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教学案

华罗庚教学案
华罗庚教学案

《华罗庚》教学案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1、课前搜集华罗庚的故事;

2、早读完成《早读晚练》之“知识集粹”和“诗文早读”;

3、预习课文,结合你了解到华罗庚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华罗庚是怎样的一个人?

4、【识记积累】完成《步步高》之“基础梳理”

重点词语:

署(shǔ)名扉(fēi)页怠(dài)慢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蜚(fēi)声追溯(sù)商榷(qùe)

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课堂互动】

一、走进传主

华罗庚: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苦家庭,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二、课文感知

1、这篇传记的传主,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数学家______。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主要通过生活细节突出传主某一方面的精神特性的写法不同,这篇文章以________为线索,较为完整的介绍概括了传主华罗庚一生的生活经历。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材料多而不乱。这种写法,是传记文最常用、同时也可以非常灵活变化着来运用的一种写作形式。

2、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梳理华罗庚的生平经历,思考:作者是怎样组织相关材料为华罗庚立传的?

三、内容探究

1、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从第一部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

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

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

④病后残废:献身数学,写出名作。

启示:不管条件是怎样地艰辛,也不管命运是如何地坎坷,华罗庚对数学都是一往情深、坚贞不二,终于有志者事竟成。

2、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在书上划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有何好处?

华罗庚数学成就有:(1)研究堆垒素数论。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2)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特别是典型域方面的研究,是华罗庚对数学的突出贡献之一,他的《数论引论》受到高度评价。

写作顺序:按地点和时间。多而不乱。

3、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①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1979年华罗庚成功的西欧之行和他光荣地入党。

【当堂训练】

1、完成《步步高》P21 之“基础知识”“文本阅读”;

2、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思考:这些诗句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有何作用?

2、完成《早读晚练》P28-29 晚练一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熟读文中所引用华罗庚的诗词,体会其意蕴。

2、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课堂互动】

一、点评“晚练(一)”中出现的问题。

二、再读课文,探究文本内容

1、文章中引用了许多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所起的作用。(见《步步高》P20)

第一处(31页)这首诗表达了华罗庚强调人生要埋头苦干的思想,他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智力不足。正是依靠这个,华罗庚才做成了一份事业。第二处(33页)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华罗庚对国土受侵、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的愤慨,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第三处(36页)这首诗极好地表现了华罗庚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科学家把为国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高尚情操。第四处(37页)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喜悦心情。华罗庚一生,几次写入党申请书,但都没被批准,直到1979年自己已近古稀之年,才被批准,他自然是十分高兴.从中也可看出这位科学家对党忠心耿耿。

——既从不同侧面烘托和丰富了传主的思想精神,表现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文学兴趣和古文修养,又使文章具有一种古雅的韵味。

2、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见《步步高》P19)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

“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

“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树老易空,人老易松”是古稀之年的华罗庚利用比喻对于自己的警戒。课文运用了大量材料,谈到华罗庚成功道路中“实”的作用:科学研究的态度、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运用等。

3、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①倒叙(中途)。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②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三、深入讨论,把握传主精神品质

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具有一种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里?

(1)、国家受辱的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华罗庚对“金瓯半缺时”的国破家亡现状和“狐虎满街走,鹰鸇铺地飞”现实的表现出愤慨和忧虑。(2)、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放弃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带领全家回国,他说,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了个人出路,“我们应当回去”。(3)数学下乡。1958年以后,华罗庚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运筹学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堂训练】

1、从华罗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怎样的条件?

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献身科学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善于交流和合作等。

2、课堂小结

本文是科学家传记,作者通过对华罗庚三部分的记叙,介绍了华罗庚的生平事迹,表现了他执迷于数学事业,刻苦自学的顽强毅力,更表现了他献身祖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国家民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的爱国精神。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笔记。

2、完成《步步高》P21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之三、四。

3、预习《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精品赏读】

华罗庚传奇(节选,略有改动)

梁羽生

他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父亲是个小小杂货店的店主。你知道他的名字的由来吗?

他父亲四十那年生下他,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一扣,据说可以“生根”,容易养活。“箩”字去了“竹”是“罗”,“庚”“根”同音。贫穷人家的父母,最担

心的儿女长不大,华罗庚的名字,就正含着父亲对他的祝愿啊!

父亲不许看“天书”弃宝剑于尘埃,投明珠于暗室,一个数学天才难道就要在杂货店终其一生么?

宝剑何时再露锋芒,明珠何日光化重现?

暗室露出一线光亮了。王维克已经重回金坛,师徒会面,华罗庚从王维克的手中借到一些数学书籍,开始他的自学了。

但阻力马上来自他的父亲,他的父亲看不懂数学书上那些古怪符号,大发儿子脾气:“你看这些天书做什么?书又不能当饭吃,还不赶块招呼顾客?”多年后西方一本数学杂志刊了一幅漫画,画中的华罗庚,抱着几本破书,被拿着烧火棍的父亲追得满屋子的

团团转。父亲威胁儿子,要他把数学书扔到火炉里。

杂货店生意不好,他父亲帮人收购蚕丝,白天收购,晚上算账。有一晚算错了一千多元,算不清明天就不能开工。金坛有“拜狐仙”的迷信风俗,有人就点上香烛,求狐仙帮忙。可是求了狐仙,还是算不清账目。华罗庚在屋子里闻得香气,出来说道,不要求狐仙了,让我来帮你们算账吧。父亲不相信儿子有这本领,但抱着姑且让他一试的心情,把两大本账薄交给他。结果华罗庚牛刀小试,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账目算清了。父亲一看,学数学果然有点用,这才放松了对他的阻吓。

终于他有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的《科学》杂志刊登出来了。《科学》杂志是当时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权威的杂志,经常在《科学》上写文章的有李四光、竺可桢、翁文灏等等名家。而苏家驹也是一位相当有名的大学教授。

这篇文章惊动了清华大学的数学系主任熊庆来。

他是哪国留学生熊庆来坐在他的数学系主任办公室,打开《科学》杂志,随手翻阅这篇文章,越看越被吸引,脸上的神色也凝重了。看完这篇文章,他抬起头来,问周围同事:“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没人能够回答。再问:“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同事们仍是面面相觑。

也是“无巧不成书”,恰好有江苏籍的教员在旁,忽然想起了他的弟弟有个小同乡名叫华罗庚,便道:“这个华罗庚哪里教过什么大学,他只念过初中,听说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 出幽谷而迁乔木,华罗庚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他拥有的唯一的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

他没有拿到博士学位,但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却写了二十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甚至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英国著名的数学大师哈代是这方面的权威学者,他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地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