。如果父母与孩子

的互动关系破裂,父母忽视了孩子的需求,可以启动修补程序来弥补。不仅可以改善关系,也教会孩子犯错后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价值,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尊。

总之,在家庭中,爱是无条件的。孩子,包括父母,都应该以本来的面目被接受。否则,孩子会选择性的扮演特殊的角色,通过拖延将自己不被认可的部分隐藏起来。失去了与自己另一部分的接触,和进行自我整合的机会,更不用提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建立自尊了。

客观地了解拖延产生的根源,只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会通过阅读后半部分,了解如何征服拖延。当然,如果知道了如何做,拖着不去实施,可能又是新一轮拖延的开始。克服拖延是持久战,希望可以坚持到最后。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二):在战胜拖延中寻找更好的自己

姚赛群

半年前,在庆祝闺蜜箐箐博士毕业

的聚会上,大家在感叹箐箐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的同时,也纷纷吐槽起各自的拖延症来。熬夜赶稿、日常小事拖拉、减肥计划搁浅…大家都因拖延而焦虑,却都在焦虑中拖延。随着话题的深入,内疚、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也在席间蔓延开来。箐箐浅笑说道:”大家看看《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吧,我想大家肯定会有收获。”她的提议立即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聚会结束后,人手一本《拖延心理学》,心满意足的各自回家。

接下来的日子里,闺蜜群里不断更新着与《拖延心理学》有关的消息。先是摘录大段直击各自心灵的句子;接着就是讲述与书中理论完美契合的各种拖延故事,最后大家纷纷订出战拖计划,誓与拖延一刀两断。比如:经常有写作任务的小米希望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稿子,不想每个假期都在焦躁写稿中度过;将要步入婚姻殿堂的燕子期盼这次减肥成功,想着在半年后的婚礼上成为最美新娘。

因为一本书的阅读,让我的小伙伴们都鼓起了开启新生活的勇气。最先让我们感受到变化的,就是过去每次聚会都因赶稿而缺席的小米。在《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中小米总算找到了导致她经常熬夜赶稿的原因:工作目标笼统和精力难以高度集中。小米说,每次打开电脑准备写稿时,总是先上QQ,再看微信,接着再把网页热门消息逐一搜个遍。一天下来,什么事情也没干成,隐隐而来的交稿压力,虽然让小米有点心虚,但仍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的话来安慰自己。当然一挤又把工作全都堆在交稿日的前一天,为了按时交稿,熬夜也是在所难免。

接下来,小米和大家分享了新的工作方式。现在的小米每接到一个写作任务,就会把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诸如:查阅资料、列好提纲、逐个写作、成稿修订。再根据任务完成时间,给每个子任务定时,比如:查阅资料5小时。接着,通过一款叫”番茄钟” 的手机APP,

将子任务划分成一个个25分钟的迷你小任务,然后定时开始做事。完成一个25分钟的迷你小任务,系统将会奖励一个番茄。当你完成一天的工作时,从系统中就可以清晰的反映出自己的工作进度。小米说,这样的工作方法让她感受到彻底掌控工作进度的快感,提高了工作的专注力,彻底的摆脱了“黑色交稿日”.听完后大家都对小米伸出大拇指,抢先下载了”番茄钟”APP,也都在心里想着回去自己也试一试。

在大家纷纷效仿小米”细化任务、提高专注力”的战拖宝典时,燕子的完美变身,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燕子是个微胖的可爱女孩,从认识她的第一天起,减肥是挂在她嘴上的话题,不过也仅限于说说,微胖的体型已经快伴随她十年了。多年来父母朋友劝她运动调理,她置若罔闻。结果在数月以前,她突然行动起来,跑道上、健身房里到处都是她挥汗如雨的身影。当她真的穿着她理想中的婚纱站在我们面前

的时候,大家不禁感叹《拖延心理学》的力量。

打开燕子的健身主页,她的个性签名映入眼帘---”拖延的问题就是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顺着一条条博客读下来,燕子的减肥之路也逐渐在我们的脑海中清晰浮现出来…自小就有点肉呼呼的燕子不是从未想过减肥,而是多次尝试以失败告终,故而”瘦下去”成了燕子一个无法企及的梦。燕子读《拖延心理学》后,在博客里写道:害怕面对减肥失败是自己搁置减肥计划的拖延理由。

找到拖延原因的燕子,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姑娘共同成立了一个”减肥小组”,大家一起相约运动健身,共同探讨健康饮食。曾经的燕子可能会因为天阴而放弃晨跑的计划,而现在生活里所有的事情都在围绕着减肥这个话题。在减下3kg 的时候,燕子果断的买下了那件价值不菲、现在仍不能穿进去的理想婚纱。大家都在说燕子冲动消费的时候,燕子一脸认真地告诉我们,她每天都看着婚纱,

想象自己穿进去时的光芒四射,那场景每次都会让她热泪盈眶。

接下来的燕子一路高歌猛进。当天天见面的燕子妈妈也终于说出:哎呀,你好像瘦了的时候,燕子如愿的穿上了那件她理想中的婚纱,成为自己婚礼上最美的新娘。

当然燕子的”组团减肥、自我奖赏”的战拖方法也在朋友圈里广为流传。

这就是这半年来,我们读完《拖延心理学》并去实践它的故事。这两个女孩,一个将自己从堆积如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一个将自己从低迷情绪中重新拾起,她们都在战胜拖延中寻找到了更好的自己。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它给了诸如我们这样深受拖延症困扰的读者一个希望。告诉我们:只要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的问题,找到自己真正接受的方式去努力实践它,那拖延症将会不治而愈。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学这门学科现有的发现和成果做了一个介绍和总结,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一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如何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孩子的哪些问题是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和矫正的,儿童每天应该看多长时间的电视,能够从儿童期的行为预测长大后的智力吗,等等。儿童心理学的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各级教育工作者,或者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了的家长,都会发现儿童心理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儿童令人着迷,儿童非常重要。这两个非常好的理由使我们想对儿童了解得更多一些。儿童令人着迷是因为他们和成年人既相似又不同一方面,他们明显有潜力发展出成熟个体才具有的各种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具有只在他们那个年龄段特有的能力和要求,需要我们去承认、去尊重,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儿童令人着迷还因为儿童期的本质就是发展变化。观察新生儿长大成幼儿,再一步步长成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少年、青年,试图解释这些变化中暗藏的各种机制,这不仅吸引人的智力工作,而且能满足感情上的需要。早期经验对心理有不可挽回的影响吗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是被遗传因素塑造的为什么一些儿童比另一些儿童更早地获得语言能力离婚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有最理想的方法帮助儿童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吗哪怕仅仅

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我们也希望回答这些问题,以及其他很多在日常抚养和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儿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社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怎样带大和教育下一代。这样,又有许多问题产生了。是否存在着某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充分挖掘潜能呢有哪些冒险的因素是我们需要了解和避免的早期攻击性是预示着以后暴力和犯罪的一个危险信号吗儿童能够弥补回失去的重要经历吗比如应该在婴儿期和父母形成亲密关系的经历,比如在上学前要接触很多读物的经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对儿童的养育者有意义,对教育、福利、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政策制定者也有意义,使他们可以制定出最符合儿童健康发展的政策。儿童心理学的目标是要通过客观研究建立起一个能够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的信息基地。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到儿童发展本质的事实性结论,而不仅仅是一些看法。尽管儿童心理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它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左右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一本书里要将它的方方面面都讲清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相反,本书的目的是要对现有的发现做一个总结,着重介绍近些年来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并对儿童心理学的本质及其成就做一说明。 全书目录分为: 1、认识儿童 2、儿童的本质 3、人生之初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犯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姓名:学院: 专业:学号:班级:每个星期四的晚上的犯罪心理学选修课,每每总让同学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引发深思。老师总是向同学们问破案智力题,同学们也很积极的回答参与。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慢慢的,从《犯罪心理学》这门课中,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从罪犯和被害人的角度探讨了犯罪的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尤其从罪犯的认知方面,可以深讨罪犯的知觉、推理、信念、决策和态度;此外,还可以分析犯罪行为的原因、分类、预测、预防、干预和治疗。于是,通过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我相信,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上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所以,学习犯罪心理学很有必要。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很大的帮助,现在许多新闻都报道过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这些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现象。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中很优秀,很出色,我们通过分析也可以发现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前途。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犯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应该对它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对犯罪方面只是的学习也变得十分必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如此。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为研究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作出了贡献,并且也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犯罪的实践服务,它为让社会认识犯罪发生的机制,并使之配合有关人员帮助人走上正途。犯罪是一种特别危险的侵害法益的不法行为。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你总结写完了吗?” “哎呀,又不是马上要,急啥?” “也是,提前几天做了就行。” “啊!快到截止日期了,最近好多事挤一起,我还没做完,又得熬夜了…” “哎,我也是,原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还挺麻烦的,快点做吧。” 这样类似的对话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或者是自己说过?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很普遍,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拖延症”。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拖延?这种行为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根源?关于这方面的专业研究,比较有名的就是美国的两位心理医生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写的这本《拖延心理学》。我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而自己也深受拖延症的困扰且一直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但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拖到现在才看了这本书。 人为什么会拖延?作者认为,拖延的情绪根源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情绪波动,因为他们利用拖延来逃避不舒服的感受。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根源:拖延者的主观时间与钟表时间的冲突;拖延的生物根源,包括你的身体、大脑以及你的遗传基因;拖延的人际关系根源,主要指你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以及你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十

分复杂,不过有一点可以排除在外,拖延和智力没有关系。要摆脱拖延,真正认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是第一步。 书中提到一个拖延怪圈,是拖延者基本都会经历的,即从接到一个任务到最终那个任务被放弃或是被完成了的这个过程。整个过程从头到尾短则几个小时,多则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并且,大部分的拖延者都会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地在这个怪圈中挣扎。对此,我深有体会。比如,每次刚刚接受一个任务,总是信心满满,觉得虽然自己不能马上开始,但是一定会有条不紊地完成它。直到早点开始的时机已经失去,我才开始焦虑,压力也逐渐加重,但是想到离最后期限还远着呢,所有还是抱着希望。时间又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开始,一种不祥的预感取代了剩余的乐观情绪,回顾自己所浪费的时间,意识到自己无法挽回,又陷入后悔和自责;在这个阶段,除了这件事,其他事我都愿意做,而转移我注意力事务的出色完成甚至让我相信在那件事情上我也正大步迈进;有时甚至通过种种方式让自己看起来很忙来掩盖自己的窘境。到下一阶段,虽然我感到惭愧内疚,但是继续抱着还有时间的希望,盼望着“缓刑”的奇迹出现。离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了,此刻我已经绝望了,后悔、内疚、痛苦涌上心头,对能否完成任务的担忧已经变成了一种令人生畏的恐惧,觉得自己缺少了其他人都有的约束力、勇气、头脑或者运气,他们都行,就我不行。到最后把自己逼到不得不在背水一战和弃船逃跑之间做选择。选择不做的话,这个拖延怪圈就此画上了句号。选择做的话,此时的压力已经让我痛苦不堪,让我感到做些什么总比无所事事好。而令我惊讶的

儿童发展读后感

《儿童发展》读后感 市六小蒙亚娟 《儿童发展》这部书是美国的劳拉·E·贝克所著,这部书中,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奉献一本在知识性上催人上进的课本”。这部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阐述了儿童的内在潜能,表明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他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他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揭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较少(或尽量减少)干预儿童主动(或自发性)活动的基础上的。他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

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 《儿童发展》这部书从总体上概括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的表现。从总体上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规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为深刻的内容,即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 读《儿童发展》有感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把孩子们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感受到孩子们的身心变化非常大,甚至孩子们的一些思想变化都出乎我的意料,每次对孩子的教育有点力不从心。前段时间在百部教育名著目录中看到《儿童发展》,便决心好好看看。 看了一段时间,确实得到其他教育书籍所感受不到的启发。《儿童发展》全书分五大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基本理

犯罪心理学期末复习答案1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 简述题 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答:青少年时期为什么是犯罪的高峰期?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原因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与青少年时期固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相关的。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青少年生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缺乏抵御外界诱惑的生理机制。所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远远大于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腐蚀作用。 (二)青少年的体能强壮、精力充沛。 从犯罪行为所需要的体能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体力最强壮的时期。有的青少年因精力过剩,便不顾对象和方式地发泄,甚至不惜以恶作剧的方式进行暴力犯罪。此外,青少年的感情易冲动,胆大妄为,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犯罪具有典型的重体力、重暴力、凶残等特征。 (三)青少年的欲求最多、最强烈。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欲求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当正常渠道不能满足欲求时,便可能采用非法的手段和方式去获取满足,从而诱发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青少年遇到的矛盾最多、最复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挫折和磨难最多的时期。由于生理的迅猛发育与心理发展水平不平衡,造成了青少年内心的冲突加大,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有的青少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企求不劳而获,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再加上不良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败坏、腐败现象的存在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起到了激发作用。 2、简述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答:诈骗犯罪人使用欺骗的方法掩人耳目、以假乱真,使被害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与犯罪分子自身的心理条件和被害人的心理弱点的巧妙利用,是诈骗犯罪得以实施的两个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一)诈骗犯的认识特征 主要表现为:第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二,熟悉市场行情。第三,自我评价自以为手法高明,很难识破,具有较强的冒险侥幸心理。第四,对社会心理现象比较熟悉,其依据的社会心理是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状况有密切联系的。 (二)诈骗犯的情绪、意志特征 诈骗犯的情绪色彩和意志努力不明显。 (三)诈骗犯的个性特征 突出表现为:第一,具有冒险性。第二,诈骗犯给人的外部印象常常是诚实、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实际上具有极端自私的性格特点。第三,诈骗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诈骗犯的动机特征 诈骗犯的犯罪动机主要是获得财物。在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心理背景下,个人需要恶性膨胀,为实现个人的金钱欲、享乐欲、畸形的成就欲,而蒙生犯罪动机。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近日看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阅读了拖延产生的一些心理学原因,颇受启发,阅读过程有种脊梁发凉的感觉,似乎以往自己很是骄傲的一些点就是阻碍自己前行的深层次的原因,不管是过于敏感,或者确实是问题,暂且先记下,以备日后深入思考和矫正。 (1)过于注重表现,把表现等同于能力。 ”不管能力如何定义,当它成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这个人表现如何成为唯一衡量,其它面都被忽略了。“表现的好坏评判标准常来自于他人,而他人无法从做事的动因和根本出发点去理解一个人的表现,因此单纯注重表现,会让人变得过于追求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完整的努力。这样获得的结果就如同空中楼阁,似乎很华丽,却总让人不安心。 (2)过高的期望,与现实形成太大的落差。 ”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

却对自己不抱希望。“后者对自己要求跟自己对自己表现期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常常自责,进而容易消沉,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3)平庸招致轻蔑 太多的时候希望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出色,是个全能的人。于是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与理想的自己相比很平庸,于是贬低平常和常规的表现,用轻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表现。拖延就是安慰自己的方式,然后找一堆接口,阿Q式的安慰自己。 (4)优秀不用努力 遇到事情,总是幻想自己有超能力,秒懂一切,解决问题都是手到擒来,分分钟了事。做不到这点就觉得自己能力有问题,对自己感到失望,然后放弃必要的努力,通过拖延来回避努力,长时间如此,让聪明变成了无知。 (5)一切都自己来,亲力亲为 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或者说只有自己做的才能放心,长

小度写范文《拖延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模板

《拖延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体会 拖延心理学心得体会需要怎么写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拖延心理学读后心得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 生活中,不管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多多少少会有拖延的现象。如学生的迟到,不及时上交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也是习惯把工作留到最后才做。因此最近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读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学》。发现其中所讲的许多道理,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上。 学生最常见的就是迟交或者不交作业。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的在这种行为。读了这本书后,让学生首先找出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找到了自己拖延的原因后,学生便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通过笔记、日记、随想等等。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见证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内容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做好计划,分步骤一点一点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有几个学生很明显的进步。 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要合理安排时间,管理自我! 拖延心理学读后心得体会 隔了21个月,最后重新把《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看完了。 唏嘘啊~~~谁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症?看是还是得靠自己啊!自救吧! 拖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情绪根源,包括内心感受、恐惧、期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二是时刻根源,拖延者与时刻的纠葛;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体、大脑以及遗传基因;四是人际关联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会关联。 情绪根源拖延的原因有恐惧失败、逃避成功、完美主义、控制自我,安全感。 拖延者对失败有恐怖感,从而一向拖延,最后失败了能够说不是他是关联,是时刻不够补。 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别人伤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伤害。 还有就是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看到这个,我承认我也是完美主义者,要么全部要么没有,不管在哪个方面,我都很明显,要么不做,要做就彻底。 好多时刻下决心的时刻比做的时刻还长,喜爱拖延,一向拖拖拖,拖到最后务必做了才会全力以赴去做。 自我控制,体此刻有个拖延者觉得拖延能够让他们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听命于他人。能够透过拖延和自己厌恶的人唱反调,有弱者的自我满足感,还能够报复他人。 安全感就在于拖延者透过拖延让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适感,维护心理平衡。实际上他们只是期望有个伙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担,不至于孤独,害怕被疏远。 而有一些则是害怕被亲近,透过拖延来拒绝他人的亲近,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时刻根源 拖延者的时刻观念和一般人不一样。 他们的主观时刻和客观时刻严重冲突,总主观认为时刻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才去做,实际上已经时候不充足了。拖延者时刻感知失去平衡,轻视未来,在管理时刻方面无序和误解。 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时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 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个时刻区域里:时刻迷失、时刻断裂、过去的好时光,对时刻的流逝不在意,不为将来做打算,拖沓此时。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脑。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 今天,我再次细细品读了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一书。书中认为儿童入学的学习准备,除了生理准备,还有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有些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常常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由于学校的外表现象的吸引。例如,学校的校舍、桌椅、墙上的图画、很多同学在一起等等。有些儿童不能或不愿按老师的指示进行学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粗枝大叶地去完成。对于在学习态度上还没有准备好的儿童,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办法由系统地来进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例如,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儿童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儿童参加班上的共同活动,培养他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工作愿望,教会他们把学习和游戏区别开来,在学习时专心学习。 书中让我明白了“建立关系”的重要性。在我以前的观念里,好像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了才会建立所谓的关系。其实与他人建立关系是儿童期最关键的任务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务之一,理解关系的形成是理解儿童发展的根本。而儿童关系的最初依赖于家庭关系,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不仅仅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凭借自己本身的资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实体。影响儿童适应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结构,抚养环境的质量才是最具决定性的,最持久的影响。儿童的发展是在人际关系的环境中发生的,关系主要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适应。从出生

开始,儿童就预先被适应成要与他人形成关系。依恋关系在婴儿期出现,在随后的几年里从反射式的行为模式发展的高度选择性的,有计划的和灵活的反应系统。发展与同伴形成的关系也很重要,但是这和与父母的关系不一样。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帮助学得许多社会技巧,帮助形成儿童的社会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进智力发展,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 书里特别强调儿童的情绪发展。情绪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东西,它被认为对社会适应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际关系中起重要的作用。情绪有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天赋的一部分。新生儿就是通过情绪来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让儿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若不能习得这种技能会给他以后的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个能力的发展就是将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这个过程要持续整个儿童期,并且涉及到学习许多调节自我情绪及其表达的策略。 《儿童心理学》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儿童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儿童。在拜读之后,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 总的来说,《儿童心理学》是一本挺不错的书,书中有许多理论如果能与自己的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应该能使自己的工作上升一个台阶。

心理学课后感受和心得

《临床心理学》课后感受和心得 11级网络二班 这学期我选修了临床心理学这门课。上了这种选修课后,虽然没有课本,但我的感触也挺大的,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临床心理学更是让我感觉好奇,但是通过我们武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记得第一节课,老师课堂的授课方式我很喜欢,虽然我们非心理学专业的没有书,但老师依旧说,让我们好好学,学了有很大的好处,记得第一个问题好像是提问什么是健康,当时感觉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可仔细想想,要是换做我,又该如何回答呢,然后我悄悄的百度了下答案,原来健康分了很多,不仅有我自己狭隘的认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有幸福感。等等。那节课,我感觉很轻松,对这门选修课的印象很好。很认真的在听老师讲课。 回到宿舍,我上网百度了下心理学的定义,以下是百度百科对心理学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并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个体进行分析,以支持其所得的有关结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去帮助那些存在心理困扰的人们,例如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就是临床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因而学习临床心理学之后,让我对人的思想、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时觉得自己学得真的很有限,自己的分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可是它总算是给了我一种解释吧。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都遇到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当时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心理学选修课,学校内也没有正式的机构来帮助我们。那时,我就曾寄希望于心理学,希望能学心理学来帮助他们。而到了大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我于是选了临床心理这一门课。 老师还会在课堂上给我们举例子,如南工的学生写给他的信,从中让们进行启发,并且如何解决问题,那次记得是说的抑郁症,我有很大的感触,有时候认得生命不是说生老病死,而是被心理所做作弄。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近日,翻读了由简·博克与莱诺拉·袁合著的《拖延心理学》一书,每看一点便觉得书中所说如同枪棒,一次次的甩过来,自身却无力挡脱。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现在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交,所以只好赶在今天的尾巴把这赶出来…… 于是,我决定要通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还有时间,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必须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马上开始。渐渐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搁,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于是,临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还

有时间…… 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我想前两类原因的吧。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的时间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欢等待,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我害怕就算平时温故而知新也抵不过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 慢慢来。我深知改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观察内心的抵抗。书中描述这这实际上是一个克服恐惧的过程,这个自我观察的过程同时也发挥着间接的提示作用。或许我须聆听内心的挣扎,然后通过理性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又比如在学习方面,当惰性与初衷对抗时,我必须告诉自己:我是学生。 我想,这次是真的要改变拖延的坏毛病。我相信,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_幼儿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_幼儿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篇一: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习《幼儿心理学》时,不够深入理解。通过暑期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谈谈我与书本的学习及体会吧!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

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习和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和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和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二: 本书重要先容了二零世纪二零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职位地方不断的强化埋头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阐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生长从描述性阶段向阐明性阶段过渡,儿童生长心理学可以或许为此提供阐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教育是一门关于兽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兽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干系与牵动都将丰裕着调和与愉悦。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门对生长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阐发,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实体会到作为一个教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仔细和耐烦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语言,把本身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索,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大学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大学学习篇1 一个学期的学习并不算长,但是我在一个学期中的收获不少,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学习其实是一种体会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媒介,在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并且不断巩固旧的知识,从而享受学 习带给自己的快乐。 有人说学习不是自愿的,是被强迫的,这种观点会使一个人 进入误区,形成一种要我学习的观念。最后那根弦越绷越紧,一 旦超过它的形变范围,它便会断开。这样的学习是失败的,也是 我不赞成的。每个学习的人都要有一种这样的观念,学习并不是 为了别人,而是自己。一切的学习成果起初都属于自己,至于最 后与别人的分享那是另一码事。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对于一个进入大学的我 来说,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自己是否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每天坚 持去自习便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选择自习的场所也因人而异, 可以选择去图书馆或者公教区。每天都要有一种信念:“我要坚 持自习”。一旦形成了这种信念,你便会继续下去,无论是在大 学还是以后工作了它都会伴随你。我就是形成这种自习的习惯, 最终带给我许多的惊喜。 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学习展开的核心。有了坚持自习的信念, 你离成功走近了许多,有时外界的一些因素会导致你的学习效率

降低。比如学习的环境,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自己自习的 时候周围很吵闹,原先的一些思维过程全部被打乱以至于无法学 习下去,我是一个习惯于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的人,安静的学习 环境会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 逻辑更加的清晰。基于这些原因,我很少在宿舍自习,一般选择 去公教区或者图书馆,加上图书馆里有很多的书籍也有利于自己 知识面的扩展。在自己疲劳的时候翻阅文学书籍放松自己,从而 使自己在下面的学习中提高效率。 抵制诱惑的定力是学习能进行的前提。大学的生活当中有许 多诱惑,让你不想去学习。最大的算是网络游戏了,有些同学沉 迷其中,放弃学习,从而荒废学业。我了解了这些,所以我在大 学坚决不玩网络游戏,看到别人玩,心里也有一种冲动,但是最 后还是抵制住了。我相信我有一种这样的定力去抵制。一旦有了 定力学习进行也容易多了,可是诱惑太多,我承认我能抵制网络 游戏的诱惑,可是其它的我有时还是会去接受。 巩固旧的知识是学习新的知识的基础。一天的学习下来积累 了许多知识,然而这些知识中有许多旧的知识,旧的知识的处理 对新的知识掌握非常的重要。就拿高等数学来说,重积分的学习 就是就知识的一些巩固,重积分中用到许多定积分的概念及公式,在做题中也是慢慢的显现出来。因此在接受新的知识之前必须巩 固下旧的内容,翻阅课本或者老师的课件都是很好的选择。 习题的练习与思考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途径。一天的学习下来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是明代诗人钱福的佳作,诗中可是看出,前人已经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尤其要珍惜今天的时间! 今天,当我读完美国作家威廉·克瑙斯的《终结拖延症》后,更加意识到当我们决定做某事的时候,我们要战胜自已内心的拖延习惯,尽可能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把它完成。因为,这对于完成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言道:慢工出细活。试想,当你仓促的干完某事,连检查的时间都没有了,怎么能够去保证质量?这根本不叫完成某事,这只能叫对付掉某事。虽然拖延症是对我们最普遍、最顽固又最复杂的挑战,但是我们可以试着让自已坚持实践“立即行动”哲学,为自已照亮一条新路,沿着这条新路,我们去“战拖”!我们在观念上要转变自已,识破那些将我们引离主线的消极自我意象和情绪威胁,以及分心的活动,不让他们去妨害我们的工作成果。 拖延现象仿佛是一团迷雾,多变而复杂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借口和意外,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自已的期望值,采取可行的矫正措施,来对抗拖延行为。遇到事情,很多人可能都有“待会儿再做”的这种心态,它就像一张“借据”,它预支着“现在就玩”的特权,让“以后”再为“现在”买

单。可是每当借款到期之时,甚至不用等到那个时候,你往往就会发现利息的高昂。所以,我们不能把明天的时间透支给今天来玩,而把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这样我们实际付出的成本也会很高很高。 《终结拖延症》这本书让我们用三管齐下的方法,终结拖延症,不妨让我们努力试着去改变我们的拖延:1、通过认知方法磨亮自我察觉,改变拖延思维,从而斩断我们的拖延思维;2、通过情绪方法建立对不愉快任务的忍耐力,练出情绪肌肉,克服拖延,让自已知道如何去应对与压力相关的拖延;3、通过行为方法,让自已果断行动,坚持到底,攻克拖延。 人的一生中,许多习惯都是自已养成的,好的习惯我们可以继续保留,坏的习惯我们要慢慢让自已去丢弃。拖延就是一种坏习惯,当我们愿意去战胜拖延的时候,我们就要有决心和我们的拖延坏习惯说再见。今天的事就让我们养成今天就做的习惯,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那么,告别拖延,就从现在开始吧! 王俊 2018年3月20日夜

读书心得《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读书心得《拖延心理学》读后 感 这本书是刘老师在周四的好书推荐活动中介绍给大家的,我觉得 自己也有拖延的毛病,所以就买了一本。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对如何加快我的节奏,节约我的时间。我的理解是: 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存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过于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 目标。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个迷你目标都 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积成大目标。现实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问自己: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 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 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下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利 用接下来的15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你只要通过一次一次的15分钟才能做完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钟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当你 遭遇到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困难是,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 一个需要你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可能 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甚至扔下不管)。你真的是做这件事的唯 一人选吗?这件事真的必要去做吗?我会给这件事找一个合适的人

去做,这样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了。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 说不,不是不做只是要合理安排时间!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 的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做是在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 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我们能够做出自 己的选择,可以拖延,也可以行动,即使自己的心里不舒服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行动的。以往的历史无法决定你当下要怎么做,你可以从学习、成长和挑战自己中获得快乐,你不必等到完美之 后才觉得自己有价值。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

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例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 健康隐患,开展了集体指导讲座“沉溺网络的危害”,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等,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虚度年华,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这些不同的主题教育都是根据学生不同时段可能发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意识的集体预防性干预途径,这些特定的集体

关于犯罪的心得体会

关于犯罪的心得体会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研究什么?这实质上是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 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围颇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确定:⑴把什么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①犯罪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②一般违法人,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③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④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办案质量;⑤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成效。⑵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理学(广义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主要有: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如个体犯罪的心理预防,犯罪侦查心理和审讯、审判心理以及罪犯矫治等问题)以及其它有关课题。 何谓犯罪及犯罪的社会关系: 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 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联系到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抑或真相。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只有了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为,才能对症下药。拖延不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问题,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问题,只有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答案。 《拖延心理学》就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们深层次的想法和问题,让我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们自己来掌握取舍,更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实用性建议。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

生活中,不管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多多少少会有拖延的现象。如学生的迟到,不及时上交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也是习惯把工作留到最后才做。因此最近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读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学》。发现其中所讲的许多道理,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上。 学生最常见的就是迟交或者不交作业。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的在这种行为。读了这本书后,让学生首先找出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找到了自己拖延的原因后,学生便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通过笔记、日记、随想等等。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见证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内容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做好计划,分步骤一点一点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有几个学生很明显的进步。 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要合理安排时间,管理自我!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 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 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 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刻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爱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此刻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务必打印,因此只好赶在周末的尾巴把这赶出来……于是,我决定要透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例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